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养血清脑颗粒治疗轻中度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多中心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吕佩源 台立稳 +12 位作者 段瑞生 董艳红 刘青蕊 朱建国 华文凤 李永秋 郭艳敏 孙大宝 魏玉清 解旭东 王建华 孙素菊 郭鑫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05-410,共6页
目的探讨合用养血清脑颗粒与单纯基础治疗轻中度血管性认知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VCI)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改善情况。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在河北省内多地区10家三甲及二甲医院收治的164例VCI患者作为研... 目的探讨合用养血清脑颗粒与单纯基础治疗轻中度血管性认知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VCI)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改善情况。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在河北省内多地区10家三甲及二甲医院收治的164例VC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VCI患者分为两组:试验组(养血清脑颗粒组,n=98)和对照组(常规治疗组,n=66),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及6个月简明精神状态检查(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的得分变化。结果①治疗后6个月试验组MMSE总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3.76±4.02)分,(21.52±5.13)分,P〈0.05];②治疗后6个月试验组MoCA总分[(21.06±4.66)分,(18.32±5.20)分]及其视空间/执行功能[(3.05±1.37)分,(2.42±1.66)分]、计算力[(2.24±0.84)分,(1.83±1.05)分]和定向力[(5.20±1.12)分,(4.06±1.35)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治疗后6个月试验组ADL得分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4.96±8.74)分,(29.20±11.55)分,P〈0.05],但与对照组治疗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养血清脑颗粒治疗可以改善轻中度VCI患者的认知功能,主要体现在视空间/执行功能、计算力及定向力方面,且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疗效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血清脑颗粒 血管性认知障碍 简明精神状态检查 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
原文传递
表面肌电生物反馈对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下肢功能恢复作用观察 被引量:21
2
作者 赵平平 刘倩倩 +5 位作者 杨兰 王军英 张云书 王坤 张莉 段毅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7年第11期696-698,共3页
目的分析表面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对急性脑梗死(ACI)偏瘫患者下肢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选取ACI偏瘫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其中对照组30例,治疗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及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 目的分析表面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对急性脑梗死(ACI)偏瘫患者下肢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选取ACI偏瘫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其中对照组30例,治疗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及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表面肌电生物反馈治疗,于治疗前及治疗后4w分别进行简化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分、Fugl-Meyer平衡量表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的Barthel评分。结果两组患者于治疗前各项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治疗4w后两组患者的各项评分均有所改善(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表面肌电生物反馈治疗能有效改善ACI偏瘫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促进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肌电生物反馈 急性脑梗死 下肢功能 自理能力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IL-18含量动态变化研究 被引量:19
3
作者 左平祥 高瑞利 +2 位作者 刘志和 张国华 张宁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09年第4期271-272,共2页
目的动态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白介素-18(Interleukin-18,IL-18)含量变化,探讨炎症因子在脑梗死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取4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1d、3d、7d和14d时的空腹静脉血,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IL-18... 目的动态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白介素-18(Interleukin-18,IL-18)含量变化,探讨炎症因子在脑梗死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取4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1d、3d、7d和14d时的空腹静脉血,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IL-18的水平,并与30名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1d内、3d、7d和14d时血清IL-18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其中发病3d水平最高,随时间推移及治疗的介入,炎症因子水平逐渐下降;3d测定的不同梗死体积患者血清IL-18含量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IL-18水平明显升高,并与急性脑梗死的体积密切相关,对炎症反应的干预治疗可能有利于减轻缺血性脑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白介素-18(IL-18) 酶联免疫吸附
下载PDF
实验性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及其周围神经病变特点 被引量:13
4
作者 刘立新 刘好文 刘力强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05年第2期117-119,99,共4页
目的:制备发病过程类似人类2型糖尿病的大鼠模型,并观察其周围神经病变特点。方法:用高糖高脂饲料喂养Wistar大鼠诱发胰岛素抵抗,然后用亚致病剂量的链脲菌素(STZ)腹腔注射,诱发高血糖。在不同的时间观察其肌电图和周围神经的病理改变... 目的:制备发病过程类似人类2型糖尿病的大鼠模型,并观察其周围神经病变特点。方法:用高糖高脂饲料喂养Wistar大鼠诱发胰岛素抵抗,然后用亚致病剂量的链脲菌素(STZ)腹腔注射,诱发高血糖。在不同的时间观察其肌电图和周围神经的病理改变。结果:此方法制备的2型糖尿病大鼠周围神经病变特点有:1、坐骨神经运动传导速度降低。动作电位的波幅降低;2、腓肠神经有髓神经纤维的数目、有髓神经纤维的总截面积和纤维密度较正常对照组减少。结论:Wistar大鼠用高糖高脂饮食结合小剂量STZ注射可成功制备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并具有典型的周围神经病变特点,是研究2型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的理想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动物模型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 胰岛素抵抗 肌电图
下载PDF
灯盏花素对实验性2型糖尿病大鼠周围神经病变防治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刘立新 吴秀品 +1 位作者 陈立峰 刘好文 《疑难病杂志》 CAS 2007年第10期605-607,F0003,共4页
目的观察灯盏花素对2型糖尿病大鼠周围神经病变的防治作用。方法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10只)、模型组,对照组正常规饮食,模型组用高糖高脂饮食加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注射诱导2型糖尿病,然后把成模大鼠分为2组:糖尿病组、治疗组... 目的观察灯盏花素对2型糖尿病大鼠周围神经病变的防治作用。方法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10只)、模型组,对照组正常规饮食,模型组用高糖高脂饮食加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注射诱导2型糖尿病,然后把成模大鼠分为2组:糖尿病组、治疗组各14只。治疗组给予灯盏花素10mg.kg-1.d-1。分别于用药后1、3个月测定血脂、血糖,坐骨神经运动传导速度,并观察腓肠神经病理改变。结果治疗组大鼠血脂、血糖较糖尿病组明显降低,坐骨神经运动传导速度较糖尿病组明显提高(P<0.05或P<0.01),腓肠神经有髓神经纤维数量和纤维总截面积增加,较糖尿病组亦明显加大(P<0.05P<0.01)。结论灯盏花素对实验性2型糖尿病大鼠周围神经损害有一定防治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灯盏花素 糖尿病 2型 周围神经病 糖尿病 大鼠
下载PDF
超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10
6
作者 吴秀品 杨继文 +4 位作者 刘立新 张云书 侯小燕 石文焕 陈立峰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7期1250-1251,共2页
关键词 脑梗塞 康复护理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9
7
作者 田丽芹 张云书 薛新琴 《疑难病杂志》 CAS 2015年第8期789-792,共4页
目的探讨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于2012年3月—2014年6月神经内科诊治的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82例,根据患者是否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分为END组和非END组,其中END组40例,非END组42例,比较2... 目的探讨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于2012年3月—2014年6月神经内科诊治的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82例,根据患者是否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分为END组和非END组,其中END组40例,非END组42例,比较2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脑卒中史、吸烟史、发病至入院时间、入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等一般临床资料和白细胞计数(WBC)、空腹血糖(FPG)、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同型半胱氨酸(Hcy)、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颅内血肿体积、出血是否破入脑室等实验室、影像学资料,并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判定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发生EN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END组患者的入院NIHSS评分、WBC、脑内血肿体积、出血破入脑室比例均高于非END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8.863、4.436、2.469、11.149,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白细胞计数(OR=2.008,95%CI 1.068~3.774,P=0.030)、出血破入脑室(OR=3.675,95%CI 1.591~8.486,P=0.002)是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发生EN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白细胞计数越高、出血破入脑室几率越大,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发生率就越高,患者预后便越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节区脑出血 早期神经功能恶化 白细胞计数 出血破入脑室
下载PDF
载脂蛋白CⅡ、CⅢ在脑梗死患者血清中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4
8
作者 徐玉 高瑞利 +6 位作者 王惠凌 乔民 谷建芳 王静 高利涛 王雪笠 冯连元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2014年第9期30-32,共3页
目的观察脑梗死患者血清中载脂蛋白CⅡ(ApoCⅡ)、载脂蛋白CⅢ(ApoCⅢ)的动态变化,探讨其与脑梗死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2007年1—3月住院的62例脑梗死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组于发病第1、7、14天测定... 目的观察脑梗死患者血清中载脂蛋白CⅡ(ApoCⅡ)、载脂蛋白CⅢ(ApoCⅢ)的动态变化,探讨其与脑梗死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2007年1—3月住院的62例脑梗死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组于发病第1、7、14天测定血清中ApoCⅡ、ApoCⅢ含量并与对照组比较,分析其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发病第1、7、14天观察组ApoCⅡ、ApoCⅢ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发病1 d血清ApoCⅡ、ApoCⅢ含量最高,随着病情的恢复呈逐渐降低的趋势(P<0.05),发病14 d NIHSS评分均低于发病1、7 d(P<0.05)。血清ApoCⅡ、ApoCⅢ与NIHSS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0.827,P<0.001;r=0.914,P<0.001)。结论 ApoCⅡ、ApoCⅢ水平变化对于观察病情演变、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载脂蛋白CⅡ 载脂蛋白CⅢ NIHSS评分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RP含量动态变化及临床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左平祥 高瑞利 +2 位作者 季向东 张国华 张宁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09年第18期1-2,共2页
目的动态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含量变化,探讨炎性因子在脑梗死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取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发病1、3、7、14d时的空腹静脉血,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CRP的水平,并... 目的动态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含量变化,探讨炎性因子在脑梗死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取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发病1、3、7、14d时的空腹静脉血,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CRP的水平,并与对照组30名健康体检者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发病1、3、7、14d时血清CR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发病3d水平最高,随时间推移及治疗的介入,炎性因子水平逐渐下降;3d测定的不同梗死体积患者血清CRP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RP水平明显升高,并与急性脑梗死的体积密切相关,对炎性反应的干预治疗可能有利于减轻缺血性脑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C-反应蛋白 酶联免疫吸附
下载PDF
表面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对小儿Bell's麻痹面肌功能恢复的观察 被引量:4
10
作者 赵平平 刘倩倩 +5 位作者 杨兰 王军英 张云书 王坤 张莉 段毅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8年第1期6-8,共3页
目的观察表面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对小儿Bell's麻痹的疗效。方法选取Bell's麻痹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其中对照组30例,治疗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神经内科药物治疗:包括泼尼松,维生素B_1、甲钴胺等药物。治疗... 目的观察表面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对小儿Bell's麻痹的疗效。方法选取Bell's麻痹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其中对照组30例,治疗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神经内科药物治疗:包括泼尼松,维生素B_1、甲钴胺等药物。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表面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应用肌电图(EMG)检测两组患者患侧面神经从茎乳孔到眼轮匝肌及口轮匝肌部位的潜伏期及波幅的变化,并于治疗前后进行H-B分级评定。结果两组患者于治疗前后患侧面神经潜伏期及波幅有显著性变化。H-B分级比较有显著提高。并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表面肌电生物反馈治疗能有效改善面瘫症状,改善面肌肌力,促进面神经麻痹侧面神经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肌电生物反馈 Bell’s麻痹 小儿 面肌功能 肌电图
下载PDF
IL-10与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脑卒中 被引量:4
11
作者 高瑞利 张国华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0年第2期158-160,F0003,共4页
关键词 IL-10 动脉粥样硬化性 缺血性脑卒中 自身免疫性疾病 病理生理过程 TH2细胞 TH1细胞 感染性疾病
下载PDF
肌电图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2
作者 刘立新 刘好文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9期1132-1134,共3页
关键词 肌电图 糖尿病神经病变 诊断
下载PDF
多发性硬化发病中CD4^+T细胞亚群及相关细胞因子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3
作者 邓晓红 宋秀娟 +6 位作者 刘会佳 全墨缘 侯慧清 郭力 许艳秋 王北平 崔萌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284-1288,共5页
多发性硬化(MS)是一种以中枢神经白质脱髓鞘为主要病理特点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既往观点认为与1型辅助T(Th1)细胞、Th17细胞及Th2细胞和调节性T细胞之间的失衡相关,目前发现Th9细胞、Th22及滤泡性辅助性T(Tfh)细胞也与MS发病相关。
关键词 多发性硬化 CD4 T淋巴细胞 细胞因子 综述
下载PDF
支架成形术治疗椎动脉颅内段和基底动脉狭窄17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3
14
作者 刘立新 朱凤水 +3 位作者 李慎茂 缪中荣 焦力群 凌锋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0年第1期30-32,共3页
目的评估症状性椎动脉颅内段、基底动脉狭窄患者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术(PTAS)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17例症状性椎动脉颅内段及基底动脉狭窄患者,狭窄程度在50%以上且规范的内科药物治疗无效,给予PTAS治疗,术后常规给予抗凝、抗血小... 目的评估症状性椎动脉颅内段、基底动脉狭窄患者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术(PTAS)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17例症状性椎动脉颅内段及基底动脉狭窄患者,狭窄程度在50%以上且规范的内科药物治疗无效,给予PTAS治疗,术后常规给予抗凝、抗血小板聚集、降脂药物。结果17例患者20处狭窄行PTAS,所有的病例手术均取得成功,没有严重并发症,术后即刻造影残存狭窄平均在10%以下,病人平均随访6.8个月(3~10个月),有1例患者出现再狭窄(狭窄程度>50%),所有患者均无缺血症状发作。结论PTAS治疗椎动脉颅内段及基底动脉狭窄是安全和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架 椎动脉颅内段 基底动脉 狭窄
下载PDF
球囊扩张支架与自膨支架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重度狭窄的比较 被引量:4
15
作者 张莉 薛新琴 +5 位作者 陈立峰 张云书 赵平平 王军英 王坤 段毅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2017年第6期99-102,共4页
目的探讨球囊扩张支架和自膨支架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重度狭窄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及其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2016年5月行支架置入术治疗的99例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病历资料,其中96例成功行颅内支架置入术,按支架类型分为球... 目的探讨球囊扩张支架和自膨支架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重度狭窄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及其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2016年5月行支架置入术治疗的99例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病历资料,其中96例成功行颅内支架置入术,按支架类型分为球囊扩张支架组46例和自膨支架组50例。观察围手术期脑血管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两组并发症的差异。结果球囊扩张支架组和自膨支架组手术成功率分别为95.8%和98.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围手术期发生并发症共7例(7.3%),其中出血性卒中1例(1.0%),缺血性卒中6例(6.3%)。球囊扩张支架组围手术期发生并发症3例(6.5%),其中出血性卒中1例(2.2%),缺血性卒中2例(4.3%)。自膨支架组围手术期发生并发症4例(8.0%),均为缺血性卒中。两组围手术期总并发症发生率、出血性卒中发生率、缺血性卒中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类型支架治疗颅内动脉重度狭窄均安全有效,技术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狭窄 球囊扩张支架 自膨式支架 围手术期并发症
下载PDF
血清miR-330-5p、miR-34a-5p、VEGF水平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侧支循环分级的相关性 被引量:4
16
作者 段毅 王坤 +2 位作者 王军英 杨欢欢 赵平平 《疑难病杂志》 CAS 2021年第11期1111-1115,共5页
目的分析血清微小RNA-330-5p(miR-330-5p)、miR-34a-5p、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侧支循环分级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7月—2021年1月在石家庄市第三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且建立脑侧支循环的急性缺血性脑... 目的分析血清微小RNA-330-5p(miR-330-5p)、miR-34a-5p、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侧支循环分级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7月—2021年1月在石家庄市第三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且建立脑侧支循环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04例为研究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测脑侧支循环情况,根据开放层次分为一级侧支循环亚组(一级亚组)36例,二级侧支循环亚组(二级亚组)51例,三级侧支循环亚组(三级亚组)17例,同期选取医院健康体检者40例为健康对照组。检测血清miR-330-5p、miR-34a-5及VEGF水平,Pearson法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miR-330-5p、miR-34a-5p与VEGF水平的相关性,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血清miR-330-5p、miR-34a-5p、VEGF水平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三级脑侧支循环建立的预测价值。结果研究组血清miR-330-5p、miR-34a-5p、VEGF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t/P=17.045/0.000、26.347/0.000、6.736/0.000);一级亚组、二级亚组、三级亚组血清miR-330-5p、miR-34a-5p、VEGF水平依次升高(F/P=54.260/0.000、161.507/0.000、11.309/0.000);Pearson分析结果显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miR-330-5p、miR-34a-5p与VEGF水平均呈正相关(r/P=0.674/0.000、0.624/0.000);ROC分析结果显示,血清miR-330-5p、miR-34a-5p、VEGF水平及三者联合预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三级脑侧支循环建立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74、0.903、0.870、0.951,三者联合诊断效能更高。结论血清miR-330-5p、miR-34a-5p、VEGF水平随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侧支循环分级增加而升高,对三级脑侧支循环的建立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微小RNA-330-5p 微小RNA-34a-5p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脑侧支循环分级 相关性
下载PDF
红花黄色素对特发性水肿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血清一氧化氮的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吴秀品 赵丽倩 赵自刚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81-83,共3页
目的:观察特发性水肿患者经红花注射液干预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和血清一氧化氮含量及其合酶活性的变化,探讨红花注射液对特发性水肿的治疗机制。方法:①选择2000-01/2001-12河北北方学院(原张家口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门诊就诊... 目的:观察特发性水肿患者经红花注射液干预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和血清一氧化氮含量及其合酶活性的变化,探讨红花注射液对特发性水肿的治疗机制。方法:①选择2000-01/2001-12河北北方学院(原张家口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门诊就诊的特发性水肿患者50例为特发性水肿组,均为女性,均对治疗方案及检测项目知情同意。选择同期本院接受健康体检的学生及医务人员30人为对照组,均为女性。②应用红花注射液(主要成分为红花黄色素,太原华卫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号:010302,2mL/支)对特发性水肿组患者进行治疗,将红花注射液6~8mL溶于500mL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滴注,1次/d,15d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对照组未进行干预。③应用硝酸还原酶法、化学显色法对特发性水肿患者治疗前后及对照组采用由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提供的一氧化氮定量试剂盒、一氧化氮合酶分型试剂盒检测NO2-/NO3-含量及一氧化氮合酶、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活性;同时在治疗前后,LBY-N6B型全自动模块式血流变仪测定全血黏度的变化,以LBY-F200B型全自动微量血浆黏度计测定血浆黏度。④多组间计量资料差异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内计量资料差异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特发性水肿患者50例和健康体检者30人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特发性水肿组治疗前明显高于对照组(t=1.694~2.067,P<0.05~0.01);治疗后明显低于治疗前(t=1.811~1.929,P<0.05)。②血清一氧化氮含量及其合酶活性:特发性水肿组治疗前明显低于对照组(t=2.600~3.031,P<0.01);治疗后明显高于治疗前(t=1.995,1.725,1.939,P<0.05)。结论:红花注射液通过改善特发性水肿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及提升一氧化氮含量及其合酶活性起到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学 水肿/中药疗法 红花/治疗应用 血液流变学 一氧化氨/血液
下载PDF
超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急性后循环缺血性卒中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8
作者 刘立新 陈立峰 +3 位作者 何晓玲 张云书 何金瑞 王岩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0年第22期52-53,共2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超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急性后循环缺血性卒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41例急性后循环卒中患者给予尿激酶超选择性动脉内接触溶栓,观察溶栓前、溶栓后24 h NI HSS、GCS评分变化,3个月时Barthel评分情况,溶栓后闭塞血管...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超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急性后循环缺血性卒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41例急性后循环卒中患者给予尿激酶超选择性动脉内接触溶栓,观察溶栓前、溶栓后24 h NI HSS、GCS评分变化,3个月时Barthel评分情况,溶栓后闭塞血管的再通及症状性脑出血等情况。结果 41例患者中脑血管造影有狭窄或闭塞者32例,溶栓后狭窄血管成功再通25(78.1%),血管未再通7例(21.9%);再通的病例中5例再通后残余狭窄严重,同期给予支架成形术。溶栓后24 h较溶栓前NI HSS评分明显降低(14.83±6.69 vs 18.20±4.19,P<0.05),而GCS评分明显提高(10.63±3.73 vs 8.78±1.77,P<0.05);3个月时日常生活能力指数(Barthel index,BI)≥60者达65.9%;溶栓并发脑出血5例,其中症状性脑出血3例,均死亡。结论尿激酶超选择性动脉内接触溶栓治疗急性后循环缺血性卒中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溶栓 后循环 缺血性卒中 尿激酶
下载PDF
超选眼动脉介入溶栓治疗急性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云书 高瑞利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5年第19期137-138,共2页
目的评价超选眼动脉介入溶栓治疗急性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CARO)的疗效。方法经检眼镜检查及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证实为CARO患者24例,通过Seldinger技术经微导管超选择眼动脉推注尿激酶溶栓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24例急性CARO患... 目的评价超选眼动脉介入溶栓治疗急性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CARO)的疗效。方法经检眼镜检查及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证实为CARO患者24例,通过Seldinger技术经微导管超选择眼动脉推注尿激酶溶栓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24例急性CARO患者溶栓48h后,臂—视网膜动脉显影时间和视网膜动—静脉显影时间均短于溶栓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8h内溶栓效果优于48h后溶栓效果。结论超选眼动脉介入溶栓治疗CARO可恢复视网膜神经组织血供,改善患者视力;启动溶栓时间越早,效果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选眼动脉介入溶栓 急性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 眼科
下载PDF
非酮症高血糖并癫痫发作1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高瑞利 左平祥 《医学研究与教育》 CAS 2014年第3期107-108,共2页
癫痫病因多样,其中由代谢原因引起癫痫发作常见病因有糖尿病,包括低血糖、非酮症高渗性脱水、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严重电解质紊乱等。但非酮症高血糖也可引起抽搐发作,临床较少见,现详述2013年10月收治1例以非酮症高血糖引起癫痫发... 癫痫病因多样,其中由代谢原因引起癫痫发作常见病因有糖尿病,包括低血糖、非酮症高渗性脱水、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严重电解质紊乱等。但非酮症高血糖也可引起抽搐发作,临床较少见,现详述2013年10月收治1例以非酮症高血糖引起癫痫发作的病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糖 非酮症高血糖 癫痫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