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基于ESAI的黄土高原荒漠化风险评估
被引量:12
- 1
-
-
作者
张建香
张多勇
刘万锋
胡爱萍
王东
胡剑桥
-
机构
陇东学院土木工程学院
甘肃省高校黄土的工程性质及工程应用省级重点实验室
庆阳市荒漠化防治研究中心
-
出处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2017年第2期339-344,F0003,共7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清代同治以来黄土高原马莲河流域荒漠化风险评估与防治研究"(31460090)
2015年甘肃省社科规划项目(YB095)
+3 种基金
甘肃省社科规划项目(14YB108)
西峰区科技局科技计划项目(XK2016-06)
庆阳市科技局青年科技基金项目(ZJ2014-08)
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YB093)
-
文摘
[目的]对黄土高原荒漠化风险进行评估,为黄土高原生态环境的恢复、建设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收集黄土高原的地形、气候、植被、土壤以及社会经济等方面的数据,借助RS和GIS平台,实现黄土高原荒漠化风险评估的空间化和数字化,在此基础上分析荒漠化的成因,构建荒漠化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基于环境敏感性区指标(ESAI)的荒漠化风险评估模型,分析荒漠化风险程度的空间格局,探索黄土高原不同区域荒漠化形成的主要原因。[结果](1)基于土壤、气候、植被3种要素的环境敏感区生物物理指标显示:黄土高原大约1/4的区域(25.2%)为高风险区,属于严重荒漠化,几乎2/3的区域(62.8%)是轻微荒漠化,11.5%的地区为潜在荒漠化,只有0.5%的地区无荒漠化现象;(2)加入人类诱发因素后,改变了黄土高原荒漠化风险区的原有格局。其中,极低、低度和极高度敏感区减少了5.6%,1.1%和3.8%;与此同时,较低和较高度敏感区增加了4.4%和4.5%。[结论](1)该模型能很好地说明黄土高原荒漠化风险的空间分布格局,其荒漠化程度由西北向东南地区逐渐减弱;(2)人类活动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长期稳定的自然生态系统,并且缩小了不同程度荒漠化之间的差距。
-
关键词
荒漠化
环境敏感区指标(ESAI)
地理信息系统(GIS)
黄土高原
-
Keywords
desertification
environmental sensitive areas index (ESAI)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s (GIS)
Loess Plateau
-
分类号
TP79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X171.1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
-
-
题名2001年以来中国西北地区土地利用变化过程研究
被引量:3
- 2
-
-
作者
张建香
包有芳
贾菊桃
段立盛
-
机构
陇东学院土木工程学院
甘肃省高校黄土的工程性质及工程应用省级重点实验室
庆阳市西峰区刘家岭小学
-
出处
《陇东学院学报》
2018年第3期70-74,共5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清代同治以来黄土高原马莲河流域荒漠化风险评估与防治研究>(31460090)
2015年甘肃省社科规划项目<陇东黄土高原沟壑区水土保持与生态安全屏障建设研究>(YB095)
2016年西峰区科技局科技计划项目<基于"淤滩刷槽"的马莲河洪水泥沙调控技术>(XK2016-06)
-
文摘
在RS和GIS平台的支持下,利用中国西北地区2001、2007和2013年MCD12Q1土地覆盖类型数据,分析土地利用年变化率,并针对IGBP定义的17种土地利用类型建立2001-2007年和2007-2013年的转移矩阵,分析土地利用转移情况。结果表明:(1)西北地区以裸地或低植被覆盖地、草原、作物、混交林和开放灌木等5种土地类型为主,其中前两类的面积占全区面积的85%以上;(2)2001年以来,常绿针叶林、永久湿地增加最明显,其次是混交林、开放灌木、草原和作物等,相反,减小地类中以常绿阔叶林、郁闭灌木、多树的草原、稀树草原和裸地或低植被覆盖地为主,整个过程中草原和裸地或低植被覆盖地年变化率虽不足1%,但却成为多数土地转移过程中的重要参与者;(3)裸地或低植被覆盖地2001年以来减少147102.8km2,成为面积减小最多的一类,而城市和建成区却没有因此而迅速增加,足以说明地表林草植被覆盖地增加,国家实施的一系列生态工程成就显著,区域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土地利用结构得以优化以及土地利用变化趋于合理。
-
关键词
土地利用
转移矩阵
西北地区
-
Keywords
land use
transter matrix
Northwest China
-
分类号
K903
[历史地理—人文地理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