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1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骨窗开颅术和骨瓣开颅术对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7
1
作者 吴景荣 黄巧 王世伟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3年第23期3586-3588,共3页
目的 观察小骨窗开颅术和骨瓣开颅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4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分为两组,第一组采用小骨窗开颅术治疗,第二组采用骨瓣开颅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情况,并对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进行神... 目的 观察小骨窗开颅术和骨瓣开颅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4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分为两组,第一组采用小骨窗开颅术治疗,第二组采用骨瓣开颅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情况,并对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 第一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低于第二组(P<0.05);第一组患者治疗1个月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第二组(P<0.05);第一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8.9%,明显高于第二组的66.7%(P<0.05).结论 小骨窗开颅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优于骨瓣开颅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小骨窗开颅术 骨瓣开颅手术
下载PDF
血肿钻孔引流术和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对神经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6
2
作者 黄定波 张培君 李锋 《吉林医学》 CAS 2018年第11期2057-2060,共4页
目的:对比血肿钻孔引流术和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对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接受治疗的120例高血液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选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开颅血... 目的:对比血肿钻孔引流术和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对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接受治疗的120例高血液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选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立体定向脑内血肿钻孔引流术。比较两组患者疗效及对神经功能的影响。结果:术后两组患者颅内压均呈现先逐步升高再降低的总体变化趋势,且对照组患者术后、术后第1天、第3天、第5天的颅内压较观察组患者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第7天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随访1个月后,观察组患者死亡率为23. 3%,低于对照组患者死亡率的43. 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随访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78. 3%,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的58. 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出血量、出血距手术时间、手术方式以及GCS评分是术后3个月ADL分级的影响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患者的出血距手术时间均与3个月ADL分级呈现显著的正相关性(r=0. 851)。而且,两组出血距手术时间≤6 h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出血距手术时间> 6 h的患者(P <0. 05)。随访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钻孔引流术较开颅手术法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疗效更为显著且安全性更佳;但为了更好地提高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预后,应根据患者自身的实际情况来选择相应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血肿钻孔引流术 开颅血肿清除术 神经功能
下载PDF
脑梗死与细胞毒素相关蛋白A阳性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吴昊 陈骥 王世伟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9期4353-4355,共3页
目的探讨脑梗死及其亚型与细胞毒素相关蛋白A阳性幽门螺杆菌(CagA-Hp)感染的相关性,以提高脑梗死诊治水平。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在神经内科及重症病房住院的65例CagA-Hp阳性患者为研究对象,另外选取同时期65例CagA-Hp阴性患者... 目的探讨脑梗死及其亚型与细胞毒素相关蛋白A阳性幽门螺杆菌(CagA-Hp)感染的相关性,以提高脑梗死诊治水平。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在神经内科及重症病房住院的65例CagA-Hp阳性患者为研究对象,另外选取同时期65例CagA-Hp阴性患者作为对照,通过对血脂水平和颈动脉超声检查,比较两者在脑梗死中相关指标变化、在亚型上的分布,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神经功能缺损评分CagA-Hp阳性患者为(33.34±9.36)分,CagA-Hp阴性患者为(25.68±8.12)分;CagA-Hp阳性亚型总发生率为36.93%,CagA-Hp阴性亚型为4.6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agA-Hp参与脑梗死中尤其是大动脉粥样硬化型亚型的发生和发展,抑制CagA-Hp感染有助于对脑梗死中及其亚型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亚型 细胞毒素相关蛋白A 幽门螺杆菌 相关性
原文传递
第三脑室造瘘术与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脑积水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1
4
作者 吴景荣 朱荣江 黄巧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第21期31-32,共2页
目的观察第三脑室造瘘术与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脑积水的临床效果。方法 56例脑积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采用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和试验组(采用第三脑室造瘘术治疗),各28例。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试验组手术时间(44.62±6.89)min... 目的观察第三脑室造瘘术与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脑积水的临床效果。方法 56例脑积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采用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和试验组(采用第三脑室造瘘术治疗),各28例。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试验组手术时间(44.62±6.89)min和住院时间(13.26±3.46)d短于对照组,试验组复发率3.57%低于对照组25.00%,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57%低于对照组的17.86%,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积水患者采用第三脑室造瘘术治疗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可以降低复发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应作为首选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积水 第三脑室造瘘术 脑室腹腔分流术
下载PDF
脑血管意外患者院内获得性肺炎分析 被引量:38
5
作者 王志海 林辉斌 黄桂丽 《河北医学》 CAS 2004年第10期913-915,共3页
目的 :为探讨脑血管意外患者院内获得性肺炎与年龄、入院时间、并发症、操作、用药的关系及致病菌类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 381例脑血管意外的患者院内获得性肺炎相关因素。结果 :脑血管意外患者院内获得性肺炎发病率与年龄、意识障碍、... 目的 :为探讨脑血管意外患者院内获得性肺炎与年龄、入院时间、并发症、操作、用药的关系及致病菌类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 381例脑血管意外的患者院内获得性肺炎相关因素。结果 :脑血管意外患者院内获得性肺炎发病率与年龄、意识障碍、延髓麻痹、停留胃管、气管切开、制酸剂等因素呈正相关。结论 :脑血管意外患者院内获得性肺炎发病率高 ,且与多种因素相关 ,应及早预防 ,积极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意外 院内获得性肺炎
下载PDF
拉莫三嗪联合丙戊酸治疗各型癫痫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35
6
作者 陈戈 李丽丝 窦智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5年第13期1097-1099,共3页
目的探讨拉莫三嗪(LTG)联合丙戊酸(VPA)治疗各种类型的癫痫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197例癫痫患者,分为全身性发作型52例,单纯性部分发作型28例,复杂性部分发作型76例,部分发作继发全身强直痉挛发作型41例,... 目的探讨拉莫三嗪(LTG)联合丙戊酸(VPA)治疗各种类型的癫痫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197例癫痫患者,分为全身性发作型52例,单纯性部分发作型28例,复杂性部分发作型76例,部分发作继发全身强直痉挛发作型41例,所有患者均采用VPA+LTG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的发作频率、临床疗效;比较不同癫痫发作类型的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ɑ(TNF-ɑ)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全身性发作型患者的发作频率:1.42±0.67(次/月),单纯性部分发作型患者:0.82±0.43(次/月),复杂性部分发作型患者:1.47±0.75(次/月),部分继发强直痉挛发作型患者:1.53±0.66(次/月)较治疗前均显著的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不同发作类型癫痫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组患者的血清IL-2、IL-6、TNF-ɑ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的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97例癫痫患者出现皮疹占2.03%,转氨酶升高占1.52%。结论 LTG联合VPA对各种类型的癫痫患者治疗效果均满意,患者的不良反应轻,能增强患者的机体免疫力,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拉莫三嗪 丙戊酸
下载PDF
脑梗死后情感障碍和认知障碍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28
7
作者 陈湛愔 陆兵勋 +2 位作者 陈文荣 林海峰 陈逢俭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417-421,共5页
目的探讨脑梗死后情感障碍和认知障碍的影响因素,以及脑神经功能部位损害与其情感障碍和认知障碍的相关性。方法收集首发脑梗死患者189例,再发脑梗死234例和正常对照56名,分别应用韦氏成人智力量表和Hamilton焦虑量表和17项版本抑郁量... 目的探讨脑梗死后情感障碍和认知障碍的影响因素,以及脑神经功能部位损害与其情感障碍和认知障碍的相关性。方法收集首发脑梗死患者189例,再发脑梗死234例和正常对照56名,分别应用韦氏成人智力量表和Hamilton焦虑量表和17项版本抑郁量表进行认知功能测定、情感测定。结果189例首发脑梗死患者中,有认知障碍者103例(54.5%),有焦虑障碍者125例(66.1%),有抑郁障碍者128例(67.7%);234例再发脑梗死患者中,有认知障碍者169例(72.22%),有焦虑障碍者179例(76.5%),有抑郁障碍者185例(79.1%);脑梗死后认知障碍的影响因素是患者的焦虑-抑郁障碍、文化程度、职业、脑梗死部位、数量、有无白质病变和脑萎缩程度;脑梗死后情感障碍的影响因素是认知功能障碍、脑梗死部位、数量、有无白质病变和脑萎缩程度。焦虑抑郁障碍可明显影响患者的认知功能。结论多种因素可影响脑卒中患者的情感障碍和认知障碍,而且两者的相互影响和作用可明显降低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认知障碍 情感障碍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严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后症状性出血转化的危险因素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30
8
作者 陈颖 窦智 +3 位作者 许雯蔚 李圆圆 肖凯龙 何国林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7年第9期914-917,共4页
目的探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25分的严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后发生症状性出血转化(SICH)的危险因素及长期预后。方法选择严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患者80例,根据溶栓后36h内头颅CT或MRI复查SICH患者13例(S... 目的探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25分的严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后发生症状性出血转化(SICH)的危险因素及长期预后。方法选择严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患者80例,根据溶栓后36h内头颅CT或MRI复查SICH患者13例(SICH组),无SICH患者67例(非SICH组)。分析溶栓后SICH发生的危险因素及2组患者90d随防预后及终点死亡事件。结果与非SICH组比较,SICH组入院血糖、溶栓后最高收缩压、发病至溶栓>3h、心房颤动及前循环梗死比例明显升高,后循环梗死比例明显降低(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血糖(OR=2.423,95%CI:1.342~7.450,P=0.023)、溶栓后最高收缩压(OR=1.159,95%CI:1.028~2.240,P=0.029)、心房颤动(OR=3.715,95%CI:1.649~8.370,P=0.002)、发病至溶栓>3h(OR=4.604,95%CI:1.952~10.860,P=0.001)、前循环梗死(OR=4.779,95%CI:1.903~12.004,P=0.001)是溶栓后SICH的危险因素。SICH组预后良好、预后不良分别为3例(23.1%)、10例(76.9%),其中死亡3例(23.1%)。非SICH组预后良好、预后不良分别为23例(34.3%)、44例(65.7%),其中死亡9例(13.4%)。结论溶栓后发生SICH,提示严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糖尿病 高血压 高脂血症 心房颤动 预后
下载PDF
小剂量替罗非班联合双抗血小板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7
9
作者 张光妍 高俊杰 +2 位作者 陈文荣 凌亚兴 梁译霖 《广东医科大学学报》 2018年第3期285-287,共3页
目的观察小剂量替罗非班联合双抗血小板治疗(DAPT)进展性脑梗死的效果。方法 68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分别采用DAPT及小剂量替罗非班联合DAPT治疗7 d。比较两组神经功能评分、生活质量、血小板功能、疗效。结果观察... 目的观察小剂量替罗非班联合双抗血小板治疗(DAPT)进展性脑梗死的效果。方法 68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分别采用DAPT及小剂量替罗非班联合DAPT治疗7 d。比较两组神经功能评分、生活质量、血小板功能、疗效。结果观察组NIHSS评分、血小板黏附性和聚集率低于对照组(P<0.01),Bar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Hc=3.914,P<0.05)。结论小剂量替罗非班联合DAPT可提高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和改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展性脑梗死 双抗血小板治疗 替罗非班
下载PDF
脑卒中急性期并发吸入性肺炎的治疗 被引量:17
10
作者 凌亚兴 王志海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911-912,共2页
目的探讨脑卒中急性期并发吸入性肺炎的治疗。方法将468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分为嗜睡和清醒组、昏睡和昏迷组,对发病2周内并发吸入性肺炎的患者进行痰培养+药物敏感试验检查,1次/d,连续3次,并行X线胸片、血常规,动脉血气检查,测体温,并按... 目的探讨脑卒中急性期并发吸入性肺炎的治疗。方法将468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分为嗜睡和清醒组、昏睡和昏迷组,对发病2周内并发吸入性肺炎的患者进行痰培养+药物敏感试验检查,1次/d,连续3次,并行X线胸片、血常规,动脉血气检查,测体温,并按药物敏感试验选药治疗。2周后肺炎症状未缓解或再次并发肺炎症状者,则重复相应的检查及治疗。并将两组患者并发吸入性肺炎的例数、病原菌及预后进行比较。结果嗜睡和清醒组(385例)并发吸入性肺炎6例,均为单一细菌感染,4例为革兰阴性杆菌(G-),2例为革兰阳性球菌(G+);昏睡和昏迷组(83例)并发吸性肺炎30例,均为G-杆菌感染,其中,26例为2种及以上的细菌感染,22例合并厌氧菌感染,后组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明显高于前组(P<0.01),且易并发两种以上的细菌感染。结论脑卒中患者急性期意识障碍越重,越容易并发吸入性肺炎,以G-杆菌和厌氧菌为主,在药敏结果之前,经验治疗应首选对G-杆菌和厌氧菌敏感的药物治疗为主,同时吸痰、口腔护理时应加强无菌操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急性期 吸入性肺炎
下载PDF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15
11
作者 杨春超 李志文 +2 位作者 梁余航 劳家畅 黄舒伟 《中国医药科学》 2016年第7期108-110,共3页
目的探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来自2013年1月~2015年9月的74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为实验组(39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而实验组采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统计两组的疗效,NIHSS评分... 目的探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来自2013年1月~2015年9月的74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为实验组(39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而实验组采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统计两组的疗效,NIHSS评分和不良事件,采用x^2检验和t检验分析相关数据。结果实验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溶栓后2h、溶栓后24h、溶栓后14天和溶栓后3个月的NIHS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和改善神经功能明确,同时不增加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值得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阿替普酶 溶栓 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几种新癫痫药分别联合丙戊酸钠治疗难治性癫痫的对比 被引量:15
12
作者 邓白荔 周舍典 +1 位作者 何清华 陈逢俭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4年第11期3-6,共4页
目的:探讨部分难治性癫痫(RE)在添加拉莫三嗪(LTG)或奥卡西平(OXC)或托吡酯(TPM)联合丙戊酸钠(VPA)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累积收集2009年1月~2014年1月符合标准的212例难治性部分性癫痫患者,对照治疗3个月前癫痫发作频度,... 目的:探讨部分难治性癫痫(RE)在添加拉莫三嗪(LTG)或奥卡西平(OXC)或托吡酯(TPM)联合丙戊酸钠(VPA)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累积收集2009年1月~2014年1月符合标准的212例难治性部分性癫痫患者,对照治疗3个月前癫痫发作频度,并对治疗2年结束后的疗效、不良反应(ADR)及安全性和脑电图进行自身分析对比。结果患者应用LTG或OXC或TPM联合VPA治疗RE 2年结束后,患者发作频率均比用药前明显减少,患者治疗结束后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9%、88.5%、78.1%, ADR的发生率分别为9.6%、19.2%、21.9%,脑电图总的好转率分别为89.9%、78.5%、76.9%。结论 LTG或OXC或TPM联合VPA治疗RE患者的疗效确切,耐受性好,安全性高, ADR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治性癫痫 拉莫三嗪 奥卡西平 托吡酯 丙戊酸钠
下载PDF
量化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5
13
作者 陈晓君 吴美芳 李倩云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3年第5期562-564,共3页
目的探讨量化康复训练应用于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SHSAS)患者康复治疗的效果。方法采用等组实验研究法,将2010年6月至2011年5月入院的SHSAS患者100例作为对照组,2011年6月至2012年5月入院的SHSAS患者100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 目的探讨量化康复训练应用于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SHSAS)患者康复治疗的效果。方法采用等组实验研究法,将2010年6月至2011年5月入院的SHSAS患者100例作为对照组,2011年6月至2012年5月入院的SHSAS患者100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康复训练方法,观察组采用量化康复训练方法;对干预前后的两组患者分别采用Ba^hel指数(MBI)对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进行评分,采用Fugl-Meyer评定法(FMA)对运动功能进行评分,结果用SPSS17.0软件进行t检验,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ADL和FMA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干预后3个月观察组的ADL和FMA评分分别为(61.11±3.46)和(56.63±3.70)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4.36±4.42),(42.82±4.84)分,干预前后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1.99,22.77;P均〈0.01)。结论量化康复训练可以明显提高SHSAS患者运动功能,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康复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障碍 卒中 康复护理 日常生活活动 运动功能 量化康复训练
原文传递
床边护理工作制在神经内科病房的实践及效果评价 被引量:14
14
作者 卢清朗 邓小珍 刘春兰 《现代临床护理》 2012年第4期70-72,共3页
目的探讨床边护理工作制在神经内科病房的实践及效果。方法将2009年5月~2010年4月实施传统分组护理工作制的病人1205例设为对照组,2010年5月~2011年4月实施床边护理工作制的病人1205例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种工作制病人对护理服务满意... 目的探讨床边护理工作制在神经内科病房的实践及效果。方法将2009年5月~2010年4月实施传统分组护理工作制的病人1205例设为对照组,2010年5月~2011年4月实施床边护理工作制的病人1205例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种工作制病人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护士被点名表扬数、病人不良意见数、护理不良事件数、基础护理完成率及护理工作质量情况。结果实施床边护理工作制后病人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护士被点名表扬数、基础护理完成率、护理工作质量评分均明显优于传统分组护理工作制,而且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数及病人不良意见数明显减少,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神经内科病房应用床边护理工作制,能夯实基础护理,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及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床边护理工作制 神经内科 优质服务 护理管理
下载PDF
人格个性因素对癌症患者疼痛行为和情感障碍的影响 被引量:12
15
作者 陈湛愔 麦校卫 +3 位作者 王志海 林海峰 陈逢俭 陈文荣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 2008年第1期71-79,共9页
目的:探讨人格个性因素对癌症患者疼痛行为和情感障碍的影响。方法:采用"癌症疼痛调查表"、汉密顿情感量表、生活事件量表、艾森克个性问卷和A型行为问卷对患者进行调查。结果:性别和文化程度不同,其焦虑抑郁情感障碍和疼痛... 目的:探讨人格个性因素对癌症患者疼痛行为和情感障碍的影响。方法:采用"癌症疼痛调查表"、汉密顿情感量表、生活事件量表、艾森克个性问卷和A型行为问卷对患者进行调查。结果:性别和文化程度不同,其焦虑抑郁情感障碍和疼痛行为差异显著。P,N,E量表分越高,疼痛程度和焦虑抑郁障碍也越严重。A型行为者焦虑抑郁情感障碍和疼痛的表现程度也较重。神经质个性者及精神不稳定个性者与其焦虑抑郁情感障碍及疼痛行为明显相关。结论:患者病理性人格、负性情感反应和个性人格特征对疼痛的控制和病情的转归将产生消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症 疼痛行为 人格 环境因素 调查 焦虑 抑郁
原文传递
时间护理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恢复期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3
16
作者 黄松 杜凤莲 +1 位作者 邓华生 黄彩云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1年第10期1455-1458,共4页
目的探讨时间护理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恢复期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208例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恢复期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研究组(106例)和对照组(102例)。研究组根据患者血压昼夜波动节律给予调整服药时间,指导患者早期... 目的探讨时间护理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恢复期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208例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恢复期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研究组(106例)和对照组(102例)。研究组根据患者血压昼夜波动节律给予调整服药时间,指导患者早期肢体功能训练等护理干预措施,而对照组按传统时问给药及常规护理,随访1年后比较两组患者的降压效果,并监测两组患者脑血管意外事件复发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降压显效率为50.94%,有效率为47.17%;对照组患者降压显效率为31.37%,有效率为27.45%,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研究组患者因脑血管意外事件复发再人院14例,占13.21%,对照组患者因脑血管意外事件复发再人院32例,占31.3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掌握人体生理病理的时间节律及药物治疗的时问节律,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实施时间护理,能明显有效、全程平稳降压,对提高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降压效果以及减少脑血管意外事件的发生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护理 高血压 脑出血 干预
原文传递
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有效治疗时间窗分析 被引量:12
17
作者 高宏章 陈湛愔 +4 位作者 何国林 陈逢俭 林海峰 陈荣平 陆治中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4年第23期75-77,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尿激酶静脉溶栓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开放性临床研究,将发病12 h内358例急性脑梗死随机分为溶栓治疗组178例,常规治疗组180例。溶栓治疗组采用常规治疗+尿激酶150万U静脉注射,其中超早期(溶栓治疗距发病时间...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尿激酶静脉溶栓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开放性临床研究,将发病12 h内358例急性脑梗死随机分为溶栓治疗组178例,常规治疗组180例。溶栓治疗组采用常规治疗+尿激酶150万U静脉注射,其中超早期(溶栓治疗距发病时间<6 h )溶栓组治疗123例,延迟(溶栓治疗距发病时间6~12 h )溶栓治疗组55例。评价溶栓疗效和出血转化安全性。结果溶栓组总有效率89.89%(114/210),病死率3.8%(12/178),脑出血并发症5.7%(12/210),脑出血病死率2.9%(6/210);常规治疗组总有效率48.0%(108/225),病死率9.3%(21/225),脑出血并发症0.9%(2/225),无1例死于脑出血。结论尿激酶在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超早期溶栓治疗方面效果显著,急性脑梗死发病12 h内尿激酶静脉溶栓疗效较好,但脑出血并发症明显增多,临床终点死亡结局不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静脉溶栓 尿激酶
下载PDF
低分子肝素联合大剂量纳洛酮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脑保护研究 被引量:12
18
作者 何巧玲 郑智非 陆正齐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4年第1期26-27,共2页
目的:评价低分子肝素钙联合大剂量纳洛酮治疗早期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83例符合欧洲OCSP分型中部分前循环梗死的患者,在发病6~24h内、肌力在3级以下患者入选后按入院先后顺序分成两组,治疗组(n=49)用低分子肝素钙配合... 目的:评价低分子肝素钙联合大剂量纳洛酮治疗早期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83例符合欧洲OCSP分型中部分前循环梗死的患者,在发病6~24h内、肌力在3级以下患者入选后按入院先后顺序分成两组,治疗组(n=49)用低分子肝素钙配合纳络酮治疗10d。对照组(n=34)应用低分子右旋糖酐静滴10d。分别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液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血小板改变及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结果:两组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治疗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犤治疗组比对照组:(18.08±1.68)比(13.26±I.42)s,(2.58土0.74)比(3.01±0.76)g/L犦(t=14.6898,P<0.01;t=2.7493,P<0.05);两组血小板计数治疗前后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治疗组总有效率及显效率分别为94%,71%;对照组总有效率及显效率分别为82%,50%,两组的总有效率及显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及对照组均未发现出血性脑梗死情况。结论:低分子肝素钙、纳洛酮联合应用治疗早期急性脑梗死,其改善血液学及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而且安全,不良事件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分子肝素 剂量 纳洛酮 急性脑梗死 脑保护 治疗 凝血酶
下载PDF
A型肉毒毒素对脑卒中后高痉挛状态肢体功能恢复的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陈逢俭 陈湛愔 +1 位作者 梁秀竹 林海峰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3年第25期3478-3479,共2页
目的:探讨A型肉毒毒素(botulinumtoxinA,BTXA)在脑卒中后高痉挛状态肢体功能恢复的作用及机制。方法:脑卒中后高痉挛状态肢体的患者82例,抽签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常规药物治疗及运动治疗相同,治疗组加用BTXA局部注射... 目的:探讨A型肉毒毒素(botulinumtoxinA,BTXA)在脑卒中后高痉挛状态肢体功能恢复的作用及机制。方法:脑卒中后高痉挛状态肢体的患者82例,抽签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常规药物治疗及运动治疗相同,治疗组加用BTXA局部注射痉挛的肌肉,每个患者每次选择3~5块肌肉,每块肌肉总的注射剂量50~100IU,每次患者接受的注射总量≤400IU。治疗前、治疗后40d进行2次评分,运动功能采用Fugl-Meyer积分法(FMA)测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采用修订的巴氏指数(moccifiedbarthelindex,MBI)评定,肌张力测定采用改良式Ashworth(modifiedAshworthscale,MAS),并进行两组比较。结果:经治疗40d后,治疗组FMA、MBI由40±26,33±14上升至68±27,81±22,神经功能缺损由25±8降至9±7;对照组相应为52±26,61±23,16±7和2.07±0.22,与治疗组比较t=4.16,5.26,6.25,P均<0.01。MAS治疗组由2.50±0.83降到0.86±0.66,对照组由2.79±0.63降到2.07±0.22,治疗后两组对比,χ2=13.26,P<0.01。结论:采用BTXA注射痉挛的肌肉对脑卒中的高痉挛状态肢体功能恢复有明显促进作用,且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肢体痉挛 A型肉毒毒素 药物治疗
下载PDF
痰热清注射液联合胸腺肽治疗脑卒中合并肺炎的效果及安全性 被引量:10
20
作者 郑小清 林海峰 +4 位作者 王小平 王志海 许素瑜 李琼 周秋仁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4年第21期60-63,共4页
目的探讨痰热清联合胸腺肽治疗脑卒中合并肺炎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广东省湛江中心人民医院2012年8月~2013年12月收治的136例脑卒中(表热证)合并肺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8例。在西医常规治疗的... 目的探讨痰热清联合胸腺肽治疗脑卒中合并肺炎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广东省湛江中心人民医院2012年8月~2013年12月收治的136例脑卒中(表热证)合并肺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8例。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加用痰热清联合胸腺肽治疗,对照组加用痰热清治疗。通过对退热时间、咳嗽和咯痰缓解时间、啰音消失时间、X线片影消失时间、白细胞恢复时间、住院时间等观察指标及不良反应进行比较,对两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治疗组退热时间、咳嗽和咯痰缓解时间、啰音消失时间、X线片影消失时间、白细胞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有效率为97.06%,对照组有效率为85.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82%,对照组为10.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痰热清联合胸腺肽治疗脑卒中合并肺炎具有较好的效果,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肺炎 痰热清 胸腺肽 疗效 不良反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