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纯铁中间层对热轧不锈钢复合板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9
1
作者 赵云鹏 余超 +3 位作者 肖宏 吴宗河 许朋朋 谢红飙 《钢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73-79,共7页
为了减少不锈钢和碳钢热轧复合时结合界面形成脆性化合物,提高复合板的力学性能,在轧制温度为1000、1100及1200℃,压下量约为70%的条件下,进行了添加不同厚度纯铁中间层的真空热轧复合试验。通过光学显微镜、SEM观察以及拉伸试验等,研... 为了减少不锈钢和碳钢热轧复合时结合界面形成脆性化合物,提高复合板的力学性能,在轧制温度为1000、1100及1200℃,压下量约为70%的条件下,进行了添加不同厚度纯铁中间层的真空热轧复合试验。通过光学显微镜、SEM观察以及拉伸试验等,研究了纯铁中间层对复合板界面微观组织和拉伸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加入不同厚度纯铁中间层时,同温度下不锈钢/碳钢复合板拉伸性能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并且在小于70%压下量下,2mm厚度的纯铁中间层可以完全阻止碳钢中的碳元素向不锈钢侧扩散,避免了碳铬化合物的形成,使结合界面的组织得到改善,力学性能得到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锈钢复合板 热轧复合 纯铁中间层 力学性能
原文传递
粉末冶金马氏体-奥氏体复合钢的组织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李靖宇 王耀民 +3 位作者 姜锋 李艳国 杨志南 张福成 《粉末冶金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9-44,50,共7页
近年来,汽车、建筑等领域对高强度-高塑性金属材料的需求日益增长,为了获得高强度-高塑性的金属材料,粉末冶金技术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通过放电等离子烧结技术(SPS)烧结质量比为2:1的马氏体钢和奥氏体钢混合金属粉末,复合钢的奥氏... 近年来,汽车、建筑等领域对高强度-高塑性金属材料的需求日益增长,为了获得高强度-高塑性的金属材料,粉末冶金技术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通过放电等离子烧结技术(SPS)烧结质量比为2:1的马氏体钢和奥氏体钢混合金属粉末,复合钢的奥氏体相均匀分布于马氏体相当中,试样致密度高达95.5%,并通过后续的热轧处理,提高复合钢的烧结质量,致密度提高至98.9%。热轧后复合钢的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均匀伸长率和总伸长率分别为960 MPa、1529 MPa、6.7%和6.7%。在热轧的基础上引入冷轧+短时间高温回火处理,粉末冶金复合钢性能进一步提高。其中冷轧30%/500℃回火5 min的复合钢,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均匀伸长率和总伸长率分别为1899 MPa、1964 MPa、9.2%和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末冶金 复合钢 组织 性能 热轧 冷轧
原文传递
微尺度静定性轧机的设计与开发 被引量:3
3
作者 申光宪 郑永江 王小伟 《燕山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77-389,共13页
考虑轧辊弯曲挠度以及轴承座与机架侧面之间的间隙两个微尺度参量对于辊系机构静定性的影响,采用机构学杆系自由度分析和综合理论以及陀螺效应力学理论分析当代轧机的辊系结构,提出轧机辊系结构存在超静定性和静不定性。针对轧机辊系结... 考虑轧辊弯曲挠度以及轴承座与机架侧面之间的间隙两个微尺度参量对于辊系机构静定性的影响,采用机构学杆系自由度分析和综合理论以及陀螺效应力学理论分析当代轧机的辊系结构,提出轧机辊系结构存在超静定性和静不定性。针对轧机辊系结构的超静定问题,通过增加机构自由度而创制空间自位高刚度轧机、空间自位万能高刚度轧机;对2200铝箔四辊轧机止推滚动轴承烧损问题的研究发现,轧机因陀螺效应而引起动态交叉行为导致其辊系静不定结构问题,通过增加千斤顶机构而创制600半静定性四辊轧机、静定性六辊轧机和封闭式稳定型钢轧机。在获得轧机滚动轴承延寿的重大成果后,欲彻底解决轧机两端支反力不等及镰刀弯弊端、工作辊夹住板带横向移动现象、一流六辊轧机中间辊止推滚动轴承损坏、轧机颤振以及普遍不能达标负荷状态生产的现状及无法实施大压下率轧制工艺等十几项轧机弊端,并证明当代轧机是非一流装备,从小、中型轧机改造实践中创新的微尺度静定性轧机急需应用于中厚板等大型轧机的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定轧机 机构学自由度分析与综合理论 陀螺效应 轧机滚动轴承 跑偏 欠标运行
下载PDF
影响轧机轴承寿命主因的探究 被引量:2
4
作者 申光宪 郑永江 王小伟 《重型机械》 2016年第6期1-7,共7页
针对轧机滚动轴承短寿及烧损的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理论计算和实验研究,轴承损坏的原因在于轧机辊系的超静定性和静不定性,轧辊受载荷发生弯曲成挠度而辊颈倾斜,轴承座因缺少铰链副而不能同步倾斜,导致轴承异常偏载,降低了轴承承载能力。... 针对轧机滚动轴承短寿及烧损的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理论计算和实验研究,轴承损坏的原因在于轧机辊系的超静定性和静不定性,轧辊受载荷发生弯曲成挠度而辊颈倾斜,轴承座因缺少铰链副而不能同步倾斜,导致轴承异常偏载,降低了轴承承载能力。由于轧辊之间交叉产生异常轴向力损坏止推轴承。解决的方法:改造轧机的机构学静定性;在设计非静定轧机轴承承载能力时,必须在结构容许条件下乘上安全系数3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轧机滚动轴承 机构学静定性 静定性轧机
下载PDF
界面涂层对厚规格热轧钢/铝复合板界面结构与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6
5
作者 黄华贵 赵阳 +1 位作者 王超 燕猛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4期30-36,共7页
针对厚规格钢/铝复合板坯料厚度大、组元差异显著、难以直接轧制复合等特点,采用等离子涂覆技术与热轧复合工艺相结合成功制备了厚规格钢/铝复合板,通过结合界面剪切强度测试和SEM、EDS等检测方法,分别探究了轧制道次、温度与压下率对... 针对厚规格钢/铝复合板坯料厚度大、组元差异显著、难以直接轧制复合等特点,采用等离子涂覆技术与热轧复合工艺相结合成功制备了厚规格钢/铝复合板,通过结合界面剪切强度测试和SEM、EDS等检测方法,分别探究了轧制道次、温度与压下率对界面结构与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与直接轧制复合相比,经表面喷涂处理后的界面结合强度明显提高,且拉剪断裂面均位于钢与涂层界面。在单道次轧制条件下,随着轧制压下率增加,钢/涂层的微观界面得到改善,界面结合强度逐渐提高。在400~500℃范围内,钢/铝界面扩散层厚度随轧制温度提高呈增加趋势、界面结合强度先增大后减小。由于变形的不协调性,增加轧制道次会破坏前一道次界面复合结果,导致结合强度剧烈下降。当轧制温度为450℃、单道次压下率为40%时,钢/铝复合板界面剪切强度达66 MPa,符合相关标准要求。研究成果为厚规格钢/铝复合板生产制备提供了一种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规格钢/铝复合板 等离子喷涂 热轧复合工艺 微观组织 力学性能
原文传递
Cu/Al固-液复合界面演化CLSM原位观察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黄华贵 叶丽芬 +1 位作者 刘文文 杜凤山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4期127-130,共4页
为研究Cu/Al固-液复合界面的微观形貌及其动态演化规律,利用共聚焦激光扫描高温显微镜(CLSM)对Cu/Al扩散偶在快速加热至Al液相温度610℃及其保温过程中的固-液复合界面进行了原位观察。并结合复合界面扫描电镜和X射线能谱仪分析结果,探... 为研究Cu/Al固-液复合界面的微观形貌及其动态演化规律,利用共聚焦激光扫描高温显微镜(CLSM)对Cu/Al扩散偶在快速加热至Al液相温度610℃及其保温过程中的固-液复合界面进行了原位观察。并结合复合界面扫描电镜和X射线能谱仪分析结果,探讨了CLSM下界面图像视觉变化与连接界面反应扩散迁移的对应关系,以及CLSM原位观察的可行性。结果表明,高温反应扩散和局部熔合是Cu/Al固-液复合界面结合的主要机制,复合层主要为Al_2Cu。且在无压力作用下,界面夹杂物和氧化层物会严重削弱界面的结合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Al复合材料 固-液复合 反应扩散 共聚焦激光扫描高温显微镜 原位观察
下载PDF
高效节水型热轧带钢冷却装置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高林 漆小虎 +2 位作者 黄华贵 燕猛 张超群 《重型机械》 2022年第6期20-24,共5页
随着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能源节约型设备需求日益凸显。通过搭建小型冷却实验平台,对热轧带钢冷却过程进行研究,提出了一种高效节水型冷却装置的设计方案,并给出了相应的换热系数及强制冷却区范围计算模型。通过实验验证,相较鹅颈管式... 随着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能源节约型设备需求日益凸显。通过搭建小型冷却实验平台,对热轧带钢冷却过程进行研究,提出了一种高效节水型冷却装置的设计方案,并给出了相应的换热系数及强制冷却区范围计算模型。通过实验验证,相较鹅颈管式层流冷却装置,可有效提高单位水量的冷却效率。按实验结果指导设计的冷却装置在国内钢厂应用效果良好,可为国内热轧带钢冷却装置的节水化升级、效率提升改造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 节水 热轧带钢 冷却
下载PDF
大棒材轧后控制冷却和组织预测的尺寸效应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王巍 燕猛 +1 位作者 刘文文 安子军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5期103-106,共4页
针对大棒材轧后冷却工艺中的尺寸效应问题,建立了42CrMo不同直径(φ25-φ150mm)棒材轧后冷却过程温度一组织耦合非线性有限元模型。通过数值模拟,对比分析了空冷、风冷、雾冷和水冷条件下,棒材直径对工件内部温度场、温降速率和组... 针对大棒材轧后冷却工艺中的尺寸效应问题,建立了42CrMo不同直径(φ25-φ150mm)棒材轧后冷却过程温度一组织耦合非线性有限元模型。通过数值模拟,对比分析了空冷、风冷、雾冷和水冷条件下,棒材直径对工件内部温度场、温降速率和组织分布均匀性的影响规律,研究了大棒材轧后控冷工艺的尺寸效应,并通过冷却实验验证了数值模型的正确性,这能为线棒材轧后控冷工艺制定与优化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棒材 控制冷却 温度场 相变组织 尺寸效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