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农村土地制度变迁的理性思考 被引量:2
1
作者 陈怀远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5年第5期52-55,共4页
经济学家查尔斯·P·金德尔伯格认为:“农业国家中,经济发展最大影响之一可能是伴随着农业生产制度改变而带来的土地使用权制度的变革。”回顾建国以来我国农村制度的变迁历史,无一例外地验证了这一论断。这也就为我们今天探索... 经济学家查尔斯·P·金德尔伯格认为:“农业国家中,经济发展最大影响之一可能是伴随着农业生产制度改变而带来的土地使用权制度的变革。”回顾建国以来我国农村制度的变迁历史,无一例外地验证了这一论断。这也就为我们今天探索新一轮土地制度创新提供了思维导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和国 农村土地制度 变迁 思考
下载PDF
市场经济呼唤民间组织大发展 被引量:1
2
作者 陈怀远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35-38,共4页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确立和逐步完善,民间组织作为我国社会架构中的重要部分之一。其地住和作用越来越得到更大的显现。本文通过对我国民间组织的概念、作用及其发展过程中面临困境的阐述,提出进一步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市场经济 民间组织 面临困境 对策建议
下载PDF
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95 周年
3
作者 陈怀远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社会科学》 2016年第7期40-41,共2页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 95 周年,在这 95 年的光辉历程中,我们党历经各种艰难险阻、经受各种风险和考验,对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形成了自己清醒的认识,就是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执政党 党的建设 伟大工程
下载PDF
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化运行机制研究——基于对安徽省部分市县的调研 被引量:17
4
作者 陈怀远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4-19,共6页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是我国农村土地制度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反映;是提高农村土地资源配置效率,转变农业经营方式,加快我国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发展和农业现代化实现的内在要求。然而,从实际调研情况看,各地土地承包经营权流...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是我国农村土地制度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反映;是提高农村土地资源配置效率,转变农业经营方式,加快我国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发展和农业现代化实现的内在要求。然而,从实际调研情况看,各地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速度是不平衡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化程度也是比较低的。如何走出土地承包经营权低水平的市场化流转困境,顺利实现农村土地的适度规模经营和农业现代化,已成为当前政府有关部门和学术界必须认真加以研究的课题。本文通过对安徽省部分市县的实地调研,并在大量查阅有关资料的基础上,探索性地分析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从无到有、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运行过程及趋势;粗浅而非全面地勾勒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化运行机制的制度框架和理论要点。以期能为拓展研究思维提供帮助,为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化运行的制度建设和政策制定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承包经营权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 市场化运行机制
下载PDF
农村税费改革及其完善——安徽农村税费现状分析 被引量:12
5
作者 曹昆斌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110-115,共6页
关键词 安徽 农村税费 改革 农民负担 税收征管 农业税 村级债务 税率 计税依据
下载PDF
我国大城市郊区多功能农用地综合利用模式研究
6
作者 伏森 陈怀远 《中国物价》 2024年第10期117-122,共6页
农用地是城市空间的重要载体,推动我国大城市郊区多功能农用地综合利用是满足市民美好生活需求的重要方式,是大城市发展的必由之路。当前,我国大城市郊区积极推动多功能农用地综合利用,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然存在综合利用方式粗放化、... 农用地是城市空间的重要载体,推动我国大城市郊区多功能农用地综合利用是满足市民美好生活需求的重要方式,是大城市发展的必由之路。当前,我国大城市郊区积极推动多功能农用地综合利用,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然存在综合利用方式粗放化、产业用地分布零散化、土地利用低效化等问题。针对现实问题,我国各大城市积极开展“在地化”实践探索,形成了现代农业型、绿色循环型、景观文化型、城乡融合型四种大城市郊区多功能农用地综合利用模式。因此,应推动全域统筹,促进全域一体运作,推进绿色创新,有效提升我国大城市郊区多功能农用地综合利用模式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城市郊区 土地综合利用 农用地综合利用 综合利用模式
下载PDF
继续以“大包干”精神推进农村改革发展 被引量:2
7
作者 陈怀远 《理论建设》 2016年第6期5-9,共5页
习近平总书记在小岗农村改革座谈会上从农村改革历史、"三农"发展未来的角度发表了重要讲话,讲话立足实际、直面问题,深刻阐述了深化农村改革发展的新思想、新理念、新要求,为推进农村改革、加快农村发展、维护农村和谐稳定... 习近平总书记在小岗农村改革座谈会上从农村改革历史、"三农"发展未来的角度发表了重要讲话,讲话立足实际、直面问题,深刻阐述了深化农村改革发展的新思想、新理念、新要求,为推进农村改革、加快农村发展、维护农村和谐稳定指明了方向、划清了底线、明确了重点。同时也使我们深刻认识到,新形势下,深化农村改革是"三农"发展的历史必然和现实要求,推进农村繁荣发展,必须遵循30多年农村改革发展的成功经验,必须继续弘扬敢闯、敢干、敢为人先"大包干"精神,不断深化农村各项综合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包干 农村改革发展 重要讲话 经验启示
下载PDF
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的路径探析 被引量:2
8
作者 马奎丽 《黄山学院学报》 2022年第6期61-64,共4页
市域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新形态,以区域治理、基层治理和协同治理为治理手段,基本特征表现为治理结构的层级性与传递性、治理原则的适度性与合法性、治理手段的科学性与多样性等。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基本... 市域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新形态,以区域治理、基层治理和协同治理为治理手段,基本特征表现为治理结构的层级性与传递性、治理原则的适度性与合法性、治理手段的科学性与多样性等。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基本立场,在顶层设计上谋划整体布局,在具体实践内优化具体举措,在制度推进中夯实法治保障,全方位探索中国特色市域社会治理新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领导 市域治理 社会治理 现代模式 法治国家
下载PDF
对我国非金融类企业去杠杆的认识 被引量:2
9
作者 伏森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8年第4期107-110,共4页
为了更好地认识我国非金融类企业去杠杆,文章概述了我国非金融类企业杠杆率现状;介绍了研究非金融类企业去杠杆的意义:有效地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更好地推动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利于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去杠杆经验模式;分析了造成非金... 为了更好地认识我国非金融类企业去杠杆,文章概述了我国非金融类企业杠杆率现状;介绍了研究非金融类企业去杠杆的意义:有效地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更好地推动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利于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去杠杆经验模式;分析了造成非金融类企业杠杆率高企的原因:预算软约束、流动性过剩、股权融资占比低和产能过剩;给出了降低非金融类企业杠杆率一些对策和措施:严格控制政府债务向企业转移、促进经济有效增长、大力发展股权融资、通过国有资本管理体制和金融体制改革来促进非金融类企业降杠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金融类企业 去杠杆 预算软约束 金融体制
下载PDF
我国《公共图书馆法》的立法定位与功能构建 被引量:1
10
作者 马奎丽 《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35-41,共7页
我国《公共图书馆法》调整图书馆及其管理者、读者与拟人化主体之利益关系,其立法的优劣关乎各主体的利益诉求,因此,社会各界对其抱有较大期许与盼望。期许其明确立法定位、实现权利保护,兼顾弱者需求、保障儿童权益、维护主体尊严、推... 我国《公共图书馆法》调整图书馆及其管理者、读者与拟人化主体之利益关系,其立法的优劣关乎各主体的利益诉求,因此,社会各界对其抱有较大期许与盼望。期许其明确立法定位、实现权利保护,兼顾弱者需求、保障儿童权益、维护主体尊严、推进实质平等;盼望其发挥制度功能、实现规制成效、尊重普适价值、强化救济力度。公共图书馆立法应坚持主体利益平等保护、文化资源公平共享、社会利益均衡分配、弱者权益特别关照等立法理念,以协调国家、图书馆与读者等多方主体的矛盾冲突,妥善处理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之间的力量配置,矫正制度设计与伦理责任的僵化链接,进而实现稳固管理秩序、追求性别平等、维护儿童利益、保障人格尊严、促进社会正义、共创文明社会的立法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图书馆法》 主体关照 平等保护 利益衡平 功能构建
下载PDF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县域茶产业发展的困境与对策--以四川省蒲江县为例 被引量:2
11
作者 伏森 王巍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第5期96-100,共5页
乡村振兴为农村茶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和战略机遇。以四川省蒲江县为分析蓝本,通过梳理县域茶产业发展的现状和隐匿的困境,提出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精深加工、健全竞争机制、构建种养模式、助推信息化建设、创新经营管理制... 乡村振兴为农村茶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和战略机遇。以四川省蒲江县为分析蓝本,通过梳理县域茶产业发展的现状和隐匿的困境,提出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精深加工、健全竞争机制、构建种养模式、助推信息化建设、创新经营管理制度、推进品牌建设、强化保障措施八大对策,以期提升县域茶产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探究县域茶产业发展的困境与对策既是适应县域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要要求,也是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题中之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域 茶产业 困境 对策
下载PDF
推进农村宅基地整理的对策建议——以滁州市为例
12
作者 中共滁州市委党校课题组 李志忠 《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 2015年第6期34-36,66,共4页
当前,宅基地整理与农田整理基础上的农村空间格局优化、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基础上的农业规模经营、农村人口集中居住趋势下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及产业化经营模式下的现代农业发展已成为推动当前农村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建设必须面对的四项... 当前,宅基地整理与农田整理基础上的农村空间格局优化、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基础上的农业规模经营、农村人口集中居住趋势下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及产业化经营模式下的现代农业发展已成为推动当前农村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建设必须面对的四项重要任务。四者互促共进,四位一体,需要联动推进。为此,滁州市委党校课题组通过对滁州市部分县(市)的相关部门和有关乡(镇)村的走访调研,对当前滁州市农村宅基地整理、土地流转以及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等方面有了较为充分的了解,并作了深入细致的分析思考,以期更好服务于滁州市正在推进中的美好乡村建设和城镇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宅基地 村庄建设规划 典型示范 推进机制
下载PDF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土地制度变迁的理论探究与实践要求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怀远 《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 2019年第3期34-40,共7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土地制度变迁的过程,是一个对农民逐步还权附能的过程,目的就是使显露在既有制度安排外的利益能够通过新的制度安排得以实现。近年来开展的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和"三变"改革,是现阶段我国农村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土地制度变迁的过程,是一个对农民逐步还权附能的过程,目的就是使显露在既有制度安排外的利益能够通过新的制度安排得以实现。近年来开展的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和"三变"改革,是现阶段我国农村发展实践对土地权利变革的制度创新要求。为此,我们有必要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土地制度变迁与政策调整过程进行认真梳理,归纳分析出农村土地制度变迁与政策调整的理论依据,以期拓展研究思路,为适应农村改革发展实践要求,推动农村土地规模化流转,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土地 制度变迁 理论探究 实践要求
下载PDF
加快欠发达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路径选择
14
作者 陈怀远 《经济研究导刊》 2011年第27期137-138,共2页
经济成长过程中非平衡发展而出现的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扩大,是世界各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共同现象。中国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实施的区域推进发展战略,已使区域发展差距扩大到令社会各方人士普遍关注的程度。通过对中国区域差距现实状况的... 经济成长过程中非平衡发展而出现的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扩大,是世界各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共同现象。中国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实施的区域推进发展战略,已使区域发展差距扩大到令社会各方人士普遍关注的程度。通过对中国区域差距现实状况的简单阐述,提出欠发达地区加快经济发展的路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欠发达地区 经济社会发展 路径选择
下载PDF
对我国非金融类企业去杠杆的认识
15
作者 伏森 《理论建设》 2018年第4期22-25,共4页
为了更好地认识我国非金融类企业去杠杆,首先概述了我国非金融类企业杠杆率现状,其次阐述研究非金融类企业去杠杆的意义:有效地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更好地推动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利于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去杠杆经验模式,再次分析了造... 为了更好地认识我国非金融类企业去杠杆,首先概述了我国非金融类企业杠杆率现状,其次阐述研究非金融类企业去杠杆的意义:有效地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更好地推动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利于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去杠杆经验模式,再次分析了造成非金融类企业杠杆率高企的原因:预算软约束、流动性过剩、股权融资占比低和产能过剩,最后给出了降低非金融类企业杠杆率一些对策和措施:严格控制政府债务向企业转移、促进经济有效增长、大力发展股权融资、通过国有资本管理体制和金融体制改革来促进非金融类企业降杠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金融类企业 去杠杆 预算软约束 金融体制
下载PDF
新时代基层纪检监察的实践困境与解决策略
16
作者 王巍 《石油化工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20年第2期33-37,共5页
改革纪检监察体制是推进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内在要求。尽管对基层纪检监察体制已经进行了新时代改革,有效构筑了新时代基层纪检监察的制度性基础,但是在当前基层纪检监察的实践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四大困境:机制效能困境、监督名实困境... 改革纪检监察体制是推进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内在要求。尽管对基层纪检监察体制已经进行了新时代改革,有效构筑了新时代基层纪检监察的制度性基础,但是在当前基层纪检监察的实践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四大困境:机制效能困境、监督名实困境、队伍建设困境、法规执行困境。因此,应该完善工作机制、优化职权配置、推进人才培养、建构柔性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 纪检监察 实践困境 解决策略
下载PDF
领导者认知偏差与防范策略——基于认知心理学的分析视阈
17
作者 王巍 《沈阳干部学刊》 2020年第5期20-24,共5页
高度复杂和不确定的认知情境衍生出领导者认知偏差的隐性逻辑。从认知心理视角出发,领导者认知偏差主要表现为非理性认知相符和理性认知相符、谋划性认知和统一性认知、高估自身的影响力等。本文从构建透明性信息环境、提高认知过程的... 高度复杂和不确定的认知情境衍生出领导者认知偏差的隐性逻辑。从认知心理视角出发,领导者认知偏差主要表现为非理性认知相符和理性认知相符、谋划性认知和统一性认知、高估自身的影响力等。本文从构建透明性信息环境、提高认知过程的审慎度、建立开放性认知框架、提高认知偏差自我识别度等多方面提出防范领导者认知偏差的主要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领导者 认知偏差 防范策略
原文传递
邓小平农业发展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18
作者 陈怀远 《经济与社会发展》 2010年第6期76-79,共4页
邓小平农业发展思想内容丰富,博大精深。认真学习研究其科学内涵,深刻领会剖析其本质特征,对我们在新形势下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和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关键词 邓小平 农业发展思想 现实意义
下载PDF
新时代基层纪检监察的实践困境与纾解策略
19
作者 王巍 《江苏理工学院学报》 2020年第1期79-83,共5页
我国基层纪检监察体制已经进行的改革构筑了新时代基层纪检监察的制度性基础,但是在当前基层纪检监察的实践过程中仍然存在着机制效能困境、监督名实困境、队伍建设困境、法规执行困境,应该从完善工作机制、优化职权配置、推进人才培养... 我国基层纪检监察体制已经进行的改革构筑了新时代基层纪检监察的制度性基础,但是在当前基层纪检监察的实践过程中仍然存在着机制效能困境、监督名实困境、队伍建设困境、法规执行困境,应该从完善工作机制、优化职权配置、推进人才培养、建构柔性空间入手,纾解基层纪检监察的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 纪检监察 实践困境 纾解策略
下载PDF
新时代基层纪检监察面临的困局与消解策略
20
作者 王巍 《沈阳干部学刊》 2020年第3期24-27,共4页
改革纪检监察体制是推进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内在要求。近年来基层纪检监察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有效构筑了新时代基层纪检监察实践的制度性基础,但是当前纪检监察仍然存在五大困局:人才支撑困局、法纪执行困局、机制衔接困局、机制转换... 改革纪检监察体制是推进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内在要求。近年来基层纪检监察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有效构筑了新时代基层纪检监察实践的制度性基础,但是当前纪检监察仍然存在五大困局:人才支撑困局、法纪执行困局、机制衔接困局、机制转换困局、名实结合困局。因此,应该推进人才培养,提升人才支撑力;建构柔性空间,提高法纪执行力;完善工作机制,增强机制衔接力与机制转换力;优化职权配置,增益纪委监委监督名实结合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纪检监察 困局 消解策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