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通过比较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术(LCBDE)与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括约肌切开取石术(EST)治疗胆囊切除术后胆总管结石的疗效,提供此类型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治疗思路。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7年1—12月80例胆囊切除术后胆总管结石...目的通过比较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术(LCBDE)与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括约肌切开取石术(EST)治疗胆囊切除术后胆总管结石的疗效,提供此类型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治疗思路。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7年1—12月80例胆囊切除术后胆总管结石患者临床资料,其中采取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术(LCBDE)患者40例,ERCP/EST取石术患者40例,比较两种手术方式治疗胆总管结石的取石成功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淀粉酶、平均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合并基础疾病等术前相关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LCBDE组与ERCP/EST组患者取石成功率(95.0%VS 85.0%),术中出血[(32.25±6.40) ml VS(28.75±5.03) ml]等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ERCP/EST组在手术时间[(52.75±16.28) min VS (145±48.18) min]及平均住院时间[(8.65±2.37) d VS(12.68±3.37) d]上要优于LCBDE组(P<0.05),但ERCP/EST组术后淀粉酶[(128.15±85.10) U/L VS(263.83±142.96) U/L]要高于LCBDE组,且手术总体并发症要高于LCBDE组(42.5%VS 10.0%,P<0.05)。结论两组手术方式均能够有效治疗胆总管结石,选择哪种手术方式需要根据患者自身具体情况而定。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讨吲哚菁绿(indocyanine green,ICG)清除实验在恶性阻塞性黄疸患者术前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科自2015年1月至2016年3月间45例恶性阻塞性黄疸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术后恢复情况分为肝功能恢复组(34例)和恢复不良组(11例)。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谷丙转氨酶、总胆红素、肌酐、吲哚菁绿15分钟滞留率(retention rate of indocyanine green at 15 minutes,ICG R15)、有效肝脏血流量(effective hepatic blood flow,EHBF)、黄疸时间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肌酐≥100μmol/L和ICG R15≥30%是恶性阻塞性黄疸患者术后恢复不良的危险因素。结论:应用吲哚菁绿清除实验预测恶性阻塞性黄疸患者术后恢复情况有可行性,对于肌酐≥100μmol/L和ICG R15≥30%的患者术后恢复不良可能性更大。
文摘目的通过比较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术(LCBDE)与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括约肌切开取石术(EST)治疗胆囊切除术后胆总管结石的疗效,提供此类型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治疗思路。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7年1—12月80例胆囊切除术后胆总管结石患者临床资料,其中采取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术(LCBDE)患者40例,ERCP/EST取石术患者40例,比较两种手术方式治疗胆总管结石的取石成功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淀粉酶、平均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合并基础疾病等术前相关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LCBDE组与ERCP/EST组患者取石成功率(95.0%VS 85.0%),术中出血[(32.25±6.40) ml VS(28.75±5.03) ml]等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ERCP/EST组在手术时间[(52.75±16.28) min VS (145±48.18) min]及平均住院时间[(8.65±2.37) d VS(12.68±3.37) d]上要优于LCBDE组(P<0.05),但ERCP/EST组术后淀粉酶[(128.15±85.10) U/L VS(263.83±142.96) U/L]要高于LCBDE组,且手术总体并发症要高于LCBDE组(42.5%VS 10.0%,P<0.05)。结论两组手术方式均能够有效治疗胆总管结石,选择哪种手术方式需要根据患者自身具体情况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