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烧伤合并四肢骨折26例的护理
1
作者 王莲芳 牟桂青 邱秀华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8年第14期3441-3442,共2页
关键词 烧伤/并发症 四肢/损伤 骨折/并发症 骨折/护理
下载PDF
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在烧伤整形外科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2
作者 徐传臻 崔光怀 +2 位作者 傅勇 刘文明 张国辉 《滨州医学院学报》 2007年第2期143-144,共2页
关键词 皮肤软组织扩张术 烧伤整形 适应证
下载PDF
阴道紧缩术相关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13
3
作者 刘琳 崔光怀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943-946,共4页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医疗技术的进步,为了夫妻之间性生活的和谐,越来越多的女性开始接受阴道紧缩术.目前阴道紧缩术大体分为阴道后壁黏膜切除的阴道紧缩术、不损伤阴道黏膜的阴道紧缩术、阴道内埋线法阴道紧缩术.作者对国内外有关阴道...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医疗技术的进步,为了夫妻之间性生活的和谐,越来越多的女性开始接受阴道紧缩术.目前阴道紧缩术大体分为阴道后壁黏膜切除的阴道紧缩术、不损伤阴道黏膜的阴道紧缩术、阴道内埋线法阴道紧缩术.作者对国内外有关阴道紧缩术的相关文献进行总结,从阴道的结构、阴道松弛原因及产生的机制、阴道紧缩术种类几个方面展开综述,明确不同的手术方式的优缺点,加强对阴道缩紧术的了解和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道松弛 阴道紧缩 阴道黏膜 会阴体
原文传递
美宝湿润烧伤膏在创面修复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4
作者 张盈 崔光怀 +5 位作者 刘飞飞 黄幸子 代淑敏 李琼羽 裴梦鸽 刘文明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2年第8期1134-1137,共4页
近年来,对创面的管理及治疗成为临床研究热点,除了对创面换药及必要时手术治疗,促进创面愈合的药物也越来越被重视。美宝湿润烧伤膏(MEBO)近年被越来越多的文献报道应用在治疗烧伤及慢性创面中具有较好的抗感染及促进创面愈合效果;因此... 近年来,对创面的管理及治疗成为临床研究热点,除了对创面换药及必要时手术治疗,促进创面愈合的药物也越来越被重视。美宝湿润烧伤膏(MEBO)近年被越来越多的文献报道应用在治疗烧伤及慢性创面中具有较好的抗感染及促进创面愈合效果;因此,本文就MEBO对创面修复愈合及抗炎效果的影响作综述,旨在对临床上指导优化用药以促进创面愈合。本文首先介绍了MEBO的成分及促愈合机制,随后讨论了目前MEBO在临床应用中的最新进展,最后总结和展望了MEBO今后在创面治疗中未来可能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润烧伤膏 烧伤 创面愈合 炎症
下载PDF
头面部烧伤后瘢痕修复中采用皮肤软组织扩张术的临床价值探讨 被引量:10
5
作者 赵越 韩东亮 崔光怀 《中国医疗美容》 2016年第4期37-39,共3页
目的对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在头面部烧伤后瘢痕修复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将我院2013年1月~2015年3月收治的62例头面部烧伤需行瘢痕修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31例患者行保守药物涂抹治疗,观察组31例患者行皮肤软组... 目的对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在头面部烧伤后瘢痕修复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将我院2013年1月~2015年3月收治的62例头面部烧伤需行瘢痕修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31例患者行保守药物涂抹治疗,观察组31例患者行皮肤软组织扩张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100%,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为70.97%,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不具备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头面部烧伤后瘢痕修复中采用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具有皮肤颜色与正常肤色一致、美观、安全性高、术后效果满意度高等优点,是治疗头面部瘢痕患者的有效方法之一,术后效果较满意,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软组织扩张 头面部 烧伤后瘢痕 修复
下载PDF
银杏双黄酮通过调控细胞周期对胃癌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6
作者 郭志远 王凯 +6 位作者 李燕彬 张明凯 李文 黄海 于方璞 刘畅 李玉明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214-217,共4页
目的探讨银杏双黄酮通过调控细胞周期对胃癌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胃癌MKN-45细胞;银杏双黄酮溶于二甲基亚砜(DMSO)中, 使用MKN-45专用培养基配制系列浓度的银杏双黄酮溶液, 分为0 μm(含1‰浓度的DMSO)组、... 目的探讨银杏双黄酮通过调控细胞周期对胃癌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胃癌MKN-45细胞;银杏双黄酮溶于二甲基亚砜(DMSO)中, 使用MKN-45专用培养基配制系列浓度的银杏双黄酮溶液, 分为0 μm(含1‰浓度的DMSO)组、12.5 μm组、25.0 μm组、50.0 μm组、100.0 μm组, 分别处理胃癌MKN-45细胞48 h, 使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实验验证细胞的增殖能力, 并确定半数抑制浓度, 以供后续实验使用;在培养的胃癌细胞MKN-45中分别加入1‰DMSO、浓度50.0 μm的银杏双黄酮及c-myc抑制剂处理48 h, 分为空白对照(NC)组、银杏双黄酮组及银杏双黄酮+c-myc抑制剂组, 使用流式细胞术验证银杏双黄酮对胃癌细胞的凋亡及细胞周期的影响, 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Wnt/β-连环蛋白(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下游关键基因c-myc、凋亡相关指标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相关X蛋白(bax)、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及细胞周期相关指标周期蛋白依赖激酶2(CDK2)、细胞周期蛋白B1(CCNB1)的表达水平。各组间比较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 CCK-8结果显示12.5 μm组细胞生存率低于0 μm组[(83.75±1.16)%比(102.26±3.08)%, t=10.83, P<0.01];25.0 μm组细胞生存率生存率低于0 μm组[(75.60±1.64)%比(102.26±3.08)%, t=12.68, P<0.01];50.0 μm组细胞生存率明显低于0 μm组[(53.29±1.33)%比(102.26±3.08)%, t=30.36, P<0.01];100.0 μm组细胞生存率明显低于0 μm组[(25.41±1.02)%比(102.26±3.08)%, t=47.66, P<0.01], 测得48 h时胃癌MKN-45细胞半数抑制浓度(IC50)值为51.39;流式细胞术实验结果显示银杏双黄酮可诱导胃癌MKN-45细胞凋亡(凋亡率由12.36%上升到49.60%), 并导致胃癌细胞G2期阻滞(G2/M期的细胞数量从1.85%上升到27.00%);Western blot实验结果显示, 银杏双黄酮组bax蛋白水平表达高于NC组(571 241±7 627比364 248±351, t=71.72, P<0.01);银杏双黄酮组bcl-2蛋白水平低于NC组(604 069±7 597比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银杏双黄酮 细胞周期 细胞凋亡
原文传递
微创小切口大汗腺去除腋臭根治术165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6
7
作者 张国辉 闫宏山 +3 位作者 崔光怀 徐传臻 傅勇 刘文明 《滨州医学院学报》 2011年第1期69-71,共3页
腋下皮肤是大汗腺分布密集的地方,大汗腺分泌物中的挥发性脂肪酸被一种特殊的链球菌分解产生恶臭难闻的气味,特别是在夏季因出汗多、衣服薄,气味散发于公共场所,人们往往掩鼻而避,严重影响患者的社会交往、学习、就业、恋爱及家庭生活,... 腋下皮肤是大汗腺分布密集的地方,大汗腺分泌物中的挥发性脂肪酸被一种特殊的链球菌分解产生恶臭难闻的气味,特别是在夏季因出汗多、衣服薄,气味散发于公共场所,人们往往掩鼻而避,严重影响患者的社会交往、学习、就业、恋爱及家庭生活,并造成患者的心理压力,使之产生自卑感、创伤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腋臭 微创术 大汗腺祛除术
下载PDF
背部弹力纤维瘤诊断进展 被引量:6
8
作者 韩东亮 崔光怀 《中国医疗美容》 2017年第8期108-112,共5页
肩背部弹力纤维瘤(elastofibroma dorsi,EFD)是一种少见的,好发于肩胛下角深部软组织内的纤维结缔组织瘤,以老年女性多见,其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目前普遍认为手术为其主要治疗手段。随着对本病认识的逐渐加深,对于该病的诊断及排除... 肩背部弹力纤维瘤(elastofibroma dorsi,EFD)是一种少见的,好发于肩胛下角深部软组织内的纤维结缔组织瘤,以老年女性多见,其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目前普遍认为手术为其主要治疗手段。随着对本病认识的逐渐加深,对于该病的诊断及排除诊断也逐渐趋于完善,该病临床表现主要以肩背部无症状性肿物为主,临床表现可作为重要的疑诊手段,典型的临床表现也可作出明确诊断;彩超作为相对成本较低的一种影像学辅助检查手段,可以较好的进行确诊,但也需要医生对本病有较好的认识与经验;CT与磁共振都可以较好的显示肿物的特征,但相对磁共振,CT更为便宜,更利于推广,且对肿物界限显示较为清晰。病理检查依然是本病确诊的金标准,但其是建立在手术治疗的基础之上,相对于影像学辅助检查有一定创伤。本文将从临床诊断,影像学诊断,病理学诊断及鉴别诊断就近几年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旨在加强对本病的了解和认识,提高确诊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力纤维瘤 CT MRI
下载PDF
应激理论下的激励式护理联合情志干预对年轻烧伤患者心理应激和社会支持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6
9
作者 刘飞飞 刘玉树 +2 位作者 张洁 杨彦 类成兰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21年第2期166-168,共3页
目的探讨应激理论下的激励式护理联合情志干预对年轻烧伤患者心理应激和社会支持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20年4月于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诊治的84例年轻烧伤患者,采用简单随机分组将其分为观察组(n=42)和对照组(n=42)。对照组... 目的探讨应激理论下的激励式护理联合情志干预对年轻烧伤患者心理应激和社会支持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20年4月于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诊治的84例年轻烧伤患者,采用简单随机分组将其分为观察组(n=42)和对照组(n=42)。对照组患者采用基础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基础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应激理论下的激励式护理联合情志干预,两组均持续干预1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心理韧性、应对行为、应激水平和社会支持情况。结果护理后,两组的心理韧性评估量表(CD-RISC)评分和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的积极应对行为评分均较护理前显著提高(P值均<0.05),TCSQ的消极应对行为评分均较护理前显著降低(P值均<0.05);观察组的CD-RISC评分和TCSQ的积极应对行为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TCSQ的消极应对行为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两组的应激反应水平量表(SL-90)评分均较护理前显著降低(P值均<0.05),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评分均较护理前显著提高(P值均<0.05);观察组的SCL-90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SSR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激理论下的激励式护理联合情志干预可以改善患者的心理应激状态,提高其社会支持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励式护理 情志干预 年轻烧伤患者 心理应激 社会支持水平
下载PDF
斧头状皮瓣联合美容缝合在面部皮肤缺损修复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4
10
作者 韩东亮 刘琳 +1 位作者 生明娟 崔光怀 《中国医疗美容》 2017年第11期27-30,共4页
目的探讨斧头状皮瓣联合美容缝合在面部皮肤缺损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进行治疗的20例面部皮肤缺损患者,采用斧头状皮瓣联合美容缝合修复,随访6个月进行疗效评定,研究斧头状皮瓣联合美容缝合在面部皮肤缺损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效... 目的探讨斧头状皮瓣联合美容缝合在面部皮肤缺损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进行治疗的20例面部皮肤缺损患者,采用斧头状皮瓣联合美容缝合修复,随访6个月进行疗效评定,研究斧头状皮瓣联合美容缝合在面部皮肤缺损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 20例患者的创面均Ⅰ期愈合,斧头状皮瓣均成活,未见附近器官或组织的移位和畸形。术后随访6个月,满意率96%。结论斧头状皮瓣联合美容缝合在眼睑部位、鼻背部和额部的皮肤缺损的临床应用效果确切,术后瘢痕形成较小,周围组织器官变形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斧头状皮瓣 面部皮肤缺损修复 局部皮瓣
下载PDF
体表血管脂肪瘤一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4
11
作者 徐卿芯 刘文明 +1 位作者 万蓁蓁 崔光怀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9年第3期86-88,共3页
目的:血管脂肪瘤,在临床上其症状及体征多不典型,常易误诊为脂肪瘤、纤维瘤、血管瘤等,而它们的手术原则、治疗方式又不尽相同。本文报道笔者医院收治的1例右腹部体表血管脂肪瘤病例,通过其临床资料结合文献予以分析,探讨体表血管脂肪... 目的:血管脂肪瘤,在临床上其症状及体征多不典型,常易误诊为脂肪瘤、纤维瘤、血管瘤等,而它们的手术原则、治疗方式又不尽相同。本文报道笔者医院收治的1例右腹部体表血管脂肪瘤病例,通过其临床资料结合文献予以分析,探讨体表血管脂肪瘤的影像学诊断及临床治疗。该病例MRI平扫显示梭形异常信号影,T1WI呈等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抑脂序列病灶亦呈高信号,手术切除肿瘤,术后病理诊断为血管脂肪瘤,随访3个月,患者症状明显改善。因此,应加强对血管脂肪瘤的认识,获得血管脂肪瘤的最佳的诊断与治疗,诊断主要以磁共振为依据,治疗应以外科手术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组织肿瘤 血管脂肪瘤 MRI诊断 手术治疗 脂肪抽吸术
下载PDF
磁疗在烧伤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2
作者 崔光怀 吴金莲 +2 位作者 傅勇 徐传臻 冯玉英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4年第14期2710-2710,F011,共2页
目的通过磁场对烧伤修复期创面影响的研究,探索一种新的烧伤康复方式。方法随机数字表法选择10例手部深度烧伤的患者,用自行研制的磁疗仪对烧伤修复期创面进行磁疗,2次/d,分别记录磁疗前后的皮肤温度变化,自我感受,关节活动幅度,1个疗... 目的通过磁场对烧伤修复期创面影响的研究,探索一种新的烧伤康复方式。方法随机数字表法选择10例手部深度烧伤的患者,用自行研制的磁疗仪对烧伤修复期创面进行磁疗,2次/d,分别记录磁疗前后的皮肤温度变化,自我感受,关节活动幅度,1个疗程后的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和对瘢痕的抑制情况。磁感应强度为0.08T。结果①局部组织磁疗后温度升高显著。②组织水肿消退。③改善关节功能。④止痛止痒,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抑制瘢痕形成的挛缩畸形。结论磁疗能有效促进烧伤康复,是控制瘢痕、控制痛痒症状、促进功能恢复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场 烧伤 康复 治疗 瘢痕
下载PDF
负压伤口疗法联合猪脱细胞真皮基质敷料治疗四肢深度烧伤创面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4
13
作者 傅勇 崔光怀 +1 位作者 张国辉 刘飞飞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18年第19期2486-2488,共3页
目的 分析负压伤口疗法(NPWT)联合猪脱细胞真皮基质(ADM)修复四肢深度烧伤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山东省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烧伤整形外科2015年3月21日至2016年1月18日收治的102例四肢深度烧伤创面患者,采取信封随机分组方案,分... 目的 分析负压伤口疗法(NPWT)联合猪脱细胞真皮基质(ADM)修复四肢深度烧伤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山东省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烧伤整形外科2015年3月21日至2016年1月18日收治的102例四肢深度烧伤创面患者,采取信封随机分组方案,分为常规组与观察组,每组51例.其中对常规组单纯采取ADM敷料修复治疗,对观察组采用NPWT+ADM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21 d的引流液量(18.65±1.23)mL,明显少于常规组的(48.36±3.12)mL(t=63.265,P=0.000);观察组治疗后7 d(t=153.829,P=0.000)、14 d(t=53.786,P=0.000)、21 d(t=70.763,P=0.000)创面愈合率显著高于常规组;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18.86±1.52)d,明显短于常规组的(28.32±1.76)d(t=29.050,P=0.000).结论 对四肢深度烧伤创面患者采取负压伤口疗法联合猪脱细胞真皮基质修复治疗的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促进疾病的早日康复,值得实践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学 负压伤口疗法 猪脱细胞真皮基质
原文传递
复方三黄氯酊治疗严重褥疮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4
作者 满玉清 崔光怀 +3 位作者 宋征 张循格 石效荣 刘焕 《滨州医学院学报》 2013年第1期19-20,共2页
目的观察复方三黄氯酊治疗严重褥疮的临床疗效。方法将Ⅲ度、Ⅳ度褥疮患者随机分为3组,A:复方三黄氯酊治疗组;B:红霉素软膏治疗组;C:湿润烧伤膏治疗组。通过比较创面感染控制天数及创面愈合天数观察治疗褥疮的效果。结果复方三黄氯酊治... 目的观察复方三黄氯酊治疗严重褥疮的临床疗效。方法将Ⅲ度、Ⅳ度褥疮患者随机分为3组,A:复方三黄氯酊治疗组;B:红霉素软膏治疗组;C:湿润烧伤膏治疗组。通过比较创面感染控制天数及创面愈合天数观察治疗褥疮的效果。结果复方三黄氯酊治疗组较红霉素软膏治疗组、湿润烧伤膏治疗组能显著缩短创面感染控制天数及创面愈合天数(P<0.05)。结论复方三黄氯酊治疗严重褥疮较红霉素软膏、湿润烧伤膏具明显优势,值得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霉素 黄连 黄芩 黄柏 褥疮
下载PDF
腰背部脂肪瘤和脂肪疝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2
15
作者 崔光怀 满玉清 +2 位作者 孙凤英 魏传梅 高行 《滨州医学院学报》 2015年第1期41-42,46,共3页
目的通过腰背部肿块的手术治疗,研究腰背部脂肪疝的鉴别方法、发病机制、治疗方法、发病率。方法分析163例腰背部肿块病人临床表现、影像检查、手术所见和病理结果,研究腰背部脂肪疝与脂肪瘤的有效鉴别方法,并根据发病机制选择合理的治... 目的通过腰背部肿块的手术治疗,研究腰背部脂肪疝的鉴别方法、发病机制、治疗方法、发病率。方法分析163例腰背部肿块病人临床表现、影像检查、手术所见和病理结果,研究腰背部脂肪疝与脂肪瘤的有效鉴别方法,并根据发病机制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法,并进行随诊。结果腰背部脂肪疝占腰背部肿块的5.52%,脂肪瘤占87.12%。脂肪瘤只需肿块单纯切除,而脂肪疝却还需要腰背筋膜修复,手术复杂,容易漏诊。结论只有正确鉴别脂肪瘤与脂肪疝,正确手术处理,疗效才会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疝 脂肪瘤 手术
下载PDF
VSD治疗复杂压疮17例的围手术期护理 被引量:3
16
作者 孙程 蒋延伟 于俊凤 《滨州医学院学报》 2013年第4期318-320,共3页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acuumsealingdrainage,VSD)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的治疗方法,它为治疗复杂性皮肤软组织缺损及皮肤创面感染开辟了新的有效途径,并已成功的应用于多学科临床实践。2009年7月-2012年6月,我科采用VSD治疗复杂压疮1...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acuumsealingdrainage,VSD)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的治疗方法,它为治疗复杂性皮肤软组织缺损及皮肤创面感染开辟了新的有效途径,并已成功的应用于多学科临床实践。2009年7月-2012年6月,我科采用VSD治疗复杂压疮17例,效果满意,现将围手术期护理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 压疮 围手术期护理
下载PDF
应用自体皮片移植联合VSD负压吸引技术治疗阴茎大面积皮肤缺损 被引量:3
17
作者 万蓁蓁 刘文明 +2 位作者 李家光 徐卿芯 崔光怀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CAS 2019年第11期678-680,共3页
目的探讨采用自体皮片移植联合VSD负压吸引技术治疗阴茎大面积皮肤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对阴茎缺损创面彻底清创,并清除坏死组织及异物等。于大腿内侧皮肤切取符合缺损创面大小的自体皮片;在阴茎充分伸展状态下将皮片移植于缺损区。然... 目的探讨采用自体皮片移植联合VSD负压吸引技术治疗阴茎大面积皮肤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对阴茎缺损创面彻底清创,并清除坏死组织及异物等。于大腿内侧皮肤切取符合缺损创面大小的自体皮片;在阴茎充分伸展状态下将皮片移植于缺损区。然后将两块负压吸引海绵敷料对称固定于阴茎表面,使用生物半透膜封闭敷料,连接中心负压吸引装置,以负压为-120 mmHg持续吸引,术后10 d拆除VSD装置,观察植皮区皮片成活的情况。结果本组共11例患者,术后移植皮片均一期成活,无血肿、感染及瘢痕增生等并发症。7例获随访6~48个月,阴茎皮肤质地、柔韧性及色泽均较好,阴茎外观及功能恢复正常。结论采用自体皮片移植联合VSD负压吸引技术治疗阴茎大面积皮肤缺损,能有效解决皮下积血、积液以及因阴茎勃起而致包扎困难等问题,有利于移植皮片的成活,且术后瘢痕不明显,达到了保持完整的阴茎结构及功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茎重建 大面积缺损 自体皮片移植 VSD负压吸引
原文传递
耳再造术中移植体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8
作者 万蓁蓁 李家光 +1 位作者 徐卿芯 崔光怀 《中国医疗美容》 2018年第3期76-80,共5页
外耳再造是对于先天性小耳或耳郭缺陷、外伤后耳郭损伤等病人的耳郭修复,通过外耳再造能为病人提供良好美学形态和功能,解决患者心理问题。外耳再造的方法主要有硅橡胶耳,自体肋软骨耳廓支架、新型材料耳廓支架耳再造技术,近年来国内外... 外耳再造是对于先天性小耳或耳郭缺陷、外伤后耳郭损伤等病人的耳郭修复,通过外耳再造能为病人提供良好美学形态和功能,解决患者心理问题。外耳再造的方法主要有硅橡胶耳,自体肋软骨耳廓支架、新型材料耳廓支架耳再造技术,近年来国内外均在开展组织工程技术、3D打印技术在耳再造方面的研究。本文就外耳再造术中移植体的研究进行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耳再造术 耳廓支架 组织工程 3D打印技术
下载PDF
不同邻位皮瓣在修复轻中度外耳皮肤缺损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盈 徐卿芯 +2 位作者 王海清 万蓁蓁 崔光怀 《中国医疗美容》 2020年第11期48-51,共4页
目的研究邻位皮瓣在轻中度外耳皮肤缺损修复方面的临床应用。方法收集我科自2018年7月至2020年7月收治的外耳皮肤肿物患者及外伤性因素所致外耳皮肤缺损患者共28例,其皮肤缺损均采用邻位皮瓣转移的方法进行缺损创面的修复,其中改良菱形... 目的研究邻位皮瓣在轻中度外耳皮肤缺损修复方面的临床应用。方法收集我科自2018年7月至2020年7月收治的外耳皮肤肿物患者及外伤性因素所致外耳皮肤缺损患者共28例,其皮肤缺损均采用邻位皮瓣转移的方法进行缺损创面的修复,其中改良菱形皮瓣15例,舌形皮瓣13例,观察术后皮瓣成活情况以及随访后期患耳外观恢复状况。结果本研究的所有患者中,转移皮瓣均高质量成活,切口Ⅰ期愈合且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12个月,平均6个月,26例患耳形态自然流畅,与健侧基本对称,无明显增生性瘢痕,2例患者术区沿切口轻度线性瘢痕增生。结论采用邻位皮瓣修复轻中度外耳皮肤缺损创面时,术后未改变各组织的解剖结构,具有皮瓣成活率高、并发症少、切口位于褶皱处、瘢痕较隐蔽、外观自然流畅等优点,适合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廓皮肤缺损 改良菱形皮瓣 舌形皮瓣 修复手术
下载PDF
骨癌痛大鼠脊髓背根神经节主要组织相容复合物Ⅱ表达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明 耿卫国 刘文明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8期6-10,共5页
目的:建立大鼠胫骨的骨癌痛模型,观察骨癌痛发生时脊髓背根神经节内主要组织相容复合物Ⅱ(MHCⅡ)的表达变化情况。方法雌性SD大鼠33只,随机分为正常组(Naive组,n=9)、假手术组(Sham组,n=12)和骨癌痛组(骨癌痛组,n=12)。... 目的:建立大鼠胫骨的骨癌痛模型,观察骨癌痛发生时脊髓背根神经节内主要组织相容复合物Ⅱ(MHCⅡ)的表达变化情况。方法雌性SD大鼠33只,随机分为正常组(Naive组,n=9)、假手术组(Sham组,n=12)和骨癌痛组(骨癌痛组,n=12)。骨癌痛组右侧胫骨的骨髓腔内接种Walker 256乳腺癌细胞,Sham组注射相等体积的D- Hanks液。于手术前1天及手术后3、7、10和14 d使用von- Frey丝测定手术侧的机械缩爪阈值;于手术后14 d采集各组(n=9)的L3~L5的右侧背根神经节,每3只大鼠的背根神经节标本作为一组提取总的蛋白质,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MHCⅡ的变化情况;于手术后14 d多聚甲醛灌注Sham组(n=3)和骨癌痛组(n=3)大鼠,取L3~L5的右侧背根神经节制作冷冻切片,采用免疫荧光双标染色观察MHCⅡ的变化情况以及与神经元和卫星细胞的关系。结果手术前各组大鼠的机械缩爪阈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骨癌痛组在骨癌痛模型建立7 d后较基础值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显著低于Naiv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荧光染色显示MHCⅡ表达于背根神经节的卫星细胞;同时Western blot定量结果发现骨癌痛组的MHCⅡ表达水平显著高于Naive组,而Sham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骨癌痛大鼠背根神经节的MHCⅡ表达升高,可能参与骨癌痛的外周敏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癌痛 背根神经节 主要组织相容复合物Ⅱ 外周敏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