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麦新品种农麦177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2
1
作者 沈卫青 程卫根 薛德海 《农业科技通讯》 2020年第4期272-274,共3页
农麦177具有高产、稳产,抗寒、抗倒、后期耐高温,综合抗性较好,株型较紧凑,穗粒结构协调,熟相好,商品性好等特点.在栽培管理上,主要抓好适期播种、精量播种、合理调控、田间管理等基本措施,从而保证农麦177高产、优质生产.
关键词 小麦 农麦177 特征特性 综合抗性 熟相 栽培技术
下载PDF
晚播小麦生育特点及适宜密度研究 被引量:13
2
作者 陈根祥 吴建中 +4 位作者 朱傅祥 陈启平 吴玉涛 胥益锋 张凤珠 《安徽农学通报》 2009年第2期74-77,85,共5页
扬麦14号小麦不同播期、密度对其生物学性状及产量与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播种期推迟,小麦不同生育期均相应推迟,但主要是前期营养生长期显著缩短,中后期生殖生长期则相对稳定,全生育期变短,总叶片数减少,植株高度变矮,干物质积累量减少... 扬麦14号小麦不同播期、密度对其生物学性状及产量与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播种期推迟,小麦不同生育期均相应推迟,但主要是前期营养生长期显著缩短,中后期生殖生长期则相对稳定,全生育期变短,总叶片数减少,植株高度变矮,干物质积累量减少,群体前小后大,分蘖成穗率降低,穗数不足,穗型变小,粒数减少,粒重提高,产量下降,品质变优。迟播小麦随着播种密度的增加,群体总苗数、叶面积系数、有效穗数等群体质量性状迅速增强,单株分蘖及成穗数、单株干物质积累量、分蘖成穗率、结实粒数、千粒重等个体质量性状均逐渐变劣,但不同密度之间个体质量性状衰减的速率要远远小于适期早播的小麦。因而,适当提高种植密度,增强群体质量性状,弥补个体性状瘦弱之不足,有利于提高晚播小麦产量。本试验晚播小麦基本苗增加到360万/hm2,产量最高,但品质变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晚播 密度 产量
下载PDF
乙烯利等生长调节剂在直播水稻上的应用效果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孙万纯 吴建中 +3 位作者 仇广灿 宋巧凤 江银楼 姚金和 《安徽农学通报》 2011年第4期70-72,共3页
试验研究了40%乙烯利、壮丰安、稻福克等药剂施药后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40%乙烯利于水稻分蘖末期、扬花后7d各施用30ml/667m2和100ml/667m2,其增产效果最高,但对水稻基部1~3节间长度及株高的控制作用不明显;40%乙烯利于水... 试验研究了40%乙烯利、壮丰安、稻福克等药剂施药后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40%乙烯利于水稻分蘖末期、扬花后7d各施用30ml/667m2和100ml/667m2,其增产效果最高,但对水稻基部1~3节间长度及株高的控制作用不明显;40%乙烯利于水稻分蘖末期、扬花后7d各施用60ml/667m2和200ml/667m2,对水稻基部1~3节间及株高的控制作用明显,但因用药量过高,使水稻结实率、千粒重下降、百穗重降低,从而导致轻微减产。水稻分蘖末期使用壮丰安60ml/667m2,既对水稻基部1~3节间及株高有较显著的控制作用,又极显著地提高水稻产量;水稻扬花后7d施用稻福克,具有极显著的增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利 壮丰安 直播水稻 生长调节
下载PDF
水杉的栽培与管理技术探讨 被引量:6
4
作者 吴旭龙 《科技创新导报》 2018年第20期184-184,186,共2页
在我国,水杉素有"植物活化石"之称,属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它喜光照、湿润环境,生长速度快,播种和插条皆宜,常被栽植在园林中或用于荒山造林。该树种又具备很高的经济价值,材质细密松软,在建筑、桥梁、造船、家具制作等方面,应... 在我国,水杉素有"植物活化石"之称,属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它喜光照、湿润环境,生长速度快,播种和插条皆宜,常被栽植在园林中或用于荒山造林。该树种又具备很高的经济价值,材质细密松软,在建筑、桥梁、造船、家具制作等方面,应用效果好。本文通过对水杉的生态习性进行分析,从多个方面论述水杉的栽培及管理,使其达到良好的繁殖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杉 生态习性 栽培管理 病虫害防治
下载PDF
直播稻田稆稻发生规律与综合防治技术 被引量:2
5
作者 曹方元 吴建中 +5 位作者 刘蔚华 吴长青 张凤珠 陈忠兰 胥益锋 凌晓峰 《农业科技通讯》 2010年第3期121-123,共3页
近年来盐城市里下河稻区直播稻种植面积迅速扩大。据统计,全市2005年直播稻面积仅有30万亩.占水稻种植面积的6.5%;2006年-2007年直播稻面积成倍增加。2008年直播稻面积发展到220万亩,占水稻种植面积的43.2%,部分地方达到90%... 近年来盐城市里下河稻区直播稻种植面积迅速扩大。据统计,全市2005年直播稻面积仅有30万亩.占水稻种植面积的6.5%;2006年-2007年直播稻面积成倍增加。2008年直播稻面积发展到220万亩,占水稻种植面积的43.2%,部分地方达到90%年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播稻田 综合防治技术 发生规律 水稻种植面积 里下河 盐城市 稻区
下载PDF
沿海中部小麦重大病虫害绿色统防技术集成 被引量:2
6
作者 沈田辉 王风良 +3 位作者 练加标 李林华 吴明昊 陈彪 《植物医生》 2017年第4期52-54,共3页
从秸秆还田面积增加、种植密度提高、偏施氮肥、感病品种增多、农药抗性上升等方面分析沿海中部小麦重大病虫害发生特点,并从农业防治及科学使用化学农药两个方面提出绿色统防集成技术,该技术对江苏省及周边省份小麦重大病虫害绿色统防... 从秸秆还田面积增加、种植密度提高、偏施氮肥、感病品种增多、农药抗性上升等方面分析沿海中部小麦重大病虫害发生特点,并从农业防治及科学使用化学农药两个方面提出绿色统防集成技术,该技术对江苏省及周边省份小麦重大病虫害绿色统防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重大病虫害 发生特点 统防技术
下载PDF
“扬农啤5号”最佳播期的适宜密度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吴建中 吴玉涛 +4 位作者 王受荣 刘春来 蔡红俊 胥益锋 何宜玲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09年第2期46-47,51,共3页
扬农啤5号最佳播期条件下不同播种密度对其生物性状及产量与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基本苗增加,群体总苗数、叶面积系数均增加,单株干物重迅速下降,有效穗数几乎呈直线上升,实粒数和千粒重则直线下降,茎秆抗倒伏能力迅速下降,单产... 扬农啤5号最佳播期条件下不同播种密度对其生物性状及产量与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基本苗增加,群体总苗数、叶面积系数均增加,单株干物重迅速下降,有效穗数几乎呈直线上升,实粒数和千粒重则直线下降,茎秆抗倒伏能力迅速下降,单产呈现阶段性变化特征,有升有降,籽粒蛋白质含量下降,淀粉含量上升。因此,为了取得高产优质,基本苗控制在180—240万/hm^2较为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农啤5号 最佳播期 密度 产量
下载PDF
江苏沿海地区啤麦生产优势及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1
8
作者 张凤珠 吴建中 +4 位作者 孙志庚 陈忠兰 刘蔚华 吴长青 周建军 《安徽农学通报》 2010年第6期77-78,92,共3页
介绍了江苏沿海地区啤酒大麦生产的优势条件和高产稳产优质栽培技术;气候条件适宜,土壤条件适合,耕作制度需要,科研育种力量强,品种更新换代快,啤麦品质较好,啤麦加工能力逐年扩大和升级,啤酒大麦生产的区位价格和供麦时段优势明显;优... 介绍了江苏沿海地区啤酒大麦生产的优势条件和高产稳产优质栽培技术;气候条件适宜,土壤条件适合,耕作制度需要,科研育种力量强,品种更新换代快,啤麦品质较好,啤麦加工能力逐年扩大和升级,啤酒大麦生产的区位价格和供麦时段优势明显;优化品种布局,适期适量播种,科学用肥,抗灾应变,适期收获,安全贮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啤麦 生产 高产栽培技术
下载PDF
播期与密度对大麦茎秆抗倒力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张凤珠 吴建中 +4 位作者 何宜玲 陈高祥 周建军 胥益锋 凌晓峰 《安徽农学通报》 2010年第8期68-69,共2页
阐述了大麦不同播种期、密度对大麦茎秆抗倒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播种密度随着播种期的推迟,大麦抗倒力增强;不同播种期随着播种密度的增加,大麦抗倒力下降。
关键词 大麦 播种期 密度 茎秆 抗倒力
下载PDF
大麦氮肥用量及运筹效果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根祥 吴建中 +4 位作者 朱傅祥 陈兆良 陈启平 杨军 吴玉涛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2期14190-14191,14201,共3页
[目的]研究不同氮肥用量及运筹对大麦的影响。[方法]不同氮肥用量及运筹试验。[结果]不同氮肥用量及运筹对大麦冬前苗情没有明显影响,随着用氮量的增加和基肥比例的提高,拔节期分蘖、次生根、群体总苗数及成熟期有效穗数均显著增加;当... [目的]研究不同氮肥用量及运筹对大麦的影响。[方法]不同氮肥用量及运筹试验。[结果]不同氮肥用量及运筹对大麦冬前苗情没有明显影响,随着用氮量的增加和基肥比例的提高,拔节期分蘖、次生根、群体总苗数及成熟期有效穗数均显著增加;当氮肥用量增加到270 kg/hm2时千粒重及产量最高,300 kg/hm2时结实粒数最多;基肥与追肥比例6.5∶3.5时结实粒数最多、产量最高,5.5∶4.5时千粒重最高。[结论]大面积生产时施氮量以270 kg/hm2,基肥与追肥比例掌握在6.5∶3.5到7.0∶3.0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 氮肥用量 氮肥运筹
下载PDF
扬麦14号小麦适宜密度研究
11
作者 吴玉涛 吴建中 +4 位作者 张凤珠 陈琪祥 胥益锋 俞勇权 宋勇兵 《大麦与谷类科学》 2009年第1期24-27,共4页
通过扬麦14号小麦不同密度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播种密度的增加,群体总苗数、叶面积系数均逐渐增加;茎蘖成穗率、单株分蘖及成穗数、干物质积累量、粒叶比均迅速下降;植株茎秆重量、单位长度重量及粗度均不断减小,抗倒伏力减弱;淀粉... 通过扬麦14号小麦不同密度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播种密度的增加,群体总苗数、叶面积系数均逐渐增加;茎蘖成穗率、单株分蘖及成穗数、干物质积累量、粒叶比均迅速下降;植株茎秆重量、单位长度重量及粗度均不断减小,抗倒伏力减弱;淀粉、蛋白质、面筋含量及沉降值有升有降。有效穗数随着基本苗的增加几乎呈直线上升;结实小穗数、结实粒数和千粒重随着基本苗的增加几乎呈直线下降;基本苗90万-210万/hm^2时,随着基本苗的增加,单产迅速增加,之后又开始下降。为了取得高产优质,基本苗控制在210万/hm^2左右时的水平较为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麦14号 小麦 密度
下载PDF
扬农啤5号偏晚播种适宜密度研究
12
作者 蔡红俊 吴建中 +4 位作者 杨华 丁大见 俞勇权 孙万纯 孙建华 《农业科技通讯》 2009年第3期24-26,共3页
扬农啤5号最佳播期条件下不同播种密度对其生物性状及产量与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基本苗增加,群体总苗数、叶面积系数均不断增加,单株干物重迅速下降,有效穗数几乎呈直线上升,实粒数和千粒重几乎呈直线下降,茎秆抗倒伏能力迅速下降,单产... 扬农啤5号最佳播期条件下不同播种密度对其生物性状及产量与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基本苗增加,群体总苗数、叶面积系数均不断增加,单株干物重迅速下降,有效穗数几乎呈直线上升,实粒数和千粒重几乎呈直线下降,茎秆抗倒伏能力迅速下降,单产呈现阶段性变化特征,有升有降,籽粒蛋白质含量下降,淀粉含量上升。为了取得高产优质,基本苗控制在240万~300万/hm2时的水平较为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农啤5号 偏晚播种 密度 产量
下载PDF
苏啤3号大麦适宜密度研究
13
作者 陈根祥 朱傅祥 +4 位作者 吴建中 陈兆良 陈启平 杨军 宋勇兵 《安徽农学通报》 2008年第20期69-69,114,共2页
通过苏啤3号大麦密度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播种密度对大麦冬前苗情没有显著影响,对拔节期苗情有显著影响,随着播种密度的增加,拔节期群体总苗数及成熟期有效穗数逐渐增加,但拔节期单株分蘖、次生根及成熟期每穗结实粒数和千粒重逐渐减少,... 通过苏啤3号大麦密度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播种密度对大麦冬前苗情没有显著影响,对拔节期苗情有显著影响,随着播种密度的增加,拔节期群体总苗数及成熟期有效穗数逐渐增加,但拔节期单株分蘖、次生根及成熟期每穗结实粒数和千粒重逐渐减少,产量也随着播种密度的增加而提高。当基本苗达300万/hm2时产量达最大值,当基本苗增加至337.5万/hm2时,产量开始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啤3号 密度 大麦 盐城
下载PDF
扬农啤5号大麦播期对叶面积指数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朱傅祥 吴建中 +4 位作者 商兆堂 林成义 陈启平 石鑫 陈兆良 《安徽农学通报》 2008年第16期42-42,100,共2页
叶面积指数是生产管理中一个重要的参考指数。要取得好的产量和品质,就要有一个合理的叶面积指数。本文通过对扬农啤5号大麦不同播种期对叶面积指数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播种期越早,个体生长越快,叶面积指数越大;从返青开始,植株的个... 叶面积指数是生产管理中一个重要的参考指数。要取得好的产量和品质,就要有一个合理的叶面积指数。本文通过对扬农啤5号大麦不同播种期对叶面积指数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播种期越早,个体生长越快,叶面积指数越大;从返青开始,植株的个体生长受群体的影响越来越明显,叶面积指数与播种期呈非线性的关系;齐穗期叶面积指数大对提高产量和品质有利,据此可见10月29日左右播种是比较理想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 播期 叶面积指数
下载PDF
江苏里下河地区主要水稻新品种比较试验研究
15
作者 卞爱群 张大友 +3 位作者 郭红 吴建中 张凤珠 孙志庚 《安徽农学通报》 2010年第4期66-68,共3页
通过对9个中熟中粳、10个迟熟中粳植株性状、生育期、抗病性、产量及构成因素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中熟中粳组连粳4号、徐稻3号、武运粳21号、连粳6号、盐粳11号,迟熟中粳组盐粳10号、南粳45等品种表现尤为突出,可以成为江苏里下河地... 通过对9个中熟中粳、10个迟熟中粳植株性状、生育期、抗病性、产量及构成因素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中熟中粳组连粳4号、徐稻3号、武运粳21号、连粳6号、盐粳11号,迟熟中粳组盐粳10号、南粳45等品种表现尤为突出,可以成为江苏里下河地区水稻种植的首选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新品种 比较试验 江苏里下河地区
下载PDF
河蟹养殖中常见疑难问题的处理方法 被引量:1
16
作者 蔡秦 张力 《渔业致富指南》 2011年第4期52-53,共2页
一、养蟹池塘中早期青苔泛滥 1、现象。蟹池早期会出现青苔(丝状绿藻总称,包括水绵、双星藻和转板藻等)大量繁殖的现象。初期藻体颜色为深绿色,呈丝状附于池底,以后渐变黄色悬于水中,衰老时,如旧棉絮浮于水面。
关键词 河蟹养殖 丝状绿藻 青苔 早期 水绵 池塘 养蟹 蟹池
下载PDF
小龙虾从池塘到餐桌全程质量控制措施 被引量:1
17
作者 赵新文 《渔业致富指南》 2010年第21期39-41,共3页
小龙虾学名克氏原蟹虾,因其肉味鲜美、营养丰富,近几年国内外市场十分畅销。2010年8月南京发现疑似食用小龙虾引起横纹肌溶解综合症(后确认为"哈夫病")患者,"南京龙虾门"事件之后,人们对小龙虾质量安全问题更为关注。因此,必须从... 小龙虾学名克氏原蟹虾,因其肉味鲜美、营养丰富,近几年国内外市场十分畅销。2010年8月南京发现疑似食用小龙虾引起横纹肌溶解综合症(后确认为"哈夫病")患者,"南京龙虾门"事件之后,人们对小龙虾质量安全问题更为关注。因此,必须从养殖环境、生产投入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程质量控制 小龙虾 餐桌 池塘 国内外市场 营养丰富 安全问题 养殖环境
下载PDF
中华鳖仿野生养殖应重视的几个关键问题 被引量:1
18
作者 蔡秦 常泰 《渔业致富指南》 2011年第19期38-39,共2页
由于温室、工厂化养鳖周期缩短,激素、生长素的应用.鳖原有美味和食用安全性遭到侵害,消费者对养殖鳖心存顾虑。近年来,我们在江苏省水产三项工程项目的支持下.采用模拟生态的手段.结合人工养殖技术,进行了中华鳖仿野生养殖的试... 由于温室、工厂化养鳖周期缩短,激素、生长素的应用.鳖原有美味和食用安全性遭到侵害,消费者对养殖鳖心存顾虑。近年来,我们在江苏省水产三项工程项目的支持下.采用模拟生态的手段.结合人工养殖技术,进行了中华鳖仿野生养殖的试验研究.使养殖鳖恢复了野生中华鳖原有的风味及营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野生养殖 中华鳖 人工养殖技术 工厂化养鳖 食用安全性 工程项目 养殖鳖 生长素
下载PDF
小龙虾从池塘到餐桌全程质量控制措施 被引量:1
19
作者 蔡秦 《水产养殖》 CAS 2011年第2期38-39,共2页
小龙虾学名克氏原蟹虾,因其肉味鲜美、营养丰富,近几年国内外市场十分畅销。2010年8月南京发现疑似食用小龙虾引起横纹肌溶解综合症(后确认为"哈夫病")患者",南京龙虾门"事件之后,人们对小龙虾质量安全问题更为关注。因此,必须从... 小龙虾学名克氏原蟹虾,因其肉味鲜美、营养丰富,近几年国内外市场十分畅销。2010年8月南京发现疑似食用小龙虾引起横纹肌溶解综合症(后确认为"哈夫病")患者",南京龙虾门"事件之后,人们对小龙虾质量安全问题更为关注。因此,必须从养殖环境、生产投入品、捕捞运输和销售各个环节采取严格的控制措施,才能确保食用小龙虾放心,为加工出口提供优质安全的原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程质量控制 小龙虾 餐桌 池塘 安全问题 国内外市场 营养丰富 养殖环境
下载PDF
小麦粒叶比和穗粒结构的变率比较
20
作者 朱傅祥 吴建中 +4 位作者 商兆堂 陈启平 林成义 石鑫 张凤珠 《农业科技通讯》 2009年第6期47-48,共2页
[目的]通过不同播种期的种植试验,研究里下河地区扬麦14号在10月23日到11月16日之间播种,密度在120万~340万/hm2时,粒叶比的变异程度与穗粒结构变异程度的关系。[方法]主要采用分期播种和数理统计等方法。[结果]扬麦14号在10月23日到11... [目的]通过不同播种期的种植试验,研究里下河地区扬麦14号在10月23日到11月16日之间播种,密度在120万~340万/hm2时,粒叶比的变异程度与穗粒结构变异程度的关系。[方法]主要采用分期播种和数理统计等方法。[结果]扬麦14号在10月23日到11月16日之间播种,密度在120万~340万/hm2,有效穗数、结实粒数、千粒重和单产的变率和峰度值均小于粒叶比。[结论]在实际生产中,密度和不同生育阶段的环境条件最容易造成有效穗数差异,通过栽培措施调控千粒重的难度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粒叶比 穗粒结构 变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