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靶向抗体对大鼠角膜碱烧伤后新生血管抑制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王群 姜严明 +3 位作者 赵杰 侯宝杰 吕明 黄一飞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010-1014,共5页
目的通过对角膜碱烧伤大鼠模型结膜下注射VEGF靶向抗体MIL60,观察其对角膜新生血管(corneal neovascularization,CoNV)生长的影响,初步探讨MIL60抑制大鼠CoNV生长的基本作用机制。方法建立碱烧伤诱导的SD大鼠CoNV模型(右眼造模),根据碱... 目的通过对角膜碱烧伤大鼠模型结膜下注射VEGF靶向抗体MIL60,观察其对角膜新生血管(corneal neovascularization,CoNV)生长的影响,初步探讨MIL60抑制大鼠CoNV生长的基本作用机制。方法建立碱烧伤诱导的SD大鼠CoNV模型(右眼造模),根据碱烧伤后第1天结膜下注射的药物不同将72只大鼠随机分为:25 mg·m L^(-1) MIL60组、地塞米松组、MIL60溶剂组和NaCl组。观察并记录CoNV生长情况及角膜的形态变化,通过软件分析Co NV的长度及累及面积。碱烧伤后第3天、第7天、第14天、第21天和第28天分别处死动物,取角膜组织行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同时检测角膜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VEGF受体-1(VEGF receptor-1,VEGFR-1)、VEGFR-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eptidase-9,MMP-9)蛋白的表达。结果在各个时间点,与MIL60溶剂组和NaCl组比较,地塞米松组、25 mg·m L^(-1) MIL60组CoNV面积和长度显著减少,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25 mg·m L^(-1)MIL60组的CoNV长度和面积与地塞米松组相当(均为P>0.05)。同时,MIL60还能有效降低角膜组织中VEGF、VEGFR-1、VEGFR-2以及MMP-9蛋白的表达。结论 MIL60能显著抑制角膜碱烧伤后CoNV的生长,并且还能减轻碱烧伤引起的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MIL60 角膜新生血管 碱烧伤
下载PDF
某部官兵2006—2015年伤病残情况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李晓琴 杨明明 彭鹏 《人民军医》 2016年第9期896-897,共2页
目的:分析某部官兵2006-2015年伤病残的发生情况及特点,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选择火箭军某全训部队因伤病致残官兵93例,查阅军残人员登记表、军人残疾等级评定表、医学鉴定报告及原始病历等资料,对伤病发生的时间、地点及原... 目的:分析某部官兵2006-2015年伤病残的发生情况及特点,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选择火箭军某全训部队因伤病致残官兵93例,查阅军残人员登记表、军人残疾等级评定表、医学鉴定报告及原始病历等资料,对伤病发生的时间、地点及原因,致残部位与性质、残疾等级等评残基本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残疾官兵中93例中,因伤致残60例(64.5%),因病致残33例(35.5%);因伤致残比例显著高于因病致残(P〈0.05)。因伤致残60例中,因军事训练伤致残42例(70.0%),因非军事训练伤致残18例(30.0%);军事训练伤致残比例非常显著高于非军事训练伤致残(P〈0.01)。残疾官兵伤病多集中于入伍后两年内;残疾等级以8~10级居多,占90.0%;病残等级以6级居多,占90.9%。结论:某部官兵伤病残发生时军龄偏低,伤残以军事训练伤为主,应采取相应防治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官兵 伤病残原因 分析
原文传递
左氧氟沙星滴眼液不同给药方式患者房水与血浆药物浓度的差异 被引量:1
3
作者 张鲁洁 魏琳 +3 位作者 蔡春梅 范思均 李晓琴 梁歌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2672-2675,共4页
目的探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经过不同的给药方式后,对房水及血浆中药物浓度的影响。方法纳入预行超声乳化术的白内障患者90例,随机分为A、B组,A组又随机分为3个亚组,每组10例,A1组:术前1 d给药,6次/d,A2组:术前2 d给药,4次/d,A3组:术前3 ... 目的探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经过不同的给药方式后,对房水及血浆中药物浓度的影响。方法纳入预行超声乳化术的白内障患者90例,随机分为A、B组,A组又随机分为3个亚组,每组10例,A1组:术前1 d给药,6次/d,A2组:术前2 d给药,4次/d,A3组:术前3 d给药,4次/d。B组给药方式为术前3 d给药,4次/d,并于手术当日分别在术前7.5,15,30,45,60和120 min单一剂量给药。术中抽取100μl房水置于EP管中,并同时抽取5 ml静脉血,将静脉血离心,取上清液置于EP管中,放置-80℃冻存,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串联质谱技术(HPLC-MS/MS)测定房水及血浆左氧氟沙星浓度。结果 A1,A2及A3组房水及血浆中左氧氟沙星浓度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281,P=0.478)。B组单一剂量给药后房水中药物浓度逐渐上升,45.0 min时达到最高值,之后逐渐下降,且45 min与7.5,15.0,30.0,60.0及120.0 min时药物浓度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00,0.010,0.012,0.029);血浆中药物浓度逐渐上升但不明显,在45.0 min时药物浓度达到最高,之后逐渐下降,45.0 min时血浆药物浓度与7.5,30.0,60.0及120.0 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0,0.033,0.05,0.016);且血浆药物浓度远远低于房水药物浓度(均P<0.05)。结论白内障术前1 d应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6次/d的方式效果最佳。左氧氟沙星滴眼液单一剂量点眼后45 min房水中药物浓度达到最高值,血浆药物浓度远远低于房水药物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氧氟沙星滴眼液 房水 血浆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串联技术
下载PDF
质粒载体介导的短发夹RNA对RPE细胞转染效率及毒性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蔡春梅 范思均 +2 位作者 梁歌 姜严明 冯婧 《解剖科学进展》 2018年第6期614-617,共4页
目的连接针对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设计的短发夹RNA与质粒载体,并转染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观察其转染效率及对细胞的毒性。方法设计针对人VEGF的短发夹RNA(shRNAs,V1,V2),V3为阴性对照即不含特异性shRNA,其表达载体为pGCSilenc... 目的连接针对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设计的短发夹RNA与质粒载体,并转染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观察其转染效率及对细胞的毒性。方法设计针对人VEGF的短发夹RNA(shRNAs,V1,V2),V3为阴性对照即不含特异性shRNA,其表达载体为pGCSilencer^(TM)/U6/Neo/GFP/VEGF RNAi。用Lipofectamine^(TM) 2000转染RPE细胞,用倒置荧光显微镜及流式细胞仪观察其转染效率;用MTT法观察其对细胞的毒性。结果质粒载体介导的GFP在细胞中的表达呈黄绿色,弥漫于整个胞浆和胞核,转染后24h GFP开始表达,转染后48h表达明显增强。流式细胞仪检测质粒pGCSilencer^(TM)/U6/Neo/GFP/VEGF RNAi对体外培养的RPE细胞转染效率为43.9%,质粒转染后MTT法测定细胞活性的OD值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P=0.004)。结论质粒pGCSilencerTM/U6/Neo/GFP/VEGF RNAi可以有效地转染体外培养的RPE细胞,但质粒转染对细胞有明显的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粒载体 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RPE) 细胞毒性
原文传递
中国北部地区严重玻璃体积血的病因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英文) 被引量:5
5
作者 张鲁洁 陈莉 +2 位作者 梁歌 雷春灵 冯婧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7年第12期2193-2196,共4页
目的:探讨中国北部地区严重玻璃体积血的病因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2011-01/2014-01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总医院、北京市健宫医院及西安市第四医院因玻璃体积血(玻血)行玻璃体切割手术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75例患者(1335眼)... 目的:探讨中国北部地区严重玻璃体积血的病因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2011-01/2014-01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总医院、北京市健宫医院及西安市第四医院因玻璃体积血(玻血)行玻璃体切割手术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75例患者(1335眼)被纳入此研究。其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视网膜静脉阻塞(RVO)、视网膜脱离/视网膜裂孔(RD/RH)、外伤、Eales病、老年性黄斑变性或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AMD/PCV)所致玻璃体积血的总占比高达90%以上。年轻患者最常见玻璃体积血原因为外伤(40%)、PDR(19.5%)和Eales病(19.1%);中年患者最常见玻璃体积血原因为PDR(34.4%)、RVO(30.8%)及RD/RH(12.2%);RVO(35.7%)、PDR(26.6%)、RD/RH(14.6%)及AMD/PCV(8%)则是老年患者玻璃体积血的主要原因。结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静脉阻塞及外伤是玻璃体积血最常见原因。不同年龄段中导致玻璃体积血发生的原因各有不同。PDR及RVO易出现复发性玻璃体积血,再次手术可能性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体积血 病因 复发因素 年龄特征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