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掌背动脉的解剖和临床应用观察 被引量:21
1
作者 赵焕童 周晓利 +2 位作者 吴学田 窦环宇 鞠晓华 《中华整形烧伤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415-418,共4页
为了解掌背动脉的解剖资料,对43只成人尸体手第1~4掌背动脉解剖发现:第1掌背动脉86%由桡动脉发出,14%由拇指主要动脉或桡动脉浅支替代,第2掌背动脉86%起自腕背动脉,第3、4掌背动脉67%由腕背动脉与掌深弓深支吻合而成。第1~4掌背... 为了解掌背动脉的解剖资料,对43只成人尸体手第1~4掌背动脉解剖发现:第1掌背动脉86%由桡动脉发出,14%由拇指主要动脉或桡动脉浅支替代,第2掌背动脉86%起自腕背动脉,第3、4掌背动脉67%由腕背动脉与掌深弓深支吻合而成。第1~4掌背动脉有皮支4~8支。并有远近两个吻合点。掌背血管具有多源性和吻合丰富的特点,且分布优势在掌指关节。设计皮瓣手术切取方便,特别适用于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修复。临床已应用12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掌背动脉 皮瓣 解剖
原文传递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大鼠真皮下血管网皮片愈合的影响 被引量:7
2
作者 赵焕童 李湘洲 +3 位作者 王歧刚 刘海鹰 周晓力 邓诗琳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3年第23期3168-3169,T001,共3页
目的: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因子(bFGF)对大鼠真皮下血管网皮片愈合的影响。方法:Wistar大白鼠30只,每只背部切取2个真皮下血管网皮片并原位移植缝合,上部皮片下注入bFGF为实验组。下部皮片为对照组,术后大体肉眼观察皮片成后情况,并于2,4,... 目的: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因子(bFGF)对大鼠真皮下血管网皮片愈合的影响。方法:Wistar大白鼠30只,每只背部切取2个真皮下血管网皮片并原位移植缝合,上部皮片下注入bFGF为实验组。下部皮片为对照组,术后大体肉眼观察皮片成后情况,并于2,4,6,8d取材镜下组织学观察CD34阳性细胞数、血管内皮细胞生长情况,微血管密度及肉芽组织生长情况。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皮片成活率分别为93%及64%,经配对t检验差异显著(t=3.701,P<0.01)。其镜下观察CD34阳性细胞数、微血管数及肉芽组织厚度两组均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bFGF具有广泛的细胞增殖效应,可通过多个环节促进小血管形成及肉芽组织增长,加速移植皮片与周围皮肤的愈合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大鼠 真皮下血管网皮片愈合 影响 外科皮瓣
下载PDF
烫伤大鼠肠系膜淋巴结T淋巴细胞亚群及细胞凋亡变化 被引量:3
3
作者 冯永强 王德昌 +3 位作者 王坤 冷向锋 肖虎 郭丹凤 《中华烧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15-116,共2页
严重烧(创)伤后肠道细菌、内毒素可经淋巴、血液途径移位,肠集合淋巴结生发中心大量淋巴细胞凋亡,提示肠道免疫屏障受损。笔者拟观察细菌经淋巴途径移位最后一个环节——肠系膜淋巴结(MLN)T淋巴细胞亚群及细胞凋亡情况,以了解肠... 严重烧(创)伤后肠道细菌、内毒素可经淋巴、血液途径移位,肠集合淋巴结生发中心大量淋巴细胞凋亡,提示肠道免疫屏障受损。笔者拟观察细菌经淋巴途径移位最后一个环节——肠系膜淋巴结(MLN)T淋巴细胞亚群及细胞凋亡情况,以了解肠源性感染时淋巴途径免疫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淋巴细胞亚群 肠系膜淋巴结 淋巴细胞凋亡 烫伤大鼠 淋巴结生发中心 肠道免疫屏障 肠道细菌 淋巴途径
原文传递
应用核素显像判断肢体电击伤组织活力 被引量:1
4
作者 周晓力 李风岐 +3 位作者 赵焕童 王歧刚 刘海鹰 吴学田 《中华烧伤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6期372-373,共2页
关键词 肢体电击伤 核素显像 组织存活力 肢体损伤范围
原文传递
骨筋膜室综合征切开减张异体皮覆盖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张林清 王坤 +2 位作者 吴学田 赵焕童 冯彩霞 《中国实用医药》 2008年第12期14-15,共2页
目的观察骨筋膜室综合征切开减张创面使用低温储存异体皮覆盖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4例四肢骨折、电烧伤合并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将其分为两组,治疗组切开减张后创面敷以低温储存异体皮;对照组切开减张后创面外敷油纱脱脂棉纱布包扎。... 目的观察骨筋膜室综合征切开减张创面使用低温储存异体皮覆盖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4例四肢骨折、电烧伤合并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将其分为两组,治疗组切开减张后创面敷以低温储存异体皮;对照组切开减张后创面外敷油纱脱脂棉纱布包扎。术后观察患者体温、脉搏、尿量、输液量、局部渗出量、血浆蛋白变化。结果异体皮覆盖组其渗液量较油纱覆盖纱布包扎组明显减少,两组渗液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余各项指标异体皮覆盖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骨筋膜室综合征切开减张创面使用异体皮覆盖,可以减少创面渗出量,保持水电解质平衡,避免蛋白丢失,减轻疼痛,可使病情尽快稳定,减少创面换药操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筋膜室综合征 异体皮 切开减张
下载PDF
颈肱皮瓣在颈部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
6
作者 赵焕童 王新华 《伤残医学杂志》 2002年第4期51-52,共2页
目的:探讨颈肱皮瓣修复颈部软组织缺损的治疗效果。方法:1995年以来对12例不同程度颏颈胸粘连患者引进疤痕松解,3例单纯颈胸皮瓣转移修复,9例皮瓣转移自体移植皮瓣皮瓣远端皮瓣远端可达肘关节1.2cm。最大切取面积19cm×40cm,长宽比... 目的:探讨颈肱皮瓣修复颈部软组织缺损的治疗效果。方法:1995年以来对12例不同程度颏颈胸粘连患者引进疤痕松解,3例单纯颈胸皮瓣转移修复,9例皮瓣转移自体移植皮瓣皮瓣远端皮瓣远端可达肘关节1.2cm。最大切取面积19cm×40cm,长宽比例达3:1。结果:12例皮瓣转移均全部存活,颏胸粘连畸形矫正,颈部功能恢复正常。结论:颈肱皮瓣血运丰富,切取面积大,是颈部软组织缺损修复的理想皮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肱皮瓣 颈部 缺损 烧伤
原文传递
逆行颏下皮瓣修复下唇缺损
7
作者 赵焕童 王新华 《伤残医学杂志》 2003年第1期46-47,共2页
目的:探讨逆行颏下皮瓣修复下唇的治疗效果。方法:1993年以来对4例下唇缺损患者设计应用逆行颏下皮瓣进行修复。皮瓣宽度达7cm,切取面积最小4cm×6cm,最大6cm×12cm。结果:4例逆行颏下皮瓣转移均完全存活,功能恢复良好。结论:... 目的:探讨逆行颏下皮瓣修复下唇的治疗效果。方法:1993年以来对4例下唇缺损患者设计应用逆行颏下皮瓣进行修复。皮瓣宽度达7cm,切取面积最小4cm×6cm,最大6cm×12cm。结果:4例逆行颏下皮瓣转移均完全存活,功能恢复良好。结论:逆行颏下皮瓣可修复下唇不同程度的缺损,为下唇缺损修复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行颏下皮瓣 修复 下唇缺损 治疗
原文传递
烧伤病区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调查 被引量:12
8
作者 张林清 苏芬 +2 位作者 刘海英 吴学田 赵焕童 《中华烧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49-351,共3页
目的了解烧伤病区病原菌分布特点及其耐药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单位烧伤病区348例住院患者的创面、血液、静脉导管、痰液、尿液及脓液等标本分离而得的菌株,统计其病原菌分布情况及耐药性。结果共检出464株病原... 目的了解烧伤病区病原菌分布特点及其耐药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单位烧伤病区348例住院患者的创面、血液、静脉导管、痰液、尿液及脓液等标本分离而得的菌株,统计其病原菌分布情况及耐药性。结果共检出464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杆菌244株占52.6%、革兰阳性球菌188株占40.5%、真菌32株占6.9%。主要检出菌株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氏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对环丙沙星、青霉素G、苯唑西林等的耐药率已达100.0%,只对万古霉素敏感。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头孢吡肟的耐药率分别为15.8%、36.8%、33.3%。结论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氏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是烧伤病区感染的主要病原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鲍氏不动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细菌 感染 抗药性
原文传递
第Ⅱ掌背动脉岛状皮瓣的显微解剖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2
9
作者 王少华 程永增 +3 位作者 刘文忠 赵伍修 周晓利 刘海鹰 《中华整形烧伤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46-48,共3页
通过30只成人尸体手第二掌背动脉的解剖学观测,发现该动脉是一条起源于桡动脉腕背支的典型的干型血管,以其为营养血管可形成轴型皮瓣。该皮辦可顺行、可逆行,可形成类似于食指背皮辦的中指背皮瓣.临床已应用7例,6例为电烧伤,1例为热压伤... 通过30只成人尸体手第二掌背动脉的解剖学观测,发现该动脉是一条起源于桡动脉腕背支的典型的干型血管,以其为营养血管可形成轴型皮瓣。该皮辦可顺行、可逆行,可形成类似于食指背皮辦的中指背皮瓣.临床已应用7例,6例为电烧伤,1例为热压伤。3例为顺行皮瓣,4例为逆行皮瓣,除1例中指背皮瓣远端尺侧少许发生坏死外,余均成活良好。我们对该动脉的起源问题,供血范围及手术注意事项等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二掌背动脉 外科皮瓣 显微外科学
原文传递
掌背动脉岛状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少华 刘文忠 +4 位作者 周晓利 刘海鹰 赵焕童 张林清 房志明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1993年第4期224-226,共3页
自1991年以来,应用掌背动脉岛状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11例,其中逆行皮瓣6例,食指背侧皮瓣2例,中指背侧皮瓣3例。皮瓣全部成活。我们还对皮瓣的应用解剖、手术方法及有关技术要点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掌背动脉 岛状皮瓣 损伤 修复术
下载PDF
那份不解缘
11
作者 张林清 《中华烧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82-83,共2页
2009年《中华烧伤杂志》已走过10周年的漫漫长路。回顾这段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历程,我们每位从事烧伤专业的医务人员都心情激动、思绪万千。《中华烧伤杂志》的10年,是我国几代烧伤专业人士辛勤努力、日夜耕耘的结果。它凝聚着... 2009年《中华烧伤杂志》已走过10周年的漫漫长路。回顾这段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历程,我们每位从事烧伤专业的医务人员都心情激动、思绪万千。《中华烧伤杂志》的10年,是我国几代烧伤专业人士辛勤努力、日夜耕耘的结果。它凝聚着我国烧伤专业的巨大成就,不但在国内,而且在国际上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这不仅是我国烧伤专业的成就,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烧伤杂志》 2009年 医务人员 专业人士 中华民族
原文传递
小睑裂综合征患者血液中FOXL2,SOX14及BPESC1 mRNA表达水平的研究
12
作者 刘俊 孙树栋 +4 位作者 刘海鹰 徐淑娟 张伟 李艳艳 唐胜建 《潍坊医学院学报》 2013年第6期401-406,共6页
目的探讨小睑裂综合征(BPES)患者血液中FOXL2,SOX14及BPESC13个基因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与BPES的相关性,以进一步研究可能存在的发病机制。方法收集小睑裂综合征患者(A组30例)和正常人(B组30例)的外周静脉血液,TRIzol提取总RNA,反转录为c... 目的探讨小睑裂综合征(BPES)患者血液中FOXL2,SOX14及BPESC13个基因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与BPES的相关性,以进一步研究可能存在的发病机制。方法收集小睑裂综合征患者(A组30例)和正常人(B组30例)的外周静脉血液,TRIzol提取总RNA,反转录为cDNA。应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FOXL2,BPESC1,SOX14的相对表达量,采用配对比较t检验法和Livak(2^(-△△Ct)法分析两组数据及其差异。结果FOXL2基因mRNA的在A,B两组间△Ct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3<0.05),且A组大于B组;BPESC1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08<0.05),且A组小于B组;SOX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7>0.05)。可以认为A组FOXL2基因的表达水平低于B组,BPESC1基因的表达水平高于B组,SOX14基因两组表达无差别。结论FOXL2,BPESC1与BPES具有一定相关性,FOXL2低表达以及BPESC1的高表达可能与BPES的发病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睑裂综合征 FOXL2基因 SOX14基因 BPESC1基因 荧光定量PCR
下载PDF
电烧伤致脊髓损伤和右眼白内障一例 被引量:3
13
作者 周晓力 赵焕童 +1 位作者 刘海英 王歧刚 《中华烧伤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3期151-151,共1页
关键词 电烧伤 脊髓损伤 白内障 治疗
原文传递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小睑裂综合征中FOXL2基因的表达
14
作者 孙树栋 刘俊 韩阳阳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17年第1期14-14,共1页
探讨FOXL2基因在小睑裂综合征患者和正常人上睑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方法 分别提取手术切除的正常人和小睑裂综合征患者上睑提肌,眼轮匝肌及上睑皮肤的总RNA并逆转录为cDNA,在FOXL2基因的外显子区设计相应引物,进行目的片段的扩增,在体系... 探讨FOXL2基因在小睑裂综合征患者和正常人上睑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方法 分别提取手术切除的正常人和小睑裂综合征患者上睑提肌,眼轮匝肌及上睑皮肤的总RNA并逆转录为cDNA,在FOXL2基因的外显子区设计相应引物,进行目的片段的扩增,在体系中加入荧光染料SYBR Green ,实时检测PCR产物的荧光强度,采用2-△△Ct方法分析比较该基因在正常人和小睑裂综合征患者上睑提肌眼轮匝肌及上睑皮肤中的表达差异。结果 30例小睑裂综合征患者上睑提肌,眼轮匝肌及上睑皮肤中FOXL2基因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正常人(t=4.13,p<0.01)。结论 小睑裂综合征中FOXL2较低的表达水平具有普遍性,提示小睑裂综合征的发生发展过程可能与FOXL2基因的低水平表达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睑裂综合征(BPES) FOXL2 基因表达 实时荧光定量PCR
下载PDF
清热解毒烧伤膏联合亲水性银离子敷料治疗深Ⅱ度烧伤临床研究 被引量:10
15
作者 刘兴禄 马荣涛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2019年第10期1083-1086,共4页
目的 评价清热解毒烧伤膏联合亲水性银离子敷料治疗深Ⅱ度烧伤的疗效.方法 将符合入选标准的89例深Ⅱ度烧伤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4例、治疗组45例.对照组给予亲水性银离子敷料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清热解毒烧伤膏治... 目的 评价清热解毒烧伤膏联合亲水性银离子敷料治疗深Ⅱ度烧伤的疗效.方法 将符合入选标准的89例深Ⅱ度烧伤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4例、治疗组45例.对照组给予亲水性银离子敷料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清热解毒烧伤膏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21 d.观察并记录2 组患者的创面愈合时间与换药次数,采用 VAS 量表评价创面的疼痛程度,采用 ELISA 法检测血清TNF-α、IL-6水平,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6%(43/45)、对照组为77.3%(34/4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75,P=0.012).治疗组创面愈合时间[(17.3±1.9)d 比(22.5±2.2)d,t=11.987]早于对照组(P<0.01),换药次数[(5.1±0.7)次比(7.4±0.8)次,t=15.041]少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治疗后7、14、21 d时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10.597、19.692、26.510,P值均<0.001);治疗组治疗后血清TNF-α、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6.412、8.202,P值均<0.01).结论 清热解毒烧伤膏联合亲水性银离子敷料可有效促进深Ⅱ度烧伤患者的创面愈合,减轻创面疼痛程度,降低炎性细胞因子水平,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封闭敷料 外科伤口感染 清热解毒烧伤膏 疗效 安全性
原文传递
兄弟间异体供皮治愈特大面积烧伤一例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林清 刘海英 +2 位作者 吴学田 姚子文 李彩虹 《中华烧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63-163,共1页
患者男,25岁,火焰烧伤后2h入院。诊断:烧伤总面积95%,其中浅Ⅱ度5%、深Ⅱ度15%、Ⅲ度75%TBSA;低血容量性休克;中度吸人性损伤。入院后立即行补液抗休克,气管切开保持呼吸道通畅,创面清创涂磺胺嘧啶银抗感染等治疗。伤后10d... 患者男,25岁,火焰烧伤后2h入院。诊断:烧伤总面积95%,其中浅Ⅱ度5%、深Ⅱ度15%、Ⅲ度75%TBSA;低血容量性休克;中度吸人性损伤。入院后立即行补液抗休克,气管切开保持呼吸道通畅,创面清创涂磺胺嘧啶银抗感染等治疗。伤后10d在全身麻醉下行双下肢切痂、前胸削痂,微粒皮移植、新鲜猪皮覆盖术.术后14d患者胸部移植猪皮大部分脱落,出现肉芽创面。取其头皮行邮票状皮片移植术。但由于自体皮源有限,所植皮片间距较大,且仍有大部分创面未能覆盖。此时患者兄弟愿为其供皮(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大面积烧伤 低血容量性休克 保持呼吸道通畅 微粒皮移植 猪皮覆盖术 治愈 创面清创 吸人性损伤
原文传递
面部美容手术43例体会
17
作者 王少华 刘文忠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CAS 1992年第4期172-172,共1页
我科自1987年以来共施行除严重烧伤后遗症及重睑、隆鼻等以外的面部美容手术43例,其中男32例,女11例。年龄9个月~28岁,均未婚,17~28岁者37例,占86%。工人、农民、学生均有。色素痣22例,外伤性瘢痕15例,疣状痣2例,核放疗后瘢痕1例,内... 我科自1987年以来共施行除严重烧伤后遗症及重睑、隆鼻等以外的面部美容手术43例,其中男32例,女11例。年龄9个月~28岁,均未婚,17~28岁者37例,占86%。工人、农民、学生均有。色素痣22例,外伤性瘢痕15例,疣状痣2例,核放疗后瘢痕1例,内眦赘皮1例,雀斑2例。行一次性或分次切除10例,局部皮瓣修复12例,保存真皮下血管网皮肤移植2例,全厚皮移植1例,“Z”及“多Z”成形15例,皮肤磨擦术3例。病变最大范围6cm×3cm,最小0.5cm×0.5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部美容手术 皮肤移植 真皮下血管网 疣状痣 色素痣 内眦赘皮 严重烧伤 皮瓣修复 外科手术 中男
下载PDF
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外毒素致烧伤后皮疹一例
18
作者 张林清 吴学田 +2 位作者 姚子文 王坤 李彩红 《中华烧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62-362,共1页
患者男,32岁,火焰烧伤后1h入院。诊断:火焰烧伤总面积86%,其中Ⅱ度36%、Ⅲ度50%TBSA;低血容量性休克;中度吸入性损伤。入院后立即行补液抗休克、气管切开保持呼吸道通畅、抗感染、创面清创后涂磺胺嘧啶银等处理。伤后7d行双上... 患者男,32岁,火焰烧伤后1h入院。诊断:火焰烧伤总面积86%,其中Ⅱ度36%、Ⅲ度50%TBSA;低血容量性休克;中度吸入性损伤。入院后立即行补液抗休克、气管切开保持呼吸道通畅、抗感染、创面清创后涂磺胺嘧啶银等处理。伤后7d行双上肢削痂微粒皮移植、异体皮覆盖术。伤后40d,患者背部深Ⅱ度创面愈合后,出现广泛性黄色小脓疱,创面呈暗红色糜烂样改变;体温38.5℃。考虑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给予万古霉素0.5g静脉滴注,1次/6h,同时采集创面标本行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伤后42d患者双髋部出现成片的红色点状皮疹,当时考虑为过敏因素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黄色葡萄球菌外毒素 甲氧西林耐药 烧伤后 皮疹 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 创面愈合后 低血容量性休克 中度吸入性损伤
原文传递
轴型皮瓣治疗多发性褥疮一例
19
作者 张林清 吴学田 +1 位作者 姜官燕 李晓巧 《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 CAS 2007年第6期342-342,共1页
关键词 多发性褥疮 轴型皮瓣 治疗 侧肢体瘫痪 Ⅱ型糖尿病 软组织坏死 长期卧床 阳性体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