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阐明2000-2019年秦岭地区植被生态质量变化的空间异质性,以及植被生态质量变化的驱动力,该文采用模型模拟和卫星观测的方法对植被生态质量演变及其驱动力进行研究。结果显示:(1)秦岭地区植被生态质量整体显著改善,植被净初级生产力(...为了阐明2000-2019年秦岭地区植被生态质量变化的空间异质性,以及植被生态质量变化的驱动力,该文采用模型模拟和卫星观测的方法对植被生态质量演变及其驱动力进行研究。结果显示:(1)秦岭地区植被生态质量整体显著改善,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和植被覆盖度(VFC)的平均增加速率分别为8 g C·m^(-2)·a^(-1)和0.005 4·a^(-1)。空间上,秦岭地区85%-95%区域的植被生态质量明显改善,但是以西安市为代表的局部地区植被NPP和VFC显著下降。(2)秦岭地区80%-85%区域的降水量和气温呈上升趋势,与植被NPP和VFC增加的空间范围大体一致,证实气候暖湿化对改善植被质量有重要驱动作用。(3)人类保护活动(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等)使秦岭地区大范围植被生态系统得到抚育,林地、草地和水域面积大幅度增加。以秦岭北麓为代表的建设用地扩张是秦岭部分地区植被生态质量恶化的主要原因,但是人类破坏活动被限制在局部区域。展开更多
文摘以全球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气候变化已成为全球性环境问题,对全球可持续发展带来严峻挑战。2015年《巴黎协定》确定了自2020年后国家自主贡献的减排方式,并从2023年开始每5 a开展一次全球碳盘点。2019年第49届IPCC全会明确增加了基于卫星遥感的排放清单校验方法。欧盟、美国、日本、加拿大等正在大力发展温室气体排放的MVS(Monitoring and Verification Support)能力。本文调研分析了全球碳盘点对卫星遥感技术的需求,介绍了全球碳盘点卫星遥感的技术原理,梳理了温室气体卫星遥感、生态系统碳源汇卫星遥感估算、人为源碳排放卫星遥感、碳通量同化估算等全球碳盘点卫星遥感核心环节的研究现状与进展,分析了当前卫星遥感技术对全球碳盘点任务的支撑能力,并结合国内外发展趋势,针对性地提出中国的碳监测卫星计划方案,并展望了中国开展全球碳盘点卫星遥感监测重点任务,期望为中国全球碳盘点卫星遥感体系建设提供思路与方案。
文摘为了阐明2000-2019年秦岭地区植被生态质量变化的空间异质性,以及植被生态质量变化的驱动力,该文采用模型模拟和卫星观测的方法对植被生态质量演变及其驱动力进行研究。结果显示:(1)秦岭地区植被生态质量整体显著改善,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和植被覆盖度(VFC)的平均增加速率分别为8 g C·m^(-2)·a^(-1)和0.005 4·a^(-1)。空间上,秦岭地区85%-95%区域的植被生态质量明显改善,但是以西安市为代表的局部地区植被NPP和VFC显著下降。(2)秦岭地区80%-85%区域的降水量和气温呈上升趋势,与植被NPP和VFC增加的空间范围大体一致,证实气候暖湿化对改善植被质量有重要驱动作用。(3)人类保护活动(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等)使秦岭地区大范围植被生态系统得到抚育,林地、草地和水域面积大幅度增加。以秦岭北麓为代表的建设用地扩张是秦岭部分地区植被生态质量恶化的主要原因,但是人类破坏活动被限制在局部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