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颈椎病发生的解剖学和生物力学基础 被引量:50
1
作者 徐德永 孙锡和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20-122,共3页
颈椎病发生的解剖学和生物力学基础徐德永①孙锡和②颈椎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之一,其患病率为3.8%~17.6%不等,男女之比约为61[1]。各地报告患病率不同的原因之一,可能是对颈椎病的认识不一致或诊断标准的差异。对颈... 颈椎病发生的解剖学和生物力学基础徐德永①孙锡和②颈椎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之一,其患病率为3.8%~17.6%不等,男女之比约为61[1]。各地报告患病率不同的原因之一,可能是对颈椎病的认识不一致或诊断标准的差异。对颈椎病发生机理的研究,一直受到国内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解剖学 生物力学
下载PDF
运动对骨软骨骨折转归影响及其MRI表现 被引量:1
2
作者 冯少仁 孙西河 +2 位作者 王滨 张颖颖 赵小春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08年第26期7-9,共3页
目的:观察运动对骨软骨骨折转归影响及其MRI表现,探讨骨软骨骨折与剥脱性骨软骨炎的关系。方法:将40只新西兰大白兔人工造成骨软骨骨折的动物模型,随机分成两组,外固定组和无固定组。分别于术后1、2周行MRI检查,之后处死动物行组织学检... 目的:观察运动对骨软骨骨折转归影响及其MRI表现,探讨骨软骨骨折与剥脱性骨软骨炎的关系。方法:将40只新西兰大白兔人工造成骨软骨骨折的动物模型,随机分成两组,外固定组和无固定组。分别于术后1、2周行MRI检查,之后处死动物行组织学检查。结果:MRI表现,术后1周,两组骨折线均清晰。术后2周,外固定组骨折线模糊;无固定组骨折线仍清晰,其MRI表现类似剥脱性骨软骨炎。组织学观察,术后1周,骨折区外固定组较无固定组成骨细胞数多、成软骨细胞数少(P<0.05),外固定组成纤维细胞数与无固定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2周,骨折区外固定组较无固定组成纤维细胞数、成软骨细胞数少、成骨细胞数多(P<0.05);无固定组病理表现类似剥脱性骨软骨炎。结论:兔膝关节骨软骨骨折,术后2周无固定组的转归,其MRI表现及病理变化类似剥脱性骨软骨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软骨骨折 磁共振成像 剥脱性骨软骨炎 试验研究
下载PDF
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的MRI表现(2例及文献复习)
3
作者 葛艳明 董鹏 +2 位作者 孙西河 常光辉 管玥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07年第4期262-265,共4页
目的:探讨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cavernous sinus hemangiomas,CSHAs)的MRI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例CSHAs的MRI表现,并复习文献资料。结果:海绵状血管瘤位于左、右侧海绵窦各1例,MRI呈分叶状,边缘清晰,呈长T1长T2信... 目的:探讨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cavernous sinus hemangiomas,CSHAs)的MRI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例CSHAs的MRI表现,并复习文献资料。结果:海绵状血管瘤位于左、右侧海绵窦各1例,MRI呈分叶状,边缘清晰,呈长T1长T2信号,信号均匀,未见出血及钙化。增强扫描病变明显强化,强化程度高于垂体,并表现出渐进性、向心性强化的特点。结论:CSHAs的MR表现具有特征性,MR检查有助于作出正确的定位和定性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绵状血管瘤 海绵窦 MRI
下载PDF
剥脱性骨软骨炎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被引量:6
4
作者 冯少仁 孙西河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9-61,共3页
剥脱性骨软骨炎(OCD)是指由各种原因导致的局部关节软骨及其软骨下骨质与母骨分离为特征的一类关节疾病.是引起青少年和成人关节症状的原因之一。据国外放射平片检查统计OCD的发病率为0.01%~0.06%.可发生于全身任何关节,但以... 剥脱性骨软骨炎(OCD)是指由各种原因导致的局部关节软骨及其软骨下骨质与母骨分离为特征的一类关节疾病.是引起青少年和成人关节症状的原因之一。据国外放射平片检查统计OCD的发病率为0.01%~0.06%.可发生于全身任何关节,但以膝关节最为常见,占OCD病例的75%。好发年龄10~加岁,其中发病高峰年龄在10~15岁,男女比例是2:1。本文以膝关节为主进行叙述。膝关节OCD最常发生典型部位(70%~80%)在股骨内侧髁外侧面后部,15%~20%发生在股骨外侧髁,发生在髌骨不常见(5%-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软骨炎 剥脱性
下载PDF
双源CT双能量肺灌注成像对肺栓塞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5
5
作者 马智军 冯强 +2 位作者 张素娟 房伟 董海霞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16-119,共4页
目的探讨双源cT双能量扫描肺灌注成像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临床怀疑肺动脉栓塞30例患者行双源CT双能量扫描,生成140、80kV和融合系数为0.3的3组数据。根据融合数据的cT肺动脉造影(CTPA)图像将患者分为肺栓塞组和正常组。采用双... 目的探讨双源cT双能量扫描肺灌注成像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临床怀疑肺动脉栓塞30例患者行双源CT双能量扫描,生成140、80kV和融合系数为0.3的3组数据。根据融合数据的cT肺动脉造影(CTPA)图像将患者分为肺栓塞组和正常组。采用双能量评估软件将薄层重建数据进行灌注成像分析,将双肺野分为上、中、下3部分,正常组受试者肺组织灌注定量的双侧比较行配对t检验,2组间肺组织灌注量比较行独立样本t检验,并对融合图像行MinlP,评估肺组织通气情况。结果正常组(16例)肺灌注均匀,无明显灌注缺损及减弱,灌注定量分析显示左、右全肺的灌注量分别为(27±7)、(28±8)HU,两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3,P〉0.05);左肺上、中、下部的灌注量分别为(23±6)、(24±6)、(28±8)HU,右肺上、中、下部灌注量分别为(26±8)、(27±8)、(28±9)HU,两侧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91、-1.96、-1.73,P值均〉0.05)。肺栓塞组(14例)CTPA图像显示肺动脉干、段及亚段充盈缺损,肺灌注成像表现为栓塞血管所支配肺野区域的灌注缺损或缺失,灌注定量分析显示全肺及中、下肺的灌注量分别为(22±5)、(22±8)、(21±8)HU,与正常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10、-2.32、-2.63,P值均〈0.05)。MinlP显示通气异常区与灌注异常区具有良好的一致性。结论双源CT双能量扫描可用于肺栓塞的诊断,有利于肺栓塞的早期发现和精确解剖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栓塞 灌流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原文传递
肾脏透明细胞癌扩散张量成像参数与组织病理的相关性 被引量:13
6
作者 冯强 马智军 +5 位作者 房伟 董海霞 高言君 伍建林 宗佩君 张万伟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750-753,共4页
目的探讨肾脏透明细胞癌患者扩散张量成像(DTI)参数与组织病理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肾脏透明细胞癌且病变最大径≥1cm的30例患者。患者均行肾脏DTI检查,测量肾肿瘤和正常肾实质的ADC值、主特征向量(E1)值和各... 目的探讨肾脏透明细胞癌患者扩散张量成像(DTI)参数与组织病理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肾脏透明细胞癌且病变最大径≥1cm的30例患者。患者均行肾脏DTI检查,测量肾肿瘤和正常肾实质的ADC值、主特征向量(E1)值和各向异性分数(FA)值。对手术取得的病变组织行病理检查,将患者分为低级别(I~Ⅱ级)和高级别(Ⅲ~Ⅳ级)肾透明细胞癌组,并测得肿瘤细胞密度和微血管密度(MVD)。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高、低级别肾透明细胞癌的细胞密度和MVD,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正常。肾组织、高级别肾透明细胞癌、低级别肾透明细胞癌的DTI参数,采用Pearson相关检验分析各DTI参数与细胞密度和MVD的相关性。结果低级别组肾透明细胞癌15例(I级7例、Ⅱ级8例),高级别组肾透明细胞癌15例(Ⅲ级9例、Ⅳ级6例)。低、高级别组的肿瘤细胞密度分别为(51.73±6.73)%和(64.87±9.08)%,低、高级别肿瘤的MVD分别为(49.33±7.76)、(61.27±8.45)条,高倍视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4.50和-4.03,P均〈0.05)。正常肾实质、低级别肾透明细胞癌和高级别肾透明细胞癌的ADC值分别为(2.08±0.10)×10-3、(1.24±0.19)×10-3、(1.08±0.19)×10-3mm2/s,E1值分另0为(2.19±0.15)×10-3、(1.44±0.16)×10-3、(1.21±0.21)×10-3mm2/s,FA分别为0.32±0.05、0.29±0.08、0.22±0.06,不同组织间上述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48.347、127.366、11.511,JP均〈0.05)。ADC、E1、FA值与细胞密度间均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796、~0.865、-0.730,P均〈0.05);ADC、E1、FA值与MVD问均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739、-0.826、-0.761,P均〈0.05)。结论DTI参数和肾透明细胞的病理分级间具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肿瘤 磁共振成像 病理学
原文传递
双源CT双能量技术对泌尿系结石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13
7
作者 马智军 张素娟 冯强 《中国医学工程》 2010年第4期23-24,共2页
目的探讨双源CT对泌尿系结石成分的定性诊断价值;比较单能扫描与双能扫描的辐射剂量。方法收集因腹痛临床怀疑泌尿结石的病例995例,其中男性571例,女性424例,分别行双源CT单能量和双能量扫描,单能量扫描90例,双能量扫描94例,扫描后的数... 目的探讨双源CT对泌尿系结石成分的定性诊断价值;比较单能扫描与双能扫描的辐射剂量。方法收集因腹痛临床怀疑泌尿结石的病例995例,其中男性571例,女性424例,分别行双源CT单能量和双能量扫描,单能量扫描90例,双能量扫描94例,扫描后的数据传至工作站,装入双能量评估软件进行分析并分别统计两种能量图像中结石的CT值差值、比值,对随访得到的体外结石采用标准结石定性分析化学试剂进行分析;不同成分的CT值差值、比值比较,比较两种能量扫描的辐射剂量,采用SPSS11.5软件包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单能和双能两种模式的辐射剂量比较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酸盐与非尿酸结石在两种能量状态下差值、比值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15.043,P<0.05;t=2.398,P<0.05)。结论双源CT是诊断泌尿系结石的一种新方法,它不仅确定结石的大小、位置和泌尿系存在的梗阻,而且还可以对结石成分定性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泌尿系结石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双能
下载PDF
利用PI-RADS评分评估3T MR高b值DWI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6
8
作者 辛毅 董海霞 蒋瑞生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52-156,共5页
目的:以PI-RADS积分为标准探讨高b值DWI对前列腺癌的诊断及鉴别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行多b值DWI序列扫描并经病理证实的前列腺癌32例,良性病变26例;根据前列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PI-RADS)中DWI的评分标准由两名医师对前列腺病变进行评... 目的:以PI-RADS积分为标准探讨高b值DWI对前列腺癌的诊断及鉴别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行多b值DWI序列扫描并经病理证实的前列腺癌32例,良性病变26例;根据前列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PI-RADS)中DWI的评分标准由两名医师对前列腺病变进行评分,分析不同评估者间一致性,计算b值分别为400 s/mm2,1000 s/mm2,1500 s/mm2,2000 s/mm2,3000 s/mm2时DWI对前列腺癌的诊断效能。结果:两名医师对前列腺病变评估的Kappa值依次为0.464,0.621,0.759,0.759,0.862。高b值(1500 s/mm2,2000 s/mm2,3000 s/mm2)DWI对前列腺癌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及阴性预测值均显著高于传统b值序列(400 s/mm2,1000 s/mm2)。结论:3T磁共振高b值DWI有助于对前列腺异常信号的解读,能够增加前列腺癌诊断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肿瘤 弥散磁共振成像 前列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
下载PDF
双源CT对泌尿系结石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冯强 马智军 程传明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23-325,共3页
泌尿系结石是世界范围的常见病、多发病,随着医学的发展,已使90%以上患者不需传统的开放手术取石,但患者术后复发率高,因此对结石成分进行测定,能为查找结石成因、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
关键词 泌尿系结石 结石成分 双源CT 定量测定 术后复发率 世界范围 手术取石 结石成因
原文传递
泌尿系结石成分分析的CT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0
作者 冯强 马智军 《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 2009年第2期123-125,共3页
泌尿系结石是泌尿外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结石病的治疗不仅与结石的大小、部位、脆性、有无感染等有关,还受到结石成分的影响。预先知道结石的成分,对治疗具有指导性作用,但是目前还没有一种可靠的检查手段能够很精确地判断体内结石... 泌尿系结石是泌尿外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结石病的治疗不仅与结石的大小、部位、脆性、有无感染等有关,还受到结石成分的影响。预先知道结石的成分,对治疗具有指导性作用,但是目前还没有一种可靠的检查手段能够很精确地判断体内结石的成分。CT除能精确判断结石的大小和部位外,还可大致判断体内结石的成分,尤其是双源CT的出现,为研究结石组成成分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方法,能为查找结石的成因、预防和治疗提供影像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路结石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原文传递
眶内壁纸样板变异的CT表现及鉴别 被引量:5
11
作者 马智军 房伟 +2 位作者 董海霞 蒋瑞生 冯强 《中国实用医药》 2008年第9期10-11,共2页
目的研究眶内壁纸样板变异的CT表现及其与骨折的鉴别。方法收集自2006~2007年行颅脑及眶部CT检查的病例。选择无眶部外伤病史而出现纸样板改变或虽有眶部外伤并眶内壁改变但除外骨折的192例患者,设为病例组;选取有头面部外伤史并确诊... 目的研究眶内壁纸样板变异的CT表现及其与骨折的鉴别。方法收集自2006~2007年行颅脑及眶部CT检查的病例。选择无眶部外伤病史而出现纸样板改变或虽有眶部外伤并眶内壁改变但除外骨折的192例患者,设为病例组;选取有头面部外伤史并确诊为纸样板骨折的部分病例,设为对照组,分析各种征象在两者鉴别方面的价值。结果人群中眶内壁变异的概率为1.78%;两侧眼眶的眶内壁变异率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在眶内壁内陷(成角内陷和弧形凹陷)方面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在纸样板缺损方面不具有显著性差异(P=0.649)。结论研究结果提高了眶内壁纸样板变异的认识,对临床医学和法医学的鉴别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纸样板 变异 骨折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慢性肾小球肾炎弥散张量成像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冯强 马智军 +3 位作者 伍建林 房伟 于洪 曾祥敏 《中华肾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540-541,共2页
国内慢性肾衰竭的首要病因为原发性慢性肾小球肾炎,随肾功能的减退伴发不同程度的肾间质纤维化。早期准确评估。肾功能和肾间质纤维化程度有助于延缓疾病的进展 。
关键词 原发性慢性肾小球肾炎 弥散张量成像 肾间质纤维化 慢性肾衰竭 纤维化程度 肾功能
原文传递
双能CT对膝关节韧带损伤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13
作者 冯强 马智军 +6 位作者 席焕久 于洪 田立善 程传明 高言君 辛毅 张万伟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外科版)》 2009年第8期15-17,共3页
目的探讨双能CT成像显示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损伤的价值。方法收集单侧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损伤的患者10例,同时行MRI检查和双能CT扫描,对数据行多平面重组(MPR)及螺旋CT容积漫游技术(VRT)图像后处理,分别测量其CT值、长度及起点、止... 目的探讨双能CT成像显示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损伤的价值。方法收集单侧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损伤的患者10例,同时行MRI检查和双能CT扫描,对数据行多平面重组(MPR)及螺旋CT容积漫游技术(VRT)图像后处理,分别测量其CT值、长度及起点、止点和中点的厚度。结果MPR和VRT图像均较清晰地显示了后交叉韧带,病变侧和正常侧的CT值分别为(60.10±3.21)、(72.98±7.35)HU(t=4.33,P=0.006);后交叉韧带长度,病变侧为(4.42±0.56)cm,正常侧为(4.14±0.49)cm(t=-1.20,P:0.285);后交叉韧带起点、中点、止点厚度,病变侧分别为(0.88±0.19)、(0.58±0.10)和(0.38±0.12)cm,正常侧分别为(0.43±0.07)、(0.39±0.03)和(0.43±0.12)cm(t=-6.89,P=0.001;t=-4.38,P=0.007;t=0.85,P=0.587)。结论双能CT是一种能够多方位、立体、直观地显示膝关节韧带的新方法,对诊断和手术前评估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放射摄影术 双能扫描投影 膝关节 后交叉韧带
原文传递
双源CT双能量肺灌注成像在诊断肺栓塞中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马智军 张素娟 +1 位作者 冯强 房伟 《中国实用医药》 2010年第33期46-48,共3页
目的探讨双源CT双能量扫描肺灌注成像(DEPI)和最小密度投影(MinP)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临床疑肺动脉栓塞患者行双源CT双能量扫描,将扫描后数据传至工作站进行灌注成像分析;对肺组织灌注定量分析,进行统计学处理,同一患者的双侧比较行... 目的探讨双源CT双能量扫描肺灌注成像(DEPI)和最小密度投影(MinP)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临床疑肺动脉栓塞患者行双源CT双能量扫描,将扫描后数据传至工作站进行灌注成像分析;对肺组织灌注定量分析,进行统计学处理,同一患者的双侧比较行配对t检验,不同组别之间的比较行独立样本t检验;以融合数据的CTPA图像为标准,分别计算DEPI、MinP图像诊断肺栓塞的敏感度,特异度,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比较采用配对卡方检验。结果灌注定量分析显示对照组双肺及双肺上、中、下部分别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栓塞组灌注定量分析显示全肺及中、下肺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EPI和MinP图像与CTPA在诊断肺栓塞方面有较高的一致性。结论双源CT双能量扫描可用于肺栓塞的诊断,尤其有利于其早期发现和精确解剖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栓塞 灌注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胸部MR-DWI成像对指导肺部病变穿刺价值的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马智军 董海霞 +2 位作者 房伟 张友军 王树春 《中国卫生产业》 2013年第20期162-163,共2页
目的探讨DWI在肺部病变穿刺活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搜集的病例均应用DWI和CT扫描,在DWI和ADC图上测量实性区、内部的坏死区以及病变周围的肺不张、阻塞性肺炎区域的信号强度和ADC值,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CT和MR鉴别肿瘤与不张、坏死能力... 目的探讨DWI在肺部病变穿刺活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搜集的病例均应用DWI和CT扫描,在DWI和ADC图上测量实性区、内部的坏死区以及病变周围的肺不张、阻塞性肺炎区域的信号强度和ADC值,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CT和MR鉴别肿瘤与不张、坏死能力的比较应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肺癌与良性病变实性区信号强度和ADC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236和5.679,P<0.05)。肺癌中坏死区与实性区平均ADC值比较有统计学意义(t=14.40,P<0.05);22例中心型肺癌实性区和肺不张、阻塞性肺炎区平均ADC值比较有统计学意义(t=34.76,P<0.05)。MR显示病变内坏死和区分肿瘤与肺不张优于CT(P<0.05)。结论 DWI成像判断肿瘤内坏死和周围肺不张、阻塞性肺炎准确,帮助确定穿刺活检靶点,提高活检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扩散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经皮穿刺活检
下载PDF
肾透明细胞癌扩散峰度成像与病理学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冯强 张瑞明 +1 位作者 房伟 马智军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57-60,共4页
目的探讨扩散峰度成像(diffusion kurtosis,DKI)的平均扩散值(mean diffusion,MD)、平均峰度值(mean kurtosis,MK)在评价肾透明细胞癌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微血管区(microvessel area,MVA)和Ki-67的价值。材料与方法... 目的探讨扩散峰度成像(diffusion kurtosis,DKI)的平均扩散值(mean diffusion,MD)、平均峰度值(mean kurtosis,MK)在评价肾透明细胞癌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微血管区(microvessel area,MVA)和Ki-67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肾透明细胞癌33例患者,行MRI常规序列和DKI检查,比较不同核分级的MD、MK、MVD、MVA和Ki-67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肾透明细胞癌低、高核分级的MD值分别为(2.43±0.11)×10^(-3)mm^(2)/s和(2.22±0.07)×10^(-3)mm^(2)/s。MK值分别为0.73±0.03和0.82±0.04,MK值优于MD。不同核分级之间MVD、MVA和Ki-67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8.23、-15.47、和-7.84,P<0.05)。MD值与MVD、MVA和Ki-67值分别存在显著的负相关(r值分别为-0.710、-0.746和-0.733,P<0.05)。MK值与MVD、MVA和Ki-67值分别存在显著的正相关(r值分别为0.787、0.772、和0.801,P<0.05)。结论DKI可用于无创性评价肾透明细胞癌的病理状态(MVD、MVA和Ki-67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散 毛细血管 细胞增殖 肾脏透明细胞肾癌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空蝶鞍92例MRI分析
17
作者 田立善 王树春 +2 位作者 马智军 程传明 蒋瑞生 《中国实用医刊》 2009年第2期44-44,84,共2页
目的分析空蝶鞍的MRI表现,加深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对我院作垂体MRI检查资料完整的92例空蝶鞍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蝶鞍呈球形扩大45例。鞍内呈脑脊液信号且与鞍上池相通,垂体变薄紧贴鞍底或鞍背,信号均匀,高度≤3mm 57例,≤2mm... 目的分析空蝶鞍的MRI表现,加深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对我院作垂体MRI检查资料完整的92例空蝶鞍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蝶鞍呈球形扩大45例。鞍内呈脑脊液信号且与鞍上池相通,垂体变薄紧贴鞍底或鞍背,信号均匀,高度≤3mm 57例,≤2mm 35例。矢状位呈新月形57例,呈弧线状35例。垂体柄居中80例,轻度左偏5例,轻度右偏7例,拉长直达鞍底92例。鞍底骨质轻度变薄下陷42例。视交叉受压上抬5例。冠状位垂体左右径〈10mm,上缘平直30例,凹陷62例。视交叉与垂体距离拉长,垂体柄居中,加上压向鞍底的垂体,呈“工”字形30例,呈“锚”形62例。结论MRI检查是发现空蝶鞍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 空蝶鞍 MRI表现
原文传递
螺旋CT在诊断肺栓塞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
18
作者 马智军 刘晓妹 +1 位作者 田立善 程传明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05年第8期1120-1120,共1页
本文探讨螺旋CT扫描在诊断肺动脉栓塞的临床应用和诊断价值。结果表明,螺旋CT扫描是诊断肺动脉栓塞安全无创伤敏感可靠的检查手段,应作为首选检诊方法。
关键词 螺旋CT 诊断 肺栓塞 临床应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