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4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影响日光温室蔬菜产量的三大要素分析 被引量:19
1
作者 刘保才 赛富昌 李英敏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1期34-35,共2页
日光温室内黄瓜的产量构成由有效积温、光照条件和CO_2浓度三大因素,其中以CO_2浓度对产量的贡献最大,而光照和有效积温在相互作用的条件下才能提高产量。
关键词 有效积温 光照 产量 二氧化碳 蔬菜 日光温室
全文增补中
河南省年平均气温的时空分布及变化特征 被引量:25
2
作者 焦建丽 惠付梅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07年第3期57-60,共4页
采用EOF分析、气候突变分析、最大熵谱分析、倾向率等多种方法,对河南省1961-2005年的年平均气温进行时空特征分析,结果表明:河南省年平均气温空间分布由南向北递减;第一主分量代表了河南省年平均气温变化的时空特征,显示出全省气温变... 采用EOF分析、气候突变分析、最大熵谱分析、倾向率等多种方法,对河南省1961-2005年的年平均气温进行时空特征分析,结果表明:河南省年平均气温空间分布由南向北递减;第一主分量代表了河南省年平均气温变化的时空特征,显示出全省气温变化具有高度的一致性;1994年为气温变化的突变点,其后气温增温明显;时间序列具有4 a、5.5 a、2.4 a的变化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平均气温 EOF分析 变化趋势 气候突变 最大熵谱
下载PDF
2005年7月30-31日新乡市连续两夜暴雨过程分析 被引量:23
3
作者 刘朝亮 王新红 +3 位作者 钟兴华 叶东 田春娜 王颖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07年第2期38-42,共5页
对2005年7月30-31日新乡市连续两夜出现的暴雨过程诊断分析结果表明:两夜暴雨均是在有利的大尺度环境条件下,激发中尺度系统发生发展而引起。连续两夜出现的暴雨,均处在强上升气流区域的北部边缘,而不是强上升气流中。在sθe陡立密集区... 对2005年7月30-31日新乡市连续两夜出现的暴雨过程诊断分析结果表明:两夜暴雨均是在有利的大尺度环境条件下,激发中尺度系统发生发展而引起。连续两夜出现的暴雨,均处在强上升气流区域的北部边缘,而不是强上升气流中。在sθe陡立密集区有利于湿斜压不稳定能量的聚集和中尺度天气系统的发生发展。对流场进行尺度分离,有利于发现形成暴雨的中尺度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中尺度系统 诊断分析
下载PDF
2008年河南黄淮地区暴雨过程个例分析 被引量:19
4
作者 胡燕平 单铁良 +2 位作者 殷广亚 马月枝 姬鸿丽 《气象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821-826,共6页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和NCEP资料对2008年7月22日河南黄淮地区的暴雨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这次过程是在500 hPa槽前西南气流引导下,高低空急流耦合区内西南涡沿切变线移出,弱冷空气侵入暖倒槽触发不稳定能量释放造成的。垂直螺旋度计...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和NCEP资料对2008年7月22日河南黄淮地区的暴雨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这次过程是在500 hPa槽前西南气流引导下,高低空急流耦合区内西南涡沿切变线移出,弱冷空气侵入暖倒槽触发不稳定能量释放造成的。垂直螺旋度计算结果显示:中低层正垂直螺旋度中心与降水落区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大暴雨中心位于正垂直螺旋度中心附近。湿位涡演变分析发现,这次过程有"干侵入"发生,暴雨区中低层对流不稳定和对称不稳定共存,有利于降水增幅。水汽条件分析表明:这次过程的水汽源地在孟加拉湾和南海,主要是低层和近地层的水汽辐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螺旋度 湿位涡 湿对称不稳定 水汽通量
下载PDF
2013年5月河南一次大暴雨成因分析及数值预报检验 被引量:19
5
作者 程锦霞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14年第2期42-48,共7页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分析了2013年5月25日08时-26日08时河南大暴雨过程的成因,对主要物理量因子的T639预报场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强正涡度平流促使中高空低涡移动、地面低压发展成气旋,最强暴雨区与中高空低涡位置相对应...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分析了2013年5月25日08时-26日08时河南大暴雨过程的成因,对主要物理量因子的T639预报场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强正涡度平流促使中高空低涡移动、地面低压发展成气旋,最强暴雨区与中高空低涡位置相对应。θse等值面坡度加大使气旋性涡度剧烈增长,产生强烈的上升运动。高空辐散与低空辐合叠加,有利于上升运动加强维持。低空气流带来充沛的水汽,大量水汽辐合有利于产生暴雨。运用正负符号一致率、相关系数和平均距离系数检验T639数值预报产品的结果表明,垂直速度预报最优,其次是涡度、散度、涡度平流预报。水汽通量、假相当位温24-72 h预报产品参考价值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暴雨 成因分析 T639模式 物理量检验 正负符号一致率
下载PDF
一次缓慢东移的黄河气旋暴雨的诊断分析 被引量:15
6
作者 范学峰 王新敏 胡燕平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12年第3期10-16,共7页
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常规气象资料,对2001年6月28-29日发生在河南的一次黄河气旋暴雨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黄河气旋的稳定少动是造成这次暴雨的直接原因,高层辐散与中层正涡度平流对黄河气旋形成和发展起了重要作用。这... 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常规气象资料,对2001年6月28-29日发生在河南的一次黄河气旋暴雨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黄河气旋的稳定少动是造成这次暴雨的直接原因,高层辐散与中层正涡度平流对黄河气旋形成和发展起了重要作用。这次过程的水汽主要来自副高东南侧的海上,孟加拉湾的水汽也有一定的贡献。暴雨区的中低层对称不稳定的存在,导致上升运动和水汽输送的加强,造成降水的增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气旋 涡度平流 耦合 对称不稳定
下载PDF
一次弱环境场下的郑州局地暴雨预报难点分析 被引量:14
7
作者 梁钰 邵宇翔 +2 位作者 席世平 易伟霞 王颖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10年第3期23-28,共6页
2009年8月4日夜间,郑州市区发生了一次局地暴雨天气。此次暴雨历时短、强度大,但发生前影响系统较弱,有一定的预报难度。利用常规的高空、地面资料,卫星、雷达和自动站资料及NCEP资料对这次过程的诊断分析结果表明:这次局地暴雨没有强... 2009年8月4日夜间,郑州市区发生了一次局地暴雨天气。此次暴雨历时短、强度大,但发生前影响系统较弱,有一定的预报难度。利用常规的高空、地面资料,卫星、雷达和自动站资料及NCEP资料对这次过程的诊断分析结果表明:这次局地暴雨没有强的水汽输送,也没有明显的辐合辐散,不属于郑州典型的强降水过程,而是具有明显的中尺度特征。郑州市低层高温、高湿积累了不稳定能量;弱冷空气的入侵及地面中气旋的生成,触发了不稳定能量的释放,从而形成这次暴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地暴雨 中尺度气旋 弱环境场 预报难点
下载PDF
基于GIS的沙澧河流域面雨量算法对比分析 被引量:13
8
作者 江清霞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14年第2期94-99,共6页
为了获取更客观有效的沙澧河流域面雨量计算方法,提高暴雨强度和落区监测与预报的准确率,利用ArcGIS9.3中的空间分析功能,以沙澧河流域1∶25万地理信息数据、16个气象站和217个加密自动雨量观测站的实况雨量资料为背景数据库,选取反距... 为了获取更客观有效的沙澧河流域面雨量计算方法,提高暴雨强度和落区监测与预报的准确率,利用ArcGIS9.3中的空间分析功能,以沙澧河流域1∶25万地理信息数据、16个气象站和217个加密自动雨量观测站的实况雨量资料为背景数据库,选取反距离加权算法、克里金算法、样条函数算法、泰森多边形算法,对沙澧河流域6个分片区的面雨量进行计算,并对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面雨量计算精度与雨量观测站密度与分布、降雨强度有关。其中,克里金算法计算的流域面雨量精度较高,更适合于整个沙澧河流域面雨量的计算;其次是泰森多边形算法和反距离加权算法,样条函数法算法应用效果较差。当雨量站点分布密集且比较均匀、降水空间分布均匀时,4种算法均适用于面雨量的计算,其中以克里金算法计算的面雨量使用效果最好;当雨量站点分布密集且比较均匀,降雨强度大,降水空间分布不均匀时,反距离加权算法、克里金算法、泰森多边形算法均适用于流域面雨量的计算,其中以泰森多边形算法计算的面雨量效果最好,样条函数法算法不适用此情况下面雨量的计算。当雨量站点分布密集且比较均匀、降水空间分布均匀时,计算的面雨量较站点或降水空间分布不均匀时计算的面雨量更接近实际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信息系统(GIS) 沙澧河流域 面雨量算法
下载PDF
2007年漯河市小麦蚜虫暴发成灾原因分析及控制对策 被引量:11
9
作者 陈琦 郭松景 +1 位作者 白红霞 卓喜牛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90-92,共3页
调查并分析了导致2007年漯河市小麦蚜虫暴发成灾的主要因素,认为田间一定的初始种群数量、感蚜小麦品种的大面积种植、适宜麦蚜种群高速增长的气候条件以及防治不及时是导致2007年当地麦蚜暴发成灾的主导因素;探讨并提出了控制小麦蚜虫... 调查并分析了导致2007年漯河市小麦蚜虫暴发成灾的主要因素,认为田间一定的初始种群数量、感蚜小麦品种的大面积种植、适宜麦蚜种群高速增长的气候条件以及防治不及时是导致2007年当地麦蚜暴发成灾的主导因素;探讨并提出了控制小麦蚜虫暴发成灾的对策和相应的防治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漯河 小麦蚜虫 暴发因素 控制对策
下载PDF
2013年春季一次沙尘暴天气成因分析 被引量:11
10
作者 武威 顾佳佳 牛淑贞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14年第4期71-79,共9页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和NCEP 1°×1°格点分析资料,对2013年春季北方一次大范围沙尘暴过程天气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这次沙尘暴过程是在前期降水稀少、地表疏松、气温偏高的气候背景下,由槽后冷空气补充南下,伴随地面冷...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和NCEP 1°×1°格点分析资料,对2013年春季北方一次大范围沙尘暴过程天气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这次沙尘暴过程是在前期降水稀少、地表疏松、气温偏高的气候背景下,由槽后冷空气补充南下,伴随地面冷锋移动引发的。强冷空气由西北路径入侵,蒙古气旋的发展,配合强冷空气形成的密集气压梯度区,为大风的产生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地面气象要素的剧烈变化,往往超前于沙尘暴的暴发,可作为沙尘暴预报的重要依据。强烈的上升运动和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配置,为起沙提供了动力条件。沙尘暴区螺旋度分布为高层负值、低层正值,中低层螺旋度正值中心区与沙尘暴发生区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冷暖平流之间的转化使地面气压发生变化,产生变压风,风力加大导致锋面附近激发出气流的垂直运动,容易将地面沙尘吹起上扬,形成沙尘天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尘暴 强冷空气 成因分析 动力和热力特征
下载PDF
一次罕见冰雹天气的多普勒雷达回波分析 被引量:9
11
作者 田秀霞 胡燕平 +3 位作者 张敏 李根娥 白红霞 王颖 《河南气象》 2006年第2期23-25,共3页
运用多普勒雷达的基本反射率(R)、风暴相对径向速度(SRM)、垂直积分液态含水量(VIL)等产品,分析了2004年6月20日华北南部罕见的冰雹大风天气过程。结果表明:这次冰雹大风天气过程主要是由超级单体回波中的中尺度气旋引起的;该过程持续... 运用多普勒雷达的基本反射率(R)、风暴相对径向速度(SRM)、垂直积分液态含水量(VIL)等产品,分析了2004年6月20日华北南部罕见的冰雹大风天气过程。结果表明:这次冰雹大风天气过程主要是由超级单体回波中的中尺度气旋引起的;该过程持续时间比较长的原因是“指状”回波和超级单体回波的依次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普勒雷达 冰雹 中尺度气旋
下载PDF
河南省近40年季降水突变分析 被引量:8
12
作者 王纪军 陈辉 +1 位作者 丁宇红 张玉伟 《河南气象》 2002年第4期34-35,共2页
利用 195 8~ 1999年降水资料 ,对河南省四季和全年的合计降水量进行滑动t检验 ,分析近 40年来降水突变情况 ,结果表明 ,春季降水量显著升高 ,冬季降水变化呈多种形式 ,夏、秋和全年的降水量基本一致 。
关键词 河南 气候突变 降水量 滑动t检验 降水资料
下载PDF
2013年8月沙澧河流域一次连续暴雨过程成因分析 被引量:10
13
作者 葛战旗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17年第4期90-99,共10页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和NCEP 1°×1°再分析资料,对2013年8月24—25日河南省沙澧河流域的连续暴雨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本次连续性暴雨过程共分为两部分,前一部分是台风"谭美"外围的螺旋云带导致,后一部分转为低...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和NCEP 1°×1°再分析资料,对2013年8月24—25日河南省沙澧河流域的连续暴雨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本次连续性暴雨过程共分为两部分,前一部分是台风"谭美"外围的螺旋云带导致,后一部分转为低槽切变线影响,转折点在24日20时之后。偏东急流为暴雨提供了充沛且持久的水汽条件,水汽通量高值区集中在800 h Pa以下的低层和边界层。垂直螺旋度计算结果显示,850 h Pa等压面上正垂直螺旋度中心的移向和强度变化与降水落区及趋势变化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大暴雨中心位于正垂直螺旋度中心附近,正垂直螺旋度中心位置对大暴雨落区有一定的指示意义;中低层正、高层负的垂直螺旋度配置,动力条件非常有利于强降水产生。湿位涡演变分析发现,此次过程中低层既存在对流不稳定,又存在对称不稳定,有利于垂直对流和倾斜对流发生,导致上升运动和水汽输送加强,有利于降水增幅。雷达回波演变特征表明,回波的后向传播、列车效应及准静止等特征,导致降水量增加,暴雨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暴雨 台风低压 冷空气 低层切变线 诊断分析
下载PDF
基于遥感技术的城市扩展变化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江清霞 张玮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07年第3期81-84,共4页
以1975年的MSS影像、1992年的TM影像和2004年的中巴资源卫星影像为数据源,对北京市建成区近30 a的扩展变化进行动态监测,运用计算机监督分类技术提取了北京市建成区30 a来的扩展变化信息,并分析出北京市建成区的变化是以老市区为中心向... 以1975年的MSS影像、1992年的TM影像和2004年的中巴资源卫星影像为数据源,对北京市建成区近30 a的扩展变化进行动态监测,运用计算机监督分类技术提取了北京市建成区30 a来的扩展变化信息,并分析出北京市建成区的变化是以老市区为中心向四周辐射蔓延的规律,为北京市未来城市规划与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扩展变化 监督分类
下载PDF
豫中南一次秋季区域性暴雨成因分析 被引量:9
15
作者 武威 顾佳佳 +1 位作者 牛淑贞 胡燕平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18年第1期94-102,共9页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加密自动站资料、NCEP 1°×1°分析资料、FY-2E卫星及雷达资料等,采用诊断分析和对比分析方法,分析了2014年9月27—28日豫中南区域性暴雨的环流形势、强降水成因、中尺度特征及该过程与夏季暴雨的异同...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加密自动站资料、NCEP 1°×1°分析资料、FY-2E卫星及雷达资料等,采用诊断分析和对比分析方法,分析了2014年9月27—28日豫中南区域性暴雨的环流形势、强降水成因、中尺度特征及该过程与夏季暴雨的异同。结果表明:本次秋季暴雨过程是高空低槽、副高、中低层切变线、高低空急流、地面倒槽等系统共同作用的结果。持续的水汽辐合为暴雨提供了充沛的水汽条件,水汽通量大值区与水汽辐合中心分布及暴雨落区吻合;低层涡度的发展和水平风的切变导致垂直涡度发展,动力条件较好;K指数高值区对预报暴雨尤其强降水落区有较好指示意义,暴雨中心上空θse值随高度递减,高层低能舌叠加在低层高能区之上,强降水落区位于二者交汇的区域。低层偏东气流与高空槽前西南气流配合产生经向次级环流,上升运动增强;200 h Pa西风急流稳定维持,导致高层抽吸作用明显,有利于区域性暴雨发展。降水云团tbb一般在-32℃左右,发展高度明显低于夏季暴雨云团;降水前期回波为层云回波,后期转变为混合性回波,强降水主要由混合降水回波中的强对流云团导致的。中高层没有明显强冷空气,低层冷空气作用较大,东路冷空气一方面形成冷垫造成动力抬升,另一方面在低层与暖湿气流形成强水汽辐合,是本次秋季区域性暴雨的形成机制,也是不同于夏季暴雨的主要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性暴雨 水汽辐合 垂直涡度 次级环流 异同分析 低层东路冷空气
下载PDF
1965-2007年沙澧河流域潜在蒸散量变化趋势 被引量:8
16
作者 陈佩英 宋玉民 +3 位作者 江清霞 甄军英 王辉 杨赟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10年第3期52-58,共7页
利用1965-2007年沙澧河流域12个气象站的逐月气候资料,采用FAO推荐的彭曼-孟蒂斯公式计算潜在蒸散量,分析了沙澧河流域43 a潜在蒸散量的变化趋势,并在ArcGIS环境下通过Spline插值法分析了该流域潜在蒸散量空间分布特征,此外还对造成潜... 利用1965-2007年沙澧河流域12个气象站的逐月气候资料,采用FAO推荐的彭曼-孟蒂斯公式计算潜在蒸散量,分析了沙澧河流域43 a潜在蒸散量的变化趋势,并在ArcGIS环境下通过Spline插值法分析了该流域潜在蒸散量空间分布特征,此外还对造成潜在蒸散量变化的主要气候影响因子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从空间分布来看,潜在蒸散量年和四季从西北到东南基本呈下降趋势。从时间变化来看,年潜在蒸散量略呈下降趋势,但变化不明显;冬、春季呈增加趋势,年际变化率分别为0.189 mm.a-1和0.540 mm.a-1,夏、秋季呈减小趋势,其中夏季减少尤其明显,年际变化率为-1.354 mm.a-1。日照是影响年和夏、秋季潜在蒸散量变化的主导因素,而气温是影响冬、春季潜在蒸散量变化的主导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澧河流域 潜在蒸散量 彭曼-孟蒂斯 变化趋势
下载PDF
沙、澧河流域面雨量计算及流量预报 被引量:7
17
作者 胡燕平 布亚林 +5 位作者 肖刚 单铁良 惠富梅 张有甫 王颖 董羽仑 《河南气象》 2004年第4期29-30,共2页
讨论了适合沙、澧河流域的面雨量计算方法 ,分析了沙、澧河流域致洪暴雨特征、规律及底水、面雨量、强降水与洪水的关系 ,给出了沙。
关键词 流域面雨量 致洪暴雨 流量预报 沙河 澧河
下载PDF
漯河市小麦条锈病传输特征及预测模型研究
18
作者 顾佳佳 单铁良 +1 位作者 杨晓芳 申露婷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24年第5期70-77,共8页
基于2010-2020年河南省漯河市条锈病资料、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和GDAS再分析资料,采用HYSPLIT后向轨迹模型和聚类分析,分析2015-2020年春季小麦条锈病气团孢子传播特征,结果表明,春季河南中部主要有4条典型孢子气团输送路径,其中偏西路径... 基于2010-2020年河南省漯河市条锈病资料、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和GDAS再分析资料,采用HYSPLIT后向轨迹模型和聚类分析,分析2015-2020年春季小麦条锈病气团孢子传播特征,结果表明,春季河南中部主要有4条典型孢子气团输送路径,其中偏西路径是影响漯河的主要路径,但孢子输送不强。西北、西北转东北及偏东等3条路径的轨迹数及传输孢子数占多数,其输送孢子数能力均强于偏西路径的输送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小麦条锈病的发生与气象条件有直接关系。通过Spearman相关分析筛选出关键气象因子,运用有序Logistic多元回归,建立小麦条锈病发生程度的等级概率预测模型。在2021-2022年预测模型的业务试用中,年发生程度预测结果表明,由2月南风风向频率和3月中旬平均风速组建的双因子模型预测年发生程度等级一致准确率为100%,优于1月平均气温建立的单因子模型的准确率。对4月发生程度的预测,3个模型的等级一致准确率均为50%,相差一级的准确率均为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条锈病 后向轨迹 Spearman相关 有序Logistic回归 预测模型
下载PDF
2018年1月河南省暴雪寒潮天气对设施农业的影响评估 被引量:5
19
作者 程芳芳 杨光仙 +2 位作者 李红卫 江清霞 王纪军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344-1348,共5页
2018年1月上旬河南省出现了两次大范围降雪、寒潮天气过程,对设施农业生产造成一定不利影响。选取2018年1月上旬河南省的两次降雪、寒潮天气过程气象资料,以及设施农业气象灾害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做出了此次灾害过程对河南省设施农... 2018年1月上旬河南省出现了两次大范围降雪、寒潮天气过程,对设施农业生产造成一定不利影响。选取2018年1月上旬河南省的两次降雪、寒潮天气过程气象资料,以及设施农业气象灾害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做出了此次灾害过程对河南省设施农业生产的影响评估。根据分析,暴雪致全省90%以上市(县)设施农业气象灾害等级达到中度以上,50%以上市(县)达特重级别;大风对日光温室影响不大,对部分塑料大棚有轻度灾害;低温致全省日光温室蔬菜均达到不同程度气象灾害等级。同时对主要致灾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暴雪、寒潮天气设施农业防御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施农业 影响 评估 暴雪 寒潮 河南
下载PDF
基于后向轨迹的秋冬季漯河重污染输送及典型个例分析 被引量:6
20
作者 武威 单铁良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22年第3期65-74,共10页
利用常规气象数据、颗粒物观测数据、全球大气同化系统GDAS数据、NCEP再分析资料、ERA5再分析资料等,结合数理统计、轨迹聚类、天气学分析等方法对2015—2019年秋冬季漯河重污染特征、污染输送及潜在源区分布进行分析,并通过一次典型重... 利用常规气象数据、颗粒物观测数据、全球大气同化系统GDAS数据、NCEP再分析资料、ERA5再分析资料等,结合数理统计、轨迹聚类、天气学分析等方法对2015—2019年秋冬季漯河重污染特征、污染输送及潜在源区分布进行分析,并通过一次典型重污染个例进行证明。结果表明:近5 a秋冬季漯河重污染过程发生频次高、持续时间长、污染程度重,AQI、PM_(2.5)变化趋势不明显,PM_(10)浓度下降趋势明显,PM_(2.5)/PM_(10)比值逐年递增,以PM_(2.5)重污染为主。秋冬季漯河主要有6种气团输送路径,东北路、偏东路轨迹短、移速慢且高度低,近距离近地层污染输送特征明显,为重要重污染通道;西北路远距离下沉沉降输送和西南轨迹近距离输送下的AQI均值及重污染概率较低,对漯河重污染贡献不高。漯河潜在源区来源复杂、范围广、强度大,其污染潜在源主要分布在河南中东部、尤其是东北部,对应东北路径、偏东路径等气团轨迹。重污染时地面偏北风是其主导风,尤其是2—4 m·s^(-1)之间偏北到东北风最为显著。两次跨区域输送表明,北路或东北路近地层输送是AQI峰值维持发展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SPLIT后向轨迹 重污染 聚类分析 区域传输 潜在源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