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兰州地区105例头癣的发病情况及其病原菌种分析 被引量:9
1
作者 王恩文 骆志成 +2 位作者 牛桃香 杜华 曹庚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06年第12期993-995,共3页
目的:了解兰州地区头癣的发病情况及其病原菌的分布特点。方法:对临床拟诊为头癣的患者进行真菌镜检、培养及分离鉴定。设计统一的调查表,登记镜检阳性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分析头癣的发病特点。结果:105例真菌镜检阳性的头癣患者... 目的:了解兰州地区头癣的发病情况及其病原菌的分布特点。方法:对临床拟诊为头癣的患者进行真菌镜检、培养及分离鉴定。设计统一的调查表,登记镜检阳性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分析头癣的发病特点。结果:105例真菌镜检阳性的头癣患者男72例,女33例,男女之比为2.18:1;白癣92例(87.62%),脓癣13例(12.38%);年龄1.34岁,平均(6.13±2.92)岁;72例有宠物接触史,41例有头癣患者接触史:培养菌株93株(阳性率88.57%),其中犬小孢子菌90株(占培养菌株的96.77%),红色毛癣菌、石膏样小孢子菌、白念珠菌各1株(各占1.08%)。结论:兰州地区头癣的临床类型以白癣为主,脓癣次之;传染方式主要为动物到人、人到人;致病菌以亲动物性的犬小孢子菌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癣 犬小孢子菌 病原真菌
下载PDF
空气细颗粒物PM2.5浓度与皮炎湿疹类皮肤病日门诊人次的相关性研究——以兰州两所医院为例 被引量:7
2
作者 刘昱彤 石春蕊 +4 位作者 董继元 光奇 骆志成 郗群 武奕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559-563,共5页
目的:探讨兰州地区空气细颗粒物PM2.5浓度对本地区皮炎湿疹类皮肤病日门诊人次的影响。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皮炎湿疹类患者的门诊记录和同期气象及环境污染物资料。对日门诊人次和气象数据采用quasi-Poisson连接函数进... 目的:探讨兰州地区空气细颗粒物PM2.5浓度对本地区皮炎湿疹类皮肤病日门诊人次的影响。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皮炎湿疹类患者的门诊记录和同期气象及环境污染物资料。对日门诊人次和气象数据采用quasi-Poisson连接函数进行拟合。在控制季节性和长期趋势、星期几效应基础上,采用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研究PM2.5浓度对就诊人数影响的滞后效应。结果:2013年—2016年期间,PM2.5浓度与皮炎湿疹类调查人群就诊人数的增加无统计学意义,进行性别分层后发现:大气中PM2.5每升高10μg/m3,女性皮炎湿疹类患者门诊人次在滞后0~6 d时增加1.67%(RR:1.0167,95%CI:1.0001~1.0336),在滞后0~7 d时增加1.70%(RR:1.0170,95%CI:1.0003~1.0339);进行年龄分层后发现:PM2.5升高可引起老年患者滞后0~1 d门诊人次增加2.43%(RR:1.0243,95%CI:1.0046~1.0444),青少年患者滞后0~9 d时门诊人次增加1.95%(RR:1.0195,95%CI:1.0002~1.0391),成年患者滞后0~9 d时门诊人次增加2.45%(RR:1.0245,95%CI:1.0004~1.0394)。结论:兰州地区PM2.5浓度升高对皮炎湿疹类老年患者日门诊人次增加存在即时效应,对女性患者、青年患者和成年患者的日门诊人次增加存在滞后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疹 皮炎 空气污染物 细颗粒物 PM2.5 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
下载PDF
雷公藤多甙对银屑病患者NF-кB及细胞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11
3
作者 高军 任万明 强志鹏 《西部中医药》 2013年第9期26-28,共3页
目的:探讨雷公藤多甙对核因子的影响并为药物治疗银屑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得外周血单一核细胞(PBMC),体外培养角质形成细胞(KC)。PBMC与KC混合培养,流式细胞仪检测核转录因子κB(NF-κB)表达,ELISA法测上清液白介素-8... 目的:探讨雷公藤多甙对核因子的影响并为药物治疗银屑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得外周血单一核细胞(PBMC),体外培养角质形成细胞(KC)。PBMC与KC混合培养,流式细胞仪检测核转录因子κB(NF-κB)表达,ELISA法测上清液白介素-8(IL-8)、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含量。结果:银屑病组NF-κB表达及ICAM-1、IL-8含量与正常对照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雷公藤可下调NF-κB表达及IL-8、ICAM-1含量(P<0.01)。结论:雷公藤可能通过影响NF-κB的表达而发挥对银屑病的治疗作用,抑制NF-κB的药物可能有助于银屑病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多甙 银屑病 核因子
下载PDF
寻常性银屑病患者血清MCP-1和MIP-3α的检测及意义 被引量:8
4
作者 贾玲芝 任万明 高军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38-139,共2页
目的探讨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和巨噬细胞炎性蛋白-3α(MIP-3α)与寻常性银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双抗体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患者血清MCP-1和MIP-3α水平。结果寻常性银屑病患者血清MCP-1和MIP-3α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人;进行... 目的探讨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和巨噬细胞炎性蛋白-3α(MIP-3α)与寻常性银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双抗体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患者血清MCP-1和MIP-3α水平。结果寻常性银屑病患者血清MCP-1和MIP-3α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人;进行期患者高于静止期(P<0.05)、退行期(P<0.05)及对照组(P<0.05)。结论寻常性银屑病患者血清MCP-1和MIP-3α水平升高,可能与其发病机理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巨噬细胞炎性蛋白-3α
下载PDF
基于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分析气温对兰州市荨麻疹门诊人次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张静 石春蕊 +6 位作者 廖蓓 韩磊 潘亚娟 骆志成 郗群 何林 王瑞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727-735,共9页
目的评估气温对兰州市荨麻疹门诊就诊人次的影响及其滞后效应,并进行性别、年龄分层研究筛选敏感人群。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就诊于兰州市3所三级甲等医院的荨麻疹门诊数据和同期兰州市气象数据、空气污染物数据。通过分... 目的评估气温对兰州市荨麻疹门诊就诊人次的影响及其滞后效应,并进行性别、年龄分层研究筛选敏感人群。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就诊于兰州市3所三级甲等医院的荨麻疹门诊数据和同期兰州市气象数据、空气污染物数据。通过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DLNM)分析日均气温对兰州市荨麻疹门诊就诊人次的影响,并按照不同年龄段(0~14岁、15~59岁、≥60岁)及不同性别人群进行分层分析。结果气温与兰州市荨麻疹门诊就诊人次之间的关系呈非线性关系,且存在滞后效应。兰州市3家三甲医院荨麻疹日均门诊量为25人次,范围1~76人次。当日均气温在0~10℃范围内时,荨麻疹门诊就诊风险随着气温升高呈现出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日均气温为2℃时,对荨麻疹门诊就诊人次影响的滞后效应在第18天出现,在滞后21 d时相对危险度(RR)值最大,为1.12(95%CI:1.04~1.20)。高温时荨麻疹门诊就诊风险随着气温升高而增加,且高温对兰州市荨麻疹门诊就诊人次的影响呈现出滞后效应,气温越高滞后效应越明显;在滞后21 d时,气温为19.9℃和25.5℃的RR值分别为1.20(95%CI:1.12~1.27)和1.39(95%CI:1.31~1.48)。分层分析结果显示,高温对0~14岁、15~59岁和女性人群荨麻疹门诊就诊的影响更敏感,高温累积滞后21 d时,对0~14岁、15~59岁和女性人群的RR值分别为1.60(95%CI:1.45~1.71)、1.34(95%CI:1.25~1.43)和1.43(95%CI:1.33~1.53)。低温表现为对≥60岁人群的影响,当日均气温为-4.8℃,滞后12 d时RR值最大为1.38(95%CI:1.03~1.85)。此外并未发现低温对其他人群荨麻疹门诊就诊的影响。结论兰州市日均气温会影响荨麻疹门诊就诊人次。主要表现为高温会增加0~14岁、15~59岁人群荨麻疹门诊就诊风险,低温增加≥60岁人群的荨麻疹门诊就诊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均气温 荨麻疹 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 门诊人次
下载PDF
兰州地区主要空气污染物对湿疹日门诊人次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刘昱彤 石春蕊 +4 位作者 董继元 光奇 骆志成 郗群 武奕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312-1318,共7页
目的探讨兰州地区主要空气污染物与湿疹日门诊人次的相关性,以及不同季节、各性别、各年龄层人群对空气污染物的敏感性。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湿疹患者的门诊记录、同期主要空气污染物(PM_(2. 5)、PM_(10)、SO_2、NO_2)浓... 目的探讨兰州地区主要空气污染物与湿疹日门诊人次的相关性,以及不同季节、各性别、各年龄层人群对空气污染物的敏感性。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湿疹患者的门诊记录、同期主要空气污染物(PM_(2. 5)、PM_(10)、SO_2、NO_2)浓度和气象资料。在控制长期趋势和星期几效应基础上,采用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研究空气污染物对日门诊人次影响的滞后效应和累积效应。结果研究期间,平均每日就诊湿疹患者(40. 38±14. 93)例,PM_(2. 5)、PM_(10)、SO_2、NO_2的平均浓度分别为57. 67μg/m^3、129. 75μg/m^3、24. 20μg/m^3和45. 82μg/m^3。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发现湿疹日门诊人次与空气污染物、风速正相关,与气压、相对湿度、降水量负相关。经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分析发现,空气污染物浓度升高对湿疹全人群门诊人次的增加无统计学意义,分季节讨论后,夏季PM_(2. 5)和PM_(10)浓度每增加10μg/m^3,湿疹全人群日门诊人次分别增加12. 33%(95%CI:0. 70%~25. 30%)和3. 61%(95%CI:0. 05%~7. 30%);经性别分层后,PM_(2. 5)浓度每增加10μg/m^3,女性湿疹患者门诊人数增加2. 11%(95%CI:0. 45%~3. 81%);经年龄分层后,PM_(2. 5)和PM_(10)浓度每增加10μg/m^3,≥65岁人群门诊人次分别增加4. 10%(95%CI:1. 54%~6. 73%)和1. 34%(95%CI:0. 39%~2. 31%),NO_2浓度每升高10μg/m^3,≤18岁青少年门诊人次增加4. 05%(95%CI:0. 42%~7. 81%)。结论兰州地区主要空气污染物对湿疹日门诊人次有影响,且不同空气污染物在不同季节对全人群湿疹日门诊人次影响不同,对各性别、年龄人群湿疹日门诊人次的影响有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疹 空气污染物 颗粒物 二氧化硫 二氧化氮 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
下载PDF
空气污染物对兰州市特应性皮炎门诊人次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何苑 石春蕊 +3 位作者 光奇 骆志成 郗群 韩磊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21-530,共10页
目的定量评估兰州地区空气污染物PM_(2.5)、PM_(10)、NO_(2)和SO_(2)浓度对特应性皮炎门诊人次的影响。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特应性皮炎患者的门诊资料和同期气象及环境污染物资料。采用基于泊松分布广义相加模型在控制季节性... 目的定量评估兰州地区空气污染物PM_(2.5)、PM_(10)、NO_(2)和SO_(2)浓度对特应性皮炎门诊人次的影响。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特应性皮炎患者的门诊资料和同期气象及环境污染物资料。采用基于泊松分布广义相加模型在控制季节性和长期趋势、星期几效应基础上,研究PM_(2.5)、PM_(10)、NO_(2)和SO_(2)浓度对就诊人次影响的滞后效应。结果在单污染物模型中,PM_(2.5)、PM_(10)均在滞后当日(lag0)时对特应性皮炎门诊人次的影响最明显,但无统计学意义;NO_(2)也在lag0时影响最明显,并存在滞后效应,其浓度每增加10μg/m^(3),特应性皮炎门诊人次的超额危险度(ER)及95%可信区间(95%CI)为1.95%(95%CI=1.09%~2.82%),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SO_(2)在滞后第6天(lag6)时影响最明显,SO_(2)浓度每升高10μg/m^(3),门诊人次增加1.52%(95%CI=0.48%~2.54%),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对不同性别、年龄、季节分析后显示,女性比男性对PM_(10)和SO_(2)敏感,PM_(10)和SO_(2)每上升10μg/m^(3),女性门诊人次分别增加0.02%和2.47%。而男性对PM_(2.5)及NO_(2)敏感,PM_(2.5)和NO_(2)每上升10μg/m^(3),男性门诊人次分别增加0.47%和1.78%;气态污染物(NO_(2)、SO_(2))影响≤2岁人群高于其余年龄人群,NO_(2)和SO_(2)每上升10μg/m^(3),≤2岁人群门诊人次分别增加2.35%和1.57%,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13~59岁人群对NO_(2)浓度的升高敏感,NO_(2)每上升10μg/m^(3),13~59岁人群门诊人次分别增加1.39%;NO_(2)在冷暖季节时期对门诊人次有影响,ER值分别为2.35%和1.89%,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颗粒物(PM_(2.5)、PM_(10))在冬季门诊人次影响明显,但均无统计学意义。PM_(2.5)和NO_(2),PM_(10)和NO_(2)以及SO_(2)和NO_(2)对特应性皮炎总门诊人次的交互作用明显。在双污染物模型中,引入PM_(2.5)、PM_(10)和SO_(2),NO_(2)对特应性皮炎门诊人次影响较单污染物模型明显增加,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应性皮炎 空气污染物 广义相加模型
下载PDF
兰州市气态污染物对痤疮门诊就诊人次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尹沫涵 石春蕊 +4 位作者 何苑 白瑶 光奇 骆志成 郗群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80-187,共8页
目的探究兰州市气态污染物[SO_(2)、NO_(2)、臭氧8小时平均浓度(O_(3)8h)]与痤疮门诊人次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痤疮门诊人次的临床资料和相应的SO_(2)、NO_(2)、O_(3)8h的浓度。在控制长期趋势与星期几效应等混杂因... 目的探究兰州市气态污染物[SO_(2)、NO_(2)、臭氧8小时平均浓度(O_(3)8h)]与痤疮门诊人次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痤疮门诊人次的临床资料和相应的SO_(2)、NO_(2)、O_(3)8h的浓度。在控制长期趋势与星期几效应等混杂因素的基础上,运用分布滞后非线型模型研究空气中SO_(2)、NO_(2)、O_(3)8h对痤疮门诊人次的滞后效应和累积效应;按照性别、年龄不同人群建立模型。结果平均每日就诊痤疮患者(34.94±15.27)例;SO_(2)、NO_(2)、O_(3)8h平均浓度分别为24.09、43.77、82.94μg/m^(3),经Spearman相关分析后显示痤疮门诊人次与NO_(2)呈正相关,与O_(3)8h呈负相关;SO_(2)与O_(3)8h呈负相关;NO_(2)与SO_(2)、O_(3)8h呈正相关。SO_(2)、NO_(2)浓度每增加10μg/m^(3),门诊人次分别增加2.61%(95%CI=0.98%~4.27%)、1.71%(95%CI=0.54%~2.89%);O_(3)8h浓度每增加10μg/m^(3),门诊人次增加-0.62%(95%CI=-1.12%~-0.11%)。多污染物模型分析提示各空气污染物对痤疮门诊人次仍有影响。结论兰州地区SO_(2)、NO_(2)与痤疮门诊人次呈正相关,O_(3)8h与痤疮门诊人次呈负相关,各性别、年龄人群痤疮门诊人次对SO_(2)、NO_(2)、O_(3)8h浓度变化的敏感程度各不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痤疮 空气污染 NO_(2) SO_(2) O_(3) 分布滞后非线型模型
下载PDF
兰州市沙尘天气与痤疮门诊量的时间序列 被引量:3
9
作者 孙倩倩 石春蕊 +5 位作者 何苑 白瑶 潘亚娟 骆志成 郗群 尹沫涵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5063-5070,共8页
研究沙尘天气、非沙尘天气下颗粒物(PM2.5、PMC、PM10)对痤疮门诊量的影响,并进行性别、年龄分层研究,筛选敏感人群.收集了2013~2017年兰州市沙尘期与非沙尘期3家三甲医院痤疮门诊量资料、大气颗粒物及气象数据,采用基于泊松分布的分布... 研究沙尘天气、非沙尘天气下颗粒物(PM2.5、PMC、PM10)对痤疮门诊量的影响,并进行性别、年龄分层研究,筛选敏感人群.收集了2013~2017年兰州市沙尘期与非沙尘期3家三甲医院痤疮门诊量资料、大气颗粒物及气象数据,采用基于泊松分布的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DLNM),控制气象因素、季节性和长期趋势、星期几效应等混杂因素,分析沙尘期与非沙尘期颗粒物对痤疮门诊量的影响及滞后效应.结果表明:沙尘期时,兰州市3家三甲医院痤疮日均门诊量为26人次,范围3~54人次.非沙尘期时痤疮日均门诊量为37人次,范围1~89人次;单污染物模型显示,PM2.5、PMC、PM10均在滞后第6d(lag6)时效应量达到最大值,其浓度每增加10μg/m^3,痤疮门诊量的超额危险度(ER)及95%可信区间(95%CI)分别为1.065(95%CI:0.260~1.877)、0.355(95%CI:0.018~0.693)、0.310(95%CI:0.054~0.567),PM2.5对痤疮门诊量的影响最为显著;性别及年龄分层发现,性别分层中PM2.5对女性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其浓度每增加10μg/m^3,痤疮门诊量增加1.077(95%CI:0.124~2.039);年龄分层中,0~18岁组受PMC、PM10影响显著,19~24岁组受PM2.5、PM10影响显著,各颗粒物对25~34岁组及≥35岁组效应无统计学意义.在非沙尘期时,PM2.5、PMC、PM10不引起痤疮门诊量增加.双/多污染物模型显示,分别调整其他污染物后,PM2.5、PMC、PM10对痤疮门诊量的影响与单污染物模型类似,仍具有统计学意义.兰州市沙尘天气下大气颗粒物(PM2.5、PMC、PM10)可使痤疮门诊量增加,对女性及青少年影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尘天气 大气颗粒物 痤疮 时间序列 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
下载PDF
空气污染物对兰州市儿童特应性皮炎门诊人次的影响
10
作者 李璨 王菲 +1 位作者 何苑 石春蕊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61-369,共9页
目的分析兰州市空气污染物与儿童特应性皮炎门诊人次的关系,为患儿的生活指导和相关部门的疾病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广义相加模型在控制长期趋势、假期效应、星期几效应和气象因素等混杂因素的基础上,分析兰州市空气污染物对儿童... 目的分析兰州市空气污染物与儿童特应性皮炎门诊人次的关系,为患儿的生活指导和相关部门的疾病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广义相加模型在控制长期趋势、假期效应、星期几效应和气象因素等混杂因素的基础上,分析兰州市空气污染物对儿童特应性皮炎门诊人次的影响和滞后效应。结果NO_(2)、PM_(2.5)、PM_(10)、SO_(2)对儿童特应性皮炎门诊人次的影响在滞后当天(Lag0)最显著,但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CO也在Lag0影响最显著,其浓度每升高10μg/m^(3),儿童特应性皮炎门诊人次增加的超额危险度(ER)值为0.05%(95%CI=0~0.10%,P=0.049);O 3在累积滞后第7天(Lag07)影响最显著,其浓度每升高10μg/m^(3),儿童特应性皮炎门诊人次增加的ER值为7.40%(95%CI=5.31%~9.53%,P<0.001)。年龄分层显示,0~3岁特应性皮炎患儿对CO最敏感,其浓度每升高10μg/m^(3),门诊人次增加的ER值为0.09%(95%CI=0.04%~0.15%,P<0.001);7~14岁特应性皮炎患儿对O 3最敏感,其浓度每升高10μg/m^(3),门诊人次增加的ER值为8.26%(95%CI=4.99%~11.64%,P<0.001)。季节分层显示,CO在夏季和秋季对儿童特应性皮炎门诊人次的影响较强,ER值分别为0.45%和0.16%(P均<0.001);而O 3在冬季对门诊人次影响明显,ER值为20.48%(P<0.001)。结论兰州市空气污染物CO、O 3日平均浓度的升高与儿童特应性皮炎的门诊人次呈正相关,具有显著的季节效应和年龄分层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应性皮炎 空气污染物 广义相加模型
下载PDF
兰州地区慢性荨麻疹患者发病诱因的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董永霞 石春蕊 +3 位作者 石春波 李文竹 贾育蓉 涂晨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09年第5期352-354,共3页
2006-2007年间,收集兰州地区慢性荨麻疹患者222例,同时收集163例非过敏性疾病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人群进行性别、年龄、饮食习惯等比较,并对本次发病两周前的进食状况、用药情况、预防接种等信息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两组人群性别、... 2006-2007年间,收集兰州地区慢性荨麻疹患者222例,同时收集163例非过敏性疾病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人群进行性别、年龄、饮食习惯等比较,并对本次发病两周前的进食状况、用药情况、预防接种等信息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两组人群性别、年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例组在进食海鲜(P<0.001)、药物(P<0.002)、失眠(P<0.001)、遇冷(P<0.001)、热(P<0.036)、风(P<0.003)及摩擦(P<0.000)等因素方面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兰州地区慢性荨麻疹患者,在发病两周前进食海鲜、药物、失眠、冷热变化、遇风、摩擦等因素是导致该病再次发病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荨麻疹 复发 相关因素 病例对照研究
下载PDF
兰州市日均气温对两所三甲医院门诊湿疹人次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武奕 石春蕊 +4 位作者 董继元 潘亚娟 骆志成 郗群 王亚婷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575-578,共4页
的 探讨兰州市日均气温对门诊湿疹人次的影响。方法 收集2007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兰州地区两所三甲医院皮肤科门诊湿疹患者的资料和同时期气象数据,在控制长期趋势、星期几效应的基础上,采用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通过quasi-Pois... 的 探讨兰州市日均气温对门诊湿疹人次的影响。方法 收集2007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兰州地区两所三甲医院皮肤科门诊湿疹患者的资料和同时期气象数据,在控制长期趋势、星期几效应的基础上,采用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通过quasi-Poisson连接函数进行拟合,并根据季节、性别和年龄分层后分析日均气温对湿疹门诊人次的影响。结果 日均气温与湿疹门诊人次的暴露-反应关系大致呈“W”型。按照季节、性别、年龄分层后,日均气温改变对湿疹门诊人次的影响主要以秋、冬季为重,夏季次之,春季最弱。低温对湿疹的影响可能存在滞后作用、累积作用及持续作用,即在-9 ℃、滞后14 d时,RR值为1.12(95% CI:1.03~1.22),达到最大,且温度每降低1 ℃,男性、青少年、中年人群湿疹发病的风险分别增加16%(RR:1.16,95% CI:1.05~1.27)、14%(RR:1.14,95% CI:1.02~1.26)及13%(RR:1.13,95% CI:1.02~1.25),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在女性及老年人群中,低温对湿疹的影响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高温的影响效应在暴露当天即已出现,随着滞后日的推移其影响效应渐减弱,但这种效应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在兰州地区日均气温对湿疹门诊人次的影响以秋、冬季为重,日均气温的改变可能为湿疹患者的危险因素之一,且低温对湿疹的影响存在滞后作用,滞后时间约为14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疹 温度 季节 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 日均气温
原文传递
兰州市区SO2、NO2浓度对荨麻疹日门诊人次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白瑶 石春蕊 +4 位作者 董继元 光奇 骆志成 郗群 何苑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04-710,共7页
目的探讨兰州市气态污染物(SO2、NO2)与荨麻疹门诊人次的相关性,以及冷暖季、性别和年龄分层后不同人群对NO2、SO2的敏感性。方法收集2013年1月18日-2017年12月31日荨麻疹患者的门诊记录,同期SO2、NO2浓度和气象资料。在控制长期趋势和... 目的探讨兰州市气态污染物(SO2、NO2)与荨麻疹门诊人次的相关性,以及冷暖季、性别和年龄分层后不同人群对NO2、SO2的敏感性。方法收集2013年1月18日-2017年12月31日荨麻疹患者的门诊记录,同期SO2、NO2浓度和气象资料。在控制长期趋势和星期几效应基础上,利用分布滞后非线型模型定量评估空气中SO2、NO2与荨麻疹日门诊就诊情况的暴露反应关系;并按照不同人群建立模型。结果研究期间,平均每日就诊荨麻疹患者(40.83±17.31)例;SO2、NO2平均浓度分别为24.14μg/m^3和43.69μg/m^3,经Spearman相关分析后发现荨麻疹日门诊人次与温度、相对湿度之间正相关,与SO2呈负相关;NO2与SO2两者之间为正相关。分析后发现SO2、NO2浓度变化和荨麻疹日门诊量之间呈正相关,NO2、SO2浓度每增加10μg/m^3,日门诊人次分别增加4.60%(95%CI:3.67%~5.53%)、3.15%(95%CI:1.84%~4.48%);经性别和年龄分层后,NO2、SO2浓度每增加10μg/m^3,男性荨麻疹患者分别增加4.74%(95%CI:3.58%~5.90%)、3.92%(95%CI:2.30%~5.57%),0~18岁人群荨麻疹患者分别增加5.55%(95%CI:4.25%~6.87%)、5.58%(95%CI:3.70%~7.48%);冷暖季分层后,冷季时NO2、SO2浓度每升高10μg/m3荨麻疹日门诊人次分别增加5.15%(95%CI:1.06%~3.81%)、2.87%(95%CI:1.11%~4.67%)。结论兰州地区SO2、NO2与荨麻疹日门诊人次之间呈正相关,各性别、年龄人群荨麻疹日门诊人次对SO2、NO2浓度变化的敏感程度也各不相同,且不同污染物在冷暖季对荨麻疹日门诊人次影响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荨麻疹 空气污染 二氧化硫 二氧化氮 分布滞后非线型模型 门诊就诊人次 分析
下载PDF
槲皮素和山柰酚对痤疮相关致病菌抗菌作用及网络药理学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万春梅 石春蕊 +1 位作者 高军 张剑虹 《安徽医药》 CAS 2023年第10期2092-2098,I0006,共8页
目的通过体外实验探究槲皮素和山柰酚对痤疮相关致病菌的抗菌作用,运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预测二者治疗痤疮的作用机制。方法2022年1月至2022年6月通过体外实验测定抑菌环直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药物时间... 目的通过体外实验探究槲皮素和山柰酚对痤疮相关致病菌的抗菌作用,运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预测二者治疗痤疮的作用机制。方法2022年1月至2022年6月通过体外实验测定抑菌环直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药物时间抑菌曲线评判槲皮素和山柰酚的抗菌活性;检索DrugBank、HERB及BATMAN-TCM数据库收集槲皮素和山柰酚作用靶点,检索GeneCards、OMIM、DisGeNET、DrugBank数据库获得痤疮靶点;取两靶点集交集,通过STRING数据库获得蛋白互作网络,CytoHubba拓扑分析得到核心靶点,Metascape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AutoDock软件进行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的分子对接验证。结果槲皮素和山柰酚对三种痤疮相关致病菌均有较好抗菌活性;槲皮素对三种菌的MIC≤78.13 mg/L,MBC≤156.25 mg/L;山柰酚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的MIC≤39.06 mg/L,MBC≤78.13 mg/L,对痤疮丙酸杆菌的MIC≤78.13 mg/L,MBC≤156.25 mg/L。通过网络药理学筛选出AP-1转录因子亚基(JUN)、转录因子p65(RELA)、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IL)-6等8个核心靶点;KEGG富集分析示IL-17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等7条信号通路发挥关键作用;将两种化合物与JUN、RELA、TNF、IL-6进行对接,结合自由能均小于-20.92 kJ/mol,表明化合物与核心靶点蛋白形成稳定构象。结论槲皮素和山柰酚对三种痤疮致病菌均有抗菌活性;网络药理学研究显示两种中药成分治疗痤疮具有多靶点、多通路协同特点,具有进一步开发和研究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寻常痤疮 槲皮素 山柰酚 痤疮丙酸杆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表皮葡萄球菌 网络药理学
下载PDF
高频超声在寻常痤疮中的应用进展
15
作者 杨贝 张炜阳 石春蕊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2024年第3期167-171,共5页
寻常痤疮是一种累及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损容性皮肤病,以往的诊治多依靠皮肤科医师视诊、触诊及个人经验,检查设备参与较少。近年来,随着皮肤成像技术的进步和高频率超声探头的发展,无创、便捷、客观、量化、动态的皮肤高频超声检测... 寻常痤疮是一种累及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损容性皮肤病,以往的诊治多依靠皮肤科医师视诊、触诊及个人经验,检查设备参与较少。近年来,随着皮肤成像技术的进步和高频率超声探头的发展,无创、便捷、客观、量化、动态的皮肤高频超声检测成为了可能。其不仅可应用于正常皮肤测量,还可应用于皮肤医学美容和多种皮肤疾病的诊疗。本文主要就高频超声在寻常痤疮和痤疮瘢痕的形态特征观察、疾病严重度评估、治疗方案指导、治疗监测及疗效评价等方面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寻常痤疮 高频超声 瘢痕 严重度评估 疗效评价
下载PDF
兰州市日均气温对荨麻疹发病的滞后效应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石春蕊 熊潇 +4 位作者 潘亚娟 董继元 骆志成 郗群 王亚婷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425-428,共4页
目的探讨兰州市日均气温对荨麻疹发病的影响,以及不同人群中的差异。方法收集兰州大学第一、二医院皮肤科2007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荨麻疹就诊人数的时间序列资料和相应的气象资料,运用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分析气温与荨麻疹发病... 目的探讨兰州市日均气温对荨麻疹发病的影响,以及不同人群中的差异。方法收集兰州大学第一、二医院皮肤科2007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荨麻疹就诊人数的时间序列资料和相应的气象资料,运用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分析气温与荨麻疹发病的关系,并按性别和年龄进行分层分析。结果日均气温与荨麻疹患者日均发病关系是非线性的,低温对兰州市荨麻疹发病影响有明显的滞后,在6℃,滞后18d时,RR值达到最大。按性别和年龄进行分层分析发现,除老年人群外,高温影响效应在暴露当天即已显现,而在该人群中,其影响效应在暴露当天出现下降。低温对各人群影响效应随滞后日的变化呈现比较一致的趋势,其影响相对较延迟,即在暴露当天效应并不明显,而在暴露后2~4d出现效应。结论兰州市气温对荨麻疹发病有影响,低温对荨麻疹的发病有明显的滞后效应,高温则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荨麻疹 气象学 医学 时间 非线性动力学 低温
原文传递
浅谈监狱系统艾滋病预防干预及监管对策 被引量:4
17
作者 董永霞 石春蕊 《甘肃医药》 2009年第3期240-240,F0003,F0004,共3页
关键词 艾滋病病毒 监管对策 预防干预 监狱 系统 卫生问题 传播速度 社会和谐
下载PDF
生物共振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石春蕊 匡钱华 +3 位作者 任万明 高军 曹庚 董永霞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06年第4期280-282,共3页
目的探讨生物共振治疗系统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3组,治疗组61例,采用生物共振治疗系统进行脱敏治疗;对照组59例口服咪唑斯汀(皿治林)10mg,qd,连续用3周;联合治疗组32例,采用生物共振治疗系统脱敏治疗... 目的探讨生物共振治疗系统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3组,治疗组61例,采用生物共振治疗系统进行脱敏治疗;对照组59例口服咪唑斯汀(皿治林)10mg,qd,连续用3周;联合治疗组32例,采用生物共振治疗系统脱敏治疗同时加口服咪唑斯汀(皿治林)10mg,qd,连用3周。结果3组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中联合治疗组与治疗组及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3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1)。结论生物共振技术治疗慢性荨麻疹有一定的疗效和安全性,且复发率低,尤其联合治疗可提高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共振 荨麻疹 脱敏治疗
下载PDF
寻常性银屑病患者血清中MIF和VEGF的表达 被引量:4
19
作者 郝江华 任万明 高军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401-402,共2页
目的探讨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寻常性银屑病的关系。方法用人MIF,VEGF的ELISA试剂盒分别测定40例银屑病患者和17例正常人血清中MIF和VEGF值。结果寻常性银屑病患者MIF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 目的探讨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寻常性银屑病的关系。方法用人MIF,VEGF的ELISA试剂盒分别测定40例银屑病患者和17例正常人血清中MIF和VEGF值。结果寻常性银屑病患者MIF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进行期患者高于静止期(P<0.01);进行期寻常性银屑病患者VEGF水平高于静止期(P<0.01)及正常对照组;寻常性银屑病患者血清中MIF水平与PASI评分成正相关,而VEGF水平与PASI评分无相关性(P>0.05);寻常性银屑病患者血清中MIF与VEGF水平呈正相关性(P<0.05)。结论寻常性银屑病患者血清MIF和VEGF水平明显改变,二者可能在寻常性银屑病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血清RANTES和MCP-3的水平检测及其意义 被引量:4
20
作者 石春蕊 熊潇 +4 位作者 王敏 陈康兵 达晓静 匡钱华 任万明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548-550,共3页
荨麻疹是由于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加出现的一种局限性水肿反应。临床上特征性表现为大小不等的风团伴瘙痒,可伴有血管性水肿。慢性荨麻疹(chronicu rticaria)是指风团每周至少发作2次,持续≥6周者。少数慢性荨麻疹患者... 荨麻疹是由于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加出现的一种局限性水肿反应。临床上特征性表现为大小不等的风团伴瘙痒,可伴有血管性水肿。慢性荨麻疹(chronicu rticaria)是指风团每周至少发作2次,持续≥6周者。少数慢性荨麻疹患者也可表现为间歇性发作。因其发病率逐年升高且复发率高,临床治疗效果差,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使其近年来成为皮肤科研究的热点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荨麻疹 调节激活正常T细胞表达和分泌的细胞因子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3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