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安脱达治疗单一尘螨和多重过敏的变应性鼻炎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徐盼盼 纪东 +2 位作者 程静 朱新蓓 桂晓钟 《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 2017年第3期200-204,共5页
目的价安脱达特异性免疫治疗(specific immunotherapy SIT)对单一尘螨过敏和多重过敏的过敏性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 AR)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23例常年性AR患者,根据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结果,将其分为单一尘螨过敏组和多重过敏组... 目的价安脱达特异性免疫治疗(specific immunotherapy SIT)对单一尘螨过敏和多重过敏的过敏性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 AR)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23例常年性AR患者,根据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结果,将其分为单一尘螨过敏组和多重过敏组,采用安脱达进行SIT,比较接受SIT前、治疗1年后鼻部症状评分和药物评分,分析评价SIT对单一尘螨过敏和多重过敏AR患者的疗效。根据血清屋尘螨s IgE检测结果,分为两组,屋尘螨s IgEⅠ-Ⅲ级组和s IgEⅣ-Ⅵ级组,评价SIT对不同级别血清屋尘螨s IgE过敏性鼻炎患者的疗效。结果 123例常年性AR患者中,单一过敏组65例,SIT后显效28例,有效31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有效率+显效率)为90.8%;多重过敏组58例,治疗后显效27例,有效25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9.7%,两组间疗效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屋尘螨s IgEⅠ-Ⅲ级组29例,SIT后总有效13例,无效16例;血清屋尘螨s IgEⅣ-Ⅵ级组94例,治疗后总有效88例,无效6例。血清屋尘螨s IgEⅣ-Ⅵ级组疗效显著高于s IgEⅠ-Ⅲ级患者,两组间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安脱达治疗单一尘螨过敏和多重过敏的AR患者的临床疗效相当,可以应用于临床治疗单一尘螨和多重过敏的AR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应性鼻炎 安脱达 皮下特异性免疫治疗 单一过敏 多重过敏
下载PDF
抗精神病药治疗中主观舒适度简表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罗尹 袁国桢 +4 位作者 刘亮 董小惠 唐琳 朱培俊 陆志新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2年第10期1479-1481,共3页
抗精神病药治疗中主观舒适度近年来渐渐被业界所关注,其评估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效果及预后的可靠性也已得到认可。本文就目前国内外抗精神病药治疗中主观舒适度的研究成果和应用进行论述。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主观舒适度 量表 综述
下载PDF
ERCP+LC与LC+LCBDE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29
3
作者 代俭华 刘丹峰 +3 位作者 陈龙江 章新桥 孙礼侠 刘昌阔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2017年第5期377-380,共4页
目的比较腹腔镜联合十二指肠镜(ERCP+LC)与腹腔镜联合胆道镜(LC+LCBDE)两种微创术式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1月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12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临床资料... 目的比较腹腔镜联合十二指肠镜(ERCP+LC)与腹腔镜联合胆道镜(LC+LCBDE)两种微创术式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1月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12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临床资料,其中ERCP+LC组62例和LC+LCBDE组50例,比较两组的手术成功率、一次性结石取净率、术后住院天数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胆总管结石数等指标上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ERCP+LC组与LCBDE组在手术成功率(83.87%vs 90.00%)、术后住院天数[(7.86±3.41)d vs(6.31±2.95)d]、一次性结石取净率(98.3%vs 97.8%)、30 d内再入院率(3.4%vs 2.2%)相关指标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ERCP+LC组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较LC+LCBDE组高(25.4%vs 11.1%,P=0.042);ERCP+LC组并发症主要包括高淀粉酶血症、急性胰腺炎、出血及感染,后者并发症则为胆漏、胃肠功能恢复欠佳及出血。结论腹腔镜联合十二指肠镜(ERCP+LC)与腹腔镜联合胆道镜(LC+LCBDE)这两种微创术式均是处理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安全、有效的方式,具体术式应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及医院自身技术和设备条件合理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 微创 多镜 疗效
下载PDF
桡动脉途径血栓抽吸联合替罗非班治疗高血栓负荷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 被引量:18
4
作者 陈满新 柏战 +1 位作者 张丙雨 孙娟娟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60-463,共4页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伴高血栓负荷患者急诊介入治疗中运用经桡动脉途径行血栓抽吸和冠状动脉(冠脉)内注入替罗非班对恢复心肌再灌注及近期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安徽省皖南医学院附属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伴高血栓负荷患者急诊介入治疗中运用经桡动脉途径行血栓抽吸和冠状动脉(冠脉)内注入替罗非班对恢复心肌再灌注及近期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安徽省皖南医学院附属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AMI伴高血栓负荷急诊行桡动脉途径冠脉介入治疗患者108例作为研究对象。68例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行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非抽吸组);40例急诊PCI行导管血栓抽吸联合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抽吸组)。比较两组心肌组织再灌注水平、心功能情况、术后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出血、住院期间及术后30 d心血管事件(MACE)的发生率。结果与非抽吸组比较,抽吸组罪犯血管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试验(TIMI)3级血流发生率明显升高〔95.0%(38/40)比58.8%(40/68)〕,远端栓塞发生率〔0%(0/40)比8.8%(6/68)〕、术后心肌再灌注分级(TMP)<3级比例〔0%(0/40)比11.8%(8/68)〕和NT-proBNP水平(ng/L:1082.5±146.9比3125.5±182.6)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抽吸组术后出血发生率〔2.5%(1/40)比4.4%(3/68)〕、院内MACE发生率〔0%(0/40)比1.5%(1/68)〕、院内病死率〔0%(0/40)比1.5%(1/68)〕、术后30 d MACE发生率〔0%(0/40)比1.5%(1/68)〕和术后30 d病死率〔0%(0/40)比1.5%(1/68)〕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均无院内再次PCI病例。结论在AMI伴高血栓负荷患者中,急诊行桡动脉途径PCI中运用血栓抽吸联合替罗非班可显著改善AMI患者心肌再灌注和心功能,降低无复流,但不增加出血和近期主要不良MACE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高血栓负荷 血栓抽吸术 替罗非班 心肌灌注
下载PDF
FVEP无创颅内压监测的临床应用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15
5
作者 许勇 江晓春 +3 位作者 李监松 经大平 吴再进 王成 《中华全科医学》 2011年第4期619-621,共3页
颅内压增高是神经内外科常见的危急重症。及时、有效的采取多种措施控制监测颅内压,降低颅内压,即可有效地改善病情及预后。有创颅内压监测是通过开颅手术安置监测探头于颅内从而达到直接监测颅内压力,因其操作复杂和需要颅骨钻孔安置... 颅内压增高是神经内外科常见的危急重症。及时、有效的采取多种措施控制监测颅内压,降低颅内压,即可有效地改善病情及预后。有创颅内压监测是通过开颅手术安置监测探头于颅内从而达到直接监测颅内压力,因其操作复杂和需要颅骨钻孔安置颅内压监护仪探头,增加创伤和颅内感染机会等缺点而使其应用范围受限。FVEP可以减少上述这些弊端,而且操作简单,安全可靠,能实现颅内压的连续动态监测,闪光视觉诱发电位(FVEP)技术是无创颅内压监测的研究方向之一。很多学者的大量研究证明,闪光视觉诱发电位测得的颅内压值和腰穿测得的颅内压值比较,二者之间无差异,FVEP值和颅内压变化成正相关。FVEP无创颅内压监测可以作为临床诊断和治疗的辅助工具。本文旨在探讨FVEP无创颅内压监测临床应用现状及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压监测 闪光诱发电位
原文传递
高频振荡通气对成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预后影响的荟萃分析 被引量:11
6
作者 徐前程 刘小彬 陈尚华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088-1094,共7页
目的评价高频振荡通气(HFOV)较常规通气(CMV)对成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临床试验数据库、EMBASE、医学文摘、对照试验Meta注册、CBM、CNKI、维普、万方等数据库,并辅以文献... 目的评价高频振荡通气(HFOV)较常规通气(CMV)对成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临床试验数据库、EMBASE、医学文摘、对照试验Meta注册、CBM、CNKI、维普、万方等数据库,并辅以文献追索、手工检索等方法,全面收集关于HFOV治疗成人ARDS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按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5.2软计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符合入选标准的文献7篇,共计478例研究对象,HFOV治疗组246例、CMV治疗组232例。HFOV治疗组和CMV治疗组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1.3%(77/246)比44.8%(104/232)]和[25.9%(29/112)比25.8%(25/97)],与CMV组比较,HFOV组可以降低患者病死率[OR:0.56,95%CI(0.38,0.81),P=0.002],不增加并发症发生率[OR=0.00,95%CI(-0.12,0.12),P=0.96)]。对治疗后24、48、72h吸入氧浓度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与CMV比较,HFOV可以降低成人ARDS患者病死率,不增加并发症发生率,对ARDS患者是安全可靠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随机对照试验 高频振荡通气 系统评价
下载PDF
超声内镜在可疑胆胰疾病ERCP术前的初步应用 被引量:10
7
作者 李生 丁百静 +1 位作者 杨勇 刘充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13年第4期321-323,共3页
目的超声内镜(EUS)在可疑胆胰病变患者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前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5例急性胰腺炎、梗阻性黄疸、胆总管扩张或反复腹痛等病史的患者,经腹部B超、CT和/或MRCP检查可疑胆胰病变,术前行EUS检查诊断,并经ERCP确... 目的超声内镜(EUS)在可疑胆胰病变患者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前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5例急性胰腺炎、梗阻性黄疸、胆总管扩张或反复腹痛等病史的患者,经腹部B超、CT和/或MRCP检查可疑胆胰病变,术前行EUS检查诊断,并经ERCP确认。结果 15例患者确诊胆总管结石并行EST取石术9例,确诊壶腹部肿瘤2例,胆管内乳头状瘤2例,十二指肠乳头炎性狭窄1例,胰管结石1例。结论 EUS对可疑胆胰病变有很高的诊断价值,特别能提高胆总管结石确诊率,高于MRCP检查,并能指导ERCP,提高治疗效果,减少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内镜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胆总管结石 胆管内乳头状瘤 壶腹部肿瘤
下载PDF
吲哚美辛栓预防高危人群发生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胰腺炎给药时机的前瞻性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刘云燕 丁百静 +5 位作者 陈明锴 曹中保 李生 杨勇 刘充 程珍 《中国内镜杂志》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3-28,共6页
目的探讨吲哚美辛栓预防高危人群发生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胰腺炎(PEP)的最佳给药时间。方法 81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术后立即给予吲哚美辛栓100 mg纳肛)、B组(术后30 min给予吲哚美辛栓100 mg纳肛)和C组(单纯常规处理组)。分别... 目的探讨吲哚美辛栓预防高危人群发生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胰腺炎(PEP)的最佳给药时间。方法 81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术后立即给予吲哚美辛栓100 mg纳肛)、B组(术后30 min给予吲哚美辛栓100 mg纳肛)和C组(单纯常规处理组)。分别测术前、术后3、24及48 h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淀粉酶及尿淀粉酶等指标。结果 A组ERCP术后PEP(4.00%)、B组(5.41%)均明显低于C组(26.31%)(P<0.05);A组(4.00%)、B组(13.51%)术后高淀粉酶血症发生例数均明显低于C组(31.6%)(P<0.05)。A组和B组之间的PEP及高淀粉酶血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RCP术后立即或术后30 min经直肠给予吲哚美辛栓100 mg均能够有效降低PEP和术后高淀粉酶血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术后胰腺炎 C反应蛋白 白细胞介素6 肿瘤坏死因子α
下载PDF
金双歧联合含左氧氟沙星和铋剂的四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0
9
作者 汪再炎 李生 丁百静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10期1174-1176,1180,共4页
目的比较金双歧联合含左氧氟沙星和铋剂四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的疗效。方法纳入180例H.pylori感染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给予雷贝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胶体果胶铋治疗;B组给予雷贝拉唑、阿莫西... 目的比较金双歧联合含左氧氟沙星和铋剂四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的疗效。方法纳入180例H.pylori感染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给予雷贝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胶体果胶铋治疗;B组给予雷贝拉唑、阿莫西林、左氧氟沙星、胶体果胶铋治疗;C组给予雷贝拉唑、阿莫西林、左氧氟沙星、胶体果胶铋、金双歧治疗。疗程10d。观察各组H.pylori根除率、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H.pylori根除率B组(83.3%)和C组(90.0%)高于A组(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90.0%)高于B组(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A组(31.7%)和B组(30.0%)高于C组(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31.7%)高于B组(30.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金双歧联合含铋剂四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双歧 四联疗法 幽门螺旋杆菌 感染
原文传递
卵巢良性肿瘤两种微创术式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李玉立 施凤 张轶清 《安徽医学》 2011年第1期51-53,共3页
目的探讨卵巢良性肿瘤腹腔镜手术、阴式手术两种微创手术的临床疗效及各自的利弊。方法回顾性分析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妇科2009年6月至2010年5月间收治的卵巢良性肿瘤患者90例(腹腔镜手术73例、阴式手术17例)的临床资料,对两种术式的... 目的探讨卵巢良性肿瘤腹腔镜手术、阴式手术两种微创手术的临床疗效及各自的利弊。方法回顾性分析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妇科2009年6月至2010年5月间收治的卵巢良性肿瘤患者90例(腹腔镜手术73例、阴式手术17例)的临床资料,对两种术式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手术后住院时间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阴道手术和腹腔镜手术各有利弊,均为较理想的微创术式,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良性肿瘤 微创手术 腹腔镜手术 阴式手术
下载PDF
脑出血大鼠脑组织IGF-1的表达及其对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7
11
作者 储照虎 费世早 +2 位作者 马领松 周向阳 吴家幂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11期1102-1104,共3页
目的研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在实验性大鼠脑出血(ICH)后脑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应用立体定向技术,将自体未抗凝血注入大鼠基底节区以制备ICH模型;将动物分为正常对照组、ICH组及干预组,分别在不同时间断头取... 目的研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在实验性大鼠脑出血(ICH)后脑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应用立体定向技术,将自体未抗凝血注入大鼠基底节区以制备ICH模型;将动物分为正常对照组、ICH组及干预组,分别在不同时间断头取脑以制作标本,连续切片分别作IGF-1免疫组化染色及TUNEL染色。结果ICH后2h血肿周围脑组织表达IGF-1,24h达表达高峰,7d时恢复正常;TUNEL染色阳性细胞于ICH后8h开始出现,3d时达高峰,7d时仍有表达;给予外源性IGF-1后,凋亡细胞显著减少,与同时点ICH组相比差别有显著性。结论ICH后IGF-1可抑制细胞凋亡的发生,从而减轻ICH后继发性脑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细胞凋亡 脑出血 大鼠
原文传递
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联合人乳头瘤病毒检测在宫颈癌前病变筛查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2
作者 杜媛媛 张轶清 张莉亚 《淮海医药》 CAS 2012年第3期199-201,共3页
目的探讨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TCT)联合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测在宫颈癌前病变筛查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门诊1152例宫颈疾病患者进行TCT检查和HPV分型检测。182例TCT检查诊断为非典型鳞状上皮意义不明确(ASCUS)及以上或HPV阳性及临床症状... 目的探讨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TCT)联合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测在宫颈癌前病变筛查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门诊1152例宫颈疾病患者进行TCT检查和HPV分型检测。182例TCT检查诊断为非典型鳞状上皮意义不明确(ASCUS)及以上或HPV阳性及临床症状高度疑似病例患者均在阴道镜下取病理活检。结果 1 152例受检者中,TCT阳性155例,占13.45%,HPV阳性143例,占12.4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CT检查异常者中ASCUS、LSIL、HSIL和SCC的HPV感染率分别为70.59%、82.98%、93.75%和100.00%。随着细胞学级别的增高,HPV检出率逐渐增高(P<0.05);随着病理级别的升高,HPV和TCT均为阳性的检出率也越来越高(P<0.05)。155例TCT阳性患者与阴道镜下病理组织活检结果比较显示,随着细胞学级别的增高,病理级别逐渐增高(P<0.05)。结论 TCT检查为一种准确、简便的宫颈病变的细胞学检查方法,结合HPV分型检测不失为一种先进的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的筛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瘤病毒 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 宫颈病变 筛查
下载PDF
无痛胃肠镜联合检查中操作顺序对检查的影响 被引量:7
13
作者 桂敬萍 黄琳娜 +3 位作者 王艳 汪玮 李生 丁百静 《临床消化病杂志》 CAS 2021年第5期343-346,共4页
[目的]对比无痛胃、肠镜联合检查中胃镜与肠镜的先后操作顺序对检查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167例分为A组(90例)、B组(77例),A组先行胃镜检查再行肠镜检查,B组先行肠镜检查再行胃镜检查,对比2组的术中麻醉药物使用剂... [目的]对比无痛胃、肠镜联合检查中胃镜与肠镜的先后操作顺序对检查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167例分为A组(90例)、B组(77例),A组先行胃镜检查再行肠镜检查,B组先行肠镜检查再行胃镜检查,对比2组的术中麻醉药物使用剂量、操作时间、不良反应(包括窒息、呛咳、打鼾、呃逆)、术中生命体征(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结果]A组与B组术中麻醉药物使用剂量、操作时间及术中生命体征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中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0%(9例),其中窒息1例、呛咳5例、打鼾2例、呃逆1例;B组术中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08%(17例),其中窒息1例、呛咳7例、打鼾9例、呃逆0例。A组呛咳发生率低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总体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胃、肠镜联合检查时,先行胃镜检查再行肠镜检查的操作顺序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镜术 结肠镜 联合检查 不良反应
原文传递
CRP等指标与成人重症肺炎预后关系的探讨 被引量:5
14
作者 何安南 陈兴无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4期282-284,共3页
目的:观察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SCAP)治疗期间C反应蛋白(CRP)、体温(T)、白细胞总数(WBC)、动脉血气(PaO2)、继发器官功能衰竭评分(SOFA)的变化,研究CRP与临床指标对于重症肺炎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重症监护室的SCAP患者从住... 目的:观察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SCAP)治疗期间C反应蛋白(CRP)、体温(T)、白细胞总数(WBC)、动脉血气(PaO2)、继发器官功能衰竭评分(SOFA)的变化,研究CRP与临床指标对于重症肺炎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重症监护室的SCAP患者从住院第1天至第7天CRP水平、T、WBC、PaO2及总SOFA变化,按照存活组及死亡组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CRP、T、WBC、PaO2及总SOFA评分阳性率无显著差异,住院期间存活组CRP水平、WBC及SOFA评分从第3天开始明显下降、入院3 d CRP降低>50%,T及PaO2趋于正常;而死亡组CRP水平及SOFA评分下降缓慢,且T、WBC及PaO2改善不明显。两组每日CRP水平及SOFA评分差异显著。结论:连续进行CRP、SOFA监测对判断重症肺炎预后有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 C-反应蛋白 预后
下载PDF
皮下负压引流在妇产科患者腹部切口改良缝合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5
作者 张莉亚 杜媛媛 《中华全科医学》 2014年第10期1612-1613,F0003,共3页
目的观察妇产科肥胖患者下腹部纵形切口皮下脂肪层不缝合改用皮下硅胶管持续负压引流,对预防术后腹壁切口脂肪液化的效果。方法选取妇产科肥胖患者400例,纳入标准:1腹部切口皮下脂肪层厚度≥3cm;2术前排除高血压、糖尿病、肾病及重度贫... 目的观察妇产科肥胖患者下腹部纵形切口皮下脂肪层不缝合改用皮下硅胶管持续负压引流,对预防术后腹壁切口脂肪液化的效果。方法选取妇产科肥胖患者400例,纳入标准:1腹部切口皮下脂肪层厚度≥3cm;2术前排除高血压、糖尿病、肾病及重度贫血等合并症;3手术切口方式均为下腹部纵形切口。其中对照组240例,观察组160例。观察组在腹直肌前鞘与皮下脂肪间置硅胶负压引流管1根,脂肪层不单独缝合,皮肤采用4-0可吸收线皮内缝合。对照组不置负压引流,脂肪层采用1号丝线间断缝合,皮肤采用4-0可吸收线皮内缝合。结果观察组切口脂肪液化发生率、切口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术后皮下脂肪层不缝合联合硅胶管负压引流装置对肥胖病人腹壁切口脂肪液化有较好的预防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切口 脂肪液化 负压引流
原文传递
基于替加环素的联合用药方案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所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疗效分析(英文) 被引量:4
16
作者 查磊 徐前程 +3 位作者 杨刚 陈尚华 沈雯雯 梁希泉 《赣南医学院学报》 2016年第4期567-573,共7页
目的:研究基于替加环素的联合用药方案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所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对纳入研究的65例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所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患者,根据是否使用替加环素分为替加环素组... 目的:研究基于替加环素的联合用药方案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所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对纳入研究的65例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所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患者,根据是否使用替加环素分为替加环素组(38例)和非替加环素组(27例)。分析两组临床效果、微生物效果、治疗第7天感染指标[血浆降钙素原(PCT)浓度、白细胞(WBC)计数]、抗生素使用时间、ICU住院时间、医院住院时间以及14天病死率及院内病死率。结果: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14天病死率、院内病死率(包括总病死率及归因于MRAB病死率),第7天感染指标、抗生素使用时间、ICU住院时间、医院住院时间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在微生物治疗效果方面替加环素组清除率较非替加环素高(29/76.3%比12/44.4%,P=0.00),非替加环素组病原菌替换或多重感染率高(10/37.0%比4/10.5%,P=0.01)。结论:基于替加环素的联合用药方案对于MDRAB所致VAP疗效与其他联合用药方案无明显差异,但可显著提高细菌清除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加环素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
下载PDF
两镜联合治疗肝外胆道结石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5
17
作者 王孝益 孙礼侠 《肝胆外科杂志》 2015年第6期475-477,共3页
肝外胆管结石是临床常见的胆道疾病,是指结石位置在一级胆管以下的胆管,如肝总管、胆总管、壶腹部及胆囊管等,其中胆囊结石及胆总管结石是最常见的肝外胆管结石,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是胆道外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大约有10~18%胆囊结石... 肝外胆管结石是临床常见的胆道疾病,是指结石位置在一级胆管以下的胆管,如肝总管、胆总管、壶腹部及胆囊管等,其中胆囊结石及胆总管结石是最常见的肝外胆管结石,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是胆道外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大约有10~18%胆囊结石病人合并胆总管结石[1]。1肝外胆管结石的手术治疗进展开腹胆囊切除及胆总管探查术是治疗该肝外胆管结石的经典术式。但该术式存在对身体创伤大、恢复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外胆道结石 微创 应用进展
下载PDF
垂体性库欣病手术疗效分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何新尧 陈晓 +4 位作者 施秀华 卞留贯 孙青芳 王卫庆 宁光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13年第6期535-539,共5页
目的分析垂体性库欣病经蝶垂体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腺瘤切除术疗效。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2年11月我科收治的122例库欣病经蝶垂体腺瘤切除术的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统计分析术后相关激素下降水平,判定库欣病经蝶垂体腺瘤切除术疗效。结果 ... 目的分析垂体性库欣病经蝶垂体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腺瘤切除术疗效。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2年11月我科收治的122例库欣病经蝶垂体腺瘤切除术的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统计分析术后相关激素下降水平,判定库欣病经蝶垂体腺瘤切除术疗效。结果 122例库欣病经蝶手术的患者,经过统计分析,其中111例缓解,11例不缓解,缓解组与未缓解组的术后血皮质醇水平差异在各时间段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尿皮质醇水平差异在术后1~2 d和术后3~6个月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蝶垂体腺瘤切除术是目前治疗库欣病的有效首选方法。术后血清皮质醇水平、24 h尿皮质醇水平以及血浆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水平是库欣病患者经蝶垂体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腺瘤切除术后疗效评估的最有效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欣病 血清皮质醇 24h尿皮质醇 血浆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经蝶手术
下载PDF
ICU病房鲍曼不动杆菌肺炎患者的特点及死亡危险因素 被引量:4
19
作者 温跃萱 徐前程 杨刚 《广西医学》 CAS 2018年第16期1881-1885,共5页
目的探讨ICU病房鲍曼不动杆菌肺炎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死亡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61例鲍曼不动杆菌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28 d治疗结果分为死亡组(78例)和存活组(83例),分析其临床特征、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及死亡危险因素。结果鲍... 目的探讨ICU病房鲍曼不动杆菌肺炎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死亡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61例鲍曼不动杆菌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28 d治疗结果分为死亡组(78例)和存活组(83例),分析其临床特征、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及死亡危险因素。结果鲍曼不动杆菌肺炎患者死亡率为48.45%。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139例,其中使用非含替加环素方案治疗102例,死亡55例,死亡率为53.92%;使用含替加环素用药方案治疗37例,死亡18例,死亡率为48.65%;两种方案患者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19.5分、ALB<29.5 g/L、合并休克、有创机械通气、PPI使用>1周是影响鲍曼不动杆菌肺炎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鲍曼不动杆菌肺炎患者病死率较高,APACHEⅡ评分≥19.5分、ALB<29.5 g/L、合并休克、有创机械通气、PPI使用>1周是该类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 重症监护病房 鲍曼不动杆菌 危险因素
下载PDF
拔T管后胆漏、腹膜炎的原因分析及处理对策 被引量:6
20
作者 刘昌阔 吴志鹏 孙礼侠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06年第5期562-563,共2页
目的:探讨拔T管后胆漏、腹膜炎发生的原因与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因拔T管所致胆漏、腹膜炎的临床资料。其中7例因窦道穿孔胆漏较小重新置管引流;3例因窦道断裂或窦道形成不完全,用胆道镜寻见胆管壁上的漏口进入胆管,在导丝引... 目的:探讨拔T管后胆漏、腹膜炎发生的原因与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因拔T管所致胆漏、腹膜炎的临床资料。其中7例因窦道穿孔胆漏较小重新置管引流;3例因窦道断裂或窦道形成不完全,用胆道镜寻见胆管壁上的漏口进入胆管,在导丝引导下重新置管引流;1例单纯行腹腔引流术;1例行腹腔引流加内镜鼻胆管引流;1例再次行手术引流治疗。结果:13例试夹管后拔管均成功,治愈出院。结论:拔T管后致胆漏、腹膜炎与多种因素有关,根据胆漏、腹膜炎的情况决定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炎 胆漏 T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