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67篇文章
< 1 2 20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旱作麦田秸秆覆盖的生态综合效应研究 被引量:152
1
作者 巩杰 黄高宝 +1 位作者 陈利顶 傅伯杰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69-73,共5页
研究了秸秆覆盖春小麦田土壤温度、水分、养分和微生物数量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秸秆覆盖对表层(0~10cm)土温变化有明显的调节作用,在低温时有增温作用,高温时有降温作用;覆盖有一定的抑蒸保墒作用,可提高作物水分利用效率9.61%~20.9... 研究了秸秆覆盖春小麦田土壤温度、水分、养分和微生物数量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秸秆覆盖对表层(0~10cm)土温变化有明显的调节作用,在低温时有增温作用,高温时有降温作用;覆盖有一定的抑蒸保墒作用,可提高作物水分利用效率9.61%~20.93%,其保水作用主要发生在上层土体0~40cm,并随覆盖量的增加而增强;覆盖后0~40cm土体中土壤全N、全P在一个生长季节后变化不明显,但土壤有机质、速效钾含量有所增加;覆盖处理后小麦生育时期土壤细菌、放线菌和真菌的数量均高于对照,形成了不同时期新的土壤微生物区系,改变了土壤生物学活性。适量秸秆覆盖有利于寻求适宜作物生长发育的水热组合,具有良好的农田综合效应,可提高产量12.47%~29.6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作麦田 秸秆覆盖 生态综合效应 土壤水分 土壤养分 土壤微生物 少耕 免耕
下载PDF
不同保护性耕作措施对旱作农田土壤水分的影响 被引量:161
2
作者 李玲玲 黄高宝 +3 位作者 张仁陟 晋小军 Guangdi LI Kwong Yin CHAN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2326-2332,共7页
研究了黄土高原西部旱农区传统耕作措施和五种保护性耕作措施对土壤水分垂直分布、动态变化、作物耗水量、水分利用效率及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保护性耕作措施对表层0~10cm土壤水分含量影响较大,免耕秸秆覆盖(NTS)在作物播种... 研究了黄土高原西部旱农区传统耕作措施和五种保护性耕作措施对土壤水分垂直分布、动态变化、作物耗水量、水分利用效率及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保护性耕作措施对表层0~10cm土壤水分含量影响较大,免耕秸秆覆盖(NTS)在作物播种期可以显著增加播种期表层土壤含水量.0~200cm土壤剖面贮水量年变化分春夏作物旺盛生长失墒期(5月中旬~7月中旬)、夏秋雨季增墒期(7月中旬~10月下旬)和冬春稳墒期(11月~翌年5月上旬)3个阶段.尽管不同保护性耕作措施对0~200cm剖面贮水量影响不大,但作物耗水量却存在显著差异.免耕秸秆覆盖在增加作物耗水量的同时也提高了作物产量以及水分利用效率.地膜覆盖在有些年份也有利于降水的高效利用和作物产量的提高,但与秸秆覆盖相比不利于土壤肥力的持续提高.而且,如果种植小麦,出苗前若一次性降水较多时地膜覆盖将造成严重板结,影响出苗,进而降低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因此,在黄土高原西部旱农区实施免耕+秸秆覆盖的保护性耕作措施,既有利于作物对有限降水的高效利用,提高作物产量,也可以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耕 秸秆覆盖 地膜覆盖 土壤水分 水分利用效率
下载PDF
不同玉米品种氮素营养效率差异的生态生理机制 被引量:142
3
作者 黄高宝 张恩和 胡恒觉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93-297,共5页
采用大田与盆栽试验相结合的方法 ,对 7个氮素营养效率不同的玉米杂交种在不同氮肥水平下的子粒日产量、吸氮效率、根系形态、叶片硝酸还原酶活力 (NRA)及冠层光合生理生态特性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DK743、DK656、豫玉 2 2、中单 2... 采用大田与盆栽试验相结合的方法 ,对 7个氮素营养效率不同的玉米杂交种在不同氮肥水平下的子粒日产量、吸氮效率、根系形态、叶片硝酸还原酶活力 (NRA)及冠层光合生理生态特性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DK743、DK656、豫玉 2 2、中单 2号、户单 1号等 5个品种N素营养效率较高 ;酒单 2号和石玉 90 5是低N素营养效率的品种。N素营养效率的高低与品种根重、根长、根表面积、叶片NRA、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等都有一定的相关性。适当供氮能提高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叶片NRA含量、干物质积累量和子粒产量 ,提高幅度因品种而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氮素营养效率 生理生态 硝酸还原酶活性 NRA
下载PDF
苜蓿的营养与饲用价值 被引量:135
4
作者 康爱民 龙瑞军 +2 位作者 师尚礼 魏小红 孙娟 《草原与草坪》 CAS 2002年第3期31-33,共3页
苜蓿是家畜的一种重要饲草作物。介绍了苜蓿成熟度与营养物质含量的关系 ,并分析了苜蓿的粗蛋白质含量和碳水化合物含量以及影响牧畜潜在饲用价值的因素。苜蓿草产品有不同的利用方式 ,如放牧、青贮、制作干草、草粉和草颗粒等。最后提... 苜蓿是家畜的一种重要饲草作物。介绍了苜蓿成熟度与营养物质含量的关系 ,并分析了苜蓿的粗蛋白质含量和碳水化合物含量以及影响牧畜潜在饲用价值的因素。苜蓿草产品有不同的利用方式 ,如放牧、青贮、制作干草、草粉和草颗粒等。最后提出了一些关于有效利用苜蓿草产品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 饲用价值 饲喂技术 营养物质 牧草
下载PDF
我国育成小麦品种的遗传多样性演变 被引量:125
5
作者 郝晨阳 王兰芬 +7 位作者 张学勇 游光霞 董玉琛 贾继增 刘旭 尚勋武 刘三才 曹永生 《中国科学(C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08-415,共8页
对我国小麦育成品种初选核心种质(1680份)的78个微卫星标记(SSR)位点进行了扫描, 并就此对50年来育成品种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评价和分析, 得到以下结果和结论: (ⅰ) 74对SSR荧光引物共检测到1336个等位变异, 其中1253个等位变异可以定位... 对我国小麦育成品种初选核心种质(1680份)的78个微卫星标记(SSR)位点进行了扫描, 并就此对50年来育成品种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评价和分析, 得到以下结果和结论: (ⅰ) 74对SSR荧光引物共检测到1336个等位变异, 其中1253个等位变异可以定位在71个位点上. 这71个位点上检测到的每个位点等位变异数为4~44个, 平均17.6个; 多态性信息指数(PIC)为0.19~0.89, 平均为0.69. (ⅱ) 三个基因组的平均等位变异丰富度为B>A>D, 遗传多样性指数为B>D>A. (ⅲ) 7个部分同源群的平均等位变异丰富度为2=7>3>4>6>5>1, 遗传多样性指数为7>3>2>4>6>5>1. 结合两个指标分析, 第7部分同源群具有最高的多样性, 而1, 5群多样性最低. (ⅳ) 21条染色体中, 7A, 3B和2D三条染色体遗传多样性较高, 而2A, 1B, 4D, 5D和1D的遗传多样性偏低. (ⅴ) 育成品种遗传多样性指数以50年代的最高, 以后越来越低, 但年代间变化较平缓; 品种间平均遗传距离以50年代最高(0.731), 以后逐渐减小, 各年代依次为0.711, 0.706, 0.696和0.695. 品种遗传基础狭窄化问题日趋突出, 应引起有关部门和育种家的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小麦 微卫星标记 遗传多样性 育成品种 小麦品种 平均遗传距离 多样性指数 等位变异 演变 遗传基础狭窄
原文传递
NaCl胁迫对黄瓜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11
6
作者 杨秀玲 郁继华 +2 位作者 李雅佳 李建建 张韵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1期6-9,17,共5页
NaCl胁迫对黄瓜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NaCl溶液浓度低于50 mmol/L时,对黄瓜种子的发芽率影响较小,而NaCl溶液浓度高于75 mmol/L时,对黄瓜种子的发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黄瓜种子α-淀粉酶活性、幼苗地上部和根部鲜重... NaCl胁迫对黄瓜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NaCl溶液浓度低于50 mmol/L时,对黄瓜种子的发芽率影响较小,而NaCl溶液浓度高于75 mmol/L时,对黄瓜种子的发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黄瓜种子α-淀粉酶活性、幼苗地上部和根部鲜重以及根冠比(R/T)随着NaCl溶液浓度的增高,均表现为下降。幼苗叶片的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呈现先升后降趋势;丙二醛(MDA)含量在低浓度下缓慢上升,而在高浓度下急剧上升;NaCl溶液浓度低于50 mmol/L时,幼苗根系活力急剧下降,而高于此浓度时缓慢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CL胁迫 黄瓜 种子萌发 幼苗生长
下载PDF
植物化感作用的机理、影响因素及应用潜力 被引量:96
7
作者 柴强 黄高宝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3期509-515,共7页
从化感作用与植物的叶水势、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养分有效性、细胞分裂和代谢等方面的关系综述了化感作用的作用机理,同时就影响化感作用的主要因素进行了讨论。文章认为化感作用在科学构建种群结构、防除病虫草害、设计合理种植制度... 从化感作用与植物的叶水势、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养分有效性、细胞分裂和代谢等方面的关系综述了化感作用的作用机理,同时就影响化感作用的主要因素进行了讨论。文章认为化感作用在科学构建种群结构、防除病虫草害、设计合理种植制度、提高肥水利用效率和秸秆还田利用率等领域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 化感作用 作用机理 影响因素 应用 叶水势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养分有效性 细胞分裂
下载PDF
不同年限全量玉米秸秆还田对玉米生长发育及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133
8
作者 慕平 张恩和 +1 位作者 王汉宁 方永丰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91-296,共6页
试验以未进行秸秆还田(H0,对照)、连续3年秸秆还田(H3,2007—2010年)、连续6年秸秆还田(H6,2005—2010年)及连续9年秸秆还田(H9,2002—2010年)的连作玉米农田为对象,通过测定土壤理化性状及玉米根系发育和地上产量性状的变化,... 试验以未进行秸秆还田(H0,对照)、连续3年秸秆还田(H3,2007—2010年)、连续6年秸秆还田(H6,2005—2010年)及连续9年秸秆还田(H9,2002—2010年)的连作玉米农田为对象,通过测定土壤理化性状及玉米根系发育和地上产量性状的变化,探索不同秸秆还田年限对不同层次土壤改良效应及作物生长响应机理。结果表明:随着玉米全量秸秆连续还田,耕层0~30 cm土层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含量大幅增加,速效氮、速效钾显著增加,而速效磷养分变化幅度较小,表明秸秆还田能够有效改善土壤养分状况;20~50 cm土层土壤容重随着秸秆还田年限增加较对照显著下降,表现H9〈H6〈H3〈H0趋势。主要生育期玉米根重密度、总根长及根系活力水平等指标,均表现出随着还田年限增加而增加的趋势。特别是生长后期较深土层的根系,表现不同处理间变化幅度差异显著的特点,成熟期40~60 cm土层H9、H6、H3处理根系活力水平分别较对照高54.76%、29.1%和16.3%,H9根重密度、总根长分别较对照高44.3%、79.3%,H6、H3处理根重密度分别较对照增加30.8%、18.8%,根长增加58.9%、47.7%,而对照根系表现迅速衰退现象,说明秸秆还田处理使成熟期玉米根系衰退延迟,有利于后期作物对养分的吸收和产量的形成。随秸秆还田年限增加,玉米地上株高及穗位高相应增加,H9、H6、H3穗位高分别较对照增加11.1 cm、5.3 cm和0.7 cm;百粒重各处理较对照依次增加17.4%、10.2%和7.5%,H9处理产量较对照增产15.4%以上,H6、H3分别较对照增产10.3%和4.5%,表现随还田年限增加显著增产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秸秆还田年限 耕层 土壤性状 根系特性 产量
下载PDF
作物抗旱机制及其指标的研究进展与现状 被引量:76
9
作者 倪郁 李唯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1期14-22,共9页
概述了目前国内外学者在作物的抗旱机制、抗旱鉴定指标方面的研究,从作物形态解剖特性、生理反应方面探讨其抗旱机制,力求认识作物抗旱的本质;并从作物形态、生长发育、生理生化等方面阐述抗旱鉴定指标。
关键词 作物 抗旱机制 抗旱指标 形态指标 生长发育指标 生理指标 生化指标
下载PDF
冬油菜在西北旱寒区的适应性和北移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127
10
作者 孙万仓 马卫国 +14 位作者 雷建民 刘秦 杨仁义 武军艳 王学芳 叶剑 曾军 张亚宏 康艳丽 郭秀娟 魏文惠 杨杰 蒲媛媛 曾潮武 刘红霞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2716-2726,共11页
【目的】对不同冬油菜类型和品种在西北旱寒区的越冬抗寒性、适应性进行分析比较,研究冬油菜北移的可行性。【方法】在张掖、酒泉等不同生态条件下,对55份不同类型和来源的冬油菜品种(系)的抗寒性、经济性状、生育期、含油率、产量表现... 【目的】对不同冬油菜类型和品种在西北旱寒区的越冬抗寒性、适应性进行分析比较,研究冬油菜北移的可行性。【方法】在张掖、酒泉等不同生态条件下,对55份不同类型和来源的冬油菜品种(系)的抗寒性、经济性状、生育期、含油率、产量表现等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在西北旱寒区海拔1477~2300m、极端最低气温-22.7~-31.6℃、年平均气温5.9~8.7℃、年平均降水量92.0~630mm、无霜期150~172d的地区,甘蓝型和白菜型两种类型的冬油菜,仅白菜型冬油菜能够越冬,越冬率最高达到100.00%,生长发育正常,且表现出良好的适应性和农艺性状,生育期275~295d,含油率40.84%~44.15%,产量1500.0~4400.3kg·ha-1。不同白菜型冬油菜品种(系)抗寒性和适应性存在巨大差异,越冬率0~100%。根据越冬率与抗寒性,可将参试白菜型冬油菜品种(系)划分为超强抗寒性、强抗寒性、抗寒性和弱抗寒性品种(系)4种类型。在乌稍岭以东地区,一般抗寒品种(系)均能越冬,但在河西走廊,只有超强抗寒性品种(系)和强抗寒性品种(系)才能越冬,【结论】在西北旱寒区,发展白菜型冬油菜生产是可行的,从而使冬油菜栽培种植北界向北向西延伸1000多公里,海拔由1000m提高到2300m左右,纬度由35°30′提高到39°46′。冬油菜北移进入中国西北旱寒区种植能够有效地增加该区冬春季植被覆盖度,同时为该区发展一年二熟耕作制创造了条件,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对促进北方寒区冬油菜生产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油菜 西北旱寒区 适应性 北移
下载PDF
保护性耕作对旱地麦-豆双序列轮作农田土壤水分及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105
11
作者 郭清毅 黄高宝 +1 位作者 Guangdi Li YIN Chan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65-169,共5页
选择黄土高原陇中丘陵半干旱典型区———定西地区,在前期试验研究的基础上,2002~2004年通过对保护性耕作条件下旱地春小麦—豌豆双序列轮作农田土壤水分及利用效率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保护性耕作能够显著提高0~200cm土层土壤贮水量... 选择黄土高原陇中丘陵半干旱典型区———定西地区,在前期试验研究的基础上,2002~2004年通过对保护性耕作条件下旱地春小麦—豌豆双序列轮作农田土壤水分及利用效率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保护性耕作能够显著提高0~200cm土层土壤贮水量及含水量,这种作用在降水较少年份表现更为突出。免耕及免耕覆草较常规耕作土壤贮水量分别提高1 93%~7 25%和0 06%~3 58%。休闲轮作有利于提高土壤对降水的保蓄,具有良好的蓄水保墒作用,但不同的轮作序列表现不同。P/W各处理小麦收获期土壤0~50cm含水量均比W/P各处理小麦收获期土壤0~50cm含水量有所增加,增幅为0 33%~0 62%。0~200cm土壤含水量呈反S型变化,播种期、五叶期及收获期土壤具有较高含水量,而开花期土壤含水量则较低。免耕覆草处理的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分别为3709 69kg/hm2和10 45kg/hm2·mm,分别较常规耕作提高30 28%和40 0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性耕作 旱地 轮作 水分利用效率(WUE)
下载PDF
免耕秸秆覆盖对旱作农田土壤水分的影响 被引量:104
12
作者 李玲玲 黄高宝 +3 位作者 张仁陟 晋小军 Guangdi LI Kwong Yin CHAN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94-96,116,共4页
通过20012004年的田间试验研究了免耕秸秆覆盖旱作农田的土壤水分效应。结果表明,免耕秸秆覆盖对表层土壤水分含量影响较大,在作物播种期可以减少表层水分蒸发,显著增加表层土壤含水量,但随着生育进程的推进,秸秆覆盖的抑蒸效果逐渐减... 通过20012004年的田间试验研究了免耕秸秆覆盖旱作农田的土壤水分效应。结果表明,免耕秸秆覆盖对表层土壤水分含量影响较大,在作物播种期可以减少表层水分蒸发,显著增加表层土壤含水量,但随着生育进程的推进,秸秆覆盖的抑蒸效果逐渐减弱。免耕秸秆覆盖对各个时期0200 cm土壤剖面上水分总量的影响不大,但年际间变化较大。采用免耕秸秆覆盖可以提高小麦-豌豆轮作系统作物产量以及水分利用效率、促进农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持续提高土壤肥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农 免耕 秸秆覆盖 土壤水分
下载PDF
滴灌调控土壤水分对马铃薯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13
13
作者 康跃虎 王凤新 +1 位作者 刘士平 孙红红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66-72,共7页
研究了滴灌灌溉频率和土壤水势对马铃薯生长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滴灌灌溉频率和土壤水势对土壤水分的分布有很大影响,灌水频率越低,灌水前的表层土壤干燥的范围越大,灌水后的土壤湿润范围越大;控制滴头下面20cm处土壤... 研究了滴灌灌溉频率和土壤水势对马铃薯生长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滴灌灌溉频率和土壤水势对土壤水分的分布有很大影响,灌水频率越低,灌水前的表层土壤干燥的范围越大,灌水后的土壤湿润范围越大;控制滴头下面20cm处土壤水势明显影响到50cm深度以上的土壤水势,20cm深度处土壤水势越高,50cm深度范围内的平均土壤水势越高;土壤表面土壤水势越低,以滴头为中心形成的干燥范围越大。当土壤基质势低于-45kPa时,马铃薯的块茎膨大率会迅速下降,总产量、商品薯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高低顺序为:-25kPa>-35kPa>-15kPa>-45kPa>-55kPa。不同灌溉频率下马铃薯的总产量、商品薯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高低顺序为:1天1次>2天1次>3天1次>4天1次>6天1次>8天1次。就华北地区而言,采用滴灌对马铃薯进行灌溉,土壤基质势以-25kPa左右为好,灌水频率以每天1次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滴灌 土壤水势 灌水频率 马铃薯生长
下载PDF
农田土壤有机碳固定潜力研究进展 被引量:95
14
作者 张国盛 黄高宝 YIN Chan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351-357,共7页
土壤有机碳的贮存和损失的研究是目前国际上前沿研究领域之一。研究农田土壤有机碳固定过程 ,对于了解农业生产过程和生态过程的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农田土壤中 ,发生变化的有机碳主要是年轻或轻组有机碳 ,而且土壤有机碳的损失... 土壤有机碳的贮存和损失的研究是目前国际上前沿研究领域之一。研究农田土壤有机碳固定过程 ,对于了解农业生产过程和生态过程的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农田土壤中 ,发生变化的有机碳主要是年轻或轻组有机碳 ,而且土壤有机碳的损失或固定都是在土壤表层和有限的时间内发生 ,且数量巨大。传统的耕作体系是造成土壤有机碳损失的主要原因。为了增加农田土壤有机碳的保有量 ,农业管理措施应该从增加有机碳的输入量 (如草田轮作、保留残茬以及施用肥料等 )和减少土壤有机碳的矿化 (少、免耕等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 有机碳 固定潜力
下载PDF
保护性耕作条件下旱地农田麦豆双序列轮作体系的水分动态及产量效应 被引量:100
15
作者 黄高宝 郭清毅 +4 位作者 张仁陟 逄蕾 GuangdiLI KwongYinCHAN 于爱忠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176-1185,共10页
保护性耕作(conservationtillage)能够减少水土流失、提高耕地产量,是一类具有生态保护意义的持续性农业耕作形式。2002年至2004年在定西旱地农业地区进行了保护性耕作条件下旱地农田春小麦豌豆双序列轮作土壤水分动态及产量效应的试验... 保护性耕作(conservationtillage)能够减少水土流失、提高耕地产量,是一类具有生态保护意义的持续性农业耕作形式。2002年至2004年在定西旱地农业地区进行了保护性耕作条件下旱地农田春小麦豌豆双序列轮作土壤水分动态及产量效应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保护性耕作能够显著改善0~200cm土层土壤贮水量及含水量,随着降水量的增多土壤对降水的保蓄能力增强。在降水较少年份免耕秸秆覆盖的这种作用表现突出,而在降水充沛的年份免耕地膜覆盖则更具优势。耕层土壤水分因受降水等因素的影响而变化剧烈,耕层以下土壤水分变幅相对较小。播种期、五叶期及收获期土壤具有较高含水量,而开花期土壤含水量则较低。在两种轮作体系中,播种期春小麦和豌豆免耕秸秆覆盖处理0~50cm土层含水量分别较常规耕作增加28%、26%和11%、23%,降水生产效率较常规耕作提高了17.79%~26.81%。在春小麦豌豆轮作体系中免耕秸秆覆盖处理的作物产量(春小麦+豌豆)及水分利用效率分别为3420kghm2和8.11kg(hm2·mm),较常规耕作分别提高26.81%和25.3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性耕作 旱地 双序列轮作 水分动态 水分利用效率(WUE)
下载PDF
连续多年秸秆还田对玉米耕层土壤理化性状及微生物量的影响 被引量:113
16
作者 慕平 张恩和 +1 位作者 王汉宁 方永丰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1-85,共5页
在甘肃农业大学平凉玉米育种站设计试验,以未进行秸秆还田、连续3年还田(2007-2010年)、连续6年还田(2005-2010年)及连续9年还田(2002-2010年)的玉米田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其耕层土壤理化性状及主要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变化,探索连续秸秆... 在甘肃农业大学平凉玉米育种站设计试验,以未进行秸秆还田、连续3年还田(2007-2010年)、连续6年还田(2005-2010年)及连续9年还田(2002-2010年)的玉米田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其耕层土壤理化性状及主要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变化,探索连续秸秆还田处理对土壤养分及微生物环境改良效应。结果表明:连续秸秆还田结合土壤浅耕,能够降低耕层深层土壤容重,对土壤高pH值有一定改良降低作用,显著增加0-20cm耕层SOM、TN、TP、AN、AP及AK等含量,且表现H9>H6>H3>CK,但在20-40cm土层中除SOM较CK各处理间差异显著外,其他指标变化处理间差异水平未达显著(P<0.05),连续秸秆还田使0-40cm土层细菌、真菌、放线菌群体数量明显增加,还田9年耕层0-40cm土壤中细菌、真菌增幅最大,较对照的分别增加152%,159%,而放线菌增幅较低为15.1%;0-20cm土层根际土壤微生物量碳值(MBC)亦显著增加,说明连续秸秆还田有效增加土壤微生物C源供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还田 玉米 耕层 土壤特性 微生物量
下载PDF
不同光质LED光源对黄瓜苗期生长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被引量:112
17
作者 曹刚 张国斌 +1 位作者 郁继华 马彦霞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297-1304,共8页
【目的】研究不同光质光源对黄瓜幼苗生长、光合色素含量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方法】以发光二极管(LED)精量调制光质和光强(红光、蓝光、白光和红蓝混合光),白光作为对照,黄瓜品种银胚99为试材,研究不同光质LED光源(W、R、B、7R/3... 【目的】研究不同光质光源对黄瓜幼苗生长、光合色素含量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方法】以发光二极管(LED)精量调制光质和光强(红光、蓝光、白光和红蓝混合光),白光作为对照,黄瓜品种银胚99为试材,研究不同光质LED光源(W、R、B、7R/3B、8R/2B、9R/1B)对幼苗的影响。【结果】在不同光质的影响下,黄瓜幼苗生长存在差异。蓝光(B)处理下可以明显提高植株的茎粗、叶绿素及类胡萝卜素含量;红蓝组合光有利于黄瓜幼苗的生长发育,7R/3B、8R/2B、9R/1B处理下壮苗指数、植株干物质量、Fv/Fm、ФPSII和qP均高于单一的红(R)、蓝(B)光处理;红光(R)处理下黄瓜幼苗的生物量和NPQ最大,处理期间叶绿素a/b值居高,呈现阳生植物的特性。【结论】红蓝组合光有利于黄瓜幼苗的生长,其株高、壮苗指数、植株干物质量及Fv/Fm、ФPSII和qP值与对照和单色光处理相比,均有显著提高,增强了光系统Ⅱ反应中心的开放程度和光能转换效率,保护了光系统Ⅱ的健康,尤以8R/2B处理表现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 LED 幼苗生长 叶绿素荧光
下载PDF
生态条件对种子萌发影响研究进展 被引量:101
18
作者 鱼小军 师尚礼 +2 位作者 龙瑞军 王芳 陈本建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06年第10期44-49,共6页
种子萌发受到外界一系列条件诸如温度、水分、氧气、光照、土壤酸碱、土壤盐分、化学物质、埋深和生物条件等生态因子影响。本文综述了与种子萌发相关的生态因子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和影响机制,提出了今后研究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 种子 萌发 生态因子
下载PDF
葡萄抗寒性生理指标筛选及其评价 被引量:105
19
作者 曹建东 陈佰鸿 +2 位作者 王利军 毛娟 赵鑫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2232-2239,共8页
以7个葡萄砧木品种(‘SO4’、‘5A2’、‘225’、‘通化-3’、‘420’、‘5BB’、‘山河系’)和2个葡萄栽培品种(‘红地球’、‘赤霞珠’)1年生成熟枝条为试材,考察了它们枝条在0~-33℃低温处理后的萌芽率、生根率、产生愈伤组织的比... 以7个葡萄砧木品种(‘SO4’、‘5A2’、‘225’、‘通化-3’、‘420’、‘5BB’、‘山河系’)和2个葡萄栽培品种(‘红地球’、‘赤霞珠’)1年生成熟枝条为试材,考察了它们枝条在0~-33℃低温处理后的萌芽率、生根率、产生愈伤组织的比率、电导率、以及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游离脯氨酸、丙二醛含量的变化,并通过聚类分析、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对其抗寒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随着处理温度的降低,各品种枝条的萌芽率、生根率、愈伤组织比率呈逐渐降低的趋势,而同时它们枝条的电导率、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游离脯氨酸和丙二醛含量却逐渐升高,并且各品种升降的速度和幅度有明显差异,其中品种‘红地球’升降最快、幅度最大,品种‘5BB’升降最慢、幅度最小。(2)各品种几个参数的升降幅度大小顺序与其抗寒性强弱顺序一致;各品种综合抗寒性由强到弱依次为‘5BB’>‘山河系’>‘通化-3’>‘5A2’>‘SO4’>‘420’>‘225’>‘赤霞珠’>‘红地球’。研究发现,枝条的萌芽率、生根率、产生愈伤组织的比率、电导率以及可溶性蛋白、脯氨酸、丙二醛含量可以作为评价葡萄抗寒性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 抗寒性 生理指标 综合评价
下载PDF
生物肥部分替代化肥对花椰菜产量、品质、光合特性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 被引量:98
20
作者 李杰 贾豪语 +2 位作者 颉建明 郁继华 杨萍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7-55,共9页
高原夏季蔬菜生产面临着化肥过量使用导致的蔬菜品质下降、肥料利用率低和地下水污染等问题,通过研究生物肥部分替代化肥,探讨生物肥的增效作用、替代量和肥料利用率,为菜田合理施肥与提高蔬菜品质提供科学依据。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不... 高原夏季蔬菜生产面临着化肥过量使用导致的蔬菜品质下降、肥料利用率低和地下水污染等问题,通过研究生物肥部分替代化肥,探讨生物肥的增效作用、替代量和肥料利用率,为菜田合理施肥与提高蔬菜品质提供科学依据。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不施肥(CK)、100%常规施肥(100CF)、80%常规施肥(80CF)、60%常规施肥(60CF)、100%常规施肥+生物肥(100CFB)、80%常规施肥+生物肥(80CFB)、60%常规施肥+生物肥(60CFB)7个处理,研究了化肥配施生物肥对花椰菜产量、品质、养分分配、肥料利用率及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单施化肥相比,配施生物肥可显著提高花椰菜花球单重,同时提高了氮、磷、钾肥利用率及其吸收量;与100%常规施肥相比,化肥减施20%配施生物肥提高了花球产量,而化肥减施40%配施生物肥显著降低了花球产量,化肥减量配施生物肥显著降低了花球硝酸盐含量,显著提高了花球维生素C和可溶性糖含量;以80CFB处理氮肥利用率和功能叶吸氮量最高,100CF处理花球吸氮量最高,易造成硝酸盐的积累;配施生物肥增加了叶片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减小了叶片胞间CO2浓度。因此,适当减施化肥配施生物肥(80%常规施肥+生物肥)在不影响花椰菜产量的同时,能够显著改善花椰菜的品质、提高肥料利用率和光合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椰菜 生物肥 产量 品质 光合特性 肥料利用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