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尿8-异前列腺素F_(2a)测定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病情评估中的价值 被引量:9
1
作者 肖昕 熊爱华 +2 位作者 陈文清 周晓光 叶贞志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531-532,共2页
关键词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异前列腺素 病情评估 测定 脂质过氧化作用 2004年6月 价值 尿 缺血再灌注 2001年 正常参考值 正常新生儿
原文传递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换血后临床疗效及对血液学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9
2
作者 吴家友 《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08年第2期147-148,共2页
目的: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换血后临床疗效及对血液学指标的影响。方法:31例均采用周围动静脉同步换血术。ABO溶血病用O型洗涤红细胞加AB型血浆混合血,余病例均采用同患儿同型的3 d内ACD血,平均换血量170 mL/kg。监测换血前后血常规... 目的: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换血后临床疗效及对血液学指标的影响。方法:31例均采用周围动静脉同步换血术。ABO溶血病用O型洗涤红细胞加AB型血浆混合血,余病例均采用同患儿同型的3 d内ACD血,平均换血量170 mL/kg。监测换血前后血常规、血气、血生化、血尿素氮、黄疸常规。结果:血清胆红素平均下降50.68%。血气、血生化、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换血对Hb、WBC、PLT有影响,应注意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高胆红素血症 换血术 血液学指标
下载PDF
湛江地区先天性心脏病高危因素调查 被引量:8
3
作者 宋龙秀 陈滇 +1 位作者 陈进勉 蔡文双 《中国妇幼保健》 CAS 2016年第16期3344-3346,共3页
目的探讨湛江地区先天性心脏病筛查结果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湛江地区2012年2月-2015年2月出生的116例CHD新生儿相关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探讨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2012年2月-2015年2月被筛查的21 456例新生儿中检查出先天性... 目的探讨湛江地区先天性心脏病筛查结果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湛江地区2012年2月-2015年2月出生的116例CHD新生儿相关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探讨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2012年2月-2015年2月被筛查的21 456例新生儿中检查出先天性心脏病116例,发病率为0.54%(116/21 456);在所有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中房间隔缺损所占比例最高,达31.03%,其次是动脉导管未闭,占26.72%,再其次是室间隔缺损,占20.69%。经单因素分析显示,母亲年龄、父亲年龄、孕周、产检次数、TORCH感染、负性生活事件、烟草暴露、产妇营养不良等因素均是先天性心脏病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将上述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多胞胎、父亲年龄≥50岁、产检次数<9次、负性生活事件、烟草暴露等因素是先天性心脏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提高育龄期及妊娠妇女自我保护意识,严格戒烟和拒绝被动吸烟,加强孕期保健,避免接触各种危险因素,定期来院进行产检,尽早诊断先天性缺陷以终止妊娠,提高产前、产后诊断水平,达到提高出生人口质量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危险因素 调查
原文传递
医护康复一体化服务对提高高危早产儿出院后康复治疗依从性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8
4
作者 谭清思 陈小霞 +1 位作者 陈杏 邓漫巧 《当代医学》 2015年第17期111-113,共3页
目的探讨医护康复一体化服务对提高高危早产儿出院后康复治疗依从性的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90例早产儿为对照组;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90例早产儿为观察组;比较在两种服务模式下2组患儿的治疗护理效果。结果... 目的探讨医护康复一体化服务对提高高危早产儿出院后康复治疗依从性的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90例早产儿为对照组;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90例早产儿为观察组;比较在两种服务模式下2组患儿的治疗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家长各项遵医(护)行为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神经发育伤残明显低于对照组;体格及智能发育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开展医护康复一体化服务后,明显增加了医(护)患之间的信任度,提高家长满意度、出院后遵医(护)行为,使高危早产儿得以早期并长期干预治疗,提高其生存质量,也提高医院的社会效益,故此服务模式值得在新生儿病房、NICU、PICU等科室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护康复 一体化 早产儿 依从性 早期 康复治疗
下载PDF
神经节苷酯钠联合新生儿抚触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6
5
作者 宋龙秀 蔡文双 陈进勉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第15期148-149,共2页
目的探索神经节苷酯钠联合新生儿抚触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意义。方法 100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实施神经节苷酯钠联合新生儿抚触治疗,... 目的探索神经节苷酯钠联合新生儿抚触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意义。方法 100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实施神经节苷酯钠联合新生儿抚触治疗,观察两组患儿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98.00%)高于对照组(60.00%)(P<0.05)。结论神经节苷酯钠联合新生儿抚触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治疗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节苷酯钠 新生儿抚触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下载PDF
正常和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血浆8-异前列腺素F_(2α)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3
6
作者 胡大磊 肖昕 +6 位作者 郝虎 黄润忠 陈文清 陈志辉 周晓光 叶贞志 张清华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CAS 2007年第4期302-305,共4页
目的测定正常和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新生儿血浆8-异前列腺素F2α(8-iso-PGF2α)水平,确定新生儿血浆8-iso-PGF2α正常参考值范围,分析HIE患儿8-iso-PGF2α水平变化及其对HIE病情评估的价值。方法正常新生儿72例,HIE患儿129例,分别于生后... 目的测定正常和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新生儿血浆8-异前列腺素F2α(8-iso-PGF2α)水平,确定新生儿血浆8-iso-PGF2α正常参考值范围,分析HIE患儿8-iso-PGF2α水平变化及其对HIE病情评估的价值。方法正常新生儿72例,HIE患儿129例,分别于生后第1、3和7天采集外周静脉血,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浆8-iso-PGF2α浓度。结果(1)新生儿生后1周血浆8-iso-PGF2α正常参考值范围为(13.39±6.25)ng/L(95%可信区间11.78~16.56ng/L)。(2)HIE患儿血浆8-iso-PGF2α水平于生后24h内达高峰,轻、中、重度HIE患儿血浆8-iso-PGF2α水平分别为(51.48±17.70)、(121.78±33.99)和(240.80±91.91)ng/L,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3)生后第1天HIE患儿血浆8-iso-PGF2α水平高于正常新生儿水平(P<0.01);生后第3天,轻度和中度HIE患儿血浆8-iso-PGF2α水平下降至正常新生儿水平(P>0.05),但重度HIE患儿于生后7d的血浆水平仍高于正常新生儿水平。(4)以正常新生儿生后第1天血浆8-iso-PGF2α的均值+2倍标准差作为区分正常与异常的界限,诊断HIE的特异性为93.9%,敏感性为97.2%。结论HIE患儿血浆8-iso-PGF2α峰值于病程第1天出现,升高程度与病情严重性相关;血浆8-iso-PGF2α水平测定是一项评估HIE患儿病情可靠的生化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缺血性脑病 8-异前列腺素F2Α 新生儿 生化指标
原文传递
新生儿尿8-异前列腺素F2α水平及其在缺氧缺血性脑病病情评估中的意义 被引量:2
7
作者 陈文清 熊爱华 +3 位作者 肖昕 陈志辉 周晓光 叶贞志 《小儿急救医学》 CAS 2005年第4期266-269,共4页
目的测定正常新生儿尿8异前列腺素F2α(8isoPGF2α)水平,分析其在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病情评估中的意义。方法生后1、3、7d天收集正常新生儿(126例)和HIE患儿(151例)尿液,应用EIA法检测8isoPGF2α含量。结果(1)正常新生儿生后1周内... 目的测定正常新生儿尿8异前列腺素F2α(8isoPGF2α)水平,分析其在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病情评估中的意义。方法生后1、3、7d天收集正常新生儿(126例)和HIE患儿(151例)尿液,应用EIA法检测8isoPGF2α含量。结果(1)正常新生儿生后1周内尿8isoPGF2α水平为(28.3±9.5)ng/mmol·Cr。(2)病程第1天,轻、中、重度HIE患儿尿8isoPGF2α水平分别为(65.3±13.2)、(154.6±31.6)和(241.7±41.0)ng/mmol·C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均高于正常新生儿水平(P<0.01);病程第3天,轻度HIE患儿下降至正常新生儿水平(P>0.05),而中、重度HIE患儿仍高于正常新生儿水平(P<0.01);病程第7天,HIE患儿及正常新生儿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3)以尿8isoPGF2α45.5、91.7和217.5ng/mmol·Cr作为区分正常与轻度HIE、轻度与中度HIE、中度与重度HIE的界限,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5.2%和99.2%、100%和95.2%、65.8%和100%。结论生后1周内正常新生儿尿8isoPGF2α水平相对稳定;HIE患儿尿8isoPGF2α峰值于病程第1天出现,升高程度与病情严重性相关,是一项评估患儿病情可靠的生化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8-异前列腺素F2Α 脑病 缺氧缺血 婴儿 新生
下载PDF
极低出生体质量儿早期微量喂养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陈观伟 付华 +1 位作者 陈小燕 吴家友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12年第7期69-70,80,共3页
目的探讨早期微量喂养对极低出生体质量儿的喂养耐受性和体质量增长的影响。方法选择出生体质量低于1.5 kg的早产儿6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在常规静脉营养的基础上于生后1周内给予微量喂养,观察组在常... 目的探讨早期微量喂养对极低出生体质量儿的喂养耐受性和体质量增长的影响。方法选择出生体质量低于1.5 kg的早产儿6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在常规静脉营养的基础上于生后1周内给予微量喂养,观察组在常规静脉营养的基础上于生后24~72 h内经口或鼻饲喂养,比较2组胃肠不耐受的发生率、胎粪完全排尽时间、恢复出生体质量时间以及达到完全喂养量的时间。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分别为64.7%(22/34)和14.7%(5/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胎粪完全排尽、恢复出生体质量以及达完全喂养量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微量喂养可显著改善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喂养不耐受,是有效的喂养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量喂养 早期 胃肠耐受 极低出生体质量儿
下载PDF
蓝光治疗对高胆红素血症患儿排尿方式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宋龙秀 陈伟成 +2 位作者 王雨莎 唐荔 谭清思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16年第8期1256-1258,共3页
目的:观察蓝光治疗对高胆红素血症患儿排尿方式的影响情况,为临床根据蓝光治疗患儿排尿方式判断其补液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高胆红素血症患儿34例,所有患儿每天12∶00~24∶00均接受蓝光照射治疗。分别在8∶00~12∶00(蓝光治... 目的:观察蓝光治疗对高胆红素血症患儿排尿方式的影响情况,为临床根据蓝光治疗患儿排尿方式判断其补液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高胆红素血症患儿34例,所有患儿每天12∶00~24∶00均接受蓝光照射治疗。分别在8∶00~12∶00(蓝光治疗间歇期)和12∶00~16∶00(蓝光治疗期),采用称重法计算患儿的排尿情况,并通过超声检查,了解患儿的残余尿量。对比患儿在蓝光治疗间歇期和蓝光治疗期的排尿情况以及残余尿量。结果患儿在蓝光治疗期的排尿次数为(1.69±0.98)次,每次排尿量为(16.31±9.29)mL,排尿总量为(31.02±23.79)mL,均显著少于蓝光治疗间歇期(t=2.98、3.45、3.20,均P<0.05);患儿蓝光治疗期和蓝光治疗间歇期的残余尿量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在蓝光治疗过程中的排尿次数和排尿量均显著减少,临床应加强患儿治疗过程中的尿量监测,适当调整补液策略,保证患儿体液代谢的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光治疗 高胆红素血症 新生儿 排尿方式
原文传递
新生儿先天性梅毒临床特点与随访 被引量:2
10
作者 吴家友 陈滇 詹英杰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08年第17期39-41,共3页
目的探讨新生儿先天性梅毒的临床特点,并对其治疗效果进行随谤。方法对40例先天性梅毒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总结其临床特征并随访。结果40例确诊为先天性梅毒患儿临床表现多样,青霉素治疗效果好,RPR3个月阴转率约5.0%,6个... 目的探讨新生儿先天性梅毒的临床特点,并对其治疗效果进行随谤。方法对40例先天性梅毒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总结其临床特征并随访。结果40例确诊为先天性梅毒患儿临床表现多样,青霉素治疗效果好,RPR3个月阴转率约5.0%,6个月阴转率72.5%,12个月阴转率92.5%,TPHA在12个月后阴转率32.5%,骨损害恢复正常时间较长,需1年以上。结论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先天梅毒,加强妊娠期梅毒管理是减少梅毒对患儿损害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先天性梅毒 临床特点 随访
下载PDF
脓毒性休克新生儿临床特点及影响其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唐荔 宋龙秀 +1 位作者 陈进勉 陈康莲 《黑龙江医学》 2021年第23期2486-2487,2490,共3页
目的:分析脓毒性休克新生儿临床特点及影响其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6月期间在湛江市妇幼保健院接受诊治的60例脓毒性休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送往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进行相关治疗,统计记录患儿临床... 目的:分析脓毒性休克新生儿临床特点及影响其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6月期间在湛江市妇幼保健院接受诊治的60例脓毒性休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送往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进行相关治疗,统计记录患儿临床资料,采用相关统计学方法分析脓毒性休克新生儿预后结果的影响因素。结果:60例脓毒性休克新生儿发病症状统计。反应差51例,发热、发绀32例,呼吸抑制39例,其它10例。病原菌检出结果:革兰氏阳性菌19例,革兰氏阴性菌11例,真菌21例,其它9例。早发型脓毒症37例,晚发型脓毒症23例,预后病亡7例。两组患儿胎龄、性别、NICU住院时长及白细胞计数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器官功能障碍数量、机械通气时长、PCT及乳酸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χ^(2)=27.202、27.463、15.903、17.111,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器官功能障碍数量>3个、机械通气时间≥2 d、PCT>10 ng/L、乳酸≥3 mmol/L是脓毒性休克新生儿预后病亡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器官功能障碍数>3个、机械通气时间≥2 d、PCT>10 ng/L、乳酸≥3 mmol/L是脓毒性休克新生儿预后病亡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性休克 新生儿 临床特点 预后 相关因素
下载PDF
细致化口腔护理在预防早产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0
12
作者 谭清思 陈小霞 +1 位作者 陈杏 林杏芳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5年第21期2550-2552,共3页
目的探讨细致化口腔护理措施预防早产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7月广东省湛江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80例早产儿,根据入院顺序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口腔护理,观察组实施... 目的探讨细致化口腔护理措施预防早产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7月广东省湛江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80例早产儿,根据入院顺序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口腔护理,观察组实施细致化口腔护理。比较两组患儿口腔情况、家属对口腔护理满意度、呼吸道感染改善时间、机械通气治疗效果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儿口腔pH值为(8.21±0.62),口唇润泽度评分为(9.34±0.12)分,口腔黏膜情况评分为(8.45±1.77)分,家属满意度评分为(9.91±0.04)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8.564,16.116,5.650,6.112;P〈0.0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0.0%,观察组为7.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29,P〈0.05)。观察组患儿机械通气治疗时间及呼吸道感染情况改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022,3.122;P〈0.05)。结论使用细致化口腔护理措施,能降低早产儿鹅口疮发生率及VAP发生率,从而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率,提高早产儿机械通气治疗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 呼吸机相关性 早产儿 念珠菌病 口腔 细致化口腔护理
原文传递
氨溴索气管内灌洗加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宋龙秀 蔡文双 陈进勉 《中国医药科学》 2016年第6期31-33,共3页
目的研究氨溴索气管内灌洗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2年1月~2015年6月,在我院收治的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患者中随机选取100例胎粪吸入综合征患者进行对比研究。采取数字抽签法进行分组治疗,各... 目的研究氨溴索气管内灌洗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2年1月~2015年6月,在我院收治的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患者中随机选取100例胎粪吸入综合征患者进行对比研究。采取数字抽签法进行分组治疗,各有50例患者。对照组给予氨溴索气管内灌洗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肺表面活性物质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呼吸指数、氧合指数,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死亡率。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24h后两组患者的呼吸指数、氧合指数均明显改善(P〈0.05),但观察组的改善幅度更加显著(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P〈0.05),其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均明显更低(P〈0.05)。结论在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的临床治疗中,采取氨溴索气管内灌洗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肺部氧供,缩短治疗时间,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 氨溴索气管内灌洗 肺表面活性物质
下载PDF
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部分换血的换血量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陈文清 宋龙秀 陈滇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25-226,共2页
目的 探讨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部分换血疗法的换血量与治疗效果的关系。方法 对 2 8例红细胞增多症患儿进行部分换血治疗后的效果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和讨论。结果 经部分换血治疗后 ,全部病例在 72h内血液检查均恢复正常 ,78 6 % (2 2... 目的 探讨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部分换血疗法的换血量与治疗效果的关系。方法 对 2 8例红细胞增多症患儿进行部分换血治疗后的效果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和讨论。结果 经部分换血治疗后 ,全部病例在 72h内血液检查均恢复正常 ,78 6 % (2 2 / 2 8)的病例换血量仅为公式计算量的 30 %~ 5 0 % ,其中 6 3 6 % (14 / 2 2 )的病例可于 2 4h内恢复。Hct≥ 0 80者仍需按公式计算量的 5 0 %或全量换血。不同病因组间换血量无差异 ,继发贫血病例发生在超量换血的早产儿。结论 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在给予部分换血治疗时 ,应根据病情酌情掌握换血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红细胞增多症 换血 换血量 换血疗法
下载PDF
更昔洛韦治疗新生儿巨细胞病毒感染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15
作者 蔡文双 陶容妹 陈进勉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15年第1期90-91,共2页
目的探讨临床上对巨细胞病毒感染新生儿应用更昔洛韦治疗的方法及其成效,了解其用药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以86例2013年1月1日~2014年1月1日之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巨细胞病毒感染新生患儿为研究对象,对其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且根... 目的探讨临床上对巨细胞病毒感染新生儿应用更昔洛韦治疗的方法及其成效,了解其用药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以86例2013年1月1日~2014年1月1日之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巨细胞病毒感染新生患儿为研究对象,对其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且根据患者治疗手段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即对照组(采用的常规治疗手段)和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了更昔洛韦),每组人数分别为40例和46例,对比观察两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及其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情况。结果据调查结果显示,两组患儿在接受治疗之后,对照组和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62.50%(25/40)、84.78%(39/46),两组患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在严重不良反应上,观察组患儿并未发生。结论临床上针对新生儿巨细胞病毒感染的治疗,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更昔洛韦效果更加显著,并且药物不良反应较轻,因此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更昔洛韦 婴儿 新生 巨细胞病毒感染
下载PDF
早期应用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对早期拔管及撤离呼吸机及其并发症的研究
16
作者 唐荔 宋龙秀 +1 位作者 陈进勉 陈康莲 《北方药学》 2021年第11期53-55,共3页
目的:研究早期应用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对早期拔管及撤离呼吸机及其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新生儿科92例出生后伴有呼吸窘迫综合征且应用有创呼吸机(SIMV模式)辅助通气的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6)... 目的:研究早期应用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对早期拔管及撤离呼吸机及其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新生儿科92例出生后伴有呼吸窘迫综合征且应用有创呼吸机(SIMV模式)辅助通气的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6)与研究组(n=46)。对照组患儿在拔出气管导管前4~6小时进行枸橼酸咖啡因注射,研究组患儿在出生后12~24小时进行枸橼酸咖啡因注射。将两组患儿拔管后撤离有创呼吸机(SIMV模式)后发生原发性呼吸暂停情况、临床上有创呼吸机(SIMV模式)辅助通气下拔管时间、动脉导管未闭发生情况、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气漏综合征、视网膜病变的发生情况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使用有创呼吸机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且随后研究组患儿发生原发性呼吸暂停情况较对照组患儿少(P<0.05)。研究组患儿出现动脉导管开放发生率为10.87%,肺发育不良发生率为23.91%,气漏综合征发生率为8.70%,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患儿视网膜病变发生率为13.04%,低于对照组的32.61%(P<0.05)。结论:早期选用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可缩短患儿有创呼吸机时间,缩短患儿住院时间,降低患儿出现原发性呼吸暂停次数及其因呼吸暂停所导致的呼吸衰竭、颅内出血,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使生存质量得到安全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咖啡因 撤离呼吸机 呼吸暂停 呼吸窘迫综合征
下载PDF
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早产儿贫血临床疗效观察
17
作者 吴家友 《中国实用医刊》 2008年第10期61-62,共2页
目的探讨重组人类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防治早产儿贫血的疗效。方法将50例胎龄〈34周,体重〈1500 g的早产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5例,生后第7天皮下注射rhu-EPO 350 U/kg,每周2次,用药共4周;对照组未用rhu-EPO,两组均口服... 目的探讨重组人类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防治早产儿贫血的疗效。方法将50例胎龄〈34周,体重〈1500 g的早产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5例,生后第7天皮下注射rhu-EPO 350 U/kg,每周2次,用药共4周;对照组未用rhu-EPO,两组均口服铁剂。结果治疗组血红蛋白、红细胞数、红细胞压积、网织红细胞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早期应用rhu-EPO可防治早产儿贫血,减少早产儿输血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贫血 重组人类促红细胞生成素
原文传递
温生理盐水灌肠预防早产儿便秘的效果观察
18
作者 谭清思 杨燕飞 +1 位作者 陈小霞 陈杏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5年第3期419-421,共3页
目的探讨温生理盐水灌肠对早产儿便秘发生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10月收治的150例早产儿作为临床资料,将患儿分为两组,实验组75例(温盐水灌肠),对照组75例(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采用干预措施后,实验组患... 目的探讨温生理盐水灌肠对早产儿便秘发生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10月收治的150例早产儿作为临床资料,将患儿分为两组,实验组75例(温盐水灌肠),对照组75例(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采用干预措施后,实验组患儿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儿的残余奶、腹胀、呕吐等喂养不耐受的表现及持续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生理盐水灌肠预防早产儿便秘的发生效果显著,提高早产儿肠道喂养成功率,加快体重增长,缩短住院天数,值得作为临床上34w以下早产儿干预措施中常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理盐水 灌肠 早产儿 便秘
下载PDF
游泳加抚触对新生儿健康的影响
19
作者 吴家友 《安徽医药》 CAS 2008年第4期370-371,共2页
目的探讨游泳加抚触对新生儿健康的影响。方法将350例正常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游泳加抚触)、对照组各175例。观察两组新生儿胎粪转黄时间、每日睡眠时间、哭闹情况、出院时的体重增加值、皮测黄疸指数等情况。结果观察组胎粪转黄时间... 目的探讨游泳加抚触对新生儿健康的影响。方法将350例正常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游泳加抚触)、对照组各175例。观察两组新生儿胎粪转黄时间、每日睡眠时间、哭闹情况、出院时的体重增加值、皮测黄疸指数等情况。结果观察组胎粪转黄时间较对照组短(P<0.01),24 h睡眠时间较对照组长(P<0.05),24 h哭闹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7 d时体重增加值较对照组高(P<0.01),第4天经皮测黄疸指数较对照组明显低(P<0.01)。结论游泳组比对照组胎粪转黄时间明显缩短,睡眠时间延长、哭闹时间较少,体重增加明显,黄疸程度较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游泳 抚触
下载PDF
氨溴索联合拉氧头孢钠治疗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的血清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及血小板水平分析
20
作者 刘芳 李兰 +1 位作者 钟日英 李承爱 《吉林医学》 CAS 2023年第1期127-129,共3页
目的:探讨氨溴索联合拉氧头孢钠在小儿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中的临床效果及对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和血小板(PLT)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小儿下呼吸道感染患者79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9例采用拉氧头孢钠治... 目的:探讨氨溴索联合拉氧头孢钠在小儿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中的临床效果及对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和血小板(PLT)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小儿下呼吸道感染患者79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9例采用拉氧头孢钠治疗,观察组4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氨溴索治疗,治疗7 d后评估患者效果,比较两组PCT、CRP、PLT水平、免疫功能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7 d后两组PCT、CRP和PLT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观察组PCT和CRP水平低于对照组,PLT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 d后两组CD3^(+)、CD4^(+)、CD4^(+)/CD8^(+)值均较治疗前得到改善,且观察组CD3^(+)、CD4^(+)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CD4^(+)/CD8^(+)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照组治疗后发生消化不良、恶心呕吐、腹泻、皮疹等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分别为10.00%(4/40)、12.82%(5/3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氨溴索联合拉氧头孢钠用于小儿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中,有助于改善患者免疫水平,能降低PCT、CRP、PLT水平,且未增加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有临床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溴索 拉氧头孢钠 小儿下呼吸道感染 临床效果 降钙素原 C-反应蛋白 血小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