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转cry1Ab和epsps基因玉米C0030.3.5对大型蚤(Daphnia magna)的生态毒性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张莉 韩娟 刘标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22-128,共7页
随着抗虫和耐草甘膦除草剂转基因玉米的迅速推广和种植,其环境安全性也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为探讨抗虫耐除草剂转基因玉米C0030.3.5(外源基因cry1Ab和epsps)对水生动物环境的安全性,以模式生物大型蚤(Daphnia magna)为指示生物,... 随着抗虫和耐草甘膦除草剂转基因玉米的迅速推广和种植,其环境安全性也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为探讨抗虫耐除草剂转基因玉米C0030.3.5(外源基因cry1Ab和epsps)对水生动物环境的安全性,以模式生物大型蚤(Daphnia magna)为指示生物,分别使用1.5 g·L^(-1)C0030.3.5玉米粉和其非转基因对照DBN318玉米粉饲喂大型蚤28 d,探讨C0030.3.5玉米对大型蚤生长和繁殖的影响。结果显示,C0030.3.5玉米粉组大型蚤与亲本DBN318组大型蚤相比,体长、存活率、新生幼蚤总数等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28 d饲喂实验结果表明,抗虫耐除草剂玉米C0030.3.5没有对大型蚤生长和繁殖产生不良影响。上述研究结果为转基因玉米的商业化种植和安全管理提供科学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玉米 C0030.3.5 大型蚤 生态毒性 饲喂试验
下载PDF
转基因作物对鱼类的生态毒理效应研究综述 被引量:3
2
作者 董姗姗 章嫡妮 +3 位作者 张振华 于赐刚 刘燕 王长永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26-34,共9页
转基因作物潜在的健康和环境风险一直以来颇受争议,转基因作物加工成动物饲料后可能会诱导动物产生免疫应激反应,影响动物的生长发育、繁殖等。鱼类是水生脊椎动物的代表,已广泛应用于水环境的监测,但目前转基因作物对鱼类的饲用安全性... 转基因作物潜在的健康和环境风险一直以来颇受争议,转基因作物加工成动物饲料后可能会诱导动物产生免疫应激反应,影响动物的生长发育、繁殖等。鱼类是水生脊椎动物的代表,已广泛应用于水环境的监测,但目前转基因作物对鱼类的饲用安全性研究还相对较少。文章基于转基因作物作为鱼饲料原料对鱼类生态毒理学效应的研究现状,综述了转基因作物对鱼的生长表现、生理生化、脏器功能及发育、组织病理以及行为活动等方面的生态毒理学效应,分析了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的研究趋势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作物 鱼类 生态毒理学 转基因作物安全评价
下载PDF
转WYMV-Nib8基因抗黄花叶病小麦花粉漂移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石雪 董姗姗 +3 位作者 于赐刚 陈明 刘燕 吴洪生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22-527,共6页
随着转基因作物的大规模商业化种植,转基因作物的花粉漂移所引起的生物安全问题倍受关注。以抗小麦黄花叶病毒(WYMV)转基因冬小麦品种N12-1为花粉供体材料,连续2 a在江苏省徐州市转基因作物环境安全实验基地进行可控的农田试验。为了研... 随着转基因作物的大规模商业化种植,转基因作物的花粉漂移所引起的生物安全问题倍受关注。以抗小麦黄花叶病毒(WYMV)转基因冬小麦品种N12-1为花粉供体材料,连续2 a在江苏省徐州市转基因作物环境安全实验基地进行可控的农田试验。为了研究风向对转基因小麦花粉漂移的影响,采用同心圆设计,在花粉供体周围8个方向不同距离处检测小麦花粉密度,结果显示8个方向上转基因小麦花粉密度均随与花粉源距离的增加而显著下降,但不同方向小麦花粉密度的衰减速率有显著差异,下风向转基因小麦花粉密度的衰减速率相对较慢。同时,为了研究花粉源大小对转基因小麦花粉漂移的影响,平行设置2块不同面积(100和400 m2)的花粉源,在其下风向检测小麦花粉密度,结果显示花粉源面积增大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减缓转基因小麦花粉密度的衰减速率。研究结果表明,风向、风速和距离是影响转基因小麦花粉漂移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粉漂移 转基因小麦 转基因逃逸 基因漂移
下载PDF
转Cry1Ie基因玉米和转CP4-EPSPS基因大豆对斑马鱼的生态毒性 被引量:3
4
作者 董姗姗 章嫡妮 +2 位作者 于赐刚 王长永 刘燕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271-284,共14页
为评估转Cry1Ie基因抗虫玉米和转CP4-EPSPS基因耐除草剂大豆对鱼类的生态毒理效应,以斑马鱼(Danio rerio)为受试动物,配制4种分别含有转基因玉米、转基因大豆以及相应非转基因亲本的试验饲料,并以商业饲料为对照,通过98 d喂养实验,调查... 为评估转Cry1Ie基因抗虫玉米和转CP4-EPSPS基因耐除草剂大豆对鱼类的生态毒理效应,以斑马鱼(Danio rerio)为受试动物,配制4种分别含有转基因玉米、转基因大豆以及相应非转基因亲本的试验饲料,并以商业饲料为对照,通过98 d喂养实验,调查斑马鱼的摄食、生长、繁殖和抗氧化酶活性,分析不同喂养阶段斑马鱼的组织病理和敏感蛋白mRNA表达水平。结果表明:抗虫转基因玉米和耐除草剂转基因大豆对斑马鱼的生长表现、肝脏、肠道和性腺的组织病理、产卵量和受精卵孵化率均无显著影响。转基因大豆组斑马鱼肝脏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高于非转基因大豆组和商业饲料组,且雄鱼显著高于雌鱼(P<0.05)。斑马鱼脏器组织中敏感蛋白mRNA的表达水平,没有随时间呈现明显的规律性变化,喂养时间与组别和性别之间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试验饲料组斑马鱼的生长表现、肝脏中SOD活性以及mRNA表达量与商业饲料组相比有显著差异,可能与饲料的适口性和营养成分上的差异有关。总体上看,转Cry1Ie基因抗虫玉米和转CP4-EPSPS基因耐除草剂大豆对斑马鱼没有明显的生态毒性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虫转基因玉米 耐除草剂转基因大豆 斑马鱼 生态毒理效应
下载PDF
中国生物入侵的现状与趋势 被引量:75
5
作者 丁晖 徐海根 +8 位作者 强胜 孟玲 韩正敏 缪锦来 胡白石 孙红英 黄成 雷军成 乐志芳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5-41,共7页
采用文献调研、实地考察与专家咨询相结合的方式,对中国境内森林、湿地、草原、荒漠、内陆水域和海洋等生态系统的外来入侵物种进行调查,共查明488种外来入侵物种并收集其详细信息,包括名称、分类地位、分布、起源、首次发现或引入的地... 采用文献调研、实地考察与专家咨询相结合的方式,对中国境内森林、湿地、草原、荒漠、内陆水域和海洋等生态系统的外来入侵物种进行调查,共查明488种外来入侵物种并收集其详细信息,包括名称、分类地位、分布、起源、首次发现或引入的地点和时间、入侵途径、危害、营养和环境条件等。在这488种外来入侵物种中,植物265种,动物171种,菌物26种,病毒12种,原核生物11种,原生生物3种。对有较明确入侵时间记载的392种外来入侵物种入侵年代的分析结果表明,1850年以前,仅出现31种外来入侵物种,自1850年起,新的外来入侵物种种数总体呈逐步上升趋势,特别是1950年后的60 a间,新出现209种。外来入侵物种首次发现的地点集中在沿海地区及云南和新疆等边疆地区,但首次发现地点有逐步北移的趋势。有意引进与无意引进的外来入侵物种种数所占比例十分接近,近年来无意引进成为首要途径。美洲、欧洲和亚洲其他地区是中国外来入侵物种的主要来源地。外来入侵物种的分布呈现由沿海向内陆逐步减少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入侵 外来入侵物种 分布 起源 中国
下载PDF
我国鸟类监测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被引量:67
6
作者 崔鹏 徐海根 +3 位作者 丁晖 吴军 曹铭昌 陈炼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03-408,共6页
鸟类是开展生物多样性监测的重要指示类群。对鸟类的长期、系统监测工作在欧美已经有百余年历史,且野鸟多样性指数已经成为欧美一些国家开展生物多样性监测工作的官方指标。通过对国内鸟类监测现状的分析,结合监测对象、指标、抽样策略... 鸟类是开展生物多样性监测的重要指示类群。对鸟类的长期、系统监测工作在欧美已经有百余年历史,且野鸟多样性指数已经成为欧美一些国家开展生物多样性监测工作的官方指标。通过对国内鸟类监测现状的分析,结合监测对象、指标、抽样策略和监测方法等监测工作中应重点关注的几个方面,提出了我国鸟类监测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国情提出了下一步开展鸟类监测工作的对策与建议。建议我国有关部门尽快制定鸟类监测技术规程和标准,统一数据收集和分析平台,逐步构建政府引导,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自然保护区、观鸟协会和志愿者等多方参与的鸟类监测网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 鸟类监测 抽样策略 监测方法 监测网络
下载PDF
武夷山典型常绿阔叶林物种组成与群落结构 被引量:62
7
作者 丁晖 杨云方 +7 位作者 徐海根 方炎明 陈晓 杨青 伊贤贵 徐辉 温小荣 徐鲜均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142-1154,共13页
以福建武夷山典型常绿阔叶林1.44 hm2固定样地调查数据为基础,从群落物种组成、区系特征、径级结构和空间分布格局等4个方面分析该地区常绿阔叶林物种组成和群落结构,结果表明:样地内共有胸径≥1 cm的木本植物139种9,116株,隶属于34科65... 以福建武夷山典型常绿阔叶林1.44 hm2固定样地调查数据为基础,从群落物种组成、区系特征、径级结构和空间分布格局等4个方面分析该地区常绿阔叶林物种组成和群落结构,结果表明:样地内共有胸径≥1 cm的木本植物139种9,116株,隶属于34科65属;样地内有稀有种23种,偶见种46种,优势树种不明显。区系特征明显,科级与属级地理成分以温带性质较强。群落及重要值>3的12个植物种群径级结构呈倒"J"字型。从物种的空间分布格局来看,这12个植物种群和4个主要种群的大、中、小径木都表现出明显的集聚分布,但集聚度有所差异。大部分物种随着径级的增加集聚度变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型常绿阔叶林 物种组成 径级结构 空间分布格局 武夷山
下载PDF
全国鸟类多样性观测网络(China BON-Birds)建设进展 被引量:53
8
作者 徐海根 崔鹏 +7 位作者 朱筱佳 雍凡 伊剑锋 张文文 李佳琦 童文君 江波 蔡蕾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11,共11页
鸟类分布于多种生境,对环境变化敏感,是开展生物多样性观测的重要指示生物类群。为实施《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11—2030年)》和履行《生物多样性公约》,自2011年起,以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为牵头单位,联合全国... 鸟类分布于多种生境,对环境变化敏感,是开展生物多样性观测的重要指示生物类群。为实施《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11—2030年)》和履行《生物多样性公约》,自2011年起,以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为牵头单位,联合全国相关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保护机构,开始探索建立全国鸟类观测网络。经过6 a多的努力,目前已建立涉及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338个鸟类观测样区,包括样线1 822条、样点1 343个,其中繁殖期鸟类样点253个、越冬鸟类样点1 090个,基本建成了全国鸟类多样性观测网络。截至2016年,该观测网络共记录到鸟类22目86科943种,占中国现有记录鸟类种数的68.8%。通过观测,初步掌握了全国鸟类多样性的空间分布特征;发现部分滨海越冬水鸟栖息地因围垦开发而遭受破坏,面临着严峻威胁;一些珍稀濒危物种或拥有高种群数量(≥某物种种群数量的1%)的栖息地没有被纳入到保护范围,存在保护空缺。建议加强鸟类繁殖地、停歇地和越冬地的系统性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 观测网络 鸟类 保护空缺 繁殖地 越冬地 滨海湿地
下载PDF
全国蝴蝶多样性观测网络(China BON-Butterflies)建设进展 被引量:53
9
作者 马方舟 徐海根 +3 位作者 陈萌萌 童文君 王晨彬 蔡蕾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7-36,共10页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之一,开展生物多样性观测是生物多样性研究和保护的前提与基础。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审议通过的《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11—2030年)》,2016年环境保护部启动了蝴蝶多样性观测工作...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之一,开展生物多样性观测是生物多样性研究和保护的前提与基础。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审议通过的《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11—2030年)》,2016年环境保护部启动了蝴蝶多样性观测工作,以蝴蝶为指示生物类群,建立了首个国家级的蝴蝶多样性观测网络。目前,全国蝴蝶观测网络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建设完成了117个标准化观测样区、629条标准化观测样线,样线累计长度达1 200 km,年度观测数据超过20万条。通过观测,初步掌握了我国蝴蝶多样性空间分布特征,物种丰度和多度较高的观测样区均集中分布于秦岭—淮河一线以南地区,其中海南岛、秦岭南麓、横断山区多样性较高。建立了全国蝴蝶观测数据库,并编制了年度观测报告。全国蝴蝶多样性观测网络的长期有效运行,将有助于掌握全国蝴蝶多样性的时空分布和动态变化规律,识别威胁因素,为环境管理提出有针对性的保护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 观测网络 蝴蝶 威胁因素 保护成效评估 中国
下载PDF
Biolog-ECO解析有机氯农药污染场地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特征 被引量:49
10
作者 郑丽萍 龙涛 +3 位作者 林玉锁 于赐刚 刘燕 祝欣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59-765,共7页
为考察有机氯农药对受污染场地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采用Biolog-ECO技术对有机氯农药污染场地的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高水平的有机氯农药污染(DDTs 451.5 mg/kg)显著抑制土壤微生物活性,而较低水平的污染对土壤... 为考察有机氯农药对受污染场地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采用Biolog-ECO技术对有机氯农药污染场地的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高水平的有机氯农药污染(DDTs 451.5 mg/kg)显著抑制土壤微生物活性,而较低水平的污染对土壤微生物的生理活性呈现一定的促进作用.高浓度的有机氯农药污染土壤中,微生物在碳源的利用上显示了较大的差异,对胺类(胺/氨基化合物)不能利用,但对双亲化合物的利用率则有所提高.不同程度有机氯农药污染土壤中,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也存在显著差异,在无污染或轻度污染的土壤中,微生物总体表现出较高的活性,利用羧酸类和氨基酸相对较多,如D-半乳糖醛酸、衣康酸、L-精氨酸、L-天门冬酰胺;而在污染严重的土壤中,微生物利用氨基酸类及糖类较多,如α-D-乳糖和L-精氨酸.因此,土壤微生物的生理活性和群落功能多样性可能受污染土壤中有机氯农药残留浓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氯农药 Biolog-ECO 土壤微生物 群落功能多样性 AWCD
原文传递
2020年全球生物多样性目标解读及其评估指标探讨 被引量:50
11
作者 徐海根 丁晖 +4 位作者 吴军 曹铭昌 陈炼 乐志芳 崔鹏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9,共9页
2010年以来,全球开展了讨论和咨询,确定世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路线图。2010年10月在日本召开的《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次会议通过了《生物多样性战略计划》(2011—2020年)。该战略计划确立了2020年全球生物多样性目标(简称202... 2010年以来,全球开展了讨论和咨询,确定世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路线图。2010年10月在日本召开的《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次会议通过了《生物多样性战略计划》(2011—2020年)。该战略计划确立了2020年全球生物多样性目标(简称2020年目标),设计了世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路线图和时间表,为制定国家目标提供了灵活的框架。该文剖析了《生物多样性公约》各缔约方对2020年目标的谈判立场,解读了2020年目标的内涵,论述了2020年目标评估指标研究的最新进展,在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评价指标研究、建设生物多样性监测标准和网络、开展生物多样性长期监测方面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 战略计划 生态系统服务 保护区 监测
下载PDF
全国哺乳动物多样性观测网络(China BON-Mammals)建设进展 被引量:43
12
作者 李佳琦 徐海根 +3 位作者 万雅琼 孙佳欣 李晟 蔡蕾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2-19,共8页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条件之一,其中哺乳动物物种多样,分布范围广,对栖息地变化敏感,是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环境评价的关键指示生物类群。生境的退化或丧失、自然资源的过度利用和环境污染等因素造成我国哺乳动物受到严重威胁。针对...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条件之一,其中哺乳动物物种多样,分布范围广,对栖息地变化敏感,是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环境评价的关键指示生物类群。生境的退化或丧失、自然资源的过度利用和环境污染等因素造成我国哺乳动物受到严重威胁。针对哺乳动物种群持续衰退的现状,为了掌握其生存状态、种群动态变化以及受威胁状况,环境保护部组织开展了全国大中型哺乳动物观测网络建设。重点介绍了全国哺乳动物多样性观测网络的建设目标、主要内容、红外相机观测技术和样地选择方法等,讨论了哺乳动物观测网络存在的问题及可能的解决办法,提出进一步完善全国大中型哺乳动物观测网络及信息化数据平台的建议,从而为我国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管理和资源利用提供基础性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哺乳动物 观测网络 生物多样性保护 红外相机技术
下载PDF
武夷山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样地的群落特征 被引量:43
13
作者 丁晖 方炎明 +8 位作者 杨青 陈晓 袁发银 徐辉 何立恒 严靖 陈婷婷 余朝健 徐海根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79-492,共14页
武夷山保存了典型的中亚热带原生性森林生态系统。由于以往研究的空间和时间尺度较小,方法规范性不强,该地区尚缺少大型的、规范的综合性观测和研究平台。本文依托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等单位按照CTFS调查技术规范建立的武夷山... 武夷山保存了典型的中亚热带原生性森林生态系统。由于以往研究的空间和时间尺度较小,方法规范性不强,该地区尚缺少大型的、规范的综合性观测和研究平台。本文依托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等单位按照CTFS调查技术规范建立的武夷山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9.6 ha动态监测样地开展植物群落调查,从物种组成、区系特征、径级结构和空间分布格局等方面分析了其群落特征。结果表明:样地内有维管植物68科135属232种,其中乔木层内胸径≥1 cm的植物有44科86属171种。热带性质的科和属分别占总科数和总属数的68.58%和58.83%,热带特征明显。珍稀濒危物种较多,有4种国家II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2种《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中的"近危"物种、1种《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II物种以及72种中国特有物种,具有较高的保护和研究价值。稀有种29种,占总树种数的16.96%。重要值最大的科是壳斗科和山茶科,二者的重要值之和大于40%。米槠(Castanopsis carlesii)、毛锥(C.fordii)、甜槠(C.eyrei)和少叶黄杞(Engelhardtia fenzlii)的重要值较大,但没有明显的优势种。小径木较多,所有个体的平均胸径为5.10 cm,整体径级分布呈倒J形。乔木层可分为两个亚层,米槠、毛锥、甜槠等在第I亚层中占优势。米槠和毛锥呈均匀分布,甜槠、少叶黄杞、赤楠(Syzygium buxifolium)和木荷(Schima superba)呈聚集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动态监测样地 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物种组成 群落结构 武夷山
原文传递
黄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群落特征 被引量:31
14
作者 丁晖 方炎明 +9 位作者 杨新虎 袁发银 何立恒 姚剑飞 吴俊 迟斌 李垚 陈水飞 陈婷婷 徐海根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875-887,共13页
黄山是我国东部高山之一,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属南北植物区系交替的过渡带,是第四纪冰期动植物的避难所。其地带性植被为常绿阔叶林,植被垂直分布明显,是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也是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地以及享誉全球的风景名胜... 黄山是我国东部高山之一,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属南北植物区系交替的过渡带,是第四纪冰期动植物的避难所。其地带性植被为常绿阔叶林,植被垂直分布明显,是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也是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地以及享誉全球的风景名胜区。2014年,我们在黄山建立了10.24 ha的森林动态监测样地,并完成了首次调查。本文从物种组成、区系特征、径级结构和空间分布格局等方面分析了样地中植物的群落特征。结果表明:样地内有维管植物59科129属191种,其中乔木层内胸径≥1 cm的木本植物46科97属153种;热带性质的科、属分别占总科、属数的65.79%和45.36%,温带性质的科、属分别占34.21%和51.55%。样地内珍稀濒危物种较多,其中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6种、《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中的近危物种7种、《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Ⅱ物种1种以及64种中国特有种,这些物种具有较高的保护和研究价值。当取样面积小于2,150 m^2时,物种数随着面积的增加而急剧增加;其后增加速率明显降低;但大于57,950 m^2时,增加速率又略变大。稀有种69种,占总树种数的45.10%。壳斗科和杜鹃花科的重要值占一半以上。建群种甜槠(Castanopsis eyrei)的重要值达26.25%,其次分别为细齿叶柃(Eurya nitida)(7.63%)、马银花(Rhododendron ovatum)(7.60%)、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6.29%)和檵木(Loropetalum chinense)(4.83%)。样地平均胸径为4.10 cm,小径木的数量占较大优势。乔木层可分为两个亚层,甜槠在两个亚层的个体数量均最多,马尾松数量也比较多。甜槠、细齿叶柃、马银花、马尾松等均呈较显著的聚集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动态监测样地 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物种组成 区系特征 稀有种
原文传递
中国实施2020年全球生物多样性目标的进展 被引量:28
15
作者 徐海根 丁晖 +11 位作者 欧阳志云 张文国 崔鹏 徐卫华 刘立 吴军 卢晓强 曹铭昌 陈炼 乐志芳 吴翼 雷军成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3期3847-3858,共12页
针对日益严峻的生物多样性丧失形势,国际社会于2010年通过了《生物多样性战略计划》(2011—2020年)。该战略计划确定了2020年全球生物多样性目标。采用"压力-状态-惠益-响应"模型,建立了评估2020年目标进展的指标体系。该指... 针对日益严峻的生物多样性丧失形势,国际社会于2010年通过了《生物多样性战略计划》(2011—2020年)。该战略计划确定了2020年全球生物多样性目标。采用"压力-状态-惠益-响应"模型,建立了评估2020年目标进展的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包括生物多样性现状、生态系统服务、压力和响应4个方面,涉及17个一级指标、42个二级指标。研究表明,除目标2、16和18因缺乏相应指标无法评估外,目标1、3、4、5、7、10、11、14、15、17、19、20的相关评估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表明这些目标的实施正沿着正确的轨道推进,特别是目标3(鼓励措施)、目标5(减少生境退化和丧失)、目标11(强化保护区系统和有效管理)、目标14(恢复和保障重要生态系统服务)、目标15(增强生态系统的复原力和碳储量)进展较大;但目标5中的草原生态系统保护,目标6(可持续渔业)、目标8(控制环境污染)、目标9(防治外来入侵物种)、目标12(保护受威胁物种)、目标13(保护遗传资源)的相关评估指标大多呈现恶化的趋势,表明虽然已开展了大量工作,但尚需采取更加有效的策略和措施才能实现这些目标。今后应进一步开发生物多样性价值、可持续消费、生态退化、农林渔业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气候变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保护区的生态代表性和管理有效性、遗传资源和相关传统知识的获取与惠益分享等方面的指标,更加重视生态功能和生物多样性的恢复,重视濒危物种和遗传资源的保护以及外来入侵物种的防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爱知目标 指标体系 红色名录指数 海洋营养指数 就地保护 生境恢复
下载PDF
全国两栖动物多样性观测网络(China BON-Amphibians)建设进展 被引量:26
16
作者 徐海根 吴军 +6 位作者 吴延庆 郭伟波 何玉晓 李佳琦 李建南 陈萌萌 蔡蕾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0-26,共7页
两栖动物对环境变化反应敏感,是生物多样性观测的重要指示物种。近年来,欧美国家已制定了生物多样性观测相关标准并实施了一系列观测计划。2011年以来,环境保护部自然生态保护司以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为牵头单位,联合全国相关... 两栖动物对环境变化反应敏感,是生物多样性观测的重要指示物种。近年来,欧美国家已制定了生物多样性观测相关标准并实施了一系列观测计划。2011年以来,环境保护部自然生态保护司以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为牵头单位,联合全国相关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保护机构,构建了全国两栖动物多样性网络,作为全国生物多样性观测网络(China BON)的重要组成部分。该研究介绍了我国两栖动物多样性观测方法,总结了2011年以来全国两栖动物多样性观测工作进展。据115个样区的观测结果显示,观测到的两栖动物共计243种,占我国两栖动物总种数的59.6%。通过观测,发现了破坏两栖动物生境的典型案例。目前我国两栖动物观测网络已初具规模,笔者在介绍观测网络现状的同时也提出了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 观测网络 观测方法 两栖动物 多样性保护 中国
下载PDF
贡嘎山东坡的鸟类多样性和区系 被引量:23
17
作者 吴永杰 何兴成 +8 位作者 Shane G.DuBay Andrew Hart Reeve Per Alstrom 周华明 和梅香 雍凡 张文文 雷富民 冉江洪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01-615,共15页
经过7年5次野外系统调查并综合有关文献,贡嘎山东坡分布有鸟类336种,其中,留鸟204种(60.7%),夏候鸟89种(26.5%),冬候鸟18种(5.4%),旅鸟25种(7.4%);东洋界物种205种(61.0%),古北界物种105种(31.3%),广布种26种(7.7%);雀形目Passeriforme... 经过7年5次野外系统调查并综合有关文献,贡嘎山东坡分布有鸟类336种,其中,留鸟204种(60.7%),夏候鸟89种(26.5%),冬候鸟18种(5.4%),旅鸟25种(7.4%);东洋界物种205种(61.0%),古北界物种105种(31.3%),广布种26种(7.7%);雀形目Passeriformes鸟类245种(72.9%);繁殖鸟类293种(87.2%)。本地区有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鸟类3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鸟类29种;横断山-喜马拉雅地区特有鸟类53种;CITES附录Ⅰ鸟类3种,附录Ⅱ鸟类25种;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濒危鸟类1种,易危鸟类2种。研究发现,东洋界物种的海拔分布下限平均、上限平均、中点平均和海拔跨度平均都低于古北界物种,但仅海拔分布中点平均和上限平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现了东洋界和古北界物种对高海拔环境适应能力的不同可能与其不同的生物地理演化历史有关;东洋界占优势的特有种(51/53)海拔分布下限平均、中点平均和上限平均显著高于非特有物种,体现出东洋界特有种对高山环境的适应也许与其特有化过程有关。贡嘎山东坡鸟类丰富度在中海拔1 800~2 800 m的落叶阔叶混交林和针阔叶混交林中最高,在高海拔和低海拔物种丰富度较低,物种丰富度呈中峰模式,鸟类生态群落随植物群落结构变化而呈现一定的垂直生态替代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鸟类 区系 生物多样性 横断山 海螺沟 海拔 调查
下载PDF
武夷山常绿阔叶林空间结构参数分布特征 被引量:25
18
作者 陈婷婷 徐辉 +6 位作者 杨青 陈水飞 葛晓敏 吴军 崔鹏 方炎明 丁晖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817-1825,共9页
基于武夷山9.6hm^2常绿阔叶林动态监测样地调查资料,采用角尺度、大小比数、混交度等空间结构参数分析其群落乔木层内部空间结构特征,阐述群落结构的形成与维持机制。结果表明,该样地乔木层以随机分布为主,聚集分布为辅;树种混交度也极... 基于武夷山9.6hm^2常绿阔叶林动态监测样地调查资料,采用角尺度、大小比数、混交度等空间结构参数分析其群落乔木层内部空间结构特征,阐述群落结构的形成与维持机制。结果表明,该样地乔木层以随机分布为主,聚集分布为辅;树种混交度也极高,具有很强的物种异质性;树种的优劣程度参差不齐,整体处于中庸的生长状态。样地呈强度混交的轻度聚集分布格局。前10位优势树种均呈集聚分布,且它们的树种混交程度都极高。木荷、甜槠等喜阳植物在乔木上层占有一定的生长优势;随着林内微环境的不断改变,赤楠、格药柃等喜阴植物开始在乔木下层广布繁殖,并占据有利地位,这不仅提高了该区域的物种混交程度,还大大增加了该生境中的物种多样性,有助于群落形成较为稳定的动态结构。同时,该样地当前以中、幼龄树木居多,暂未有建群种出现,可能正处于演替中后期。只有角尺度和混交度这两个参数间存在着极显著负相关,说明当一个样地内的树种混交程度越高,物种多样性越大,其空间分布也就越密集,反之亦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尺度 大小比数 混交度 优势种 二元分布
下载PDF
关于构建我国外来入侵物种环境危害防控监督管理体系的思考 被引量:24
19
作者 丁晖 马方舟 +3 位作者 吴军 雷军成 乐志芳 徐海根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52-657,共6页
外来入侵物种是造成全球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主要威胁因素,我国是世界上受外来入侵物种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近年来,我国外来入侵物种的发生态势出现重大变化,呈现出许多新特点,但现行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策略不完善,技术支撑薄弱,管理... 外来入侵物种是造成全球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主要威胁因素,我国是世界上受外来入侵物种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近年来,我国外来入侵物种的发生态势出现重大变化,呈现出许多新特点,但现行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策略不完善,技术支撑薄弱,管理能力不强。要建立以环境危害防控为目标的管理体系,形成"引进—建立种群—传播扩散—发生危害"过程中的"无缝"监管,提高防控措施的技术水平和综合运用能力。研究提出了与此相适应的管理框架、管理目标、管理范围、管理对象、基本原则、主要制度和措施,初步形成了我国外来入侵物种环境危害防控监督管理体系的构建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来入侵物种 环境危害 防控 监督管理体系
下载PDF
杨树人工林生态系统凋落物生物量及其分解特征 被引量:24
20
作者 葛晓敏 唐罗忠 +4 位作者 王瑞华 李勇 朱玲 贾志远 丁晖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457-1464,共8页
凋落物是森林土壤有机质的主要来源,是森林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重要载体。而凋落物分解是森林生态系统养分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重要过程,是土壤有效养分供应能力的决定因素之一,与森林生产力及可持续生长密切相关。通过研究杨... 凋落物是森林土壤有机质的主要来源,是森林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重要载体。而凋落物分解是森林生态系统养分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重要过程,是土壤有效养分供应能力的决定因素之一,与森林生产力及可持续生长密切相关。通过研究杨树人工林凋落物生物量及其分解过程,掌握其养分数量及其释放规律,为人工林可持续经营提供重要依据。采用凋落物收集网法和凋落物分解袋法,对长江中下游地区南京市浦口区13年生的杨树(Populus deltoides Bartr.cv."Lux"I-69/55)人工林生态系统凋落物生物量以及不同类型凋落物的分解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杨树人工林凋落物生物量约为5t·hm^(-2)·a^(-1),叶片是凋落物的主要成分,占凋落物总量的70%左右;通过Olson指数模型拟合得出的各凋落物的半分解时间及95%分解时间均表现为杨树枯枝>杨树枯叶>混合凋落物>枯死的林下植被>杨树根系。2年连续分解试验表明,凋落物中的N整体上呈先富集后释放的模式,P整体上呈持续富集的模式,K呈早期释放模式,而Ca和Mg的释放模式比较复杂。分解2年后,杨树地上部分凋落物(枯叶和枯枝)养分总释放量(N、P、K、Ca和Mg的总和)为86.1 kg·hm^(-2),养分回归率约为60%;林下植被凋落物养分总释放量为92.3 kg·hm^(-2),养分回归率达75%以上,表明林下植被凋落物是杨树人工林生态系统养分归还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树人工林 生物量 凋落物分解 养分回归 林下植被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