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底节卒中患者上肢感觉功能与神经电生理特征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刘煜 马将 +8 位作者 李红 赵青青 史万英 陶晓琳 郭立颖 刘先莹 杨世宁 杨茜 白云飞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3年第6期719-724,共6页
目的 基于神经电生理检查评估基底节卒中恢复期患者上肢感觉和运动功能情况,探讨周围神经损伤与感觉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1-06—2022-09符合条件的56例基底节卒中患者,行上肢运动神经传导、感觉神经传导、F波、体感诱发电位(SEP... 目的 基于神经电生理检查评估基底节卒中恢复期患者上肢感觉和运动功能情况,探讨周围神经损伤与感觉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1-06—2022-09符合条件的56例基底节卒中患者,行上肢运动神经传导、感觉神经传导、F波、体感诱发电位(SEP)检查,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采用Fugl-Meyer上肢评定量表评定上肢运动功能,Semmes-Weinstein单丝和两点辨别工具分别测试患者手的单丝触觉和两点辨别觉,采用偏瘫手实用能力分级评估患者的手实用功能。根据SEP N20是否异常分为SEP正常组和SEP异常组,比较2组患者的感觉、运动功能以及周围神经传导参数。结果 34例SEP异常组以脑出血(P<0.05)为主,上肢和手Brunnstrom分期低于正常组(P<0.001),偏瘫手实用能力分级低于正常组(P<0.001),单丝触觉和两点辨别觉功能较正常组差(P<0.001)。SEP异常组N9潜伏期较正常组低(P<0.05)。SEP异常组偏瘫侧周围神经传导功能较正常组低,正中神经混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波幅,尺神经CMAP潜伏期、波幅明显降低(P<0.05);正中神经感觉神经电位(SNAP)波幅,尺神经SNAP潜伏期、波幅及桡神经SNAP潜伏期明显降低(P<0.05)。结论 基底节损伤且有感觉功能障碍的卒中患者周围神经功能较差,临床应多关注感觉障碍患者的周围神经功能,及时发现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基底节 周围神经 神经电生理 体感诱发电位 感觉功能 运动功能
下载PDF
辨证内服中药合紫榆膏外敷治疗慢性脱屑性唇炎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王彦敏 刁志虹 +1 位作者 杨梦华 高毅 《河北中医药学报》 2021年第4期33-35,共3页
目的:研究分析辨证内服中药合紫榆膏外敷治疗慢性脱屑性唇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慢性脱屑性唇炎患者120例按入组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用紫榆膏敷于患处的基础上,中医辨证为脾胃湿热型、脾虚血燥、气滞痰凝血瘀3型... 目的:研究分析辨证内服中药合紫榆膏外敷治疗慢性脱屑性唇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慢性脱屑性唇炎患者120例按入组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用紫榆膏敷于患处的基础上,中医辨证为脾胃湿热型、脾虚血燥、气滞痰凝血瘀3型分别进行内服中药治疗;对照组用红霉素眼膏敷于患处的常规治疗方法。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同时对2组患者唇部脱屑、结痂,疼痛情况进行评分,评估疗效。结果:脾胃湿热型占36.67%(22/60),脾虚血燥型占38.33(23/60),气滞痰凝血瘀占25.00%(15/60),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8.33%,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2组治疗后脱屑结痂程度均有所改善,疼痛评分均有所缓解,治疗组效果更为明显,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中医辨证分型论治联合紫榆膏外敷治疗慢性脱屑性唇炎,疗效显著,既改善消除局部病损又调节全身,标本兼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脱屑性唇炎 唇风 脾胃湿热 脾虚血燥 气滞痰凝血瘀 紫榆膏 内服 外敷
下载PDF
胃液粘蛋白表达水平对胃癌诊断价值分析
3
作者 谷培 牛晓蕾 +1 位作者 王立美 常丽丽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24年第7期709-711,714,共4页
目的探讨胃液粘蛋白(Muc)-1、Muc-2、Muc-5AC、Muc-6表达水平对胃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石家庄市人民医院(建华院区)自2021年1月至2024年2月收治的291例接受胃镜检查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胃镜及病理结果将患者分为A组(胃癌癌前病变)、B... 目的探讨胃液粘蛋白(Muc)-1、Muc-2、Muc-5AC、Muc-6表达水平对胃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石家庄市人民医院(建华院区)自2021年1月至2024年2月收治的291例接受胃镜检查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胃镜及病理结果将患者分为A组(胃癌癌前病变)、B组(胃癌)、C组(胃镜下无阳性表现),每组各97例。记录并比较3组患者胃液Muc-1、Muc-2、Muc-5AC、Muc-6的表达水平。比较不同临床特征胃癌患者Muc-1、Muc-2、Muc-5AC、Muc-6表达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Muc-1、Muc-2、Muc-5AC、Muc-6对胃癌的预测价值。结果B组、C组患者Muc-1、Muc-2均高于A组,Muc-5AC、Muc-6均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Muc-1、Muc-2均高于B组,Muc-5AC、Muc-6均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结转移阳性患者胃液Muc-1、Muc-2表达水平高于淋巴结转移阴性患者,Muc-5AC、Muc-6表达水平低于淋巴结转移阴性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分期Ⅰ~Ⅱ期患者胃液Muc-1、Muc-2表达水平低于临床分期Ⅲ期患者,Muc-5AC、Muc-6表达水平高于临床分期Ⅲ期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显示,Muc-1、Muc-2、Muc-5AC、Muc-6预测胃癌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99、0.878、0.896、0.856。结论胃癌患者胃液中Muc-1、Muc-2表达水平升高,Muc-5AC、Muc-6表达水平降低,胃液中Muc-1、Muc-2、Muc-5AC、Muc-6表达均与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相关,对胃癌具有一定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癌前病变 胃液 粘蛋白 诊断价值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