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抑郁症病因中5-HT_(1A)受体的研究进展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7
1
作者 朱庆春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1年第1期111-112,共2页
抑郁症是严重危害人类身心健康的常见精神疾病,被称为"人类第一心理杀手"。其全球发病率为6.1%~9.5%,其中约15%的患者伴有自杀倾向,对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影响[1]。
关键词 临床意义 受体 精神疾病 身心健康 自杀倾向 经济发展 社会稳定 抑郁症
下载PDF
经颅直流电刺激对慢性不可预见性应激模型大鼠下丘脑去甲肾上腺素释放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刘沐熙 徐贤慧 +2 位作者 王峰 汪萌芽 黄宏平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2期103-107,共5页
目的:探讨经颅直流电刺激(t DCS)治疗抑郁症的中枢神经系统机制。方法:给予雄性清洁级SD大鼠(180~200 g)7种慢性不可预见性刺激制作抑郁症大鼠模型,通过行为学指标观察,碳纤维电极测量技术和t DCS技术来研究t DCS对抑郁症模型大鼠行为... 目的:探讨经颅直流电刺激(t DCS)治疗抑郁症的中枢神经系统机制。方法:给予雄性清洁级SD大鼠(180~200 g)7种慢性不可预见性刺激制作抑郁症大鼠模型,通过行为学指标观察,碳纤维电极测量技术和t DCS技术来研究t DCS对抑郁症模型大鼠行为学指标及下丘脑内去甲肾上腺素(NE)释放的影响。结果:给予模型组大鼠慢性不可预见性刺激21 d后,模型组大鼠糖水偏爱百分比减少(P<0.05),旷场实验总分减少(P<0.01)。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下丘脑NE的释放减少(P<0.05);给予tDCS(2 mA,30 min)刺激后,NE分泌增加(P<0.05)。用t DCS(2 mA,30 min,每天2次,连续4 d)刺激后,模型组大鼠糖水偏爱百分比增大(P<0.05),旷场实验总分增加(P<0.01)。与对照组相比,tDCS(2 mA,30 min,每天2次,连续4 d)组大鼠下丘脑NE的释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tDCS可改善慢性不可预见性应激模型大鼠的抑郁样行为表现,这种作用可能与tDCS增加蓝斑到下丘脑投射系统NE的分泌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颅直流电刺激 慢性不可预见性应激 下丘脑 去甲肾上腺素
下载PDF
基于教学资源共享理念的精品开放课程生理心理学建设 被引量:4
3
作者 黄宏平 张环环 +5 位作者 邵德翠 张晋艳 查盈盈 秦雯 郑超 汪萌芽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19年第5期584-586,共3页
目的生理心理学作为一门交叉性很强的课程,如何更好地适应信息时代,将线下教学与线上教学相结合,进一步推进课程建设,实现面向广大学生的生理心理学课程资源共享,是生理心理学教师面临的新问题。方法本文结合我校精品开放课程生理心理... 目的生理心理学作为一门交叉性很强的课程,如何更好地适应信息时代,将线下教学与线上教学相结合,进一步推进课程建设,实现面向广大学生的生理心理学课程资源共享,是生理心理学教师面临的新问题。方法本文结合我校精品开放课程生理心理学的建设体会,介绍了运用互联网技术平台进行教学改革的做法和思路。结果将线下教学与线上教学相结合,通过录制教学视频,上传教学课件,不但完善了生理心理学课程理论和实验教学内容,还培养了一支专业的生理心理学教学团队,可持续地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学资源。结论精品开放课程生理心理学将线下教学与线上教学相结合,实现了面向广大学生的生理心理学课程资源共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理心理学 教学理念 精品开放课程 共享理念
下载PDF
生物医学概论生物化学基础的课程设计和体会 被引量:1
4
作者 徐蕾 颜亮 +4 位作者 孙玲玲 吴明彩 张玲 凌烈峰 汪萌芽 《基础医学教育》 2020年第6期399-402,共4页
生物医学是生命科学与医学相结合的新兴学科。生物医学概论课程的开展,可以使教学更加贴近当今医学发展方向,提升教学层次,尽早培育学生的科学理论素养,为其后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皖南医学院生物医学概论课程由生物化学基础、生... 生物医学是生命科学与医学相结合的新兴学科。生物医学概论课程的开展,可以使教学更加贴近当今医学发展方向,提升教学层次,尽早培育学生的科学理论素养,为其后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皖南医学院生物医学概论课程由生物化学基础、生理学基础、神经生物学基础等三部分组成。文章总结在生物医学概论中生物化学基础课程设计的思路和理念,分享教学经验和体会,为进一步完善该课程的建设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化学 生物医学概论 课程设计 教学改革
下载PDF
经颅直流电刺激对应激性高血压大鼠下丘脑去甲肾上腺素释放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徐贤慧 刘沐熙 +2 位作者 王峰 汪萌芽 黄宏平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0年第4期307-310,共4页
目的:探讨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治疗高血压的中枢神经系统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180~200 g)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应激性高血压模型组,通过给予模型组大鼠噪声和足底电击刺激制作应激性高血压大鼠模型,采用尾部套管法检测血压,运用碳纤维电... 目的:探讨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治疗高血压的中枢神经系统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180~200 g)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应激性高血压模型组,通过给予模型组大鼠噪声和足底电击刺激制作应激性高血压大鼠模型,采用尾部套管法检测血压,运用碳纤维电极检测技术测定大鼠电刺激蓝斑核,下丘脑内去甲肾上腺素(NE)的释放量,进一步观察麻醉状态下tDCS(正极置于左侧前额叶皮质,负极置于右侧前肢)对NE释放量的影响。结果:高血压模型组大鼠造模后血压升高(P<0.05)。tDCS(tDCS 2 mA/20 min,每天2次,连续5 d)使模型组1大鼠血压下降(P<0.05),而接受假tDCS(tDCS 0 mA/20 min,每天2次,连续5 d)的模型组2大鼠血压没有下降(P>0.05)。长时程tDCS(2 mA/20 min,每天2次,连续5 d),或者在体tDCS(2 mA/20 min)都可使高血压模型组大鼠下丘脑NE的释放信号幅度减小(P<0.05)。结论:tDCS可缓解应激性高血压模型大鼠的血压升高,这种作用与tDCS减少蓝斑到下丘脑投射系统NE的分泌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颅直流电刺激 应激性高血压大鼠 去甲肾上腺素 下丘脑
下载PDF
普通医学院校本科生理学翻转课堂式双语教学的探索 被引量:3
6
作者 邵德翠 张环环 +4 位作者 郑超 黄宏平 查盈盈 徐爱萍 汪萌芽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9年第14期1800-1802,共3页
目的探索普通医学院校本科专业生理学课程的翻转课堂式双语教学方法。方法选用人民卫生出版社第8版《生理学》、美国医师执照考试(USMLE)第13版《Physiology》为中英文教材,制定生理学(双语)课程大纲进行中英文教材内容整合,合理安排体... 目的探索普通医学院校本科专业生理学课程的翻转课堂式双语教学方法。方法选用人民卫生出版社第8版《生理学》、美国医师执照考试(USMLE)第13版《Physiology》为中英文教材,制定生理学(双语)课程大纲进行中英文教材内容整合,合理安排体现翻转课堂式双语教学的授课进程表。通过教学过程设计,即下次课的英文重点知识安排学生课前进行预习性自学,下次课安排时间以提问和讨论方式检查、完善、拓展英文教材知识点的掌握。课堂上进行形成性评价,使用英文题占50%的试卷考试,以及学期结束后以不记名调查问卷的方式收集学生的反馈信息。结果对本校2014—2017级口腔医学、法医学和医学影像学专业的教学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调查问卷显示约80%学生认为有必要或非常有必要采用翻转课堂式双语教学,双语试卷考试成绩反映中英文试题得分的差异可为学生接受,对翻转课堂式双语教学的认可在年级和专业间没有明显差异。结论普通医学院校本科专业生理学课程的翻转课堂式双语教学是可行的,值得进一步探索与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理学 双语教学 翻转课堂
下载PDF
始终贯穿创新理念的医学生理学教学探索与思考 被引量:3
7
作者 郑超 张环环 +5 位作者 黄宏平 邵德翠 查盈盈 徐爱萍 张晋艳 汪萌芽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1年第5期489-492,共4页
目的:实现医学院校生理学教学的创新性改革,提高学生的培养质量。方法:在生理学教学中创新性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模式,包括学科交叉,英文教材,教学内容、形式和质量反馈等方面的探索和创新以及“课程思政”教育理念的融入。通过发放自制... 目的:实现医学院校生理学教学的创新性改革,提高学生的培养质量。方法:在生理学教学中创新性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模式,包括学科交叉,英文教材,教学内容、形式和质量反馈等方面的探索和创新以及“课程思政”教育理念的融入。通过发放自制的调查问卷,考察医学不同专业本科生对于生理学教学中融入的多种创新性举措的认可度,并作比较分析。结果:在教学中配套使用英文教材、课堂上就知识点开展英语口语讨论、教学中加强生理学专业英语的学习和安排预习性英文阅读并在课前检查等方面,麻醉学、医学影像学和法医学专业分别有82.93%~96.16%、76.02%~95.53%和81.25%~93.75%的学生认为有必要或非常有必要;在推送生理学慕课和微课教学视频、结合专业特点创新理论授课内容、结合临床案例讲解生理学知识、结合专业特点开设特色实验课和穿插神经生物学、心理学等方面,麻醉学、医学影像学和法医学专业分别有92.33%~97.21%、88.22%~98.37%和88.39%~98.21%的学生认为有必要或非常有必要。所调查的3个专业在各项指标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临床医学专业83.55%~92.62%的本科生对生理学教学融入科研伦理道德、医德等思政教育内容态度积极。结论:生理学教学始终贯穿着创新理念,有助于提高不同专业的教学质量、突显办学特色、增强学生综合素质和培养创新思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理学教学 创新理念 “课程思政”教育理念
下载PDF
越鞠丸对慢性不可预见性应激导致抑郁样行为模型大鼠学习记忆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张芯悦 梁坤 +6 位作者 沈国晴 冯清源 李光建 傅丹敏 胡安冉 汪萌芽 黄宏平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2年第3期289-291,295,共4页
目的:观察越鞠丸对慢性不可预见性应激(CUS)导致抑郁样行为模型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28只雄性SD大鼠(160~190 g)分成正常组(n=9)、抑郁组(n=10)和越鞠丸组(n=9)。其中正常组大鼠不予任何处理,对其余两组进行3周的CUS刺激... 目的:观察越鞠丸对慢性不可预见性应激(CUS)导致抑郁样行为模型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28只雄性SD大鼠(160~190 g)分成正常组(n=9)、抑郁组(n=10)和越鞠丸组(n=9)。其中正常组大鼠不予任何处理,对其余两组进行3周的CUS刺激。通过比较正常组与抑郁组、越鞠丸组旷场和糖水偏爱实验的行为学指标差异检测模型是否制备成功,采用Y迷宫和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对越鞠丸组大鼠给药后,观察行为学指标和迷宫实验的指标差异。结果:①抑郁组与越鞠丸组体质量、糖水偏爱率、旷场实验得分均低于正常组(P<0.05)。在Y迷宫实验中,抑郁组与越鞠丸组自主交替率较正常组降低,新异臂停留时间缩短、新异臂潜伏期延长(P<0.01)。②给药21 d后,越鞠丸组的旷场实验得分较抑郁组提高(P<0.05)。在Y迷宫实验中,越鞠丸组较抑郁组自主交替率、起始臂进入次数和总进臂次数均增加(P<0.05)。③Morris水迷宫实验中,在空间探索阶段,越鞠丸组较抑郁组穿越虚拟平台次数增加(P<0.01),目标象限停留时间延长(P<0.05)。结论:越鞠丸在缓解CUS模型大鼠抑郁样行为的同时,能改善大鼠因应激导致的空间学习记忆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越鞠丸 抑郁症 Y迷宫 MORRIS水迷宫 学习记忆
下载PDF
慕课在医学院校生理学双语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张环环 郑超 +6 位作者 黄宏平 邵德翠 查盈盈 徐爱萍 张晋艳 秦雯 汪萌芽 《包头医学院学报》 CAS 2020年第3期60-61,64,共3页
目的:探索生理学慕课(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MOOC)与传统课堂教学相结合的信息化教学新模式对生理学双语教学是否有促进作用。方法:建设生理学MOOC,并应用于皖南医学院多个专业的生理学双语教学,通过学生的调查问卷以及期末成绩... 目的:探索生理学慕课(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MOOC)与传统课堂教学相结合的信息化教学新模式对生理学双语教学是否有促进作用。方法:建设生理学MOOC,并应用于皖南医学院多个专业的生理学双语教学,通过学生的调查问卷以及期末成绩反映教学效果。结果:大部分学生认为新模式教学对提高学习效果有帮助,并认为MOOC用于预习性和复习性学习更好,认为MOOC翻转课堂教学比较可行,但觉得MOOC完全替代传统课堂教学不太可行。与传统教学班相比,MOOC辅助教学班的英文成绩明显提高。结论:MOOC辅助教学可能有助于提升生理学双语的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慕课 生理学双语教学 教学效果 翻转课堂
下载PDF
30~40岁年龄段人格特点对阿尔茨海默病发病的影响
10
作者 邵姚君 袁佳 +4 位作者 冯佳伟 刘莉 姜天仪 汪萌芽 黄宏平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4期3517-3518,共2页
目的研究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30~40岁未发病时人格特质是否与AD发病之间存在相关性。方法在芜湖、安庆各大综合性医院、养老院及社区收集65岁及以上确诊的AD病人40例为AD组,采用大五人格量表中文简化版(NEOFFI),让长期照顾病人的家属... 目的研究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30~40岁未发病时人格特质是否与AD发病之间存在相关性。方法在芜湖、安庆各大综合性医院、养老院及社区收集65岁及以上确诊的AD病人40例为AD组,采用大五人格量表中文简化版(NEOFFI),让长期照顾病人的家属针对病人发病前30~40岁年龄段的人格特点进行他评调查,从神经质性、开放性、外向性、严谨性、宜人性五个方面进行评估。同时收集44名65岁及以上健康老人(正常组)的30~40岁年龄段人格特点的调查结果。结果 AD组被试神经质性、宜人性、严谨性高于正常组,而开放性,外向性均低于正常组;其中宜人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05,P=0.014)。相关性分析也显示AD发病与宜人性正相关(r=0.267,P=0.014),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宜人性具有正向预测作用(β=0.029,P=0.007);而开放性具有负向预测作用(β=-0.036,P=0.015)。结论 AD患者30~40岁未发病时的人格特点中宜人性分数高与AD日后发病有较高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五人格量表中文简化版(NEO-FFI) 阿尔茨海默病
下载PDF
普通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担任班主任的实践心得与思考
11
作者 徐爱萍 查盈盈 《科教文汇》 2020年第2期42-43,50,共3页
青年教师担任班主任已是许多高校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的重要措施之一,该举措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对青年教师本身综合能力的锻炼都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笔者通过自身担任班主任工作的实践情况,探讨在普通医学院校里如何利用好青年教... 青年教师担任班主任已是许多高校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的重要措施之一,该举措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对青年教师本身综合能力的锻炼都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笔者通过自身担任班主任工作的实践情况,探讨在普通医学院校里如何利用好青年教师本身的优势开展班主任工作,采用一些灵活的方式方法来提升班主任工作效率,也为当前形势下青年教师担任班主任可能会遇到的一些问题给出一些个人建议,以供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班主任 医学院校 青年教师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