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1篇文章
< 1 2 2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动物的起源和寒武纪大爆发:来自中国的化石证据 被引量:75
1
作者 朱茂炎 《古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69-287,共19页
近30年来,中国埃迪卡拉纪—寒武纪发现了包括瓮安生物群和澄江动物群在内一系列重要化石群,为揭示动物的起源和寒武纪大爆发过程提供了全球独一无二的古生物学证据。文中全面而简洁地介绍发现于华南埃迪卡拉纪—寒武纪的所有化石群和重... 近30年来,中国埃迪卡拉纪—寒武纪发现了包括瓮安生物群和澄江动物群在内一系列重要化石群,为揭示动物的起源和寒武纪大爆发过程提供了全球独一无二的古生物学证据。文中全面而简洁地介绍发现于华南埃迪卡拉纪—寒武纪的所有化石群和重要动物化石发现,总结其中特异化石群保存类型和埋藏环境。其中,陡山沱型磷酸盐化胚胎化石群、庙河型宏体碳质膜化石群和牛蹄塘型海绵动物群,以及陡山沱组硅化的动物休眠胚胎化石和宽川铺动物群中"rsten"型化石均是全球这一时期华南独有的特异埋藏化石群。从时空两方面对化石群进行综合分析认为,动物可靠的最早化石记录发现于埃迪卡拉纪早期,成冰纪及其以前的动物化石均存在疑问。动物的起源和寒武纪大爆发经历了从浅水逐步向深水迁移,以及阶段性辐射和灭绝的过程。首先动物经历了在埃迪卡拉纪早期的隐形微体动物早期演化阶段,之后经过以埃迪卡拉型生物为代表的大型复杂化演化阶段,在寒武纪初期发生以梅树村动物群为代表的两侧对称动物和生物骨骼矿化的大爆发,并随后又被以澄江动物群为代表的寒武纪动物群所替代,在筇竹寺期达到了动物造型和生态系统复杂化的高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武纪大爆发 动物 化石 新元古代 埃迪卡拉纪 寒武纪
原文传递
华南寒武系年代地层系统的修订及相关问题 被引量:46
2
作者 彭善池 《地层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39-245,共7页
将早先提出的华南寒武系4统9阶的年代地层系统,修订成4统10阶,除王村阶的底界略高于全球鼓山阶(Drumian Stage)的底界外,其余界线都与目前的全球4统10阶的年代地层界线一致。新系统采纳了在我国华南建立的全球芙蓉统、排碧阶和古丈阶,... 将早先提出的华南寒武系4统9阶的年代地层系统,修订成4统10阶,除王村阶的底界略高于全球鼓山阶(Drumian Stage)的底界外,其余界线都与目前的全球4统10阶的年代地层界线一致。新系统采纳了在我国华南建立的全球芙蓉统、排碧阶和古丈阶,在原桃源阶的上部另建"牛车河阶"。原王村阶和桃源阶的时限因这一修订有所缩减。全球鼓山阶的底界与台江阶上部的Ptychagnostus atavus带底界可以精确对比。滇东统包含晋宁阶和梅树村阶(狭义)两个年代地层单位,晋宁阶的底界采用全球寒武系的底界,梅树村阶的底界采用罗惠麟等1994年正式修订后的定义,即位于梅树村剖面的"B"点。梅树村阶的原始定义仅指梅树村剖面的磷块岩层(即现今的中谊村段),它的底界高于现在的以Tricophycus pedum首现定义的全球寒武系底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代地层 修订 古丈阶 牛车河阶 梅树村阶 寒武系 华南
原文传递
渤海湾盆地东濮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盐岩成因——来自沉积学和地球化学的证据 被引量:37
3
作者 高红灿 郑荣才 +6 位作者 肖应凯 孟凡巍 陈发亮 白工 栾艳春 谭先锋 施玉娥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9-32,共14页
东濮凹陷是渤海湾盆地盐岩最发育的凹陷,其古近系沙河街组主要发育有4套累计超过1 000 m厚的盐岩,其成因颇受争议。通过沉积学和地球化学方法对其进行了研究。盐岩与具纹层状沉积构造的泥页岩相间发育,泥页岩的V/(V+Ni)平均比值为0.... 东濮凹陷是渤海湾盆地盐岩最发育的凹陷,其古近系沙河街组主要发育有4套累计超过1 000 m厚的盐岩,其成因颇受争议。通过沉积学和地球化学方法对其进行了研究。盐岩与具纹层状沉积构造的泥页岩相间发育,泥页岩的V/(V+Ni)平均比值为0.736(基本分布在0.64-0.81),其中发育有石盐漏斗晶体并夹有砂质碎屑流块状砂岩等特征,表明具纹层状沉积构造的泥页岩形成于半深湖—深湖的强还原环境。盐岩与泥页岩之间没有侵蚀暴露面,泥页岩层面上也没有干裂沉积构造,盐岩厚度大且较纯净,从而推断盐岩和与其相邻的泥页岩的沉积环境一样,都是半深湖—深湖的强还原环境。纵向上,盐岩发育于层序的湖侵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盐岩发育期也是东濮凹陷的主要裂陷期和扩张期;横向上,盐岩分布于凹陷中央,与凹陷边缘沉积的砂岩呈彼消此长的关系,泥页岩则主要分布于砂岩和盐岩之间的较广阔地区。即盐岩的沉积中心、凹陷的沉积中心及凹陷的沉降中心三者基本一致,盐岩发育期也是湖盆发育的鼎盛期。沉积学的证据支持东濮凹陷盐岩"深水成盐"的观点。在连续沉积的盐岩段,从老地层到新地层,δ37 Cl值没有出现逐渐减小的特征,而是呈不规律的变化,说明东濮凹陷沙河街组盐岩应是在温暖潮湿气候条件下一定水深环境中形成的,即"深水成盐"。通过与现代峡谷型湖泊和人工河道水库的对比,说明在盐岩发育期东濮凹陷应具较明显的湖水分层特征——"深水成盐"的基础和基本形式,从理论上也支持东濮凹陷盐岩"深水成盐"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濮凹陷 古近系 沙河街组 盐岩成因 沉积学 地球化学
下载PDF
山东胶南灵山岛晚中生代浊积岩中发现巨大滑积岩块 被引量:37
4
作者 吕洪波 张海春 +3 位作者 王俊 张素菁 董晓朋 张星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80-81,共2页
位于山东青岛胶南市东南海域中的灵山岛出露有晚中生代浊积岩,而浊积岩中发育大量的滑塌沉积及其相关的软沉积物变形构造,揭示了扬子板块和华北板块之间在晚侏罗世—早白垩世还存在着残余洋盆(吕洪波等,2011)。这一重要发现打破了以... 位于山东青岛胶南市东南海域中的灵山岛出露有晚中生代浊积岩,而浊积岩中发育大量的滑塌沉积及其相关的软沉积物变形构造,揭示了扬子板块和华北板块之间在晚侏罗世—早白垩世还存在着残余洋盆(吕洪波等,2011)。这一重要发现打破了以前地学界对苏鲁造山带的传统认识,为华北板块东部南北黄海形成、胶莱盆地演化、郯庐断裂活动、苏鲁造山带等诸多问题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新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中生代 山东青岛 浊积岩 灵山岛 胶南市 苏鲁造山带 岩块 华北板块
下载PDF
山东省青岛市灵山岛下白垩统中发现鱼类和叶肢介化石 被引量:28
5
作者 李守军 张祥玉 +6 位作者 赵秀丽 孙智新 张道元 章磊 徐磊 魏宁 刘宝梅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6,共6页
山东省青岛市灵山岛下白垩统沉积岩地层首次发现鱼类和叶肢介化石。鱼类化石为Lecoptera sinensis Woodward(中华狼鳍鱼);叶肢介化石为Yanjiestheria Chen(延吉叶肢介属),分为4个种。该鱼化石属于热河生物群的典型分子,和该叶肢介属在... 山东省青岛市灵山岛下白垩统沉积岩地层首次发现鱼类和叶肢介化石。鱼类化石为Lecoptera sinensis Woodward(中华狼鳍鱼);叶肢介化石为Yanjiestheria Chen(延吉叶肢介属),分为4个种。该鱼化石属于热河生物群的典型分子,和该叶肢介属在胶莱盆地中广泛分布,属于早白垩世陆相河湖动物群。两类化石同层保存,化石保存完整,属于原地埋藏,所以含这些化石的地层应属于陆相沉积,而与海相沉积关系不大。这套地层因岩性和沉积环境与胶莱盆地南部地区的莱阳群法家茔组(K_1f)非常接近,建议使用法家茔组之名,而不使用因被认为是海相浊流沉积而命名的"灵山岛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类 叶肢介 下白垩统 法家茔组 灵山岛组 灵山岛 青岛市 山东省
下载PDF
湖北恩施太阳河奥陶纪-志留纪之交沉积间断的研究 被引量:21
6
作者 王怿 樊隽轩 +2 位作者 张元动 徐洪河 M.J. Melchin 《地层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61-367,共7页
依据湖北恩施太阳河灯草坪奥陶系—志留系剖面的生物地层学和岩石学的研究,该剖面的沉积间断发生在Paraorthograptus pacificus带至Coronograptus cyphus带之间,共缺失5个笔石带。奥陶系、志留系之间黏土岩矿物分析显示,在奥陶系、志留... 依据湖北恩施太阳河灯草坪奥陶系—志留系剖面的生物地层学和岩石学的研究,该剖面的沉积间断发生在Paraorthograptus pacificus带至Coronograptus cyphus带之间,共缺失5个笔石带。奥陶系、志留系之间黏土岩矿物分析显示,在奥陶系、志留系之间出现有高岭土,推断在其间可能上升为陆地。具体演变过程为:在晚奥陶世晚期P.pacificus带之前,该区属于黑色笔石页岩沉积环境;在P.pacificus带(也可能略早),该区抬升,形成水下高地,其沉积环境达到了水下风化面,出现了生物扰动现象,并伴有一定的水下动力作用;至奥陶纪最晚期—志留纪早期,该区进一步抬升,可能上升为陆地;至志留纪早期C.cyphus带,该区快速下降,恢复到黑色笔石页岩沉积环境。凯迪晚期的全球海平面下降和志留纪早期"华夏古陆"不断向西及西北扩展的耦合作用是导致该区上升为陆地的主要因素。对整个扬子地区奥陶纪-志留纪之交沉积间断的综合分析需要在多个剖面开展进一步的研究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地层 岩石地层 笔石 沉积间断 奥陶系 志留系 恩施 湖北
原文传递
全球古海水化学演化与世界主要海相钾盐沉积关系暨中国海相成钾探讨 被引量:18
7
作者 孟凡巍 刘成林 倪培 《微体古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2-69,共8页
地球历史中海水的成份不是一直不变的,而是经历了"方解石海"与"文石海"的交替。不同的海水化学决定了不同的蒸发岩沉积序列,并决定了不同时期的蒸发岩矿物组合。海相钾盐沉积于海水蒸发的最后阶段,而同一时期全球... 地球历史中海水的成份不是一直不变的,而是经历了"方解石海"与"文石海"的交替。不同的海水化学决定了不同的蒸发岩沉积序列,并决定了不同时期的蒸发岩矿物组合。海相钾盐沉积于海水蒸发的最后阶段,而同一时期全球海水组成基本一致,因此可以通过地质历史时期全球海水组成及海相沉积石盐的流体包裹体组成分析,探讨世界主要钾盐沉积与海水组成和盐度变化的关系,分析中国海相、海陆交互相蒸发岩沉积时期的钾盐沉积条件与标志,预测钾盐成矿的有利地质时代和层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钾盐 海水成分 石盐 包裹体
原文传递
辽西北票中晚侏罗世髫髻山组木化石的古气候、古环境和古生态意义 被引量:16
8
作者 蒋子堃 王永栋 +2 位作者 田宁 张武 郑少林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669-1678,共10页
木化石在陆地生态系统古气候、古环境和古生态研究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辽西北票地区中晚侏罗世髫髻山组保存有数量丰富、类型多样且解剖构造保存完好的木化石。基于北票木化石树木年轮、树桩直径等数据计算了木材早材与晚材的比率(E/L)... 木化石在陆地生态系统古气候、古环境和古生态研究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辽西北票地区中晚侏罗世髫髻山组保存有数量丰富、类型多样且解剖构造保存完好的木化石。基于北票木化石树木年轮、树桩直径等数据计算了木材早材与晚材的比率(E/L),并推算了松柏类树木古树高。通过已有测量的树木年轮直径,应用Niklas(1994)和Mosbrugger(1994)两种方法恢复了化石森林中松柏类树木的古树高约为25m。推断中晚侏罗世的裸子植物森林树木生长的环境为以火山岩和湖相沉积为主,降水丰富。推断髫髻山组属于温暖、湿润、季节性明显的亚热带到暖温带气候,有利于植物的生长与发育。木化石木材组织中呈现的特殊解剖构造包括假轮、创伤树脂道、年轮扭曲、虫孔等,也能够揭示辽西北票中晚侏罗世植物生长过程中的古气候与古环境状况。表明辽西北票地区中晚侏罗世古气候虽然有利于植物生长,但生长期间受到了火山喷发、虫害、大风、降温等多种不利气候变化的影响与干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西 髫髻山组 中晚侏罗世 木化石 古气候 古环境 古生态
下载PDF
贵州省紫云县宗地剖面早石炭世大塘期—早二叠世栖霞期的■类动物群 被引量:15
9
作者 史宇坤 刘家润 +1 位作者 杨湘宁 朱李鸣 《微体古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30,共30页
贵州省紫云县宗地剖面产出早石炭世大塘期至早二叠世栖霞期连续的■类化石序列。研究结果显示:该段地层中共产出■类36属453种(包括14个新种、14个亚种、47个相似种、18个变种以及30个未定种)。依据化石组合特征,可以识别出13个■类化石... 贵州省紫云县宗地剖面产出早石炭世大塘期至早二叠世栖霞期连续的■类化石序列。研究结果显示:该段地层中共产出■类36属453种(包括14个新种、14个亚种、47个相似种、18个变种以及30个未定种)。依据化石组合特征,可以识别出13个■类化石带,从老至新为Eostaffella-Eostaffellina富集带,Pseudostaffella富集带,Profusulinella deprati延限带,Profusulinella chaohuensis-P.fenghuangshanensis间隔带,Fusulina-Fusulinella富集带,Protriticites ziyunensis sp.nov.富集带,Triticites hobblensis延限带,Triticites panteleevi富集带,Spha-eroschwagerina subrotunda延限带,Eoparafusulina ovata富集带,Staffella-Pseudoendothyra组合带,Miselli-natermieri富集带,Misellina pamirensis-Misellina ovalis共存延限带。依据各带中的■类属种分布,宗地剖面的■类化石带序列可以很好地与中国华南、北美得克萨斯、日本中部和俄罗斯等地区同期的■类化石序列对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蜓]类 新种 石炭一二叠纪宗地剖面 贵州南部
下载PDF
湖北宜昌和南漳奥陶系大湾组笔石生物地层 被引量:15
10
作者 骆天天 张元动 《地层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53-264,共12页
根据宜昌陈家河剖面大湾组的笔石标本,确立笔石序列自下而上为:Didymograptellus eobifidus带、Corymbograptus deflexus带和Azygograptus suecicus带(大湾组下段),Exigraptus clavus带和Undulogr aptusaustrodentatus带(大湾组上段)。... 根据宜昌陈家河剖面大湾组的笔石标本,确立笔石序列自下而上为:Didymograptellus eobifidus带、Corymbograptus deflexus带和Azygograptus suecicus带(大湾组下段),Exigraptus clavus带和Undulogr aptusaustrodentatus带(大湾组上段)。对湖北南漳的全家湾和李家湾两剖面的大湾组进行了详细采集测量,其中全家湾剖面大湾组下段自下而上识别出D.eobifidus带、C.deflexus带和A.suecicus带;李家湾剖面大湾组下段自下而上识别出D.eobifidus带和A.suecicus带,证实南漳大湾组的底界与宜昌地区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笔石 生物地层学 大湾组 奥陶系 南漳 宜昌 湖北
原文传递
ENREF 33形态测量学(Morphometrics)常用方法及其在微体古生物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11
作者 史宇坤 《微体古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79-191,共13页
形态测量学用定量化的方法和手段描述、研究对象形态特征。几何形态测量学是形态测量学的分支,用界标点或轮廓线等标识研究对象的形态,并运用多变量运算进行量化分析和判别。形态测量学方法在生物学与古生物学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在生... 形态测量学用定量化的方法和手段描述、研究对象形态特征。几何形态测量学是形态测量学的分支,用界标点或轮廓线等标识研究对象的形态,并运用多变量运算进行量化分析和判别。形态测量学方法在生物学与古生物学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在生物的个体发育、系统演化、类群判别等方面均可发挥重要作用。本文重点介绍了目前在形态测量学中常用的数据类型、分析方法与步骤,即线性距离、界标点、轮廓线等数据类型的获取,普鲁克迭加、傅里叶转换、特征形状分析与增强特征形状分析等数据转换方法,以及主变量分析、典型变量分析等常用多变量线性回归方法的原理与分析过程。选择以类有孔虫个体发育与类群鉴定中几何形态测量学的应用为例,解释最常用的多变量线性回归方法——主成分分析与典型变量分析的应用与结果剖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态测量学 界标点 多变量线性回归 (虫筳)类有孔虫
原文传递
中国石炭—二叠纪放射虫化石带及古生物地理学意义 被引量:11
12
作者 王玉净 杨群 《微体古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37-345,共9页
中国广西钦州地区和云南西部昌宁—孟连地区的层状硅质岩地层中发育丰富的石炭—二叠纪放射虫生物群,据此建立了22个连续的放射虫化石带。从晚石炭世至晚二叠世长兴期,日本西南区出现的Pseudoalbaillella nodosa带至Neoalbaillella opt... 中国广西钦州地区和云南西部昌宁—孟连地区的层状硅质岩地层中发育丰富的石炭—二叠纪放射虫生物群,据此建立了22个连续的放射虫化石带。从晚石炭世至晚二叠世长兴期,日本西南区出现的Pseudoalbaillella nodosa带至Neoalbaillella optima带共15个放射虫生物带可与中国同期发育的17个放射虫生物带对比,代表泛大洋(Panthalassa)沉积的部分日本地体和代表古特提斯洋(Palaeo-Tethys)沉积的中国部分构造单元,无论在放射虫生物类群组分还是在化石生物带构成方面都非常相似。晚石炭世—二叠纪放射虫生物地层学资料证实,该时期地球上的两个大洋(泛大洋和特提斯洋)没有明显的分化,可能属于同一大洋体系———古特提斯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虫 生物地层学 石炭—二叠纪 中国 泛大洋 古特提斯洋
下载PDF
水洞沟遗址采集的鸵鸟蛋皮装饰品研究 被引量:12
13
作者 王春雪 张乐 +2 位作者 高星 张晓凌 王惠民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9期2886-2894,共9页
水洞沟遗址采集的鸵鸟蛋皮装饰品反映了古人类的一种象征性行为,根据其位于堆积的位置及其共出于地表的磨制石器来看,其年代应属于全新世初期.通过对装饰品的模拟实验和显微观察,发现古人类先对毛坯进行钻孔,后进行修型、磨光等,属于工... 水洞沟遗址采集的鸵鸟蛋皮装饰品反映了古人类的一种象征性行为,根据其位于堆积的位置及其共出于地表的磨制石器来看,其年代应属于全新世初期.通过对装饰品的模拟实验和显微观察,发现古人类先对毛坯进行钻孔,后进行修型、磨光等,属于工序1.这体现了该地区古人类已经具有了较高的生产力水平和审美能力,对于研究其在该地区的行为方式及原始艺术的起源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洞沟遗址 鸵鸟蛋皮串珠 模拟实验 原始艺术 全新世
原文传递
贵州兴义三叠纪兴义动物群化石层锆石LA-ICP-MSU-Pb年龄及其意义 被引量:10
14
作者 李志广 孙作玉 +1 位作者 江大勇 季承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779-790,共12页
本文选取了产自贵州兴义富含海生爬行动物及鱼类化石的法郎组竹杆坡段上部凝灰岩夹层中的锆石,进行了LA-ICP-MS U-Pb年代学测定。测得兴义动物群化石赋存层位年龄为240.8±1.8 Ma,化石赋存层位之上21 m处年龄为239.8±1.7 Ma。... 本文选取了产自贵州兴义富含海生爬行动物及鱼类化石的法郎组竹杆坡段上部凝灰岩夹层中的锆石,进行了LA-ICP-MS U-Pb年代学测定。测得兴义动物群化石赋存层位年龄为240.8±1.8 Ma,化石赋存层位之上21 m处年龄为239.8±1.7 Ma。该年龄数据进一步验证了兴义动物群的时代为中三叠世拉丁期,而非晚三叠世卡尼期,这一结论可与此前菊石生物地层研究、碳同位素分析的结果相印证。结合兴义动物群中生物组合面貌的变化,推测三叠纪生态系统可能在拉丁期就已开始由辐射发展阶段转变为完全复苏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U-PB定年 凝灰岩 三叠纪 兴义动物群 贵州
下载PDF
Complete mitochondrial genome of the Five-dot Sergeant Parathyma sulpitia(Nymphalidae:Limenitidinae) and its phylogenetic implications 被引量:11
15
作者 田丽丽 孙晓燕 +3 位作者 陈梅 盖永华 郝家胜 杨群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33-143,共11页
The complete mitochondrial genome of the Parathyma sulpitia (Lepidoptera, Nymphalidae, Limenitidinae) was determined. The entire mitochondrial DNA (mtDNA) molecule was 15 268 bp in size. Its gene content and organ... The complete mitochondrial genome of the Parathyma sulpitia (Lepidoptera, Nymphalidae, Limenitidinae) was determined. The entire mitochondrial DNA (mtDNA) molecule was 15 268 bp in size. Its gene content and organization were the same as those of other lepidopteran species, except for the presence of the 121 bp long intergenic spacer between trnSI(AGN)and trnE. The 13 protein-coding genes (PCGs) started with the typical ATN codon, with the exception of the coxl gene that used CGA as its initial codon. In addition, all protein-coding genes terminated at the common stop codon TAA, except the nad4 gene which used a single T as its terminating codon. All 22 tRNA genes possessed the typical clover leaf secondary structure except for trnSI(AGN), which had a simple loop with the absence of the DHU stem. Excluding the A+T-rich region, the mtDNA genome of P. sulpitia harbored 11 intergenic spacers, the longest of which was 121 bp long with the highest A+T content (100%), located between trnSI(AGN) and trnE. As in other lepidopteran species, there was an 18-bp poly-T stretch at the 3'-end of the A+T-rich region, and there were a few short microsatellite-like repeat regions without conspicuous macro-repeats in the A+T-rich region. The phylogenetic analyses of the published complete mt genomes from nine Nymphalidae species were conducted using the concatenated sequences of 13 PCGs with maximum likelihood and Bayesian inference methods.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Limenitidinae was a sister to the Heliconiinae among the main Nymphalidae lineages in this study, strongly supporting the results of previous molecular data, while contradicting speculations based on morphological charact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rathyma sulpitia LEPIDOPTERA NYMPHALIDAE Limenitidinae Mitochondriat genome
下载PDF
山东二叠系石盒子组孢粉特征及古气候意义 被引量:11
16
作者 李守军 田臣龙 +3 位作者 徐凤琳 陈茹 殷天涛 赵秀丽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65-770,共6页
对山东彭庄煤田、淄博地区二叠系石盒子组各段进行采样,经孢粉分析、鉴定和统计,共发现46属62种及部分未定种,根据孢粉化石的纵向分布规律及其含量变化,自下而上建立三个孢粉组合:Ⅰ.Apiculatisporites—Gulisporites—Laevigatosporit... 对山东彭庄煤田、淄博地区二叠系石盒子组各段进行采样,经孢粉分析、鉴定和统计,共发现46属62种及部分未定种,根据孢粉化石的纵向分布规律及其含量变化,自下而上建立三个孢粉组合:Ⅰ.Apiculatisporites—Gulisporites—Laevigatosporites(黑山段);Ⅱ.Patellisporites—Densosporites—Florinites(万山段、奎山段);Ⅲ.Anapiculatisporites—Cordaitina(孝妇河段)。孢粉组合特征表明,石盒子组沉积时期植物属于华夏植物群面貌,与下伏地层沉积时期不同的是裸子植物越来越繁盛,且种类越来越丰富,表明气候较下部地层趋于干旱。同时依据二叠系山西组植物群的组成、形态和总体面貌的变化,分析了山东二叠纪的古气候状况及其演变历程,即山西组、石盒子组黑山段沉积时期为温暖半潮湿气候;石盒子组万山段、奎山段、孝妇河段沉积时期为干旱气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盒子组 孢粉组合 古气候 山东 二叠系
下载PDF
Complete mitochondrial genome of the laced fritillary Argyreus hyperbius(Lepidoptera:Nymphalidae) 被引量:12
17
作者 王晓灿 孙晓燕 +4 位作者 孙倩倩 张大秀 胡静 杨群 郝家胜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65-475,共11页
We investigated the complete mitochondrial genome(mitogenome) of Argyreus hyperbius.The 151 56 bp long genome harbored the gene content(13 protein coding genes,22 tRNA genes,2 rRNA genes and an A+T-rich region) a... We investigated the complete mitochondrial genome(mitogenome) of Argyreus hyperbius.The 151 56 bp long genome harbored the gene content(13 protein coding genes,22 tRNA genes,2 rRNA genes and an A+T-rich region) and the gene arrangement was identical to all known lepidopteran mitogenomes.Mitogenome sequence nucleotide organization and codon usage analyses showed that the genome had a strong A+T bias,accounting for A+T content of 80.8%,with a small negative AT skew(?0.019).Eleven intergenic spacers totaling 96 bp,and 14 overlapping regions totaling 34 bp were scattered throughout the whole genome.As has been observed in other lepidopteran species,12 of the 13 protein-coding genes(PCGs) were initiated by ATN codons,while the COI gene was tentatively designated by the CGA codon.A total of 11 PCGs harbored the complete termination codon TAA,while the COI and COII genes ended at a single T residue.All of the 22 tRNA genes showed typical clover structures except that the tRNASer(AGN) lacks the dihydrouridine(DHU) stem which is replaced by a simple loop.The intergenic spacer sequence between the tRNASer(AGN) and ND1 also contained the ATACTAA motif,which is conserved in all other lepidopterans as well.Additionally,the 349 bp A+T-rich region was not comprised of large tandem repetitive sequences,but harbored a few structures common to other lepidopteran insects,such as the motif ATAGA followed by a 20 bp poly-T stretch,a microsatellite-like(AT)9 element preceded by the ATTTA motif,and a 5 bp poly-A site present immediately upstream of tRNAMet.The mitochondrial genomic sequence features found in this study not only contribute to genetic diversity information of the group,but also are useful in future studies of the endangered nymphalid butterfly in population genetic dynamics,species conservation,phylogeography and evolu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gyreus hyperbius NYMPHALIDAE LEPIDOPTERA Mitochondrial genome
下载PDF
古生物多样性统计中的偏差及其校正 被引量:10
18
作者 沈树忠 张华 李文忠 《古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433-441,共9页
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多样性统计中的偏差是普遍存在的。文中以奥陶纪海洋生物和二叠纪腕足动物分异度为例介绍和讨论古生物多样性统计中的偏差问题。认为在研究某些时段分异度时不能依靠单一的种、属或科的数量来建立分异度模式 ,而需要用... 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多样性统计中的偏差是普遍存在的。文中以奥陶纪海洋生物和二叠纪腕足动物分异度为例介绍和讨论古生物多样性统计中的偏差问题。认为在研究某些时段分异度时不能依靠单一的种、属或科的数量来建立分异度模式 ,而需要用生物分异度、灭绝率和新生率等多种计算方法来综合分析。同时古生物分异度的研究受到化石记录的完整性、研究、保存和采集程度、时间段的不均一性等多种因素影响 ,因此 ,大多需要应用稀疏标准化法等对不同时段或化石群在同等量化标准的基础上进行比较和校正后 ,才能得到比较符合实际的分异度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生物 地质历史时期 生物多样性 统计 偏差 稀疏标准化 灭绝
下载PDF
山东寒武系馒头组等刺虫化石的发现 被引量:10
19
作者 王雨楠 黄迪颖 Lieberman B S 《古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98-406,共9页
等刺虫(Isoxys)是寒武纪海洋中一类分布广泛的双瓣壳节肢动物,在北美、欧洲、澳大利亚、西伯利亚及中国均有发现,但延续时间并不长,目前已经描述了16个已命名的种以及一些未定种化石。等刺虫在我国扬子地台云南滇东地区、贵州凯里、湖... 等刺虫(Isoxys)是寒武纪海洋中一类分布广泛的双瓣壳节肢动物,在北美、欧洲、澳大利亚、西伯利亚及中国均有发现,但延续时间并不长,目前已经描述了16个已命名的种以及一些未定种化石。等刺虫在我国扬子地台云南滇东地区、贵州凯里、湖北长阳等地寒武系第二、第三统均有发现。文中报道的等刺虫发现于山东省临沂市刘庄镇馒头组顶部,没有保存软体部分,被命名为一个新种Isoxys shandongensis Wang and Huang sp.nov.。同时,对美国寒武系Spence页岩保存的未定名等刺虫软体部分特征进行修订,并进行形态比较。等刺虫的新发现对探讨这类常见的寒武纪节肢动物的演化、分布和多样性均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刺虫 馒头组 寒武系 山东
原文传递
西藏申扎地区二叠系下拉组地层划分及其沉积(微)相 被引量:9
20
作者 张予杰 朱同兴 +1 位作者 张以春 安显银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73-284,共12页
重新测制并研究了西藏申扎地区扎扛-木纠错剖面的下拉组。根据岩石地层及生物地层的研究,将下拉组划分为3个岩性段:第一段为灰白或紫红色中层状生屑灰岩段,时代为早二叠世空谷晚期至中二叠世罗德期;第二段为浅灰色至深灰色含珊瑚格架灰... 重新测制并研究了西藏申扎地区扎扛-木纠错剖面的下拉组。根据岩石地层及生物地层的研究,将下拉组划分为3个岩性段:第一段为灰白或紫红色中层状生屑灰岩段,时代为早二叠世空谷晚期至中二叠世罗德期;第二段为浅灰色至深灰色含珊瑚格架灰岩的生物碎屑灰岩段,时代为中二叠世沃德期至卡匹敦期;第三段为灰黑—深灰色中层或厚层状含燧石结核或条带的泥晶灰岩段,时代为晚二叠世吴家坪期。利用微相的方法,在下拉组的3个岩性段中识别出7种微相类型,并根据微相组合划分出台地边缘生屑滩、台地边缘生物礁、陆棚、局限台地等沉积(微)相。通过以上研究,认为下拉组从早二叠世空谷晚期至晚二叠世吴家坪期内连续沉积,沉积环境由开阔的碳酸盐台地环境过渡到较为封闭的局限环境,中、晚二叠世间不存在明显的地层及相的缺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层划分 沉积(微)相 下拉组 申扎 西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