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6例迟发性维生素K缺乏致颅内出血患儿颅脑CT检查结果分析
1
作者 张才能 《浙江医学》 CAS 2004年第7期554-555,共2页
关键词 迟发性维生素K缺乏 颅内出血 新生儿 颅脑CT检查 诊断 并发症
下载PDF
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合并癌痛难治性恶性肿瘤 被引量:14
2
作者 郭金友 郑家平 费伦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41-144,共4页
目的评价CT引导下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合并癌痛难治性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43例伴有癌痛难治性恶性肿瘤患者,在CT引导下行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分别在术后24 h、3 d、7 d、30 d、90 d 5个时间点评价患者疼痛指标的变化并评估肿... 目的评价CT引导下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合并癌痛难治性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43例伴有癌痛难治性恶性肿瘤患者,在CT引导下行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分别在术后24 h、3 d、7 d、30 d、90 d 5个时间点评价患者疼痛指标的变化并评估肿瘤近期疗效。结果 43例患者125I粒子植入手术操作成功率100%,治疗后各时间点疼痛数字分级评分法(NR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植入后24 h疼痛缓解有效率67.4%(P<0.01);植入后3 d、7 d、30 d、90 d疼痛缓解有效率分别为86%、83.7%、79.1%、79.1%(P<0.01)。临床近期疗效,CR 4例,PR 16例,SD 17例,PD 6例,总客观有效率(RR)为55.8%,疾病获益率(CR+PR+SD)为83.7%。不同疼痛缓解程度的患者的客观有效率及获益也无统计学差异(P>0.05)。未观察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125I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伴癌性疼痛的难治性恶性肿瘤起效迅速、疗效持续,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25I粒子 恶性肿瘤 CT引导下 癌痛 治疗
下载PDF
股骨恶性间叶瘤一例 被引量:3
3
作者 谢纪财 龚向阳 陈松宽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007-1008,共2页
患者 男,39岁。无诱因出现左髋疼痛2个月余。体检:左股骨粗隆部压痛,肿胀,皮肤不红,皮温正常,左髋关节活动受限。生化检查示碱性磷酸酶增高。
关键词 股骨粗隆部 恶性间叶瘤 关节活动受限 碱性磷酸酶 生化检查 髋疼痛
原文传递
股骨颈肿瘤和肿瘤样病变的X线、CT诊断 被引量:3
4
作者 谢纪财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4年第4期683-685,共3页
目的探讨原发股骨颈肿瘤和肿瘤样病变的类型、影像表现及鉴别诊断。方法本组共28例,男11例,女17例。骨纤维异常增殖症7例,骨巨细胞瘤5例,韧带样纤维瘤4例,骨囊肿2例,非骨化性纤维瘤2例,内生骨瘤2例,股骨颈疝凹3例,脂肪瘤、恶性淋巴瘤、... 目的探讨原发股骨颈肿瘤和肿瘤样病变的类型、影像表现及鉴别诊断。方法本组共28例,男11例,女17例。骨纤维异常增殖症7例,骨巨细胞瘤5例,韧带样纤维瘤4例,骨囊肿2例,非骨化性纤维瘤2例,内生骨瘤2例,股骨颈疝凹3例,脂肪瘤、恶性淋巴瘤、转移瘤各1例。所有病例均行X线摄片和CT扫描。结果①良性病变和局部侵袭性肿瘤占本组病例的大多数;②各种病例类型中骨纤维异常增殖症最常见(25%),且发病年龄最轻,平均仅20岁;③骨巨细胞瘤常不局限于股骨颈,易侵犯股骨头和大粗隆,疝凹常见于股骨颈前外上方1/4处;④良性病变及局部侵袭性肿瘤以囊样破坏为主,恶性肿瘤以溶骨性破坏为主;⑤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的硬化边内缘毛糙,病灶中心常见块状或絮状高密度。骨巨细胞瘤边缘锐利,内缘常可见棘状突起,其内密度均匀。结论综合X线摄片、CT扫描,能提高对股骨颈肿瘤和肿瘤样病变的诊断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 肿瘤和肿瘤样病变 X线摄影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螺旋CT在肺部空洞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5
作者 周建兵 任志达 《中国乡村医药》 2015年第6期69-70,共2页
目的探讨螺旋CT在肺部空洞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就诊于浙江玉环县第二人民医院的112例肺部空洞病变患者,通过总结和分析患者螺旋CT影像资料特点,评价其诊断价值。结果肺癌、肺结核、肺脓肿空洞CT影像学结果不同,且不同类型... 目的探讨螺旋CT在肺部空洞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就诊于浙江玉环县第二人民医院的112例肺部空洞病变患者,通过总结和分析患者螺旋CT影像资料特点,评价其诊断价值。结果肺癌、肺结核、肺脓肿空洞CT影像学结果不同,且不同类型空洞的平均CT值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肺部空洞病变的螺旋CT影像学特征对疾病的诊断有重要作用,但空洞性病变病情较复杂,有时单凭CT表现不能明确诊断,需要结合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进行综合性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CT 肺部空洞病变 诊断价值
下载PDF
单层螺旋CT早期诊断结肠癌对患者术后应激反应的影响
6
作者 张文华 《中国肛肠病杂志》 2012年第12期24-25,共2页
为探讨单层螺旋CT早期诊断结肠癌对患者术后应激反应的影响,回顾分析于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60例结肠癌患者资料,其中33例患者因具有消化系统肿瘤家族史而定期接受CT扫描检查(观察组),27例患者未接受CT扫描检查(对照组),并对患者... 为探讨单层螺旋CT早期诊断结肠癌对患者术后应激反应的影响,回顾分析于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60例结肠癌患者资料,其中33例患者因具有消化系统肿瘤家族史而定期接受CT扫描检查(观察组),27例患者未接受CT扫描检查(对照组),并对患者术前1d及术后第1天、第2天、第3天血糖(BG)和胰岛素(Ins)水平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第2天BG和Ins便可恢复至术前水平,对照组术后第3天才可恢复至术前水平。结果表明,单层螺旋CT早期诊断结肠癌能够明显减轻患者术后的应激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癌 螺旋CT 早期诊断 应激反应
原文传递
CT在诊断耻骨直肠肌综合征中的应用
7
作者 张文华 《中国肛肠病杂志》 2013年第5期23-25,共3页
为探讨CT在诊断耻骨直肠肌综合征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合理选择治疗方案提供依据,选择经临床确诊的耻骨直肠肌综合征患者48例(观察组)及健康体检者50名(对照组),对静息和最大用力时耻骨直肠肌压迹、厚度进行CT检查,并与排粪造影... 为探讨CT在诊断耻骨直肠肌综合征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合理选择治疗方案提供依据,选择经临床确诊的耻骨直肠肌综合征患者48例(观察组)及健康体检者50名(对照组),对静息和最大用力时耻骨直肠肌压迹、厚度进行CT检查,并与排粪造影结果相比较。结果显示,对照组50名力排相肛管直肠角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中36例患者力排相肛管直肠角显著降低(P〈0.05),且耻骨直肠肌压迹长度和深度分别为(3.7±0.8)cm和(1.7±0.4)cm,另12例患者肛管直肠角无变化(P〉0.05);CT检查结果显示,对照组力排相时耻骨直肠肌厚度显著降低,平均变化量约为-0.47cm,显著高于观察组(P〈0.01),观察组中41例患者耻骨直肠肌增厚,7例未增厚,与静息相比较,力排相改变较低。结果表明,CT检查较排粪造影,能够更为快速、直接、安全地反映耻骨直肠肌的厚度、位置、形态及发育情况,且能够准确判断耻骨直肠肌压迹的诱因,可联合排粪造影用于耻骨直肠肌综合征的早期、全面和系统诊断,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耻骨直肠肌综合症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CT) 便秘
原文传递
三维CT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远期临床效果评价
8
作者 张文华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2年第9期1531-1533,共3页
目的利用三维CT技术评价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远期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8例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跟踪随访2~4年,通过三维CT影像技术,对人工假体磨损、移位及周围骨溶解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18例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2年假体功能良好(Harris... 目的利用三维CT技术评价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远期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8例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跟踪随访2~4年,通过三维CT影像技术,对人工假体磨损、移位及周围骨溶解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18例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2年假体功能良好(Harris评分85.4),髋臼杯移位程度较小,磨损情况较轻(0.17±0.05)mm。结论三维CT技术与传统X线方法相比精密度高、重现性好,适用于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前及远期临床效果的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髋关节置换 磨损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