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8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研究蒙药额尔敦-乌日勒对帕金森病的作用机制
1
作者 李晓锋 林玉凤 +12 位作者 张雅蓓 陈向辉 赵蕊 朱伟 谢雅彬 谢伟 巴德仁贵 姜树原 刘晓蕾 邵国 白海花 贾小娥 杨志甫 《包头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1-7,40,共8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挖掘蒙药额尔敦-乌日勒治疗帕金森病的主要活性成分和药物靶点,揭示其潜在的可能作用机制,并运用分子对接研究药物与靶点蛋白结合能力。方法:依据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s ...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挖掘蒙药额尔敦-乌日勒治疗帕金森病的主要活性成分和药物靶点,揭示其潜在的可能作用机制,并运用分子对接研究药物与靶点蛋白结合能力。方法:依据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s Pharmacology Database and Analysis Platform,TCMSCP)挖掘额尔敦-乌日勒的活性成分及对应靶点,以药动参数生物利用度(oral bioavailability,OB)≥30%、类药性(drug-likeness,DL)≥0.18:为条件进行筛选,运用GeneCards、OMIM和TTD数据库筛选出额尔敦-乌日勒活性成分治疗帕金森病的可能靶点,运用Cytoscape 3.9.1绘制Venn图,借助STRING数据库绘制蛋白互作(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网络图;应用微生信在线软件及Metascape数据库查找蒙药额尔敦-乌日勒潜在的活性成分及治疗帕金森病的潜在作用靶点,并将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富集分析,并将药物小分子和靶点蛋白进行分子对接。结果:蒙药额尔敦-乌日勒中筛选出DL及OB值好的活性成分118种,预测治疗帕金森病的靶点207个,GO功能富集分析及KEGG富集分析显示,蒙药额尔敦-乌日勒治疗帕金森病的机制主要涉及RNA聚合酶启动子转录的正调控、正调控DNA模板转录和调控基因表达等生物过程,其涉及的通路包括AKT1、TP53、TNF、VEGFA、CASP3等。结论:蒙药额尔敦-乌日勒治疗帕金森病是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作用结果,为蒙药额尔敦-乌日勒治疗帕金森病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药 额尔敦-乌日勒 网络药理学 帕金森病 作用机制 分子对接
下载PDF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B-FABP增高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聂安国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7年第20期3686-3687,共2页
目的探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型脂肪酸结合蛋白(B-FABP)增高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至2016年3月濮阳油田总医院收治的78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其中B-FABP增高患者40例,未增高患者38例,采用单因素分析、Logisti... 目的探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型脂肪酸结合蛋白(B-FABP)增高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至2016年3月濮阳油田总医院收治的78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其中B-FABP增高患者40例,未增高患者38例,采用单因素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的方法探究影响B-FABP水平的危险因素。结果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B-FABP增高的危险因素,高密度脂蛋白(HDL-C)高水平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BFABP增高的保护因素(P均<0.05)。结论高血压、糖尿病病史是引起缺血性脑卒中患者B-FABP增高的危险因素,临床治疗中应重点关注患者有无高血压、糖尿病病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脑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危险因素
下载PDF
急性对乙酰氨基酚中毒的救治和护理 被引量:1
3
作者 张继荣 《中国临床护理》 2012年第1期64-65,共2页
对乙酰氨基酚是乙酰苯胺类解热镇痛药物,为目前应用量最大的解热镇痛药物之一,其解热镇痛效果与阿司匹林相当,但无明显的胃肠道刺激症状,应用常规剂量安全可靠,
关键词 对乙酰氨基酚 中毒 急救 洗胃 护理
下载PDF
脑出血微创穿刺引流术后血清GFAP的动态变化及其意义
4
作者 聂安国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7年第12期2205-2206,共2页
目的探究脑出血微创穿刺引流术后患者血清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动态变化情况及其重要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11月至2016年2月濮阳油田总医院收治的脑出血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患者43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43例脑出血非手术治疗患者作为... 目的探究脑出血微创穿刺引流术后患者血清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动态变化情况及其重要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11月至2016年2月濮阳油田总医院收治的脑出血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患者43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43例脑出血非手术治疗患者作为对照组,监测两组不同时间点血清GFAP含量变化。结果观察组第1天、第3天血清GFAP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第7天、第14天血清GFAP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第7天血清GFAP水平明显升高后逐渐降低,观察组第7天前血清GFAP水平相对稳定,第7天开始逐渐下降。结论脑出血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患者血清GFAP水平明显降低。因此,观察患者血清GFAP水平动态变化可作为判断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脑出血效果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血清GFAP 微创穿刺引流术 动态变化
下载PDF
医学实习生带教的心理因素分析
5
作者 赵梅 《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 2014年第4期492-493,共2页
实习是学生踏上工作岗位前的培训阶段,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的重要阶段,也是形成未来工作作风、工作能力的关键期,因此实习生带教工作显得尤为重要。该文通过分析实习生在实习各个阶段的心理特征,总结出若干经验以帮助实... 实习是学生踏上工作岗位前的培训阶段,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的重要阶段,也是形成未来工作作风、工作能力的关键期,因此实习生带教工作显得尤为重要。该文通过分析实习生在实习各个阶段的心理特征,总结出若干经验以帮助实习生快乐、高效率地完成实习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实习生 心理学 带教经验
下载PDF
丹红素注射液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液流变学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王加秀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0年第3期22-24,共3页
目的探讨丹红素注射液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液流变学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19年4月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3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7例。观察组使用丹红素注射液治疗,对照组使用银杏达莫注射液... 目的探讨丹红素注射液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液流变学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19年4月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3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7例。观察组使用丹红素注射液治疗,对照组使用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红细胞压积、血浆黏度、血小板黏附率及红细胞变形指数]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巴氏指数(BI指数)评分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红细胞压积、血浆黏度、血小板黏附率及红细胞变形指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BI指数比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丹红素注射液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治疗,有利于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促进其神经功能的恢复,提高预后效果,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丹红素注射液 银杏达莫注射液 血液流变学 神经功能 生活能力
下载PDF
无典型症状的脑干梗死误诊27例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赵开庆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9年第1期113-114,共2页
目的:通过分析不典型脑干梗死患者的临床症状与体征,探讨其临床特点与误诊原因。方法:对27例无典型症状脑干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脑干梗塞的病因与常见脑梗死基本相同,脑干梗死的症状复杂多样,表现眩晕、呕吐、复视... 目的:通过分析不典型脑干梗死患者的临床症状与体征,探讨其临床特点与误诊原因。方法:对27例无典型症状脑干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脑干梗塞的病因与常见脑梗死基本相同,脑干梗死的症状复杂多样,表现眩晕、呕吐、复视、面部麻木及饮水呛咳、行走不稳等,仅少数出现交叉体征。结论:高血压病为脑干梗死的主要病因,无典型临床表现的脑干梗死居多,磁共振成像(MRI)对于脑干病变的诊断价值优于CT,早期行MRI检查可提高确诊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干梗塞/诊断 误诊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中间综合征21例临床分析
8
作者 赵开庆 《中国现代医生》 2008年第31期68-69,71,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中间型综合征的诊断、误诊原因及治疗体会。方法对21例IM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12例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中并发IMS21例,临床误诊8例,13例治愈,8例死于呼吸衰竭。结论加强对IMS的认识,严密观察... 目的探讨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中间型综合征的诊断、误诊原因及治疗体会。方法对21例IM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12例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中并发IMS21例,临床误诊8例,13例治愈,8例死于呼吸衰竭。结论加强对IMS的认识,严密观察,尽早确诊,尽早给予机械通气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磷农药 中毒 中间综合征 机械通气
下载PDF
Solumbra技术在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机械取栓中的初步应用观察 被引量:20
9
作者 陈付文 刘金朝 +5 位作者 康孝理 赵玉铁 杨思福 李红伟 史宏生 汪子文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15-520,共6页
目的探讨Solumbra技术在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机械取栓治疗中应用的可行性、有效性、安全性和技术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采用血管内机械取栓治疗的59例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其中接受中间导管联... 目的探讨Solumbra技术在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机械取栓治疗中应用的可行性、有效性、安全性和技术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采用血管内机械取栓治疗的59例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其中接受中间导管联合支架取栓患者31例(Solumbra组),接受常规导引导管联合支架取栓患者28例(常规支架取栓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并发症及临床结果,分析Solumbra技术优势。结果Solumbra组、常规支架取栓组患者间性别、年龄、术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发病至动脉穿刺时间(OPT)、侧支循环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颈内动脉(ICA)闭塞患者(12/31对2/28,χ^2=8.100,P=0.004)、伴心房颤动患者(15/31对6/28,χ^2=4.66,P=0.031)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血管最终成功再通达到改良脑梗死溶栓(m TICI)治疗后血流评分标准2b/3级比例分别为93.5%、85.7%,一次取栓再通率达mTICI评分标准2b/3级比例分别为45.2%、2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取栓次数[2(1,2)对2(1.25,3),Z=-2.177,P=0.029]、二次栓塞率(23.8%对39.3%,χ^2=3.991,P=0.046)、穿刺至再灌注时间(PRT)[(81±31)min对(100±35)min,t=2.315,P=0.02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颅内出血发生率分别为19.4%、10.7%(P>0.05),90 d良好预后率[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2]分别为48.4%、46.4%(P>0.05)。Solumbra组、常规支架取栓组ICA闭塞患者血管最终再通率分别为83.3%、0%(χ^2=5.833,P=0.016);90 d良好预后率分别为41.6%、0%(P>0.05),但Solumbra组占优。结论Solumbra技术是一种治疗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的安全有效方法,与传统支架取栓术相比取栓效率更高,推荐用于一些路径血管迂曲、血栓负荷量大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lumbra技术 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 机械取栓 支架 抽吸
下载PDF
补救性支架植入在急性颅内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机械取栓再通失败后的临床应用分析 被引量:12
10
作者 陈付文 刘金朝 +5 位作者 赵玉铁 康孝理 杨思福 李红伟 史宏生 汪子文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56-161,共6页
目的探讨急性颅内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机械取栓再通失败后采用补救性支架植入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对濮阳市油田总医院介入科自2016年1月至2018年3月行机械取栓但再通失败的29例急性颅内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患者中的18例采用补救性... 目的探讨急性颅内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机械取栓再通失败后采用补救性支架植入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对濮阳市油田总医院介入科自2016年1月至2018年3月行机械取栓但再通失败的29例急性颅内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患者中的18例采用补救性支架植入治疗(支架组),11例不行补救性支架植入治疗(非支架组),比较分析支架组与非支架组的最终血管再通率、并发症发生率及临床预后。结果支架组与非支架组的最终血管再通率分别为88.9%(16/18)、36.4%(4/11),预后良好率分别为55.6%(10/18)、18.2%(2/1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组在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11.1%(2/18)vs.18.2%(2/11)]及死亡率[22.2%(4/18)vs.45.5%(5/11)]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颅内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机械取栓再通失败后采用补救性支架植入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预后且不增加颅内出血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救性支架 大血管闭塞 脑梗死 机械取栓
原文传递
经颅超声激发与尿激酶溶栓治疗在急性脑梗死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1
作者 王洁静 张汉涛 +1 位作者 姜丙全 董晓春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6年第11期104-105,共2页
目的探讨经颅超声激发联合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06-2014-06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6例,按随机数字表分为2组,对照组46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小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观察组50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 目的探讨经颅超声激发联合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06-2014-06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6例,按随机数字表分为2组,对照组46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小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观察组50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经颅超声激发治疗。2组患者均于治疗前、溶栓术后2h、24h、7d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评估,并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对患者血管再通情况进行评估;采用CT检查评估患者脑出血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2h、24h、7d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2h、24h时血管再通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组脑出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颅超声激发联合尿激酶溶栓可显著提高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再通率,改善神经功能损伤,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提高了临床有效率,改善了患者的预后,且无明显不良反应,未增加颅内出血转化率,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经颅超声 尿激酶 溶栓
下载PDF
脑脉利颗粒联合曲克芦丁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王建方 贾天松 《现代药物与临床》 CAS 2022年第4期755-759,共5页
目的探讨脑脉利颗粒联合曲克芦丁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7月—2021年7月在濮阳市油田总医院脑治疗的13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67例。对照组静脉滴注曲克芦丁注射液,240 mg溶于5%... 目的探讨脑脉利颗粒联合曲克芦丁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7月—2021年7月在濮阳市油田总医院脑治疗的13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67例。对照组静脉滴注曲克芦丁注射液,240 mg溶于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脑脉利颗粒,1袋/次,3次/d。两组患者连续治疗7 d。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症状好转时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生活自理能力(BI)评分,血清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8.51%vs 85.07%,P<0.05)。治疗后,治疗组临床症状好转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明显下降,而BI评分明显升高(P<0.05),且治疗组NIHSS和BI评分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炎性因子IL-6、IL-8、TNF-α、CRP水平明显下降(P<0.05),且治疗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7.46%vs 14.93%,P<0.05)。结论脑脉利颗粒联合曲克芦丁治疗可发挥协同作用,有助于患者脑神经功能的改善,并能降低局部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脉利颗粒 曲克芦丁注射液 急性脑梗死 生活自理能力评分 肿瘤坏死因子-Α 不良反应
原文传递
急性心肌梗死并快速房颤急诊电复律后胺碘酮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7
13
作者 曲晓东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4年第6期111-112,共2页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并快速房颤急诊电复律后应用胺碘酮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4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快速房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入院后均给予急诊电复律,之后观察组34例给予胺碘酮静脉滴注,对照组30例给予盐酸普罗帕酮治疗,对比...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并快速房颤急诊电复律后应用胺碘酮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4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快速房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入院后均给予急诊电复律,之后观察组34例给予胺碘酮静脉滴注,对照组30例给予盐酸普罗帕酮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快速房颤控制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24 h中快速房颤转复率及发作控制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为急性心肌梗死并快速房颤患者给予电复律急诊后,利用胺碘酮进行治疗可对快速房颤予以有效控制,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快速房颤 电复律 胺碘酮 疗效
下载PDF
辛伐他汀在充血性心力衰竭治疗中对心功能及C反应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8
14
作者 扈秀丽 宋晓漪 +4 位作者 王桂芳 刘秀平 贾月如 张秀花 李予文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503-505,共3页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对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功能及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选择住院患者91例(心功能Ⅱ。Ⅳ级),随机分办治疗组(47例)、对照组(44例)。入院-3日所有患者给予依那普利、安体舒通等基础治疗。治疗组加辛...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对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功能及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选择住院患者91例(心功能Ⅱ。Ⅳ级),随机分办治疗组(47例)、对照组(44例)。入院-3日所有患者给予依那普利、安体舒通等基础治疗。治疗组加辛伐他汀10mg/d。次日晨化验血清CRP。病情稳定后行超声心动图检查。6个月后复查上述指标。结果6个月后二组患者心功能各项指标及血清CRP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治疗组CRP、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室流出道最大血流速度(VLVOr)改善较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亚组分析结果:冠心病心衰治疗组心功能各项指标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CRP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P<0.01)。结论CHF患者在全面拮抗神经一内分泌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辛伐他汀可以进一步改善心功能并降低CRP。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受益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心脏功能 C反应蛋白 辛伐他汀
下载PDF
脑血管介入术围术期护理干预 被引量:6
15
作者 魏晓艳 《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 2013年第3期329-331,共3页
目的探讨责任护士围术期护理干预对脑血管介入术患者的影响。方法在脑血管介入术的常规护理基础上,配备责任护士全程参与患者介入术中,进行全程护理干预。结果通过责任护士围术期的全程护理干预,对可能出现的护理问题做到早评估、早发... 目的探讨责任护士围术期护理干预对脑血管介入术患者的影响。方法在脑血管介入术的常规护理基础上,配备责任护士全程参与患者介入术中,进行全程护理干预。结果通过责任护士围术期的全程护理干预,对可能出现的护理问题做到早评估、早发现、早处理,从而保证了患者围术期心理状态稳定,术后并发症减少,手术成功率提高。结论责任护士实施一对一护理,能更充分做好术前准备、术中和术后的病情观察和处理,促进手术的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责任护士 脑血管介入术 围术期 护理干预
下载PDF
基于SWOT的多学科协作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抢救成功率及临床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6
16
作者 张军丽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2年第5期892-897,共6页
目的探讨基于SWOT的多学科协作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抢救成功率和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濮阳市油田总医院ACI患者104例, 根据建档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52例。分别给予传统护理、传统护理+基于SWOT的多学... 目的探讨基于SWOT的多学科协作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抢救成功率和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濮阳市油田总医院ACI患者104例, 根据建档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52例。分别给予传统护理、传统护理+基于SWOT的多学科协作。统计两组抢救成功率、分诊时间、转诊时间、抢救时间、接受溶栓时间、不良事件、临床结局(梗死再发、致残率、致死率)、护理满意度及干预前后神经功能(NIHSS)、日常生活能力(ADL)。结果观察组分诊时间、转诊时间、抢救时间、接受溶栓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抢救成功率100.00%高于对照组86.54%;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5.77%低于对照组23.08%;观察组致残率、致死率(3.85%、0.00%)低于对照组(19.23%、13.46%);干预后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低于对照组;干预后观察组日常生活能力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移情性、可靠性、反应性、有形性、保证性等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ACI患者抢救工作中, 基于SWOT的多学科协作可显著提高护理人员工作效率, 提升抢救效果, 降低不良事件风险, 改善临床结局, 同时多学科协作有助于减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 增强日常生活能力, 对提高护理工作满意度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抢救成功率 临床结局 多学科协作 不良事件
原文传递
心力衰竭急性失代偿期患者血清CHE、GRP78表达水平及其对预后的评估价值
17
作者 聂安国 聂园园 赵玉铁 《海南医学》 CAS 2024年第24期3593-3597,共5页
目的检测心力衰竭急性失代偿期(ADHF)患者血清胆碱酯酶(CHE)、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的表达水平,并探讨其对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前瞻性选取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濮阳油田总医院收治的120例ADHF患者作为研究组,120例慢性心力衰竭(... 目的检测心力衰竭急性失代偿期(ADHF)患者血清胆碱酯酶(CHE)、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的表达水平,并探讨其对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前瞻性选取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濮阳油田总医院收治的120例ADHF患者作为研究组,120例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以及研究组不同临床特征[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患者入院时的血清CHE、GRP78水平。患者入院后开始随访,出院后通过电话或微信随访,随访时间180 d。依据患者随访时的预后分为预后不良组22例和预后良好组98例,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的血清CHE、GRP78水平。应用Spearman分析ADHF患者血清CHE、GRP78水平与LVEF、NYHA分级的相关性,应用独立危险因素非条件Logistic二元回归分析确定预后影响因子,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CHE、GRP78预测ADHF患者预后不良的价值。结果研究组患者入院时的血清CHE水平为(5.41±1.20)kU/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03±1.57)kU/L,GRP78水平为(476.39±91.26)ng/m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09.25±80.54)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LVEF<40%患者入院时的血清CHE水平为(4.78±0.96)kU/L,明显低于LVEF≥40%患者的(5.83±1.22)kU/L,GRP78水平为(523.46±103.58)ng/mL,明显高于LVEF≥40%患者的(445.01±84.27)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NYHA分级中Ⅳ级患者入院时的血清CHE水平为(4.67±0.93)kU/L,明显低于Ⅲ级患者的(5.81±1.21)kU/L,GRP78水平为(530.72±105.64)ng/mL,明显高于Ⅲ级患者的(447.14±85.19)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分析结果显示,ADHF患者的血清CHE水平与LVEF呈正相关(r=0.512,P<0.05),与NYHA分级呈负相关(r=-0.467,P<0.05),GRP78水平与LVEF呈负相关(r=-0.537,P<0.05),与NYHA分级呈正相关(r=0.485,P<0.05);预后不良组患者入院时的血清CHE水平为(4.53±0.93)kU/L,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急性失代偿期 胆碱酯酶 葡萄糖调节蛋白78 预后 预测
下载PDF
CT脑灌注成像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8
作者 康孝理 许俊萍 +2 位作者 姜丙全 赵玉铁 刘四化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9年第24期28-30,共3页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CTP)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诊断价值及相关病因的检查方法。方法35例TIA患者均在发病24h内行CT和CTP检查,在发病12~72h行头颅MRI及MRA检查,分别就CT检出的病灶和MRI检出的病灶与CTP检查的结果相比较。结...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CTP)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诊断价值及相关病因的检查方法。方法35例TIA患者均在发病24h内行CT和CTP检查,在发病12~72h行头颅MRI及MRA检查,分别就CT检出的病灶和MRI检出的病灶与CTP检查的结果相比较。结果CT共检出21个病灶,头颅MRI共检出26个病灶,CTP共检出38个病灶,其中11个病灶表现为相对血流量(RF)降低,CT脑灌注的最大峰值时间(PT)与平均通过时间(MTT)延长。6个病灶RF与对比区域相比无明显降低,其MTT略延长,PT时间明显延长。结论CTP对TIA的诊断具有超早性和定位价值。从而能及时追查病因,避免大面积脑梗死的发生,可做为TIA的常规检查项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短暂性脑缺血 脑灌注 局部血流
下载PDF
急诊室危重症创伤死亡患者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急救干预方法探讨 被引量:5
19
作者 吴雯雯 《医药论坛杂志》 2019年第4期108-110,共3页
目的研究急诊室危重症创伤死亡患者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急救干预方法。方法选择濮阳市油田总医院2014年4月—2018年4月中的200例急诊室危重症患者进行研究,分析危重症创伤死亡患者相关的危险因素,总结有效的急救措施。结果患者死亡的原因... 目的研究急诊室危重症创伤死亡患者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急救干预方法。方法选择濮阳市油田总医院2014年4月—2018年4月中的200例急诊室危重症患者进行研究,分析危重症创伤死亡患者相关的危险因素,总结有效的急救措施。结果患者死亡的原因主要包括交通事故、高空坠落、重物撞伤、刀具砍伤、跌倒损伤,急诊室中患者死亡率占总死亡率的40.23%,P<0.05;生存患者心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高血压发生率均低于死亡患者,P<0.05,生存患者糖尿病、肺疾病、肝硬化率与死亡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现场急救状况、ISS和GCS评分≥16分、机械通气以及年龄是影响急诊室危重症创伤患者24 h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多种因素都会影响急诊室危重症创伤死亡,通过采取积极的干预措施能够降低死亡率,提升患者生存率,应该加强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室 危重症 创伤 死亡 危险因素 急救干预
原文传递
质量控制在急诊降低救护车交接班缺陷率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军丽 张熬存 +1 位作者 吉静兰 王洁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4年第13期2447-2452,共6页
目的探讨急诊质量控制(Quality Control,QC)成果在降低救护车交接班缺陷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濮阳市油田总医院2017年2~8月未开展急诊QC的救护车出诊作为对照组,另选取2017年9月至2018年2月开展QC活动的救护车出诊作为观察组。对照... 目的探讨急诊质量控制(Quality Control,QC)成果在降低救护车交接班缺陷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濮阳市油田总医院2017年2~8月未开展急诊QC的救护车出诊作为对照组,另选取2017年9月至2018年2月开展QC活动的救护车出诊作为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急救车管理模式,观察组以QC活动为指导展开急救车管理。比较两组出车情况(定期检查时间、出车所需时间、交接班时间)、救护车交接班缺陷发生率、设备、药物应急备用状态完好率及抢救成功率、无形成果、家属抢救满意度及社会效益。结果①观察组定期检查时间长于对照组,出车所需时间、交接班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②观察组车载物品应急备用状态完好率及抢救成功率(99.80%、91.08%)高于对照组(92.98%、81.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观察组救护车交接班缺陷发生率0.20%低于对照组的5.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经调查得知,观察组家属抢救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⑤活动实施后解决问题能力、团队精神、责任荣誉、沟通协调、工作能力6方面评分高于活动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⑥社会效益:通过近期对策实施,为院前急救危重患者带来安全、优质的医疗服务,保障院前急救工作的安全性,提升科室形象,保障患者转运途中救治的连续性和有效性,为患者从院前转至院内争取宝贵救治时间,提高患者的救治率。结论在救护车交接班工作管理中,QC活动能及时发现救护车交接班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时给出解决方案,降低救护车交接班缺陷率,增强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提高抢救成功率及家属对抢救工作满意度,并可增强科室人员综合能力,提升社会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陷发生率 抢救成功率 无形成果 社会效益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