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先天性食管裂孔疝患儿临床诊疗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徐慧姣 陈佳俊 +5 位作者 赖冠宇 蒋琴 马俊梅 侯昉 刘文英 徐冰 《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 CAS 2024年第1期32-38,共7页
目的探讨先天性食管裂孔疝(EHH)患儿的临床诊断及手术治疗方法。方法选择2010年6月至2023年4月于电子科技大学附属医院·四川省人民医院小儿外科采取腹腔镜下EHH修补术+胃底悬吊固定术治疗的18例先天性EHH患儿(患儿1~18)为研究对象... 目的探讨先天性食管裂孔疝(EHH)患儿的临床诊断及手术治疗方法。方法选择2010年6月至2023年4月于电子科技大学附属医院·四川省人民医院小儿外科采取腹腔镜下EHH修补术+胃底悬吊固定术治疗的18例先天性EHH患儿(患儿1~18)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儿为15例(患儿1~7、9~10、12~13、15~18),女性为3例(患儿8、11、14);平均年龄为4岁6个月(6 d至18岁2个月);产前胎儿超声辅助诊断先天性EHH为2例(患儿9、15),其余16例(患儿1~8、10~14、16~18)采取上消化道X射线造影检查、胸部CT及胃镜检查被确诊。本研究符合2013年修订的《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相关要求。所有患儿监护人了解患儿的诊疗过程,并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本组18例患儿(患儿1~18)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为(45.0±15.3)min,术中出血量为(15.0±5.4)mL;术后无一例发生手术相关严重并发症;17例患儿(患儿1~17)术后恢复较好,并顺利出院,1例(患儿18)于术后第3天因经济原因自动出院,结局不详。参与术后随访的17例患儿(患儿1~17)中,16例患儿(患儿1~10、12~17)手术疗效为治愈,1例(患儿11)为有效;14例患儿(患儿1~14)完成中-长期随访,中位随访时间为78个月。结论腹腔镜下先天性EHH修补术+胃底悬吊固定术,对于治疗先天性EHH患儿安全、简便,术后胃食管反流(GER)及食管狭窄等并发症少,EHH复发率低,患儿中-长期随访结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底折叠术 食管裂孔 腹腔镜 疝修补术 胃食管反流 食管狭窄 儿童
原文传递
青春期前尿道下裂解剖数据测量:多中心病例系列研究
2
作者 王学军 陈海琛 +9 位作者 潮敏 杨博 毛宇 覃道锐 吴永隆 张殷 胡杨 刘愉 陈绍基 唐耘熳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89-195,共7页
目的 研究青春期前尿道下裂各项相关人体测量学指标,数据化描述尿道下裂的解剖异常。方法 选择2021年3月—12月3个医学中心收治且符合选择标准的516例青春期前(TannerⅠ级)尿道下裂初次手术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患儿年龄10~111个月,平均32.... 目的 研究青春期前尿道下裂各项相关人体测量学指标,数据化描述尿道下裂的解剖异常。方法 选择2021年3月—12月3个医学中心收治且符合选择标准的516例青春期前(TannerⅠ级)尿道下裂初次手术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患儿年龄10~111个月,平均32.6个月。尿道下裂按照尿道缺损所达位置分型,远段型(尿道缺损在冠状沟或以远)47例(9.11%),中段型(尿道缺损在阴茎体段)208例(40.31%),近段型(尿道缺损在阴茎阴囊交界部或近侧)261例(50.58%)。测量以下指标:术前和术后即刻阴茎长度,重建尿道长度和尿道总长度;阴茎头区形态指标,包括术前阴茎头高度和宽度、AB、BC、AE、AD、有效AD、CC、BB、冠状沟尿道板宽度以及术后阴茎头高度和宽度、AB、BE和AD,其中A点为舟状沟顶点、B点为舟状沟侧方隆突、C点为阴茎头冠腹外侧隆突、D点为阴茎头冠背侧中点、E点为冠状沟腹侧中线;包皮帽形态指标,包括包皮帽宽度、内板和外板长度;阴囊形态指标,包括左侧、右侧和前方阴茎阴囊距;肛殖距,包括肛门阴囊距1(anoscrotal distance 1,ASD1)、ASD2、肛门阴茎距1(anogenital distance 1,AGD1)和AGD2。结果 远段型、中段型和近段型术前阴茎长度依次减少,重建尿道长度依次增加,术后尿道总长度依次减少(P<0.05)。术前远段型、中段型、近段型阴茎头高度依次递减(P<0.05),但阴茎头高度/宽度值大体接近;AB值、AD值、有效AD值依次减少(P<0.05);BB值、冠状沟尿道板宽度和(AB+BC)/AD值在各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阴茎头宽度各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B值和AB/BE值依次增加,AD值依次递减(P<0.05)。3型包皮内板长度递减(P<0.05),外板长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段型、远段型和近段型左侧阴茎阴囊距依次增加(P<0.05)。ASD1、AGD1和AGD2从远段型至近段型依次递减(P<0.05)。其余指标仅在部分两两组间比较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春期前 尿道下裂 人体测量学 解剖异常 数据化
原文传递
Nuss手术后钢板移位的原因分析与预防及处理
3
作者 李瑶悦 马俊梅 +4 位作者 蒋琴 陈芃螈 侯昉 徐冰 刘文英 《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 CAS 2024年第2期224-230,共7页
目的探讨Nuss手术后发生钢板移位的原因,总结预防及处理钢板移位措施。方法选择2010年6月至2022年2月四川省人民医院收治的Nuss手术后发生钢板移位的17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其临床病例资料,总结发生钢板移位的原因及处... 目的探讨Nuss手术后发生钢板移位的原因,总结预防及处理钢板移位措施。方法选择2010年6月至2022年2月四川省人民医院收治的Nuss手术后发生钢板移位的17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其临床病例资料,总结发生钢板移位的原因及处理措施等。本研究经四川省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审批文号:伦审(研)2023年第446号]。所有患者或其监护人对诊治均知情同意。结果①本组患者男性为15例、女性2例,年龄为(12.8±4.7)岁(5.5~25.3岁),Haller指数为3.6±0.3(3.3~4.3)。②本组17例患者中:14例为钢板上下倾斜移位、1例为钢板上下倾斜合并横向移位、2例为钢板向后陷入移位(年龄分别为25.3岁、18.3岁);非对称型漏斗胸患儿为13例,对称型为4例;年龄>12岁者为12例。③17例患者本次入院均再次手术调整钢板,均使用固定翼及医用不锈钢丝加固钢板。其中,2例为Nuss手术后>3个月发现钢板上下倾斜移位者,重新选择切口取出钢板后,更换肋间隙安置固定钢板;其余15例为Nuss手术后0~3个月内发现钢板移位者,经原切口更换肋间隙(4例)重新安置钢板或经原切口原肋间隙(11例)复位钢板后重新固定。④本组17例患者中,6例钢板安置位置不合适,8例在Nuss手术后确认或疑似有剧烈活动或外伤史,13例胸廓不对称,2例胸骨凹陷严重,12例年龄>12岁。结论漏斗胸患者Nuss手术时年龄适宜、钢板型号及放置位置合适、术后避免过早剧烈活动或外伤,是减少Nuss手术后钢板移位的主要措施。一旦发现Nuss术后钢板移位,应视具体情况及时纠正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漏斗胸 NUSS 手术后并发症 钢板移位 病因 疼痛管理
原文传递
人工智能在小儿外科领域的应用及展望 被引量:4
4
作者 李芹 刘文英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76-81,共6页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技术已经渗透到各行各业,在某些方面甚至远远超越了人类,其在医学领域也有着广泛地应用,如医学影像、病理诊断、医疗机器人、健康管理和康复医疗等。小儿外科是一门较新的临床学科,常见疾病主要分...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技术已经渗透到各行各业,在某些方面甚至远远超越了人类,其在医学领域也有着广泛地应用,如医学影像、病理诊断、医疗机器人、健康管理和康复医疗等。小儿外科是一门较新的临床学科,常见疾病主要分为先天性畸形、实体肿瘤、炎症和创伤四大类。近年来AI在医疗领域的研究成为热点,在小儿外科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方面也有了新的进展,本文就此做一综述并对AI在医疗领域的未来前景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小儿外科 诊断 机器人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65例染色体核型为46,XY的尿道下裂患者AR和SRD5A2基因突变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郑小琴 毛宇 +5 位作者 邱碧原 彭春艳 马誓 唐向兰 杨季云 杨正林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998-1004,共7页
目的观察临床诊断为尿道下裂、染色体核型为46,XY的患者AR及SRD5A2基因突变情况,探讨尿道下裂患者的遗传病因。方法运用Sanger测序技术对2015-2017年在四川省人民医院就诊的65例临床诊断为尿道下裂、染色体核型为46,XY的患者AR和SRD5A2... 目的观察临床诊断为尿道下裂、染色体核型为46,XY的患者AR及SRD5A2基因突变情况,探讨尿道下裂患者的遗传病因。方法运用Sanger测序技术对2015-2017年在四川省人民医院就诊的65例临床诊断为尿道下裂、染色体核型为46,XY的患者AR和SRD5A2基因编码区进行检测。对检出候选致病突变行家系分析,对新突变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 65例尿道下裂患者中,8例患者在AR基因上存在半杂合子突变,共7个突变等位基因,其中2个突变未报道过:c.1792A>C、c.2581A>T。25例患者在SRD5A2基因存在纯合或复合杂合突变,共17个突变等位基因,其中4个突变未报道过:c.269A>C、c.350C>A、c.365A>G、c.662T>G。SRD5A2基因1号和4号外显子为突变热区,c.680G>A、c.16C>T为突变热点。AR和SRD5A2基因突变检出率为51%(33/65)。结论在染色体核型为46,XY尿道下裂患者中存在AR和SRD5A2基因突变。6个新突变丰富了AR和SRD5A2基因突变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道下裂 AR基因 SRD5A2基因 基因突变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