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华民族共同体视域下闽南打城戏的复兴
1
作者 王荟 李宝佳 《晋中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70-75,共6页
打城戏是福建地区特有的地方剧种,不仅蕴含丰富的闽南文化元素,而且兼具佛、道教打城仪式的超度功能。回归传统是打城戏存续的重要方式,实现打城戏的文化再造是活络打城戏再生网络的关键。母语的再起、原生主体的召唤、现代性的民间表... 打城戏是福建地区特有的地方剧种,不仅蕴含丰富的闽南文化元素,而且兼具佛、道教打城仪式的超度功能。回归传统是打城戏存续的重要方式,实现打城戏的文化再造是活络打城戏再生网络的关键。母语的再起、原生主体的召唤、现代性的民间表述、宗教仪式与社会功能的互动联结,均呈现出遗产主体繁荣永续的发展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打城戏 遗产复兴 中华民族共同体 原生主体 传统文化体系
下载PDF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闽南打城戏的非遗传承叙事研究
2
作者 王荟 李宝佳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28-38,共11页
闽南打城戏是福建地区特有的地方剧种,蕴含丰富的闽南文化元素,非遗话语下打城戏所面临的困境不再是主体的消亡或复兴,而是在现代社会中如何重构遗产的新秩序,以塑造新文化语境,适应现代社会的文化需求。因此文章探究闽南打城戏为何会... 闽南打城戏是福建地区特有的地方剧种,蕴含丰富的闽南文化元素,非遗话语下打城戏所面临的困境不再是主体的消亡或复兴,而是在现代社会中如何重构遗产的新秩序,以塑造新文化语境,适应现代社会的文化需求。因此文章探究闽南打城戏为何会成为非遗、申遗,以及申遗成功后遗产的传承叙事。在叙事过程中客观地讨论打城戏作为流动的文化资本,如何被开发、重构、包装并赋予多姿多彩的文化标签,如何在地域社会系统中表述、自立和反思自我,以及通过原生性、主体性和社会性探寻打城戏新文化意义的再阐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打城戏 非遗传承 遗产叙事 地域文化 遗产表述
下载PDF
中国音乐口述史的四种功能转向 被引量:1
3
作者 王荟 李宝佳 《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85-92,共8页
从21世纪之初至今,中国音乐口述史经历了从萌生到多元的发展过程,其理论与实践的跨学科互鉴成为新兴的研究视角。以社会人类学的功能理论为借镜,中国音乐口述史与历史学、社会学、传播学、教育学等学科相互联通,其发展演变呈现出史学功... 从21世纪之初至今,中国音乐口述史经历了从萌生到多元的发展过程,其理论与实践的跨学科互鉴成为新兴的研究视角。以社会人类学的功能理论为借镜,中国音乐口述史与历史学、社会学、传播学、教育学等学科相互联通,其发展演变呈现出史学功能、社会功能、传播功能、教育功能,且四者互为因果、互为支撑、互为追求。探析音乐口述史的功能转向有助于我们共时性与历时性地审视音乐口述史发展的学理路向与未来趋势,为音乐口述史的应用方法与理论开拓提供更为有效的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口述史 社会人类学 功能理论 学理转向
下载PDF
特殊地缘视域下福建华安畲族民歌价值的三维向度 被引量:1
4
作者 李宝佳 王荟 《晋中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51-55,共5页
福建华安被誉为中国的“古畲之邦”,因它地处漳州西北、九龙江北溪中游,历史上鲜与外界互通有无,因而形成了完整的畲族文化生态系统,现今依然保留着本民族的语言、风俗、信仰和艺术。从特殊的地缘视角管窥福建华安畲族民歌的时代意义和... 福建华安被誉为中国的“古畲之邦”,因它地处漳州西北、九龙江北溪中游,历史上鲜与外界互通有无,因而形成了完整的畲族文化生态系统,现今依然保留着本民族的语言、风俗、信仰和艺术。从特殊的地缘视角管窥福建华安畲族民歌的时代意义和价值意蕴主要体现在审美价值、艺术价值、教育价值三个方面。其作为非遗活态传承的主要内核,也为当今非遗民歌价值体系建构提供了多元化的研究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畲族民歌 审美价值 文化价值 教育价值 华安畲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