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甘肃省首例人源羊种3型布鲁菌的病原学特征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刘武 李连升 +9 位作者 崔步云 于德山 魏久生 杨树博 杨利国 刘宏睿 朴东日 田国忠 赵鸿雁 姜海 《中华地方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12-217,共6页
目的分析人源布鲁菌的病原学特征,提高对布鲁菌病(布病)的精准防控。方法2016年,在甘肃省靖远县采集疑似布病患者血液进行虎红平板凝集试验和试管凝集试验,血清学阳性者血液接种至双相血培养瓶增菌培养,再分别应用传统的生物分型... 目的分析人源布鲁菌的病原学特征,提高对布鲁菌病(布病)的精准防控。方法2016年,在甘肃省靖远县采集疑似布病患者血液进行虎红平板凝集试验和试管凝集试验,血清学阳性者血液接种至双相血培养瓶增菌培养,再分别应用传统的生物分型法和牛、羊、绵羊附睾、猪种布鲁菌特异性PCR(AMOS-PCR)对增菌培养的待测菌株进行鉴定;采用多位点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分析(MLVA)-16方法,通过在线上传数据库进行分型并做聚类分析。结果分离菌株经传统的生物分型法鉴定,在硫堇、复红染料中均生长,在单相特异性血清A和M中都为阳性,Bk2噬菌体对待测菌株裂解,Tb、Wb噬菌体则不裂解;AMOS-PCR扩增出1条731 bp条带,为羊种布鲁菌菌株。MLVA-16结果显示,分离菌株在部分数目可变串联重复序列(VNTR)位点上存在重复数目差异。聚类分析显示,分离菌株与甘肃省GS-201605号羊种3型菌株有同一基因型;与浙江、广东、福建、云南羊种3型布鲁菌聚类为一类。结论甘肃省人间布鲁菌疫情系输入性传播,基因型与国内其他省份羊种3型布鲁菌存在遗传变异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鲁杆菌属 羊种 分子分型
原文传递
甘肃省靖远县绵羊血液内分离的布鲁菌菌株种型鉴定 被引量:3
2
作者 刘武 李连升 +5 位作者 崔步云 于德山 魏久生 杨树博 杨利国 周巧玲 《中华地方病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870-873,共4页
目的对分离自甘肃省靖远县绵羊血液的布鲁菌菌株进行种型鉴定,为布鲁菌病(布病)疫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6年,在靖远县布病患者家中.采集疑似感染布病的绵羊血液,接种至双相血培养瓶中进行增菌培养,再分别采用传统的生物... 目的对分离自甘肃省靖远县绵羊血液的布鲁菌菌株进行种型鉴定,为布鲁菌病(布病)疫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6年,在靖远县布病患者家中.采集疑似感染布病的绵羊血液,接种至双相血培养瓶中进行增菌培养,再分别采用传统的生物分型法、布鲁菌属特异性表面蛋白基因31-PCR(BSCP31-PCR)和牛、羊、绵羊附睾、猪种布鲁菌特异性PCR(AMOS—PCR)3种方法对增菌培养的待测菌株进行鉴定。结果分离菌株经传统的生物分型法鉴定,在硫堇、复红染料中均生长,在单相特异性血清A和M中都为阳性,Bk2噬菌体对待测菌株裂解,Tb、Wb噬菌体则不裂解;BSCP31-PCR扩增结果为223bp条带,与布鲁菌属一致:AMOS—PCR扩增结果为731bp条带,与羊种布鲁菌菌株一致。结论采用传统生物分型法,结合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在甘肃省靖远县绵羊血液内分离的布鲁菌菌株为羊种3型布鲁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鲁杆菌属 羊种 鉴定
原文传递
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在类风湿关节炎致病机制中的初步探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张慧 封昱辰 +3 位作者 康国荣 刘金武 张思功 沈海丽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305-308,I0002,共5页
目的探究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s)对类风湿关节炎滑膜成纤维细胞(RA-FLSs)的潜在作用。方法取RA患者滑膜组织分离培养;提取健康人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刺激NETs形成并提取NETs;用CellTiter96 AQueous单溶液试剂(MTS)增殖实验评估NETs对R... 目的探究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s)对类风湿关节炎滑膜成纤维细胞(RA-FLSs)的潜在作用。方法取RA患者滑膜组织分离培养;提取健康人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刺激NETs形成并提取NETs;用CellTiter96 AQueous单溶液试剂(MTS)增殖实验评估NETs对RA-FLSs增殖的影响;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测定NETs持续刺激RA-FLSs60h后细胞中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mRNA的表达情况。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对结果进行处理。结果分离纯化的中性粒细胞体外刺激可形成NETs,提取的NETs测定DNA浓度为58.5ng/μl(1×10^6细胞);与对照组(0μlNETs)相比,NETs能促进RA-FLSs增殖,且随着NETs浓度增加其促进RA-FLSs增殖的能力也增强(F=99.519,P<0.01);与对照组(0μlNETs)相比,10μlNETs可以明显促进RA-FLSs增殖(t=-12.226,P<0.01);用脱氧核糖核酸酶Ⅰ(DNaseⅠ)预处理NETs后,其促进RA-FLSs增殖的作用受到抑制(t=-2.376,P=0.049);NETs能刺激RA-FLSs内CTGFmRNA表达上调[(30.7±0.5),t=12.13,P<0.01]。结论NETs在体外能促进RA-FLSs增殖并刺激RA-FLSs内CTGFmRNA表达上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 关节炎 类风湿 类风湿关节炎滑膜成纤维细胞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
原文传递
2018-2022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医学免疫学领域结题项目情况分析
4
作者 安应赞 张慧 +1 位作者 热伊拉·图尔迪 沈明辉 《数理医药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0期734-745,共12页
目的分析2018-2022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NSFC)医学免疫学领域结题项目,探讨该领域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未来项目申请和优化资金导向提供参考。方法以科学基金共享服务网作为数据来源... 目的分析2018-2022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NSFC)医学免疫学领域结题项目,探讨该领域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未来项目申请和优化资金导向提供参考。方法以科学基金共享服务网作为数据来源,获取2018-2022年NSFC医学免疫学领域已结题项目的项目名称、项目类别、资助经费、分支学科代码、依托单位、项目关键词、研究成果等信息,并借助Microsoft Excel 2021、CiteSpace 6.1.R6和VOSviewer 1.6.18软件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2018-2022年NSFC医学免疫学领域结题项目共1206项,资助经费60154.5万元,来自30个省、市和自治区,其中57.88%的项目集中在上海(191项)、北京(184项)、江苏(136项)、广东(127项)、山东(60项),南方地区的结题数量是北方地区的2.43倍;所有项目分属160家依托单位,主要集中在综合类大学,其中上海交通大学以64项的结题量排名第一;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期刊论文(7481篇)、人才培养(1748人)和专利(授权269项)三个方面;分支学科主要集中在H1104(炎症、感染与免疫)和H1107(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中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和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该研究领域的热点疾病,巨噬细胞是热点细胞。结论2018-2022年,NSFC医学免疫学领域结题项目在地域、依托单位、研究成果类别和分支学科之间存在明显差异,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免疫调节和自身免疫性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医学免疫学 结题项目 研究热点 可视化分析
下载PDF
宋内志贺菌食物中毒分离株型别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许亚宁 金东 +4 位作者 崔志刚 于德山 张广业 汪鹏 景怀琦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83-184,共2页
关键词 宋内志贺菌 食物中毒 型别分析 分离株 脉冲场凝胶电泳 流行病学分析 暴发调查 噬菌体分型
原文传递
2009-2017年度甘肃省平凉市流行性感冒病原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张亚孔 李红育 +5 位作者 王娟 年志红 何军霞 刘丽 田香红 李保娣 《国际病毒学杂志》 2020年第1期71-73,共3页
目的分析平凉市2009年4月至2018年3月监测年度流行性感冒病原学特征,为本市流感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此期间流感样病例标本,用实时荧光定量PCR进行流感病毒核酸检测,用犬肾细胞分离培养,从时间、性别、年龄分布分析流感流行特征... 目的分析平凉市2009年4月至2018年3月监测年度流行性感冒病原学特征,为本市流感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此期间流感样病例标本,用实时荧光定量PCR进行流感病毒核酸检测,用犬肾细胞分离培养,从时间、性别、年龄分布分析流感流行特征。结果共采集标本5158份,流感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率18.71%(965/5158),其中甲型H1N1亚型、A(H3N2)亚型和乙型流感病毒占比依次为23.79%、35.99%和40.22%。流感病毒年检出率依次为39.32%、10.56%、10.24%、18.38%、15.75%、9.03%、20.98%、12.86%和18.13%;0~6岁组检出率最低,7~17岁组检出率最高,不同年龄组核酸阳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流感病毒核酸阳性病例主要分布在12月至次年3月;分离到流感病毒110株,分离阳性率15.49%。结论平凉市流感冬春季高发,不同年度流感病毒优势株交替频繁,呈混合流行态势,建议加强冬春季流感防控措施,每年九月上旬为重点人群接种流感疫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感病毒 病原学 监测
原文传递
甘肃省迭部县莱姆病自然疫源地调查
7
作者 于德山 耿震 +3 位作者 蒋建祥 郝琴 陈建华 汪鹏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1期57-58,共2页
目的了解实施天然林保护后迭部县莱姆病在人群中的感染现状,自然疫源地的变迁及宿主的莱姆病感染情况。方法人群血清伯氏疏螺旋体抗体的检测采用免疫荧光法,以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伯氏疏螺旋体DNA。结果迭部县境内5个林场及7个乡镇采... 目的了解实施天然林保护后迭部县莱姆病在人群中的感染现状,自然疫源地的变迁及宿主的莱姆病感染情况。方法人群血清伯氏疏螺旋体抗体的检测采用免疫荧光法,以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伯氏疏螺旋体DNA。结果迭部县境内5个林场及7个乡镇采集居民血清522份,莱姆病抗体阳性57份,阳性率10.92%。捕鼠6种69只,平均捕获率15.33%;其中北社鼠25只,占捕获总数的36.23%,褐家鼠18只,占26.09%,大林姬鼠15只,占21.74%,小林姬鼠9只,占13.04%,小家鼠和黑线姬鼠各1只,各占1.45%。对62份鼠脾脏、66份肾脏,用PCR检测伯氏疏螺旋体核酸,结果阳性鼠脾6份,肾5份,鼠携带莱姆病病原阳性率为15.15%(10/66);其中北社鼠6只,褐家鼠2只,大林姬鼠及小林姬鼠各1只。用BSK培养基从采集的鼠肾、膀胱中分离培养出3株伯氏疏螺旋体。结论迭部县广泛存在莱姆病疫源地,人群感染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姆病 自然疫源地 伯氏疏螺旋体
原文传递
基于金标免疫层析技术SARS-CoV-2抗体检测COVID-19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同重湘 哈小琴 +8 位作者 陈雨欣 蔡静 姜中益 曾潮宁 陈霞 姚立琼 杜惠芬 李汛 李克生 《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0年第2期19-24,共6页
目的研究基于金标免疫层析技术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抗体检测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大肠杆菌表达SARS-CoV-2 N蛋白,应用重组N蛋白制备双抗原夹心SARS-CoV-2抗体金标检测试剂盒,用该试剂盒检测95例COVID... 目的研究基于金标免疫层析技术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抗体检测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大肠杆菌表达SARS-CoV-2 N蛋白,应用重组N蛋白制备双抗原夹心SARS-CoV-2抗体金标检测试剂盒,用该试剂盒检测95例COVID-19确诊患者,41例疑似患者,88例排除COVID-19的发热和肺部感染患者及48例发热门诊工作医务人员血清样本,SARS-CoV-2核酸检测(RT-PCR)作为金标准对照,以特异性、灵敏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度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对比分析不同感染时期COVID-19确诊和疑似患者及境外输入性与本地COVID-19确诊和疑似患者SARS-CoV-2抗体检测结果。分析SARS-CoV-2抗体检测试剂交叉反应及基础性疾病干扰实验。采用SPSS 2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SARS-CoV-2特异性抗体检测试剂的特异性、灵敏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度分别为96.32%、81.05%、93.90%、87.91%、90.04%。COVID-19疑似患者的血清抗体阳性率与COVID-19确诊患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与非COVID-19患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COVID-19确诊和疑似患者入院首次血清抗体阳性率与其住院期间的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境外输入性COVID-19确诊和疑似患者抗体阳性率与本地患者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ARS-CoV-2抗体检测试剂与肺炎支原体和其他呼吸道病原体感染之间交叉反应较低,基础性疾病的干扰也较低。结论基于免疫层析的SARS-CoV-2抗体检测对COVID-19诊断特异性强,灵敏度和准确度高,与病毒核酸检测联合应用可用于COVID-19早期诊断和疑似患者的排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层析技术 新型冠状病毒抗体检测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断 临床应用价值
下载PDF
甘肃省首例人感染H7N9流感病毒分子特征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李保娣 李红育 +5 位作者 何军 张慧 徐丛杉 向国锋 于德山 何健 《国际病毒学杂志》 2019年第6期370-374,共5页
目的分析甘肃省首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的发现过程及病毒分子特征,为本省禽流感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析病例发现过程,对病例呼吸道标本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并对分离毒株进行测序,分析该毒株血凝素(hemagglutinin,HA)和神经氨酸... 目的分析甘肃省首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的发现过程及病毒分子特征,为本省禽流感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析病例发现过程,对病例呼吸道标本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并对分离毒株进行测序,分析该毒株血凝素(hemagglutinin,HA)和神经氨酸酶(neuraminidase,NA)基因特征.结果该病例明确暴露于A(H7N9)禽流感病毒污染的环境,标本经核酸检测为A(H7N9)阳性.分离病毒的HA基因和NA基因均属于欧亚系的长三角株,并与山东省和江苏省禽间分离的A(H7N9)禽流感病毒相似度较高.该病毒HA蛋白发生了G186V、T160A和Q226L基因位点突变,HA基因165~167增加了一个糖基化位点NKS,HA序列糖基化22~24、38~40、240~242、411~413和483~445位点均未发生明显改变.结论甘肃省首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与已报道的H7N9病毒亲缘关系较高,加强基因水平病毒变异的监测有助于疫情的科学防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感染H7N9 病原学 序列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