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抗结核治疗中患者外周结核分枝杆菌抗原水平与特异性免疫应答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
9
1
作者
梁宇硕
陈颖盈
+4 位作者
蔡潭溪
季萍
胡晔
程齐俭
王颖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03-209,共7页
目的:活动期结核病患者外周呈现相当水平的结核特异性细胞免疫应答,在治疗过程中也呈现一定的动态变化特征,这种结核特异性细胞免疫应答的抗原驱动因素则还未知。本研究通过同步分析肺结核患者在抗结核治疗过程中外周特异性抗原和抗原...
目的:活动期结核病患者外周呈现相当水平的结核特异性细胞免疫应答,在治疗过程中也呈现一定的动态变化特征,这种结核特异性细胞免疫应答的抗原驱动因素则还未知。本研究通过同步分析肺结核患者在抗结核治疗过程中外周特异性抗原和抗原特异性T细胞应答水平的动态变化,探讨外周抗结核特异性细胞免疫应答的理论依据。方法:利用外周血抗原富集-质谱鉴定技术动态检测外周血浆中结核特异性抗原CFP-10在患者抗结核治疗过程中含量的动态变化,并采用流式细胞术同步分析CFP-10刺激后的T细胞应答水平,分析CFP-10含量变化与不同细胞因子分泌T细胞数量的相关性。结果:CFP-10抗原水平在患者治疗过程中呈现个体化差异,同时在TB治疗中CFP-10含量与CFP-10特异性IFN-γ^+CD4^+T细胞比例具有显著相关性(P=0.029),但是CFP-10的含量与TNF-α^+CD4^+T细胞比例之间则无相关性(P=0.98)。结论:本研究获得了结核病患者治疗过程中外周结核病原菌抗原的动态变化特征,据此可推断目前所采用的IFN-γ释放实验某种程度上可以反映患者外周结核分枝杆菌抗原的载量,上述基于结核病原学和机体免疫应答水平的同步检测,有利于进一步解析抗结核免疫应答的抗原驱动因素,并为建立新型抗结核治疗疗效评价的生物标志物提供前期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病
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抗原
CFP-10
抗原特异性细胞免疫反应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复合诱变选育5-ALA高产菌株及发酵条件优化
2
作者
蒋潇
汪璇
+3 位作者
罗烨
石昕芸
石凤
王伟平
《食品工业》
CAS
2024年第6期39-45,共7页
以类球红细菌(Rhodobacter sphaeroides)为出发菌株,通过紫外-氯化锂复合诱变,筛选出高产5-ALA的菌株,并通过单因素试验对其发酵产5-ALA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在紫外照射80 s、氯化锂浓度0.6%的最适诱变条件下,突变菌落形态大小与产5-...
以类球红细菌(Rhodobacter sphaeroides)为出发菌株,通过紫外-氯化锂复合诱变,筛选出高产5-ALA的菌株,并通过单因素试验对其发酵产5-ALA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在紫外照射80 s、氯化锂浓度0.6%的最适诱变条件下,突变菌落形态大小与产5-ALA能力呈正相关,单菌落直径越大,产5-ALA能力越强,筛选出1株高产5-ALA菌株H80110,其5-ALA产量达24.56 mg/L,较初发菌株提高97.14%。其最佳发酵条件为初始pH 6.6、接种量20%、装液量100 mL/250 mL,且发酵周期缩短为3 d,该菌株具有良好的遗传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氨基乙酰丙酸
类球红细菌
紫外-氯化锂复合诱变
发酵优化
原文传递
食品中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的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
1
3
作者
周炳武
于泽
+5 位作者
闫兆伦
刘雨涵
侯嘉欣
刘晓倩
谢婧宜
刘晔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2024年第1期303-313,共11页
近年来,因食源性致病菌造成的食品中毒正在不断增加,严重威胁了人类的健康,大肠杆菌(E.coli)O157∶H7由于其低感染剂量和高致病性等特点引起了研究人员和世界卫生组织的高度重视。因此精准快速的检测食品中的E.coli O157∶H7对食品安全...
近年来,因食源性致病菌造成的食品中毒正在不断增加,严重威胁了人类的健康,大肠杆菌(E.coli)O157∶H7由于其低感染剂量和高致病性等特点引起了研究人员和世界卫生组织的高度重视。因此精准快速的检测食品中的E.coli O157∶H7对食品安全问题有着重要的意义,是预防和控制食源性疾病传播的重要技术,为此本文对E.coli O157∶H7的常规检测方法、免疫学法、分子生物学法和其他方法进行论述,介绍了这些方法的优缺点,对各种方法进行了整体比较,以期为有关工作者在选择检测方法或研发新方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源性致病菌
大肠杆菌O157∶H7
食品安全
检测方法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抗结核治疗中患者外周结核分枝杆菌抗原水平与特异性免疫应答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
9
1
作者
梁宇硕
陈颖盈
蔡潭溪
季萍
胡晔
程齐俭
王颖
机构
上海市免疫
学
研究所
生物
与
健康
工程学院
上海交通大
学
附属瑞金医
院
呼吸科
出处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03-209,共7页
基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十三五专项(2018ZX10731301001004,2018ZX1030230100200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1873868,81501361)
+2 种基金
上海市科委“优秀学术带头人”计划项目(18XD1403300)
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临床研究面上项目(201840280)
上海交通大学“新进教师启动计划”(17X100040012)资助
文摘
目的:活动期结核病患者外周呈现相当水平的结核特异性细胞免疫应答,在治疗过程中也呈现一定的动态变化特征,这种结核特异性细胞免疫应答的抗原驱动因素则还未知。本研究通过同步分析肺结核患者在抗结核治疗过程中外周特异性抗原和抗原特异性T细胞应答水平的动态变化,探讨外周抗结核特异性细胞免疫应答的理论依据。方法:利用外周血抗原富集-质谱鉴定技术动态检测外周血浆中结核特异性抗原CFP-10在患者抗结核治疗过程中含量的动态变化,并采用流式细胞术同步分析CFP-10刺激后的T细胞应答水平,分析CFP-10含量变化与不同细胞因子分泌T细胞数量的相关性。结果:CFP-10抗原水平在患者治疗过程中呈现个体化差异,同时在TB治疗中CFP-10含量与CFP-10特异性IFN-γ^+CD4^+T细胞比例具有显著相关性(P=0.029),但是CFP-10的含量与TNF-α^+CD4^+T细胞比例之间则无相关性(P=0.98)。结论:本研究获得了结核病患者治疗过程中外周结核病原菌抗原的动态变化特征,据此可推断目前所采用的IFN-γ释放实验某种程度上可以反映患者外周结核分枝杆菌抗原的载量,上述基于结核病原学和机体免疫应答水平的同步检测,有利于进一步解析抗结核免疫应答的抗原驱动因素,并为建立新型抗结核治疗疗效评价的生物标志物提供前期理论依据。
关键词
结核病
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抗原
CFP-10
抗原特异性细胞免疫反应
Keywords
Tuberculosis
M.tb-specific antigen
CFP-10
Antigen specific cellular immune-response
分类号
R392.11 [医药卫生—免疫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复合诱变选育5-ALA高产菌株及发酵条件优化
2
作者
蒋潇
汪璇
罗烨
石昕芸
石凤
王伟平
机构
湖北工业大
学
武汉酒厂(第一名称)武汉黄鹤楼酒厂
出处
《食品工业》
CAS
2024年第6期39-45,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101349)。
文摘
以类球红细菌(Rhodobacter sphaeroides)为出发菌株,通过紫外-氯化锂复合诱变,筛选出高产5-ALA的菌株,并通过单因素试验对其发酵产5-ALA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在紫外照射80 s、氯化锂浓度0.6%的最适诱变条件下,突变菌落形态大小与产5-ALA能力呈正相关,单菌落直径越大,产5-ALA能力越强,筛选出1株高产5-ALA菌株H80110,其5-ALA产量达24.56 mg/L,较初发菌株提高97.14%。其最佳发酵条件为初始pH 6.6、接种量20%、装液量100 mL/250 mL,且发酵周期缩短为3 d,该菌株具有良好的遗传稳定性。
关键词
5-氨基乙酰丙酸
类球红细菌
紫外-氯化锂复合诱变
发酵优化
Keywords
5-ALA
Rhodobacter sphaeroides
UV-LiCl combined mutation
fermentation optimization
分类号
TQ922 [轻工技术与工程—发酵工程]
原文传递
题名
食品中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的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
1
3
作者
周炳武
于泽
闫兆伦
刘雨涵
侯嘉欣
刘晓倩
谢婧宜
刘晔
机构
天津科技大
学
食品科
学
与
工程学院
清华大
学
深圳国际研究生
院
生物
医药
与
健康
工程学院
河北农业大
学
理工
学
院
出处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2024年第1期303-313,共11页
文摘
近年来,因食源性致病菌造成的食品中毒正在不断增加,严重威胁了人类的健康,大肠杆菌(E.coli)O157∶H7由于其低感染剂量和高致病性等特点引起了研究人员和世界卫生组织的高度重视。因此精准快速的检测食品中的E.coli O157∶H7对食品安全问题有着重要的意义,是预防和控制食源性疾病传播的重要技术,为此本文对E.coli O157∶H7的常规检测方法、免疫学法、分子生物学法和其他方法进行论述,介绍了这些方法的优缺点,对各种方法进行了整体比较,以期为有关工作者在选择检测方法或研发新方法提供参考。
关键词
食源性致病菌
大肠杆菌O157∶H7
食品安全
检测方法
Keywords
food-borne pathogens
E.coli O157∶H7
food safety
detection method
分类号
TS207.3 [轻工技术与工程—食品科学]
R378.21 [轻工技术与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抗结核治疗中患者外周结核分枝杆菌抗原水平与特异性免疫应答相关性分析
梁宇硕
陈颖盈
蔡潭溪
季萍
胡晔
程齐俭
王颖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
9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复合诱变选育5-ALA高产菌株及发酵条件优化
蒋潇
汪璇
罗烨
石昕芸
石凤
王伟平
《食品工业》
CAS
2024
0
原文传递
3
食品中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的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周炳武
于泽
闫兆伦
刘雨涵
侯嘉欣
刘晓倩
谢婧宜
刘晔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2024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