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0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中国气温变化研究最新进展
被引量:
600
1
作者
任国玉
初子莹
+15 位作者
周雅清
徐铭志
王颖
唐国利
翟盘茂
邵雪梅
张爱英
陈正洪
郭军
刘洪滨
周江兴
赵宗慈
张莉
白虎志
刘学峰
唐红玉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701-716,共16页
总结了“十五”攻关课题有关中国温度变化研究的若干进展。在资料质量控制和序列非均一性检验及订正的基础上,更新了中国地面近50年、100年和1000年气温序列。研究表明,不论是近54年还是近100年全国年平均地面气温升高趋势一般比原来分...
总结了“十五”攻关课题有关中国温度变化研究的若干进展。在资料质量控制和序列非均一性检验及订正的基础上,更新了中国地面近50年、100年和1000年气温序列。研究表明,不论是近54年还是近100年全国年平均地面气温升高趋势一般比原来分析结果表明的要强,分别达到0·25℃/10a和0·08℃/10a。中国现代增暖最明显的地区包括东北、华北、西北和青藏高原北部,最显著的季节在冬季和春季。近50多年中国近地面气候变暖主要是平均最低气温明显上升的结果,全国范围内极端最低气温也显著升高,而极端最高气温升高不多。中国与温度相关的极端气候事件强度和频率一般呈降低趋势或稳定态势。研究发现,城市化因素对中国地面平均气温记录具有显著影响,但在现有的全国和区域平均温度变化分析中一般没有考虑,因此需要在将来的研究中给予密切关注。在增温明显的华北地区,1961~2000年间城市化引起的年平均气温增加值达到0·44℃,占全部增温的38%,城市化引起的增温速率为0·11℃/10a。中国其他地区的增温趋势中也或多或少反映出增强的城市热岛效应影响。20世纪60年代初以来中国对流层中下层温度变化趋势不明显,仅为0·05℃/10a,比地面气温变化小一个量级;对流层上层和平流层底层年平均温度呈明显下降趋势,变化速率分别为-0·17℃/10a和-0·22℃/10a;整个对流层平均温度呈微弱下降趋势。中国对流层温度与地面气温变化趋势存在明显的差异,但这种差异在20世纪80年代初以后趋于减小。近千年来中国地面气温变化史上可能确存在“中世纪温暖期”和“小冰期”等特征性气候阶段,但“中世纪温暖期”的温暖程度似乎没有过去认为的那样明显。从全国范围看,11世纪末和13世纪中的温暖程度可能均超过了20世纪30~40年代暖期,表明20世纪的增暖可能并非史无前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温变化
城市化影响
高空温度
中世纪温暖期
中国大陆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不同尺度生态学中植物叶性状研究概述
被引量:
95
2
作者
毛伟
李玉霖
+3 位作者
张铜会
赵学勇
黄迎新
宋琳琳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3-41,共9页
植物叶性状与植物个体、群落、生态系统功能的基本行为和功能具有密切相关性,可反映植物适应环境变化所形成的生存对策。目前有关叶性状的研究非常多,从不同尺度(个体尺度、功能群尺度、群落尺度和区域及全球尺度)对叶的性状进行了研究...
植物叶性状与植物个体、群落、生态系统功能的基本行为和功能具有密切相关性,可反映植物适应环境变化所形成的生存对策。目前有关叶性状的研究非常多,从不同尺度(个体尺度、功能群尺度、群落尺度和区域及全球尺度)对叶的性状进行了研究。个体尺度叶性状的研究着重于揭示单个或多个植物种叶性状对不同环境因子(如温度、土壤水分等)的响应;不同功能群之间植物性状的分异表明环境因子对功能群而言存在选择压力(如低氮),但在功能群内部,选择压力较弱;随群落结构的改变,群落叶性状平均值和建群种叶性状均存在显著变化;大尺度(区域和全球)的研究有助于定量化阐述叶性状分异规律及其与气候等环境因子之间的相关性。目前的研究没有从机理上阐述清楚植物叶性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群落构建过程中植物叶性状的指示作用、叶性状分异的生物地理格局等,在未来的研究中应予以更多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尺度
叶性状
功能群
群落构建
比叶面积
原文传递
RegCM3模式在西北地区的应用研究I:对极端干旱事件的模拟
被引量:
43
3
作者
鲍艳
吕世华
+1 位作者
陆登荣
侯瑞卿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64-174,共11页
为了检验区域气候模式RegCM3在西北地区的模拟能力,对2001年夏季西北地区极端干旱事件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模式能很好地再现西北地区主要的环流特征和温度及降水的变化情况,主要的偏差在于高原上低压中心的模拟偏低,对西北东部对...
为了检验区域气候模式RegCM3在西北地区的模拟能力,对2001年夏季西北地区极端干旱事件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模式能很好地再现西北地区主要的环流特征和温度及降水的变化情况,主要的偏差在于高原上低压中心的模拟偏低,对西北东部对流层低层位势高度的模拟偏高.区域平均的温度模拟存在着1~3℃的冷偏差,偏差产生的原因与地表净辐射的负偏差有关.月降水量模拟远远偏大,最小的百分比偏差也达到了30%.模拟结果同时表明,由于受模式初始场的影响,6月降水和气温的模拟效果最差.RegCM3的模拟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必须开展进一步的工作来提高模式的模拟效果,减少偏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干旱区
极端干旱
区域气候模式REGCM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一次冰雹云演变过程的卫星遥感监测与分析
被引量:
38
4
作者
张杰
李文莉
+2 位作者
康凤琴
渠永兴
孙旭映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758-763,共6页
针对2003年9月21日的一次区域性冰雹云强对流天气过程,结合天气实况、环流场特征和雷达资料,利用NOAA卫星数据,从天气分析、能量转换以及云在可见光、中红外波段的反射特性,分析了冰雹云的演变及特征。结果表明,伴随着大气能量的转换,...
针对2003年9月21日的一次区域性冰雹云强对流天气过程,结合天气实况、环流场特征和雷达资料,利用NOAA卫星数据,从天气分析、能量转换以及云在可见光、中红外波段的反射特性,分析了冰雹云的演变及特征。结果表明,伴随着大气能量的转换,当日青海湖以北的对流冷云单体在东移过程中,结合了西南部暖舌带来的暖湿气流,午后受地面增温出现了爆发性发展。(1)17:00云团发展最旺盛,云顶温度最低值达到-44℃,并确定冰雹发生的云顶温度临界值为-39.2℃,云顶亮温为221K;(2)冰雹云温度水平梯度介于20~35℃/50km之间,表现为有雹无灾的冰雹强度特征;(3)卫星数据表明,此时雹云与其它云团不同,具有粒子有效半径较大,气溶胶光学厚度也大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雹云
云顶温度
云团
暖湿气流
环流场
冷云
大气能量
增温
天气
利用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近20年来祁连山区植被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
33
5
作者
程瑛
徐殿祥
郭铌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72-777,共6页
利用1982-2003年8 km分辨率的NDVI数据集,分析了祁连山区植被覆盖的年、年际、年代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祁连山区植被覆盖总体上自东向西递减,其年变化NDVIm都为单峰型;祁连山区各段植被覆盖的年际NDVIy、年代变化NDVIn趋势有所不同:...
利用1982-2003年8 km分辨率的NDVI数据集,分析了祁连山区植被覆盖的年、年际、年代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祁连山区植被覆盖总体上自东向西递减,其年变化NDVIm都为单峰型;祁连山区各段植被覆盖的年际NDVIy、年代变化NDVIn趋势有所不同:祁连山西中段植被的NDVIy变化趋势基本相似,20世纪80年代变化较平稳,90年代变化幅度最大,1995年以后植被明显开始增加,祁连山东段植被的NDVIy从1982年开始呈增加趋势,直到1997年以后下降;祁连山西中段1982-1985,1986-1990,1991-1995,1996-2000,2001-2003年5个阶段植被的NDVIn最大值出现在2001-2003年,最小值出现在1991-1995年,而祁连山东段最大值出现在1996-2000年,最小值出现在1982-1985年;祁连山各段5~9月植物生长期植被的NDVIpy,NDVIpn变化与年的NDVIy,NDVIn变化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覆盖
祁连山区
GIMMS/NDVI数据集
原文传递
近40a甘肃省气象灾害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被引量:
15
6
作者
程瑛
李维京
+1 位作者
王润元
刘德祥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44-849,共6页
利用甘肃省近40 a的气温、降水、各种气象灾害和各种灾情、经济指标资料,分析了甘肃气候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响应、气象灾害对社会经济和农业的影响。得出全省平均气温为增温趋势;降水河西(以黄河为界)为增加趋势,河东减少趋势;干旱20世纪9...
利用甘肃省近40 a的气温、降水、各种气象灾害和各种灾情、经济指标资料,分析了甘肃气候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响应、气象灾害对社会经济和农业的影响。得出全省平均气温为增温趋势;降水河西(以黄河为界)为增加趋势,河东减少趋势;干旱20世纪90年代在增加,而沙尘暴、冰雹、暴雨90年代在减少;极端气候事件增加;气象灾害对农业的影响明显,气象灾害受灾总面积与粮食单产呈明显的负相关,尤以干旱灾害对全省粮食产量的影响更为显著;洪灾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省
气候变化
气象灾害
社会经济
影响评估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西北地区东部秋季降水日数时空特征分析
被引量:
18
7
作者
白虎志
《气象科技》
2006年第1期47-51,共5页
利用西北地区东部(95°~112°E,32°~41°N)共104个测站的1960~2000年秋季(9~11月)降水日数资料,通过主成分分析和旋转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对我国西北地区东部秋季降水日数异常的时空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利用西北地区东部(95°~112°E,32°~41°N)共104个测站的1960~2000年秋季(9~11月)降水日数资料,通过主成分分析和旋转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对我国西北地区东部秋季降水日数异常的时空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西北地区东部秋季0.1 mm以上的降水日数多年平均分布总体上从南向北减少,并存在两个多雨日中心,一个位于祁连山地区;另一个位于青海南部和四川北部地区.其异常分布主要表现为一致性异常和西北与东南相反的异常两种形式,降水日数气候区可主要划分为西北东部副热带季风区、青海东北及甘肃中部区、甘肃河西及河套地区、青海高原南部及川西高原区.各气候区代表站降水日数年代际变化均呈现下降趋势,1978年前后是秋季降水日数由多变少的转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秋季降水日数
时空特征
EOF分解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大垄沟及其改良栽培措施对玉米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
14
8
作者
方锋
黄占斌
+1 位作者
俞满源
李亚军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0-25,共6页
为了改良黄土丘陵半干旱地区大垄沟种植技术,在延安选用沈单10号玉米品种采用大垄沟配合地膜、液态地膜、保水剂、土壤改良剂(PAM)等4种化学材料覆盖,及大垄沟玉米间作大豆共5个处理,以平作和大垄沟不覆盖处理为对照,对大垄沟种植技术...
为了改良黄土丘陵半干旱地区大垄沟种植技术,在延安选用沈单10号玉米品种采用大垄沟配合地膜、液态地膜、保水剂、土壤改良剂(PAM)等4种化学材料覆盖,及大垄沟玉米间作大豆共5个处理,以平作和大垄沟不覆盖处理为对照,对大垄沟种植技术进行改良研究。结果表明,5种改良措施均能明显促进玉米的生长势,增加玉米的光合面积,提高株高、干物质积累量和籽粒产量;其中,大垄沟与地膜或液态地膜配合使用的增产效果最佳,是适合延安半干旱地区玉米种植的栽培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垄沟
玉米
生长
产量
黄土丘陵半干旱地区
栽培技术
地膜
保水剂
土壤改良剂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近50年祁连山西段夏季气候变化对冰川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
15
9
作者
程瑛
徐殿祥
宋秀玲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94-298,共5页
利用祁连山西段3个地面气象站历年夏季降水、气温及探空资料,建立祁连山西段山区的降水、气温序列。分析近50年来,祁连山西段山区夏季气候变化及其对冰川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祁连山西段山区夏季气温1957-1969年呈下降趋势,1970-1982...
利用祁连山西段3个地面气象站历年夏季降水、气温及探空资料,建立祁连山西段山区的降水、气温序列。分析近50年来,祁连山西段山区夏季气候变化及其对冰川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祁连山西段山区夏季气温1957-1969年呈下降趋势,1970-1982年是最低时段,1983-1999年为持续迅速上升时段;夏季降水20世纪60年代较少,70-80年代较多,90年代又处于下降趋势,但较60年代多,2000年以后有上升趋势;冰川变化分3个阶段:1957-1967年为强消融期,1968-1985年为积累期,从1986年开始又进入消融期,尤其是1994-2003年消融不断加强。夏季雪线1957年至60年代较高,70-80年代雪线最低,90年代雪线升高,进入21世纪气温、雪线没有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季
降水
气温
雪线
气候变化
冰川发育
祁连山
原文传递
日光温室番茄生理生态特征量观测研究
被引量:
7
10
作者
马鹏里
尹东
+3 位作者
张旭东
杨启国
杨兴国
王润元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38-142,153,共6页
在EM210型日光温室中采用以色列生产的Galilieo-LPS植物生理监测系统和温室环境气象要素观测系统,对番茄的生理生态特征量和气象要素进行了实时连续监测。监测结果表明:由于番茄果实的个体差异和前期生长的差异,大、中、小番茄果实...
在EM210型日光温室中采用以色列生产的Galilieo-LPS植物生理监测系统和温室环境气象要素观测系统,对番茄的生理生态特征量和气象要素进行了实时连续监测。监测结果表明:由于番茄果实的个体差异和前期生长的差异,大、中、小番茄果实的生长规律有明显的差异;小番茄的增长过程呈“阶梯”型,大中番茄的增长过程呈“波浪”型。叶柄茎流速率日变化为双峰型,当室内空气温度大于叶温1.7C时,番茄的生长就会受到高温的危害,在12:00~16:00之间出现“茎流午休”现象。在日光温室番茄生产中,温室内温度大于30.5℃时,要及时启动温度调控装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光温室
番茄
生理生态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甘肃省名优瓜果气候适应性分析
被引量:
9
11
作者
尹东
邓振镛
《气象科技》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48-252,共5页
确定白兰瓜、葡萄、苹果、苹果梨、柑桔适宜生长的生态气候指标 ,据此分析这几种名优瓜果在甘肃省栽培和适宜种植气候区 。
关键词
瓜果
气候适应性
生态气候指标
甘肃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甘肃沙尘天气变动趋势
被引量:
9
12
作者
王锡稳
孙兰东
+1 位作者
冀兰芝
冯建英
《气象科技》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58-162,共5页
文章利用 195 9~ 2 0 0 0年甘肃 2 8个代表站的气象观测资料 ,分析了近 4 0年甘肃沙尘暴、扬沙、浮尘天气的分布特征、季节变化和增减趋势 ,沙尘暴的增减与气候异常变化的关系和厄尔尼诺及拉尼娜现象的发生会导致全球气候明显异常的影...
文章利用 195 9~ 2 0 0 0年甘肃 2 8个代表站的气象观测资料 ,分析了近 4 0年甘肃沙尘暴、扬沙、浮尘天气的分布特征、季节变化和增减趋势 ,沙尘暴的增减与气候异常变化的关系和厄尔尼诺及拉尼娜现象的发生会导致全球气候明显异常的影响。结果表明 :甘肃近 4 2年沙尘暴发生次数是减少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
沙尘天气
分布特征
变动趋势
扬沙
沙尘暴
气候变化
拉尼娜
季节变化
厄尔尼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甘肃岷县两次强降水致山洪泥石流灾害特征对比分析
被引量:
7
13
作者
程瑛
黄武斌
沙宏娥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43-448,共6页
从致灾因子、灾害风险的角度对甘肃岷县2012年5月10日和2016年6月23日发生的两次强降水过程进行了特征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有利的大尺度环流背景下,明显的中尺度特征导致强对流天气发生是造成岷县特大山洪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发生的主要...
从致灾因子、灾害风险的角度对甘肃岷县2012年5月10日和2016年6月23日发生的两次强降水过程进行了特征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有利的大尺度环流背景下,明显的中尺度特征导致强对流天气发生是造成岷县特大山洪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发生的主要气象触发因素;前期降水、短时强降水强度及落区在岷县特大山洪泥石流的形成中起到了决定作用,而强降水伴随特强冰雹、阵性大风对岷县特大山洪泥石流的形成则起到了进一步的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岷县
山洪泥石流
致灾因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黄土丘陵区大垄沟优化措施对玉米生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
7
14
作者
方锋
黄占斌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31-35,共5页
使用间作套种、普通地膜和液态地膜等措施对黄土丘陵地区的大垄沟种植方式进行了改良和优化。结果表明,普通地膜、液态地膜和间套优化措施能够提高玉米各个生育期的光合速率,提高干物质积累量。叶片生理日变化结果表明,优化措施可以明...
使用间作套种、普通地膜和液态地膜等措施对黄土丘陵地区的大垄沟种植方式进行了改良和优化。结果表明,普通地膜、液态地膜和间套优化措施能够提高玉米各个生育期的光合速率,提高干物质积累量。叶片生理日变化结果表明,优化措施可以明显提高玉米田间各时段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水分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光合速率
生理特性
黄土丘陵区
液态地膜
干物质积累量
黄土丘陵地区
优化措施
影响
程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河西走廊中部连续两次强对流天气对比分析
15
作者
安婷婷
王伏村
+2 位作者
崔宇
闫昕旸
牛丽娟
《甘肃科技》
2023年第8期47-52,共6页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卫星云图、雷达图及Ecmwf_thin数值模式,对2021年6月6日和8日河西走廊中部连续出现的两次强对流天气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两次强对流天气属于不同类型。卫星和雷达在强对流天气的短时临近预报预警中发挥了极为...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卫星云图、雷达图及Ecmwf_thin数值模式,对2021年6月6日和8日河西走廊中部连续出现的两次强对流天气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两次强对流天气属于不同类型。卫星和雷达在强对流天气的短时临近预报预警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虽然欧洲中心数值预报对大尺度环流形势的预报能力较强,但对中尺度辐合中心的预报和物理量的预报能力不足,导致对强对流预报的效果不佳。因此,在今后的实际工作中还需进行更多的个例总结,以提高强对流天气的预报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西走廊中部
强对流
中尺度
偏差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青藏高原东部多、少雪年地表能量和水分特征对比研究
被引量:
1
16
作者
王梓月
罗斯琼
+2 位作者
李文静
王景元
陈自航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444-464,共21页
青藏高原积雪对地表能量和水分交换有重要影响。本文通过选取青藏高原东部玛多、玛曲和垭口3个站点多雪年和少雪年的气象资料,对比分析了多雪年和少雪年的地表能量和土壤水热特征。结果表明:在地表辐射平衡方面,多雪年或积雪较多的时期...
青藏高原积雪对地表能量和水分交换有重要影响。本文通过选取青藏高原东部玛多、玛曲和垭口3个站点多雪年和少雪年的气象资料,对比分析了多雪年和少雪年的地表能量和土壤水热特征。结果表明:在地表辐射平衡方面,多雪年或积雪较多的时期可以反射掉较多的向上短波辐射。玛多站多雪年反射掉的向上短波辐射是少雪年的2.3倍,玛曲站主要积雪期(3-5月)中多雪时期比少雪时期多反射掉10.07 W·m^(-2)的向上短波辐射,垭口站多雪年的年平均向上短波辐射分别比两个少雪年高出37.49 W·m^(-2)和31.92 W·m^(-2)。多雪年或积雪较多的时期还可以减少向上长波辐射的发射。玛多站多雪年与少雪年向上长波辐射的差值在整个研究时段中基本为负,垭口站两个少雪年在当年12月初到次年1月和次年2月末到4月初这两个时段,积雪越深,向上长波辐射值越小。向上短波和向上长波辐射的差异使得多雪年的地表净辐射少于少雪年。不论多雪年还是少雪年,土壤热通量的值都很小,地表能量分配主要以感热通量和潜热通量为主。玛多站少雪年以感热通量为主且感热通量为正,但多雪年感热通量为负;玛曲站的3-5月,多雪年的降雪较少雪年集中,多雪年地表能量分配以潜热为主,少雪年地表能量分配以感热为主。两个站点多雪年土壤热通量由负转正的时间均晚于少雪年。由于积雪的保温效应,多雪年土壤温度高于少雪年,且地表温度与大气温度的差值较大,大气湿度的平均值也大于少雪年;土壤进入冻结期后,各个土层深度上土壤含水量随时间的改变减弱,玛多站在5 cm深度多雪年土壤含水量明显大于少雪年,玛曲站少雪年10~40 cm的土壤含水量变化更明显,垭口站20~160 cm各层土壤多雪年冻结时间晚于少雪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积雪
多、少雪年
土壤水热
地表能量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湟水流域土壤侵蚀评估
被引量:
1
17
作者
魏素娟
宋强
+4 位作者
张亚群
周静
丁杰萍
张昉
尚婷婷
《甘肃科技》
2018年第24期39-41,共3页
以湟水流域为研究对象,基于USLE模型评估土壤侵蚀强度,并探讨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海拔和坡度下,土壤侵蚀强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湟水流域土壤侵蚀模数为523.8t/(km2·a),属于轻度侵蚀。
关键词
湟水流域
USLE模型
土壤侵蚀强度
评估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榆中县一次区域性暴雨过程分析
被引量:
1
18
作者
崔宇
安婷婷
牛淑丽
《安徽农学通报》
2021年第8期146-148,共3页
利用常规地面与高空观测资料及区域站降水资料对2018年8月20—21日榆中县一次暴雨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此次暴雨过程呈低槽型,500hPa低槽、700hPa低涡和切变线及地面辐合线造成强烈的上升运动是此次暴雨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2)...
利用常规地面与高空观测资料及区域站降水资料对2018年8月20—21日榆中县一次暴雨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此次暴雨过程呈低槽型,500hPa低槽、700hPa低涡和切变线及地面辐合线造成强烈的上升运动是此次暴雨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2)中尺度分析显示,较好的抬升条件、充沛的水汽、大气层结处于不稳定状态,有利于强对流和强降水的发生。(3)此次暴雨过程的物理量场表现较好。整层比湿较大,本地水汽条件好;700hPa水汽通量散度的辐合为降水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水汽;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配置为降水提供强烈的上升气流,而较强的上升运动为强降水的产生提供必要的动力条件;假相当位温高能舌为强降水的发生发展提供了不稳定能量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上升运动
短时强降水
榆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甘肃省旅游景点温度预报质量检验评估
被引量:
1
19
作者
崔海霞
刘娜
《甘肃科技》
2021年第5期83-85,101,共4页
文章基于EC细网格数值预报产品和区域站地面观测数据,通过小波分析法和滑动训练技术对甘肃省174个旅游景点的最高、最低气温进行客观订正,以提高旅游景点的温度预报能力。结果表明:(1)旅游景点预报产品的温度预报准确率较低,且随着预报...
文章基于EC细网格数值预报产品和区域站地面观测数据,通过小波分析法和滑动训练技术对甘肃省174个旅游景点的最高、最低气温进行客观订正,以提高旅游景点的温度预报能力。结果表明:(1)旅游景点预报产品的温度预报准确率较低,且随着预报时效的增长,预报准确率在降低。二者均是在高原边坡及祁连山区的预报效果较差,特别是肃南、夏河及迭部等高海拔地区。(2)与旅游景点预报产品相比,EC模式订正产品的预报准确率有了显著的提高,最高温度平均提高了35.11%,最低温度平均提高了26.25%。另外,从预报准确率的空间分布上看,整体上EC模式订正产品的预报能力要明显优于旅游景点预报产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景点
温度
客观预报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张掖市一次区域性霜冻天气过程分析
20
作者
崔宇
安婷婷
《农业灾害研究》
2021年第1期76-77,共2页
利用高空、地面常规观测资料及卫星云图对2020年5月11日清晨甘肃省张掖市出现的一次区域性霜冻天气过程的环流背景和天气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实际工作中,预报员可以根据当天的气温、湿度及夜间云量、风速等因素判断是否有霜冻形成。
关键词
张掖市
低温
霜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气温变化研究最新进展
被引量:
600
1
作者
任国玉
初子莹
周雅清
徐铭志
王颖
唐国利
翟盘茂
邵雪梅
张爱英
陈正洪
郭军
刘洪滨
周江兴
赵宗慈
张莉
白虎志
刘学峰
唐红玉
机构
中国
气象局
气候研究开放实验室
国家气候
中心
山西
省
晋中市
气象局
中国
气象局
国家
气象
信息
中心
气候资料室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山东
省
气象局
气象
中心
湖北
省
气象局
气象
科学技术研究所
天津市
气象局
气候
中心
甘肃省
气象局
兰州
中心
气象台
河北
省
气象局
气候
中心
青海
省
气象局
青海
气象台
出处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701-716,共16页
基金
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课题"全球与中国气候变化的检测和预测"(2001BA611B-01)
文摘
总结了“十五”攻关课题有关中国温度变化研究的若干进展。在资料质量控制和序列非均一性检验及订正的基础上,更新了中国地面近50年、100年和1000年气温序列。研究表明,不论是近54年还是近100年全国年平均地面气温升高趋势一般比原来分析结果表明的要强,分别达到0·25℃/10a和0·08℃/10a。中国现代增暖最明显的地区包括东北、华北、西北和青藏高原北部,最显著的季节在冬季和春季。近50多年中国近地面气候变暖主要是平均最低气温明显上升的结果,全国范围内极端最低气温也显著升高,而极端最高气温升高不多。中国与温度相关的极端气候事件强度和频率一般呈降低趋势或稳定态势。研究发现,城市化因素对中国地面平均气温记录具有显著影响,但在现有的全国和区域平均温度变化分析中一般没有考虑,因此需要在将来的研究中给予密切关注。在增温明显的华北地区,1961~2000年间城市化引起的年平均气温增加值达到0·44℃,占全部增温的38%,城市化引起的增温速率为0·11℃/10a。中国其他地区的增温趋势中也或多或少反映出增强的城市热岛效应影响。20世纪60年代初以来中国对流层中下层温度变化趋势不明显,仅为0·05℃/10a,比地面气温变化小一个量级;对流层上层和平流层底层年平均温度呈明显下降趋势,变化速率分别为-0·17℃/10a和-0·22℃/10a;整个对流层平均温度呈微弱下降趋势。中国对流层温度与地面气温变化趋势存在明显的差异,但这种差异在20世纪80年代初以后趋于减小。近千年来中国地面气温变化史上可能确存在“中世纪温暖期”和“小冰期”等特征性气候阶段,但“中世纪温暖期”的温暖程度似乎没有过去认为的那样明显。从全国范围看,11世纪末和13世纪中的温暖程度可能均超过了20世纪30~40年代暖期,表明20世纪的增暖可能并非史无前例
关键词
气温变化
城市化影响
高空温度
中世纪温暖期
中国大陆
Keywords
temperature change, urbanization effect, upper air temperature, medieval warm period, China's Mainland
分类号
P468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不同尺度生态学中植物叶性状研究概述
被引量:
95
2
作者
毛伟
李玉霖
张铜会
赵学勇
黄迎新
宋琳琳
机构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奈曼沙漠化研究站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甘肃省
气象局
兰州
中心
气象台
出处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3-41,共9页
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2009CB42110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970471)资助
文摘
植物叶性状与植物个体、群落、生态系统功能的基本行为和功能具有密切相关性,可反映植物适应环境变化所形成的生存对策。目前有关叶性状的研究非常多,从不同尺度(个体尺度、功能群尺度、群落尺度和区域及全球尺度)对叶的性状进行了研究。个体尺度叶性状的研究着重于揭示单个或多个植物种叶性状对不同环境因子(如温度、土壤水分等)的响应;不同功能群之间植物性状的分异表明环境因子对功能群而言存在选择压力(如低氮),但在功能群内部,选择压力较弱;随群落结构的改变,群落叶性状平均值和建群种叶性状均存在显著变化;大尺度(区域和全球)的研究有助于定量化阐述叶性状分异规律及其与气候等环境因子之间的相关性。目前的研究没有从机理上阐述清楚植物叶性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群落构建过程中植物叶性状的指示作用、叶性状分异的生物地理格局等,在未来的研究中应予以更多关注。
关键词
尺度
叶性状
功能群
群落构建
比叶面积
Keywords
scale
leaf traits
functional group
community assembly
specific leaf area
分类号
Q944.56 [生物学—植物学]
原文传递
题名
RegCM3模式在西北地区的应用研究I:对极端干旱事件的模拟
被引量:
43
3
作者
鲍艳
吕世华
陆登荣
侯瑞卿
机构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甘肃省
气象局
兰州
中心
气象台
河北
省
气象局
出处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64-174,共11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0233035)
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干旱基金项目(2005009)资助
文摘
为了检验区域气候模式RegCM3在西北地区的模拟能力,对2001年夏季西北地区极端干旱事件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模式能很好地再现西北地区主要的环流特征和温度及降水的变化情况,主要的偏差在于高原上低压中心的模拟偏低,对西北东部对流层低层位势高度的模拟偏高.区域平均的温度模拟存在着1~3℃的冷偏差,偏差产生的原因与地表净辐射的负偏差有关.月降水量模拟远远偏大,最小的百分比偏差也达到了30%.模拟结果同时表明,由于受模式初始场的影响,6月降水和气温的模拟效果最差.RegCM3的模拟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必须开展进一步的工作来提高模式的模拟效果,减少偏差.
关键词
西北干旱区
极端干旱
区域气候模式REGCM3
Keywords
Northwest China
arid extreme event
Regional Climate Model(RegCM3)
分类号
P435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一次冰雹云演变过程的卫星遥感监测与分析
被引量:
38
4
作者
张杰
李文莉
康凤琴
渠永兴
孙旭映
机构
中国
气象局
兰州
干旱
气象
研究所
甘肃省
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
甘肃省
气象局
兰州
中心
气象台
出处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758-763,共6页
基金
科技部社会公益研究专项"西北地区人工防雹消雹技术"项目(2002DIB10046)资助
文摘
针对2003年9月21日的一次区域性冰雹云强对流天气过程,结合天气实况、环流场特征和雷达资料,利用NOAA卫星数据,从天气分析、能量转换以及云在可见光、中红外波段的反射特性,分析了冰雹云的演变及特征。结果表明,伴随着大气能量的转换,当日青海湖以北的对流冷云单体在东移过程中,结合了西南部暖舌带来的暖湿气流,午后受地面增温出现了爆发性发展。(1)17:00云团发展最旺盛,云顶温度最低值达到-44℃,并确定冰雹发生的云顶温度临界值为-39.2℃,云顶亮温为221K;(2)冰雹云温度水平梯度介于20~35℃/50km之间,表现为有雹无灾的冰雹强度特征;(3)卫星数据表明,此时雹云与其它云团不同,具有粒子有效半径较大,气溶胶光学厚度也大的特点。
关键词
冰雹云
云顶温度
云团
暖湿气流
环流场
冷云
大气能量
增温
天气
利用
Keywords
Hail cloud
Developing process
NOAA
Temperature of cloud top
Bright temperature of cloud top
Radar
Cloud particle character
分类号
P458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P42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近20年来祁连山区植被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
33
5
作者
程瑛
徐殿祥
郭铌
机构
甘肃省
气象局
兰州
中心
气象台
酒泉市
气象局
中国
气象局
兰州
干旱
气象
研究所
甘肃省
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中国
气象局
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
出处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72-777,共6页
基金
科技部西部开发科技行动重大项目(2004BA901A16)资助
文摘
利用1982-2003年8 km分辨率的NDVI数据集,分析了祁连山区植被覆盖的年、年际、年代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祁连山区植被覆盖总体上自东向西递减,其年变化NDVIm都为单峰型;祁连山区各段植被覆盖的年际NDVIy、年代变化NDVIn趋势有所不同:祁连山西中段植被的NDVIy变化趋势基本相似,20世纪80年代变化较平稳,90年代变化幅度最大,1995年以后植被明显开始增加,祁连山东段植被的NDVIy从1982年开始呈增加趋势,直到1997年以后下降;祁连山西中段1982-1985,1986-1990,1991-1995,1996-2000,2001-2003年5个阶段植被的NDVIn最大值出现在2001-2003年,最小值出现在1991-1995年,而祁连山东段最大值出现在1996-2000年,最小值出现在1982-1985年;祁连山各段5~9月植物生长期植被的NDVIpy,NDVIpn变化与年的NDVIy,NDVIn变化相似。
关键词
植被覆盖
祁连山区
GIMMS/NDVI数据集
Keywords
vegetation coverage
the Qilian Mountains
GIMMS/NDVI data set
分类号
Q948 [生物学—植物学]
原文传递
题名
近40a甘肃省气象灾害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被引量:
15
6
作者
程瑛
李维京
王润元
刘德祥
机构
甘肃省
气象局
兰州
中心
气象台
中国
气象局
国家气候
中心
中国
气象局
兰州
干旱
气象
所
出处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44-849,共6页
基金
科技部科研院所社会公益研究专项(2005DIB3J100)资助
文摘
利用甘肃省近40 a的气温、降水、各种气象灾害和各种灾情、经济指标资料,分析了甘肃气候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响应、气象灾害对社会经济和农业的影响。得出全省平均气温为增温趋势;降水河西(以黄河为界)为增加趋势,河东减少趋势;干旱20世纪90年代在增加,而沙尘暴、冰雹、暴雨90年代在减少;极端气候事件增加;气象灾害对农业的影响明显,气象灾害受灾总面积与粮食单产呈明显的负相关,尤以干旱灾害对全省粮食产量的影响更为显著;洪灾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增加。
关键词
甘肃省
气候变化
气象灾害
社会经济
影响评估
Keywords
Gansu Province
climate change
meteorological disaster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evaluation
分类号
P429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西北地区东部秋季降水日数时空特征分析
被引量:
18
7
作者
白虎志
机构
甘肃省
气象局
兰州
中心
气象台
出处
《气象科技》
2006年第1期47-51,共5页
基金
甘肃省科技厅"祁连山空中云水资源开发利用研究"(编号:2004BA901A16)资助
文摘
利用西北地区东部(95°~112°E,32°~41°N)共104个测站的1960~2000年秋季(9~11月)降水日数资料,通过主成分分析和旋转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对我国西北地区东部秋季降水日数异常的时空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西北地区东部秋季0.1 mm以上的降水日数多年平均分布总体上从南向北减少,并存在两个多雨日中心,一个位于祁连山地区;另一个位于青海南部和四川北部地区.其异常分布主要表现为一致性异常和西北与东南相反的异常两种形式,降水日数气候区可主要划分为西北东部副热带季风区、青海东北及甘肃中部区、甘肃河西及河套地区、青海高原南部及川西高原区.各气候区代表站降水日数年代际变化均呈现下降趋势,1978年前后是秋季降水日数由多变少的转折点.
关键词
秋季降水日数
时空特征
EOF分解
Keywords
number of autumn precipitation days, temporal-spatial characteristics, EOF decomposition
分类号
P458.121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S762.31 [农业科学—森林保护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大垄沟及其改良栽培措施对玉米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
14
8
作者
方锋
黄占斌
俞满源
李亚军
机构
甘肃省
气象局
兰州
中心
气象台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中国科学院水利部西北水土保持研究所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
陕西
省
水利电力勘察设计院地勘总队
出处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0-25,共6页
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G1999011708)
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建设试验示范研究(KZCX1-06-02-03)
+1 种基金
国家"十五"863课题(2002AA2Z4171
2003AA6Z3301)
文摘
为了改良黄土丘陵半干旱地区大垄沟种植技术,在延安选用沈单10号玉米品种采用大垄沟配合地膜、液态地膜、保水剂、土壤改良剂(PAM)等4种化学材料覆盖,及大垄沟玉米间作大豆共5个处理,以平作和大垄沟不覆盖处理为对照,对大垄沟种植技术进行改良研究。结果表明,5种改良措施均能明显促进玉米的生长势,增加玉米的光合面积,提高株高、干物质积累量和籽粒产量;其中,大垄沟与地膜或液态地膜配合使用的增产效果最佳,是适合延安半干旱地区玉米种植的栽培措施。
关键词
大垄沟
玉米
生长
产量
黄土丘陵半干旱地区
栽培技术
地膜
保水剂
土壤改良剂
Keywords
maize (Zea mays)
broad ridge culture
mulch
growth
yield
分类号
S513 [农业科学—作物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近50年祁连山西段夏季气候变化对冰川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
15
9
作者
程瑛
徐殿祥
宋秀玲
机构
甘肃省
气象局
兰州
中心
气象台
酒泉市
气象局
出处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94-298,共5页
基金
科技部西部开发科技行动“祁连山空中云水资源开发利用研究”(2004BA901A16)资助
文摘
利用祁连山西段3个地面气象站历年夏季降水、气温及探空资料,建立祁连山西段山区的降水、气温序列。分析近50年来,祁连山西段山区夏季气候变化及其对冰川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祁连山西段山区夏季气温1957-1969年呈下降趋势,1970-1982年是最低时段,1983-1999年为持续迅速上升时段;夏季降水20世纪60年代较少,70-80年代较多,90年代又处于下降趋势,但较60年代多,2000年以后有上升趋势;冰川变化分3个阶段:1957-1967年为强消融期,1968-1985年为积累期,从1986年开始又进入消融期,尤其是1994-2003年消融不断加强。夏季雪线1957年至60年代较高,70-80年代雪线最低,90年代雪线升高,进入21世纪气温、雪线没有降低。
关键词
夏季
降水
气温
雪线
气候变化
冰川发育
祁连山
Keywords
summer
precipitation
temperature
snowline
climate change
glacier development
the Qilian Mountain
Gansu Province.
分类号
P343.6 [天文地球—水文科学]
原文传递
题名
日光温室番茄生理生态特征量观测研究
被引量:
7
10
作者
马鹏里
尹东
张旭东
杨启国
杨兴国
王润元
机构
中国
气象局
兰州
干旱
气象
研究所
甘肃省
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
甘肃省
气象局
兰州
中心
气象台
出处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38-142,153,共6页
文摘
在EM210型日光温室中采用以色列生产的Galilieo-LPS植物生理监测系统和温室环境气象要素观测系统,对番茄的生理生态特征量和气象要素进行了实时连续监测。监测结果表明:由于番茄果实的个体差异和前期生长的差异,大、中、小番茄果实的生长规律有明显的差异;小番茄的增长过程呈“阶梯”型,大中番茄的增长过程呈“波浪”型。叶柄茎流速率日变化为双峰型,当室内空气温度大于叶温1.7C时,番茄的生长就会受到高温的危害,在12:00~16:00之间出现“茎流午休”现象。在日光温室番茄生产中,温室内温度大于30.5℃时,要及时启动温度调控装置。
关键词
日光温室
番茄
生理生态
Keywords
solar greenhouse
tomato
eco-physiology
分类号
S641.2 [农业科学—蔬菜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甘肃省名优瓜果气候适应性分析
被引量:
9
11
作者
尹东
邓振镛
机构
甘肃省
气象局
兰州
中心
气象台
出处
《气象科技》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48-252,共5页
基金
甘肃省"作物生态气候适生种植区与农业气候资源合理利用区划研究"课题资助
文摘
确定白兰瓜、葡萄、苹果、苹果梨、柑桔适宜生长的生态气候指标 ,据此分析这几种名优瓜果在甘肃省栽培和适宜种植气候区 。
关键词
瓜果
气候适应性
生态气候指标
甘肃
Keywords
high quality fruits and melon, ecoclimatic index, climatically optimum region
分类号
S162.5 [农业科学—农业气象学]
S66 [农业科学—农业基础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甘肃沙尘天气变动趋势
被引量:
9
12
作者
王锡稳
孙兰东
冀兰芝
冯建英
机构
甘肃省
气象局
兰州
中心
气象台
出处
《气象科技》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58-162,共5页
基金
科技部"西北干旱区沙尘暴预警
服务系统研究"和中国科学院"创新重大方向 (KZCX2 -3 0 5 )"项目共同资助
文摘
文章利用 195 9~ 2 0 0 0年甘肃 2 8个代表站的气象观测资料 ,分析了近 4 0年甘肃沙尘暴、扬沙、浮尘天气的分布特征、季节变化和增减趋势 ,沙尘暴的增减与气候异常变化的关系和厄尔尼诺及拉尼娜现象的发生会导致全球气候明显异常的影响。结果表明 :甘肃近 4 2年沙尘暴发生次数是减少的。
关键词
甘肃
沙尘天气
分布特征
变动趋势
扬沙
沙尘暴
气候变化
拉尼娜
季节变化
厄尔尼诺
分类号
P425.55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甘肃岷县两次强降水致山洪泥石流灾害特征对比分析
被引量:
7
13
作者
程瑛
黄武斌
沙宏娥
机构
甘肃省
气象局
兰州
中心
气象台
出处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43-448,共6页
基金
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GYHY201306006)
文摘
从致灾因子、灾害风险的角度对甘肃岷县2012年5月10日和2016年6月23日发生的两次强降水过程进行了特征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有利的大尺度环流背景下,明显的中尺度特征导致强对流天气发生是造成岷县特大山洪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发生的主要气象触发因素;前期降水、短时强降水强度及落区在岷县特大山洪泥石流的形成中起到了决定作用,而强降水伴随特强冰雹、阵性大风对岷县特大山洪泥石流的形成则起到了进一步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
岷县
山洪泥石流
致灾因子
Keywords
Minxian
massive mudslide
disaster-causing factors
分类号
P332 [天文地球—水文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黄土丘陵区大垄沟优化措施对玉米生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
7
14
作者
方锋
黄占斌
机构
甘肃省
气象局
兰州
中心
气象台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区
出处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31-35,共5页
基金
兰州中心气象台青年创新基金
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基金(10501-125)
文摘
使用间作套种、普通地膜和液态地膜等措施对黄土丘陵地区的大垄沟种植方式进行了改良和优化。结果表明,普通地膜、液态地膜和间套优化措施能够提高玉米各个生育期的光合速率,提高干物质积累量。叶片生理日变化结果表明,优化措施可以明显提高玉米田间各时段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水分利用效率。
关键词
玉米
光合速率
生理特性
黄土丘陵区
液态地膜
干物质积累量
黄土丘陵地区
优化措施
影响
程度
Keywords
hilly loess regions
optimized practice
large-size ridge and furrow
corn physiology
分类号
S513 [农业科学—作物学]
S15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河西走廊中部连续两次强对流天气对比分析
15
作者
安婷婷
王伏村
崔宇
闫昕旸
牛丽娟
机构
甘肃省
张掖市
气象局
甘肃省
气象局
兰州
中心
气象台
甘肃省
气象局
气象
服务
中心
出处
《甘肃科技》
2023年第8期47-52,共6页
文摘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卫星云图、雷达图及Ecmwf_thin数值模式,对2021年6月6日和8日河西走廊中部连续出现的两次强对流天气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两次强对流天气属于不同类型。卫星和雷达在强对流天气的短时临近预报预警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虽然欧洲中心数值预报对大尺度环流形势的预报能力较强,但对中尺度辐合中心的预报和物理量的预报能力不足,导致对强对流预报的效果不佳。因此,在今后的实际工作中还需进行更多的个例总结,以提高强对流天气的预报能力。
关键词
河西走廊中部
强对流
中尺度
偏差
分类号
P445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青藏高原东部多、少雪年地表能量和水分特征对比研究
被引量:
1
16
作者
王梓月
罗斯琼
李文静
王景元
陈自航
机构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寒旱区陆面过程与气候变化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大学
甘肃省
气象局
兰州
中心
气象台
出处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444-464,共21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975096,U20A2081)
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项目(2019QZKK0105)
+1 种基金
甘肃省科技计划项目(20JR10RA070)
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交叉团队项目。
文摘
青藏高原积雪对地表能量和水分交换有重要影响。本文通过选取青藏高原东部玛多、玛曲和垭口3个站点多雪年和少雪年的气象资料,对比分析了多雪年和少雪年的地表能量和土壤水热特征。结果表明:在地表辐射平衡方面,多雪年或积雪较多的时期可以反射掉较多的向上短波辐射。玛多站多雪年反射掉的向上短波辐射是少雪年的2.3倍,玛曲站主要积雪期(3-5月)中多雪时期比少雪时期多反射掉10.07 W·m^(-2)的向上短波辐射,垭口站多雪年的年平均向上短波辐射分别比两个少雪年高出37.49 W·m^(-2)和31.92 W·m^(-2)。多雪年或积雪较多的时期还可以减少向上长波辐射的发射。玛多站多雪年与少雪年向上长波辐射的差值在整个研究时段中基本为负,垭口站两个少雪年在当年12月初到次年1月和次年2月末到4月初这两个时段,积雪越深,向上长波辐射值越小。向上短波和向上长波辐射的差异使得多雪年的地表净辐射少于少雪年。不论多雪年还是少雪年,土壤热通量的值都很小,地表能量分配主要以感热通量和潜热通量为主。玛多站少雪年以感热通量为主且感热通量为正,但多雪年感热通量为负;玛曲站的3-5月,多雪年的降雪较少雪年集中,多雪年地表能量分配以潜热为主,少雪年地表能量分配以感热为主。两个站点多雪年土壤热通量由负转正的时间均晚于少雪年。由于积雪的保温效应,多雪年土壤温度高于少雪年,且地表温度与大气温度的差值较大,大气湿度的平均值也大于少雪年;土壤进入冻结期后,各个土层深度上土壤含水量随时间的改变减弱,玛多站在5 cm深度多雪年土壤含水量明显大于少雪年,玛曲站少雪年10~40 cm的土壤含水量变化更明显,垭口站20~160 cm各层土壤多雪年冻结时间晚于少雪年。
关键词
青藏高原
积雪
多、少雪年
土壤水热
地表能量
Keywords
Qinghai-Xizang Plateau
snow cover
high and low snow fall year
soil water and heat
surface energy fluxes
分类号
P461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湟水流域土壤侵蚀评估
被引量:
1
17
作者
魏素娟
宋强
张亚群
周静
丁杰萍
张昉
尚婷婷
机构
甘肃省
环境科学设计研究院
甘肃省
气象局
兰州
中心
气象台
出处
《甘肃科技》
2018年第24期39-41,共3页
文摘
以湟水流域为研究对象,基于USLE模型评估土壤侵蚀强度,并探讨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海拔和坡度下,土壤侵蚀强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湟水流域土壤侵蚀模数为523.8t/(km2·a),属于轻度侵蚀。
关键词
湟水流域
USLE模型
土壤侵蚀强度
评估
分类号
S159 [农业科学—土壤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榆中县一次区域性暴雨过程分析
被引量:
1
18
作者
崔宇
安婷婷
牛淑丽
机构
甘肃省
气象局
兰州
中心
气象台
张掖市
气象局
出处
《安徽农学通报》
2021年第8期146-148,共3页
文摘
利用常规地面与高空观测资料及区域站降水资料对2018年8月20—21日榆中县一次暴雨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此次暴雨过程呈低槽型,500hPa低槽、700hPa低涡和切变线及地面辐合线造成强烈的上升运动是此次暴雨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2)中尺度分析显示,较好的抬升条件、充沛的水汽、大气层结处于不稳定状态,有利于强对流和强降水的发生。(3)此次暴雨过程的物理量场表现较好。整层比湿较大,本地水汽条件好;700hPa水汽通量散度的辐合为降水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水汽;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配置为降水提供强烈的上升气流,而较强的上升运动为强降水的产生提供必要的动力条件;假相当位温高能舌为强降水的发生发展提供了不稳定能量条件。
关键词
暴雨
上升运动
短时强降水
榆中
分类号
F323.8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甘肃省旅游景点温度预报质量检验评估
被引量:
1
19
作者
崔海霞
刘娜
机构
甘肃省
气象局
兰州
中心
气象台
出处
《甘肃科技》
2021年第5期83-85,101,共4页
文摘
文章基于EC细网格数值预报产品和区域站地面观测数据,通过小波分析法和滑动训练技术对甘肃省174个旅游景点的最高、最低气温进行客观订正,以提高旅游景点的温度预报能力。结果表明:(1)旅游景点预报产品的温度预报准确率较低,且随着预报时效的增长,预报准确率在降低。二者均是在高原边坡及祁连山区的预报效果较差,特别是肃南、夏河及迭部等高海拔地区。(2)与旅游景点预报产品相比,EC模式订正产品的预报准确率有了显著的提高,最高温度平均提高了35.11%,最低温度平均提高了26.25%。另外,从预报准确率的空间分布上看,整体上EC模式订正产品的预报能力要明显优于旅游景点预报产品的。
关键词
旅游景点
温度
客观预报
分类号
P468.9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张掖市一次区域性霜冻天气过程分析
20
作者
崔宇
安婷婷
机构
甘肃省
气象局
兰州
中心
气象台
甘肃省
张掖市
气象局
出处
《农业灾害研究》
2021年第1期76-77,共2页
文摘
利用高空、地面常规观测资料及卫星云图对2020年5月11日清晨甘肃省张掖市出现的一次区域性霜冻天气过程的环流背景和天气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实际工作中,预报员可以根据当天的气温、湿度及夜间云量、风速等因素判断是否有霜冻形成。
关键词
张掖市
低温
霜冻
Keywords
Zhangye City
Low temperature
Frost
分类号
P423.4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中国气温变化研究最新进展
任国玉
初子莹
周雅清
徐铭志
王颖
唐国利
翟盘茂
邵雪梅
张爱英
陈正洪
郭军
刘洪滨
周江兴
赵宗慈
张莉
白虎志
刘学峰
唐红玉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
60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不同尺度生态学中植物叶性状研究概述
毛伟
李玉霖
张铜会
赵学勇
黄迎新
宋琳琳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12
95
原文传递
3
RegCM3模式在西北地区的应用研究I:对极端干旱事件的模拟
鲍艳
吕世华
陆登荣
侯瑞卿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06
4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一次冰雹云演变过程的卫星遥感监测与分析
张杰
李文莉
康凤琴
渠永兴
孙旭映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4
38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近20年来祁连山区植被变化特征分析
程瑛
徐殿祥
郭铌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
33
原文传递
6
近40a甘肃省气象灾害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程瑛
李维京
王润元
刘德祥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6
1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西北地区东部秋季降水日数时空特征分析
白虎志
《气象科技》
2006
18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大垄沟及其改良栽培措施对玉米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方锋
黄占斌
俞满源
李亚军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3
1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近50年祁连山西段夏季气候变化对冰川发育的影响
程瑛
徐殿祥
宋秀玲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
15
原文传递
10
日光温室番茄生理生态特征量观测研究
马鹏里
尹东
张旭东
杨启国
杨兴国
王润元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
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甘肃省名优瓜果气候适应性分析
尹东
邓振镛
《气象科技》
北大核心
2003
9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甘肃沙尘天气变动趋势
王锡稳
孙兰东
冀兰芝
冯建英
《气象科技》
北大核心
2002
9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甘肃岷县两次强降水致山洪泥石流灾害特征对比分析
程瑛
黄武斌
沙宏娥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8
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4
黄土丘陵区大垄沟优化措施对玉米生理特性的影响
方锋
黄占斌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
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5
河西走廊中部连续两次强对流天气对比分析
安婷婷
王伏村
崔宇
闫昕旸
牛丽娟
《甘肃科技》
202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6
青藏高原东部多、少雪年地表能量和水分特征对比研究
王梓月
罗斯琼
李文静
王景元
陈自航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2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7
湟水流域土壤侵蚀评估
魏素娟
宋强
张亚群
周静
丁杰萍
张昉
尚婷婷
《甘肃科技》
2018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8
榆中县一次区域性暴雨过程分析
崔宇
安婷婷
牛淑丽
《安徽农学通报》
2021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9
甘肃省旅游景点温度预报质量检验评估
崔海霞
刘娜
《甘肃科技》
2021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
张掖市一次区域性霜冻天气过程分析
崔宇
安婷婷
《农业灾害研究》
2021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