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4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研究综述 被引量:32
1
作者 金海龙 章辉 《湖北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2期23-28,共6页
文章提出了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之研究的大体框架,对我国现阶段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机理研究、路径研究和模式研究进行了综述,总结了研究现状的特点和不足,以期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的健康、快速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文化产业 旅游产业 融合 发展
下载PDF
民族文化传习馆:区域性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新模式 被引量:22
2
作者 黄龙光 《文化遗产》 CSSCI 2012年第1期23-28,共6页
区域性大学是区域内教育、智力、人才的聚集地,是一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强大核心内驱动力源。今天,区域性大学拥有地缘、智识优势,应具备文化自觉意识,主动承担区域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的责任。区域性大学民族文化传习馆,是一种... 区域性大学是区域内教育、智力、人才的聚集地,是一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强大核心内驱动力源。今天,区域性大学拥有地缘、智识优势,应具备文化自觉意识,主动承担区域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的责任。区域性大学民族文化传习馆,是一种基于地方性知识观,尊重文化差异,倡导文化多样性理念下的新型非物质文化传习模式,它使传习者在与主流普适性知识的不断比较和整合中,实现"美美与共"多元文化和谐共处的诉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性大学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 传习馆模式
下载PDF
仪式舞蹈与历史记忆——彝族花鼓舞起源初探 被引量:13
3
作者 黄龙光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 2010年第3期30-35,共6页
彝族花鼓舞是古代彝族在鲁祖业山巅祭祖大典上踏平尖刀草集体歌舞仪式的缅怀和承继,是之后六组分支、向四方披荆斩棘、开疆扩土迁徙事件的一个行为叙事和仪式模拟,是一个饱含彝族迁徙历史记忆的仪式舞蹈,富有深层文化涵义和社会功能。
关键词 彝族 花鼓舞 起源 民间仪式 历史记忆
下载PDF
少数民族传统歌场的文化空间性 被引量:12
4
作者 黄龙光 《民族艺术研究》 CSSCI 2010年第6期39-44,共6页
少数民族传统歌场,属于典型的文化空间类型非物质文化遗产。少数民族传统歌场,往往在相对固定的时空环境下,集祭祀、神话、史诗、歌舞、交游、手工技艺、游艺、贸易等综合文化作立体呈现。理解少数民族传统歌场的文化空间性,可从其物理... 少数民族传统歌场,属于典型的文化空间类型非物质文化遗产。少数民族传统歌场,往往在相对固定的时空环境下,集祭祀、神话、史诗、歌舞、交游、手工技艺、游艺、贸易等综合文化作立体呈现。理解少数民族传统歌场的文化空间性,可从其物理、文化以及社会属性入手,这样不仅以文化空间的视野理解少数民族传统歌场的特征,同时为整体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传统歌场奠定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 传统歌场 文化空间性
下载PDF
民俗志及其书写 被引量:12
5
作者 黄龙光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20-125,共6页
民俗志基于民俗田野调查,是民俗研究的一把利器,属于民俗研究的重要环节和结果呈现。民俗志书写不应只是一种资料汇集式的民俗记录,它应具有一定的理论追求,允许民俗学者的个性化诗性与美学书写。民俗志书写,更应贴近民俗主体的现实民... 民俗志基于民俗田野调查,是民俗研究的一把利器,属于民俗研究的重要环节和结果呈现。民俗志书写不应只是一种资料汇集式的民俗记录,它应具有一定的理论追求,允许民俗学者的个性化诗性与美学书写。民俗志书写,更应贴近民俗主体的现实民俗生活,关注其民生与人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俗志书写 田野过程 文化转译
下载PDF
基于微信小程序的教学评价平台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9
6
作者 张俊 李潇潇 安镇宙 《软件导刊》 2020年第11期106-109,共4页
目前,玉溪师范学院使用PC机进行教学质量评价时,在学生评价和教师查询上存在诸多不便。根据玉溪师范学院教师教学质量评价需求,结合学校评教实际情况,运用微信小程序、Spring Boot、Spring Security等技术设计并实现一套规范、高效、易... 目前,玉溪师范学院使用PC机进行教学质量评价时,在学生评价和教师查询上存在诸多不便。根据玉溪师范学院教师教学质量评价需求,结合学校评教实际情况,运用微信小程序、Spring Boot、Spring Security等技术设计并实现一套规范、高效、易于扩展且实用性强的教学评价平台。在玉溪师范学院推广使用教学评价平台小程序,学生评价参与度和教师对教学评价结果的查询率均有较大提升,为学校教学质量改革、教学部门管理和教师教学工作开展提供了重要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质量评价 微信小程序 SPRING 教学评价平台 教育信息化
下载PDF
美国公众民俗学:历史、问题和挑战 被引量:8
7
作者 罗伯特.巴龙 黄龙光 《文化遗产》 CSSCI 2010年第1期86-96,158,共12页
公众民俗学指民俗在新社会语境下,在民俗发生社区内外的实际展现和应用,它与其传统被展现的社区成员之间对话和合作中进行。通过强调对话和合作,公众民俗学家拒绝应用民俗学家对待社区的"自上而下"的方法,认为民俗学家不应将... 公众民俗学指民俗在新社会语境下,在民俗发生社区内外的实际展现和应用,它与其传统被展现的社区成员之间对话和合作中进行。通过强调对话和合作,公众民俗学家拒绝应用民俗学家对待社区的"自上而下"的方法,认为民俗学家不应将某种特殊的意识形态强加在社区头上。虽然受到将民俗及其传统承载者客体化的一系列诘难,但公众民俗学为跨文化边界展示社区传统提供了有效的技术和概念工具,使得社区成员可以保护他们自己的传统。公众民俗学家通过展示传统文化,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民俗研究方法论等,丰富了美国民俗学理论和方法,加深了他们与其研究社区之间的关系,使民俗学家的工作获得了更大的社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众民俗学 文化展示实践 文化客体化
下载PDF
绿春哈尼族“阿倮欧滨”祭祀的生态实践——兼谈哈尼族传统文化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被引量:7
8
作者 黄龙光 白永芳 玉波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5期106-111,共6页
绿春县城一带13个村落延续了700多年的"阿倮欧滨"祭祀,不仅是哈尼族传统文化的可贵传承,更是哈尼族生态保护的典范实践。表层意义上,"阿倮欧滨"联合祭祀不断强化着祭祀圈13个村落的地缘联系,以及母寨"窝拖布玛... 绿春县城一带13个村落延续了700多年的"阿倮欧滨"祭祀,不仅是哈尼族传统文化的可贵传承,更是哈尼族生态保护的典范实践。表层意义上,"阿倮欧滨"联合祭祀不断强化着祭祀圈13个村落的地缘联系,以及母寨"窝拖布玛"在其中的神圣地位;深层意义上,联合祭祀是对红河南岸哈尼族地区至关重要的水源地"阿倮欧滨"及其周围林地的持续有效保护。"阿倮欧滨"祭祀作为绿春哈尼族传统文化深层内核机制,持续不断地发挥着对当地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倮欧滨 生态实践 文化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
下载PDF
“临流”的诗学——以陶渊明、韦应物与苏轼为中心
9
作者 赵映蕊 罗云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7,共7页
中国文学史上的“临流”书写导源于许由、孔子和《楚辞》,而以王羲之“曲水流觞”与陶渊明“临清流而赋诗”最为著名,在唐代则以韦应物最为突出,现存韦集中就有二十余处提及“临流”。而作为宋代最为杰出的文人,苏轼的“临流”体验则继... 中国文学史上的“临流”书写导源于许由、孔子和《楚辞》,而以王羲之“曲水流觞”与陶渊明“临清流而赋诗”最为著名,在唐代则以韦应物最为突出,现存韦集中就有二十余处提及“临流”。而作为宋代最为杰出的文人,苏轼的“临流”体验则继承了陶、韦的诗学资源,展示出了“临流”的存在深度。本文以陶、韦、苏三家作品为中心,集中探讨了中国文学“临流”书写的诗意表达,认为陶渊明临流赋诗在继承前人基础上最大程度地开启了中国文人对流水的诗意体验,至韦应物则集大成,苏轼则进一步巩固了“临流”的诗学意义,使后世的“临流”书写日益典故化和趋于稳定。此外,中国文学的“临流”书写也在绘画领域有着广泛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学 临流 陶渊明 韦应物 苏轼 绘画
下载PDF
滇中城市圈与同城化公共政策体系的优化与整合 被引量:5
10
作者 沙蓉 刘加昆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65-167,共3页
自云南省政府2007年提出构建滇中城市经济圈以来,滇中地区经济一体化已是大势所趋。然而,由于滇中地区各地政府的自身利益导向,辖区政府间不规范竞争,地方公共政策的局限性难于对区域合作和一体化政策体系建设发挥实质性导向作用等问题... 自云南省政府2007年提出构建滇中城市经济圈以来,滇中地区经济一体化已是大势所趋。然而,由于滇中地区各地政府的自身利益导向,辖区政府间不规范竞争,地方公共政策的局限性难于对区域合作和一体化政策体系建设发挥实质性导向作用等问题突出存在。因此,搭建滇中城市圈公共政策平台,建立滇中城市圈沟通协调机制,构建一体化的区域公共政策成为问题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中城市经济圈 公共政策 区域一体化
下载PDF
论彝族传统火把节的民俗特质 被引量:6
11
作者 黄龙光 杰觉伊弘 《毕节学院学报(综合版)》 2010年第12期24-27,共4页
火把节是彝族年度性重大传统节日。彝族传统火把节有敬天祭祖、占田祈丰、烧虫逐疫、叫魂赎魂四个民俗特征,富含深厚的文化意义。正是这些独特的民俗特征,一直源源不断地推动着彝族火把节的传承和发展,使火把节成为川滇黔桂四省区彝族... 火把节是彝族年度性重大传统节日。彝族传统火把节有敬天祭祖、占田祈丰、烧虫逐疫、叫魂赎魂四个民俗特征,富含深厚的文化意义。正是这些独特的民俗特征,一直源源不断地推动着彝族火把节的传承和发展,使火把节成为川滇黔桂四省区彝族文化认同的重要符号。彝族周期性地演述这些节日民俗特质,不断沟通天地人际关系,同时也规范着彝族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彝族火把节 民俗特质 传承动力
下载PDF
近三十年明清云南书院、文学研究综述与展望 被引量:6
12
作者 郑升 赵锦华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11期11-13,40,共4页
明清是云南经济、文化、教育大发展的时期,也是云南书院与文学大发展的时期。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学界对明清时期云南书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方面:一是对书院数量、分布、教学活动、兴衰原因的考察,一是探究了几个代表性书院的沿革历史... 明清是云南经济、文化、教育大发展的时期,也是云南书院与文学大发展的时期。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学界对明清时期云南书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方面:一是对书院数量、分布、教学活动、兴衰原因的考察,一是探究了几个代表性书院的沿革历史、兴衰原因、历史意义等问题。对云南文学的研究则呈现出两个特点:一是原始资料收集与目录建设,成果丰硕;二是在文献考订、作品笺注等纵深研究上还相当薄弱。梳理以上学术史,可发现云南书院与文学研究还有许多不够周详之处,有待进一步加强与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时期 云南书院 云南文学 研究综述
下载PDF
于坚诗歌中的跨文体书写
13
作者 罗云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7,共7页
新时期以降,跨文体写作成为诗人拓殖诗歌题材、扩宽诗体面向的有效路径,于坚正是其中的重要推手。档案体、小说体和诗剧体正是他深入诗歌体式、探询诗美表达的三种跨文体实验,他为诗歌增添了许多富有观感和生活气息的叙事序列,使之具备... 新时期以降,跨文体写作成为诗人拓殖诗歌题材、扩宽诗体面向的有效路径,于坚正是其中的重要推手。档案体、小说体和诗剧体正是他深入诗歌体式、探询诗美表达的三种跨文体实验,他为诗歌增添了许多富有观感和生活气息的叙事序列,使之具备一定的情节延展和人物塑形,同时他不无冒险地借助“档案体”和“诗剧体”在“反诗”和“返诗”之间的断裂地带行走。于坚的跨文体实践推出了一系列重要诗作,有效地促进当代诗歌的诗体建构范式,在诗学界引发持久的争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于坚 诗歌 跨文体书写
下载PDF
云南边地风景的发现——以《红河之月》为中心
14
作者 石健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8-19,共12页
语言学家邢公畹的文学代表作《红河之月》,生动地呈现了1940年代云南边地绚丽多姿的画卷。对边地多重风景的发现,既强化了文本的文学性,亦极大扩充了文化蕴涵。作者在创作过程中,一开始所秉持的左翼立场有所变异,反思暴力和消弭矛盾,以... 语言学家邢公畹的文学代表作《红河之月》,生动地呈现了1940年代云南边地绚丽多姿的画卷。对边地多重风景的发现,既强化了文本的文学性,亦极大扩充了文化蕴涵。作者在创作过程中,一开始所秉持的左翼立场有所变异,反思暴力和消弭矛盾,以及促进边地民族和谐团结,逐渐成为书写的重点。通过对不同身份的知识分子自我认同危机的镜像呈现,揭示了他们精神的内在矛盾。在风土书写中,多有移情因素的浸润,既使自然景观有所变异,又凸显了边地文化生态的复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河之月》 云南边地 风景 民族团结 身份认同危机 移情
下载PDF
明代纳西族木氏土司文学家族诗歌用韵研究——以《明代纳西族木氏土司文学家族诗集》为例
15
作者 赵锦华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29-33,共5页
云南诸土官,知诗书,好礼守义,以丽江木氏为首。以木公为中心的明代丽江木氏土司文学家族的著述是木氏家族精神和文化的集萃,他们的诗歌深深烙印着独具特色的民族史与多样的民族文化,具有较为鲜明的地方民族特点,其诗歌用韵中少数民族文... 云南诸土官,知诗书,好礼守义,以丽江木氏为首。以木公为中心的明代丽江木氏土司文学家族的著述是木氏家族精神和文化的集萃,他们的诗歌深深烙印着独具特色的民族史与多样的民族文化,具有较为鲜明的地方民族特点,其诗歌用韵中少数民族文化与汉文化交往融合痕迹较为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纳西族 木氏土司 文学家族 本土作家 诗歌用韵
下载PDF
神圣的送灵——彝族民间丧礼花鼓舞仪式展演 被引量:6
16
作者 黄龙光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 2011年第4期42-51,共10页
作为一个典型的送灵仪式舞蹈,彝族民间丧礼花鼓舞,是强化彝族历史记忆的特殊肢体形态艺术。花鼓舞意味着一种责任和义务,它表面上是行孝必备的礼仪,深层次是彝族祖灵崇拜艺术化符号。彝族花鼓舞的丧礼参与和艺术展演,主要承担安魂、驱... 作为一个典型的送灵仪式舞蹈,彝族民间丧礼花鼓舞,是强化彝族历史记忆的特殊肢体形态艺术。花鼓舞意味着一种责任和义务,它表面上是行孝必备的礼仪,深层次是彝族祖灵崇拜艺术化符号。彝族花鼓舞的丧礼参与和艺术展演,主要承担安魂、驱鬼和送灵的功能。花鼓舞于丧礼仪式,不是一种客位的参与和展演,其关系不是简单的被采借和被征用的关系,其文化内涵和社会功能全由彝族民间丧礼仪式反向赋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彝族丧礼 花鼓舞 仪式展演 送灵 社群凝聚
下载PDF
《现代汉语修辞学》课程思政建设路径探讨与实践
17
作者 连芳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科研》 2024年第4期0158-0161,共4页
“修辞立其诚”,中国的修辞也被称作“君子之学”,“嘉言”与“懿行”相和,才是真正的君子。中华民族是具有修辞传统的民族,对美好语言的追求可以追溯到文字诞生时期,面对课程思政的推进,修辞学如何焕发新的生机,在这个追问下我们确定... “修辞立其诚”,中国的修辞也被称作“君子之学”,“嘉言”与“懿行”相和,才是真正的君子。中华民族是具有修辞传统的民族,对美好语言的追求可以追溯到文字诞生时期,面对课程思政的推进,修辞学如何焕发新的生机,在这个追问下我们确定了“丰富课程内涵,建构教学模式,进阶浸润推进”的课程路径,通过深度阅读经典、浸润中华文化、走进山乡社区,将课程思政和社会实践融入修辞学的学习当中,探索“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课程答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辞学 课程思政 建设路径 实践
下载PDF
从《拾遗记》看先秦至魏晋时人的域外观念
18
作者 赵丽云 《天中学刊》 2024年第1期84-91,共8页
《拾遗记》成书于东晋十六国时期,记述了上古伏羲至晋代诸多异域远国的传说、神话、奇闻逸事,包含着先秦至魏晋时人对异域孝文化、历法、耕织文化、幻术、学术等方面的认知,总体上体现了当时中国人的域外文明观念。这一域外观念与传统... 《拾遗记》成书于东晋十六国时期,记述了上古伏羲至晋代诸多异域远国的传说、神话、奇闻逸事,包含着先秦至魏晋时人对异域孝文化、历法、耕织文化、幻术、学术等方面的认知,总体上体现了当时中国人的域外文明观念。这一域外观念与传统华夷观并存,共同构成了中国古代的天下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拾遗记》 域外文明 域外观念
下载PDF
法国中文教学资源百年本土化发展历程与启示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晓露 张婧 獭建一 《汉字文化》 2023年第6期100-102,共3页
中文教学资源本土化是满足中文学习者需求的重要途径,法国中文教学资源本土化发展历程具有典型性和示范性,对世界其他区域和国家的中文教学资源本土化发展,具有借鉴意义。本文自建数据库,梳理了1905年至2020年,在法国可获取的中文纸质... 中文教学资源本土化是满足中文学习者需求的重要途径,法国中文教学资源本土化发展历程具有典型性和示范性,对世界其他区域和国家的中文教学资源本土化发展,具有借鉴意义。本文自建数据库,梳理了1905年至2020年,在法国可获取的中文纸质教学资源相关数据,发现法国中文教学资源本土化发展过程具有阶段性特征。依据引进中文教学资源与法国本土研发中文教学资源的发展特点,将法国中文教学资源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起步时期、稳步增长时期、激增时期和高度本土化时期。本文提炼了中文教学资源发展进入“高度本土化时期”的七大标志,厘清了驱动法国中文教学资源本土化发展的六大因素,提出中文教学资源研究对象应该包括本土研发中文教学资源及从中国或其他国家引进并在当地使用的中文教学资源,并深入探讨二者的互动关系,深化对中文教学资源本土化发展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国 中文 汉语 教学资源 本土化
原文传递
《苍颉篇》训释材料的作用与训释方法刍议
20
作者 周飞 孔晋萍 《汉字文化》 2024年第13期85-89,共5页
《苍颉篇》是秦统一文字的工具,也是两汉字书的源头。由于《苍颉篇》早已亡佚,目前仅能依据辑佚的注本和出土残篇对其进行研究。文章梳理了《苍颉篇》及其注本的源流,指出利用辑佚的注本是解读《苍颉篇》的重要途径,并以此方法将出土本... 《苍颉篇》是秦统一文字的工具,也是两汉字书的源头。由于《苍颉篇》早已亡佚,目前仅能依据辑佚的注本和出土残篇对其进行研究。文章梳理了《苍颉篇》及其注本的源流,指出利用辑佚的注本是解读《苍颉篇》的重要途径,并以此方法将出土本《苍颉篇》的语句与辑佚的《苍颉篇》注本进行系联比对,对《苍颉篇》的部分文句进行解读,最后归纳了《苍颉篇》注本的训释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苍颉篇 训诂 辑佚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