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腹腔镜胆道镜下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54例 被引量:8
1
作者 陈新凯 胡聪 梁晖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18年第9期1190-1193,共4页
目的观察腹腔镜胆道镜下保胆取石术对胆囊结石患者手术时长、肠蠕动恢复及术后复发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6月至2016年11月收治的108例胆囊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4例。对照组给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 目的观察腹腔镜胆道镜下保胆取石术对胆囊结石患者手术时长、肠蠕动恢复及术后复发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6月至2016年11月收治的108例胆囊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4例。对照组给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观察组给予腹腔镜胆道镜下保胆取石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长、肠蠕动恢复时间及术后复发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手术切口长度[(1. 06±0. 17) cm vs(2. 55±0. 42)cm]、术中出血量[(8. 72±1. 36) ml vs(14. 35±2. 28) ml]、住院时间[(3. 64±0. 53) d vs(4. 78±0. 76) d]均降低,而手术时长升高[(41. 82±6. 85) min vs(33. 57±5. 49) 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1);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肠蠕动恢复时间[(30. 65±5. 12) h vs(35. 28±5. 74) h]、肠鸣音恢复时间[(10. 65±1. 74) h vs(14. 37±2. 36) h]、首次排气时间[(18. 25±3. 13) h vs(23. 86±4. 09) h]、首次排便时间[(21. 42±3. 56) h vs(24. 78±4. 13) h]及疼痛视觉评分量表(VAS)评分均降低,而生活质量评价量表(SF-36)评分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1);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结石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采用腹腔镜胆道镜下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患者,可显著改善手术相关症状,并促进肠道恢复,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结石 腹腔镜胆道镜下保胆取石术 手术时长 肠蠕动恢复 复发率
原文传递
高血压中医分型与脑微出血的关系 被引量:2
2
作者 范欣 熊眭健 +2 位作者 王超 张铎 冯丽莎 《光明中医》 2020年第21期3321-3324,共4页
目的对高血压脑微出血患者临床特征进行辨证分析,探讨不同证型临床特点。方法本研究将符合标准的高血压病患者,按其临床表现进行辨证,收集临床资料。根据头MRI检查,分为脑微出血组及非脑微出血组。结果共纳入208例高血压患者,其中脑微... 目的对高血压脑微出血患者临床特征进行辨证分析,探讨不同证型临床特点。方法本研究将符合标准的高血压病患者,按其临床表现进行辨证,收集临床资料。根据头MRI检查,分为脑微出血组及非脑微出血组。结果共纳入208例高血压患者,其中脑微出血组100例。脑微出血组肝火亢盛及其兼证共38例(38%),阴阳两虚及其兼证34例(34%),此2种证型占比最多。脑微出血患者兼证以瘀证为主(P=0.02)。按脑微出血部位分亚组,脑叶微出血患者年龄较大(P=0.01),主要表现为阴阳两虚(P=0.04)。各临床证型与脑微出血严重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瘀证可能为高血压脑微出血的主要致病因素。脑叶微出血的患者主要以高龄为主,以阴阳两虚为主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病 脑微出血 辨证型
下载PDF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者接受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理的效果 被引量:2
3
作者 袁恩梅 张碧艳 《国际感染病学(电子版)》 CAS 2020年第3期2-4,共3页
目的探讨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者实施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理的影响。方法对本院内80例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者(2016年1月到2017年12月)实施研究观察,将患者按随机数表分为:传统组(n=40)、管理组(n=40),对传统组患者实施医院医护人员护... 目的探讨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者实施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理的影响。方法对本院内80例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者(2016年1月到2017年12月)实施研究观察,将患者按随机数表分为:传统组(n=40)、管理组(n=40),对传统组患者实施医院医护人员护理管理,管理组运用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理,分析总结两种护理方案对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健康认知状况、预后的影响。结果管理组干预后自我管理能力、健康认知评分明显高于传统组(P<0.05)。管理组6个月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组(P<0.05)。结论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者实施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理可提升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提升病情控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基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管理 自我管理 认知
下载PDF
阿托伐他汀辅助治疗对重症肺炎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及肺功能的影响
4
作者 邱娴 曾华东 《北方药学》 2017年第11期55-56,共2页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辅助治疗对重症肺炎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重症肺炎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辅助治疗对重症肺炎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重症肺炎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服阿托伐他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水平,并比较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之比(FEV1/FVC)、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同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IL-6(345.15±1.66)pg/m L、TNF-α(215.36±1.77)pg/m L、CRP(1.52±0.44)mg/m L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FEV1/FVC(66.27±1.87)%、FEV1%(55.97±1.63)%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00%、10.00%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治疗重症肺炎可明显降低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改善肺功能,且不良反应轻,值得在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托伐他汀 重症肺炎 炎症因子 肺功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