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诸子学与论理学:中国哲学建构的基石与尺度
被引量:6
- 1
-
-
作者
梅约翰
-
机构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亚洲学院
-
出处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2-67,共6页
-
文摘
清末学术界对诸子思想的重估,使诸子学在清末成为真正独立的学术存在。诸子学被认为与西学相通,是承接近代西学的一座桥梁;西学中源说亦提高了诸子学的地位。诸子学的复兴,与中国哲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形成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此外,日本的学术资源的双重价值,也促进了中国哲学作为学科的建构。日本学者对中国学术缺乏“系统”、“组织”、“体系”的评论,和对论理学(即逻辑学)作为哲学不可或缺特征之一的推崇,深刻地影响了王国维、梁启超、刘师培、章太炎、胡适等一代学者,使他们脱离无批判地吸收外来知识资源的被动状态,开始用新的知识典范来定下中国哲学的内涵与外延。
-
关键词
中国哲学的建构
诸子学
论理学
日本学术资源
-
Keywords
construction of Chinese philosophy, masters studies, resources of Japanese scholarship
-
分类号
B25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
题名解构爱情话语——重读《聊斋志异》
被引量:1
- 2
-
-
作者
宋耕
-
机构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亚洲研究学院
-
出处
《中国文化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7-65,共9页
-
文摘
本文通过对"爱情"观念的解析,指出用"爱情"来指称《聊斋志异》的故事,是一个时代错误。今天,对这些文本进行"重读",将"情"文化还原到当时的历史语境中,对了解前现代的性文化和性别话语,以及解构现代中国文学批评话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关键词
聊斋志异
爱情
“情”文化
-
分类号
I207.419
[文学—中国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