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种机械沙障防风固沙功能的时效性 被引量:50
1
作者 孙涛 刘虎俊 +3 位作者 朱国庆 张莹花 马瑞 满多清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2-16,22,共6页
对设置在民勤治沙综合试验站固定沙丘地带的3种机械沙障(麦草沙障、粘土沙障、塑料网格沙障)在不同时期进行破损率、输沙率、风速等指标的测定,研究经过不同时间后各类沙障的防风固沙效益。试验结果表明:各类沙障设置初期(2002-2004年)... 对设置在民勤治沙综合试验站固定沙丘地带的3种机械沙障(麦草沙障、粘土沙障、塑料网格沙障)在不同时期进行破损率、输沙率、风速等指标的测定,研究经过不同时间后各类沙障的防风固沙效益。试验结果表明:各类沙障设置初期(2002-2004年)均具有良好的防风固沙效果,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各类沙障破损率均有所增加,6年后麦草沙障的破损率最大,平均为53%,塑料沙障最小,为11%,粘土沙障介于二者之间;沙障破损导致地表粗糙度均发生明显的变化,麦草沙障由设置初期粗糙度最大降到了最低,其近地表层0~20cm处的输沙率由2003年占裸地(CK)的0.11%上升为2009年的44.47%;粘土沙障顶部掏蚀严重,其输沙率也随时间的延长呈增加趋势,由19.32%上升为30.87%,这两类沙障表面由固定向流动沙丘发展的趋势明显。塑料沙障中下部沙面稳定而顶部很少被掩埋,平均粗糙度最大,其输沙率随时间的延长呈减少趋势,由2003年占裸地(CK)的2.73%下降为2009年的0.64%,表明沙障内沙面稳定,沙丘基本固定住,沙障仍具有固沙效应。从设置成本和实际的防护效益等方面综合考虑,塑料沙障相比其他机械沙障具有长期、稳定的生态和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沙障 防风固沙 输沙率 时效性 民勤
下载PDF
流动沙丘先锋植物沙米种子萌发影响因素 被引量:15
2
作者 魏林源 马彦军 +5 位作者 马全林 张德奎 马瑞 樊宝丽 陈芳 胡小柯 《中国农学通报》 2015年第7期18-22,共5页
种子萌发是沙米种子的唯一繁殖方式,以流动沙丘先锋植物沙米种子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光照、GA3、Na Cl、PEG对沙米种子萌发的影响。研究表明,沙米种子在黑暗条件下的萌发高于光照条件下的萌发;GA3处理对沙米种子的萌发具有促进作用,其中以... 种子萌发是沙米种子的唯一繁殖方式,以流动沙丘先锋植物沙米种子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光照、GA3、Na Cl、PEG对沙米种子萌发的影响。研究表明,沙米种子在黑暗条件下的萌发高于光照条件下的萌发;GA3处理对沙米种子的萌发具有促进作用,其中以0.1%、0.15%浓度GA3处理的萌发率高达99.6%,而且不同浓度处理间达到极显著差异;随着盐胁迫加剧,沙米种子萌发率降低,以50%的Na Cl溶液处理下的种子萌发最高;随着PEG渗透势的下降,沙米种子的萌发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PEG渗透势越低,抑制作用越明显,在渗透势阈值为-0.0676 MPa时,种子萌发较高。研究表明,沙米种子萌发受到自身因素和外部的生态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沙米种子喜于黑暗条件下萌发,属于一种厌光型种子,GA3对沙米种子的萌发具有显著促进作用,盐胁迫和干旱胁迫对沙米种子的萌发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该研究结论为揭示沙米的生态适应机制以及沙米人工栽培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米 种子萌发 制约因子
下载PDF
人工输水对石羊河下游青土湖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4
3
作者 石万里 刘淑娟 +4 位作者 刘世增 袁宏波 马剑平 刘虎俊 安富博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8期5951-5960,共10页
通过对石羊河下游青土湖人工输水后水面形成区环境要素变化的调查研究,分析了水面形成对区域地下水位、植被、大气温湿度、风速等的影响。结果表明:(1)由于输水方式、输水时间集中等因素影响,区域水面形成快速;且每个输水周期完成6个月... 通过对石羊河下游青土湖人工输水后水面形成区环境要素变化的调查研究,分析了水面形成对区域地下水位、植被、大气温湿度、风速等的影响。结果表明:(1)由于输水方式、输水时间集中等因素影响,区域水面形成快速;且每个输水周期完成6个月后的区域保留水面积持续增大,4a间水面积增加4.52倍,面积扩大的叠加效应明显。(2)输水作用和水面的形成,促使输水区域地下水埋深由>6m,提升到0.6—3.2m。(3)水面形成促进了区域以白刺为代表的单一荒漠植被群落向芦苇草甸、盐化草甸等多样化群落演替。(4)水面形成的"冷岛效应"明显,促进了区域小气候环境的改善;输水区500m范围平均温度降低55.67%,湿度增加3倍。人工输水对青土湖区域生态环境的改善产生了明显的积极作用,但输水政策的持续性、输水策略调整等不确定性影响,以及水面形成对局部范围风沙活动、植物物种多样性等方面的负面影响值得关注和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输水 生态影响 环境要素 青土湖 石羊河下游
下载PDF
青贮甜高粱和全株饲用玉米配比料饲喂西门塔尔肉牛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9
4
作者 刘虎俊 刘光武 +7 位作者 孙涛 张卫星 刘淑娟 万翔 杜娟 张忠 刘开琳 李菁菁 《中国牛业科学》 2021年第2期1-5,共5页
[目的]饲草在肉牛养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牛体增重对比不同饲草及其配比喂养西门塔尔肉牛效果,以确定较优的青贮甜高粱和全株饲用玉米的配比。[方法]在冬季温室养殖条件下,设计5组配比的青贮甜高粱和全株饲用玉米饲喂西门塔尔肉牛,... [目的]饲草在肉牛养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牛体增重对比不同饲草及其配比喂养西门塔尔肉牛效果,以确定较优的青贮甜高粱和全株饲用玉米的配比。[方法]在冬季温室养殖条件下,设计5组配比的青贮甜高粱和全株饲用玉米饲喂西门塔尔肉牛,定期称量牛体增重,并分析各试验组养殖效益。[结果]试验结果显示,青贮甜高粱和全株玉米喂养西门塔尔肉牛总增重量平均达90.95 kg,最小为84.63 kg,日平均增重1.01 kg/d,最小增重0.89 kg/d,平均增重率为38.66%。比较投入和整个试验期收益的稳定性,青贮玉米秸秆30%和青贮甜高粱70%效益较好,平均增重率为40.48%。[结论]青贮玉米和甜高粱秸秆搭配舍饲喂养西门塔尔肉牛都可实现稳定增重,效益优于单独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贮 甜高粱 饲用玉米 饲料配比 西门塔尔肉牛
下载PDF
甘肃温室葡萄生产的能量利用与碳足迹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李银科 王耀琳 +3 位作者 刘开琳 孙涛 李硕 杨彦军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9-98,共10页
【目的】探明甘肃温室葡萄生产的能量投入和碳足迹构成,识别主要的碳排放贡献因子,为温室葡萄清洁生产提供依据。【方法】以甘肃温室葡萄为研究对象,将温室葡萄栽培区分为兰州市永登县及武威市凉州区、古浪县、天祝县华藏寺镇和天祝县... 【目的】探明甘肃温室葡萄生产的能量投入和碳足迹构成,识别主要的碳排放贡献因子,为温室葡萄清洁生产提供依据。【方法】以甘肃温室葡萄为研究对象,将温室葡萄栽培区分为兰州市永登县及武威市凉州区、古浪县、天祝县华藏寺镇和天祝县哈溪镇5个不同海拔区域,通过农户调查获得2019年葡萄生产数据,核算温室葡萄生产各环节的能量输入、能量输出和碳排放,对比分析不同海拔区域温室葡萄生产的能量利用效率、能量生产率、净能量、比能和碳足迹。【结果】甘肃温室葡萄生产的能量输入为273862~434421 MJ/hm^(2),能量输出为170723~327962 MJ/hm^(2),葡萄产量为14460~27793 kg/hm^(2),属于高投入高产出型。甘肃温室葡萄生产的能量利用效率为0.45~1.13,能量生产率为0.038~0.096 kg/MJ,净能量为-263798~2496 MJ/hm^(2),比能为13.51~44.85 MJ/kg;直接能量投入和可再生能量投入占比低,间接能量投入和不可再生能量投入占比高。单位面积碳足迹和单位产量碳足迹分别为32959~55075 kg/hm^(2)和1.59~5.70 kg/kg,碳足迹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氮肥的投入,其占比达45.5%~62.4%。不同区域相比,天祝县哈溪镇温室葡萄生产的能量输入低,能量输出和产量较高,能量利用效率和能量生产率也较高,净能量最大且为正值,比能最小,单位面积碳足迹和单位产量碳足迹均最小;天祝县华藏寺镇能量利用指标最差,碳足迹最大。【结论】甘肃温室葡萄生产的能量利用效率较低,碳足迹较高,能量利用效率的提高和碳足迹的降低空间均较大。因此应采取降低氮肥使用量、优化氮肥与有机肥配比等科学合理的管理措施,提高甘肃温室葡萄生产的能量利用效率,降低碳足迹,改善其环境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室葡萄 能量利用效率 碳足迹 甘肃省
下载PDF
景电灌区农田防护林衰败及优化模式 被引量:5
6
作者 丁峰 李亚 +4 位作者 苏万红 魏怀东 纪永福 陈芳 胡小柯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40-346,共7页
景电灌区农田防护林网是景电灌区防护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调查景电灌区农田防护林衰败现状,分析退化原因,提出优化改造模式,为景电灌区农田防护林更新改造从而发挥可持续效益提供技术支撑。结果表明,1)以杨树为主要树种的景电灌... 景电灌区农田防护林网是景电灌区防护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调查景电灌区农田防护林衰败现状,分析退化原因,提出优化改造模式,为景电灌区农田防护林更新改造从而发挥可持续效益提供技术支撑。结果表明,1)以杨树为主要树种的景电灌区农田防护林网目前呈严重衰败状态,尤其在个人管护的区域,残缺断代现象严重,部分地方甚至基本消失;2)病虫危害,耗水、胁地严重而被砍伐,耕地次生盐渍化导致树木生长不良、枯死,树种单一、结构不合理,管理不到位等是造成农田防护林衰败的主要原因;3)三倍体毛白杨(Populus tomentosa)、廊坊(P.langfanggensis)、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刺槐(Robinia pseucdoacacia)、白蜡(Fraxinus chinensis)、鸣山大枣(Jujube minshan)等树种为该地区农田防护林建设的适宜树种,可采用农田防护林杨树优势树种轮换、针叶常绿树种优化改造、生态经济型防护林网营造等模式对景电灌区农田防护林网进行更新改造。农田防护林网的改造,将对完善防护林体系,保障景泰绿洲的安全产生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电灌区 农田防护林 衰败 优化改造
下载PDF
瓜州县农田防护林健康评价体系构建及应用 被引量:4
7
作者 李雪宁 徐先英 +4 位作者 杨雪梅 郑桂恒 刘虎俊 付贵全 池政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87-194,共8页
干旱荒漠绿洲区农田防护林健康与否,直接关系到绿洲农作物抵御风沙灾害与干热风的能力。文中以瓜州县农田防护林为研究对象,通过生态学调查和等级评分方法,构建了群落结构、健康风险、防护功能和外界干扰4个一级指标、22个二级指标的农... 干旱荒漠绿洲区农田防护林健康与否,直接关系到绿洲农作物抵御风沙灾害与干热风的能力。文中以瓜州县农田防护林为研究对象,通过生态学调查和等级评分方法,构建了群落结构、健康风险、防护功能和外界干扰4个一级指标、22个二级指标的农田防护林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制定了农田防护林健康评价指标优劣等级表,采用专家打分法和AHP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并利用生态系统健康综合指数模型计算了农田防护林健康指数。结果表明:瓜州县农田防护林整体综合健康指数为0.6462,处于亚健康状态;农田防护林处于健康状态、亚健康状态和不健康状态的占比分别为30.56%、48.65%和21.62%;建议加快补植并完善农田防护林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瓜州县 农田防护林 评价体系 健康状况
原文传递
干旱区沙地云杉种子育苗技术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魏林源 刘世增 +3 位作者 康才周 严子柱 李得禄 唐卫东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3年第13期35-39,共5页
沙地云杉(Picea mongolica)是中国特有树种,为了更好地保护这一植物资源,在田间条件下,运用正交试验的设计方法,研究了覆沙厚度、播种密度、覆盖材料3个因素对沙地云杉出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中的最佳组合为以10mm覆沙厚度、300粒... 沙地云杉(Picea mongolica)是中国特有树种,为了更好地保护这一植物资源,在田间条件下,运用正交试验的设计方法,研究了覆沙厚度、播种密度、覆盖材料3个因素对沙地云杉出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中的最佳组合为以10mm覆沙厚度、300粒/行的播种密度配合河沙土为覆盖材料最好,组合出苗率也最高;在干旱沙区覆沙厚度和覆盖材料对沙地云杉播种育苗的影响极显著,播种密度对沙地云杉播种育苗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地云杉 种子育苗 正交试验
下载PDF
石羊河下游7种沙生灌木的构型比较 被引量:5
9
作者 郭春秀 袁宏波 +4 位作者 徐先英 刘虎俊 王多泽 李学敏 刘开琳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031-1036,共6页
为了明确比较相同环境下不同灌木的构型特征,揭示其防风固沙机理,也为仿真模拟研究提供基础数据,该研究对石羊河下游的相同环境下,高度相似的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油蒿(Artemisia ordosica)、沙蒿(A.arenaria)、花棒(Hedisarum... 为了明确比较相同环境下不同灌木的构型特征,揭示其防风固沙机理,也为仿真模拟研究提供基础数据,该研究对石羊河下游的相同环境下,高度相似的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油蒿(Artemisia ordosica)、沙蒿(A.arenaria)、花棒(Hedisarum scoparium)、沙拐枣(Calligonum mongolicum)、白刺(Nitraria tangutorum)、红砂(Reaumuria kaschgarica)7种灌木的分枝角度、枝长和分枝数等构型指标进行测量分析。结果表明:(1)7种灌木中有6种的平均分枝角度自冠层内部向外逐渐变大,枝序级可分为四级,除油蒿外,其余灌木的冠层外枝均较长。(2)分枝分维数以红砂最大,其次为梭梭和白刺,沙拐枣和花棒最小;除梭梭外,其余灌木的总体分枝率都小于1。(3)除沙拐枣外,其余灌木的侧影面积随高度增加而增加,达到最大值后又逐渐减少。研究认为,生长在相似环境的灌木形成了不同构型,红砂、白刺、油蒿和花棒可归为密生枝型灌木,梭梭、沙拐枣和沙蒿则可定为疏生枝型灌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生灌木 植物构型 枝系结构 侧影面积
下载PDF
沙拐枣幼苗生理特性对风速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4
10
作者 赵丁洁 纪永福 +4 位作者 张莹花 魏林源 王飞 李道明 王立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96-201,共6页
为了研究沙拐枣(Calligonum mongolicm Turcz.)幼苗生理特性对风速变化的响应,利用风洞分别模拟5、8、11、14和17m·s-1持续30min的风吹条件,测定风吹后幼苗同化枝的丙二醛、叶绿素和脯氨酸含量及其抗氧化酶活性。结果显示,和未吹... 为了研究沙拐枣(Calligonum mongolicm Turcz.)幼苗生理特性对风速变化的响应,利用风洞分别模拟5、8、11、14和17m·s-1持续30min的风吹条件,测定风吹后幼苗同化枝的丙二醛、叶绿素和脯氨酸含量及其抗氧化酶活性。结果显示,和未吹风对照相比,不同风速吹袭后沙拐枣幼苗同化枝的各生理指标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除8m·s-1和17m·s-1风速条件下过氧化物酶活性有显著差异(P<0.05)外,其余各风速条件与对照以及不同风速条件之间的各生理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在风速由小到大的变化过程中,沙拐枣幼苗的丙二醛含量先下降后上升,叶绿素a、叶绿素b和总叶绿素含量先上升后下降,叶绿素a和b的比值先下降后上升,超氧化物歧化酶、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先上升后下降,过氧化物酶活性先下降后上升,脯氨酸含量呈波动式变化。结果表明:低风速对沙拐枣幼苗的生理过程没有影响甚至是有利的,表现为超氧化物歧化酶、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升高,总叶绿素、叶绿素a、叶绿素b含量增加,叶绿素a和b的比值下降,丙二醛含量下降;高风速对沙拐枣幼苗的生理过程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表现为过氧化物酶活性升高,总叶绿素、叶绿素a、叶绿素b含量降低,叶绿素a和b的比值升高,丙二醛含量升高,同化枝受到肉眼可见的伤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速 沙拐枣 生理特性
原文传递
基于CENTURY模型模拟研究次生盐碱地枸杞林土壤有机碳的变化 被引量:2
11
作者 孙涛 马全林 +3 位作者 李银科 张莹花 王耀琳 郭春秀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13期202-206,共5页
以景泰红跃村典型次生盐碱地枸杞林为研究对象,基于CENTURY模型模拟枸杞生长过程中表层0~20cm土壤有机碳库的变化。结果表明,次生盐碱地开垦种植枸杞使得土壤总有机碳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呈先增后减的倒“V”型变化趋势。枸杞林土壤... 以景泰红跃村典型次生盐碱地枸杞林为研究对象,基于CENTURY模型模拟枸杞生长过程中表层0~20cm土壤有机碳库的变化。结果表明,次生盐碱地开垦种植枸杞使得土壤总有机碳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呈先增后减的倒“V”型变化趋势。枸杞林土壤有机碳在幼苗生长阶段(1—4a)快速增加,呈“碳汇”趋势,在成熟阶段土壤总有机碳逐渐降低,随着枸杞生长衰老(8~12a),土壤有机碳降至开垦前的水平。农田耕作措施、方法决定了土壤有机碳的动态变化。在当前的农田管理措施下,枸杞林地在未来20—30a内极有可能转变为一个弱的碳排放源。因此,改变农田管理方式、增加有机肥的投入、采用科学灌水设备、及时更新苗木等,对提高枸杞林土壤质量、增加土壤碳储量和减缓温室效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生盐碱地 枸杞 模拟 土壤有机碳 CENTURY模型
下载PDF
甘肃景电灌区次生盐碱地枸杞土壤有机碳库的动态模拟 被引量:1
12
作者 孙涛 马全林 +4 位作者 贾志清 李银科 王耀琳 张晓娟 马俊梅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757-1766,共10页
以景泰红跃村典型次生盐碱地枸杞(Lycium barbarum)林为研究对象,基于CENTURY模型模拟枸杞生长过程中表层0-20 cm土壤有机碳库的变化,模拟研究结果表明,1)次生盐碱地开垦种植枸杞使得土壤总有机碳发生了显著变化,呈先增后减的倒"V... 以景泰红跃村典型次生盐碱地枸杞(Lycium barbarum)林为研究对象,基于CENTURY模型模拟枸杞生长过程中表层0-20 cm土壤有机碳库的变化,模拟研究结果表明,1)次生盐碱地开垦种植枸杞使得土壤总有机碳发生了显著变化,呈先增后减的倒"V"型变化趋势。枸杞林土壤有机碳在幼苗生长阶段(1-4年)快速增加,呈"碳汇"趋势,在成熟阶段土壤总有机碳逐渐降低,随着枸杞生长衰老(8-12年),土壤有机碳降低到开垦前土地的水平。2)土壤碳库活度、碳库指数和碳库管理指数的变化也呈先升后降的趋势,表明次生盐碱地种植枸杞在生长初期可提高土壤肥力,但是随着枸杞生长年限的增加,土壤肥力逐渐下降,土壤性质呈恶化的趋势,这种变化过程与当前大量灌水、施化肥有极大的关系。如果不改变当前的农田管理措施,在未来20-30年内枸杞林地极有可能转变为一个弱的碳排放源。因此,改变当前的农田耕作方式,增加有机肥投入,采用科学灌水设备等对提高枸杞林土壤质量,增加固碳效益和减缓温室效应具有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生盐碱地 枸杞林 土壤有机碳 CENTURY模型 土壤碳库指数
下载PDF
民勤沙区沙丘丘间地不同类型土壤粒度分布特征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万翔 刘淑娟 +1 位作者 袁宏波 刘虎俊 《甘肃科技》 2020年第7期30-35,共6页
本文以甘肃石羊河下游民勤沙区的丘间地和沙坡土层里的土壤颗粒大小为研究对象,试图探究此区域土壤颗粒在丘间地的分布特征和分布规律。结果表明:研究区域中沙粒粒径的分布主要是以20~200μm (细砂粒)、200~2000μm(粗砂粒)的砂粒为主,... 本文以甘肃石羊河下游民勤沙区的丘间地和沙坡土层里的土壤颗粒大小为研究对象,试图探究此区域土壤颗粒在丘间地的分布特征和分布规律。结果表明:研究区域中沙粒粒径的分布主要是以20~200μm (细砂粒)、200~2000μm(粗砂粒)的砂粒为主,其次为2~20μm(粉粒)的砂粒,而在0.01~2μm(粘粒)的砂粒粒径百分比的含量却很稀少。在无人为干扰的类型、人工种植梭梭林的类型、退耕地的类型三个样地类型中,各个颗粒大小的砂粒分布的密集度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成正比随之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粒径的分布数值 分形维数 土层深度
下载PDF
民勤退耕地物种多样性与土壤生物学特征及其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魏林源 王理德 +3 位作者 韩福贵 张莹花 王方琳 郭春秀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4年第31期41-45,共5页
为了研究退耕地植被恢复中物种多样性与生物学特征存在一定的关系,以石羊河下游民勤绿洲内退耕地为研究对象,对其物种多样性与土壤酶活性及其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随着退耕地的恢复,物种的Margalef指数、Simpson指数、Shanon-wi... 为了研究退耕地植被恢复中物种多样性与生物学特征存在一定的关系,以石羊河下游民勤绿洲内退耕地为研究对象,对其物种多样性与土壤酶活性及其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随着退耕地的恢复,物种的Margalef指数、Simpson指数、Shanon-wiener指数呈下降趋势,群落优势度呈先增加后减少趋势,Pielou指数、Alatalo指数呈波动式增加趋势。(2)受退耕地盐碱化影响,土壤中过氧化氢酶的含量明显高于磷酸酶、脲酶和蔗糖酶;磷酸酶、过氧化氢酶、蔗糖酶的含量随着退耕地植被的恢复呈波动式增加。而脲酶呈递减趋势,可能是因植被随退耕年限的增加使得物种趋于单一,为其提供的物质源随之减少。(3)民勤退耕地土壤酶活性与植物物种多样性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脲酶与各指数之间的相关性最为显著,磷酸酶次之,过氧化氢酶、蔗糖酶与各指数之间的相关性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耕地 物种多样性 生物学特征 相关性分析
下载PDF
风沙流对梭梭冠型特征影响的风洞模拟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孙涛 马剑平 +5 位作者 师生波 韩福贵 张裕年 王方琳 万翔 张红媛 《林业与环境科学》 2021年第4期7-15,共9页
为了研究风沙流胁迫环境对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植株冠型特征的影响和适应机制,以2 a生梭梭为研究对象,在风沙环境风洞中分别模拟5、8、10、13、16和18 m·s^(-1)风沙流胁迫环境,定量分析风沙流胁迫对梭梭的生长和冠型特征的... 为了研究风沙流胁迫环境对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植株冠型特征的影响和适应机制,以2 a生梭梭为研究对象,在风沙环境风洞中分别模拟5、8、10、13、16和18 m·s^(-1)风沙流胁迫环境,定量分析风沙流胁迫对梭梭的生长和冠型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强度风沙流胁迫后,梭梭枝条外表产生的伤害特征表现不一,植株恢复正常生长所需的时间也不同。18 m·s^(-1)风沙流胁迫20 min已达到致死风速,梭梭枝条恢复困难,永久死亡。(2)梭梭冠幅和植株体积大小随风沙流胁迫强度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梭梭冠幅和植株体积累计增加量大小排序分别为:轻度风沙流胁迫>中度风沙流胁迫>重度风沙流胁迫。(3)梭梭枝条长度、分枝数量和枝条直径大小随风沙流胁迫强度的增加呈二项式曲线变化,新生枝长度累加量呈直线方程快速减少,表明梭梭具有较强的形态可塑性与变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洞模拟 风沙流 胁迫 梭梭 冠型特征
下载PDF
景电灌区次生盐碱地枸杞林土壤有机碳库变化的情景模拟
16
作者 孙涛 贾志清 +3 位作者 马全林 李银科 张莹花 王耀林 《中国水土保持》 2015年第9期59-63,共5页
以景泰红跃村典型次生盐碱地枸杞林为研究对象,基于CENTURY模型模拟成熟枸杞林在实际田间管理条件和优化灌溉模式条件两种情景下生长过程中表层0~20 cm土壤有机碳库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次生盐碱地开垦种植枸杞使得土壤总有机碳发... 以景泰红跃村典型次生盐碱地枸杞林为研究对象,基于CENTURY模型模拟成熟枸杞林在实际田间管理条件和优化灌溉模式条件两种情景下生长过程中表层0~20 cm土壤有机碳库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次生盐碱地开垦种植枸杞使得土壤总有机碳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在当前的田间管理水平情景模拟条件下,成熟枸杞林地土壤总有机碳逐渐降低,随着枸杞生长年限的增加,在未来20年后土壤有机碳含量将降低到土地开垦前的水平,未来将会变成一个弱的碳排放源;而在优化灌溉模式情景模拟条件中,成熟枸杞林地土壤有机碳库呈先缓慢下降后逐渐回升的状态,在未来20年后土壤有机碳库趋于稳定,稳定状态下表层0~20 cm土壤有机碳含量相比次生盐碱地增加约7.57%。因此,改变田间管理方式、优化灌水模式对提高枸杞林土壤质量、增强碳汇能力和减缓温室效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生盐碱地 枸杞 土壤有机碳 CENTURY模型 情景模拟
下载PDF
中华钙果优良品种在甘肃省河西走廊的适应性分析
17
作者 万翔 刘淑娟 +3 位作者 常兆丰 韩福贵 严子柱 吴昊 《甘肃科技》 2020年第12期156-159,共4页
中华钙果是第三代水果,在我国北方已广泛种植,是含有特殊成份的第三代水果。通过比较其成功种植区的气候及优良品种的生长表现,根据河西走廊气候特点划分适应中华钙果种植区,提出引种早、中熟品种;强调补充灌水,注意预防早霜和晚霜是河... 中华钙果是第三代水果,在我国北方已广泛种植,是含有特殊成份的第三代水果。通过比较其成功种植区的气候及优良品种的生长表现,根据河西走廊气候特点划分适应中华钙果种植区,提出引种早、中熟品种;强调补充灌水,注意预防早霜和晚霜是河西走廊栽培中华钙果的技术要点。在河西走廊推广种植中华钙果,不仅可以扩大钙果在我国的栽培范围,也可成为当地水果业产业突破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钙果 气候 河西走廊 适应性
下载PDF
青土湖水面形成对风速的影响
18
作者 李菁菁 袁宏波 +3 位作者 刘淑娟 刘世增 郭树江 马剑平 《甘肃科技》 2021年第7期40-43,共4页
观测分析青土湖岸不同位置的风速,为定量评价人工湖形成对区域生态影响提供依据。应用风速梯度仪观测湖岸不同区域风速,分析水面形成的响应风速的大小程度。结果表明:风在水面附近的风速廓线的变化率小于沙漠,200cm以下的风速变化差异显... 观测分析青土湖岸不同位置的风速,为定量评价人工湖形成对区域生态影响提供依据。应用风速梯度仪观测湖岸不同区域风速,分析水面形成的响应风速的大小程度。结果表明:风在水面附近的风速廓线的变化率小于沙漠,200cm以下的风速变化差异显著,200cm处的风速变化差异不显著。风经过水面的背风面平均风速大于迎风面的。但当气温较高时,且风速大于5ms^(-1)时,风速经过水面递减。风速的变化与空气温度变化相一致,随空气温度增加而增大。水面附近的空气动力粗糙度和风速的变化率均小于沙漠区,水面有改变空气动力粗糙度作用,影响风速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湖 风速 风速廓线 青土湖
下载PDF
干旱区退化河岸植被恢复研究进展
19
作者 刘世增 刘淑娟 +2 位作者 郭春秀 马剑平 刘虎俊 《中国西部科技》 2014年第3期1-2,14,共3页
干旱区河岸植被对保护种质资源、稳定河岸、调节微气候和美化环境、提供人类活动场所均有重要的潜在和现实价值。研究认为河道断流,自然环境的脆弱,人类活动对植被的直接和间接破坏导致干旱区河岸植被退化。进行植被重建、应急输水、自... 干旱区河岸植被对保护种质资源、稳定河岸、调节微气候和美化环境、提供人类活动场所均有重要的潜在和现实价值。研究认为河道断流,自然环境的脆弱,人类活动对植被的直接和间接破坏导致干旱区河岸植被退化。进行植被重建、应急输水、自然恢复过程中减少人类干扰是恢复退化植被的主要方法。本文以生态学和水文学为基本理论框架,利用3S技术和评价模型,研究纵向、横向、垂直与时间4维的大尺度河岸植被稳定与河岸生态系统稳定及关系,提出退化植被恢复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岸植被 功能 退化 恢复 研究趋势
下载PDF
青土湖水面形成过程的荒漠植物群落演替 被引量:2
20
作者 刘淑娟 袁宏波 +1 位作者 刘世增 马剑平 《生态科学》 CSCD 2017年第4期64-72,共9页
人工输水来恢复已干涸50多年的青土湖,对阻隔腾格里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联合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经过人工输水后3年的定位观测,分析青土湖的人工水域区群落组成、结构变化和环境关系,得出以下结论:植物群落空间分布依水源呈现草甸-盐化... 人工输水来恢复已干涸50多年的青土湖,对阻隔腾格里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联合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经过人工输水后3年的定位观测,分析青土湖的人工水域区群落组成、结构变化和环境关系,得出以下结论:植物群落空间分布依水源呈现草甸-盐化草甸-荒漠三个梯度层,近水区为白刺群丛和芦苇群丛,向外是戟叶鹅绒藤群丛,再向外是沙蒿和一年生植物群丛。植物群落结构表现为密度增加和不同空间区的植物生活型变化。在距水面0-50m的地下芽植物芦苇数量激增,而距水面250-300 m之间,则是地面芽和一年生植物所占比例较大。青土湖输水引起植物群落演替不仅决定于原生群落类型,而且受地下水位和土壤盐分的空间变化影响,在短期内形成依水的空间隐域植被梯度,是植物适应环境变化配置的多向演替。植物群落的时间演替序列为荒漠→草甸,而空间演替序列为荒漠→盐化草甸→草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土湖 输水 植物群落 演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