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立足本土文化 办好牡丹副刊——以《牡丹晚报》特色副刊为例 |
马翠霞
|
《中国地市报人》
|
2018 |
1
|
|
2
|
地方报纸,如何做好“大新闻” |
潘若松
|
《青年记者》
北大核心
|
2013 |
0 |
|
3
|
“近”起来,“深”下去,“高”上来 |
潘若松
|
《青年记者》
北大核心
|
2013 |
0 |
|
4
|
“民生视窗”:用图片讲百姓故事 |
刘君
|
《青年记者》
|
2008 |
0 |
|
5
|
晚报新闻短些,再短些 |
邓亚伟
|
《中国地市报人》
|
2010 |
0 |
|
6
|
唱好创新策划六步曲 |
吴婉华
|
《中国地市报人》
|
2016 |
0 |
|
7
|
时刻关注民生 践行科学发展——《牡丹晚报》的民生报道实践 |
张卫东
|
《中国地市报人》
|
2010 |
0 |
|
8
|
本土文化:地方晚报的活力之源 |
潘若松
|
《中国地市报人》
|
2006 |
0 |
|
9
|
养成良好的新闻职业习惯 |
王显清
|
《青年记者》
北大核心
|
2014 |
0 |
|
10
|
试论如何使新闻队伍更加“强起来” |
吕巧云
|
《中国地市报人》
|
2013 |
0 |
|
11
|
贴近性是地市级报纸发展的不竭动力 |
汲杰
|
《中国地市报人》
|
2010 |
0 |
|
12
|
提高舆论引导水平需“三个坚持” |
吕巧云
|
《中国地市报人》
|
2014 |
0 |
|
13
|
坚持不懈开展“走转改”活动 |
吕巧云
|
《青年记者》
北大核心
|
2013 |
0 |
|
14
|
做好地方“冷新闻”的路径探讨——以山东《牡丹晚报》为例 |
王显清
|
《中国地市报人》
|
2014 |
0 |
|
15
|
晚报应理性开展批评报道 |
程丽
|
《中国地市报人》
|
2007 |
0 |
|
16
|
学习积累是立身之本 |
吕伟桦
|
《中国地市报人》
|
2014 |
0 |
|
17
|
新闻工作者要做传播正能量的先行者 |
华言
|
《中国地市报人》
|
2014 |
0 |
|
18
|
考古发现中怎样抓新闻“活鱼”——菏泽元代沉船、定陶汉墓采访心得 |
陈力
|
《中国地市报人》
|
2013 |
0 |
|
19
|
“典型”推介之道——谈《牡丹晚报》典型宣传的初中与探索 |
潘若松
|
《中国地市报人》
|
2007 |
0 |
|
20
|
新闻的博采、提炼与创新 |
云声
|
《中国地市报人》
|
2014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