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25篇文章
< 1 2 4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互联网+”时代新型教育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启示——微课、慕课、翻转课堂 被引量:140
1
作者 张明 郭小燕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5年第4X期167-171,共5页
介绍了信息时代,特别是"互联网+"大背景下,新型教育教学模式微课、慕课和翻转课堂的定义、产生和发展、特点和特征、构成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比较研究了新型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优劣,然后提出了启示与建议。
关键词 微课 慕课 翻转课堂 教学模式 启示
下载PDF
一种改进的人工鱼群算法 被引量:95
2
作者 王联国 洪毅 +1 位作者 赵付青 余冬梅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9期192-194,共3页
人工鱼群算法是一种基于动物行为的群体智能优化算法。该文提出一种改进的人工鱼群算法,在觅食行为中让人工鱼直接移动到较优位置,以加快算法的搜索速度,动态调整人工鱼的视野和步长,使其在算法运行初期保持最大值,并逐渐由大变小。该... 人工鱼群算法是一种基于动物行为的群体智能优化算法。该文提出一种改进的人工鱼群算法,在觅食行为中让人工鱼直接移动到较优位置,以加快算法的搜索速度,动态调整人工鱼的视野和步长,使其在算法运行初期保持最大值,并逐渐由大变小。该算法较好地平衡了全局搜索能力和局部搜索能力,提高了算法运行效率和精度。仿真结果表明,改进的人工鱼群算法收敛性能比原有算法提高了1倍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鱼群算法 群体智能 优化
下载PDF
雨强和土地利用方式对黄土丘陵区水土流失的影响 被引量:71
3
作者 李广 黄高宝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85-90,共6页
为了更好掌握黄土丘陵区雨强和土地利用方式对水土流失的影响规律和机理,利用人工降雨模拟器,设计了5种雨强和4种土地利用方式的区组试验,对水土流失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雨强对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产流产沙都呈极显著的正效应,4种... 为了更好掌握黄土丘陵区雨强和土地利用方式对水土流失的影响规律和机理,利用人工降雨模拟器,设计了5种雨强和4种土地利用方式的区组试验,对水土流失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雨强对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产流产沙都呈极显著的正效应,4种土地利用方式的地表平均产流产沙与雨强均呈幂函数显著增长趋势;5种雨强的平均地表产流量为林地>休闲耕地>栽培草地>草地,平均产沙量分别为休闲耕地>栽培草地>草地>林地,产流与产沙没有呈现完全的对应关系。如果没有林冠层、灌木层和枯枝落叶层对降雨的截留、阻滞和消弱,林地产流量高于其他土地利用方式,但具有良好的保土效果,而草地具有良好的保水和保土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侵蚀 降雨 黄土丘陵 雨强 水土流失
下载PDF
全局版人工鱼群算法 被引量:61
4
作者 王联国 洪毅 施秋红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3期7483-7486,7502,共5页
人工鱼群算法是一种基于动物行为的群体智能优化算法。针对基本人工鱼群算法运算速度慢的缺陷,提出了一种全局版人工鱼群算法。该算法用整个鱼群的中心位置和全局极值位置代替人工鱼的邻域中心位置和邻域极值位置,从而减少了算法的计算... 人工鱼群算法是一种基于动物行为的群体智能优化算法。针对基本人工鱼群算法运算速度慢的缺陷,提出了一种全局版人工鱼群算法。该算法用整个鱼群的中心位置和全局极值位置代替人工鱼的邻域中心位置和邻域极值位置,从而减少了算法的计算量,提高了运算速度;采用动态调整人工鱼视野和步长的方法,较好地平衡了全局搜索能力和局部搜索能力;在人工鱼的觅食行为中,让人工鱼直接移动到搜索到的较好位置,加快了搜索速度。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的优化性能优于基本人工鱼群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鱼群算法 群体智能 全局版 优化
下载PDF
基于APSIM模型的降水量分配对旱地小麦和豌豆产量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48
5
作者 李广 黄高宝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42-347,共6页
为探索降水量分配对作物产量的作用机制和规律, 在对APSIM模型检验的基础上, 运用APSIM模型和多元积分回归方法研究黄土高原雨养农业区降水季节分配对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APSIM模型可用来模拟小麦和豌豆的产量; 作物产量除与年... 为探索降水量分配对作物产量的作用机制和规律, 在对APSIM模型检验的基础上, 运用APSIM模型和多元积分回归方法研究黄土高原雨养农业区降水季节分配对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APSIM模型可用来模拟小麦和豌豆的产量; 作物产量除与年降水总量有关外, 还与降水量的季节分配有关; 降水量的季节分配对小麦和豌豆产量影响为开口向上的二次曲线, 并且都为正效应; 当年6~7月份降水对小麦产量影响最大, 5~6月份降水对豌豆产量影响最大, 最大贡献率为每增加1 mm的降水量, 小麦增产10.4 kg·hm^-2, 豌豆增产10.3 kg·hm^-2; 降水量季节分配比年降水总量对作物产量的形成有更为深刻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PSIM 多元积分回归 降水量季节分配 作物产量 小麦 豌豆 雨养农业区 黄土高原
下载PDF
自适应混沌果蝇优化算法 被引量:46
6
作者 韩俊英 刘成忠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313-1316,1333,共5页
针对基本果蝇优化算法(FOA)寻优精度不高和易陷入局部最优的缺点,融入混沌算法对果蝇优化算法的进化机制进行优化,提出自适应混沌果蝇优化算法(ACFOA)。在算法处于收敛状态时,应用混沌算法进行全局寻优,从而跳出局部极值而继续优化。对... 针对基本果蝇优化算法(FOA)寻优精度不高和易陷入局部最优的缺点,融入混沌算法对果蝇优化算法的进化机制进行优化,提出自适应混沌果蝇优化算法(ACFOA)。在算法处于收敛状态时,应用混沌算法进行全局寻优,从而跳出局部极值而继续优化。对几种经典测试函数的仿真结果表明,ACFOA具有更好的全局搜索能力,在收敛速度、收敛可靠性及收敛精度上均比基本FOA有较大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适应 混沌 果蝇优化算法 适应度
下载PDF
自适应变异的果蝇优化算法 被引量:45
7
作者 韩俊英 刘成忠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2641-2644,共4页
针对基本果蝇优化算法(FOA)寻优精度不高和易陷入局部最优的缺点,提出自适应变异的果蝇优化算法(FOAAM)。该算法在运行过程中根据群体适应度方差和当前最优解的大小判断算法陷入局部最优时,首先将最优果蝇个体复制M个;然后对复制的最优... 针对基本果蝇优化算法(FOA)寻优精度不高和易陷入局部最优的缺点,提出自适应变异的果蝇优化算法(FOAAM)。该算法在运行过程中根据群体适应度方差和当前最优解的大小判断算法陷入局部最优时,首先将最优果蝇个体复制M个;然后对复制的最优果蝇个体进行扰动,按一定的概率P执行高斯变异操作;最后对变异后的最优果蝇个体进行二次寻优,从而跳出局部极值而继续优化。对几种经典测试函数的仿真结果表明,FOAAM算法具有更好的全局搜索能力,在收敛速度、收敛可靠性及收敛精度上均比基本FOA算法有较大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蝇优化 自适应 变异 早熟收敛
下载PDF
基于细菌趋化的果蝇优化算法 被引量:44
8
作者 韩俊英 刘成忠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964-966,1038,共4页
受细菌趋化行为的启发,将细菌趋化行为中的吸引与排斥转换操作引入到果蝇优化算法中,提出基于细菌趋化的果蝇优化算法。该算法通过判断群体适应度方差是否为零来决定执行排斥操作(逃离最差个体)还是吸引操作(向最优个体靠近),解决果蝇... 受细菌趋化行为的启发,将细菌趋化行为中的吸引与排斥转换操作引入到果蝇优化算法中,提出基于细菌趋化的果蝇优化算法。该算法通过判断群体适应度方差是否为零来决定执行排斥操作(逃离最差个体)还是吸引操作(向最优个体靠近),解决果蝇优化算法中只向最优个体靠近,而导致种群多样性丢失引起的早熟收敛问题。对几种经典测试函数的仿真结果表明,新算法具有更好的全局搜索能力,在收敛速度、收敛可靠性及收敛精度上比果蝇优化算法有较大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趋化 果蝇优化算法 吸引 排斥 适应度方差
下载PDF
动态双子群协同进化果蝇优化算法 被引量:39
9
作者 韩俊英 刘成忠 王联国 《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057-1067,共11页
针对基本果蝇优化算法(FOA)寻优精度不高和易陷入局部最优的缺点,提出动态双子群协同进化果蝇优化算法(DDSCFOA).该算法在运行过程中根据群体的进化水平,动态地将整个种群划分为先进子群和后进子群;先进子群采用混沌算法在局部最优解邻... 针对基本果蝇优化算法(FOA)寻优精度不高和易陷入局部最优的缺点,提出动态双子群协同进化果蝇优化算法(DDSCFOA).该算法在运行过程中根据群体的进化水平,动态地将整个种群划分为先进子群和后进子群;先进子群采用混沌算法在局部最优解邻域内进行精细的局部搜索,后进子群采用基本FOA算法进行全局搜索,较好地平衡局部搜索能力和全局搜索能力;两个子群间的信息通过全局最优个体的更新和种群个体的重组进行交换.DDSCFOA算法能跳出局部极值,避免陷入局部最优.仿真结果表明,动态双子群协同进化的策略有效可行,DDSCFOA算法比基本FOA算法具有更好的优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蝇优化算法 群体智能 协同进化 早熟收敛
下载PDF
实验教学中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 被引量:38
10
作者 聂志刚 刘正东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2008年第3期140-141,共2页
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开设是提高实验教学水平的重要举措之一,它不但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而且还可以促进实验室的建设。该文简要阐述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教学过程以及实验开设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 综合性设计性 实验教学 能力
下载PDF
大数据可视化的挑战与最新进展 被引量:36
11
作者 崔迪 郭小燕 陈为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2044-2049,2056,共7页
大数据的来临增强了可视化的重要性。可视化分析挖掘人类对于信息的认知能力与优势,将人、机有机融合,借助人机交互高效洞悉大数据背后的信息与规律,是大数据分析的重要方法。针对大数据数据量大、维度高、多来源、多形态等特点论述了... 大数据的来临增强了可视化的重要性。可视化分析挖掘人类对于信息的认知能力与优势,将人、机有机融合,借助人机交互高效洞悉大数据背后的信息与规律,是大数据分析的重要方法。针对大数据数据量大、维度高、多来源、多形态等特点论述了大规模数据、流数据、非结构和异构数据的可视化方法。首先讨论了大规模数据的可视化技术:1)采用分而治之的原则将大问题分解成较小的任务并采用并行处理的方式解决以提高处理的速度;2)通过聚合、采样、多分辨表示的方法进行数据约简;3)针对高维数据选择若干个视图,在多个角度下生成不同的可视化结果。然后针对监控型、叠加型两类流数据探讨了流数据的可视化过程。最后阐述了非结构化数据以及异构性数据的可视化技术。总之,可视化能够克服计算机自动化分析方法的劣势与不足,整合计算机的分析能力和人们对信息的感知能力,有效地洞悉大数据背后的信息与智慧,但其理论研究成果也非常有限,同时面临着数据规模大、动态变化、维度高、多源异构等方面的挑战,这些也逐渐成为今后的大数据可视化研究的热点与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 可视化 挑战 可视分析 进展
下载PDF
人工鱼群算法的参数分析 被引量:33
12
作者 王联国 施秋红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4期169-171,共3页
针对人工鱼群算法由于参数选择不合理而导致算法运行时间长或陷入局部最优的问题,利用改进的全局版人工鱼群算法,采用不同参数匹配,以优化3个典型的测试函数为例进行仿真实验研究,分析人工鱼群算法在主要参数影响下,算法优化性能及收敛... 针对人工鱼群算法由于参数选择不合理而导致算法运行时间长或陷入局部最优的问题,利用改进的全局版人工鱼群算法,采用不同参数匹配,以优化3个典型的测试函数为例进行仿真实验研究,分析人工鱼群算法在主要参数影响下,算法优化性能及收敛速度的变化规律,给出算法参数设置的适当取值。实验结果表明参数的合理设置使算法可以较快地收敛至全局较优解,并具有较好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鱼群算法 群体智能 参数分析 优化性能
下载PDF
甘南尕海湿地退化过程中植被生物量变化及其季节动态 被引量:33
13
作者 马维伟 王辉 +5 位作者 李广 石万里 赵锦梅 罗永忠 聂志刚 薛景文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5期5091-5101,共11页
为探讨尕海湿地退化过程中植被生物量变化规律,以尕海泥炭沼泽和沼泽化草甸为例,采用定位样地调查方法,研究了不同退化程度湿地植被生物量的时空分布格局。结果表明,1)随着湿地退化演替,两类湿地植被地上生物量逐渐减小,泥炭沼泽未退化(... 为探讨尕海湿地退化过程中植被生物量变化规律,以尕海泥炭沼泽和沼泽化草甸为例,采用定位样地调查方法,研究了不同退化程度湿地植被生物量的时空分布格局。结果表明,1)随着湿地退化演替,两类湿地植被地上生物量逐渐减小,泥炭沼泽未退化(PⅠ)、退化阶段(PⅡ)地上生物量依次为334.19,290.72 g/m^2,沼泽化草甸未退化(SⅠ)、轻度退化(SⅡ)、中度退化(SⅢ)地上生物量依次为378.40,308.07,261.21 g/m^2;地上生物量季节动态规律均为单峰型,8月中下旬达到峰值;同一湿地类型各退化阶段地上生物量绝对增长率(AGR)和相对增长率(RGR)在同一年份变化趋势基本相同,但不同年份间存在差异,而同一湿地类型不同阶段AGR和RGR的大小存在差异。2)地下生物量也随退化程度加剧显著减小(P<0.05),PⅠ,PⅡ地上生物量依次为23081.46,12607.72 g/m^2,SⅠ,SⅡ,SⅢ地下生物量依次为4583.16,3008.63,1290.73 g/m^2;地下生物量季节变化均表现出愈接近生长季始末值愈大;地下生物量由土壤表层向深层显著下降(P<0.05),总体呈"T"形分布,0—10cm土层,泥炭沼泽、沼泽化草甸地下生物量都最大,分别占各自总地下生物量50%和70%以上。3)尕海2类高寒湿地5—9月平均根冠比均表现未退化高于退化,根冠比季节动态为越接近生长季始末值越大,生长旺盛季值越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退化 植物生物量 根冠比 季节动态
下载PDF
一种简化的人工鱼群算法 被引量:30
14
作者 王联国 洪毅 +1 位作者 赵付青 余冬梅 《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663-1667,共5页
针对人工鱼群算法(AFSA)优化精度低,运行时间长的问题,对其进行了简化,给出人工鱼群算法进化方程,提出一种简化的人工鱼群算法(SAFSA).SAFSA算法在一次迭代进化中同时根据人工鱼觅食结果、种群中心位置和种群最优位置,调整下一步位置,... 针对人工鱼群算法(AFSA)优化精度低,运行时间长的问题,对其进行了简化,给出人工鱼群算法进化方程,提出一种简化的人工鱼群算法(SAFSA).SAFSA算法在一次迭代进化中同时根据人工鱼觅食结果、种群中心位置和种群最优位置,调整下一步位置,保证算法向全局最优位置移动,同时由于觅食行为中有随机游动现象,使算法具有跳出局部极值的能力,增强了算法的全局搜索能力.仿真结果表明,简化的人工鱼群算法优化效果明显,运行速度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鱼群算法 人工鱼 群体智能
下载PDF
北方农牧交错带气候变化及草地生产力的响应——以甘肃省定西县为例 被引量:24
15
作者 李广 黄高宝 《中国草地》 CSCD 2005年第1期7-11,共5页
根据北方农牧交错带(定西县1970~2000年)的气候资料,分析了该地区30年来气候变化周期、趋势及其草地气候生产力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气温呈上升而降水呈减少的态势,并且都具有7年的准周期,预计在下一个周期平均气温可能会上升到7.88℃... 根据北方农牧交错带(定西县1970~2000年)的气候资料,分析了该地区30年来气候变化周期、趋势及其草地气候生产力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气温呈上升而降水呈减少的态势,并且都具有7年的准周期,预计在下一个周期平均气温可能会上升到7.88℃,而降水将减少到377.7mm。在温度升高而降水不变的情景下,温度每升高1℃草地生产潜力增加96.49kg/hm2·a;相反,在降水减少而温度不变的情况下,降水每减少1mm草地生产潜力减少5.06kg/hm2·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北方农牧交错带 草地生产力
原文传递
自适应调整参数的果蝇优化算法 被引量:26
16
作者 韩俊英 刘成忠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2014年第7期50-55,共6页
针对基本果蝇优化算法因参数选取不当而导致的收敛精度偏低且不稳定的问题,提出了自适应调整参数的果蝇优化算法(FOA with Adaptive Parameter,FOAAP)。该算法在每个进化代输入描述种群整体特征的精确数值,由逆向云发生器算法得到当代... 针对基本果蝇优化算法因参数选取不当而导致的收敛精度偏低且不稳定的问题,提出了自适应调整参数的果蝇优化算法(FOA with Adaptive Parameter,FOAAP)。该算法在每个进化代输入描述种群整体特征的精确数值,由逆向云发生器算法得到当代云模型的3个数字特征C(ExtEntHet),按照U条件隶属云发生器自适应调整果蝇个体搜寻食物的方向与距离Value这一参数。将该算法在函数优化中,与基本果蝇优化算法以及相关文献中算法进行仿真对比,结果表明,新算法在收敛速度、收敛可靠性及收敛精度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模型 自适应 果蝇优化算法 收敛精度
下载PDF
不同降水年型下水氮调控对小麦产量及生物量的影响 被引量:22
17
作者 茹晓雅 李广 +2 位作者 陈国鹏 张统帅 闫丽娟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725-1734,共10页
水和氮是影响西北黄土高原雨养农业区粮食生产的主要因素,但其增产效应受降水年型影响明显。本水氮调控试验利用APSIM模型在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1971—2018年气象数据,分析了不同降水年型下水氮管理对小麦产量和生物量的变异系数、可持... 水和氮是影响西北黄土高原雨养农业区粮食生产的主要因素,但其增产效应受降水年型影响明显。本水氮调控试验利用APSIM模型在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1971—2018年气象数据,分析了不同降水年型下水氮管理对小麦产量和生物量的变异系数、可持续性指数的影响,明确了各年型产量与施氮量、降水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模型模拟的小麦产量和生物量的决定系数R2均在0.90以上,一致性指标D均在0.95以上,归一化均方根误差(NRMSE)均在15%以下,表明该模型在研究区具有较好的模型拟合度和适应性。通过二元二次回归方程探讨了其最优产量下的水氮优化组合,在当年年降水总量的基础上,干旱年小麦达潜在最优产量时(3492.6kghm^-2),降水需增加39.73%,应施氮182.73kghm^-2;平水年小麦达潜在最优产量时(4514.5kghm^-2),降水需增加45.26%,应施氮208.26kghm-2;湿润年小麦达潜在最优产量时(4890.3kghm^-2),降水需增加46.31%,应施氮211.15kghm^-2。研究结果可为研究区不同降水年型下缓解小麦干旱和养分胁迫,节约化肥资源和农业可持续性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年型 APSIM模型 生物量 产量
下载PDF
尕海湿地沼泽化草甸中不同积水区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 被引量:23
18
作者 吴江琪 马维伟 +4 位作者 李广 王辉 罗永忠 聂志刚 薛景文 《湿地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37-143,共7页
2014年5~9月,以尕海湿地沼泽化草甸中不同积水区(无积水区、季节性积水区和常年积水区)的土壤为研究对象,测定土壤中的活性有机碳含量,分析沼泽化草甸不同积水区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差异。研究结果表明,积水状况对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影... 2014年5~9月,以尕海湿地沼泽化草甸中不同积水区(无积水区、季节性积水区和常年积水区)的土壤为研究对象,测定土壤中的活性有机碳含量,分析沼泽化草甸不同积水区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差异。研究结果表明,积水状况对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影响显著。0~40 cm深度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最大值出现在常年积水区,季节性积水区的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次之,最小值出现在无积水区。在不同土壤深度,20~40 cm深度土壤有机碳和微生物量碳含量在季节性积水区最大,在无积水区最小,其它深度土壤有机碳、微生物量碳和易氧化有机碳含量都在常年积水区最大,在无积水区最小,说明常年积水区活性有机碳及组分具有更加明显的表聚性。在不同采样日,各积水区的土壤有机碳、微生物量碳、微生物熵和易氧化有机碳含量都有显著变化(p<0.05)。各活性有机碳组分与土壤有机碳含量显著正相关(p<0.01),各活性有机碳含量都随着土壤有机碳含量增加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水状况 沼泽化草甸 土壤有机碳 微生物量碳 易氧化有机碳
原文传递
甘肃尕海湿地退化过程中植物生物量及物种多样性变化动态 被引量:21
19
作者 马维伟 李广 +4 位作者 石万里 王辉 罗永忠 张亮 聂志刚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960-966,共7页
以尕海湿地区内的典型沼泽泥炭和沼泽化草甸为研究对象,采用空间序列代替时间序列的方法,研究了尕海湿地退化过程中植物生物量及物种多样性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尕海湿地退化过程中,湿地的地上、地下生物量均显著降低,但地下生物量... 以尕海湿地区内的典型沼泽泥炭和沼泽化草甸为研究对象,采用空间序列代替时间序列的方法,研究了尕海湿地退化过程中植物生物量及物种多样性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尕海湿地退化过程中,湿地的地上、地下生物量均显著降低,但地下生物量降低幅度较大,地下、地上生物量比例系数呈减小趋势;尕海湿地退化过程中植物群落特征发生明显变化,具体表现为,泥炭沼泽退化过程中的优势种从未退化时乌拉苔草(Carex meyeriana)演变为退化时的问荆(Equisetum arvense)。沼泽化草甸退化过程中的优势种从未退化时藏嵩(Kobresia tibetica)演变为轻度和中度退化程度时的青藏苔草(Carex moorcroftii)和密毛白莲蒿(Artemisia sacrorum.var mess-rschmidtiana);重度退化程度时仅有零星的冷蒿(Artemisia frigida)、珠芽蓼(Polygonum viviparum);主要伴生种表现为湿生植物逐渐消失,中、旱生毒杂草逐渐增加。泥炭沼泽的植物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呈增加趋势,沼泽化草甸为先增加后降低,均匀度指数恰好相反;群落相似性系数逐渐降低。说明尕海湿地原有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分布格局向杂草型退化方向演替,建议减少放牧压力,采取人工措施促进尕海湿地生态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尕海湿地 退化程度 植物生物量 物种多样性
下载PDF
北方农牧交错带气候变化对农作物生产力影响的诊断分析-以定西县为例 被引量:19
20
作者 李广 黄高宝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04-107,共4页
根据北方农牧交错带(定西县1970-2000年)的气候资料,分析了该地区30年来气候变化周期、趋势及其农作物气候生产力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气温有上升而降水呈减少的态势,并且都具有7年的准周期,预计在下一个周期平均气温可能会增加到7.88... 根据北方农牧交错带(定西县1970-2000年)的气候资料,分析了该地区30年来气候变化周期、趋势及其农作物气候生产力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气温有上升而降水呈减少的态势,并且都具有7年的准周期,预计在下一个周期平均气温可能会增加到7.88℃,而降水将减少到377.7mm。在温度升高而降水不变的情景下,温度每升高1℃,农作物生产潜力增加69kg/hm2.a;相反情况下,降水每减少1mm,生产潜力减少9.7kg/hm2.a。研究农牧交错复合生态系统气候变化及农作物生产力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且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方农牧交错带 气候变化 农作物生产力 诊断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