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墨西哥湾扇贝高起始致死温度的研究 被引量:31
1
作者 刘志刚 王辉 +1 位作者 栗志民 郑云龙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778-785,共8页
于2004、2005年2个年度采用电子恒温控制装置(精度±0.1℃)研究北部湾海域养殖墨西哥湾扇贝(Argopectenirradians concentricusSay)对高温的耐受性,以期为该贝在南方海域的养殖提供依据。样品规格设稚、小、中、大4种,平均壳高分别... 于2004、2005年2个年度采用电子恒温控制装置(精度±0.1℃)研究北部湾海域养殖墨西哥湾扇贝(Argopectenirradians concentricusSay)对高温的耐受性,以期为该贝在南方海域的养殖提供依据。样品规格设稚、小、中、大4种,平均壳高分别为0.52 cm、1.83 cm、3.13 cm、5.01 cm。实验温度梯度0.5℃,范围31.0~34.0℃。实验前各温度组从常温状态按1℃/4 h的速率先后升温至各预设温度;把高温敏感起始点(Upper sensitive incipient temperature)定义为采用Duncan法多重比较结果显示与常温对照组存活率有显著差异(P<0.05)的高温端最低温度(记为USIT);把高起始致死温度(Upper incipient lethal temperature)定义为高温端168 h内导致各规格贝50%死亡的温度(记为168 h UILT50)。研究结果表明,稚、小、中、大4种规格贝的168 h UILT50分别为(32.40±0.01)℃、(32.67±0.01)℃、(32.71±0.01)℃、(32.08±0.02)℃,不同规格的墨西哥湾扇贝对高温的耐受性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耐受性排列为小贝=中贝>稚贝>大贝。实验期间,未经历产精排卵的大贝,其168 h UILT50为(32.41±0.02)℃,经历产精排卵的大贝则下降为(31.73±0.02)℃,两者对高温的耐受性也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稚贝与大贝的USIT均为31.5℃,而小、中贝则为32.0℃,进一步说明稚贝与大贝高温耐受性比小、中贝低。研究结果肯定了北部湾6 m以上水深海域夏天养殖该贝的安全性,也为墨西哥湾扇贝养殖场合适度的评价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墨西哥湾扇贝 高温敏感起始点 高起始致死温度 北部湾
下载PDF
墨西哥湾扇贝稚贝盐度适应性的研究 被引量:29
2
作者 刘志刚 刘建勇 +1 位作者 王辉 郑云龙 《湛江海洋大学学报》 CAS 2006年第6期12-16,共5页
在室内控制条件下,观察不同海水盐度对墨西哥湾扇贝(Argopecten irradians concentricus Say)稚贝存活及生长的影响,并将168h50%死亡的盐度作为适宜生存临界盐度,将增长率为最佳增长率30%时所对应的盐度作为适宜生长临界盐度。... 在室内控制条件下,观察不同海水盐度对墨西哥湾扇贝(Argopecten irradians concentricus Say)稚贝存活及生长的影响,并将168h50%死亡的盐度作为适宜生存临界盐度,将增长率为最佳增长率30%时所对应的盐度作为适宜生长临界盐度。结果表明:在稚贝壳高4.38mm±0.31mm,水温25.4~27.8℃,pH值7.8~8.2下,墨西哥湾扇贝稚贝适宜生存盐度为23.6~35.7,最适生存盐度为26.0~31.3;适宜生长盐度为23.9~35.8,最适生长盐度为28.7~31.3。在盐度变化超出最适范围时,、墨西哥湾扇贝稚贝对低盐更为敏感,高盐比低盐对稚贝存活、生长、增重的影响小。当盐度为28.7时,墨西哥湾扇贝稚贝具有最高的相对存活率(100%)、壳高日增长率(0.1162mm·d^-1)及体重日增长率(1.95mg·d^-1)。当盐度在最适范围之外升高或降低,稚贝的存活率、壳高及体重日增长率也随着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墨西哥湾扇贝 稚贝 存活率 壳高日增长率 体重日增长率 影响因子 盐度
下载PDF
墨西哥湾扇贝亲代选择对自交子一代的影响 被引量:18
3
作者 刘志刚 王辉 郑云龙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43-451,共9页
试验从来自同一养殖群体的1000个随机个体墨西哥湾扇贝(Argopecten irradians concentricus Say)中选取规格最大(壳长58.3~61.9mm)、中等(壳长49.5~50.8mm)、最小(壳长38.9~41.1mm)的性成熟个体各3个作为亲贝,按规格... 试验从来自同一养殖群体的1000个随机个体墨西哥湾扇贝(Argopecten irradians concentricus Say)中选取规格最大(壳长58.3~61.9mm)、中等(壳长49.5~50.8mm)、最小(壳长38.9~41.1mm)的性成熟个体各3个作为亲贝,按规格分成大、中、小3组,利用该贝雌雄同体的特性分别进行各组内亲本个体自交。在相同环境及试验条件下通过比较各自交组受精率、孵化率、稚贝育成率、海上暂养及标粗期存活率、养成期存活率、壳长壳高体重日增长率和选择反应等指标的差异,分析亲本选择对自交子代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从上述各指标看,大规格亲贝优于中规格亲贝(P〈0.01);中规格亲贝优于小规格亲贝(P〈0.01)。大规格亲贝壳高、壳长和体重的选择反应分别为6.0mm、5.4mm和6.3g,中规格亲贝分别为-0.4mm、-0.1mm和-0.7g,小规格亲贝分别为-4.7mm、-5.3mm和-7.6g。大规格亲贝壳高、壳长和体重的实现遗传力分别为0.52、0.49和0.40。研究证明,墨西哥湾扇贝亲代选择对自交子一代生产性能具有极显著影响(P〈0.01),大规格亲贝自交后代表现出明显生长优势,截断选择策略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墨西哥湾扇贝 选择 自交 子一代 生产性能
下载PDF
温度对不同大小墨西哥湾扇贝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7
4
作者 刘志刚 王辉 +1 位作者 栗志民 郑云龙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7-52,共6页
在8—32℃实验室控温范围内以2℃为梯度,以壳高及体重增长作为观察指标,研究3个规格墨西哥湾扇贝Argopecten irradians concentricus的适宜、较适宜及最适宜生长温度。研究结果表明,小苗(壳高6.2mm,体重48.3mg)、中苗(壳高18.1mm,体重11... 在8—32℃实验室控温范围内以2℃为梯度,以壳高及体重增长作为观察指标,研究3个规格墨西哥湾扇贝Argopecten irradians concentricus的适宜、较适宜及最适宜生长温度。研究结果表明,小苗(壳高6.2mm,体重48.3mg)、中苗(壳高18.1mm,体重1191.1mg)、大苗(壳高30.7mm,体重5809.9mg)在8—32℃水温下均能生长,但在水温8及32℃,3种规格增长率均较低;适宜生长温度分别为小苗11.2—31.1℃、中苗9.8—31.8℃、大苗9.8—32.4℃;较适宜生长温度分别为小苗18.1—29.4℃、中苗18.5—29.4℃、大苗16.9—30.4℃;3种苗随规格增大,适温范围扩大(p<0.01);最适生长温度3种苗均为24—28.0℃,其范围向高温端漂移;在水温为8℃时,3种苗存活率均达到97.0%以上,水温在32℃时则小苗为47.0%、中苗为67.5%、大苗为76.0%,表现出3种苗对低温有更强的忍耐力,大苗对高温有更强的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墨西哥湾扇贝Argopecten IRRADIANS concentricus 规格 生长 温度
下载PDF
马氏珠母贝4种壳色选育系F_3的生长特性和遗传多样性比较 被引量:14
5
作者 陈静 刘志刚 +2 位作者 孙小真 王辉 杜晓东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88-595,共8页
以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分析为实验手段,结合形态学特征统计,对经过3代壳色及生长速度群体选育的马氏珠母贝(Pinctada martensiiDunker)黑、白、红、黄4种壳色选育系的生长及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为进一步选育提供理论依据。结果显示... 以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分析为实验手段,结合形态学特征统计,对经过3代壳色及生长速度群体选育的马氏珠母贝(Pinctada martensiiDunker)黑、白、红、黄4种壳色选育系的生长及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为进一步选育提供理论依据。结果显示:马氏珠母贝4种壳色F3选育系的壳色纯化率分别达到黑壳色95.83%、白壳色88.33%、红壳色100%、黄壳色95.0%;各选育系的生长速度均大于普通养殖群体,系间的生长速度也存在显著差异。4种壳色选育系平均多态性位点比率(P)分别为82.51%,81.93%,75.30%,77.03%;平均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分别为0.233 6,0.213 4,0.196 5,0.201 9;平均Shannon信息指数(Hi)分别为0.351 6,0.323 0,0.279 9,0.305 9;各系间的遗传分化系数(Gst)为0.214 3~0.318 6,遗传距离(Dxy)分别为黑白0.113 5,白黄0.130 3,黑黄0.134 9,白红0.154 6,红黄0.158 4,黑红0.196 8;聚类分析表明各选育系间的亲缘关系由近及远顺次为黑壳色、白壳色、黄壳色和红壳色。研究表明4种壳色选育系均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选育系间遗传分化明显。研究结果为4种壳色马氏珠母贝的定向选育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氏珠母贝 壳色选育系 纯化率 生长速度 遗传多样性 随机扩增多态性DNA
原文传递
施氏獭蛤稚贝对高温和干露的耐受性研究 被引量:16
6
作者 刘超 郭景兰 +2 位作者 彭张明 黄佳 刘志刚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69-173,共5页
针对南方沿海夏季高温对贝类种苗存活的影响,研究了北部湾海域施氏獭蛤自然群体人工繁育的稚贝对高温和干露的耐受性,以期为高温期稚贝培育和运输提供参考。试验结果表明:(1)施氏獭蛤稚贝的成活率在水温30~35℃时,存在显著的温度效应... 针对南方沿海夏季高温对贝类种苗存活的影响,研究了北部湾海域施氏獭蛤自然群体人工繁育的稚贝对高温和干露的耐受性,以期为高温期稚贝培育和运输提供参考。试验结果表明:(1)施氏獭蛤稚贝的成活率在水温30~35℃时,存在显著的温度效应,随温度升高,稚贝存活率快速下降,组间差异显著(P〈0.05),高温敏感起始点为31℃,高起始致死温度为31.87℃,温度为33、34、35℃时,100%致死的时间分别为6d、4d和2d,7d后,稚贝不再死亡;(2)无沙干露组各温度维持100%存活的最长时间分别为20℃组18h,30℃组9h,10℃组6h,有沙干露组只有20℃组在15h内可维持100%存活,30℃组和10℃组在6h内已出现死亡。研究结果表明,无沙干露和20℃较适合稚贝的长途干露运输。研究结果为施氏獭蛤养殖海域的选取、稚贝的长途运输提供科学依据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氏獭蛤 稚贝 高起始致死温度 干露
下载PDF
海湾扇贝南部亚种自交家系选育及其Kung育种值评价 被引量:15
7
作者 刘志刚 章启忠 +3 位作者 朱晓闻 黄丽萍 陶后全 白成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08-315,共8页
从1991年引进、并于2005—2007经过3代大壳高群体继代选育的海湾扇贝南部亚种(Argopecten irradiansconcentricus Say)选育系F3养殖群体中,以5%的选择压力选取最大壳高个体(高值亲本)作为育种群体,从中随机挑选12个性腺成熟的个体作为亲... 从1991年引进、并于2005—2007经过3代大壳高群体继代选育的海湾扇贝南部亚种(Argopecten irradiansconcentricus Say)选育系F3养殖群体中,以5%的选择压力选取最大壳高个体(高值亲本)作为育种群体,从中随机挑选12个性腺成熟的个体作为亲本,利用其雌雄同体的特性建立12个自交家系,并与F3群体随机混交后代作对照,考察各家系后代的生长、存活等指标并采用Kung育种值及综合评定值对其进行评价,以期选育优秀自交家系,为该品种遗传改良提供物质基础。结果显示,各自交家系与对照组间受精率没有显著差异,但孵化率则存在显著差异(P<0.05),以B3、C2家系最高,其次为对照组(L0);在幼虫生长阶段,B3、C2家系幼虫壳长日增长显著(P<0.05)高于对照组,其他家系则显著(P<0.05)低于对照组;在养成期的4月龄,各组别的存活率以B3、C2家系显著(P<0.05)高于对照组,对照组显著(P<0.05)高于其他家系;4月龄个体的壳高、壳宽和体质量等生长指标,以B3、C2家系显著(P<0.05)高于对照组,对照组又显著(P<0.05)高于其他家系;各家系各指标的Kung育种值(Z)及综合评定值(Pi)的大小排序均呈现B3>C2>L0>A3>B4>A1>C4>B1>A2>B2>C3>C1。研究表明,12个自交家系中,9个产生了一定程度的自交衰退,1个败育,2个(B3、C2)表现出显著的存活和生长优势,成为超越L0的两个优秀家系。研究证明,利用高值亲本可提高优秀自交家系命中概率,提高选育效率,缩短选育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湾扇贝南部亚种 自交家系 选育 Kung育种值 综合评定值
下载PDF
华贵栉孔扇贝(Chlamys nobilis)壳色与闭壳肌颜色遗传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刘志刚 王辉 +2 位作者 吕文刚 朱晓闻 刘锦上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37-243,共7页
华贵栉孔扇贝壳色和闭壳肌颜色具有多态性,其中贝壳的桔黄色表型和闭壳肌的黄色表型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是选择育种中的重要目标性状,对这些性状遗传规律的研究可为选择育种提供理论依据。采用自交、正反杂交和卡方检验方法对华贵栉孔... 华贵栉孔扇贝壳色和闭壳肌颜色具有多态性,其中贝壳的桔黄色表型和闭壳肌的黄色表型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是选择育种中的重要目标性状,对这些性状遗传规律的研究可为选择育种提供理论依据。采用自交、正反杂交和卡方检验方法对华贵栉孔扇贝的桔黄色与枣褐色等2个壳色和黄色与白色等2个闭壳肌颜色的遗传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华贵栉孔扇贝贝壳颜色和闭壳肌颜色均属质量性状,受基因控制,可以遗传,不受环境影响;贝壳桔黄色表型对枣褐色表型为显性;闭壳肌白色表型对黄色表型为显性;壳色和闭壳肌颜色为两个互不连锁的独立性状,在后代遗传过程中可以自由组合,独立遗传,不受母性影响;枣褐色贝壳或黄色闭壳肌个体均为隐性纯合体,其后代性状均与亲代相同;由于不能确定桔黄色贝壳或白色闭壳肌个体属于显性纯合还是杂合,显性纯合家系的获得必须通过建立家系并繁育2代才能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贵栉孔扇贝 壳色 闭壳肌颜色 遗传规律
下载PDF
不同人工饵料对方斑东风螺幼虫生长及存活的影响 被引量:9
9
作者 姚高友 吴浩敏 +3 位作者 谭杰 吴羽媛 夏静 刘志刚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15-119,共5页
在温度(28.7±0.5)℃、盐度29.0±0.3条件下,研究虾片、黑粒、螺旋藻粉3种人工饵料单独投喂及与虾元和B.P.饵料添加剂混合投喂14d后对方斑东风螺幼虫生长及存活的影响。结果表明,人工饵料与添加剂混合投喂时幼虫的存活率、壳高... 在温度(28.7±0.5)℃、盐度29.0±0.3条件下,研究虾片、黑粒、螺旋藻粉3种人工饵料单独投喂及与虾元和B.P.饵料添加剂混合投喂14d后对方斑东风螺幼虫生长及存活的影响。结果表明,人工饵料与添加剂混合投喂时幼虫的存活率、壳高、壳长及特定生长率高于单一投喂试验组。混合投喂组中以螺旋藻粉+B.P.组的效果最好。在单一人工饵料试验组中,投喂3种人工饵料的方斑东风螺幼虫在试验初期生长差异不显著,但投喂螺旋藻粉的存活率明显高于单独投喂虾片与黑粒组(P<0.05);试验后期单独投喂黑粒的幼虫特定生长率及存活率最高,其次为虾片,单独投喂螺旋藻粉的幼虫特定生长率及存活率最低。研究结果可为方斑东风螺幼虫人工配合饲料的开发及人工苗种培育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斑东风螺 人工饵料 幼虫 生长 存活 人工配合饲料
下载PDF
温度和盐度对扇贝“渤海红”稚贝存活和生长的互作效应 被引量:7
10
作者 张元 朱战豪 +7 位作者 姚高友 苏晓盈 刘晓坤 刘付少梅 方家熙 陈楠生 王春德 刘志刚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10,共10页
使用中心复合试验设计与响应曲面分析法研究温度(16~28℃)和盐度(22~34)两个因素对扇贝“渤海红”稚贝存活和生长的互作效应。试验结果显示,温度的一次效应、二次效应和盐度的二次效应对扇贝“渤海红”稚贝的存活率、壳长增长率和体质... 使用中心复合试验设计与响应曲面分析法研究温度(16~28℃)和盐度(22~34)两个因素对扇贝“渤海红”稚贝存活和生长的互作效应。试验结果显示,温度的一次效应、二次效应和盐度的二次效应对扇贝“渤海红”稚贝的存活率、壳长增长率和体质量增长率的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盐度的一次效应、温度和盐度的互作效应对扇贝“渤海红”稚贝的存活率达到显著水平(P<0.05),但对稚贝的壳长增长率与体质量增长率的影响不显著(P>0.05)。存活率、稚贝的壳长增长率与体质量增长率的回归模型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696、0.9969、0.9966,校正系数分别为0.9391、0.9938、0.9932,预测系数分别为0.7622、0.9726、0.9662。3个模型均有较好的拟合度,可用于预测扇贝“渤海红”稚贝的存活率、壳长增长率和体质量增长率。经过软件优化,得到温度和盐度的共同影响下存活率、壳长增长率和体质量增长率的最优结果:温度22.65℃、盐度28.51时,存活率为95.33%,壳长增长率197.50μm/d,体质量增长率21.58 mg/d,其可靠性为0.9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扇贝“渤海红” 温度 盐度 稚贝 互作效应
下载PDF
中培期和养成期墨西哥湾扇贝(Argopecten irradians concentricus)新品系养殖密度的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栗志民 刘志刚 +1 位作者 刘付少梅 钟毅光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557-1565,共9页
于2011年10月—2012年4月选择同一批次的墨西哥湾扇贝(Argopecten irradians concentricus)新品系贝苗,采用大板笼和小板笼对该贝类进行中间培育和养成实验,研究了不同养殖密度对该贝类生长和存活的影响,以及养成期养殖密度与经济效益... 于2011年10月—2012年4月选择同一批次的墨西哥湾扇贝(Argopecten irradians concentricus)新品系贝苗,采用大板笼和小板笼对该贝类进行中间培育和养成实验,研究了不同养殖密度对该贝类生长和存活的影响,以及养成期养殖密度与经济效益的关系。结果表明,在中培阶段,随着养殖密度的升高,壳高、体质量、壳高相对生长率、体质量相对生长率、日增壳高、日增体质量和存活率均呈下降趋势,方差分析表明,养殖密度对该贝存活和生长参数产生显著影响(P<0.05)。Duncan法多重比较分析显示,中培阶段大板笼适宜的养殖密度为180个/层(壳高30.93mm,存活率91.00%),小板笼适宜的养殖密度为120个/层(壳高30.84mm,存活率91.40%)。在养成阶段,随着养殖密度的升高,存活率、出肉率、及壳高和体质量的生长参数呈下降趋势,方差分析表明,养殖密度对墨西哥湾扇贝存活率、出肉率和生长参数产生显著影响(P<0.05)。大板笼养殖密度60个/层时,壳高42.81mm、存活率86.33%、出肉率16.75%,小板笼养殖密度50个/层时,壳高42.35mm、存活率84.21%、出肉率16.91%。养成期经济效益分析表明,随着扇贝养殖密度的升高,养殖笼单层产量、产值和收益均呈现峰值变化规律。大板笼养殖密度为60个/层时,产量、产值和收益均达最大值,分别为177.17g/层、5.03元/层和2.33元/层,小板笼养殖密度为50个/层时,产量、产值和收益均取得最大值,分别为153.15g/层、4.48元/层和2.27元/层。经多重比较不同养殖密度下扇贝生长和存活的差异,以及分析养殖密度与经济效益的关系,提出养成期大板笼适宜的养殖密度为60个/层,小板笼适宜的养殖密度为50个/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墨西哥湾扇贝 新品系 养殖密度 生长 存活 经济效益
下载PDF
扇贝“渤海红”与墨西哥湾扇贝转录组SSR信息分析及unigene功能注释 被引量:7
12
作者 谭杰 姚高友 +2 位作者 刘志刚 刘付少梅 陶雅晋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5242-5250,共9页
墨西哥湾扇贝是中国南方海域养殖的重要经济贝类,由于连续累代养殖,种质退化严重,扇贝“渤海红”为山东省近几年培育的国家级新品种,性状优势明显。课题组从北方引进扇贝“渤海红”拟与南方墨西哥湾扇贝进行育成杂交,创新墨西哥湾扇贝... 墨西哥湾扇贝是中国南方海域养殖的重要经济贝类,由于连续累代养殖,种质退化严重,扇贝“渤海红”为山东省近几年培育的国家级新品种,性状优势明显。课题组从北方引进扇贝“渤海红”拟与南方墨西哥湾扇贝进行育成杂交,创新墨西哥湾扇贝种质资源。本研究利用MISA软件对两种扇贝转录组测序获得的unigene序列进行检索,开发SSR标记,同时对SSR位点的生物学信息进行分析,对含SSR的unigene进行功能和KEGG代谢通路注释,并利用primer5软件设计SSR引物。结果显示:扇贝“渤海红”转录组中平均8.27kb出现1个SSR,出现频率为0.11,检索到的11512个SSR分布于9681条unigene上,涉及到137种重复基元,二核苷酸SSR数最多(5469),占比为46.66%,其次是单核苷酸(4039),占比为34.46%。墨西哥湾扇贝转录组中,共发现12241个SSR位点,分布于10362条unigene序列上,平均8.78kb出现1个SSR,出现频率为0.10,共包含140种重复基元,SSR重复类型以二核苷酸为主,占SSR总数的45.61%。两种扇贝转录组SSR的重复次数主要集中在5~10次。A/T、AT和ATC/ATG分别是单核苷酸、二核苷酸和三核苷酸的优势重复基元。两种扇贝转录组中共筛选出33个含SSR的生长相关unigene,且被注释到KEGG代谢通路的含特异SSR的unigene全部富集在新陈代谢和遗传信息处理两大一级通路中。两种扇贝SSR标记的开发,为杂交双亲遗传差异分析、杂交子代鉴定和杂种优势预测等奠定了分子辅助育种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录组 SSR 墨西哥湾扇贝 扇贝“渤海红” 功能注释
原文传递
海湾扇贝南部亚种闭壳肌质量的双性状选择效应 被引量:7
13
作者 刘志刚 章启忠 +3 位作者 朱晓闻 王辉 陈静 孙小真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771-777,共7页
采用双性状选择方法在经群体继代大壳高选育的海湾扇贝(Argopecten irradians concentricus Say)南部亚种F3养殖群体中进行闭壳肌定向选育,以评价闭壳肌的选择效果和现实遗传力,为海湾扇贝南部亚种育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在以壳高... 采用双性状选择方法在经群体继代大壳高选育的海湾扇贝(Argopecten irradians concentricus Say)南部亚种F3养殖群体中进行闭壳肌定向选育,以评价闭壳肌的选择效果和现实遗传力,为海湾扇贝南部亚种育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在以壳高为第一选择性状、体质量为第二选择性状、壳高选择压力为10%、体质量选择压力为1%情况下,正、负向选择组、对照组在产卵量、受精率、孵化率、幼虫期壳长增长率、中培期存活率、成体各形态参数等方面的差异不显著(P>0.05);在稚贝育成率、养成期存活率、成体各质量性状等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各指标值均呈现正向选择组>对照组>负向选择组;正、负向选择组中,体质量与闭壳肌质量均出现较高的现实遗传力,且正向选择组高于负向选择组;双性状选择时,体质量与闭壳肌质量的当代遗传获得明显高于单性状选择结果。壳高和体质量对闭壳肌质量均具有密切的遗传相关,任何一个性状的选择均可对闭壳肌质量产生显著影响,双性状同时选择可对闭壳肌质量产生叠加效应,使闭壳肌质量性状的遗传进展达到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湾扇贝南部亚种 闭壳肌 选择效应 现实遗传力
下载PDF
水流速率对全缘马尾藻幼孢子体生长和生理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7
14
作者 黄苑媚 刘志刚 +2 位作者 谢恩义 刘付少梅 孙宗红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6期45-50,共6页
在0、0.5、1、2、4、8 cm/s 等5 种不同水流速率下培养全缘马尾藻(Sargassum integerrimum)幼孢子体,研究水流速率对幼孢子体质量、叶绿素a 含量、SOD 活力、CAT 活力和蛋白质浓度等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以1、2、4 cm/s 流速的幼... 在0、0.5、1、2、4、8 cm/s 等5 种不同水流速率下培养全缘马尾藻(Sargassum integerrimum)幼孢子体,研究水流速率对幼孢子体质量、叶绿素a 含量、SOD 活力、CAT 活力和蛋白质浓度等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以1、2、4 cm/s 流速的幼孢子体质量增长最快,3 种流速的增长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在生理指标方面:叶绿素a 含量以1、2、4 cm/s 流速最高,3 种流速的含量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SOD 比活性以流速0.5、1、2 cm/s 的活力最低,各组间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CAT 比活性以流速1、2 cm/s 的活力最低,组间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蛋白质含量以1、2、4 cm/s 流速最大,组间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水流速率对体质量增长和各生化指标均产生显著的影响,以流速1~4 cm/s 培育全缘马尾藻培幼孢子体较合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流速率 全缘马尾藻 幼孢子体 生长 叶绿素A SOD CAT 蛋白质
下载PDF
温度对施獭蛤稚贝的生长和成活的影响 被引量:7
15
作者 孙宗红 蔡楚珊 +2 位作者 刘志刚 彭张明 白成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9-44,共6页
采用试验生态学方法,在温度8~34℃、海水盐度为29.0、初始稚贝平均壳高为(1.77±0.21)mm、壳长为(2.89±0.32)mm的室内控温的条件下,研究了温度对施獭蛤(Lutraria sieboldii)稚贝生长和成活的影响,以期为稚贝的中培提供... 采用试验生态学方法,在温度8~34℃、海水盐度为29.0、初始稚贝平均壳高为(1.77±0.21)mm、壳长为(2.89±0.32)mm的室内控温的条件下,研究了温度对施獭蛤(Lutraria sieboldii)稚贝生长和成活的影响,以期为稚贝的中培提供基础材料。结果表明,稚贝适宜生存和生长的温度范围分别为16.3~31.5℃和18.5~31.8℃,最适生存和生长的温度范围分别为25~28℃和25~30℃;最适生存和生长温度在适宜温度范围内明显偏向高温端,随着温度的升高或降低,稚贝的成活率、壳长和壳高的日增长均呈现逐渐下降趋势,高温端下降速率显著高于低温端;在低温端,稚贝壳长日增长速度滞后于壳高的日增长速度,壳长生长受抑制,但在最适生存温度25~28℃范围内,壳长日增长速度比壳高快,壳长生长能力强于壳高,与前述现象相反,在高温端这种倾向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獭蛤 稚贝 温度 生长 成活
下载PDF
马氏珠母贝红色闭壳肌F1代的家系选育及家系评定 被引量:6
16
作者 彭张明 陶后全 +2 位作者 刘锦上 刘冠 刘志刚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4期37-45,共9页
从马氏珠母贝F6代选育系中挑选红色闭壳肌雌雄亲本,构建了12个全同胞家系,利用Kung育种值与综合评定值Pi对家系进行了评定。结果表明,幼虫期阶段R2和R6家系的累积存活率显著高于其他家系(P<0.05),R2和R6是壳长、壳高生长速率最快的... 从马氏珠母贝F6代选育系中挑选红色闭壳肌雌雄亲本,构建了12个全同胞家系,利用Kung育种值与综合评定值Pi对家系进行了评定。结果表明,幼虫期阶段R2和R6家系的累积存活率显著高于其他家系(P<0.05),R2和R6是壳长、壳高生长速率最快的两支家系。养成期阶段,各家系4个生长性状的生长速率差异显著(P<0.05),R6、R2是生长性状最优的两支家系;R2、R6家系累积存活率显著大于对照组以及其余家系。红色闭壳肌F1代家系闭壳肌颜色表型率为R2、R6家系最高,分别为51%、50%。R2、R6家系的综合评定值Pi为最大,为两支性状优良家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氏珠母贝 闭壳肌 家系选育 Kung育种值 家系评定
下载PDF
不同饵料对方斑东风螺幼螺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6
17
作者 姚高友 辜自强 +1 位作者 谭杰 刘志刚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4期118-122,共5页
在盐度29.5~30,p H 7.6~7.8、水温29~29.5℃条件下,投喂凡纳滨对虾、小黄鱼、太平洋牡蛎3种饵料30 d,研究不同饵料对方斑东风螺幼螺生长的影响。研究表明,投喂凡纳滨对虾的方斑东风螺幼螺生长最快,壳宽(9.41±0.72)mm,壳高(15.08... 在盐度29.5~30,p H 7.6~7.8、水温29~29.5℃条件下,投喂凡纳滨对虾、小黄鱼、太平洋牡蛎3种饵料30 d,研究不同饵料对方斑东风螺幼螺生长的影响。研究表明,投喂凡纳滨对虾的方斑东风螺幼螺生长最快,壳宽(9.41±0.72)mm,壳高(15.08±1.18)mm,体质量(0.61±0.13)g,特定生长率5.153%·d-1,均优于投喂小黄鱼和太平洋牡蛎处理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斑东风螺 饵料 生长 特定生长率
下载PDF
温度和盐度对大珠母贝稚贝存活和生长的互作效应 被引量:5
18
作者 谭杰 陈振江 +2 位作者 刘付少梅 唐啸尘 刘志刚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6期44-51,共8页
采用中心复合设计法和响应曲面分析法,研究温度(16~32℃)和盐度(22~38)2个因素对大珠母贝(Pinctadamaxima)稚贝存活和生长的互作效应。结果表明,温度的一次效应、温度和盐度的二次效应以及温盐的互作效应对存活率、壳长日增... 采用中心复合设计法和响应曲面分析法,研究温度(16~32℃)和盐度(22~38)2个因素对大珠母贝(Pinctadamaxima)稚贝存活和生长的互作效应。结果表明,温度的一次效应、温度和盐度的二次效应以及温盐的互作效应对存活率、壳长日增长和壳高日增长的影响极显著(P<0.01),盐度的一次效应对存活率的影响显著(P<0.05),但盐度的一次效应和温盐的互作效应对壳长日增长和壳高日增长的影响不显著(P>0.05);存活率、壳长日增长和壳高日增长模型的决定系数分别为0.9692、0.9842、0.9795,校正决定系数分别为0.9385、0.9684、0.9590,3个模型均具有较好拟合度,可用于大珠母贝存活率、壳长日增长和壳高日增长预测。经模型优化,在存活最佳温盐组合25.01℃、盐度30.34条件下,存活率为95%;形态性状生长最佳温盐组合25.54℃、盐度31.70条件下,壳长和壳高日增长分别为2.01、1.79mm/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珠母贝 稚贝 温度 盐度 互作效应
下载PDF
印尼大珠母贝稚贝对温度、盐度的耐受性 被引量:5
19
作者 谭杰 白成 +5 位作者 李燕 刘付少梅 谢晓红 吕晓露 唐啸尘 刘志刚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3期110-116,共7页
在实验室室内控温控盐条件下,采用生态学方法研究印尼大珠母贝(Pinctada maxima)稚贝水体温度和盐度的耐受性。结果表明,在温度条件中,12、13、14℃低温区为致死温度,稚贝100%死亡分别耗时6、9、12d;15、16、17、18℃低温区及常温组(26... 在实验室室内控温控盐条件下,采用生态学方法研究印尼大珠母贝(Pinctada maxima)稚贝水体温度和盐度的耐受性。结果表明,在温度条件中,12、13、14℃低温区为致死温度,稚贝100%死亡分别耗时6、9、12d;15、16、17、18℃低温区及常温组(26~28℃)存活率分别为41.11%、78.91%、91.10%、94.43%和96.67%;受寒致死温度为15.12℃,低温敏感起始点为16℃;36、37、38℃高温区为致死温度,全部稚贝死亡分别耗时8、3、2 d;常温、32、33、34、35℃高温区组存活率分别为96.67%、93.32%、88.91%、73.40%和14.31%;受热致死温度为34.35℃,高温敏感起始点为34℃;存活率在低温端下降更迅速,稚贝对低温更为敏感。在盐度条件中,盐度12低盐组,5 d内稚贝100%死亡,盐度42、45的高盐组,全部稚贝分别在18 d和4 d内死亡,其它盐度组保持存活;适宜及最适生存盐度分别为16.3~39.5和24~33;适宜及最适宜生长盐度分别为13.1~37.8和27;低、高盐敏感起始点分别为盐度21、3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珠母贝 稚贝 温度 盐度 耐受性
下载PDF
海湾扇贝南部亚种(Argopecten irradians concentricus)选育系F_5的生长及SSR分析 被引量:5
20
作者 陈静 刘志刚 +1 位作者 邬思荣 宋雪芹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783-788,共6页
采用现场测量和11对微卫星标记引物对海湾扇贝南部亚种选育系F5与普通养殖群体的生产性能、遗传差异及遗传多样性现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生产性能上,选育系的壳高、壳长、壳宽、体重、壳重、软体重、肉柱重、肉柱率、成活率和笼产量... 采用现场测量和11对微卫星标记引物对海湾扇贝南部亚种选育系F5与普通养殖群体的生产性能、遗传差异及遗传多样性现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生产性能上,选育系的壳高、壳长、壳宽、体重、壳重、软体重、肉柱重、肉柱率、成活率和笼产量等性状较对照组分别提高了17.02%、16.67%、15.02%、43.71%、35.86%、58.74%、81.18%、29.46%、17.94%和69.47%。在遗传差异的SSR分析上,选育系和普通群体的平均等位基因数(Na)、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平均观测杂合度(Ho)、平均期望杂合度(He)、多态信息含量(PIC)分别为3.2727、3.3636;2.3366、2.3203;0.3152、0.3545;0.5326、0.5441;0.4622、0.4693;群体间遗传距离(Dxy)为0.1161,遗传分化指数(Fst)为0.0465。结果表明,选育系生产性能明显优于普通群体,遗传多样性指数较普通群体有所降低,两群体间出现了显著的遗传分化,选育系F5获得了显著的遗传进展。同时,选育系群体仍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为进一步的选育利用提供了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湾扇贝南部亚种 选育系F5 生产性能 微卫星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