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塞米松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树突状细胞免疫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初晓霞 黄葆华 +5 位作者 张晓录 陈丽明 王彦 于威娟 王笑蕾 秦友平 《临床血液学杂志》 CAS 2010年第5期549-551,共3页
目的:研究地塞米松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树突状细胞(DC)免疫活性的影响。方法:36例初诊ITP患者口服地塞米松40 mg/d,连用4 d;分离21例治疗有效患者治疗前后及正常对照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加入细胞因子rhGM-CSF及rhIL-4培养诱导DC... 目的:研究地塞米松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树突状细胞(DC)免疫活性的影响。方法:36例初诊ITP患者口服地塞米松40 mg/d,连用4 d;分离21例治疗有效患者治疗前后及正常对照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加入细胞因子rhGM-CSF及rhIL-4培养诱导DC,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DC表型;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DC培养上清液中IL-12 p70。结果:①ITP患者DC的CD80和CD86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1.60±13.47)%和(61.50±15.93)%,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的(36.03±15.43)%和(40.28±11.49)%(P<0.05);治疗后ITP患者CD80和CD86表达率分别降为(36.48±15.19)%和(44.05±17.70)%,与治疗前相比,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前ITP患者组IL-12 p70为(67.52±14.43)pg/m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的(39.78±10.03)pg/ml(P<0.05);治疗后ITP组IL-12 p70的表达降至(43.90±8.49)pg/ml,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对照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C及其分泌的细胞因子在ITP发病中起重要作用,地塞米松可能通过抑制DC的免疫活性而达到治疗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癜 血小板减少性 特发性 树突状细胞 地塞米松 细胞因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