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磁感应方法在土壤盐渍化评价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2
1
作者 李海涛 李小梅 +2 位作者 B.philip 李文鹏 郝爱兵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95-98,共4页
本文应用电磁感应方法(大地电导率探测仪EM38),对新疆焉耆盆地的土壤电导率进行了测量,分析了电磁感应方法所得结果和土样分析结果之间的相关关系,证实了电磁感应方法的有效性。基于电磁感应方法测量的结果,对新疆焉耆盆地土壤盐渍化进... 本文应用电磁感应方法(大地电导率探测仪EM38),对新疆焉耆盆地的土壤电导率进行了测量,分析了电磁感应方法所得结果和土样分析结果之间的相关关系,证实了电磁感应方法的有效性。基于电磁感应方法测量的结果,对新疆焉耆盆地土壤盐渍化进行了定性评价。结果表明,在开都河上游,土壤盐渍化程度普遍较轻;在中游地带,灌区内的土壤盐渍化改良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土壤中的含盐量较低,但是在远离河谷的非灌区,土壤含盐量依然很高;在下游及靠近博斯腾湖的地区,土壤含盐量普遍较高,并有随深度增加而增加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渍化 电磁感应 电导率
下载PDF
从“空间改造”到“价值重塑”——历史街区保护策略转向研究 被引量:22
2
作者 姚迪 戴德胜 《建筑学报》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6-39,共4页
梳理总结当前我国历史街区保护工作的现状,针对保护工作从关注物质文化遗产转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趋势,对当前无形文化相关保护内容的研究与实践作出评价,指出了一些问题和缺陷;并通过台湾地区的经验介绍,提出历史街区保护未来的发... 梳理总结当前我国历史街区保护工作的现状,针对保护工作从关注物质文化遗产转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趋势,对当前无形文化相关保护内容的研究与实践作出评价,指出了一些问题和缺陷;并通过台湾地区的经验介绍,提出历史街区保护未来的发展方向须从进行"空间改造"转向"价值重塑",并就此指出应该采取的策略与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街区 非物质文化遗产 空间改造 价值重塑
原文传递
云南思茅地区新生代的持续旋转 被引量:13
3
作者 陈海泓 郝杰 Jon P.Dobson Friedrich Heller Kennech J.Hsū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4期2269-2272,共4页
新生代早期(约45 Ma),印度板块在经历了长时期的北向漂移后终与欧亚大陆碰撞。其后,以印度洋的扩张作用为驱动力,印度板块持续向欧亚大陆推挤,使造山带地区产生大规模的陆壳缩短,造就了壮观的世界屋脊——青藏高原。70年代中期。
关键词 古地磁 新生代 顺时针 旋转
原文传递
华南与扬子板块早三叠世分隔的古地磁学初步证据 被引量:5
4
作者 陈海泓 孙枢 +3 位作者 李继亮 许靖华 Friedrich Heller Jon Dobson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6期537-539,共3页
在“华南中生代造山作用”这一设想中,华南主要存在三个岩石圈板块:扬子板块,华南板块与东南亚板块。扬子板块与华南板块在前中三叠世处于分离状态,其间可能存在一洋盆,许靖华等曾称之为“板溪洋”。为进一步验证这一科学预见,作者于198... 在“华南中生代造山作用”这一设想中,华南主要存在三个岩石圈板块:扬子板块,华南板块与东南亚板块。扬子板块与华南板块在前中三叠世处于分离状态,其间可能存在一洋盆,许靖华等曾称之为“板溪洋”。为进一步验证这一科学预见,作者于1989年10月与12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子板块 早三叠世 古地磁学
原文传递
华南板块的旋转运动 被引量:5
5
作者 陈海泓 孙枢 +3 位作者 李继亮 许靖华 FriedrichHeller JonDobson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8期724-726,共3页
80年代以来,对扬子地区进行了较大范围的古地磁学研究,月前已获得了一大批显生宙各主要时期的数据,据此建立了APW曲线。然而,东南地区尚极少见已发表的资料。为进一步确定华南地区板块构造的格局与中生代造山作用之前的演化历史,我们于1... 80年代以来,对扬子地区进行了较大范围的古地磁学研究,月前已获得了一大批显生宙各主要时期的数据,据此建立了APW曲线。然而,东南地区尚极少见已发表的资料。为进一步确定华南地区板块构造的格局与中生代造山作用之前的演化历史,我们于1989年12月在位于华南板块的广东省连县附近(112.4°E,24.9°N),采集了(?)_3-T_1的古地磁样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地磁 华南板块 旋转 晚古生代
原文传递
大跃进时期的《建筑学报》封面与社会主义想像 被引量:4
6
作者 赵越 《建筑学报》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58-63,共6页
以《建筑学报》封面为切入点,指出我们对大跃进时期建筑认识的局限性,并试图通过对其中有关人民公社的内容的思考扩充这一认识,揭示意识形态和制度所具有的创造力及其现实意义。
关键词 建筑学报 封面 人民公社 制度空间化
原文传递
从概念到建造——ETH克雷兹工作坊15年教学实录 被引量:3
7
作者 克里斯蒂安·克雷兹 晏俊杰 +1 位作者 葛明 张旭 《建筑学报》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1-16,共6页
简要介绍了苏黎世联邦理工大学克里斯蒂安·克雷兹教授于2001-2015年间的设计教学实践;他在教学中强调概念和建造的价值,并注重引导学生关注建筑是如何与人的感知以及日常生活相互关联的。
关键词 设计教学 概念 建造 感知
原文传递
康策特是谁? 一个瑞士结构师的诗意抗争 被引量:3
8
作者 李博 《时代建筑》 2013年第5期40-49,共10页
文章第一部分通过对康策特的专访,试图展示其早年职业生涯的发展以及部分项目的幕后故事;第二部分以四组方案为例,介绍其作品所蕴涵的设计思想以及与建筑师的合作,并简要回顾了当年ETH的结构与建筑学教育背景。
关键词 瑞士建筑 建筑师与结构师的合作 桁架体系i 结构设计 图解静力学 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大学
下载PDF
方法:关于设计教学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葛明 克里斯蒂安.克雷兹 +11 位作者 大卫.莱瑟巴罗 顾大庆 李岳岩 晏俊杰 史永高 鲍莉 王正 朱渊 朱昊昊 张旭 王君美 方浩宇 《建筑学报》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6,共6页
为配合本期教育专栏关于设计教学法和设计方法论的探讨,2015年11月20日,东南大学和本刊共同举办了主题为“方法”的设计教学研究论坛。“方法”论坛特邀克雷兹教授及其助手晏俊杰老师、莱瑟巴罗教授、顾大庆教授、韩冬青教授、鲍莉副... 为配合本期教育专栏关于设计教学法和设计方法论的探讨,2015年11月20日,东南大学和本刊共同举办了主题为“方法”的设计教学研究论坛。“方法”论坛特邀克雷兹教授及其助手晏俊杰老师、莱瑟巴罗教授、顾大庆教授、韩冬青教授、鲍莉副教授、李岳岩教授等参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计方法论 教学研究 设计教学法 东南大学 论坛 冬青
原文传递
瑞士馆 一个消费主义图景下的展览建筑
10
作者 汪弢 《时代建筑》 2015年第4期90-95,共6页
2015米兰世博会瑞士馆以展示瑞士独特产品、展现个体责任、公平分配食物和资源可持续性为出发点,由四个食物塔为主要组成。而从消费主义和产品符号涵义入手的建筑也招来巨大的非议。文章主要探讨了这是设计设定的目标和条件矛盾所致,还... 2015米兰世博会瑞士馆以展示瑞士独特产品、展现个体责任、公平分配食物和资源可持续性为出发点,由四个食物塔为主要组成。而从消费主义和产品符号涵义入手的建筑也招来巨大的非议。文章主要探讨了这是设计设定的目标和条件矛盾所致,还是确实瑞士馆给出了消费主义文脉下展览建筑的新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馆 图景 波普艺术和消费主义
下载PDF
建筑模型 “物质化的构想”
11
作者 赵越(译) 程博(校) 《时代建筑》 2019年第2期60-67,共8页
模型是各种学科普遍使用的一种方法,尤其在通过逐步优化迭代来完成目标的领域——譬如建筑学中。相对于模型在建筑实践中的流行,它的理论梳理近乎空白。本文中奥克斯林教授旁征博引地回溯了模型的概念发展和理论沿革,并藉此讨论其之为... 模型是各种学科普遍使用的一种方法,尤其在通过逐步优化迭代来完成目标的领域——譬如建筑学中。相对于模型在建筑实践中的流行,它的理论梳理近乎空白。本文中奥克斯林教授旁征博引地回溯了模型的概念发展和理论沿革,并藉此讨论其之为方法的本质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型:教育 抽象/经验 理论/实践 预判/表现
下载PDF
基于GIS平台的城市轴向发展形态导控及城市设计——以富阳市迎宾路城市设计为例
12
作者 江泓 吴晓 《建筑与文化》 2011年第6期34-35,共2页
本文以GIS技术为平台,通过富阳市迎宾路概念性城市设计的实践,探讨了城市轴向发展中的形态导控及城市设计应用策略。在这一过程中,GIS技术运用的重点集中在两方面:一是通过现状分析,为概念规划的结构和定位提供指导。二是通过建设强度分... 本文以GIS技术为平台,通过富阳市迎宾路概念性城市设计的实践,探讨了城市轴向发展中的形态导控及城市设计应用策略。在这一过程中,GIS技术运用的重点集中在两方面:一是通过现状分析,为概念规划的结构和定位提供指导。二是通过建设强度分析,在城市设计过程中实现形态导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轴向发展 地理信息系统 城市设计 形态导控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的传统建筑聚落历史风貌保护生成设计方法——以罗马Termini火车站周边地块城市更新设计为例 被引量:20
13
作者 唐芃 李鸿渐 +1 位作者 王笑 《建筑师》 2019年第1期100-105,共6页
本文关注在传统建筑聚落的历史风貌保护或更新设计中,如何依靠计算机信息技术获得不依赖于人的主观判断的传统空间形态构成规则,建立数字化生成设计工具,来解答传统建筑聚落历史文化信息的精确传承和创新利用的问题。文中介绍了人工智... 本文关注在传统建筑聚落的历史风貌保护或更新设计中,如何依靠计算机信息技术获得不依赖于人的主观判断的传统空间形态构成规则,建立数字化生成设计工具,来解答传统建筑聚落历史文化信息的精确传承和创新利用的问题。文中介绍了人工智能领域中的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对以上问题的解决可能,并结合案例介绍了"基于案例学习”等技术工具在城市历史地段城市更新设计中的应用成果。探索了基于知识发现的生成设计工具对传统建筑聚落历史风貌保护所起到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建筑聚落 机器学习 生成设计 基于案例推理
下载PDF
一种建造的新物学 材料、工具与设计在数字建造技术下的关系 被引量:9
14
作者 法比奥.格拉马齐奥 马蒂亚斯.科勒 +1 位作者 扬.维尔曼 李博 《时代建筑》 2014年第3期20-27,共8页
文章阐述了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大学建筑学院数字建造教研室对数字建造技术下材料、工具和设计三者关系的思考。同时,文章简要介绍了该教研室自2005年以来的6组教研实验项目。
关键词 材料 数字建造 数字工艺
下载PDF
间歇性降雨对土壤团聚体粒级及磷、铜、锌富集的影响 被引量:7
15
作者 石璞 Chiahue Doua Yang 赵鹏志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948-956,共9页
探讨间歇降雨条件下土壤干湿交替对团聚体粒级动态变化的影响,对加深径流泥沙运移和分选机制的理解、揭示土壤微量元素随地表径流迁移的规律具有重要意义。通过37 d内的5场间歇性人工降雨实验,观测了降雨激发的团聚体破碎过程和降雨间... 探讨间歇降雨条件下土壤干湿交替对团聚体粒级动态变化的影响,对加深径流泥沙运移和分选机制的理解、揭示土壤微量元素随地表径流迁移的规律具有重要意义。通过37 d内的5场间歇性人工降雨实验,观测了降雨激发的团聚体破碎过程和降雨间歇段干缩过程导致的团聚体粒径分布的动态变化,并通过分析不同团聚体粒级总磷、铜、锌含量的动态变化,评估了间歇降雨对土壤污染物富集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间歇性降雨导致的土壤干湿交替引发了剧烈的团聚体粒级周转,团聚体稳定性随实验推移呈总体退化状态,具体体现在>250μm微团聚体的比例随实验推移显著下降,而<250μm微粒的比例显著上升(P<0.05)。团聚体粒径分布的变化引起了不同粒径磷、铜、锌含量的同步变化,三种元素从>250μm向<63μm粒级逐渐转移,造成<63μm粒级内各元素浓度在实验末期达到最高,这意味着间歇性降雨引起的团聚体结构退化和<250μm微粒的增加及微量元素富集会加大水土流失及伴随污染物排放的风险。本研究揭示了间歇性降雨引起的土壤团聚体结构变化及对泥沙分选和元素迁移过程的影响,为土壤侵蚀引起的横向物质运移机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侵蚀 团聚体稳定性 模拟降雨 重金属 团聚体粒径分布
下载PDF
脉冲激光沉积中高能量密度激光密度对Cu_2Se热电薄膜成分与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16
作者 吕艳红 陈吉堃 +3 位作者 DoBELI Max 李宇龙 史迅 陈立东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115-1120,共6页
本工作提出了脉冲激光沉积法生长Cu2Se热电材料薄膜中维持较高的激光切削能量密度对于实现薄膜与靶材成分等比例传输的重要性。使用较高的脉冲激光能量生长的Cu2Se薄膜具有纯的?-相,并具有与靶材相近的化学组分。这主要是因为较高的激... 本工作提出了脉冲激光沉积法生长Cu2Se热电材料薄膜中维持较高的激光切削能量密度对于实现薄膜与靶材成分等比例传输的重要性。使用较高的脉冲激光能量生长的Cu2Se薄膜具有纯的?-相,并具有与靶材相近的化学组分。这主要是因为较高的激光能量可以更加有效地引起等离子体对激光-固体直接作用的屏蔽,这可以使得靶材中的铜和硒元素的激光切削量更加接近靶材的化学计量比。由于硒具有较高的蒸汽压,降低激光能量会加强激光与固体的直接作用,从而更有效地切削硒元素,导致所沉积薄膜中产生铜缺陷。进一步讨论了所使用的氩气背景气体压力对于所生长的Cu2Se薄膜热电性能的影响。当使用高激光能量低背景气体压力时,所生长的薄膜具有最佳的热电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_(2)Se薄膜 脉冲激光沉积 热电 激光能量
下载PDF
一场关于集体记忆和公共感知的无声对话——城市外围的两种策略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博 《新建筑》 2015年第3期36-40,共5页
从瑞士山区某高层设计为讨论起点,对比"城市设计"这一概念在国内与瑞士所指代专业内容之异同,并以同在瑞士库尔市区边缘小镇哈尔登施泰因的两栋建筑为例,具体阐述了在材料、找形、语意、空间等层面上建筑如何与环境对话并互... 从瑞士山区某高层设计为讨论起点,对比"城市设计"这一概念在国内与瑞士所指代专业内容之异同,并以同在瑞士库尔市区边缘小镇哈尔登施泰因的两栋建筑为例,具体阐述了在材料、找形、语意、空间等层面上建筑如何与环境对话并互相渗透,间接比较了氛围化设计和"类比建筑学"学派两者对于建筑与环境关系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设计 建筑与环境 氛围设计 类比建筑学 公共认知 瑞士建筑
下载PDF
赫尔佐格和德梅隆:石屋——在人文与非人文之间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峰(译) 于洋(校) 《建筑师》 2021年第2期8-12,共5页
本文以赫尔佐格和德梅隆在1988年完成的石屋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两位建筑师如何处理人文与非人文、框架和装饰、薄膜与图像间的复杂关系,并由此延伸至两位建筑师对于历史的批判性设计思考。
关键词 赫尔佐格和德梅隆 石屋 框架 装饰 薄膜 图像 不连贯性
下载PDF
有关建筑教育和理论的当代思索——菲利普·乌尔施布隆访谈
19
作者 孙志健 《建筑师》 2021年第4期58-67,共10页
访谈中菲利普·乌尔施布隆首先讨论了当前历史性面临的危机,并得出"建筑理论已失去它的自主性"的观点。他认为当代理论已不存在中心化的大师理论,而是呈现出多元化的概念,恰如米克·巴尔的"微型理论"般运... 访谈中菲利普·乌尔施布隆首先讨论了当前历史性面临的危机,并得出"建筑理论已失去它的自主性"的观点。他认为当代理论已不存在中心化的大师理论,而是呈现出多元化的概念,恰如米克·巴尔的"微型理论"般运作。基于巴尔关于"概念旅行"的理论,他探讨了全球化语境下建筑教育的新机遇,最后由此出发分析中国与西方国家当代建筑教育之间的相互启迪和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行 理论 危机 建筑教育 文化 中国性
下载PDF
关于暴洪与沙漠的思考
20
作者 伊尔玛·赫尔克斯肯斯 刘姝(译) 陆小璇(译) 《景观设计学(中英文)》 CSCD 2016年第5期131-139,共9页
美国亚利桑那州的索诺兰沙漠集潮湿与干燥、酷热与严寒、永恒与短暂为一身。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大学克里斯托弗·吉鲁特教授的景观设计课程,正是选择在这样极端的环境条件下研究新的聚落类型。从初期的沙盘模型草图到后期的计算机... 美国亚利桑那州的索诺兰沙漠集潮湿与干燥、酷热与严寒、永恒与短暂为一身。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大学克里斯托弗·吉鲁特教授的景观设计课程,正是选择在这样极端的环境条件下研究新的聚落类型。从初期的沙盘模型草图到后期的计算机模拟、数控模型和水动力模拟,该设计课程以动手实践的方式来了解该场地暴洪和侵蚀的自然过程。该课程要求学生在构造聚落时囊括对自然过程和杰斐逊网格的双重考量,以期将基础设施、建筑与生态融合在一套设计方案之中。对于学生来说,针对形式及功能的聚落设计方案都源于这种对自然一人工双重规则的叠加;这片壮美的自然之地几乎找寻不到任何人为的痕迹,使索诺兰沙漠成为完美的试验场地。伴随着设计课程的推进,我们逐渐明晰:在这一洪水多发地区,生成聚落方案的唯一方法就是将山谷之大尺度与人的足迹之小尺度同时考量。该课程的最终方案呈现出了一种对构造学及类型学都具有清晰认知的新型沙漠环境聚落设计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设计学 基础设施 沙漠 聚落 类型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