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面理弯切轴测量技术在造山带研究中的应用--以美国阿肯色河地区为例 被引量:3
1
作者 曹汇 Chris FLETCHER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937-1948,共12页
基于变形分解理论提出的面理弯切轴测量技术,通过对变斑晶中多期面理的测定分析,为厘定造山运动中的变形过程提供了新的精确定量研究手段。面理弯切轴数据已经被用于解决地质领域多种问题,例如:研究造山运动过程中变形变质历史以及在区... 基于变形分解理论提出的面理弯切轴测量技术,通过对变斑晶中多期面理的测定分析,为厘定造山运动中的变形过程提供了新的精确定量研究手段。面理弯切轴数据已经被用于解决地质领域多种问题,例如:研究造山运动过程中变形变质历史以及在区域和造山带尺度对比多期变质作用;论证变斑晶生长过程是否发生旋转;变斑晶成核生长与区域变形过程之间的关系;重建板块运动历史过程;约束不同地质事件的发生时限;划分复杂变形分解类型以及岩浆侵位机制及时限研究。本文主要介绍面理弯切轴测量方法的原理、具体测定方法、研究意义及应用范围,并以美国阿肯色地区为例,详细介绍了面理弯切轴测量技术在造山运动过程区域变形历史重建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山运动过程 面理弯切轴 变斑晶 变形分解作用
下载PDF
复杂变质带褶皱形态判定新方法——变斑晶包裹物迹线应用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曹汇 许志琴 +2 位作者 李化启 蔡志慧 许翠萍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51-760,共10页
经历了复杂多期变形的片岩和片麻岩地区,褶皱形态及形成时代的判定是变质岩构造地质过程研究的难点之一。变斑晶内包裹物迹线记录了区域变质变形作用历史过程,可为通过野外露头观测难以确定的复杂褶皱形态判定提供新的研究途径。本文以... 经历了复杂多期变形的片岩和片麻岩地区,褶皱形态及形成时代的判定是变质岩构造地质过程研究的难点之一。变斑晶内包裹物迹线记录了区域变质变形作用历史过程,可为通过野外露头观测难以确定的复杂褶皱形态判定提供新的研究途径。本文以美国科罗拉多州阿肯色河Texas Creek地区为例,尝试运用垂直于5期面理弯切轴的定向薄片中叠加面理(变斑晶包裹物迹线)由水平到竖直和由竖直到水平的几何形状变化,确定研究区内一个存在争议的复杂褶皱形态为背形,并推断该褶皱形成于区域内第1期变斑晶生长过程(约为1500 Ma)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褶皱形态 变斑晶 变斑晶包裹迹线 面理弯切轴
下载PDF
造山过程重力塌陷与褶皱作用--面理弯切轴与褶皱轴面数据对比研究
3
作者 曹汇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818-1828,共11页
美国东部阿巴拉契亚造山带北端缅因州Rangeley地区志留—泥盆纪中温低压片岩测得的面理弯切轴与褶皱轴面数据有很好的对应关系。西部科迪勒拉造山带落基山脉南端科罗拉多州阿肯色河地区Texas Creek以东高温低压前寒武纪堇青石片岩中测... 美国东部阿巴拉契亚造山带北端缅因州Rangeley地区志留—泥盆纪中温低压片岩测得的面理弯切轴与褶皱轴面数据有很好的对应关系。西部科迪勒拉造山带落基山脉南端科罗拉多州阿肯色河地区Texas Creek以东高温低压前寒武纪堇青石片岩中测得的褶皱轴面方向和片理走向数据与该地区堇青石、斜长石变斑晶内测得的5期面理弯切轴也表现出很好的一致性。而在Rangeley北东200 km的佛蒙特州Chester Dome地区奥陶—泥盆纪中温中压片麻岩中测得的类似褶皱轴面数据却只反映了该地区5期面理弯切轴中较晚的北北西-南南东走向和北北东-南南西走向的两期面理弯切轴,未测得与其余3期面理弯切轴对应的褶皱轴面数据。通过对变质峰期温度相近、压力不同的两个造山带内3个典型变质岩区面理弯切轴、褶皱轴面方向和片理走向数据的对比分析认为,造山作用发生的地壳深度差异是早期褶皱经历多期造山运动后能否保存下来的主要影响因素。重力形成的去褶皱作用使得早期形成的规模较小褶皱经历复杂造山过程后难以保存。区域内早期形成的规模较大褶皱和造山过程晚期形成的褶皱由于受到重力塌陷作用影响较小,所以能够较好保存下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山运动 重力塌陷 面理弯切轴 褶皱轴面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