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焦点式心理护理联合接纳、承诺理念护理对胃癌切除术患者自我效能感、癌因性疲乏及应对方式的影响 被引量:8
1
作者 李瑞霞 《临床研究》 2023年第4期148-151,共4页
目的 探讨胃癌切除术患者给予焦点式心理护理联合接纳、承诺理念护理干预对自我效能感、癌因性疲乏及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2月至2022年2月在濮阳市第五人民医院治疗的92例胃癌切除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 目的 探讨胃癌切除术患者给予焦点式心理护理联合接纳、承诺理念护理干预对自我效能感、癌因性疲乏及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2月至2022年2月在濮阳市第五人民医院治疗的92例胃癌切除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46例)和对照组(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焦点式心理护理联合接纳、承诺理念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自我效能感、癌因性疲乏及应对方式。结果 两组干预后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评分明显提高,且观察组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后Piper疲乏评估修订量表(PFS-R)评分明显降低,且观察组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后面对评分明显提高,回避、屈服评分明显下降,且观察组面对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更高,回避、屈服评分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胃癌切除术患者给予焦点式心理护理联合接纳、承诺理念护理干预,能够改善患者自我效能感、癌因性疲乏及应对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点式心理护理 接纳、承诺理念护理 胃癌切除术 自我效能感
下载PDF
安宁疗护小组在终末期恶性肿瘤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李瑞霞 马志霞 +1 位作者 刘素美 李莉 《临床研究》 2023年第5期181-184,共4页
目的分析安宁疗护小组在终末期恶性肿瘤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濮阳市第五人民医院肿瘤科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80例终末期恶性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肿瘤科常规护理,观察组... 目的分析安宁疗护小组在终末期恶性肿瘤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濮阳市第五人民医院肿瘤科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80例终末期恶性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肿瘤科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安宁疗护小组护理。护理2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评分(焦虑评分、抑郁评分)、睡眠质量评分、患者尊严评分(PDI)、生存质量评分差异。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评分、睡眠质量评分、PDI评分、生存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2周时心理状态评分、睡眠质量评分、PDI评分低于护理前,生存质量评分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的心理状态评分、睡眠质量评分、PDI评分低于对照组,生存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终末期恶性肿瘤患者临床护理中安宁疗护小组能够改善其心理状态及睡眠质量、提升其尊严水平及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终末期恶性肿瘤 安宁疗护小组 心理状态 尊严水平 生存质量
下载PDF
复方斑蝥胶囊联合化疗对直肠癌患者疗效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被引量:6
3
作者 黄社霄 李平 +1 位作者 常志敏 苏连菊 《癌症进展》 2021年第1期88-91,共4页
目的探讨复方斑蝥胶囊联合化疗对直肠癌患者免疫功能、血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8例晚期直肠癌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9... 目的探讨复方斑蝥胶囊联合化疗对直肠癌患者免疫功能、血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8例晚期直肠癌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9例。两组患者均采用伊立替康+奥沙利铂+亚叶酸钙+5-氟尿嘧啶(FOLFOXIRI)方案进行化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复方斑蝥胶囊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安慰剂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化疗效果,治疗前后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及血清VEGF、TGF-β1、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水平。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CD3+、CD4+、自然杀伤(NK)细胞水平和CD4+/CD8+均高于对照组,CD8+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VEGF、TGF-β1、CEA、CA19-9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化疗过程中,研究组患者恶心呕吐、乏力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斑蝥胶囊联合FOLFOXIRI方案有利于改善晚期直肠癌患者的免疫功能,降低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和不良反应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斑蝥胶囊 直肠癌 免疫功能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转化生长因子-Β1
下载PDF
奈达铂联合多西他赛在非小细胞肺癌合并肺结核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4
作者 贾会英 朱华强 《癌症进展》 2024年第22期2534-2536,2544,共4页
目的目的探讨奈达铂联合多西他赛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合并肺结核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方法选取60例NSCLC合并肺结核患者,均接受抗结核治疗,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奈达铂组(n=30,奈达铂^(+)多西他赛治疗)和顺铂组(n=30,顺铂^(+)多... 目的目的探讨奈达铂联合多西他赛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合并肺结核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方法选取60例NSCLC合并肺结核患者,均接受抗结核治疗,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奈达铂组(n=30,奈达铂^(+)多西他赛治疗)和顺铂组(n=30,顺铂^(+)多西他赛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炎性反应指标[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γ干扰素(IFN-γ)、C反应蛋白(CRP)]、免疫功能指标[CD4^(+)/CD8^(+)、辅助性T细胞(Th)1/Th2]。结果结果奈达铂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3.33%,高于顺铂组患者的4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IL-2、IFN-γ水平均高于本组治疗前,IL-6、CRP水平均低于本组治疗前,奈达铂组患者IL-2、IFN-γ水平均高于顺铂组,IL-6、CRP水平均低于顺铂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D4^(+)/CD8^(+)、Th1/Th2均高于本组治疗前,奈达铂组患者CD4^(+)/CD8^(+)、Th1/Th2均高于顺铂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论奈达铂联合多西他赛及抗结核方案治疗NSCLC合并肺结核患者的临床疗效较好,能够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减轻炎性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肺结核 奈达铂 顺铂 多西他赛
下载PDF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临终需求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5
作者 刘瑞攀 白瑞婷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22期23-26,共4页
目的分析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临终需求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我院收治的98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临终需求调查问卷对其进行调查,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影响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 目的分析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临终需求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我院收治的98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临终需求调查问卷对其进行调查,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影响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临终需求的影响因素。结果本研究共发放98份问卷,回收94份,回收有效率为95.92%。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临终需求总分为(118.35±19.60)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文化程度、医疗保险、主要照顾者及疼痛程度是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临终需求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终需求与年龄、文化程度、医疗保险、主要照顾者及疼痛程度密切相关,临床可针对上述因素采取针对性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 非小细胞肺癌 临终需求
下载PDF
乳腺癌患者术后并发上肢淋巴水肿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6
作者 陈会娜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15期42-45,共4页
目的 调查乳腺癌患者术后并发上肢淋巴水肿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横断面整群抽样选取2021年2月至2023年8月我院收治的121例乳腺癌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乳腺癌患者术后并发... 目的 调查乳腺癌患者术后并发上肢淋巴水肿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横断面整群抽样选取2021年2月至2023年8月我院收治的121例乳腺癌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乳腺癌患者术后并发上肢淋巴水肿的因素。结果 121例乳腺癌患者中,术后并发上肢淋巴水肿23例,发生率为19.01%。根据术后是否并发上肢淋巴水肿将患者分为发生组(n=23)与未发生组(n=98)。发生组的年龄大于未发生组,体重指数(BMI)≥24 kg/m^(2)占比、有腋窝淋巴结清扫占比、清扫淋巴结数、有术后辅助放疗占比及有术后愈合并发症占比高于未发生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BMI、腋窝淋巴结清扫、清扫淋巴结数、术后辅助放疗及术后愈合并发症是乳腺癌患者术后并发上肢淋巴水肿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乳腺癌患者术后上肢淋巴水肿发生率较高,年龄、BMI、腋窝淋巴结清扫、清扫淋巴结数、术后辅助放疗及术后愈合并发症均可能影响乳腺癌患者术后上肢淋巴水肿发生情况,临床应及早实施针对性策略加以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上肢淋巴水肿 LOGISTIC回归模型 手术治疗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幸存者社会疏离感水平的影响因素分析
7
作者 陈会娜 《中国民康医学》 2023年第22期5-7,共3页
目的:分析非小细胞肺癌幸存者社会疏离感水平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该院收治的153例非小细胞肺癌幸存者的临床资料。采用一般疏离感量表(GAS)评估社会疏离感水平,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非小细胞肺癌幸存者社... 目的:分析非小细胞肺癌幸存者社会疏离感水平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该院收治的153例非小细胞肺癌幸存者的临床资料。采用一般疏离感量表(GAS)评估社会疏离感水平,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非小细胞肺癌幸存者社会疏离感水平的影响因素。结果:非小细胞肺癌幸存者平均GAS总分为(43.11±6.98)分,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各维度条目均分从高到低依次为他人疏离感、自我疏离感、怀疑感、无意义感;女性、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家庭月均收入<3000元、治愈后时间<1年、临床分期Ⅲ期的非小细胞肺癌幸存者GAS评分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家庭月均收入<3000元、治愈后时间<1年、临床分期Ⅲ期均为非小细胞肺癌幸存者社会疏离感水平高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女性、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家庭月均收入<3000元、治愈后时间<1年、临床分期Ⅲ期均为非小细胞肺癌幸存者社会疏离感水平高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幸存者 社会疏离感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吉西他滨肝动脉灌注联合卡培他滨治疗耐药乳腺癌肝转移 被引量:1
8
作者 王勇 卢慧民 《医药论坛杂志》 2018年第8期47-48,53,共3页
目的观察吉西他滨肝固有动脉灌注联合卡培他滨口服治疗一线化疗后耐药乳腺癌肝转移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95例乳腺癌肝转移者,分治疗组48例,对照组47例。治疗组乳腺癌肝转移者行经肝固有动脉灌注吉西他滨,对照组吉西他滨静脉应用,两组卡... 目的观察吉西他滨肝固有动脉灌注联合卡培他滨口服治疗一线化疗后耐药乳腺癌肝转移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95例乳腺癌肝转移者,分治疗组48例,对照组47例。治疗组乳腺癌肝转移者行经肝固有动脉灌注吉西他滨,对照组吉西他滨静脉应用,两组卡培他滨均分2次/d,口服,2个周期后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CR+PR)56.3%。对症组有效率(CR+PR)34.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治疗相关性死亡,主要不良反应为血液学及胃肠道反应及手足综合征,患者均可耐受。结论吉西他滨肝固有动脉灌注联合卡培他滨口服治疗乳腺癌肝转移对一线化疗药物耐药者,具有一定的肿瘤客观缓解率,临床受益反应率高,不良反应能耐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西他滨 卡培他滨 乳腺癌 肝转移 动脉给药
原文传递
血清细胞角质蛋白19可溶性片段和巨噬细胞抑制因子1水平与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效果的相关性
9
作者 刘自威 《医药论坛杂志》 2021年第11期91-94,共4页
目的分析血清细胞角质蛋白19可溶性片段(CYFRA21-1)、巨噬细胞抑制因子1(MIC-1)水平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靶向治疗效果的相关性,为临床NSCLC的靶向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2020年5月濮阳市第五人民医院肿瘤科收治... 目的分析血清细胞角质蛋白19可溶性片段(CYFRA21-1)、巨噬细胞抑制因子1(MIC-1)水平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靶向治疗效果的相关性,为临床NSCLC的靶向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2020年5月濮阳市第五人民医院肿瘤科收治的80例NSCLC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效果分为控制组与未控制组,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CYFRA21-1、MIC-1水平,分析血清CYFRA21-1、MIC-1水平对NSCLC患者癌靶向治疗效果的影响,探究血清CYFRA21-1、MIC-1水平与癌靶向治疗效果的关系。结果80例NSCLC靶向治疗患者,58例得到控制,疾病控制率为72.50%(58/80);未控制组病程、TNM分期级别高于控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个周期后,两组CYFRA21-1、MIC-1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前后未控制组CYFRA21-1、MIC-1水平均高于控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回归分析检验结果显示,病程、TNM分期、血清CYFRA21-1与MIC-1水平较高是NSCLC靶向治疗病情未控制的影响因素(OR>1,P<0.05);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治疗前血清CYFRA21-1、MIC-1水平单项及联合预测SCLC靶向治疗病情控制不佳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60、0.918、0.940,均有一定预测价值,且联合检测的AUC、敏感度高于单项检测,其预测价值更高。结论血清CYFRA21-1、MIC-1水平较高可能影响NSCLC患者靶向治疗效果,增加病情控制不佳的风险,检测血清CYFRA21-1、MIC-1水平可预测NSCLC患者靶向治疗效果,利于指导治疗方案的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靶向治疗 细胞角质蛋白19可溶性片段 巨噬细胞抑制因子1
原文传递
循证护理模式对乳腺癌PICC置管患者康复锻炼依从性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瑞攀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3年第8期115-117,121,共4页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模式在乳腺癌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8月至2022年8月收治的乳腺癌患者9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循证护理,两组均持...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模式在乳腺癌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8月至2022年8月收治的乳腺癌患者9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循证护理,两组均持续护理至患者出院,并随访干预至术后3个月。比较两组康复锻炼依从性、自我效能、患肢功能、并发症发生率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康复锻炼依从性评分比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护理后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肢后伸、内收、外展、前屈幅度均比对照组大(P<0.05)。观察组机械性静脉炎、导管脱出等并发症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后健康调查简表(SF-36)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乳腺癌PICC置管患者接受循证护理可提升患者康复锻炼依从性和自我效能,促进患肢功能改善,并发症更少,从而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循证护理 常规护理 依从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