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乌司他丁联合生长抑素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的疗效及对患者肠功能恢复和康复进程的影响 被引量:4
1
作者 吴东岳 吴魏霞 卢竞 《中国卫生工程学》 CAS 2018年第1期103-105,共3页
目的研究乌司他丁联合生长抑素对急性重症胰腺炎(SAP)患者肠功能恢复及康复进程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10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SAP患者86例,依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 目的研究乌司他丁联合生长抑素对急性重症胰腺炎(SAP)患者肠功能恢复及康复进程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10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SAP患者86例,依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生长抑素联合乌司他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肠功能恢复情况、康复进程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肠功能恢复情况及总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5%(41/43),高于对照组的79.07%(34/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98%(3/43),低于对照组的25.58%(1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司他丁联合生长抑素治疗SAP患者效果显著,可促进肠功能恢复,加快康复进程,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司他丁 生长抑素 急性重症胰腺炎 肠功能 康复进程
原文传递
醒脑静与依达拉奉联合治疗重症脑出血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吴东岳 吴魏霞 《北方药学》 2018年第8期104-105,共2页
目的:探讨醒脑静与依达拉奉联合治疗重症脑出血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7年2月,郾城区人民医院收治的重症脑出血患者80例,作为研究主体。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划分为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40)。对照组予以依达拉奉治疗,观... 目的:探讨醒脑静与依达拉奉联合治疗重症脑出血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7年2月,郾城区人民医院收治的重症脑出血患者80例,作为研究主体。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划分为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40)。对照组予以依达拉奉治疗,观察组以对照组为基础,加用醒脑静治疗,对两种治疗方式的价值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在治疗有效率上,比较对照组,明显较高,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在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GCS评分上,比较对照组,改善明显,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对重症脑出血患者,将醒脑静与依达拉奉联合,应用于其临床治疗,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NIHSS和GCS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达拉奉 重症脑出血 醒脑静
下载PDF
单硝酸异山梨酯联合参芎颗粒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心电图及血清PAC-1、CD62p水平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姚昂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8年第8期1435-1436,共2页
目的观察单硝酸异山梨酯联合参芎颗粒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心电图及血小板膜糖蛋白(PAC-1)、血小板α颗粒膜糖蛋白(CD62p)水平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漯河市郾城区人民医院2017年5—10月收治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120例,将其按随机数表法分为... 目的观察单硝酸异山梨酯联合参芎颗粒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心电图及血小板膜糖蛋白(PAC-1)、血小板α颗粒膜糖蛋白(CD62p)水平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漯河市郾城区人民医院2017年5—10月收治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120例,将其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单硝酸异山梨酯联合参芎颗粒治疗。两组治疗时间均为4周,观察比较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心电图改善效果及治疗前后血清PAC-1、CD62p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AC-1、CD62p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硝酸异山梨酯联合参芎颗粒可显著改善心绞痛患者心电图,降低血清血小板活化标记物PAC-1、CD62p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硝酸异山梨酯 参芎颗粒 冠心病心绞痛 心电图
下载PDF
注射用重组人尿激酶原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溶栓中的应用
4
作者 吕化 《数理医药学杂志》 CAS 2022年第3期406-408,共3页
目的:研究注射用重组人尿激酶原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溶栓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10月医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12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溶栓疗法,观察组采用注射用重组人尿... 目的:研究注射用重组人尿激酶原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溶栓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10月医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12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溶栓疗法,观察组采用注射用重组人尿激酶原,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同时比较两组不良心脏事件和出血的具体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86%,高于对照组的71.43%,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57%,低于对照组的28.57%,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为0.00%,低于对照组的10.71%,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出血发生率为3.57%,低于对照组的17.86%,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溶栓治疗中,使用注射用重组人尿激酶原进行治疗,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减少不良心脏事件和出血,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射用 重组人尿激酶原 急性心肌梗死 院前溶栓治疗
下载PDF
盐酸纳布啡联合枸橼酸舒芬太尼对气管插管患者应激反应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吕化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0年第23期3944-3946,共3页
目的:探讨盐酸纳布啡联合枸橼酸舒芬太尼对气管插管患者应激反应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2015年9月—2016年7月入选的132例拟行开腹胃肠道手术患者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66例。对照组采用枸橼酸舒芬太尼治疗,观... 目的:探讨盐酸纳布啡联合枸橼酸舒芬太尼对气管插管患者应激反应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2015年9月—2016年7月入选的132例拟行开腹胃肠道手术患者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66例。对照组采用枸橼酸舒芬太尼治疗,观察组使用盐酸纳布啡联合枸橼酸舒芬太尼治疗,统计比较两组手术前后应激反应发生情况及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插管后即刻(T 1)、插管后5min(T 2)及插管后10min(T 3)时肾上腺素、血糖及皮质醇均较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 1~T 3期间平均动脉压及心率均较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气管插管患者使用盐酸纳布啡联合枸橼酸舒芬太尼能有效抑制苏醒期应激反应,稳定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插管 盐酸纳布啡 枸橼酸舒芬太尼 应激反应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探析BiPAP呼吸机用于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急性左心衰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
6
作者 石红兵 《数理医药学杂志》 CAS 2021年第11期1602-1604,共3页
目的:探究临床收治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急性左心衰患者给予BiPAP呼吸机治疗效果。方法:随机挑选2年内(2018年3月~2020年3月)院内接诊90例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急性左心衰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基础组和实验组各45例,将常规药物治疗用... 目的:探究临床收治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急性左心衰患者给予BiPAP呼吸机治疗效果。方法:随机挑选2年内(2018年3月~2020年3月)院内接诊90例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急性左心衰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基础组和实验组各45例,将常规药物治疗用于基础组患者,将常规药物+BiPAP呼吸机用于实验组患者,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BP(收缩压)、RR(呼吸频率)、HR(心率)、血气(PCO_(2)(血氧分压)、PO_(2)(氧分压)、pH值)和BNP(B-型钠尿肽)改善情况以及临床疗效。结果:经不同方式治疗前两组各项指标有可比性(P>0.05);治疗后与实验组相比,基础组SBP、RR、HR显著偏高,pH值、PO_(2)显著偏低,PCO_(2)和BNP显著偏高,总有效率显著偏低(P<0.05)。结论:临床收治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急性左心衰患者给予BiPAP呼吸机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心率、血压等指标水平,提升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PD 急性左心衰 BIPAP呼吸机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呼吸衰竭应用机械通气联合肺泡灌洗治疗的临床效果和有效性分析
7
作者 石红兵 《数理医药学杂志》 CAS 2021年第12期1765-1767,共3页
目的:探究给予呼吸衰竭患者肺泡灌洗联合机械通气治疗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随机选取2018年3月~2020年3月某院接诊90例呼吸衰竭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基础组和实验组各45例。基础组患者采用机械通气治疗,实验组患者采用肺泡灌洗联合... 目的:探究给予呼吸衰竭患者肺泡灌洗联合机械通气治疗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随机选取2018年3月~2020年3月某院接诊90例呼吸衰竭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基础组和实验组各45例。基础组患者采用机械通气治疗,实验组患者采用肺泡灌洗联合机械通气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气分析指标(PCO_(2)(血氧分压)、PO_(2)(氧分压)、pH值)、治疗后心功能指标、住院时间、通气时间及生活质量进行对比。结果:与实验组相比,治疗后基础组LVEF显著偏低,MAP和HR显著偏高,PO_(2)显著偏低,PCO_(2)显著偏高,住院时间和通气时间均显著偏长,各项生活质量评分较低,均差异显著(P<0.05)。结论:临床收治呼吸衰竭患者给予肺泡灌洗联合机械通气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气血分析指标和心功能,缩短患者的治疗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衰竭 肺泡灌洗 机械通气 临床疗效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