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短柄五加喂养大鼠安全性观察 被引量:2
1
作者 魏琳琳 刘俊娓 胡萍 《西部中医药》 2022年第9期46-49,共4页
目的:观察短柄五加经口喂养大鼠90天的安全性。方法:将SPF级SD大鼠80只随机分为4.3、8.5、17.0 g/kg(体质量)剂量组和阴性对照组,每组20只,雌雄各半,4.3、8.5、17.0 g/kg剂量组连续给予相应剂量的短柄五加90天,阴性对照组给予同体积蒸... 目的:观察短柄五加经口喂养大鼠90天的安全性。方法:将SPF级SD大鼠80只随机分为4.3、8.5、17.0 g/kg(体质量)剂量组和阴性对照组,每组20只,雌雄各半,4.3、8.5、17.0 g/kg剂量组连续给予相应剂量的短柄五加90天,阴性对照组给予同体积蒸馏水。喂养结束解剖大鼠,取血及内脏进行相关检验。结果:大鼠体质量增加,进食量、食物利用率、脏体比、血液学检测及组织病理学检查均未见异常。结论:短柄五加喂养大鼠90天未观察到的有害作用剂量为17.0 g/kg(体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柄五加 90天喂养试验 大鼠
下载PDF
油基样品中γ-亚麻酸的无衍生化气相色谱-质谱快速测定法
2
作者 魏琳琳 孙建云 +3 位作者 胡萍 张东城 王炯蓉 贾世忠 《环境与健康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711-714,共4页
目的建立油基样品中γ-亚麻酸的无衍生化气相色谱-质谱快速测定法。方法油基样品在0.5 mol/L的NaOHCH_3OH溶液中65℃皂化20 min,皂化液经稀释、过滤后用浓HCl酸化,离心后弃上清,用0.2 ml三氯甲烷定容,最后直接上气质联用仪进行分析。结... 目的建立油基样品中γ-亚麻酸的无衍生化气相色谱-质谱快速测定法。方法油基样品在0.5 mol/L的NaOHCH_3OH溶液中65℃皂化20 min,皂化液经稀释、过滤后用浓HCl酸化,离心后弃上清,用0.2 ml三氯甲烷定容,最后直接上气质联用仪进行分析。结果在2~1 000 mg/L的范围内,所得γ-亚麻酸的回归方程为y=47.5c+4.3,r=0.996 8。该方法的检出限为0.6 mg/L,加标回收率为92.0%~103.8%,RSD为2.9%~5.1%。结论该方法成本低廉、简单快速、准确可靠,对环境较为绿色友好,适用于油基样品中γ-亚麻酸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亚麻酸 无衍生化 色谱法 气相
原文传递
4种医院制剂的微生物限度检查及适用性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何晓军 郭朝晖 何小英 《甘肃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年第5期35-38,共4页
目的建立4种医院制剂(儿咳清合剂、亚甲康胶囊、清宁胶囊、古墨愈痔膏)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方法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四部)2015年版制剂通则中的方法进行试验,对4种医院制剂进行需氧菌、霉菌及酵母菌检查,并进行适用性试验。... 目的建立4种医院制剂(儿咳清合剂、亚甲康胶囊、清宁胶囊、古墨愈痔膏)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方法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四部)2015年版制剂通则中的方法进行试验,对4种医院制剂进行需氧菌、霉菌及酵母菌检查,并进行适用性试验。结果儿咳清合剂、古墨愈痔膏采用常规法检查,无抑菌作用;清宁胶囊采用常规法检查,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采用培养基稀释法(每皿0.2 mL)检查,可消除其抑菌作用;亚甲康胶囊采用常规法检查,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芽孢杆菌均有抑制作用,采用培养基稀释法(1∶100供试品溶液,每皿0.5 mL)检查,均可消除其抑菌作用。结论通过方法学适用性试验,能有效地消除或减弱制剂中抑菌成分的影响,从而使检测结果与实际更接近,进一步说明了医院制剂微生物限度检查及适用性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制剂 微生物限度 回收率 适用性研究
原文传递
白条党参多糖对小鼠肠道黏膜免疫功能的影响
4
作者 王炯蓉 张海清 +1 位作者 孙建云 许小红 《西部中医药》 2024年第10期10-14,共5页
目的:探讨白条党参多糖对小鼠肠道黏膜免疫功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阳性对照组、模型组及白条党参多糖低剂量组(250 mg/kg)、中剂量组(500 mg/kg)、高剂量组(1000 mg/kg),每组10只。除空白... 目的:探讨白条党参多糖对小鼠肠道黏膜免疫功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阳性对照组、模型组及白条党参多糖低剂量组(250 mg/kg)、中剂量组(500 mg/kg)、高剂量组(1000 mg/kg),每组10只。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小鼠均腹腔注射环磷酰胺构建免疫抑制模型。造模成功后,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组灌胃蒸馏水,阳性对照组灌胃四君子汤,白条党参多糖低、中、高剂量组灌胃对应浓度白条党参多糖,均连续干预14天。干预结束后,测定各组小鼠胸腺指数和脾脏指数,计数小肠派氏结(peyer's patches,PPs)数量;免疫组织化学法(immunohis tochemistry,IHC)检测小鼠肠黏膜中CD3^(+)、CD4^(+)、CD8^(+)T细胞亚群及免疫球蛋白A(immunoglobin A,IgA)、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阳性细胞表达。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胸腺指数、脾脏指数、PPs数量及肠黏膜中CD3^(+)、CD4^(+)T细胞合成与肠黏膜IgA、IL-2、IFN-γ表达水平均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阳性对照组和白条党参多糖低、中剂量组小鼠PPs数量及肠黏膜IgA、IL-2、IFN-γ表达水平和CD3^(+)、CD4^(+)、CD8^(+)T细胞亚群合成均升高(P<0.05);与阳性对照组比较,白条党参多糖低、中剂量组小鼠脾脏指数、IgA、IL-2及CD3^(+)、CD4^(+)、CD8^(+)T细胞亚群合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组小鼠各指标均降低(P<0.05)。结论:白条党参多糖在一定剂量范围内可增强小鼠肠道黏膜免疫功能,其机制可能与升高小鼠胸腺.脾脏指数及肠黏膜IgA、IL-2、IFN-γ表达水平和CD3^(+)、CD4^(+)、CD8^(+)T细胞亚群合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黏膜 免疫功能 白条党参多糖 环磷酰胺 动物实验 小鼠
下载PDF
苦水玫瑰急性经口毒性和遗传毒性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丁小全 魏琳琳 +6 位作者 冯文燕 王炯蓉 许小红 张东城 宋伟忠 孙建云 何晓军 《甘肃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3年第4期1-7,共7页
目的观察苦水玫瑰急性经口毒性与遗传毒性,为评价其食用安全性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急性经口毒性试验采用限量法,选择SPF级昆明小鼠20只,雌雄各半,苦水玫瑰日累积给药剂量为10.8 g/kg,记录小鼠的一般行为、中毒表现、死亡情况及小鼠体质量... 目的观察苦水玫瑰急性经口毒性与遗传毒性,为评价其食用安全性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急性经口毒性试验采用限量法,选择SPF级昆明小鼠20只,雌雄各半,苦水玫瑰日累积给药剂量为10.8 g/kg,记录小鼠的一般行为、中毒表现、死亡情况及小鼠体质量,并计算半数致死量(LD_(50))。鼠伤寒沙门氏菌回复突变试验(Ames试验)采用平板掺入法,选用TA97a、TA98、TA100、TA102、TA1535等5株鼠伤寒沙门氏菌突变型菌株,在有或无代谢活化系统(S9)的条件下分别进行试验,计数各组每皿回变菌落数。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采用30 h给受试物法,选择SPF级昆明小鼠5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5组,即苦水玫瑰高、中、低剂量组,空白对照组,阳性对照组,每组10只,分别灌胃相应的受试物或阳性物,于第2次灌胃6 h后处死小鼠,取股骨骨髓制片,计数各组出现微核的嗜多染红细胞并计算微核率。小鼠精母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选择SPF级昆明雄性小鼠25只,随机分为苦水玫瑰高、中、低剂量组,空白对照组,阳性对照组5组,每组5只,除阳性对照组腹腔注射环磷酰胺外,其他组分别灌胃相应的受试物,共给药5 d,第13天各组小鼠腹腔注射秋水仙素(4 mg/kg),4 h后处死,取两侧睾丸分离精母细胞制片,油镜阅片分析,计算小鼠精母细胞染色体畸变发生率。结果小鼠急性经口毒性试验苦水玫瑰剂量达10.8 g/kg时,观察期内无小鼠死亡,LD_(50)大于10.8 g/kg;苦水玫瑰对鼠伤寒沙门氏菌TA97a、TA98、TA100、TA102、TA1535等5株试验菌株,在有或无S9时,回变菌落数均未超过自发回变组的2倍,无剂量-反应关系,亦无可重复的并有统计学意义的阳性反应的测试点;与空白对照组比较,苦水玫瑰各剂量组微核细胞发生率、嗜多染红细胞/红细胞、精母细胞染色体畸变率无明显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急性毒性剂量分级标准,苦水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水玫瑰 急性经口毒性 遗传毒性 食品安全 实验研究
原文传递
婴幼儿配方粉中肺炎克雷伯菌分离菌株毒力
6
作者 许小红 胡萍 +2 位作者 魏仲梅 魏琳琳 张东成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18-320,共3页
目的了解婴幼儿配方粉中肺炎克雷伯菌的毒力强弱及其感染所致病理变化。方法将5株从婴幼儿配方粉中分离得到的肺炎克雷伯菌和1株标准菌制成不同浓度菌悬液,腹腔注射实验小鼠,计算其半数致死量(LD50);观察染毒小鼠临床症状,解剖死亡小鼠... 目的了解婴幼儿配方粉中肺炎克雷伯菌的毒力强弱及其感染所致病理变化。方法将5株从婴幼儿配方粉中分离得到的肺炎克雷伯菌和1株标准菌制成不同浓度菌悬液,腹腔注射实验小鼠,计算其半数致死量(LD50);观察染毒小鼠临床症状,解剖死亡小鼠,取其内脏制作病理切片观察病理变化。结果各分离菌株和标准菌株的LD50分别为3.031、2.638、1.516、2.638、1.516和1.516 McF/kg BW,染毒小鼠体内多器官发生明显病理变化,尤以肺脏和肝脏病变最为明显。结论婴幼儿配方粉中污染的肺炎克雷伯菌具有较强的毒力并会对婴幼儿健康构成潜在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幼儿配方粉 肺炎克雷伯菌 致病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