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07篇文章
< 1 2 13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气温变化研究最新进展 被引量:600
1
作者 任国玉 初子莹 +15 位作者 周雅清 徐铭志 王颖 唐国利 翟盘茂 邵雪梅 张爱英 陈正洪 郭军 刘洪滨 周江兴 赵宗慈 张莉 白虎志 刘学峰 唐红玉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701-716,共16页
总结了“十五”攻关课题有关中国温度变化研究的若干进展。在资料质量控制和序列非均一性检验及订正的基础上,更新了中国地面近50年、100年和1000年气温序列。研究表明,不论是近54年还是近100年全国年平均地面气温升高趋势一般比原来分... 总结了“十五”攻关课题有关中国温度变化研究的若干进展。在资料质量控制和序列非均一性检验及订正的基础上,更新了中国地面近50年、100年和1000年气温序列。研究表明,不论是近54年还是近100年全国年平均地面气温升高趋势一般比原来分析结果表明的要强,分别达到0·25℃/10a和0·08℃/10a。中国现代增暖最明显的地区包括东北、华北、西北和青藏高原北部,最显著的季节在冬季和春季。近50多年中国近地面气候变暖主要是平均最低气温明显上升的结果,全国范围内极端最低气温也显著升高,而极端最高气温升高不多。中国与温度相关的极端气候事件强度和频率一般呈降低趋势或稳定态势。研究发现,城市化因素对中国地面平均气温记录具有显著影响,但在现有的全国和区域平均温度变化分析中一般没有考虑,因此需要在将来的研究中给予密切关注。在增温明显的华北地区,1961~2000年间城市化引起的年平均气温增加值达到0·44℃,占全部增温的38%,城市化引起的增温速率为0·11℃/10a。中国其他地区的增温趋势中也或多或少反映出增强的城市热岛效应影响。20世纪60年代初以来中国对流层中下层温度变化趋势不明显,仅为0·05℃/10a,比地面气温变化小一个量级;对流层上层和平流层底层年平均温度呈明显下降趋势,变化速率分别为-0·17℃/10a和-0·22℃/10a;整个对流层平均温度呈微弱下降趋势。中国对流层温度与地面气温变化趋势存在明显的差异,但这种差异在20世纪80年代初以后趋于减小。近千年来中国地面气温变化史上可能确存在“中世纪温暖期”和“小冰期”等特征性气候阶段,但“中世纪温暖期”的温暖程度似乎没有过去认为的那样明显。从全国范围看,11世纪末和13世纪中的温暖程度可能均超过了20世纪30~40年代暖期,表明20世纪的增暖可能并非史无前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温变化 城市化影响 高空温度 中世纪温暖期 中国大陆
下载PDF
中国西北夏季降水特征及其异常研究 被引量:221
2
作者 李栋梁 谢金南 王文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331-340,共10页
本文利用中国西北五省(区)90个测站,1960~1990历年6~8月降水量资料,采用EOF、REOF、波谱分析及大气环流模式,对夏季降水量的空间异常特征、时间变化规律以及降水异常的主要成因进行了诊断研究和数值试验。结... 本文利用中国西北五省(区)90个测站,1960~1990历年6~8月降水量资料,采用EOF、REOF、波谱分析及大气环流模式,对夏季降水量的空间异常特征、时间变化规律以及降水异常的主要成因进行了诊断研究和数值试验。结果表明:未旋转的前3个载荷向量场可以较好地反映西北夏季降水整体异常结构,即全区一致的多雨或少雨型;东西相反变化的东多(少)西少(多)型;南北相反变化的南多(少)北少(多)型。旋转后的前6个载荷向量可较好地代表西北夏季降水的6个主要异常敏感区:青藏高原东侧区、渭水流域区、青海高原区、北疆区、沙漠盆地区和河西走廊区。旋转主分量和代表站资料反映出近30~60年中,西北地区最干旱的时段在60至70年代。80年代至90年代初,除沙漠盆地外,各区程度不同地呈现出降水增加趋势。当初夏(6月)青藏高原下垫面感热异常偏强时,有利于同期西北大部地区降水偏多,而使7~8月西北西部、北部降水偏少;东部、南部降水偏多。利用IAP2-LAGCM数值试验表明,在夏季青藏高原下垫面感热大面积异常增强时,由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明显西伸,江淮处于副高西伸脊控制下,冷暖气流在长江和黄河上游交绥,有利于中国西北东南部降水偏多,多雨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季 降水 成分分析 数值试验 降水量
下载PDF
西北地区旱涝指标的研究 被引量:193
3
作者 张存杰 王宝灵 +1 位作者 刘德祥 蔡忠兰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381-389,共9页
根据西北地区83个台站1961~1990年月降水量资料,对降水距平百分率、降水标准化变量和Z指数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对Z指数的旱涝等级标准进行了重新确定,认为经修正后的Z指数更适合于西北地区单站各旱涝时段的划分。在此基... 根据西北地区83个台站1961~1990年月降水量资料,对降水距平百分率、降水标准化变量和Z指数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对Z指数的旱涝等级标准进行了重新确定,认为经修正后的Z指数更适合于西北地区单站各旱涝时段的划分。在此基础上,确定了一个区域的旱涝指标,进而计算了西北地区及其6个分区的旱涝指数,并进行了旱涝年份划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地区 旱涝指标 旱涝指数 旱涝年份
下载PDF
干旱监测与评价技术的发展及其科学挑战 被引量:187
4
作者 张强 张良 +1 位作者 崔显成 曾剑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763-778,共16页
由于气候变暖及人类活动加剧,干旱灾害对全球粮食、水资源和生态安全及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威胁日益突出,对干旱决策服务和应急管理能力提出了严峻挑战,干旱监测预警、影响评估及应急管理等方面的技术水平亟待进一步提高。在系统总结以往... 由于气候变暖及人类活动加剧,干旱灾害对全球粮食、水资源和生态安全及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威胁日益突出,对干旱决策服务和应急管理能力提出了严峻挑战,干旱监测预警、影响评估及应急管理等方面的技术水平亟待进一步提高。在系统总结以往研究成果基础上,阐述了对干旱气候、干旱和干旱灾害的科学认识,归纳了干旱气候、干旱和干旱灾害的成因及其主要特征,系统分析了国际上干旱监测预警技术的发展历程及各种干旱指数的主要特征和相互关系。从科学发展趋势和更好满足社会服务需求角度,思考了干旱技术发展面临的主要科学挑战及未来科学发展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灾害 监测预警 干旱指数 水分循环 干旱观测系统
原文传递
西北地区近40年年降水异常的时空特征分析 被引量:157
5
作者 黄玉霞 李栋梁 +1 位作者 王宝鉴 何金梅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45-252,共8页
利用西北五省(区)137个测站1961—2000年历年月降水量资料,采用EOF、REOF、小波分析对西北地区年降水量的时空分布、演变规律及各异常区的周期特征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1)西北区降水受大尺度天气系统影响,第一特征向量反映了全区... 利用西北五省(区)137个测站1961—2000年历年月降水量资料,采用EOF、REOF、小波分析对西北地区年降水量的时空分布、演变规律及各异常区的周期特征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1)西北区降水受大尺度天气系统影响,第一特征向量反映了全区一致的多雨或少雨,但也存在东西和南北的差异。(2)西北区年降水空间异常可分为6个气候区(异常型),即高原东北区、北疆区、青海东部区、西北东部区、南疆区、河西走廊区。(3)近40年中除高原东北区及西北东部区降水呈下降趋势外,其余各区呈上升趋势。(4)各异常区降水存在10年以上较长周期和3~4年短周期振荡,但其显著周期及其年代变化差异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地区 年降水 EOF REOF 小波分析
下载PDF
中国北方气候暖干化对粮食作物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被引量:137
6
作者 邓振镛 王强 +5 位作者 张强 倾继祖 杨启国 袁志鹏 刘文婧 徐金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2期6278-6288,共11页
东北、华北和西北50a来的平均气温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气候变暖明显,尤其冬季增温最显著。区域增暖的极端最低气温远比极端最高气温的贡献大。东北、华北大部、西北东部降水量明显减少,平均每10a减少20—40mm,尤其春夏季减少最明显。... 东北、华北和西北50a来的平均气温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气候变暖明显,尤其冬季增温最显著。区域增暖的极端最低气温远比极端最高气温的贡献大。东北、华北大部、西北东部降水量明显减少,平均每10a减少20—40mm,尤其春夏季减少最明显。这种趋势一直延续到20世纪90年代以后,干旱化趋势非常突出。在综述我国北方现代气候变化基本特征是暖干化的基础上,重点阐述了喜凉作物冬小麦、春小麦、马铃薯和喜温作物水稻、玉米、谷子、糜子等7种主要粮食作物的生长发育、品种熟性、种植区域与面积、产量与品质等对气候暖干化的响应特征。揭示了气候暖干化使春播作物播期提早,苗期生长发育速度加快,营养生长期提前,生殖生长期和全生育期延长;秋作物发育期推迟,生殖生长期和全生长期延长;越冬作物播期推迟,越冬死亡率降低,种植风险减少,春初提前返青,生殖生长期提早,全生育期缩短。使作物适宜种植区域向高纬度高海拔扩展;品种熟性向偏中晚熟高产品种发展;喜温作物和越冬作物以及冷凉气候区的作物种植面积迅速扩大;在旱作区种植不较耐旱的玉米、春小麦等作物种植面积受到制约。对雨养农业区的作物气候产量影响严重,尤其对不够耐旱的小麦和玉米的气候产量受影响最大;对较耐旱的谷子、糜子、马铃薯等影响较轻。从作物属性而言,对喜温作物水稻、玉米和越冬作物冬小麦有利于气候产量提高;对喜凉作物春小麦和马铃薯的气候产量将产生不利影响。同时,提出了从5个方面应对气候暖干化的技术措施,调整作物种植结构,确保粮食生产安全;根据不同气候年型调整各种作物种植比例;针对不同气候区域发展优势作物和配置作物种植格局;采取不同栽培技术和管理模式应对气候变化;采取综合配套技术提髙抵御灾害能力。为粮食作物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北方 气候暖干化 粮食作物 气候生态适应性 应对措施 影响
下载PDF
论气候变暖背景下干旱和干旱灾害风险特征与管理策略 被引量:135
7
作者 张强 韩兰英 +1 位作者 张立阳 王劲松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80-91,共12页
干旱是全球影响最广泛的自然灾害,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危害,近百年气候显著变暖使干旱灾害及其风险问题更加突出。目前,对干旱和干旱灾害风险的内在规律理解并不全面,对气候变暖背景下干旱和干旱灾害风险的表现特征认识也比较模糊。在系... 干旱是全球影响最广泛的自然灾害,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危害,近百年气候显著变暖使干旱灾害及其风险问题更加突出。目前,对干旱和干旱灾害风险的内在规律理解并不全面,对气候变暖背景下干旱和干旱灾害风险的表现特征认识也比较模糊。在系统总结国内外已有干旱和干旱灾害风险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归纳了干旱灾害传递过程的基本规律及干旱灾害的本质特征,综合分析了干旱灾害风险关键要素的主要特点及其相互作用关系,讨论了气候变暖对干旱和干旱灾害风险的影响特点,探讨了干旱灾害风险管理的基本要求。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干旱灾害防御的主要措施及干旱灾害风险管理的重点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灾害 风险评估与管理 气候变暖 干旱灾害传递过程 干旱防御措施
原文传递
中国西北地区干旱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与减灾技术研究进展及其展望 被引量:128
8
作者 张强 姚玉璧 +17 位作者 李耀辉 罗哲贤 张存杰 李栋梁 王润元 王劲松 陈添宇 肖国举 张书余 王式功 郭铌 白虎志 谢金南 杨兴国 董安祥 邓振镛 柯晓新 徐国昌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96-213,共18页
干旱灾害是制约中国西北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农业生产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自然灾害,而且随着气候变暖西北地区极端干旱事件发生频率和强度均呈增加趋势,影响不断加重。"中国西北干旱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及减灾技术研究"成果是在... 干旱灾害是制约中国西北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农业生产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自然灾害,而且随着气候变暖西北地区极端干旱事件发生频率和强度均呈增加趋势,影响不断加重。"中国西北干旱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及减灾技术研究"成果是在数十个国家级科研项目的支持下,经过过去20年的理论研究和应用技术开发所取得的一系列创新性成果。该成果对西北干旱形成机理及重大干旱事件发生、发展的规律取得了新认识,尤其是发现了形成西北干旱环流模态的4种主要物理途径;研制了西北干旱预测的新指标、干旱监测的新指数及监测农田蒸散的新设备,明显提高了干旱监测准确性和针对性;提出了山地云物理气象学新理论,研发了水源涵养型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祁连山空中云水资源开发利用技术;发现了干旱半干旱区陆面水分输送和循环的新规律,揭示了绿洲自我维持的物理机制;认识了干旱气候变化对农业生态系统影响的新特征,建立了旱作农业对干旱灾害的响应关系;开发了旱区覆膜保墒、集雨补灌、垄沟栽培、适宜播期等应对气候变化的减灾技术,为西北实施种植制度、农业布局及结构调整和农业气候资源高效利用提供了科学方案。该成果的完成提升了中国干旱防灾减灾技术水平,培养了中国干旱气象科技队伍,推进了西北地区干旱气象业务服务能力,对西北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农业现代化和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在此基础上,展望了西北地区干旱气象科学研究中迫切需要、有可能突破的主要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地区 干旱气象灾害 形成机理 监测预警方法 减灾技术
原文传递
近60年中国西南地区干旱灾害规律与成因 被引量:111
9
作者 韩兰英 张强 +3 位作者 姚玉璧 李忆平 贾建英 王静 《地理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32-639,共8页
利用西南60多年干旱灾情资料,计算了干旱受灾率、成灾率、绝收率和综合损失率,分析了中国西南地区干旱灾害规律特点并对成因进行探讨。结果表明,西南近60年干旱灾害范围、程度和频次均呈增加趋势。受灾率、成灾率和绝收率均呈明显上升趋... 利用西南60多年干旱灾情资料,计算了干旱受灾率、成灾率、绝收率和综合损失率,分析了中国西南地区干旱灾害规律特点并对成因进行探讨。结果表明,西南近60年干旱灾害范围、程度和频次均呈增加趋势。受灾率、成灾率和绝收率均呈明显上升趋势,同时,各省也呈上升趋势,四川最明显,其次是贵州,云南最小。西南干旱综合损失率呈上升趋势,多年平均综合损失率为3.93%,21世纪综合损失率为7.29%,明显高于全国平均(5.51%)。近10年来干旱重灾中心发生了转移,云南和贵州干旱面积明显增加,西南干旱重灾中心向南北两边分离。综合损失率随土壤湿度、植被盖度和降水降低而增加,但随温度升高而增加。西南气温呈明显上升趋势,但降水呈减小趋势。西南温度升高是干旱灾害的主要因素,同时区域降水减少、土壤湿度降低和植被盖度降低等加剧了西南干旱损失和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 干旱受灾 损失率 气象因素
原文传递
东亚季风对西北地区干旱气候的影响 被引量:104
10
作者 张存杰 谢金南 +1 位作者 李栋梁 郭慧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93-198,共6页
运用小波分析方法对近50年来东亚季风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运用相关分析方法研究了东亚冬、 夏季风对中国西北地区气温和降水的影响.结果表明, 东亚季风对西北地区干旱形成的影响是显著的。对季风形成前期东亚大陆... 运用小波分析方法对近50年来东亚季风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运用相关分析方法研究了东亚冬、 夏季风对中国西北地区气温和降水的影响.结果表明, 东亚季风对西北地区干旱形成的影响是显著的。对季风形成前期东亚大陆地面气温和太平洋海表温度进行了分析, 结果指出: 前期东亚大陆陆面和太平洋洋面的热力状况会影响到东亚季风的强弱, 陆面和洋面的温差越大季风会越强, 反之则会越弱, 季风的强弱反过来又会影响陆面和洋面的热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季风 西北地区 干旱 气温 降水 热状况 小波分析
下载PDF
西北地区中、东部降水趋势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94
11
作者 谢金南 周嘉陵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62-367,共6页
利用西北地区 2 2个代表站 195 1— 1998年逐月降水量资料 ,用气候趋势系数和滑动t检验两种方法 ,研究了该地区降水量年代际尺度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 :近半个世纪以来 ,西北大部分地区秋季趋旱 ,高原东北侧降水呈减少的趋势 ,近 10a来 ... 利用西北地区 2 2个代表站 195 1— 1998年逐月降水量资料 ,用气候趋势系数和滑动t检验两种方法 ,研究了该地区降水量年代际尺度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 :近半个世纪以来 ,西北大部分地区秋季趋旱 ,高原东北侧降水呈减少的趋势 ,近 10a来 ,这种减少趋势更为严重。其中 ,高原东北侧南部比北部干旱化的趋势更为明显。这是近 10a来天水重旱的年代际尺度的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地区 干旱趋势 年代际变化 降水趋势 降水量
下载PDF
中国干旱事件成因和变化规律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103
12
作者 张强 姚玉璧 +6 位作者 李耀辉 黄建平 马柱国 王芝兰 王素萍 王莺 张宇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00-521,共22页
干旱是世界上危害最广泛、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中国地处典型季风气候区,干旱灾害的影响尤为突出。国际上对干旱问题已经进行了大量研究,逐渐由对干旱的定性和表象的认识发展到对干旱客观特征的定量认识和形成机理的深入揭示。自新中... 干旱是世界上危害最广泛、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中国地处典型季风气候区,干旱灾害的影响尤为突出。国际上对干旱问题已经进行了大量研究,逐渐由对干旱的定性和表象的认识发展到对干旱客观特征的定量认识和形成机理的深入揭示。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从以往仅对一些重大干旱事件的零散认识逐步发展到与国际干旱研究的完全接轨,干旱研究取得了长足进展。但是,目前对干旱研究取得的科学进展缺乏客观全面的整体认识,对干旱研究的发展方向尚未能充分洞察。为此,基于国际干旱研究现状,系统回顾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干旱研究的历程,总结了中国干旱研究的重要进展,划分出了干旱事件的现象特征和时空分布、干旱形成机理及变化规律、干旱灾害风险和骤发性干旱研究兴起等中国干旱研究的4个主要发展过程。并从干旱事件特征、干旱时空分布、干旱变化规律、干旱成因、干旱影响机制、干旱风险形成过程以及干旱对气候变暖的响应、骤发性干旱的特殊性等方面归纳凝练了中国干旱研究的主要成果。同时,结合干旱研究的国际前沿、热点问题和发展趋势,科学分析了中国干旱研究的不足和问题,提出了中国未来干旱研究需要在加强典型干旱频发区综合性干旱科学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对干旱形成的多因子协同影响、陆-气作用对干旱形成发展的作用、骤发性干旱的判别及监测预测、各类干旱之间转换规律及其非一致性特征、关键影响期对农业干旱发展的作用、干旱对气候变暖响应的复杂性、干旱灾害风险的科学评估等重点科学问题上取得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事件 形成机理 变化规律 进展与展望 中国
下载PDF
不同尺度生态学中植物叶性状研究概述 被引量:95
13
作者 毛伟 李玉霖 +3 位作者 张铜会 赵学勇 黄迎新 宋琳琳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3-41,共9页
植物叶性状与植物个体、群落、生态系统功能的基本行为和功能具有密切相关性,可反映植物适应环境变化所形成的生存对策。目前有关叶性状的研究非常多,从不同尺度(个体尺度、功能群尺度、群落尺度和区域及全球尺度)对叶的性状进行了研究... 植物叶性状与植物个体、群落、生态系统功能的基本行为和功能具有密切相关性,可反映植物适应环境变化所形成的生存对策。目前有关叶性状的研究非常多,从不同尺度(个体尺度、功能群尺度、群落尺度和区域及全球尺度)对叶的性状进行了研究。个体尺度叶性状的研究着重于揭示单个或多个植物种叶性状对不同环境因子(如温度、土壤水分等)的响应;不同功能群之间植物性状的分异表明环境因子对功能群而言存在选择压力(如低氮),但在功能群内部,选择压力较弱;随群落结构的改变,群落叶性状平均值和建群种叶性状均存在显著变化;大尺度(区域和全球)的研究有助于定量化阐述叶性状分异规律及其与气候等环境因子之间的相关性。目前的研究没有从机理上阐述清楚植物叶性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群落构建过程中植物叶性状的指示作用、叶性状分异的生物地理格局等,在未来的研究中应予以更多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尺度 叶性状 功能群 群落构建 比叶面积
原文传递
VIL在识别冰雹云中的应用及估测误差分析 被引量:79
14
作者 付双喜 安林 +3 位作者 康凤琴 李宝梓 李照荣 何金梅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810-814,共5页
介绍了兰州CINRAD/CC(3830)多普勒雷达体扫描资料中垂直累计液态含水量VIL产品资料的生成技术及其估测误差分析,并结合甘肃中部地区降雨和降雹实测资料,提出了VIL(3km×3km)识别冰雹云的判别指标,有益于CINRAD/CC(3830)多普勒雷达... 介绍了兰州CINRAD/CC(3830)多普勒雷达体扫描资料中垂直累计液态含水量VIL产品资料的生成技术及其估测误差分析,并结合甘肃中部地区降雨和降雹实测资料,提出了VIL(3km×3km)识别冰雹云的判别指标,有益于CINRAD/CC(3830)多普勒雷达在甘肃人工防雹增雨作业中有效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雹云 液态含水量 多普勒雷达 人工防雹 降雹 判别指标 降雨 中部地区 甘肃 产品
下载PDF
青藏高原雪盖异常对我国环流和降水的影响 被引量:77
15
作者 徐国昌 李珊 洪波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62-67,共6页
利用美国NOAANESDIS提供的1975-1986年青藏高原地区卫星雪盖资料,作出了各月冬季青藏高原雪盖频率图。发现1-3月是高原雪盖面积最大的月份,在此期间高原雪盖面积有明显的持续性,并与欧亚雪盖面积有较高的一致... 利用美国NOAANESDIS提供的1975-1986年青藏高原地区卫星雪盖资料,作出了各月冬季青藏高原雪盖频率图。发现1-3月是高原雪盖面积最大的月份,在此期间高原雪盖面积有明显的持续性,并与欧亚雪盖面积有较高的一致性。根据3月高原雪盖异常与中国环流和降水的关系,发现高原雪盖异常的后延冷却效应较弱,大约不足一个月;3月高原多雪以后,5月东亚北风加大,南岭以北降水偏少,少雪年则相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盖 降水 大气环流 青藏高原
下载PDF
东亚夏季风期间水汽输送与西北干旱的关系 被引量:80
16
作者 王宝鉴 黄玉霞 +1 位作者 何金海 王黎娟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912-918,共7页
利用西北(区)168个测站1961—2000年6~9月月平均降水与温度资料,采用EOF、REOF方法分析了近40年降水异常特征,同时利用同期NCEP/NCAR月平均再分析资料,分析了强(弱)夏季风年西北区水汽通量场的特征及夏季风西北影响区的净水汽通量。结... 利用西北(区)168个测站1961—2000年6~9月月平均降水与温度资料,采用EOF、REOF方法分析了近40年降水异常特征,同时利用同期NCEP/NCAR月平均再分析资料,分析了强(弱)夏季风年西北区水汽通量场的特征及夏季风西北影响区的净水汽通量。结果表明:西北区6~9月降水可分为7个气候异常区;东亚夏季风对我国降水的影响主要位于100°E以东的地区;东亚夏季风西北影响区降水的水汽来源于南风水汽通量;强夏季风年,到达东亚夏季风西北影响区的水汽通量显著增加,该区降水偏多,弱夏季风年则反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干旱 水汽通量 降水 东亚夏季风西北影响区
下载PDF
甘肃河西沙尘暴对兰州市空气污染的影响 被引量:71
17
作者 王式功 杨民 +2 位作者 祁斌 辛春兰 杨明芳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354-358,共5页
通过对1975—1997年甘肃河西沙尘暴发生日数和兰州市同期颗粒物污染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两者有很好的正相关关系,其中,70 年代后期和1986 年前后甘肃河西沙尘暴的多发年份正好与兰州市同期TSP的高污染浓度... 通过对1975—1997年甘肃河西沙尘暴发生日数和兰州市同期颗粒物污染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两者有很好的正相关关系,其中,70 年代后期和1986 年前后甘肃河西沙尘暴的多发年份正好与兰州市同期TSP的高污染浓度相对应;在沙尘暴频繁发生的春季,两者的正相关性更显著(相关系数达0.706),其年际变化趋势几乎完全一致。甘肃河西4 月份是全年沙尘暴发生日数最多的月份,使得兰州市在该月份的IP浓度也出现全年的次峰值,从而导致IP浓度的年变化成为双峰型(污染严重的12 月份出现主峰值),这有别于SO2 等其它几种主要污染物均呈单峰型(12 月份出现峰值)的年变化特征。春季河西大风沙尘暴发生期间,兰州市的TSP浓度会明显升高,此种天气过程结束后,TSP浓度迅速降低,这表明春季河西地区大风沙尘暴天气是影响兰州市区颗粒物污染浓度日变化的主要因素。总之,诸方面的分析结果均表明,甘肃河西沙尘暴对兰州市大气颗粒物污染所产生的重要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尘暴 空气污染 总悬浮颗粒物 吸入性微粒
下载PDF
干旱灾害对干旱气候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71
18
作者 邓振镛 张强 +5 位作者 尹宪志 张存杰 辛吉武 刘德祥 蒲金涌 董安祥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14-118,共5页
通过分析中国北方50 a来的降水资料,结果表明:干旱气候变化的主要特征表现在20世纪90年代夏季降水量有明显的减少趋势,干旱化趋势主要发生在北方,主要包括河北、山西、山东和西北地区东部.西北地区西部降水有明显增多趋势,西北地区东部... 通过分析中国北方50 a来的降水资料,结果表明:干旱气候变化的主要特征表现在20世纪90年代夏季降水量有明显的减少趋势,干旱化趋势主要发生在北方,主要包括河北、山西、山东和西北地区东部.西北地区西部降水有明显增多趋势,西北地区东部降水量持续偏少,干旱连年发生.干旱气候的产生带来了严重的干旱灾害,无论从全国或甘肃省的近50 a来干旱灾害可以看出,90年代的干旱发生最为频繁,干旱灾情最为严重,2000年是干旱最严重的一年.干旱气候变化引发干旱化趋势明显,其影响程度非常严重和深远,应重视和加强干旱气候与干旱灾害的监测预测和防御对策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灾害 干旱气候变化 响应
下载PDF
我国西北地区沙尘暴天气时空分布特征 被引量:63
19
作者 徐启运 胡敬松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479-482,共4页
通过分析西北地区1952~1994年所出现的沙尘暴气象观测纪录.提出了沙尘暴天气强度划分标准,并研究了西北地区沙尘暴天气时空分布特征.得出西北地区沙尘暴天气的易发区和多发区,以及多发时段等.为建立沙尘暴灾害性天气综合... 通过分析西北地区1952~1994年所出现的沙尘暴气象观测纪录.提出了沙尘暴天气强度划分标准,并研究了西北地区沙尘暴天气时空分布特征.得出西北地区沙尘暴天气的易发区和多发区,以及多发时段等.为建立沙尘暴灾害性天气综合监测、防灾减灾系统工程的设计和建设,为当地沙尘暴天气联报联防和科学研究等,都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空分布 风沙流 西北地区
下载PDF
甘肃河东年降水量的周期变化 被引量:62
20
作者 李栋梁 谢金南 +2 位作者 王蕾 白虎志 刘德祥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95-303,共9页
利用甘肃河东建站最早的 9个代表站的年降水量资料 ,采用谐波分析和小波分析方法 ,计算了年降水量序列各种时间尺度的周期 ,以及 1 0a和 2 0a相空间时间序列的 2~1 0a周期试验。结果表明 :甘肃中部地区年降水量总体仍以准 3a周期最为显... 利用甘肃河东建站最早的 9个代表站的年降水量资料 ,采用谐波分析和小波分析方法 ,计算了年降水量序列各种时间尺度的周期 ,以及 1 0a和 2 0a相空间时间序列的 2~1 0a周期试验。结果表明 :甘肃中部地区年降水量总体仍以准 3a周期最为显著 ;陇东表现为 9a周期 ;陇南无明显周期。相空间序列的周期试验显示 ,甘肃中部的准 3a周期主要反映在 50~ 70年代 ,近 2 0~ 30a则以 8~ 9a周期较为明显 ;陇东近 1 0a主要表现为准 2a振荡。进一步的分析表明 ,甘肃中部年降水量的准 3a周期振荡目前处于历史最低谷 ,但其存在 1 9a和 2 8a以上的两种长周期变化 ,可能在 2 0 0 5年左右恢复到显著水平。 9a周期表现出明显的2 3a的韵律 ,目前振幅虽然在起作用 ,但未来可能进入相对弱的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河东 年降水量 周期变化 小波分析 相空间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