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移栽期对蒙古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 var.mongholicus)药材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陈垣 李军贤 +2 位作者 郭凤霞 张万世 程国栋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06-414,共9页
采用初冬和春季移栽对比试验,定期测定土壤含水量、生长发育指标、药材产量和质量指标,旨在探寻地道产区蒙古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 var.mongholicus)最佳移栽季节。结果表明:与春栽田比较,冬栽田20cm土层内土壤含水量在苗栽返... 采用初冬和春季移栽对比试验,定期测定土壤含水量、生长发育指标、药材产量和质量指标,旨在探寻地道产区蒙古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 var.mongholicus)最佳移栽季节。结果表明:与春栽田比较,冬栽田20cm土层内土壤含水量在苗栽返青期显著增高,而40cm以下土层土壤含水量在生长后期显著降低;苗栽返青和开花分别提早10d和13d,返青出苗势、出苗率和出苗指数分别提高32.6%、4.4%和0.2497,返青株成活率提高5.0%,有效延长了黄芪生长天数,为药材根的生长和有效成分积累奠定了良好的营养生长基础。初冬栽和春栽田成药根数分别为201 087根·hm-2和181 250根·hm-2,一等品出成率分别为24.02%和19.69%,药材鲜产量分别为5 400kg·hm-2和5 057kg·hm-2;黄芪甲苷含量分别为0.121%和0.098%,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含量分别为0.080%和0.052%,水溶性浸出物含量分别为27.62%和25.54%。初冬移栽黄芪成效更为显著,建议规范化生产中合理调整移栽季节,提倡初冬移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 var.mongholicus) 移栽时期 药材产量 药材质量
原文传递
基于熵权法模糊物元模型的独一味(Lamiophlomis rotata)适宜性分布 被引量:9
2
作者 周传猛 陈垣 +2 位作者 李向群 郭凤霞 白刚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93-99,共7页
独一味(Lamiophlomi s rotata)是唇形科濒危药用植物。根据模糊物元模型理论构建独一味产量与14个生态因子之间的模糊隶属函数,采用熵权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利用ArcGIS平台确定青藏高原地区独一味生态适宜性空间分布,旨在探究独一味适... 独一味(Lamiophlomi s rotata)是唇形科濒危药用植物。根据模糊物元模型理论构建独一味产量与14个生态因子之间的模糊隶属函数,采用熵权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利用ArcGIS平台确定青藏高原地区独一味生态适宜性空间分布,旨在探究独一味适宜性分布状况,为濒危藏药独一味资源的动态监测及资源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独一味最佳生态相似区域占研究区面积的3.13%、高度相似区域占6.34%、中度相似区域面积占8.53%、低度相似区域占6.35%、不相似区域占75.65%。独一味主要集中在青藏高原东部边缘四川、甘肃和青海高海拔地带的次生植被及逐渐退化的高山草甸区,基于GIS的模糊物元模型可评价独一味的生态适宜区域和空间分布状态,为其GAP选址和生境保护地带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一味(Lamiophlomis rotata) 模糊物元 熵权法 生态适宜性
原文传递
有机栽培对SP_(2)代当归成药特性的影响
3
作者 金建琴 张艳芳 +2 位作者 郭凤霞 陈垣 刘晓峰 《热带农业工程》 2024年第2期104-110,共7页
为研究有机栽培对SP_(2)当归成药特性的影响,实验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的方法,以纯有机肥为基肥,设有CK(不施肥),OM1(750 kg/hm^(2)),OM2(1500 kg/hm^(2)),OM3(2250 kg/hm^(2)),OM4(3000 kg/hm^(2)),OM5(3750 kg/hm^(2))6个处理。每... 为研究有机栽培对SP_(2)当归成药特性的影响,实验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的方法,以纯有机肥为基肥,设有CK(不施肥),OM1(750 kg/hm^(2)),OM2(1500 kg/hm^(2)),OM3(2250 kg/hm^(2)),OM4(3000 kg/hm^(2)),OM5(3750 kg/hm^(2))6个处理。每个处理随机抽取30株,挂牌标记后测定SP_(2)代当归成药期生长发育动态(株高、株幅、叶长、叶宽)和返青率、叶绿素、氮含量等指标。结果表明:基施纯有机肥可显著提高SP_(2)代成药株高、株幅、叶长和叶宽,其中OM3处理的返青率最高,为95%,与CK相比,增长了14.15%;不同指标表明各处理整体在9月长势最好,达到最高值。就9月份各指标而言,株高、叶宽在OM1处理下最好,株幅、叶长、叶绿素和氮含量均在OM3处理下最好。对种苗7个性状综评显示,各施肥处理综合因子指数大小依次为OM3(0.9558)>OM1(0.6459)>OM2(0.6005)>CK(0.4858)>OM4(0.2269)>OM5(0.0317),说明当归移栽有机肥施用量以2250 kg/hm^(2)为宜。综上所述,当归经有机栽培后可增强其抗逆性,获得的抗逆成药株将是当归新品种选育的优异宝贵种质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归 有机肥 生长发育 相关分析 变异系数 综合因子
下载PDF
甘肃宕昌县野生黄芪资源调查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何媛丽 陈垣 +2 位作者 郭凤霞 周传猛 杨慧珍 《草原与草坪》 CAS CSCD 2017年第6期36-41,共6页
采用踏查及实地样方调查的方法,对甘肃宕昌县野生黄芪资源进行了全面普查,旨在揭示该生态区野生黄芪资源的分布特点和药材储量。结果表明,宕昌县境内7个不同的植被类型,仅南河乡针叶林和阔叶林灌丛发现有野生黄芪居群分布,野生黄芪出现... 采用踏查及实地样方调查的方法,对甘肃宕昌县野生黄芪资源进行了全面普查,旨在揭示该生态区野生黄芪资源的分布特点和药材储量。结果表明,宕昌县境内7个不同的植被类型,仅南河乡针叶林和阔叶林灌丛发现有野生黄芪居群分布,野生黄芪出现样地占宕昌县总调查样地的10.6%,野生黄芪出现样方占宕昌县调查总样方的0.38%。宕昌县野生黄芪资源分布面积约为2.53km2,药材储量约为19.368 9t。说明宕昌县境内野生黄芪资源极其稀少,分布范围极其狭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黄芪 资源分布 药材储量
下载PDF
农茬口对土壤特性及熟地当归育苗的调控效应 被引量:5
5
作者 白刚 郭凤霞 +3 位作者 陈垣 袁洪超 姜小凤 甄世伟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701-712,共12页
利用高寒草甸生荒地进行当归育苗的传统方式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为了探讨农茬口调控土壤特性继而影响后茬当归育苗的效应,在道地产区甘肃省卓尼县熟地培育农作物茬口后进行当归育苗,测定育苗期土壤特性、成苗数和产量。结果表明,农茬... 利用高寒草甸生荒地进行当归育苗的传统方式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为了探讨农茬口调控土壤特性继而影响后茬当归育苗的效应,在道地产区甘肃省卓尼县熟地培育农作物茬口后进行当归育苗,测定育苗期土壤特性、成苗数和产量。结果表明,农茬口对后茬当归育苗田土壤特性具有显著影响,与休耕茬田比较,马铃薯、油菜、蚕豆茬田土壤电导率极显著降低, pH显著提高,青稞茬田土壤pH和电导率均降低,农茬口极显著提高了后茬土壤阳离子含量,降低了阴离子含量。各茬口土壤K^+含量依次为青稞>蚕豆>油菜>马铃薯>休耕, Na^+含量为马铃薯>青稞>蚕豆>油菜和休耕, Cl^-含量为休耕>马铃薯>青稞>油菜>蚕豆。随土层加深,紧实度增加,孔隙度减少,含水量随土层和茬口而异。0~15 cm土层的土质疏松且含水量高则有利于保苗。当归成苗数和苗产量与土壤电导率、Cl^-含量均呈显著负相关;苗产量与pH、K^+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5~10 cm土层容重呈显著负相关;苗数与0~5 cm土层总孔隙度呈显著正相关。各茬口育成苗产量排序与综合评价指数顺序一致,综合评价指数依次为蚕豆(0.986)>油菜(0.682)>青稞(0.668)>马铃薯(0.297)>休耕(0.159)。因此,优异的茬口特性可优化当归幼苗赖以生存的农田土壤环境,改善土壤性质,富集营养,促生保苗,蚕豆茬口更为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茬口 熟地 当归 育苗 土壤特性
下载PDF
外源Ca2+对野生抚育独一味(Lamiophlomis rotata)越冬返青生理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沙洁 陈垣 +3 位作者 郭凤霞 胡陇生 梁伟 赵锐明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56-164,共9页
独一味(Lamiophlomis rotata)是青藏高原濒危保护药用植物。为研究外源钙对野生独一味抗逆性的影响,在玛曲县独一味野生抚育基地分别选取36个成株样方及36个幼苗样方,在越冬前不同时期对幼苗及成株叶面喷施不同浓度的CaCl2(0、5、10、15... 独一味(Lamiophlomis rotata)是青藏高原濒危保护药用植物。为研究外源钙对野生独一味抗逆性的影响,在玛曲县独一味野生抚育基地分别选取36个成株样方及36个幼苗样方,在越冬前不同时期对幼苗及成株叶面喷施不同浓度的CaCl2(0、5、10、15、20\,25 mmol·L-1),次年采集各处理样品带回实验室测定独一味叶片膜稳态性、渗透调节机能、膜质过氧化和抗氧化酶活性及根系TTC还原活力等抗逆指标,旨在探寻改善其越冬返青生理特性的处理方法,为独一味野生抚育和驯化栽培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外源钙处理浓度和喷施次数对越冬后独一味抗逆指标具有显著影响,以喷施2次15 mmol·L-1 CaCl2的作用效果最佳,通过调控叶片可溶性糖和抗氧化酶活性保护膜系统的稳态性和完整性,使叶片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MDA)含量维持在较低的水平,增强了根系活力,有效提高了野生独一味的返青率,在独一味野生抚育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一味(Lamiophlomis rotata) 外源CA2+ 越冬 生理特性
原文传递
菘蓝农艺性状与药材产量的相关和通径分析 被引量:25
7
作者 王恩军 陈垣 +3 位作者 韩多红 蔡子平 张芬琴 张勇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99-406,共8页
为探究菘蓝主要农艺性状的变异特征,明确药材产量形成的决定因子,合理评价与利用现有种质资源及选育品种提供参考依据,本研究以18份国内菘蓝主栽区的种质资源为试验材料,通过测定11个农艺性状,采用相关分析、回归分析、通径分析等方法,... 为探究菘蓝主要农艺性状的变异特征,明确药材产量形成的决定因子,合理评价与利用现有种质资源及选育品种提供参考依据,本研究以18份国内菘蓝主栽区的种质资源为试验材料,通过测定11个农艺性状,采用相关分析、回归分析、通径分析等方法,探讨菘蓝主要农艺性状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菘蓝主要农艺性状变异丰富,变异系数(CV)达9.83%~69.22%,根鲜重、叶鲜重和叶面积的CV均大于60%,大青叶和板蓝根产量的CV大于50%,根直径、叶干物质含量、根长、根干物质含量CV较小。大青叶产量与根干物质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与叶片干物质含量呈负相关,与其他农艺性状都呈极显著正相关;板蓝根产量与叶、根干物质含量均呈负相关,与其他农艺形状均呈极显著正相关。采用逐步回归分析,分别建立大青叶产量和板蓝根产量与农艺性状之间的回归模型,经统计学检验,两个模型均达极显著水平,其决定系数分别为0.989、0.982。通过通径分析,确定影响大青叶产量的关键农艺性状依次为叶片数(0.715)、叶鲜重(0.594)、根鲜重(0.140)和侧根数(0.131),而影响板蓝根产量的关键农艺性状为根长(0.837)和根鲜重(0.592)。菘蓝种质资源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大青叶产量形成的决定因子为叶片数、叶鲜重、根鲜重和侧根数;板蓝根产量形成的决定因子为根长和根鲜重。高产型大青叶的品种特征为叶片数多、叶和根鲜重均重、侧根数较多;高产型板蓝根的品种特征为根长和根鲜重。本研究为菘蓝种质资源鉴定及品种选育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菘蓝 农艺性状 相关和回归分析 通径分析 药材产量
下载PDF
三种作物根际土壤水浸液对当归的化感效应 被引量:15
8
作者 金彦博 郭凤霞 +1 位作者 陈垣 郭一青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2248-2257,共10页
为探究适宜当归育苗的熟地土壤资源,本研究在当归道地产区甘肃省岷县培育小麦、蒙古黄芪和马铃薯茬口基础上,通过盆栽试验研究3种作物根际土壤对当归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化感效应。结果表明,小麦根际土壤水浸液对当归种子萌发出苗及幼... 为探究适宜当归育苗的熟地土壤资源,本研究在当归道地产区甘肃省岷县培育小麦、蒙古黄芪和马铃薯茬口基础上,通过盆栽试验研究3种作物根际土壤对当归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化感效应。结果表明,小麦根际土壤水浸液对当归种子萌发出苗及幼苗生长均表现出低促高抑的浓度效应,而蒙古黄芪和马铃薯根际土壤水浸液均表现出抑制效应,其中蒙古黄芪抑制作用更强;当归幼苗的化感敏感部位为根部,可抑制当归幼苗根的加粗生长,但对幼苗根伸长生长的效应因作物不同而异,小麦根际土表现为低浓度促进效应,其余2种作物土均表现为抑制效应。0.2 g·mL^(-1)小麦根际土壤水浸液条件下,当归幼苗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最高,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较低,且均显著高于蒙古黄芪和马铃薯根际土壤水平,幼苗氨基酸泄漏率维持在较低水平;根际土壤水提液浓度为0.8g·mL^(-1)时,3种作物根际土壤水浸液培育的当归幼苗CAT活性均较高,但氨基酸泄漏率较大。综上所述,低浓度小麦根际土壤水浸液在一定程度上可促进当归种子萌发出苗率,并奠定幼苗抗逆生化基础,岷县正茬小麦茬口是适宜当归熟地育苗的床土资源。本研究结果为制定合理的当归轮作倒茬制度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归 育苗 化感作用 抗氧化酶
下载PDF
栽培方式对菘蓝农艺性状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9
9
作者 王恩军 陈垣 +2 位作者 韩多红 蔡子平 张芬琴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661-1670,共10页
栽培方式对中药材产量和品质影响较大。本研究为了探讨河西走廊绿洲灌溉区菘蓝的最佳栽培方式,通过田间试验,采用栽培模式(平作和垄作)和覆膜方式(不覆膜、覆白膜和覆黑膜)二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设置6个处理。按照播种至收获每月一次... 栽培方式对中药材产量和品质影响较大。本研究为了探讨河西走廊绿洲灌溉区菘蓝的最佳栽培方式,通过田间试验,采用栽培模式(平作和垄作)和覆膜方式(不覆膜、覆白膜和覆黑膜)二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设置6个处理。按照播种至收获每月一次定期采集菘蓝植株样品,测定了6种栽培方式下菘蓝根农艺性状指标、板蓝根产量及检测成分(R,S)-告依春含量。结果表明,不同栽培方式对菘蓝根长、根直径、单株根干重的累积动态、板蓝根产量和质量均具有显著影响。垄作覆黑膜栽培菘蓝根的快速生长持续期最长,根系最发达,根长、根直径和单株根干重均较高。板蓝根产量以垄作覆黑膜栽培最高(4 514.4 kg·hm^(-2)),垄作覆白膜产量最低(3 116 kg·hm^(-2));(R,S)-告依春含量以垄作覆白膜最高(2.61 g·kg^(-1)),垄作不覆膜最低(1.37 g·kg^(-1))。在不同栽培方式下,菘蓝主根长、根直径和单株根干重生长随生长时间均呈现"S"型生长趋势,符合Logistic生长模型。河西走廊绿洲灌区菘蓝收获板蓝根适宜栽培方式为垄作覆黑膜栽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菘蓝 栽培方式 Logistic生长方程 根系农艺性状 板蓝根产量 (R S)-告依春含量
下载PDF
濒危植物暗紫贝母的开花物候和传粉方式 被引量:5
10
作者 郭凤霞 陈垣 +1 位作者 张荩凤 白刚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324-1332,共9页
暗紫贝母(Fritillaria unibracteata)是药材川贝母的基原植物之一,属国家二级保护植物。以自然授粉为对照,采用观察和7种花器操作对漳县荒坡地驯化栽培暗紫贝母开花物候和传粉方式进行了研究,旨在揭示其传粉结实特性,探寻繁种策略,为野... 暗紫贝母(Fritillaria unibracteata)是药材川贝母的基原植物之一,属国家二级保护植物。以自然授粉为对照,采用观察和7种花器操作对漳县荒坡地驯化栽培暗紫贝母开花物候和传粉方式进行了研究,旨在揭示其传粉结实特性,探寻繁种策略,为野生驯化扩繁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仿野生农田环境条件下,暗紫贝母株型多样化趋势明显,2013年采用鳞茎播种的暗紫贝母次年3月下旬返青,返青株以单叶株为主,多叶株少量,开花株稀少。随栽培年限延长,多叶株和开花株比率提高,单株开花数增多。开花株5月上旬现蕾,下旬进入盛花期,6月中旬蒴果成形,7月中下旬种子成熟倒苗,花蕾期茎叶持续生长,株高10.18~19.26cm。自然结实率75.0%,去雄套纸袋不结实,人工异交率80%以上,自然异交率70%,自交率低于30%,单果结种子(110±22)粒,百粒鲜重(94.53±53.62)mg。访花昆虫有蜂类、蝇类、蜘蛛和蚂蚁等。说明这种小株植物不存在无融合生殖现象,属异花授粉类型,部分自交亲和,传粉媒介以虫媒为主,风媒为辅,暗紫贝母特有的物候、株形多样化和传粉特性是其长期适应高寒恶劣多变环境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暗紫贝母 物候学 传粉方式 结实 异交率
下载PDF
外源钙对甘肃贝母倒苗特性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5
11
作者 王小琴 陈垣 +2 位作者 郭凤霞 郭爱峰 袁洪超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831-1838,共8页
对甘肃贝母(Fritillaria przewalskii Maxim.)鳞茎播种后2年生苗喷施不同浓度CaCl_2溶液(5、10、15、20和25mmol·L^(-1)),以喷施等量蒸馏水为对照(CK),通过测定倒苗率变化和倒苗期地下部分生理特性,探讨外源钙对甘肃贝母倒苗特性... 对甘肃贝母(Fritillaria przewalskii Maxim.)鳞茎播种后2年生苗喷施不同浓度CaCl_2溶液(5、10、15、20和25mmol·L^(-1)),以喷施等量蒸馏水为对照(CK),通过测定倒苗率变化和倒苗期地下部分生理特性,探讨外源钙对甘肃贝母倒苗特性的影响。结果显示:(1)外源CaCl_2处理均可推迟甘肃贝母倒苗高峰期,有效延长甘肃贝母生长期,从而提高鳞茎产量;各CaCl_2浓度处理的倒苗延迟效应基本表现为15 mmol·L^(-1)>20 mmol·L^(-1)>25mmol·L^(-1)>10mmol·L^(-1)>5mmol·L^(-1)>CK。(2)不同CaCl_2溶液喷施后倒苗期较CK推迟效应显著,比CK倒苗高峰期推迟3~7d,并推迟3~6d结束倒苗高峰,其中以喷施15mmol·L^(-1) CaCl_2处理的倒苗延迟效应最佳。(3)10~25mmol·L^(-1) CaCl_2处理均可有效增强甘肃贝母倒苗期根系活力和鳞茎的抗氧化能力,其中以15mmol·L^(-1) CaCl_2处理的倒苗期根系TTC活力最高,鳞茎SOD、POD和CAT活性最强。(4)隶属函数法综合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浓度CaCl_2处理下甘肃贝母倒苗期鳞茎抗性及生活力由强至弱依次为15mmol·L^(-1)>20mmol·L^(-1)>25mmol·L^(-1)>10mmol·L^(-1)>5mmol·L^(-1)>CK。研究表明,15mmol·L^(-1) CaCl_2为甘肃贝母延迟倒苗期、增强苗期鳞茎抗逆性、提高鳞茎产量的最佳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贝母 外源钙 倒苗率 生理特性
下载PDF
药用作物茬口对当归苗栽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王小琴 陈垣 +2 位作者 郭凤霞 袁洪超 郭一青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2002-2006,共5页
目的:筛选适宜的可替代传统当归生荒地育苗的熟地育苗床土资源。方法:以撂荒地为对照,对不同药用植物(当归、秦艽、羌活)茬口土壤条件下当归苗栽根系活力、可溶性蛋白含量、相对电导率、氨基酸泄露率、丙二醛含量及抗氧化酶活性进行测... 目的:筛选适宜的可替代传统当归生荒地育苗的熟地育苗床土资源。方法:以撂荒地为对照,对不同药用植物(当归、秦艽、羌活)茬口土壤条件下当归苗栽根系活力、可溶性蛋白含量、相对电导率、氨基酸泄露率、丙二醛含量及抗氧化酶活性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不同药用植物茬口对当归苗栽根系活力、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细胞膜稳态性、膜脂过氧化程度及抗氧化酶活性具有显著影响,当归重茬及羌活茬口当归苗栽根系细胞酶促抗氧化系统薄弱,且渗透调节能力差,膜脂过氧化程度加剧,质膜稳定性降低,根系活力下降,导致其越冬后发病率剧增。秦艽茬口当归苗栽各生理生化指标与对照差异不显著,其抗氧化系统发达,膜脂过氧化程度小,质膜稳定性强,渗透调节能力大,根系活力强,苗栽越冬后发病率低。结论:秦艽茬口土壤可作为较适宜当归育苗的熟地床土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归 育苗 茬口 生理特性 抗氧化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