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王安石的教育改革及现代启示 被引量:4
1
作者 张道祥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2年第2期91-94,共4页
教育改革是王安石实施“新说” ,变革社会的重要举措。他改革学校教育和科举制度 ,设立武学、律学、医学等专科学校 ,重订教学内容 ;并相应提出自己的教育理论主张 ,重学校教育 ,重培养实用及全面发展的人才 ,坚持唯物主义认识论。王安... 教育改革是王安石实施“新说” ,变革社会的重要举措。他改革学校教育和科举制度 ,设立武学、律学、医学等专科学校 ,重订教学内容 ;并相应提出自己的教育理论主张 ,重学校教育 ,重培养实用及全面发展的人才 ,坚持唯物主义认识论。王安石这些改革的措施及理论对于当前我们深化教育改革 ,倡导创新教育 ,全面实施科教兴国的伟大战略仍具有极大的启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安石 教育改革 创新教育 宋朝 中国 唯物主义认识论 科举制度 学校教育
下载PDF
淞沪战役与中国抗日国防战略 被引量:2
2
作者 孙才顺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2期48-53,共6页
“九·一八”事变后 ,中国的国防战略即为“抗日国防战略” ,暗中准备抗日部署 ,1935年到1937年中国政府以我国的地域条件做基础 ,估计到敌我双方实力悬殊 ,决定以持久战赢得胜利 ,所以 ,中国之国防态势明确地按照国防战略计划确立... “九·一八”事变后 ,中国的国防战略即为“抗日国防战略” ,暗中准备抗日部署 ,1935年到1937年中国政府以我国的地域条件做基础 ,估计到敌我双方实力悬殊 ,决定以持久战赢得胜利 ,所以 ,中国之国防态势明确地按照国防战略计划确立为以武汉为中心经营长江流域国防设施 ,建立自西向东的梯次防御体系。“七·七”事变后 ,淞沪战场的开辟是国民政府以西南为抗战基地实施持久抗战战略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结果上看 ,这一应战方略实现了国民政府的预期目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淞沪战役 抗日国防战略 蒋介石 国民政府
下载PDF
以什么标准来评判抗战期间的中苏关系——论抗战期间中苏关系恶化的原因
3
作者 孙才顺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58-63,66,共7页
评判抗战期间中苏关系中是与非的标准只能是国家利益和主权。抗战期间中苏关系曲折发展 ,以致恶化而发生军事冲突的根本原因 ,是中苏两国的利益冲突 ,其中更为主要的是苏联对华政策中的严重民族利己主义和大国沙文主义。
关键词 抗战期间 中苏关系 标准 苏联 中国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