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83篇文章
< 1 2 5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翻转课堂”的本质,看“翻转课堂”在我国的未来发展 被引量:1981
1
作者 何克抗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5-16,共12页
文章对"翻转课堂"的由来、"翻转课堂"的发展、"翻转课堂"的作用与效果、实施"翻转课堂"的限制条件与面临的挑战、从中国"跨越式教学"与西方"翻转课堂"的比较中探讨"... 文章对"翻转课堂"的由来、"翻转课堂"的发展、"翻转课堂"的作用与效果、实施"翻转课堂"的限制条件与面临的挑战、从中国"跨越式教学"与西方"翻转课堂"的比较中探讨"翻转课堂"的本质特征以及中国式"翻转课堂"在我国的未来发展等六个方面,较深入地论述了"翻转课堂"的真正内涵与本质,并为"翻转课堂"在我国的未来发展("翻转课堂"的中国化)指出了明确的、可实施的努力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转课堂 教学模式 微视频 跨越式教学
下载PDF
从Blending Learning看教育技术理论的新发展(上) 被引量:2968
2
作者 何克抗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6,共6页
本文介绍了 Blending L earning(或 Blended L earning)的新含义 ,指出这一新含义的提出和被广泛认同 ,表明国际教育技术界的教育思想观念正在经历又一场深刻的变革 ,也是教育技术理论进一步发展的标志。作者还从对建构主义理论的反思... 本文介绍了 Blending L earning(或 Blended L earning)的新含义 ,指出这一新含义的提出和被广泛认同 ,表明国际教育技术界的教育思想观念正在经历又一场深刻的变革 ,也是教育技术理论进一步发展的标志。作者还从对建构主义理论的反思、对信息技术教育应用认识的深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LENDING Learning 建构主义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信息技术教育应用 教学设计
下载PDF
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上) 被引量:2247
3
作者 何克抗 《电化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3-9,共7页
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上)何克抗(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北京·100875)一、引言众所周知,在过去的廿年中,强调刺激—反应,并把学习者看作是对外部刺激作出被动反应,即作为知识灌输对象的行... 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上)何克抗(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北京·100875)一、引言众所周知,在过去的廿年中,强调刺激—反应,并把学习者看作是对外部刺激作出被动反应,即作为知识灌输对象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已经让位给强调认知主体的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构主义 意义建构 教学设计 学习环境 学习理论 认知结构 学习者 传统教学 以学生为中心 学习过程
下载PDF
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中) 被引量:645
4
作者 何克抗 《电化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25-27,共3页
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中)何克抗(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北京·100875)②如果是抛锚式教学,则根据上述主题在相关的实际情境中去确定某个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抛锚”),然后围绕该问题... 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中)何克抗(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北京·100875)②如果是抛锚式教学,则根据上述主题在相关的实际情境中去确定某个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抛锚”),然后围绕该问题展开进一步的学习——对给定问题进行假设,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构主义理论 传统教学 理论基础 意义建构 奥运会 协作学习 学习理论 多媒体技术 以学生为中心 学习环境
下载PDF
从Blending Learning看教育技术理论的新发展 被引量:806
5
作者 何克抗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05年第9期37-48,79,共13页
所谓Blending Learning,就是要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E-Learning(即数字化或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也就是说,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这一... 所谓Blending Learning,就是要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E-Learning(即数字化或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也就是说,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这一新含义的提出和被广泛认同,表明国际教育技术界的教育思想观念正在经历又一场深刻的变革,也标志着教育技术理论的进一步发展,也必将对建构主义理论的反思、对信息技术教育应用认识的深化、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理论的建构、对教学设计理论的发展等产生重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lending LEAMING BLENDED Leaming建构主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信 息技术教育应用 教学设计 教育技术理论 E-Learning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信息技术教育应用
下载PDF
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一) 被引量:648
6
作者 何克抗 《教育学报》 1998年第3期29-31,共3页
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一)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何克抗一、引言众所周知,在过去的廿年中,强调刺激———反应,并把学习者看作是对外部刺激作出被动反应、即作为知识灌输对象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已经让... 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一)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何克抗一、引言众所周知,在过去的廿年中,强调刺激———反应,并把学习者看作是对外部刺激作出被动反应、即作为知识灌输对象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已经让位给强调认知主体的内部心理过程,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构主义 认知结构 传统教学 理论基础 意义建构 学习环境 认知学习理论 以学习者为中心 学习过程 多媒体计算机
下载PDF
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的理论与方法 被引量:631
7
作者 何克抗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7-15,共9页
本文论述了我国当前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的理论与方法 ,并指出了实现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的基本途径。
关键词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深层次整合理论 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 跨越式试验
下载PDF
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模式 被引量:486
8
作者 余胜泉 杨晓娟 何克抗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2期7-13,共7页
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强调要发挥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建构性。根据初级学习和高级学习划分 ,提出了自上而下的教学设计思想和知识结构网络的概念。重视“情景”、“协作”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提出一系列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策... 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强调要发挥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建构性。根据初级学习和高级学习划分 ,提出了自上而下的教学设计思想和知识结构网络的概念。重视“情景”、“协作”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提出一系列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策略。本文在这些建构主义教学设计的原则基础之上 ,提出了一个建构主义教学设计的模型 ,希望为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提供处方性的解决方案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构主义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模式 自主学习
下载PDF
智能手机与“互联网+”课堂——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的新思维、新路径 被引量:480
9
作者 王竹立 李小玉 林津 《远程教育杂志》 CSSCI 2015年第4期14-21,共8页
以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误区在于:过度强调将信息技术及其产品引入课堂,却偏偏把互联网拒于学校与课堂的大门之外;过度强调让学生掌握完整的学科知识体系,却忽视了网络时代知识与学习已发生质的变化这一基本事实。以智能手机为标志... 以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误区在于:过度强调将信息技术及其产品引入课堂,却偏偏把互联网拒于学校与课堂的大门之外;过度强调让学生掌握完整的学科知识体系,却忽视了网络时代知识与学习已发生质的变化这一基本事实。以智能手机为标志的移动互联网,正对课堂教学构成了严峻的挑战,"互联网+"教育将颠覆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以互联网进课堂、生活实践进课堂、创新教育进课堂为主要特征的"互联网+"课堂模式,将成为学校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新趋势,智能手机在教育、教学中有着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关联主义和新建构主义将成为互联网时代教与学的主要指导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手机 互联网+ 教学改革 信息技术 新建构主义 创客教育 翻转课堂 微课
下载PDF
从Blending Learning看教育技术理论的新发展(下) 被引量:432
10
作者 何克抗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2-26,共5页
本文介绍了 Blending L earning(或 Blended L earning)的新含义 ,指出这一新含义的提出和被广泛认同 ,表明国际教育技术界的教育思想观念正在经历又一场深刻的变革 ,也是教育技术理论进一步发展的标志。作者还从对建构主义理论的反思... 本文介绍了 Blending L earning(或 Blended L earning)的新含义 ,指出这一新含义的提出和被广泛认同 ,表明国际教育技术界的教育思想观念正在经历又一场深刻的变革 ,也是教育技术理论进一步发展的标志。作者还从对建构主义理论的反思、对信息技术教育应用认识的深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LENDING Learning 建构主义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信息技术教育应用 教学设计
下载PDF
e-Learning的本质——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 被引量:354
11
作者 何克抗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3-6,共4页
文章通过对 e-L earning本质的剖析 ,试图探讨现代信息技术对人类学习方式的深刻影响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教育、教学领域的巨大变革。文章对数字化学习的目标。
关键词 数字化学习 信息技术 学科课程 整合 E-LEARNING 教学设计 教学模式
下载PDF
我国教育信息化理论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447
12
作者 何克抗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19,共19页
本文从教育信息化内涵的界定、教育信息化发展阶段及其特征的分析,以及对教育信息化基本理论的探索(教育信息化基本理论则涉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理论、信息化环境下的教与学理论以及教与学方式、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理论)等几个方面... 本文从教育信息化内涵的界定、教育信息化发展阶段及其特征的分析,以及对教育信息化基本理论的探索(教育信息化基本理论则涉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理论、信息化环境下的教与学理论以及教与学方式、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理论)等几个方面,对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在教育信息化领域所从事的理论研究和取得的进展,作了较为全面的综述与评论;其结论对于我国教育信息化今后的健康、持续与深入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信息化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信息化环境下的教与学理论 信息化环境下的教与学方式 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
下载PDF
非正式学习——e-Learning研究与实践的新领域 被引量:384
13
作者 余胜泉 毛芳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8-23,共6页
非正式学习指在正规学校教育或继续教育之外,在工作、生活、社交等非正式学习时间和地点接受新知的学习方式,它占个体所学知识的75%以上,而人们对它的关注和投入却不到20%。由于非正式学习在人的工作、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近年来日益受到... 非正式学习指在正规学校教育或继续教育之外,在工作、生活、社交等非正式学习时间和地点接受新知的学习方式,它占个体所学知识的75%以上,而人们对它的关注和投入却不到20%。由于非正式学习在人的工作、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近年来日益受到人们尤其是企业人力资源部门的重视,是教育技术人员亟待研究的一个新领域。本文介绍了非正式学习的内涵、特点、理论基础及非正式学习促进和实施的相关策略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正式学习 社会性学习 隐性知识 知识管理 元认知
下载PDF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层次 被引量:318
14
作者 马宁 余胜泉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9-13,共5页
文章从实际的教学改革和教学的需要入手,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中间过程和状态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探讨,根据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不同程度和深度,将其进程划分为三个阶段10个层次,并对各个阶段和各个层次的特点、教学的指导思想、主要... 文章从实际的教学改革和教学的需要入手,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中间过程和状态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探讨,根据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不同程度和深度,将其进程划分为三个阶段10个层次,并对各个阶段和各个层次的特点、教学的指导思想、主要技术特点、注意事项等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技术 课程整合 计算机素养 信息技术教育 基础教育 课程改革 教育内容
下载PDF
“主导—主体”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被引量:316
15
作者 何克抗 李克东 +1 位作者 谢幼如 王本中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3-9,共7页
本文从小学语文“四结合”教改实验出发 ,探讨了“主导—主体”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在对教学理论的发展史作简要介绍后 ,重点探讨了奥苏贝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动机”理论和“先行组织者”策略、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与教学理... 本文从小学语文“四结合”教改实验出发 ,探讨了“主导—主体”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在对教学理论的发展史作简要介绍后 ,重点探讨了奥苏贝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动机”理论和“先行组织者”策略、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优点与不足。指出 ,“主导—主体”教学模式兼取两大理论之所长并弃其所短 ,因此 ,是比较科学而全面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导-主体 教学模式 教学研究 理论基础
下载PDF
关于我国网络课程现状与问题的思考 被引量:276
16
作者 林君芬 余胜泉 《现代教育技术》 2001年第1期55-59,共5页
随着网络教育在我国的蓬勃发展 ,开发适用于网络教育的高质量的课程成了网络教育中一个非常重要而迫切的课题。本文就结合我国网络课程的现状探讨了网络课程的概念 ,对我国网络课程的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 ,并结合现状提出了一些网... 随着网络教育在我国的蓬勃发展 ,开发适用于网络教育的高质量的课程成了网络教育中一个非常重要而迫切的课题。本文就结合我国网络课程的现状探讨了网络课程的概念 ,对我国网络课程的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 ,并结合现状提出了一些网络课程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调和 网络教育 网络资源 课程开发 教育技术培训 教学设计
下载PDF
推进技术与教育的双向融合——《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解读 被引量:376
17
作者 余胜泉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14,共10页
教育部于2012年3月正式颁布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描绘了未来十年的教育信息化蓝图。此规划在"信息技术对教育具有革命性影响"的思想指引下,强调推进教育信息化能力体系建设,采用双重视角,既从教育看技术,同时也从技... 教育部于2012年3月正式颁布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描绘了未来十年的教育信息化蓝图。此规划在"信息技术对教育具有革命性影响"的思想指引下,强调推进教育信息化能力体系建设,采用双重视角,既从教育看技术,同时也从技术看教育,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双向融合创新;指出教育信息化对教育的支撑作用的同时,更加强调其引领性作用,即教育信息化要革新教育的主流业务,强调利用教育信息化破解制约我国教育发展的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信息化 十年规划 双向融合 能力体系 融合创新
下载PDF
如何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 被引量:373
18
作者 何克抗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58-62,67,共6页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放弃传统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法,而提出信息技术应与教育"深度融合"的全新观念,是希望找到一种新的、能实现教育信息化目标的有效途径与方法,以解决长期以来信息技...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放弃传统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法,而提出信息技术应与教育"深度融合"的全新观念,是希望找到一种新的、能实现教育信息化目标的有效途径与方法,以解决长期以来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成效不显的问题,是想要真正触及教育系统结构性变革,而不是只用于改进教学手段、方法这类"渐进式修修补补"。两者的根本区别在于:"深度融合"要求实现教育系统的结构性变革,而"整合"不要求,也不关注这种变革。能否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也就是能否让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真正产生出"革命性影响",唯一的衡量标准就是: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改变了没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信息化 教育系统结构性变革 课堂教学结构
下载PDF
新建构主义:网络时代的学习理论 被引量:343
19
作者 王竹立 《远程教育杂志》 CSSCI 2011年第2期11-18,共8页
针对网络时代学习面临的挑战,首次提出了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概括为两大挑战、一种学习策略、七个关键词和一种思维方法,并介绍了相关案例。接着从神经生理学和认知心理学角度进行了讨论,阐述了新建构主义和知识管理的关系、教师的任务... 针对网络时代学习面临的挑战,首次提出了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概括为两大挑战、一种学习策略、七个关键词和一种思维方法,并介绍了相关案例。接着从神经生理学和认知心理学角度进行了讨论,阐述了新建构主义和知识管理的关系、教师的任务以及该理论的意义和局限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建构主义 学习理论 网络学习 零存整取式学习策略 包容性思考
下载PDF
TPACK——美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途径与方法研究的新发展(下) 被引量:326
20
作者 何克抗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47-56,共10页
美国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途径与方法的研究大致可划分为三个发展阶段,文章对前面两个发展阶段先作了简要的介绍与回顾,然后对第三阶段(即近年来美国在这一领域的最新发展)作了重点阐述。在此基础上... 美国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途径与方法的研究大致可划分为三个发展阶段,文章对前面两个发展阶段先作了简要的介绍与回顾,然后对第三阶段(即近年来美国在这一领域的最新发展)作了重点阐述。在此基础上,又对三个发展阶段的不同特点进行分析与比较,以便从中吸取可供借鉴的有益经验与教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信息技术整合于学科教学 整合的途径与方法 WEBQUEST TELS TPACK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