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0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校辅导员与专业教师协同育人机制构建 被引量:49
1
作者 刘洋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0期63-65,共3页
高校实施课程思政是推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重要举措,全面加强课程思政建设更是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部署。辅导员和专业教师是育人共同体中重要的力量,课程思政视阈下,破除体制机制壁垒,构建协同育人工作机制,发挥辅导员和专业... 高校实施课程思政是推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重要举措,全面加强课程思政建设更是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部署。辅导员和专业教师是育人共同体中重要的力量,课程思政视阈下,破除体制机制壁垒,构建协同育人工作机制,发挥辅导员和专业教师协同育人作用,是优化课程思政实践的有效探索,是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以及提升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的重要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同育人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课程思政
下载PDF
卡培他滨联合贝伐珠单抗或卡培他滨单药在晚期结直肠癌维持治疗中的疗效与安全性 被引量:28
2
作者 李剑萍 高学仁 +4 位作者 张晓艳 陈平 陈苏蓉 卞伟钢 黄志军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9期119-126,共8页
目的探索XELOX方案联合贝伐珠单抗一线诱导治疗晚期结直肠癌序贯卡培他滨联合贝伐珠单抗或卡培他滨单药维持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100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一线予以XELOX方案(奥沙利铂和卡培他滨)联合贝伐珠单抗诱导治疗6周期,疗效评... 目的探索XELOX方案联合贝伐珠单抗一线诱导治疗晚期结直肠癌序贯卡培他滨联合贝伐珠单抗或卡培他滨单药维持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100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一线予以XELOX方案(奥沙利铂和卡培他滨)联合贝伐珠单抗诱导治疗6周期,疗效评价为完全缓解、部分缓解或疾病稳定,按1∶1分成卡培他滨联合贝伐珠单抗组(n=50例)和卡培他滨单药组(n=50例)维持治疗至首次疾病进展或毒副反应不可耐受。主要研究终点为维持治疗至疾病进展时间(PFS_(1)),次要研究终点为诱导治疗开始至疾病进展时间(PFS2)、总生存时间(OS)和毒副反应。结果100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进行维持治疗,2组基线临床病理学特征均衡,卡培他滨联合贝伐珠单抗维持治疗的中位PFS_(1)、中位PFS2及中位OS均较卡培他滨单药组显著延长,分别为9.0(95%CI:8.52~9.47)比7.2(6.16~8.24,P<0.0001)个月、13.5(12.55~14.45)比12.3(11.21~13.38,P<0.0001)个月和27.0(25.31~28.69)比26.2(24.09~28.31,P=0.011)个月。亚组分析显示,联合维持治疗显著延长同时性转移、RAS/BRAF突变亚组的PFS_(1)及男性、肝转移亚组的OS。2组化疗相关毒副反应相似,最常见为中性粒细胞下降、粘膜炎、手足综合征和腹泻。联合组高血压(20%比4%)及蛋白尿(14%比2%)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单药组。结论卡培他滨联合贝伐珠单抗及卡培他滨单药均可作为安全有效的晚期结直肠癌一线经XELOX方案联合贝伐珠单抗诱导治疗获得疾病控制后维持治疗的选择。卡培他滨联合贝伐珠单抗维持治疗有更好的生存获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结直肠癌 诱导治疗 维持治疗 贝伐珠单抗 卡培他滨
下载PDF
一点红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研究(Ⅱ) 被引量:12
3
作者 沈寿茂 张晶 +3 位作者 李广志 刘春明 陆晖 斯建勇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1期1815-1819,共5页
目的研究一点红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MCI、ODS、Sephadex LH-20及RP-HPLC等多种色谱技术对一点红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一点红地上部分的醇提物分离得到18... 目的研究一点红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MCI、ODS、Sephadex LH-20及RP-HPLC等多种色谱技术对一点红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一点红地上部分的醇提物分离得到1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异鼠李素-3-O-α-L-鼠李糖苷(1),阿福豆苷(2),槲皮素-7-O-α-L-鼠李糖苷(3),5,2',6'-trihydroxy-7-methoxyflavone 2'-O-β-D-glucopyranoside(4),槲皮素-3-O-α-L-鼠李糖苷(5),香叶木苷(6),异鼠李素-3-O-芸香糖苷(7),蒙花苷(8),牡荆素(9),槲皮素-7-O-β-D-葡萄糖苷(10),芹菜素-6,8-二-C-β-D-葡萄糖苷(11),对羟基苯乙酸甲酯(12),3,4-二羟基-苯乙酸(13),短叶苏木酚(14),绿原酸(15),绿原酸甲酯(16),掌叶半夏碱戊(17),尿苷(18)。结论除化合物5,11外,其余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点红 一点红属 异鼠李素-3-O-α-L-鼠李糖苷 阿福豆苷 槲皮素-7-O-α-L-鼠李糖苷 黄酮苷
原文传递
白藜芦醇口崩片制备工艺及质量评价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喻樊 徐小刚 +1 位作者 汤新慧 杨志荟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27-232,共6页
目的研究白藜芦醇口崩片制备工艺,确定最佳处方,并进行溶出度和粉体学方面的质量评价。方法以崩解时限、口感、硬度等为综合评价指标,开展Box-Benhnken中心组合试验,确定了采用粉末直接压片法工艺制备白藜芦醇口崩片的最优处方,采用溶... 目的研究白藜芦醇口崩片制备工艺,确定最佳处方,并进行溶出度和粉体学方面的质量评价。方法以崩解时限、口感、硬度等为综合评价指标,开展Box-Benhnken中心组合试验,确定了采用粉末直接压片法工艺制备白藜芦醇口崩片的最优处方,采用溶出度测定方法考察口崩片的累积溶出度,以休止角、松密度、振实密度、压缩度为指标对口崩片的粉体学性质进行考察。结果最佳处方为白藜芦醇50 mg(22.5%)、微晶纤维素PH-101(MCC)63.5 mg(28.6%)、交联聚维酮(PVPP)18.6 mg(8.4%)、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L-HPC)10 mg(4.5%)、甘露醇78 mg(35.1%)、硬脂酸镁2 mg(0.9%),制备的白藜芦醇口崩片崩解时限合格,10 min白藜芦醇可溶出90%以上,粉体学研究表明物料有较好的流动性和填充性。结论白藜芦醇口崩片处方工艺可行,操作简便,能满足工业化大生产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藜芦醇 口崩片 制备工艺 质量评价 溶出度
原文传递
绞股蓝总皂苷脂质体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10
5
作者 喻樊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8期2526-2530,共5页
目的探讨用豆甾醇替代胆固醇制备绞股蓝总皂苷脂质体的可行性,并获得最佳制备工艺与处方。方法以卵磷脂和豆甾醇为膜材制备不含胆固醇的绞股蓝总皂苷脂质体;脂质体以鱼精蛋白沉淀法进行包封率的测定;以包封率为评定指标,筛选该新型绞股... 目的探讨用豆甾醇替代胆固醇制备绞股蓝总皂苷脂质体的可行性,并获得最佳制备工艺与处方。方法以卵磷脂和豆甾醇为膜材制备不含胆固醇的绞股蓝总皂苷脂质体;脂质体以鱼精蛋白沉淀法进行包封率的测定;以包封率为评定指标,筛选该新型绞股蓝总皂苷脂质体的最佳制备方法;采用正交设计优化该脂质体的制备工艺;采用粒径、Zeta电位、原子力显微镜(AFM)表征该新型绞股蓝总皂苷脂质体。结果用豆甾醇替代胆固醇制备绞股蓝总皂苷脂质体的最佳制备方法为乙醇注入法,通过正交设计得最佳工艺为绞股蓝总皂苷与卵磷脂的质量比为1∶10,卵磷脂与豆甾醇的质量比为4∶1,PBS缓冲溶液pH值为7.0,水化温度为35℃;所得脂质体的包封率为(77.00±1.17)%,粒径为(202.6±3.9)nm,多分散系数(PDI)为0.108±0.003,电位为(28.66±0.86)mV,该脂质体在电镜下呈规则圆形。结论用豆甾醇替代胆固醇制备绞股蓝总皂苷脂质体方法可行,采用最佳工艺制备的绞股蓝总皂苷包封率高,形态和粒径均较好,重现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绞股蓝总皂苷 脂质体 豆甾醇 制备工艺 正交设计
原文传递
β-谷甾醇替代胆固醇制备槲皮素脂质体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11
6
作者 喻樊 杨锦明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3期3303-3308,共6页
目的探讨用β-谷甾醇替代胆固醇制备槲皮素脂质体的可行性,并筛选最佳制备工艺与处方。方法以卵磷脂和β-谷甾醇为膜材制备不含胆固醇的槲皮素脂质体;以离心沉淀法测定脂质体的包封率;以包封率和载药量为评定指标,筛选该新型槲皮素脂质... 目的探讨用β-谷甾醇替代胆固醇制备槲皮素脂质体的可行性,并筛选最佳制备工艺与处方。方法以卵磷脂和β-谷甾醇为膜材制备不含胆固醇的槲皮素脂质体;以离心沉淀法测定脂质体的包封率;以包封率和载药量为评定指标,筛选该新型槲皮素脂质体的最佳制备方法;用正交设计优化该脂质体的制备工艺;用粒径、Zeta电位、AFM电镜、体外释放表征该新型槲皮素脂质体。结果该新型脂质体的最佳制备方法为薄膜分散法,通过正交设计得最佳工艺为槲皮素与卵磷脂的质量比为1∶5,卵磷脂与β-谷甾醇的质量比为6∶1,PBS缓冲溶液pH值为6.0,水化时间为2 h。制备的槲皮素脂质体的包封率为(82.55±1.10)%,载药量为(11.40±1.14)%,粒径为(194.60±4.38)nm,Zeta电位为(30.45±0.42)mV;AFM电镜验证表明该新型脂质体呈规则球形,粒径均一;新型脂质体体外释放与普通脂质体无差异。结论用β-谷甾醇替代胆固醇制备槲皮素脂质体方法可行,采用最佳工艺制备的槲皮素脂质体包封率高,形态和粒径均较好,重现性好,可应用于工业化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槲皮素 Β-谷甾醇 脂质体 卵磷脂 正交设计
原文传递
习近平“两山理论”的生态伦理内涵探析 被引量:11
7
作者 陈倩倩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4期25-27,共3页
“两山理论”作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理念,是指导中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理论依据。“两山理论”内含自然主义和人道主义的双重维度,深刻揭示了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本质关系,是对马克思自然主义和人道主义辩证统一... “两山理论”作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理念,是指导中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理论依据。“两山理论”内含自然主义和人道主义的双重维度,深刻揭示了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本质关系,是对马克思自然主义和人道主义辩证统一思想的时代回应与升华。在自然主义和人道主义的双重维度中,自然主义具有更基础的作用。习近平对“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三个层次关系的把握在理论层面体现了唯物辩证法否定之否定的逻辑理路,亦在现实层面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绿色发展实践指明了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水青山 金山银山 自然主义 人道主义 生态伦理
下载PDF
HPLC法同时测定濒危植物——中华补血草中异槲皮苷、桑色素、槲皮素、木犀草素和芹菜素的含量 被引量:10
8
作者 喻樊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32-635,共4页
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濒危野生药用植物中华补血草(Limonium sinense(Girard)Kuntze)中异槲皮苷、桑色素、槲皮素、木犀草素和芹菜素的含量,为中华补血草的质量控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中华补血草中异... 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濒危野生药用植物中华补血草(Limonium sinense(Girard)Kuntze)中异槲皮苷、桑色素、槲皮素、木犀草素和芹菜素的含量,为中华补血草的质量控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中华补血草中异槲皮苷、桑色素、槲皮素、木犀草素和芹菜素的含量。色谱柱:TURNERKromasil^TM C18柱(250mm×4.6min,5μm).以甲醇-0.4%磷酸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1mL·min^-1,检测波长为360nm,柱温30℃。结果:异槲皮苷、桑色素、槲皮素、木犀草素和芹菜素的质量浓度与峰面积分别在1.00~99.67mg·L^-1(r=0.9994)、0.45~45.42mg·L^-1(r=0.9997)、0.77~76.57mg·L^-1(r=0.9996)、0.43~42.7:2mg·L^-1(r=0.9997)、0.55~55.39mg·L^-1(r=0.9998)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n=6)分别为98.9%、98.6%、98.6%、97.8%、98.7%,RSD为1.6%、1.7%、1.7%、2.2%、1.7%。结论:方法简便可行、重复性好,适合于同时测定中华补血草中异槲皮苷、桑色素、槲皮素、木犀草素和芹菜素的含量,可作为我围中华补血草质量评价的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补血草(海菠菜 海赤芍 匙叶草 盐云草) 异槲皮苷 桑色素 槲皮素 木犀草素 芹菜素
原文传递
核因子E2相关因子2在糖尿病肾病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9
作者 沈倩 王利 赵鼎 《中南医学科学杂志》 CAS 2020年第5期550-553,557,共5页
随着我国糖尿病的高发病率,糖尿病肾病(DN)已成为危害公众健康的重要原因。DN发病机制复杂,目前研究的氧化应激、炎症、纤维化、糖脂代谢紊乱、线粒体功能及遗传因素等均与DN的发生发展有关,而对DN的治疗尚缺乏有效药物。转录因子核因... 随着我国糖尿病的高发病率,糖尿病肾病(DN)已成为危害公众健康的重要原因。DN发病机制复杂,目前研究的氧化应激、炎症、纤维化、糖脂代谢紊乱、线粒体功能及遗传因素等均与DN的发生发展有关,而对DN的治疗尚缺乏有效药物。转录因子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是细胞内重要的抗氧化分子,其介导的多种信号通路参与DN的进展,本文综述了Nrf2在DN发病机制中的研究及激活Nrf2途径的相关中药在DN中的治疗,以期为防治DN提供新的理论依据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因子E2相关因子2 糖尿病肾病 发病机制 治疗
下载PDF
PEG修饰β-谷甾醇制备新型绞股蓝总皂苷长循环脂质体的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喻樊 杨锦明 李金娟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997-1001,共5页
目的:探讨用聚乙二醇(PEG)修饰β-谷甾醇(PEG-Sito)制备新型绞股蓝总皂苷长循环脂质体的可行性。方法:以丁二酸酐为连接臂连接β-谷甾醇与PEG 2000合成PEG-Sito;以鞘磷脂和PEG-Sito为膜材采用乙醇注入法制备绞股蓝总皂苷长循环脂质体;... 目的:探讨用聚乙二醇(PEG)修饰β-谷甾醇(PEG-Sito)制备新型绞股蓝总皂苷长循环脂质体的可行性。方法:以丁二酸酐为连接臂连接β-谷甾醇与PEG 2000合成PEG-Sito;以鞘磷脂和PEG-Sito为膜材采用乙醇注入法制备绞股蓝总皂苷长循环脂质体;脂质体以鱼精蛋白沉淀法进行包封率的测定;1H-NMR验证PEG-Sito的合成;粒径、电位、AFM电镜表征该新型绞股蓝总皂苷长循环脂质体。结果:1H-NMR证实了PEG-Sito的合成成功,采用乙醇注入法用PEG-Sito为材料制备长循环脂质体的包封率为74.3%,粒径288.1 nm,电位-20.25 mV,电镜下呈规则圆形。结论:用PEG-Sito为材料制备绞股蓝总皂苷长循环脂质体方法可行,绞股蓝总皂苷包封率高,形态和粒径均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绞股蓝总皂苷 长循环脂质体 Β-谷甾醇 聚乙二醇
原文传递
瓜蒌籽油提取工艺优化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侯宗坤 高振秋 +3 位作者 杨丽 季庆治 耿荣庆 王伯初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261-265,共5页
采用液压冷榨技术,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对瓜蒌籽油提取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并对瓜蒌籽油脂肪酸组成、理化性质及抗氧化活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入榨水分5%、压榨压力40 MPa、压榨时间50 min、压榨温度60℃,在此条件下... 采用液压冷榨技术,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对瓜蒌籽油提取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并对瓜蒌籽油脂肪酸组成、理化性质及抗氧化活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入榨水分5%、压榨压力40 MPa、压榨时间50 min、压榨温度60℃,在此条件下出油率为28.64%±0.12%,提取率为90.26%;瓜蒌籽油中主要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89.06%,包括亚油酸(41.54%±0.11%),油酸(29.63%±0.07%)和瓜蒌酸(17.89%±0.30%)为主。酸值(0.44±0.03)(KOH)mg/g、过氧化值(0.06±0.00)g/100 g等指标均符合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瓜蒌籽油清除羟基自由基的IC50值为(0.25±0.01)mg/m L,当浓度为100 mg/m L时,DPPH·清除率为89.50%±1.04%。优化的液压冷榨工艺能够提高出油率,保证质量,瓜蒌籽油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瓜蒌籽油 液压冷榨 正交实验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PCR反应的游戏模拟及促进深度学习的问题设计
12
作者 仇存网 沈学章 +1 位作者 王兰萍 耿荣庆 《科教导刊》 2024年第24期37-40,共4页
针对PCR技术的特点,设计模拟的DNA分子及上、下游引物,让学生参与模拟PCR反应过程的游戏,针对游戏情境,设计常规性问题及拓展思考的深度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究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手、脑并用,在批判性思维的基础上深度理解PCR技... 针对PCR技术的特点,设计模拟的DNA分子及上、下游引物,让学生参与模拟PCR反应过程的游戏,针对游戏情境,设计常规性问题及拓展思考的深度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究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手、脑并用,在批判性思维的基础上深度理解PCR技术的原理,提升学生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R 游戏模拟 问题设计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Nsp1基因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对宿主蛋白质翻译的影响
13
作者 王宏宇 田志飘 +8 位作者 刘红线 郑亮 于雯 吴志军 Matthew Kay 高振秋 曹宏伟 耿荣庆 张华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84-90,共7页
非结构蛋白1(Non-structural protein 1,Nsp1)作为新型冠状病毒(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2,SARS-CoV-2)的毒力决定因子,在调控冠状病毒复制方面有重要作用。为更有效地研究SARS-CoV-2 Nsp1蛋白的生物学功能,成... 非结构蛋白1(Non-structural protein 1,Nsp1)作为新型冠状病毒(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2,SARS-CoV-2)的毒力决定因子,在调控冠状病毒复制方面有重要作用。为更有效地研究SARS-CoV-2 Nsp1蛋白的生物学功能,成功构建SARS-CoV-2Nsp1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并验证其抑制宿主及外源蛋白质翻译的功能。通过PCR技术扩增SARS-CoV-2Nsp1基因后,利用同源重组技术将其连接至pEGFP-N1载体上。经双酶切和测序结果鉴定,SARS-CoV-2Nsp1基因成功克隆至pEGFP-N1载体上。将重组质粒pEGFP-N1-SARS-CoV-2-Nsp1转染至HEK-293T细胞和HeLa细胞中,经嘌呤霉素标记后,利用Western Blot和考马斯亮蓝染色检测重组质粒的表达以及嘌呤霉素信号。结果表明,重组质粒pEGFP-N1-SARS-CoV-2-Nsp1在HEK-293T细胞和HeLa细胞中成功表达,并验证其抑制宿主蛋白质和外源转入细胞蛋白质的翻译,为更深入研究SARS-CoV-2 Nsp1蛋白的功能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Nsp1基因 真核载体构建 蛋白翻译
下载PDF
栝楼藤茎多糖的提取工艺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蔡冬青 杨丽 +3 位作者 陈艳丽 高振秋 侯宗坤 王伯初 《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74-179,共6页
选用栝楼的藤茎为原料,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设计的方法,对栝楼藤茎多糖的微波辅助提取工艺进行优化;以DPPH自由基清除率、对羟自由基清除率和还原能力为指标,评价栝楼藤茎多糖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微波辅助提取栝楼藤茎多... 选用栝楼的藤茎为原料,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设计的方法,对栝楼藤茎多糖的微波辅助提取工艺进行优化;以DPPH自由基清除率、对羟自由基清除率和还原能力为指标,评价栝楼藤茎多糖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微波辅助提取栝楼藤茎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为1:15(g:mL),微波处理时间为4 min,微波功率为700 W,此提取条件下栝楼藤茎多糖的平均得率为3.71%;抗氧化试验结果显示,清除DPPH自由基和羟自由基的半抑制浓度(IC_(50))分别为1.829 mg/mL和0.52 mg/mL;还原能力测定试验中,当栝楼藤茎多糖的质量浓度为2.5 mg/mL时,在700 nm下的吸光度值达到0.426。说明栝楼藤茎多糖具有抗氧化活性,具有进一步研究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栝楼藤茎 多糖 微波辅助提取 抗氧化活性
原文传递
碱蓬黄酮对四氯化碳诱导的雌性小鼠肝纤维化的保护作用
15
作者 杨婷 顾小义 +5 位作者 王蓓茹 李云飞 韩闪闪 惠婷 彭圣杰 赵晓娟 《药学研究》 CAS 2024年第7期648-652,共5页
目的观察碱蓬黄酮对四氯化碳诱导的小鼠肝纤维化防治作用。方法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分析碱蓬黄酮的组分。用四氯化碳诱导建立小鼠肝纤维化模型,通过分析小鼠血脂、肝功能、肝组织外观及病理变化,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 目的观察碱蓬黄酮对四氯化碳诱导的小鼠肝纤维化防治作用。方法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分析碱蓬黄酮的组分。用四氯化碳诱导建立小鼠肝纤维化模型,通过分析小鼠血脂、肝功能、肝组织外观及病理变化,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TIMP-1)及1型胶原蛋白(Col1α1)mRNA水平,阐明碱蓬黄酮对小鼠肝纤维化防治的有效性及可能的作用机制。结果碱蓬黄酮包含35种化合物。碱蓬黄酮能有效降低四氯化碳诱导的小鼠血脂水平,改善肝脏外观,减轻组织病变,恢复肝功能,下调TIMP-1和Col1α1而上调MMP-9转录水平。结论碱蓬黄酮对四氯化碳诱导的小鼠肝纤维化有较好的缓解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蓬黄酮 四氯化碳 肝纤维化 基质金属蛋白酶-9 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
下载PDF
花红胶囊中咖啡酰奎宁酸类成分的识别和含量测定 被引量:6
16
作者 沈寿茂 沈连钢 +4 位作者 张晶 李广志 张艳华 刘春明 斯建勇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69-274,共6页
目的:分析花红胶囊醇提物中的咖啡酰奎宁酸类成分,并建立同时测定花红胶囊中新绿原酸、绿原酸和隐绿原酸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超高效液相色谱与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仪联用技术(UPLC/Q-TOF-MS/MS):采用Thermo BEH C18(2... 目的:分析花红胶囊醇提物中的咖啡酰奎宁酸类成分,并建立同时测定花红胶囊中新绿原酸、绿原酸和隐绿原酸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超高效液相色谱与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仪联用技术(UPLC/Q-TOF-MS/MS):采用Thermo BEH C18(2.1 mm×100 mm,1.7 μm) 色谱柱,以0.1%甲酸乙腈溶液(A)-0.1%甲酸水溶液(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0.4 μL·min^-1,柱温40 ℃;运用电喷雾离子源(ESI源),负离子模式检测(m/z 100-1500),毛细管电压2.5 kV,锥孔电压40 kV,离子源温度120 ℃,脱溶剂温度450 ℃,碰撞能量15-40 eV,对花红胶囊中的咖啡酰奎宁酸类成分进行快速表征、鉴定。高效液相色谱法:采用Phenomenex C18(250 mm×4.6 mm,4 μm) 色谱柱,以0.1%甲酸乙腈-0.1%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0-7 min,5%A→8%A;7-17 min,8%A→15%A;17-45 min,15%A→30%A;45-55 min,30%A→50%A;55-60 min,50%A→100%A),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326 nm,柱温30 ℃。结果:采用UPLC/Q-TOF-MS/MS对该制剂的甲醇提取物进行分析,鉴定了4个咖啡酰奎宁酸类化合物,分别为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和异绿原酸A。采用HPLC法测定新绿原酸、绿原酸和隐绿原酸,它们的浓度分别在3.54-176.80 μg·mL^-1(r=0.9999)、6.98-348.80 μg·mL^-1 (r=0.9999)、4.06-202.80 μg·mL^-1 (r =0.9999)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方法的平均加样回收率(n =6)为101.5%-102.2%,RSD为1.9%-2.4%。结论:该方法为花红胶囊化学成分的快速鉴定奠定了基础,为花红胶囊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红胶囊 咖啡酰奎宁酸类 新绿原酸 绿原酸 隐绿原酸 含量测定 质量控制 识别 超高效液相色谱与串联四极杆飞 行时间质谱仪联用技术 高效液相色谱
原文传递
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研究绞股蓝皂苷的肠吸收特性 被引量:4
17
作者 喻樊 汤新慧 周姝婷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129-1133,共5页
目的:对绞股蓝皂苷在大鼠小肠各肠段的吸收情况进行研究。方法:采用大鼠在体肠灌流法,应用HPLC-ELSD法测定肠吸收循环液中绞股蓝皂苷A、人参皂苷Rb1和人参皂苷Rd的浓度。结果:3种绞股蓝皂苷的吸收系数(Ka)和渗透系数(Peff)在小肠各肠段... 目的:对绞股蓝皂苷在大鼠小肠各肠段的吸收情况进行研究。方法:采用大鼠在体肠灌流法,应用HPLC-ELSD法测定肠吸收循环液中绞股蓝皂苷A、人参皂苷Rb1和人参皂苷Rd的浓度。结果:3种绞股蓝皂苷的吸收系数(Ka)和渗透系数(Peff)在小肠各肠段的吸收具有较大差异,渗透系数(Peff)表明3种绞股蓝皂苷在不同肠段的吸收为空肠>十二指肠>回肠>结肠;在0.05~1.0g·L-1内,随着浓度的上升,绞股蓝皂苷会出现过饱和现象;加入地高辛后,人参皂苷Rb1的渗透系数显著下降(P<0.05),而加入维拉帕米后,人参皂苷Rd的渗透系数增加极显著性(P<0.01)。结论:绞股蓝皂苷受吸收部位影响较大,空肠是该类皂苷的主要吸收部位,其不完全依赖浓度梯度而进行转运,小肠吸收机制不完全为被动转运,载体蛋白有可能参与了转运,绞股蓝皂苷可能是P-糖蛋白的底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绞股蓝皂苷 肠吸收 吸收速率常数 渗透系数
原文传递
白菊米多糖大孔树脂脱色工艺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沈锦 刘钰梅 +3 位作者 李洁 潘依雯 彭小羽 陈艳丽 《山东化工》 CAS 2019年第23期142-144,共3页
本文对白菊米多糖进行脱色工艺优化,选择最佳脱色工艺。选择合适的大孔树脂作脱色剂,以多糖脱色率和保留率为考察指标,在单因素基础上,进行正交脱色工艺优化。D101型大孔树脂对白菊米多糖最佳脱色工艺为:树脂用量9 g/100mL多糖溶液,脱... 本文对白菊米多糖进行脱色工艺优化,选择最佳脱色工艺。选择合适的大孔树脂作脱色剂,以多糖脱色率和保留率为考察指标,在单因素基础上,进行正交脱色工艺优化。D101型大孔树脂对白菊米多糖最佳脱色工艺为:树脂用量9 g/100mL多糖溶液,脱色时间2 h,脱色温度30℃。在此工艺下,白菊米多糖脱色率为45.72%,多糖保留率为64.28%,脱色后白菊米多糖颜色变浅。D101大孔树脂对白菊米多糖脱色效果良好,有待进一步开发和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菊米多糖 大孔树脂 正交实验 脱色
下载PDF
布莱根妇女医院新员工入职培训的经验与启示
19
作者 王诗路 《中国卫生人才》 2024年第6期43-47,共5页
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Harvard Medical School)建校于1782年,因其研究团队多次荣获诺贝尔奖而享誉全球。布莱根妇女医院(Brigham and Women's Hospital)作为哈佛大学医学院的主要教学医院之一,拥有793张病床,肩负着治疗、教育培训和... 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Harvard Medical School)建校于1782年,因其研究团队多次荣获诺贝尔奖而享誉全球。布莱根妇女医院(Brigham and Women's Hospital)作为哈佛大学医学院的主要教学医院之一,拥有793张病床,肩负着治疗、教育培训和推动研究创新等多重社会责任,在治疗技术、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患者生命质量和安全,以及生物医学领域的突破性成就等方面处于领先地位,对全球卫生健康事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因其在医学上的卓越成就,每年都有大量中短期进修人员慕名而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佛大学医学院 全球卫生 以患者为中心 教学医院 突破性成就 布莱 诺贝尔奖 经验与启示
下载PDF
肠道病毒71型VP1包涵体蛋白的复性与纯化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红线 王宏宇 +7 位作者 田志飘 郑亮 Matthew Kay 高振秋 许晓娟 耿荣庆 吴志军 张华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53-157,161,共6页
目的 利用原核表达系统,经优化诱导条件及变、复性将包涵体形式肠道病毒71型结构蛋白VP1进行纯化。方法 通过RT-PCR扩增VP1基因,并应用基因克隆技术将VP1基因与pET-28a原核表达载体连接,之后将重组载体转化至大肠埃希菌Rosseta(DE3)感... 目的 利用原核表达系统,经优化诱导条件及变、复性将包涵体形式肠道病毒71型结构蛋白VP1进行纯化。方法 通过RT-PCR扩增VP1基因,并应用基因克隆技术将VP1基因与pET-28a原核表达载体连接,之后将重组载体转化至大肠埃希菌Rosseta(DE3)感受态细胞,经IPTG诱导后对包涵体进行变、复性,采用His镍柱亲和层析对VP1蛋白进行纯化,利用SDS-PAGE和Western blot对VP1蛋白进行分析鉴定。结果 PCR扩增出891 bp的EV71-VP1基因,双酶切鉴定原核重组质粒pET-28a-EV71-VP1构建正确。重组载体转化DE3后经IPTG诱导表达VP1蛋白,且以包涵体形式存在。将包涵体变、复性,经SDS-PAGE分离后进行镍柱纯化,得到较纯的目的蛋白,Western blot分析该蛋白能被相应抗体识别。结论 构建的原核重组质粒pET-28a-EV71-VP1转化DE3后经IPTG诱导表达以包涵体形式存在的VP1蛋白,复性后纯化的VP1蛋白具有免疫原性,为EV71 VP1蛋白的研究与开发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V71型 VP1 原核载体构建 蛋白表达与纯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