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5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软骨细胞与骨髓基质细胞共培养体外软骨形成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1
1
作者 周广东 苗春雷 +4 位作者 王晓云 刘天一 崔磊 刘伟 曹谊林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0期1716-1720,共5页
目的 探讨软骨细胞与骨髓基质细胞 (BMSC)共培养体外构建软骨的可行性 ,以阐明软骨细胞能否诱导BMSC向软骨细胞分化并形成软骨组织。方法 分别培养猪的BMSC与耳软骨细胞 ,将 2种细胞按 8:2 (BMSC :软骨细胞 )比例混匀 ,以 5 0× ... 目的 探讨软骨细胞与骨髓基质细胞 (BMSC)共培养体外构建软骨的可行性 ,以阐明软骨细胞能否诱导BMSC向软骨细胞分化并形成软骨组织。方法 分别培养猪的BMSC与耳软骨细胞 ,将 2种细胞按 8:2 (BMSC :软骨细胞 )比例混匀 ,以 5 0× 10 7/ml的终浓度接种于聚羟基乙酸 /聚乳酸支架 (PGA/PLA ,直径 9mm ,高 3mm)作为共培养组 ,相同终浓度的单纯软骨细胞和单纯BMSC分别接种于相同支架作为阳性对照及阴性对照 ,1 0× 10 7/ml(相当于共培养组中软骨细胞数 )的单纯软骨细胞接种作为低浓度软骨细胞对照。每组各接种 6例标本 ,每例接种细胞悬液 2 0 0 μl。全部标本均于体外培养 8周后取材 ,通过大体观察、湿重测定、蛋白多糖含量测定、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等相关检测对新生软骨进行评价。结果各组细胞均与材料支架黏附良好。共培养组及阳性对照组 (软骨细胞组 )体外培养 8周后均形成了成熟的软骨组织 ,并基本保持了复合物初始的大小和形状 ,2组新生软骨外观及组织学特征基本相同 ,免疫组织化学也显示 2组均表达软骨特异性细胞外基质Ⅱ型胶原。定量测定结果表明 ,共培养组的平均湿重和蛋白多糖含量均达到阳性对照组的 80 %以上。阴性对照组 (单纯BMSC组 )在体外培养过程中逐渐皱缩变形 ,仅在组织块边缘的局部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骨细胞 体外培养 BMSC 共培养 软骨形成 骨髓基质细胞 软骨组织 阳性对照 细胞悬液 标本
原文传递
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综合治疗现状及进展 被引量:38
2
作者 扈延龄 王成琪 唐胜建 《颈腰痛杂志》 2005年第3期235-237,共3页
膝骨性关节炎是骨科常见疾病,它严重危害老年人群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随着对OA发病机理的认识和研究不断加深,新的治疗方法和新的观点不断出现,本文就目前该病的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的现状和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 骨性关节炎 治疗
下载PDF
重睑联合内眦赘皮矫正术的解剖研究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29
3
作者 高莎莎 王飏 +2 位作者 丛国辉 唐胜建 曹景敏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1年第3期379-381,共3页
目的:以内眦部解剖学研究为基础,探讨由重睑入路矫正内眦赘皮在临床中的应用。方法:对9具头部标本内眦部进行解剖研究及组织学观察,临床采用重睑切口,广泛分离内眦部,打断你内眦韧带与皮肤间的纤维连接,去除部分错构的眼轮匝肌,重建内... 目的:以内眦部解剖学研究为基础,探讨由重睑入路矫正内眦赘皮在临床中的应用。方法:对9具头部标本内眦部进行解剖研究及组织学观察,临床采用重睑切口,广泛分离内眦部,打断你内眦韧带与皮肤间的纤维连接,去除部分错构的眼轮匝肌,重建内眦结构,间断缝合重睑切口。结果:内眦韧带前支与覆盖其上的皮肤之间有明显纤维连接,在部分样本中可以观察到眼轮匝肌有跨越内眦韧带的现象。本组共矫正内眦赘皮42例,随访1~6个月后,35例轻中度患者中31例得到明显改善,重度患者7例,4例得到较大改善,所有病例术后均无明显瘢痕。结论:内眦赘皮是由内眦韧带至皮肤纤维连接及眼轮匝肌错构形成,经重睑入路的内眦赘皮矫正术在改善内眦赘皮的同时避免了内眦部瘢痕的产生,尤其适用于同时行重睑术的轻中度内眦赘皮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眦赘皮 解剖 内眦赘皮矫正术
下载PDF
地龙蛋白肽的成分分析及对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活力的影响 被引量:26
4
作者 张兰娥 李清华 +1 位作者 康白 梁晓琴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740-1742,1747,共4页
本文探讨了地龙蛋白肽的氨基酸组成及对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活力的影响。采用中医中药的方法将地龙匀浆、浸泡于60℃水浴中1 h,提取活性成分;通过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了地龙中蛋白质的含量;采用凝胶过滤层析法提纯地龙中的活性蛋白并... 本文探讨了地龙蛋白肽的氨基酸组成及对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活力的影响。采用中医中药的方法将地龙匀浆、浸泡于60℃水浴中1 h,提取活性成分;通过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了地龙中蛋白质的含量;采用凝胶过滤层析法提纯地龙中的活性蛋白并进行体外ACE抑制活性试验,收集活性峰行SDS-PAGE电泳及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地龙蛋白肽的相对分子量及氨基酸的组成。结果表明,地龙蛋白肽含有18种氨基酸,其中亮氨酸和谷氨酸的含量最高,同时含有人体必需的8种游离氨基酸。提示中药地龙中含有抑制ACE的活性物质。本研究为从中药地龙中开发防治高血压病的药物或保健品提供了可靠的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龙 蛋白肽 成分分析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 抑制作用
下载PDF
改良Park法重睑成形术矫正轻度上睑下垂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6
5
作者 牛常英 谭慎兴 +4 位作者 吴彩风 刘宗艳 张泽敏 唐胜建 梁晓琴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133-1136,共4页
目的探讨采用改良Park法重睑成形术矫正轻度上睑下垂的疗效。方法 2012年10月-2015年1月,采用改良Park法重睑成形术矫正23例单睑伴轻度上睑下垂患者。男14例,女9例;年龄16~35岁,平均25岁。单侧上睑下垂16例,双侧7例。患者上睑缘均位于... 目的探讨采用改良Park法重睑成形术矫正轻度上睑下垂的疗效。方法 2012年10月-2015年1月,采用改良Park法重睑成形术矫正23例单睑伴轻度上睑下垂患者。男14例,女9例;年龄16~35岁,平均25岁。单侧上睑下垂16例,双侧7例。患者上睑缘均位于瞳孔上缘,下垂量为1~2 mm,平均1.5 mm。结果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明显瘀血肿胀。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4~26个月,平均15个月。患者重睑线弧度自然流畅,上睑下垂完全矫正,原位注视以及运动时上睑形态、位置基本对称。术后2个月按中华医学会医学美容学会关于"切开法重睑术效果评定标准商榷"进行评定,均为优。结论采用改良Park法重睑成形术矫正单睑伴轻度上睑下垂,术中无需分离截除提上睑肌,即可达到重睑成形与抬高上睑共同修复的目的,手术创伤小,矫正幅度可操控性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睑下垂 改良Park法 重睑成形术
原文传递
改良Z成形术与改良倒L成形术矫正内眦赘皮同期行重睑成形术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23
6
作者 王镜涵 白欣冉 +3 位作者 董彦慧 曹哲 崔久林 梁晓琴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CAS 2019年第5期282-284,共3页
目的比较改良Z成形术与改良倒L成形术矫正内眦赘皮同期行重睑成形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0例单睑伴内眦赘皮的患者按严重程度分为轻度(A组,40例)、中度(B组,30例)和重度(C组,30例)。A组采用改良倒L成形术为a1组,采用改良Z成形术为a2组... 目的比较改良Z成形术与改良倒L成形术矫正内眦赘皮同期行重睑成形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0例单睑伴内眦赘皮的患者按严重程度分为轻度(A组,40例)、中度(B组,30例)和重度(C组,30例)。A组采用改良倒L成形术为a1组,采用改良Z成形术为a2组。同理,B组分为b1和b2组;C组分为c1和c2组。术后6个月随访,通过比较各组间两眼内眦间距(intercanthal distangce, ICD)缩短率及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 VAS)评分来比较两种手术方式的临床疗效。结果 a1、a2组和b1、b2组术后ICD缩短率及V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1和c2组术后ICD缩短率与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Z成形术与改良倒L成形术均可用于矫正轻、中度的内眦赘皮;在处理重度内眦赘皮时,采用改良Z成形术者的ICD缩短率与VAS评分均优于采用改良倒L成形术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眦赘皮 改良Z成形术 改良倒L成形术 重睑成形术
原文传递
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CO_2点阵激光治疗痤疮萎缩性瘢痕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23
7
作者 张海荣 王芸 +3 位作者 刘烜凯 梁晓琴 尹迪迪 张伟 《中国激光医学杂志》 CAS 2017年第2期80-85,共6页
目的观察外用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ecombinant bovine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rb-bFGF)对CO2点阵激光治疗痤疮萎缩性瘢痕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痤疮后遗留萎缩性瘢痕患者26例,患者两侧面部均接受CO2点阵激光治疗... 目的观察外用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ecombinant bovine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rb-bFGF)对CO2点阵激光治疗痤疮萎缩性瘢痕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痤疮后遗留萎缩性瘢痕患者26例,患者两侧面部均接受CO2点阵激光治疗后,采用自身对照,一侧外敷rb-bFGF治疗(A组);另一侧外敷生理盐水(B组)。共治疗3次,每次治疗时间间隔3个月。分别在治疗前、第一次治疗后1周及每次治疗后1个月,对患者进行VISIA数字皮肤分析仪拍照、痤疮瘢痕权重评分(ECCA评分)[1]、患者疗效及不良反应评估,并通过多功能皮肤检测仪对治疗前后患者皮肤质地改善情况、皮肤屏障功能(包括:角质层含水量、经表皮水分丢失、红斑指数以及黑素指数)等进行检测。结果点阵激光联合rb-bFGF侧水肿较轻。两组红斑平均持续时间分别为,A组16~17d;B组,17~18d。结痂平均持续时间分别为,A组6~7d;B组8~9d。多功能皮肤检测仪检测,第一次CO2点阵激光治疗后1周,rb-bFGF侧的黑素指数(268.1±46.9)较生理盐水侧显著降低,两侧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三次治疗后1个月检测到rb-bFGF侧的黑素指数(242.1±26.2)显著低于生理盐水侧(255.8±22.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三次治疗后1个月,rb-bFGF侧的经表皮水分丢失指数(13.3±4.1)显著低于生理盐水侧(19.9±5.9),两侧数值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b-bFGF侧治疗后的黑素指数和经表皮水分丢失指数均显著低于生理盐水侧,而rb-bFGF侧含水量高于生理盐水侧。结论外用rb-bFGF可显著增强CO2点阵激光治疗痤疮萎缩性瘢痕的疗效,并减轻其治疗后的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激光 痤疮瘢痕
原文传递
带血管蒂游离腓骨瓣移植修复尺骨骨缺损 被引量:22
8
作者 耿树岩 张文强 +3 位作者 王成琪 马振杰 窦洪磊 唐胜建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29-231,共3页
目的介绍应用带血管蒂游离腓骨瓣移植修复尺骨骨缺损。方法切取带有腓血管供血的腓骨上3/4段修复尺骨骨缺损13例,对其中4例伴有皮肤缺损者,采用腓骨骨皮瓣联合修复;腓骨移植长度为6~16cm;腓骨骨皮瓣面积为15cm×8cm~25cm×1... 目的介绍应用带血管蒂游离腓骨瓣移植修复尺骨骨缺损。方法切取带有腓血管供血的腓骨上3/4段修复尺骨骨缺损13例,对其中4例伴有皮肤缺损者,采用腓骨骨皮瓣联合修复;腓骨移植长度为6~16cm;腓骨骨皮瓣面积为15cm×8cm~25cm×12cm。术后分别于1、3、6、12个月对前臂拍摄X线片,术后12个月测定患肢功能。结果13例9块腓骨瓣、4块腓骨骨皮瓣全部成活。术后11例获得1年以上的随访,腓骨瓣与尺骨完全骨性愈合时间为4~6个月。前臂旋转功能:优2例,良6例,差3例,优良率为72.7%。按Enneking系统评分:平均为21分,平均恢复了肢体功能的70%。供骨区踝关节活动正常,腓总神经支配区感觉无异常。结论应用带血管蒂游离腓骨瓣修复尺骨骨缺损,方法可靠,既保持了尺骨长度,又为骨折愈合提供了血供,是一种治疗骨缺损的理想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移植 显微外科手术 尺骨缺损 游离腓骨瓣
原文传递
维拉帕米与曲安奈德注射治疗瘢痕疙瘩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21
9
作者 曲春安 李敏 +3 位作者 李东岳 王晓雨 刘悦 唐胜建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CAS 2018年第6期366-368,共3页
目的 比较维拉帕米与曲安奈德注射治疗瘢痕疙瘩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自2016年9月至2017年7月,对纳入研究的36例瘢痕疙瘩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18例。A组于病灶内注射维拉帕米0.2~0.5 ml,每隔10周注射1次,共5次;B组于病灶内注射... 目的 比较维拉帕米与曲安奈德注射治疗瘢痕疙瘩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自2016年9月至2017年7月,对纳入研究的36例瘢痕疙瘩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18例。A组于病灶内注射维拉帕米0.2~0.5 ml,每隔10周注射1次,共5次;B组于病灶内注射曲安奈德0.2~0.5 ml,每隔10周注射1次,共5次。两组治疗5次后,分别测量注射前后瘢痕疙瘩的厚度、长度和宽度,并应用温哥华瘢痕评分量表(VSS)对两组治疗前后进行评分,随访记录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共32例获随访1~13个月,均无瘢痕疙瘩增生及恶变发生。其中A组获随访17例,治疗后瘢痕疙瘩的平均厚度(3.1±1.5)mm,长度(38.2±29.1)mm,宽度(25.8±8.1)mm;B组获随访15例,治疗后瘢痕疙瘩的平均厚度(3.5±1.8)mm,长度(41.5±27.3)mm,宽度(28.6±10.1)mm;A组有效率88.2%(15例),B组有效率66.7%(11例)。A组与B组的测量结果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5),但A组治疗后的各项指标测量值均较治疗前有较大变化,说明A组较B组的疗效更加显著。结论 采用维拉帕米注射治疗瘢痕疙瘩,不良反应较轻,疗效较好,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疙瘩 维拉帕米 曲安奈德 注射治疗
原文传递
同种异体骨移植的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 被引量:20
10
作者 马振杰 田清业 唐胜建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752-754,共3页
关键词 同种异体骨移植 临床应用 修复重建 外科领域 关节缺损 生物活性 形态 成熟
下载PDF
Park重睑术中部分切除眼轮匝肌深层脂肪矫正上睑臃肿疗效观察 被引量:17
11
作者 董彦慧 曹哲 +4 位作者 梁晓琴 崔久林 吴军 解植伟 吉彩霞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996-998,共3页
目的探讨Park重睑术中同时切除部分上睑眼轮匝肌深层脂肪矫正上睑臃肿的效果。方法 2015年9月—2016年7月,对32例双侧上睑臃肿患者行Park重睑术时,同时切除部分眼轮匝肌深层脂肪。男10例,女22例;年龄19~32岁,平均25岁。均为双眼手术。... 目的探讨Park重睑术中同时切除部分上睑眼轮匝肌深层脂肪矫正上睑臃肿的效果。方法 2015年9月—2016年7月,对32例双侧上睑臃肿患者行Park重睑术时,同时切除部分眼轮匝肌深层脂肪。男10例,女22例;年龄19~32岁,平均25岁。均为双眼手术。提上睑肌肌力均正常,均无重睑手术史。结果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明显淤血肿胀、提上睑肌功能障碍发生。术后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14个月,平均10个月。患者重睑线弧度自然流畅,内眦赘皮无牵拉变形,重睑形态达自然状态,无凹陷性瘢痕形成,上睑臃肿明显改善,提上睑肌功能正常。患者对手术效果满意。结论 Park重睑术中部分切除眼轮匝肌深层脂肪可有效改善上睑臃肿患者重睑术后的美学效果,达到功能与形态完美结合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睑臃肿 Park重睑术 眼轮匝肌深层脂肪
原文传递
应用胶原海绵构建组织工程皮肤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0
12
作者 高学军 蔡霞 +1 位作者 孙文娟 唐胜建 《解剖科学进展》 CAS 2005年第4期321-323,i0002,共4页
目的探讨以胶原海绵为支架材料构建组织工程皮肤的方法.方法体外分离、培养、鉴定角朊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制备胶原海绵作为组织工程支架材料;在成功构建人工真皮的基础上,种植表皮细胞,构建人工复合皮肤,通过大体观察、HE染色与免疫组织... 目的探讨以胶原海绵为支架材料构建组织工程皮肤的方法.方法体外分离、培养、鉴定角朊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制备胶原海绵作为组织工程支架材料;在成功构建人工真皮的基础上,种植表皮细胞,构建人工复合皮肤,通过大体观察、HE染色与免疫组织化学进行组织学检测.结果制备的胶原海绵孔径平均100~150 μm,孔隙率89%,组织相容性良好;以胶原海绵构建的皮肤替代物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Ⅳ型胶原、纤维连接蛋白和层粘连蛋白阳性,HE 染色可见均具有表皮和真皮双层结构,在形态结构上与正常皮肤相似.结论培养的人角朊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种植于胶原海绵支架上培养可构建出具有类似天然皮肤结构的组织工程皮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培养 胶原蛋白 胶原支架 组织工程 皮肤
下载PDF
整形美容患者心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13
作者 侯秀梅 陈宁杰 孙宏伟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0年第3期453-455,共3页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经济水平及爱美意识的提高,人们对美的追求也越来越高,希望通过手术或非手术方式使自己的容貌、体型变得更美、更迷人。根据美国整容外科协会(ASPS)的统计,在美国,2007年大约就有1.17亿人进行过手术或非手...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经济水平及爱美意识的提高,人们对美的追求也越来越高,希望通过手术或非手术方式使自己的容貌、体型变得更美、更迷人。根据美国整容外科协会(ASPS)的统计,在美国,2007年大约就有1.17亿人进行过手术或非手术的美容治疗,同比1997年增加了45.7%,仅整形美容手术就增加了8%。在国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形美容手术 患者心理 手术方式 整容外科 美容治疗 非手术 美国
下载PDF
地龙降压蛋白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管紧张素及内皮素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1
14
作者 李承德 康白 +2 位作者 毛淑梅 张兰娥 唐胜建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08年第21期11-13,共3页
目的:初步探讨地龙降压蛋白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pontaneously hypertension rat,SHR)的降压效果及对血浆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内皮素(endothelin,ET)含量的影响。方法:选择16周龄雄性SHR32只随机分为SHR模型组、地龙降... 目的:初步探讨地龙降压蛋白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pontaneously hypertension rat,SHR)的降压效果及对血浆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内皮素(endothelin,ET)含量的影响。方法:选择16周龄雄性SHR32只随机分为SHR模型组、地龙降压蛋白低剂量组、地龙降压蛋白高剂量组、卡托普利组,同时以同源性Wistar大鼠8只作为正常对照组,药物干预4周。用无创尾动脉套袖法测量大鼠血压;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浆AngⅡ、ET含量。结果:地龙降压蛋白可明显降低SHR血压;与Wistar组比较,SHR模型组血浆中AngⅡ、ET含量明显升高(P<0.05);药物干预后,与SHR模型组比较,地龙降压蛋白高、低剂量组及卡托普立组血浆中AngⅡ、ET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地龙降压蛋白对SHR有降压作用,其降压机制可能与降低SHR血浆AngⅡ、ET含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龙降压蛋白 SHR 血管紧张素Ⅱ 内皮素
下载PDF
地龙降压蛋白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压及血管紧张素Ⅱ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4
15
作者 李承德 毛淑梅 +2 位作者 康白 冯敏超 唐胜建 《中国实用医药》 2008年第22期1-3,共3页
目的初步探讨地龙降压蛋白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pontaneously hypertension rat,SHR)的降压作用及对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含量的影响。方法应用专利技术从中药地龙中提取地龙降压蛋白,并测定其体外ACE抑制活性。单次静脉... 目的初步探讨地龙降压蛋白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pontaneously hypertension rat,SHR)的降压作用及对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含量的影响。方法应用专利技术从中药地龙中提取地龙降压蛋白,并测定其体外ACE抑制活性。单次静脉注射地龙降压蛋白,颈动脉插管法观察SHR血压的动态变化。选择16周龄SHR32只随机分为SHR模型组、地龙降压蛋白低剂量组、地龙降压蛋白高剂量组、卡托普利组,同时以同源性Wistar大鼠8只作为正常对照组,药物干预28d,用无创尾动脉套袖法测量大鼠血压变化;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大鼠血浆及肾脏局部AngⅡ含量。选择昆明种小鼠60只,以不同剂量腹腔注射给药测定地龙降压蛋白的半数致死量。结果①地龙降压蛋白对ACE的比抑制活力为2.54;②单次及多次给药,地龙降压蛋白均可明显降低SHR血压(P<0.05);③药物干预后,与SHR模型组比较,地龙降压蛋白组血浆AngⅡ含量显著降低(P<0.05),而肾脏局部AngⅡ虽有所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地龙降压蛋白对昆明小鼠的半数致死量>20g/kg。结论地龙降压蛋白对SHR有降压作用,其降压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浆及肾脏局部组织中AngⅡ含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龙 蛋白质 SHR ACE 血管紧张素Ⅱ
下载PDF
单束单隧道与双束双隧道重建膝前交叉韧带的生物力学对比研究 被引量:13
16
作者 张文强 王成琪 +1 位作者 唐胜建 耿树岩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757-759,共3页
[目的]研究双束股骨双隧道法重建前交叉韧带(ACL)恢复膝关节前后方向稳定性的能力,并与单束单隧道重建法进行生物力学性能的比较.[方法]应用跟腱分别采用双束股骨双隧道、单前内侧束和单后外侧束三种方法对10个新鲜尸体膝关节进行前... [目的]研究双束股骨双隧道法重建前交叉韧带(ACL)恢复膝关节前后方向稳定性的能力,并与单束单隧道重建法进行生物力学性能的比较.[方法]应用跟腱分别采用双束股骨双隧道、单前内侧束和单后外侧束三种方法对10个新鲜尸体膝关节进行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分别于膝关节屈曲0°、15°、30°、60°及90°时对胫骨施行±100 N的作用力,测量胫骨相对于股骨移动的距离.[结果]在屈膝角度较小(0°~30°)的情况下,单前内侧束重建法术后胫骨的移动距离与完整标本接近(P>0.05);但屈曲超过30°,特别是超过60°后,单前内侧束重建法术后胫骨移动的距离明显大于完整标本(P<0.05).在屈膝角度<60°的情况下,单后外侧束重建法胫骨移动的距离明显大于完整标本(P<0.05):但屈曲超过60°胫骨移动的距离与完整标本接近(P>0.05);在膝关节的整个屈曲范围(0°~90°)内,双束股骨双隧道重建法术后胫骨移动的距离与完整标本接近(P>0.05).[结论]双束股骨双隧道重建法,在膝关节的整个屈曲范围(0°~90°)内,比单束股骨单隧道重建法能更有效的恢复膝关节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 前交叉韧带 双隧道重建 生物力学
下载PDF
兔脂肪源性间充质干细胞对兔皮肤深Ⅱ度烫伤创面愈合的影响 被引量:13
17
作者 姚永明 阎贺 +3 位作者 张泽敏 吴彩风 张亮 杨彪炳 《中华烧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402-407,共6页
目的探讨创面局部注射兔脂肪源性间充质干细胞(ADSC)对兔皮肤深Ⅱ度烫伤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取1只新西兰大白兔脂肪组织,分离ADSC,并进行传代培养,采用第3代细胞进行以下实验。将24只兔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DSC组12只和对照组12... 目的探讨创面局部注射兔脂肪源性间充质干细胞(ADSC)对兔皮肤深Ⅱ度烫伤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取1只新西兰大白兔脂肪组织,分离ADSC,并进行传代培养,采用第3代细胞进行以下实验。将24只兔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DSC组12只和对照组12只,在兔背部近臀部两侧各造成1个直径约5cm深Ⅱ度烫伤创面。于伤后第2天起ADSC组兔创面皮下注射2mL经EdU标记的ADSC悬液(浓度为5×10^5个/mL),对照组兔创面同前注射2mL无血清DMEM培养液,至创面愈合。每日观察2组兔创面愈合情况,记录其愈合时间。伤后第7、14、21、28天,2组各取3只兔,测量创面面积并计算愈合率;切取创面愈合组织,HE染色观察组织形态,Masson染色观察胶原纤维表达。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EdU标记的ADSC在伤后第28天创面愈合组织中的分布,ELISA法检测伤后第7、14、21天创面愈合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EGF表达。对数据行析因设计方差分析、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1)ADSC组兔创面愈合时间为伤后(19.5±1.1)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23.3±1.5)d,t=d.50,P〈0.05。伤后第7天,2组兔创面均干燥,无明显渗出物,创周红肿逐渐消退;ADSC组兔创面愈合率为(15.1±2.4)%,与对照组的(13.7±3.1)%相近(t=1.20,P〉0.05)。伤后第14天,ADSC组兔创面干燥、结痂明显,创面愈合率为(73.1±5.7)%;对照组兔创面有少量分泌物、少量结痂,创面愈合率为(52.9±5.1)%,明显低于ADSC组(t=8.06,P〈0.01)。伤后第21天,ADSC组兔创面基本愈合,创面愈合率为(95.6±3.0)%;对照组兔仍有少量创面存在,创面愈合率为(78.6±3.7)%,明显低于ADSC组(t=9.73,P〈0.01)。伤后第28天,2组兔创面均完全愈合,愈合率100%,ADSC组兔创面愈合皮肤组织质地及微血管反应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伤口愈合 间质干细胞移植 脂肪源性间充质干细胞
原文传递
同种异体肌腱移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8
作者 耿树岩 王成琪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06年第3期163-165,共3页
关键词 异体肌腱 低温冷冻 冷冻干燥 肌腱缺损 同种异体
下载PDF
正常人成纤维细胞老化过程中β-半乳糖苷酶的变化 被引量:10
19
作者 蔡霞 张鹏 +3 位作者 唐胜建 牟少春 杨彪炳 梁晓琴 《解剖科学进展》 CAS 2004年第1期9-11,共3页
目的 研究正常人成纤维细胞老化过程中 β 半乳糖苷酶的变化规律。 方法 取正常人二倍体成纤维细胞进行传代培养 ,以不同代龄的细胞为实验对象 ,通过细胞生长曲线、群体倍增时间和β 半乳糖苷酶染色等一系列检测方法 ,对成纤维细胞老... 目的 研究正常人成纤维细胞老化过程中 β 半乳糖苷酶的变化规律。 方法 取正常人二倍体成纤维细胞进行传代培养 ,以不同代龄的细胞为实验对象 ,通过细胞生长曲线、群体倍增时间和β 半乳糖苷酶染色等一系列检测方法 ,对成纤维细胞老化过程进行了观察。结果 随着成纤维细胞的连续传代培养 ,SA Gal表达呈现从弱 (在年轻细胞中占 4 % )到强 (在老化细胞中占 6 0 % )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常人 成纤维细胞 老化过程 Β-半乳糖苷酶 变化规律
下载PDF
眼轮匝肌蒂颞区皮瓣修复眼睑缺损 被引量:11
20
作者 梁晓琴 杨彪炳 +2 位作者 牟少春 苗春雷 唐胜建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08年第8期1139-1140,共2页
目的:探讨以眼轮匝肌为蒂的颞区皮瓣修复眼睑缺损的临床应用。方法:根据对耳颞部颞浅动脉系统与额部及眼眶区周围血管系统之间的交通吻合情况的解剖学研究结果,应用以眼轮匝肌为蒂的颞区皮瓣修复眼睑缺损12例。结果:12例眼睑缺损修复均... 目的:探讨以眼轮匝肌为蒂的颞区皮瓣修复眼睑缺损的临床应用。方法:根据对耳颞部颞浅动脉系统与额部及眼眶区周围血管系统之间的交通吻合情况的解剖学研究结果,应用以眼轮匝肌为蒂的颞区皮瓣修复眼睑缺损12例。结果:12例眼睑缺损修复均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未出现并发症。结论:眼轮匝肌蒂颞区皮瓣修复眼睑缺损比局部或皮下蒂组织瓣易于移转,修复后外形满意且供区隐蔽,是修复眼睑缺损的良好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瓣 眼轮匝肌 眼睑缺损 颧眶动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