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结果期望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1
作者 陈志霞 王素霞 +6 位作者 刘玉荣 潘景梅 陈世霞 祝宪庭 张华钰 贾玉臻 张晓丽 《中国疗养医学》 2024年第10期98-104,共7页
目的了解中国基层县市区域三级甲等综合医院住院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术前结果期望,探讨相关影响因素,为医护人员临床决策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潍坊市某县级城市三级甲等综合医院2023年1月至2024年3月拟行髋关节置换的住院患者255例,术... 目的了解中国基层县市区域三级甲等综合医院住院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术前结果期望,探讨相关影响因素,为医护人员临床决策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潍坊市某县级城市三级甲等综合医院2023年1月至2024年3月拟行髋关节置换的住院患者255例,术前1 d利用简体中文版《首次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结果期望调查问卷》进行问卷调查,当场指导填写,当场回收后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患者结果期望值总分为(61.62±5.81)分,均值(3.41±0.33)分,得分最高前5项依次为自己穿鞋袜(3.91±0.29)分、心理健康(3.87±0.34)分、减少药物应用(3.85±0.31)分、改善疼痛(3.81±0.39)分、摆脱辅助器械(3.80±0.40)分;相关性分析发现年龄、文化程度及照护者类型与期望值强相关(P<0.01);进一步回归分析发现,年龄是患者结果期望的主要影响因素(P<0.01)。结论THA患者术前对手术结果的期望较高,医护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年龄、文化程度及照护者类型、手术原因制订个性化干预措施,优化患者的结果期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髋关节置换术 患者 结果期望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三维CT血管造影辅助游离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足部创面的疗效 被引量:3
2
作者 方军 赵光宗 +3 位作者 李华壮 张龙强 梁志勇 李雪芹 《中华烧伤与创面修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43-349,共7页
目的探讨在三维CT血管造影(3D-CTA)辅助下采用游离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足部创面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观察性研究方法。2018年5月—2021年8月,潍坊市益都中心医院脊柱创伤骨科收治18例符合入选标准的足部软组织缺损患者,其中男13... 目的探讨在三维CT血管造影(3D-CTA)辅助下采用游离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足部创面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观察性研究方法。2018年5月—2021年8月,潍坊市益都中心医院脊柱创伤骨科收治18例符合入选标准的足部软组织缺损患者,其中男13例、女5例,年龄19~55岁,入院时创面面积为4.0 cm×3.0 cm~9.0 cm×8.0 cm。术前采用CT扫描机扫描患者股骨髁上至腓骨中段区域,将获得的数据提取到Mimics16.0软件并进行分析以确定预选穿支,然后对预选穿支侧图像数据进行进一步分析并标记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穿出点在小腿区域的体表投影位置。在前述检查的基础上,按患者足部组织缺损的形状、面积设计并切取皮瓣,皮瓣切取面积为5.0 cm×4.0 cm~10.0 cm×9.0 cm。将供区直接拉拢缝合或植皮覆盖。观察并比较术前3D-CTA检查下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类型、穿支起始处及穿出点管径、穿支穿出点位置与术中情况是否一致。记录术后皮瓣成活情况。随访时记录患者对创面修复效果的满意度、受区皮瓣的感觉恢复情况、供区创面愈合状况,以及是否存在对肢体功能有影响的并发症。对数据行Kappa一致性检验、等效性检验(穿支管径、穿支穿出点位置测量差值的95%置信区间分别为-0.50~0.50 mm、-2.0~2.0 cm)。结果术中观察到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类型为Ⅰ型者3例、ⅡA型者6例、ⅡB型者8例、Ⅲ型者1例,与术前3D-CTA检查结果一致(Kappa=1.00,P<0.05)。术前3D-CTA探测到的腓肠内侧动脉穿支起始处血管管径为(1.81±0.39)mm,穿支穿出点血管管径为(0.83±0.21)mm,分别与术中实际测量的(1.83±0.43)、(0.86±0.22)mm相近;等效性检验显示,术前及术中测量的腓肠内侧动脉穿支起始处血管管径、穿支穿出点血管管径差值的95%置信区间分别为-0.18~0.22、-0.08~0.14 mm,P值均<0.05。术前3D-CTA探测到的腓肠内侧动脉穿支深筋膜处穿出位置,即其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造影术 穿支皮瓣 伤口愈合 足前段
原文传递
SOCS5基因多态性与哮喘患儿治疗效果及肺功能的关系研究
3
作者 王明伟 王善涛 房有福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3年第17期2510-2514,2519,共6页
目的分析细胞因子信号传导抑制因子5(SOCS5)基因多态性与哮喘患儿治疗效果及肺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就诊于该院的80例哮喘患儿作为哮喘组,另选取同期在该院行健康体检的80例健康儿童作为健康组。采用单核苷酸多态性... 目的分析细胞因子信号传导抑制因子5(SOCS5)基因多态性与哮喘患儿治疗效果及肺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就诊于该院的80例哮喘患儿作为哮喘组,另选取同期在该院行健康体检的80例健康儿童作为健康组。采用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基因分型检测试剂盒测定SOCS5基因3个不同位点的基因多态性。哮喘组接受沙美特罗替卡松干粉剂治疗,对比不同疗效患儿携带的SOCS5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分布频率、不同SOCS5基因型患儿治疗前后肺功能的差异。结果哮喘组SOCS5基因rs6737848位点携带C等位基因、CC基因频率高于健康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哮喘组、健康组SOCS5基因rs41379147位点、rs3768721位点携带等位基因与基因型分布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治疗结果,哮喘组患者被分为疗效良好组(52例)和疗效不良组(28例)。疗效不良组SOCS5基因rs6737848位点携带C等位基因、CC基因型频率高于疗效良好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疗效不良组、疗效良好组SOCS5基因rs41379147位点、rs3768721位点等位基因与基因型分布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SOCS5基因rs6737848位点携带CC基因型是哮喘发病和疗效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3个月后,哮喘组SOCS5基因rs6737848位点携带GG基因型的患儿治疗的FEV1、FEV1/FVC、PEF水平高于CG基因型,CG基因型患儿FEV1、FEV1/FVC、PEF水平高于CC基因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OCS5基因rs6737848位点多态性与哮喘发生、疗效及肺功能密切相关,其中携带CC基因型可增加哮喘发生风险、降低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SOCS5基因多态性 疗效 肺功能
下载PDF
阿哌沙班对InterTan髓内钉联合股方肌蒂骨瓣移植治疗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抗凝疗效
4
作者 王建业 车力凡 +1 位作者 赵光宗 方军 《国际老年医学杂志》 2023年第6期716-719,共4页
目的探究阿哌沙班对InterTan髓内钉联合股方肌蒂骨瓣移植治疗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抗凝疗效。方法选取潍坊市益都中心医院2020年2月~2022年3月收治的8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为接受InterTan髓内钉联合股方肌蒂骨瓣... 目的探究阿哌沙班对InterTan髓内钉联合股方肌蒂骨瓣移植治疗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抗凝疗效。方法选取潍坊市益都中心医院2020年2月~2022年3月收治的8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为接受InterTan髓内钉联合股方肌蒂骨瓣移植治疗者,术后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治疗预防血栓栓塞,观察组采用阿哌沙班口服治疗预防血栓栓塞,比较两组的围术期指标、用药前后凝血相关指标、术后血栓栓塞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小板计数均低于治疗前,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长于治疗前,纤维蛋白原水平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血栓栓塞及其他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InterTan髓内钉联合股方肌蒂骨瓣移植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术后,采用阿哌沙班和低分子肝素均可降低血栓栓塞的发生,且用药期间无明显不良反应。但与低分子肝素比较,阿哌沙班给药方式相对简单直接,更适合老年患者的术后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哌沙班 InterTan髓内钉 股方肌蒂骨瓣移植 股骨颈骨折 血栓栓塞
下载PDF
男性原发性骨质疏松患者VEGF、HIF-1α与骨代谢指标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赵光宗 孙子伟 +2 位作者 方军 张龙强 崔好才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CAS 2016年第1期68-70,共3页
目的观察男性原发性骨质疏松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及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 1α,HIF-1α)与骨代谢相关指标的水平,并探讨其相关性。方法共纳入潍坊市益都中心医院脊... 目的观察男性原发性骨质疏松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及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 1α,HIF-1α)与骨代谢相关指标的水平,并探讨其相关性。方法共纳入潍坊市益都中心医院脊柱创伤骨科2013年1月~2014年12月男性病例123例,其中骨量正常组34例、低骨量组39例、骨质疏松组50例,测定HIF-1α、VEGF及骨代谢及骨转化指标水平[骨碱性磷酸酶(bone alkaline phosphatase,BALP)、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artrate-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 5b,TRACP 5b)、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骨钙素(bone Gla-protein,BGP)、Ⅰ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human cross-linked carboxy-terminal telopeptide of typeⅠcollagen,CTX-I)],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骨量正常组与低骨量组BALP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骨质疏松组BALP指标显著低于其余2组(P〈0.05)。3组间HIF-1α、VEGF及TRACP 5b、TGF-β1及CTX-I指标随骨量降低而升高,BGP随骨量降低而降低(P〈0.05)。HIF-1α与VEGF呈正相关(P〈0.05),与BALP、TRACP 5b、TGF-β1及CTX-I呈正相关,与BGP呈负相关(P〈0.05)。VEGF与TGF-β1及CTX-I呈正相关,与BGP呈负相关(P〈0.05)。结论 HIF-1α及VEGF与骨代谢、骨转化指标显著相关,是骨质疏松病理生理过程的重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男性 VEGF HIF-1Α 骨代谢
下载PDF
MiR-490-3p靶向HMGA2在骨肉瘤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被引量:3
6
作者 刘伟 刘华强 许国星 《临床骨科杂志》 2018年第2期238-241,共4页
目的以人骨肉瘤MG-63细胞为研究对象,探讨miR-490-3p诱导MG-63细胞凋亡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分别设立miR-490-3p mimics组(对照组)、慢病毒lenti-sh miR-490-3p组(药物组),每组设6个复孔。采用MTT法检测miR-490-3p对细胞生长抑制作... 目的以人骨肉瘤MG-63细胞为研究对象,探讨miR-490-3p诱导MG-63细胞凋亡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分别设立miR-490-3p mimics组(对照组)、慢病毒lenti-sh miR-490-3p组(药物组),每组设6个复孔。采用MTT法检测miR-490-3p对细胞生长抑制作用;采用AnnexinV-FITC/PI双染法检测不同实验条件下miR-490-3p对MG-63细胞凋亡率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miR-490-3p对HMGA2、Bcl-2、BAX和Caspase-3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MiR-490-3p能抑制MG-63细胞增殖,药物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3次实验结果,药物组的早期凋亡的细胞比例为58.90%±0.8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34%±0.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Western blot检测MG-63细胞中HMGA2、Bcl-2、Bax、Caspase-3、Survivin蛋白表达,结果显示miR-490-3p转染后,促进凋亡蛋白Bax表达增加,抗凋亡蛋白Bcl-2表达降低,Bax或Bcl-2比率增高,而线粒体凋亡途径下游的Caspase-3蛋白被激活,表达量降低。结论 MiR-490-3p能显著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靶向HMGA2的表达、上调Bax/Bcl-2蛋白表达比例、激活Caspase-3蛋白级联反应和调控Survivin蛋白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490-3p HMGA2 骨肉瘤细胞增殖 凋亡
下载PDF
经后路伤椎椎弓根钉固定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稳定性 被引量:2
7
作者 冀东兴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705-708,共4页
目的研究经后路伤椎椎弓钉固定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稳定性。方法选取9份小牛胸腰椎(T11~L3)段标本,根据经后路伤椎椎弓钉固定方式分为三组:跨骨折椎体固定组、单侧伤椎固定组、三椎体固定组,每组3份标本,检测各组标本正常、骨折和固定状态... 目的研究经后路伤椎椎弓钉固定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稳定性。方法选取9份小牛胸腰椎(T11~L3)段标本,根据经后路伤椎椎弓钉固定方式分为三组:跨骨折椎体固定组、单侧伤椎固定组、三椎体固定组,每组3份标本,检测各组标本正常、骨折和固定状态下的各项指标:应用生物材料试验机检测轴向刚度,应用三维激光扫描仪检测椎间活动度(前屈、后伸、左轴向旋转、右轴向旋转、左侧弯、右侧弯),并测试在固定状态下不同扭矩的扭转角度,评价经后路伤椎椎弓钉固定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稳定性。结果固定状态下单侧伤椎固定组、三椎体固定组的轴向刚度较跨骨折椎体固定组明显增加(P<0.05),而单侧伤椎固定组、三椎体固定组的轴向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固定状态下三组的轴向刚度明显高于骨折状态(P<0.05)。正常状态和骨折状态下,三组的椎体椎间活动度(前屈、后伸、右侧弯、左侧弯、右轴向旋转、左轴向旋转)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固定状态下单侧伤椎固定组、三椎体固定组的椎体椎间活动度(前屈、后伸、右侧弯、左侧弯、右轴向旋转、左轴向旋转)较跨骨折椎体固定组降低(P<0.05),而单侧伤椎固定组、三椎体固定组的椎体椎间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5 Nm、10 Nm的扭矩下,单侧伤椎固定组、三椎体固定组的扭转角度小于跨骨折椎体固定组(P<0.05),而单侧伤椎固定组、三椎体固定组的扭转角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后路伤椎椎弓钉固定术能明显改善胸腰椎爆裂骨折的轴向刚度和椎体椎间活动度,减少扭转角度,从而提高伤椎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椎弓根固定
下载PDF
脊索瘤在分子生物学中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王辉 王新玉 +1 位作者 曹振波 李华壮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8期193-198,共6页
脊索瘤是一种罕见的原发性恶性骨肿瘤,以局部侵袭和高复发率为特征。该疾病早期诊断困难,传统的放化疗和手术治疗对脊索瘤控制效果欠佳。因此,寻找有效的诊断方法和深入研究脊索瘤的发病机制是提高治疗成功率的关键。近年来,分子生物学... 脊索瘤是一种罕见的原发性恶性骨肿瘤,以局部侵袭和高复发率为特征。该疾病早期诊断困难,传统的放化疗和手术治疗对脊索瘤控制效果欠佳。因此,寻找有效的诊断方法和深入研究脊索瘤的发病机制是提高治疗成功率的关键。近年来,分子生物学技术迅猛发展,在各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分子生物学已经在肿瘤等相关疾病的临床诊疗中取得了巨大的突破。这一进展也为脊索瘤的诊断、治疗和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和可能性。本文的主要焦点在于介绍分子生物学在脊索瘤研究中的应用。通过介绍分子生物学在脊索瘤中的靶向基因和表观遗传学方面的作用,可以深入了解相关基因的表达和修饰,更好地理解脊索瘤的特点和机制。通过讲述脊索瘤目前研究发病机制现状,以便找到更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法。最后介绍生物标志物在脊索瘤诊断、治疗和药物研发现状,这将帮助医生更早地发现脊索瘤,同时也为新药的开发提供线索。总之,分子生物学的进步为脊索瘤的诊治和研究带来了新的机会。深入研究分子层面的机制和标志物,有望改善脊索瘤的治疗效果,并为患者提供更好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索瘤 靶基因 信号通路 肿瘤标志物 研究进展
下载PDF
腓骨头复合组织瓣重建小儿内踝骨质及皮肤缺损 被引量:2
9
作者 范晓华 夏海 +1 位作者 刘晓云 方军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72-177,共6页
目的探讨腓骨头复合组织瓣重建小儿内踝骨质及皮肤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0年3月—2018年6月潍坊市益都中心医院收治的 5例内踝骨及皮肤软组织缺损患儿临床资料,其中男3例,女2例;年龄3~12岁;右侧3例,左侧2... 目的探讨腓骨头复合组织瓣重建小儿内踝骨质及皮肤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0年3月—2018年6月潍坊市益都中心医院收治的 5例内踝骨及皮肤软组织缺损患儿临床资料,其中男3例,女2例;年龄3~12岁;右侧3例,左侧2例。均为内踝缺损,伴有邻近皮肤缺损。皮肤缺损范围3.0cm×3.5 cm^6.0 cm×10.5 cm;骨缺损范围1.0 cm×1.0 cm^2.0 cm×3.0 cm。设计腓骨头复合组织瓣Ⅰ期重建内踝及其邻近软组织缺损。供区4例直接缝合,1例植皮修复。观察皮瓣外观、质地、弹性及颜色是否与周围近似,双下肢是否等长,关节有无畸形、踝关节活动度及膝、踝关节功能[依据美国足踝外科学会(AOFAS)制定的足踝功能评价标准],影像学改变,供区膝关节有无畸形发生,有无疼痛和腓总神经支配区感觉异常,是否影响膝关节屈伸活动。结果术后复合组织瓣均成活,无血运障碍,创面均Ⅰ期愈合。所有患儿随访6~30个月,平均21个月,皮瓣外形较美观,质地、弹性及颜色与周围近似,无瘢痕挛缩,双下肢等长。踝关节无畸形,手术前后踝关节活动度对比,背伸术前为(4.4±1.1)°,末次随访为(13.2±2.4)°(P<0.05);跖屈术前为(12.4±1.8)°,末次随访为(34.8±4.8)°(P<0.05)。依照AOFAS足踝功能评判标准评估:优3例,良2例。X线片显示踝穴间隙及内踝纵向发育状况与健侧肢体大致同步,无关节磨损征象,内踝骨骺无早期闭合,骨化中心逐步增大或明显。供区膝关节均无畸形发生,无疼痛和腓总神经支配区感觉异常出现,膝关节屈伸活动无影响。结论腓骨头复合组织瓣能够Ⅰ期重建小儿内踝骨骺及邻近软组织缺损,外观恢复较好,踝关节功能恢复,重建的内踝与小儿的生长发育过程同步,且对供区膝关节功能及感觉无影响,是重建小儿内踝缺损的较好方式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踝损伤 腓骨 复合组织瓣
原文传递
中药烫洗治疗软组织损伤的方法及疗效分析
10
作者 刘桂馨 冀东兴 《内蒙古中医药》 2016年第9期89-89,共1页
目的:探讨分析应用中药烫洗治疗软组织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为患者在实施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中药烫洗治疗。结果:观察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8.5%。结论:应用中药烫洗疗法治疗软组织损伤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 软组织损伤 中药烫洗疗法 治疗效果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