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3篇文章
< 1 2 2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980例儿童消化道异物的临床特征、并发症危险因素及治疗方法 被引量:22
1
作者 杜敏 商丽红 +3 位作者 向梅 袁岚 邓孝智 谢晓丽 《山东医药》 CAS 2020年第24期60-62,共3页
目的分析980例儿童消化道异物的临床特征、并发症危险因素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980例消化道异物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980例消化道异物患儿以男性为主(63.7%),年龄(3.1±1.7)岁;仅359例(36.6%)... 目的分析980例儿童消化道异物的临床特征、并发症危险因素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980例消化道异物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980例消化道异物患儿以男性为主(63.7%),年龄(3.1±1.7)岁;仅359例(36.6%)患儿吞入消化道异物后有临床表现,主要为吞咽不适(22.1%)和呕吐(9.7%);消化道异物主要位于食管(40.6%)和胃(53.6%);异物类型主要为钝性异物(58.1%)和尖锐异物(32.3%),少数为腐蚀性纽扣电池(8.7%)及磁性异物(0.9%)。558例(56.9%)发生了异物相关并发症(黏膜损伤、糜烂及溃疡、消化道梗阻、消化道穿孔),非钝性异物(OR=5.696,95%CI 4.252~7.630)和食管异物(OR=1.764,95%CI 1.356~2.293)是发生异物相关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本组患儿315例(32.1%)异物自行排出,655例(66.8%)异物经上消化道内镜取出,10例(1.0%)接受手术取出。结论儿童消化道异物的好发年龄为6岁以下,以钝性异物为主,硬币最常见,主要位于上消化道,多数患儿无明显临床症状;异物相关并发症的危险因素为非钝性异物及食管异物;全麻下上消化道内镜取出是其主要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消化道异物 并发症 非钝性异物 食管异物 上消化道内镜
下载PDF
大容量全肺灌洗术对尘肺患者肺功能、血气指标及炎症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13
2
作者 冉莎莎 袁萍 +2 位作者 陈维艳 刘燕茹 张蕾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20年第8期1579-1582,共4页
目的:探讨大容量全肺灌洗术(WLL)对尘肺患者肺功能、血气指标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0月到2019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尘肺患者48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WLL组和常规组各24例,给予常规组患者汉防己... 目的:探讨大容量全肺灌洗术(WLL)对尘肺患者肺功能、血气指标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0月到2019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尘肺患者48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WLL组和常规组各24例,给予常规组患者汉防己甲素、乙酰半胱氨酸泡腾片等常规药物治疗,在常规组的基础上给予WLL组患者联用双侧同期WLL治疗。分别于治疗前3天和治疗后2周检测并对比两组患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肺泡动脉氧分压差(PA-aO2)、用力肺活量(FVC)、一秒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的比值(FEV1/FVC%)及最大通气量与预计值的比值(MVV%)。结果:两组治疗前肺功能指标、血气指标、炎症因子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PA-aO2较治疗前水平明显降低,FVC、FEV1/FVC%、MVV%、PaO2、PaCO2均较治疗前显著上升,IL-6、TNF-α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两组PA-a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WLL组的FVC、FEV1/FVC%、MVV%、PaO2、PaCO2均高于常规组,IL-6、TNF-α水平均低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WLL可明显改善尘肺患者肺功能和血气指标,降低患者血清内IL-6、TNF-α的水平,减轻炎症反应,临床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容量全肺灌洗术 尘肺 肺功能 血气指标 炎症因子
原文传递
母乳喂养对极低出生体重儿近期临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3
3
作者 王译 杜逸亭 +1 位作者 马骄 巨容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21年第5期585-587,共3页
目的:探讨母乳喂养对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近期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139例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VLBWI为研究对象,按是否行母乳喂养分为母乳喂养组(n=76)及早产儿配方乳喂养组(n=63),比较两组患儿恢复至出生体重所需时间、奶量... 目的:探讨母乳喂养对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近期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139例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VLBWI为研究对象,按是否行母乳喂养分为母乳喂养组(n=76)及早产儿配方乳喂养组(n=63),比较两组患儿恢复至出生体重所需时间、奶量至100 mL·kg^(-1)·d^(-1)所需时间、静脉营养时间、住院时间、体重增长速率和喂养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两组新生儿静脉营养时间、体重增长率、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母乳喂养组恢复至出生体重所需时间、奶量达100 mL·kg^(-1)·d^(-1)所需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早产儿配方乳喂养组(P<0.05);喂养不耐受、Ⅱ-Ⅲ期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发生率低于早产儿配方乳喂养组(P<0.05)。结论:母乳喂养可促进VLBWI的恢复,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新生儿喂养不耐受及NEC的发生率,值得倡议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乳喂养 极低出生体重 早产儿 预后
下载PDF
早期微量喂养预防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护理效果 被引量:6
4
作者 丁丽雯 周红 符婕 《生命科学仪器》 2022年第S01期62-63,共2页
目的:分析早期微量喂养预防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护理效果及发育影响。方法:随机抽选本院分娩早产儿87例(分娩时间2019年1月~2021年2月),依据盲选抽签法分组,对照组44例、观察组43例。予以对照组规范化早产儿临床干预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 目的:分析早期微量喂养预防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护理效果及发育影响。方法:随机抽选本院分娩早产儿87例(分娩时间2019年1月~2021年2月),依据盲选抽签法分组,对照组44例、观察组43例。予以对照组规范化早产儿临床干预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早期微量喂养。统计两组临床干预指标、肠道益生菌群指标、生长发育指标及临床预后差异。结果:(1)临床干预指标:观察组足月体质量纠正时间、胃管留置时间、全肠内营养支持时间及住院时间较对照组均缩短,差异显著(P<0.05);(2)肠道益生菌群指标:两组干预3日时益生菌群指标组间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干预2周时肠道乳酸杆菌、双歧杆菌指标较对照组均上升,差异显著(P<0.05);(3)生长发育指标:观察组出院前测评所得体质量、身长及头围数据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4)临床预后:观察组胃肠不耐受反应发生率及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生率较对照组均降低,差异显著(P<0.05)。结论:早期微量喂养可在积极预防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发生情况同时,提升早产儿足月纠正治疗效果,提升肠道益生菌群水平,效果显著,临床推广价值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微量喂养 早产儿 喂养不耐受 护理效果 预防价值
下载PDF
网络孕妇学校健康教育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5
5
作者 蒋君珺 马蔚 彭民文 《中国妇幼卫生杂志》 2020年第3期40-43,47,共5页
目的探讨利用网络开展孕妇学校的健康教育效果,包括孕妇的参与度、围产期健康知识的知晓率,探索促进孕妇学校健康教育效果的方法。方法对在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A和B两个院区建卡的孕妇655例分别开展现场孕妇学校课程(185人)和网络孕... 目的探讨利用网络开展孕妇学校的健康教育效果,包括孕妇的参与度、围产期健康知识的知晓率,探索促进孕妇学校健康教育效果的方法。方法对在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A和B两个院区建卡的孕妇655例分别开展现场孕妇学校课程(185人)和网络孕妇学校课程(470人),课前及课后分别进行现场问卷调查和网络调查问卷填写,并结合医院信息端收集调查对象的基础信息、参加课程人数、孕期健康教育知晓率、满意度等,采用软件SPSS22.0对两组教育前后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健康教育干预后网络组和现场组的参加课程人数、围产期保健知识掌握情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孕妇满意度中对科学坐月子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五项内容的满意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教育干预后的喂养方式意愿比例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网络孕妇学校相对传统的现场孕妇学校健康教育更能帮助孕妇掌握围产期保健知识,提高参与度和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孕妇学校 健康教育 网络 满意度
下载PDF
口腔运动干预对促进早产儿神经行为发育有效性的Meta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陈霞 吴娜娜 +3 位作者 周红 王媛 丁丽雯 符婕 《循证护理》 2024年第13期2288-2293,共6页
目的:系统评价口腔运动干预对促进早产儿神经行为发育的有效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华医学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数据库,搜集关于口腔运动干预对早产儿神... 目的:系统评价口腔运动干预对促进早产儿神经行为发育的有效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华医学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数据库,搜集关于口腔运动干预对早产儿神经行为发育影响的随机对照研究(RCT),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4月14日。根据文献纳入与排除标准,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数据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使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7个RCT,涉及746例早产儿。Meta分析结果显示:干预组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NBNA量表得分[MD=2.32,95%CI(1.13,3.51),P<0.001]、心理运动发育指数(PDI)得分[MD=6.44,95%CI(1.62,11.26),P=0.009]高于对照组,至矫正胎龄3月龄和矫正胎龄6月龄时,干预组神经系统发育正常的比例高于对照组[矫正至3月龄:OR=2.17,95%CI(1.38,3.41),P<0.001;矫正至6月龄:OR=2.80,95%CI(1.69,4.64),P<0.001]。结论:当前证据显示,口腔运动干预可促进早产儿神经行为发育,有效改善近期发育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运动干预 早产儿 神经行为发育 META分析 循证护理
下载PDF
组织学绒毛膜羊膜炎对剖宫产术后感染的影响及原因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丁小玲 马厚芝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20年第4期200-202,共3页
目的本文主要探讨组织学绒毛膜羊膜炎对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和子宫内膜炎发生率的影响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1日至2019年9月1日在我院行剖宫产手术分娩产妇的临床资料,依据产后胎盘病检结果将其分为未发生绒毛膜羊膜炎的对照组... 目的本文主要探讨组织学绒毛膜羊膜炎对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和子宫内膜炎发生率的影响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1日至2019年9月1日在我院行剖宫产手术分娩产妇的临床资料,依据产后胎盘病检结果将其分为未发生绒毛膜羊膜炎的对照组374例和发生组织学绒毛膜羊膜炎的观察组228例,再依据病史是否发生胎膜早破膜,将观察组细分为观察组胎膜早破亚组137例和观察组未胎膜早破亚组91例,对照组细分为对照组胎膜早破亚组233例和对照组未胎膜早破亚组141例。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组间及各相应亚组间的切口感染和子宫内膜炎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和子宫内膜炎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胎膜早破亚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和子宫内膜炎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中胎膜早破亚组(P<0.05),两组中未胎膜早破亚组术后切口感染和子宫内膜炎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发生组织学绒毛膜羊膜炎可增加患者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和子宫内膜炎发生率,且胎膜早破很大可能是造成升高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学绒毛膜羊膜炎 胎膜早破 剖宫产 术后切口感染 子宫内膜炎
下载PDF
脑瘫患儿照顾者负担量表的汉化及信效度检验
8
作者 钟晓英 WIJESINGHE C J +6 位作者 郭秀静 赖冬梅 杨晓荣 陈晓勇 陆永广 陈镜尧 李德华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3059-3064,共6页
目的:汉化脑瘫患儿照顾者负担量表(Caregiver Difficulties Scale,CDS),并检验中文版CDS的心理测量学属性。方法:遵循Beaton跨文化调试指南进行汉化形成中文版CDS。选取成都市3所三级甲等医院儿童康复科就诊的194名脑瘫患儿照顾者为研... 目的:汉化脑瘫患儿照顾者负担量表(Caregiver Difficulties Scale,CDS),并检验中文版CDS的心理测量学属性。方法:遵循Beaton跨文化调试指南进行汉化形成中文版CDS。选取成都市3所三级甲等医院儿童康复科就诊的194名脑瘫患儿照顾者为研究对象,检验中文版CDS的信效度。结果:中文版CDS包括对儿童的担忧、对自我的影响、照顾支持、社会经济压力4个维度、25个条目。总量表Cronbach'sα系数为0.840,折半信度为0.733,重测信度为0.843。中文版CDS总分与照顾者负担问卷(CBI)总分呈正相关(r=0.764,P<0.001)。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显示,中文版CDS拟合较好。结论:中文版CDS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作为我国测量脑瘫患儿照顾者负担的评估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瘫 儿童 照顾者负担 评估工具 信度 效度 德尔菲法 量表
下载PDF
肾虚三证大鼠模型子宫血管构筑的比较研究
9
作者 苏先芝 陆华 +2 位作者 黎欣韵 强玲侠 杨茜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2期220-225,共6页
目的探讨肾虚三证对雌鼠子宫血管构筑的影响。方法将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肾精亏虚组、肾阴虚组和肾阳虚组,每组12只。分别予反复超促排卵5次、甲状腺片联合利血平混悬液灌胃连续21日和4℃羟基脲混悬液灌胃连续21日构建肾精亏虚... 目的探讨肾虚三证对雌鼠子宫血管构筑的影响。方法将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肾精亏虚组、肾阴虚组和肾阳虚组,每组12只。分别予反复超促排卵5次、甲状腺片联合利血平混悬液灌胃连续21日和4℃羟基脲混悬液灌胃连续21日构建肾精亏虚、肾阴虚和肾阳虚模型。造模成功后观察15日,于动情后期处死大鼠,各组随机选取8只大鼠取血及子宫,ELISA法测定血清促卵泡激素(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FSH)、抗谬勒管激素(anti-meulerian hormone,AMH)、雌二醇(estrogen,E 2)、孕酮(progesterone,P)水平,苏木精-伊红法(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HE)染色并测量子宫内膜厚度,计数腺体数。剩余大鼠采用硫酸钡溶液进行血管灌注,微计算机断层扫描(microcomputed tomography,Micro-CT)观察并量化子宫血管构筑。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三模型组大鼠血清FSH显著升高,E 2、P、AMH和血管体积占比均下降(P<0.05);肾精亏虚组大鼠子宫内膜厚度,腺体数,子宫二、三、四级血管数减少(P<0.05);肾阴虚组大鼠子宫出血,一、二级血管平均直径和二、三、四级血管数减少(P<0.05);肾阳虚组大鼠子宫内膜厚度、腺体数、子宫各级血管平均直径减少(P<0.05)。结论肾虚三证能够造成雌鼠子宫内膜形态改变、容受性下降,子宫血管构筑的变化可能是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精亏虚 肾阴虚 肾阳虚 子宫血管 血管构筑
下载PDF
900例哮喘急性发作期住院患儿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秋怡 张沛林 +8 位作者 郭蓉 闫莉 耿刚 刘铮 田代印 代继宏 罗征秀 符州 牛超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53-359,共7页
目的 分析哮喘急性发作期住院患儿的临床特点,为哮喘诊治提供临床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21年6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呼吸中心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纳入支气管哮喘患儿900例,男615例、女285例,中位年... 目的 分析哮喘急性发作期住院患儿的临床特点,为哮喘诊治提供临床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21年6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呼吸中心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纳入支气管哮喘患儿900例,男615例、女285例,中位年龄2.3(1.3-3.9)岁。婴幼儿期559例、学龄前期246例、学龄期92例,不同年龄组男性比例、确诊时间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婴幼儿组男性比例较高,首诊确诊比例较高。入院后首次诊断为哮喘的患儿比例为63.5%。因轻度哮喘急性发作入院患儿占76.6%,其中婴幼儿较多(475例,52.8%),其次为学龄前期患儿(180例,20.0%)。900例患儿中,501例(55.7%)痰培养检出致病菌,肺炎链球菌比例最高(26.9%),其次为卡他莫拉菌、流感嗜血杆菌。4种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检出阳性率为25.0%,其中呼吸道合胞病毒检出率最高(16.3%)。不同年龄组间哮喘合并过敏性鼻炎或鼻窦炎比例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共224例患儿行过敏原特异性IgE(sIgE)检测,119例次(53.1%)吸入性过敏原阳性,76例次(33.9%)食源性过敏原阳性;尘螨阳性比例最高(27.7%),其次为屋尘(8.9%)。不同年龄组间大部分吸入性过敏原(如尘螨、屋尘、猫狗毛、树组合、桑树等)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轻度哮喘急性发作是<6岁哮喘患儿最主要的住院原因,大部分患儿为首诊确诊哮喘。呼吸道感染是哮喘急性发作最主要诱发因素。应重视哮喘患儿过敏原筛查与过敏性鼻炎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急性发作期 临床特征 住院 儿童
下载PDF
对比增强能谱乳腺X线摄影定量强化参数对乳腺病变的诊断价值
11
作者 罗艺 丁玉梅 +2 位作者 李鹏 薛敏 修志刚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322-326,共5页
目的 通过对比增强能谱乳腺X线摄影(CESM)减影图像强化参数定量分析,探讨其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8月至2022年9月于成都市龙泉驿区第一人民医院及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行CESM检查并经病理确诊乳腺病变的女... 目的 通过对比增强能谱乳腺X线摄影(CESM)减影图像强化参数定量分析,探讨其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8月至2022年9月于成都市龙泉驿区第一人民医院及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行CESM检查并经病理确诊乳腺病变的女性患者102例为研究对象,其中1例患者双侧乳腺各1例病灶,1例患者单侧乳腺有2例病灶。研究共104例病灶,根据病理结果分为良性组78例,恶性组26例,分别测量CESM图像上乳腺病灶及背景实质的强化参数,并计算病灶相对强化值_(-CC)、病灶相对强化值_(-MLO)、△病灶强化1、△病灶强化2,对比分析两组间强化参数的差异,并采用ROC曲线评价不同强化参数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效能。结果 恶性组双乳头尾位(CC位)及内外斜位(MLO位)上的BPE_(-平均)指标,明显大于良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组的病灶_(-CC、)病灶_(-MLO)、病灶相对强化值_(-CC)均大于良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组△病灶强化_1、△病灶强化_2的数值变化大于良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灶_(-CC)的AUC值高于病灶_(-ML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灶强化_1的AUC值稍高于△病灶强化_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灶_(-CC)、病灶_(-MLO)、病灶相对强化值_(-CC)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敏感度分别为96.15%、96.15%、88.46%,特异度分别为42.13%、37.18%、57.69%,约登指数分别为0.38、0.33、0.46;△病灶强化_1、△病灶强化_2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敏感度分别为65.38%、46.15%,特异度分别为89.74%、98.72%,约登指数分别为0.55、0.45。结论 CESM不同强化参数能为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比增强能谱乳腺X线摄影 乳腺病变 诊断
下载PDF
基于扩散张量成像对Rolandic癫痫儿童脑白质微观结构与认知障碍相关研究进展
12
作者 周小玲 刘衡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53-157,共5页
Rolandic癫痫(Rolandic epilepsy,RE)是儿童期最常见的特发性局灶性癫痫类型之一,常伴有认知功能障碍。尽管RE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但近年来,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技术为研究RE儿童脑白质微观结构提供了重要的无... Rolandic癫痫(Rolandic epilepsy,RE)是儿童期最常见的特发性局灶性癫痫类型之一,常伴有认知功能障碍。尽管RE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但近年来,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技术为研究RE儿童脑白质微观结构提供了重要的无创手段。本文基于DTI技术对RE儿童脑白质微结构变化与认知障碍之间相关性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包括DTI参量指标方面的评估、脑白质连接的异常、大脑半球的偏侧化、DTI结构网络与RE全脑连接分析以及抗癫痫药物对RE脑结构的影响,具体探讨了不同脑白质纤维束的异常及其对认知功能的影响。通过综合分析这些研究结果,本文旨在为未来进一步探索RE的发病机制及早期干预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landic癫痫 脑白质 磁共振成像 扩散张量成像 认知障碍
下载PDF
丙酸氟替卡松经鼻缓释膜的处方筛选和体外释放研究
13
作者 陶婉君 尹善美 +2 位作者 王胜杰 黄瑜 尹宗宁 《华西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55-258,共4页
目的优化丙酸氟替卡松经鼻缓释膜的处方,研究其释放度。方法通过单因素实验筛选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的种类和用量、增塑剂的种类和用量、载药量和成膜溶剂;通过正交试验优化丙酸氟替卡松经鼻缓释膜的处方。结果丙酸氟替卡松经... 目的优化丙酸氟替卡松经鼻缓释膜的处方,研究其释放度。方法通过单因素实验筛选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的种类和用量、增塑剂的种类和用量、载药量和成膜溶剂;通过正交试验优化丙酸氟替卡松经鼻缓释膜的处方。结果丙酸氟替卡松经鼻缓释膜的最佳处方为:PLGA85/15(特性黏数0.65~0.75 dL·g^(-1))用量为17.62 mg·cm^(-2),丙酸氟替卡松的载药量4.75 mg·cm^(-2),增塑剂PEG400的用量0.78 mg·cm^(-2),溶剂为丙酮。结论丙酸氟替卡松经鼻缓释膜可缓慢释放丙酸氟替卡松12周,具备良好的长效缓释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酸氟替卡松 慢性鼻窦炎 缓释 膜剂 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 正交试验 增塑剂 十二烷基硫酸钠
原文传递
以腹痛为初发症状的睾丸扭转临床分析
14
作者 李金峰 林阳 +5 位作者 李福林 赵兴 张永波 邓常开 彭强 李茂仙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24年第4期475-478,共4页
目的 探讨以腹痛为初发症状睾丸扭转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21年6月我院收治的126例经手术证实为睾丸扭转患者,将其中23例初发症状为腹痛的患者纳入研究。结果 23例患者年龄9~15岁,中位年龄12岁;初发症状均为急... 目的 探讨以腹痛为初发症状睾丸扭转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21年6月我院收治的126例经手术证实为睾丸扭转患者,将其中23例初发症状为腹痛的患者纳入研究。结果 23例患者年龄9~15岁,中位年龄12岁;初发症状均为急性腹痛,伴呕吐11例、伴腹股沟区疼痛10例、伴转移性右下腹痛1例、伴阴茎根部痛1例。23例患者中仅6例首诊行外生殖器检查,首诊误诊率为73.9%。手术探查发现16例患者因睾丸坏死行睾丸切除术,仅7例患者睾丸得以保留。术后随访6~42个月,中位随访时间18个月,保留睾丸者中有2例发生睾丸萎缩,切除睾丸者未见并发症。结论 以腹痛为初发症状睾丸扭转患者往往缺乏典型的睾丸疼痛易误诊。建议对腹痛患者常规行外生殖器检查,这有助于降低睾丸扭转的误诊和漏诊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睾丸扭转 腹痛 误诊
下载PDF
超低出生体重新生儿医院感染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
15
作者 冉莎莎 田萍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4年第8期1933-1937,共5页
目的:探究超低出生体重新生儿医院感染的特点和感染发生危险因素。方法:本院2020年1月-2023年12月分娩的体重≤1000g的新生儿23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新生儿感染情况分为感染组(n=63)、未感染组(n=169)。分析体重≤1000g新生儿医院感染特... 目的:探究超低出生体重新生儿医院感染的特点和感染发生危险因素。方法:本院2020年1月-2023年12月分娩的体重≤1000g的新生儿23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新生儿感染情况分为感染组(n=63)、未感染组(n=169)。分析体重≤1000g新生儿医院感染特点,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结果:本次调查的232例新生儿出现医院感染63例,发生率为27.2%。主要感染部位为下呼吸道感染52.4%和呼吸机相关肺炎25.4%;共检出病原体48株,排名前3位分别为阴沟肠杆菌(14.6%)、肺炎克雷伯菌(14.6%)和大肠埃希菌(12.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进行手术、长时间住院、长时间呼吸机辅助呼吸、长时间放置中心静脉导管是医院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1000g体重新生儿医院感染以下呼吸道感染较常见,临床需重点关注进行过手术、住院时间久、长时间呼吸机辅助呼吸、长时间放置中心静脉导管的低出生体重新生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低出生体重新生儿 医院感染 危险因素 病原菌分类
下载PDF
某市妇幼专科医联体伦理审查体系建设现状调查及对策分析
16
作者 杨妍 肖藜 +1 位作者 魏亚林 唐丽娟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社会科学》 2024年第9期0043-0047,共5页
通过对某市一市级妇幼保健机构牵头的妇幼专科医联体伦理体系构建情况开展现状调查,为进一步完善妇幼保健体系伦理审查工作提出对策分析。方法 通过筛选影响审查质量的核心要素,设计问卷,对妇幼专科医联体内34家妇幼保健机构伦理委员会... 通过对某市一市级妇幼保健机构牵头的妇幼专科医联体伦理体系构建情况开展现状调查,为进一步完善妇幼保健体系伦理审查工作提出对策分析。方法 通过筛选影响审查质量的核心要素,设计问卷,对妇幼专科医联体内34家妇幼保健机构伦理委员会构建情况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各机构基本情况、伦理委员会的设置及运行情况(包括合规性、独立性、一致性、公开透明性等)、伦理委员会工作存在的问题等。结果 调查结果揭示了政策导向在促进伦理委员会建立方面发挥了显著的正面影响。尽管如此,仍有44.11%的参与机构未达到伦理委员会成员配置的背景要求,特别是在法学和伦理学专家的配备上存在不足。此外,23.53%的机构仍未制定完善的工作制度,如标准操作规程和利益冲突声明机制。在伦理审查的频率和数量方面,70.59%的机构年审查项目少于20项,且审查频率较低。对于多中心临床研究项目的审查,61.76%的机构采取快速审查流程,8.82%的机构执行独立审查。在培训实施方面,73.53%的机构定期进行伦理专项培训,但仅有17.65%的机构能够保证每季度至少开展一次培训。问卷反馈进一步指出,伦理审查体系面临诸多挑战,包括所属机构对伦理审查重视不足、资源支持不充分,以及83.3%的伦理委员会缺少必要的信息化支持,这些问题共同导致了工作效率的降低。结论 为提升妇幼保健体系伦理审查质量,需加强伦理组织合规性、重视度与效能,建立完善的监管机制,并发挥医联体龙头单位的引领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幼专科医联体 伦理委员会 审查体系建设与管理 伦理运作监管机制
下载PDF
子宫内膜异位症诊断延迟的影响因素及对妊娠影响的研究
17
作者 裴燕岭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7期0174-0177,共4页
探讨妇科超声在子宫内膜异位症诊断延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研究人员在选择子宫内膜异位症研究对象时,将时间范围规定为2021年10月-2023年9月,在确定本研究对象的主要例数时,将63例作为总例数,分别对患者实施CT与妇科超声检查,观察两种... 探讨妇科超声在子宫内膜异位症诊断延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研究人员在选择子宫内膜异位症研究对象时,将时间范围规定为2021年10月-2023年9月,在确定本研究对象的主要例数时,将63例作为总例数,分别对患者实施CT与妇科超声检查,观察两种检查方式的敏感度、特异性与准确性情况。结果 妇科超声检查方式的敏感度、特异性与准确性均明显较高,P<0.05。结论 妇科超声在子宫内膜异位症诊断延迟中的应用具有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科超声 CT 子宫内膜异位症
下载PDF
203例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欧小琴 《四川医学》 CAS 2021年第10期1017-1021,共5页
目的通过对203例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研究难治性支原体肺炎(RMPP)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从2020年1月到2020年12月电子科技大学医学院附属妇女儿童医院儿科住院的MPP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临床表现,分为普通支原... 目的通过对203例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研究难治性支原体肺炎(RMPP)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从2020年1月到2020年12月电子科技大学医学院附属妇女儿童医院儿科住院的MPP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临床表现,分为普通支原体肺炎(GMPP)和RMPP,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RMPP的相关因素。结果203例患儿纳入分析,GMPP组168例,RMPP组35例。两组患儿在性别、居住地、年龄、发病季节等一般情况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MPP组在入院前发热时间、总发热时间、住院时间、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血小板计数、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乳酸脱氢酶水平高于GMPP组;前白蛋白水平低于GMP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LDH水平及总发热时间与RMPP独立相关。结论发热时间、LDH水平是RMPP的重要预测指标,有助于早期识别RMP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支原体 难治性支原体肺炎 儿童 乳酸脱氢酶
下载PDF
妊娠期李斯特菌感染20例临床分析
19
作者 金莹 张诗茂 +3 位作者 王露颖 宿宓 吴藤岚 罗丹 《现代妇产科进展》 2024年第1期12-15,20,共5页
目的:分析妊娠期李斯特菌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母儿结局。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产科分娩并诊断李斯特菌感染的孕妇共20例,回顾分析其症状、分娩情况、实验室检查、胎盘病理结果与治疗情况,以及新生... 目的:分析妊娠期李斯特菌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母儿结局。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产科分娩并诊断李斯特菌感染的孕妇共20例,回顾分析其症状、分娩情况、实验室检查、胎盘病理结果与治疗情况,以及新生儿产时情况、实验室指标、抗生素治疗情况及预后。结果:20例患者就诊的主要症状为腹痛、发热及胎动异常。起病孕周28^(+1)~39^(+5)周,分娩孕周28^(+1)~39^(+5)周。阴道分娩率35.0%(7/20),剖宫产率65.0%(13/20),70.0%(14/20)发现羊水粪染,15.0%(3/20)发现血性羊水。活产新生儿18例,44.4%(8/18)出现新生儿窒息。产妇均预后良好。18例活产新生儿均在1日内出现症状,17例诊断为李斯特菌败血症,1例诊断新生儿肺炎。6例新生儿因病情严重家长放弃治疗,余12例经治疗后好转,住院时间14~49d。结论:李斯特菌感染对孕妇及新生儿危害严重,其症状不典型,对于不明原因早产、发热及胎儿窘迫的孕妇应考虑到李斯特菌感染的可能,早期采用覆盖李斯特菌的抗生素治疗可改善母儿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斯特菌 孕妇 新生儿 治疗 预后
下载PDF
成都市459例先天性聋患儿基因检测分析及c.109G>A阳性人群听力随访
20
作者 邹凌 梁冬 +2 位作者 俞皓 杨馨婷 张冠斌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67-572,共6页
目的通过对成都市2020年出生的459例先天性聋患儿进行高通量测序,分析该人群耳聋基因突变情况,探讨如何对遗传性耳聋进行有效防控。方法采集新生儿干血斑提取基因组DNA,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18个耳聋基因上的101个位点。结果共检出阳... 目的通过对成都市2020年出生的459例先天性聋患儿进行高通量测序,分析该人群耳聋基因突变情况,探讨如何对遗传性耳聋进行有效防控。方法采集新生儿干血斑提取基因组DNA,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18个耳聋基因上的101个位点。结果共检出阳性携带者241例,GJB2、SLC26A4是成都市排名前2位的常见致聋基因,其阳性携带率分别为49.46%、0.65%。241例阳性携带者中携带了GJB2基因上c.109G>A突变219例,突变频率最高。结论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更多的耳聋突变位点进行检测,能为更多的患儿明确耳聋的遗传学病因,有助于更好地采取听力语言干预措施、遗传咨询及健康生活指导等,GJB2基因上c.109G>A在成都市的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全国其他地区,临床上要予以重点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聋基因 先天性耳聋 突变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