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CU危重症患者压力性损伤预防和管理的最佳证据总结 被引量:3
1
作者 王玉萍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1年第5期775-779,共5页
目的探讨分析ICU危重症患者压力性损伤预防和管理的证据,为临床护理人员采取针对性护理对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循证方法,使用计算机检索BMJ、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数据库、Cochrane Library、Pub Med、Up To Date、英国国家临床医学研究... 目的探讨分析ICU危重症患者压力性损伤预防和管理的证据,为临床护理人员采取针对性护理对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循证方法,使用计算机检索BMJ、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数据库、Cochrane Library、Pub Med、Up To Date、英国国家临床医学研究所指南库、荷兰医学文摘数据库、美国指南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有关ICU危重症患者压力性损伤预防和管理的所有证据,包括指南、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回顾性病例分析研究、专家共识、meta分析、研究进展及原始研究。由2名研究者对纳入的文献质量进行评价,并提取符合质量标准的文献相关证据。结果共纳入符合标准的12篇文献,其中2篇指南、2篇随机对照临床试验、4篇回顾性病例分析研究、2篇专家共识、1篇meta分析、1篇研究进展,最终总结了15条最佳证据,包括压力性损伤发生现状特征、压力性损伤风险评估及危险因素分析、压力性损伤预防措施、压力性损伤护理管理措施4个方面。结论建议护理人员临床应用证据时,评估所在医疗机构临床环境/条件、医护人员证据应用促进及阻碍因素、患者意愿针对性选择证据,并对证据进行持续更新,以科学的护理方法解决ICU危重症患者压力性损伤预防及管理问题,从而提升护理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U危重症患者 压力性损伤 预防和管理 最佳证据
下载PDF
基于PRE-DELIRIC谵妄预测模型风险分级护理对ICU不良事件及护理质量的影响
2
作者 王玉萍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3年第23期4338-4341,共4页
目的研究基于PRE-DELIRIC谵妄预测模型风险分级护理对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不良事件及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以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期间烟台市烟台山医院ICU收治的469例患者为研究对象, 按照时间顺序进行分组,... 目的研究基于PRE-DELIRIC谵妄预测模型风险分级护理对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不良事件及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以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期间烟台市烟台山医院ICU收治的469例患者为研究对象, 按照时间顺序进行分组, 以2019年3月至2019年9月的228例患者为对照组, 以2019年10月至2020年3月的241例患者为观察组。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生命体征监测、遵医嘱用药等常规ICU护理, 观察组基于PRE-DELIRIC谵妄预测模型进行分级护理。比较两组谵妄发生率及持续时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以及ICU住院时间、28 d存活率、护理质量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谵妄发生率分别为18.67%和29.82%, 观察组低于对照组(χ^(2)=7.968, P=0.005);观察组谵妄持续时间为(1.79±0.23)d, 对照组为(2.76±0.31)d, 观察组小于对照组(t=38.623, P<0.001)。本研究中观察到的不良事件包括意外拔管、上消化道出血、败血症、人机对抗、静脉血栓,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14.11%和16.23%, 组间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χ^(2)=0.410, P=0.522)。观察组的28 d存活率为92.12%, 对照组为83.77%, 观察组高于对照组(χ^(2)=7.758, P=0.005);且观察组ICU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 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ICU患者进行基于PRE-DELIRIC谵妄预测模型风险分级护理, 可有效降低谵妄发生率和持续时间, 降低ICU住院时间, 提高存活率, 提高患者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谵妄 预测模型 分级护理 不良事件 护理质量
原文传递
以患者需求为导向的全方位护理模式在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3
作者 张烨 曲洪涛 +3 位作者 曲蓬 宋玉美 杨绍荣 刘晓玲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4年第16期2935-2939,共5页
目的探讨以患者需求为导向的全方位护理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神经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烟台市烟台山医院东院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收治的205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B组98例、A组107例,两组均... 目的探讨以患者需求为导向的全方位护理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神经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烟台市烟台山医院东院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收治的205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B组98例、A组107例,两组均护理3个月。B其中组患者行常规护理,A组患者在B组基础上采用基于患者需求的全方位护理,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 Stroke Scale,NIHSS)、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 Upper Extremity Scale,FMA-UE)、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 Lower Extremity Scale,FMA-LE)、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分别评价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神经功能缺损、上肢肢体运动功能及生存质量情况、中枢神经特异性蛋白(S100-β)水平,对比两组患者家属的护理满意度。结果①护理3个月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均降低且A组明显较B组低,两组患者FMA-UE、FMA-LE评分均提升且A组明显较B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②护理3个月后,两组患者WHOQOL-BREF量表生理、心理、社会及环境评分均提高且A组显著较B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③护理3个月后,两组患者S100-β水平均显著下降且A组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④A组患者家属对护理质量、护理态度、护理专业性、护理程序及护理满意度总分均明显较B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术后采用基于患者需求的全方位护理效果显著,能够明显改善神经功能、提高上下肢体功能水平,促进患者康复,患者家属的护理满意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需求 全方位护理 重症颅脑损伤 神经功能 肢体功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